第一篇:浅谈初中教学中如何对科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浅谈初中教学中如何对科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总会涉及做实验,那么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实验数据。然而实验数据并不等于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只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只有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处理,所得出的结论才是完整的实验结论。由于分析数据有的需要一定方法,这需要老师和同学们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有些老师认为初中的实验并不重要,对学生的成绩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此对实验数据草草分析,就得出结论。这种对实验数据的态度,严重违背了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更不用说像科学家一样来探究问题。结合一些教师对科学实验数据的分析经历,浅谈初中教学中如何对科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P键词:初中教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城市的学校都渐渐认识到实验对于一个学生知识理解的重要性,因此,实验不仅仅出现在高中、大学,也渐渐在小学以及初中出现。实验的流程大多都为提出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然后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开始实验以及数据收集。当然,只有对数据进行分析过后才能够得到实验结果。但数据分析并没有那么容易,有些数据的分析要用到一些方法,这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很多精力。由于目前国内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注重分数上的表现,因此很多老师并不太在意学生们实验上的付出,往往在分析数据方面草草了事,表现出很不好的教学态度。为此,本文将介绍定量计算法、对比分析法、示意分析法、推理分析法四种实验分析方法,希望能对初中教学中科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有所帮助。
一、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往往都能够收集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的有些试验值与它的客观真实值在数值上出现了不一致。实验结果都会存在误差,一切科学实验的过程自始至终都会存在着误差,因此,实验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将误差数值剔除。下面简要介绍作图法以作参考。
当初中的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值时,可以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例如在“测量电流与电压关系”的课程中,在导体电阻为5欧的情况下,可以得出下表所示的数据:
由此可知,出现数据异常的原因有可能是(1)电流加大使得导体温度上升导致电阻值增大,从而使得电压变大;(2)交流电频率不稳定等原因,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因此在图表中,以电压为纵轴,以电流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线。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成正比的直线,则验证了U=I×R。因此通过作图法则可以将出现误差的数值剔除。
二、数据处理
(一)定量计算法
在初中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得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有些存在误差,因此需要对误差值进行剔除。在这之后,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各个数据之间似乎有着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数学运算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在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到,许多公式的推导都是运用这种分析推理的方法,列举初中物理“杠杆原理”一课中的例子来进行分析,下表是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的一些数据: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上表的数据,学生们可以分别对阻力点与动力点上的钩码数和格子数进行比较,发现不论阻力点边的钩码数和距离大小还是动力点边钩码数和距离的大小,总会出现阻力点边钩码数和距离的乘积等于用力点边钩码数和距离的乘积。在利用定量计算法分析出数据之间的等量关系后,教师不仅更好地得出结论,还使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杠杆平衡规律。这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产生去探索问题的浓厚兴趣,使问题成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海洋中不断遨游,并得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
(二)对比分析法
在生活学习中,对比是学生在各个科目中比较常用的思维方法,生活充满了对比,实验中也可以通过对比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一些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使得实验结果有所不同,让学生在观察数据不同的情况下,试着去寻找它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从而完成对数据的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现象。举例初中物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中,针对哪些因素影响了导体电阻的大小这一问题,让学生利用4根长度不同的导体和4个温度不同的环境来进行实验并得出下列数据: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积极引导学生去进行数据比较,进而可以得出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电阻随着导体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导体长度一样时,导体的电阻也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的结论,使得学生在对数据的比较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了摆的特点,使得知识更加深刻。容易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深化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示意分析法
初中实验中有些数据需要通过图画来使数据更好地分析,例如力。示意图分析法指的是利用简单的图和形,针对采集而来的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绘制成简明的图形,用来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研究对象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举例初中物理实验“摩擦力的产生”一课,对学生采集而来的数据进行以下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示意图将重力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用图示方法画出,并附上简单的文字进行说明,这样就可以利用示意图对物体在斜坡上静止不动的现象进行说明。这样,教师通过把示意图变成搭建数据与概念之间的桥梁,使得抽象的力与力之间的关系用直观手段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生活中的摩擦力,解释人可以行走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得以突破。与其他方法相比较,示意图更加直观、形象和简洁,通过示意图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并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
(四)推理分析法
通过运用数学思想来进行推导和分析一组实验所提取的数据,并对它所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和推导的分析方法就是推理分析方法。例如,初中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原有知识和实验得到,O2+C=CO2,氧气和碳在点燃的情况下,能够生成二氧化碳,那么往往老师会问到,根据上述反应,思考并简述一下水是如何产生的。那么,学生往往可以推论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可以生成水,即2H2+O2=2H2O,如此下去,我们还可以推论出许多反应的产生。
在这种分析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通过对相邻的数据不断进行观察,总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科学规律,进而对这些规律进行分析和反复推敲,得出另外一个可能出现的数据。在这种分析推论的过程中,教师教导学生在分析数据时运用推理方法,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当然,如今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有很多,上述只是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罢了。只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时运用恰当的方法,从而快速发现规律,得到科学结论,有一个科学的概念。我们都知道科学探究十分困难,其过程是十分曲折的,许许多多科学家究其一生都投身于对科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而绞尽脑汁,为人类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因此,这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完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在数据的分析上下更大功夫,不能急功近利,只想着去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中所带来的艰辛和乐趣,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享受学习成果带来的愉悦心情。
参考文献:
[1]王炳瑜.浅谈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方法[J].都市家教,2016.[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辑 孙玲娟
2003.
第二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白竺希望中学
万绍锋
【摘 要】课堂教学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更加重要。教师要想有高效的课堂,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分析教训,思考对策,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优化课堂。
【关键词】反思 优化教学 总结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都会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与失,通过写教后感、教学案例、教学心得来提高教学反思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反思谈几点体会。
一、反思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优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和新知识,还可以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知识的理解。当然在导入时,应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知识水平,设置更高一级的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要求,此外有效的导入还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大环节的策化上,让过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转的格局,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着,鼓励主动探索,大胆质颖。
在组织教材上,应根据教学目的,仔细斟酌教学密度、广度、深度和速度的安排,不能随意性很大,时而过难时过快,挫伤学生学习信心。时而过浅过慢,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时间设置上,应研究一堂课的复习提问、新授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时间,应当堂完成本节课教学计划,不能留尾巴。
三、反思师生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生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发展上,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关系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融,教师在讲课中偶发灵感,学生思维中闪现智慧,教学生出现新问题、新见解、新教法,都给教学带来生机。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反思教学讨论
课堂上之所以要开展讨论,是因为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疑惑,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通过讨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了疑惑,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分析,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彼此的成果。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的过程。不能把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时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讨论的问题为了形势而讨论,师生共议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讨论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更主要是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五、反思个体,优化学科素质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这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周后思”、“单元思”,就是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期中质量分析,这是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整合思考,也可一学期、一个学年教学的反思,教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进行反思,记录自己平时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六、解题的反思
反思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就是把从题目中捕捉的有关信息与头脑中储存的有关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的过程,对思路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结束的回顾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长期坚持这样的反思,就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有利于自己思维监控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解决问题方法。很多数学题往往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会有多种解法,如果只满足于解出就行,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死记题目,不善于分析和思考。因此解完一道题后,不应满足已有解法,而应再审题思考,努力从另外角度或途径去寻求新解,寻找最佳解题方案。
总之,反思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教学的独到之处,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改进。突破旧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对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优化理念,强化效果,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〇〇三年一月二十日
第三篇: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
教学设计
【课题】: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
Excel电子表格是信息技术会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以后工作中一个基本的技能。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学会一些Excel的基本操作,并且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本节课学习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学习Excel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内容,不管是对会考还是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首先从课堂上获取一些数据后,让学生输入数据,然后用公式和函数计算一些数据,最后讲述排序和筛选,并且演示操作。【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进校快半个学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并且在学习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和Excel的基础知识之后还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但对一些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不是很感兴趣,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特别高且乐于探索,但学习中易受网络、游戏等影响,注意力不够集中,另外因各种因素,学生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思路】
首先,教师创设情景,从学生自身出发,获取要处理的数据。其次,演示怎么对数据进行排序,给学生时间自己动手实践。
然后,再演示怎么筛选(包括高级筛选),给学生时间自己动手实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对数据进行排序操作;(2)熟练对数据进行筛选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课堂讲授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2)通过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 难点:高级筛选中各个区域的选择。【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给大家准备了一点见面礼(播放赵本山的小品片段)。
放完之后„„
师:既然说到了钱的事情,那我们就现场来做一些小调查。师:你们平时都在哪些地方用钱呀? 学生:„„
师:最近我在网上看了一个小调查(打开电子表格),看了一下目前中学生使用零用钱的情况,你们是不是也差不多啊。
活动:课堂上抽取一些学生简单的互动。
二、创设情景,复习巩固,接着进入新授课程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过了关于电子表格很多操作,那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现在大家利用函数计算出“总计”和“平均值”。(下发作业)
活动:课堂巡视学生的情况,指导。几分钟之后„„
师: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那没有完成的同学等下继续努力。现在我们要请这节课的闪亮登场——对数据来进行排序和筛选。学会了排序和筛选之后,同学们就可以来分析一下,你们在哪些方面用的钱最多或者最少,而且还可以筛选出哪些同学很节约等等。好了,现在我就用我手边的数据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我们的主角!
教师边讲授边演示操作。
师:首先呢,我们可以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升序和降序。方法就是:选中你要排序的那一列中的任意一个单元格之后,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按钮和“降序”按钮。
师:很简单对不对,接下来,同学自己来试试看。把零食那一列升序排列。
活动: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学生情况,指导。
师:我看同学们都很棒,那我们接着来学习更复杂的排序,多条件排序。方法:执行“数据”→“排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定多级排序的条件,就
可对数据进行多条件排序。同学们还是来自己动手,看看它是不是没有这么复杂。
活动,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学生情况,指导。
师:大家做的都非常好,那下面我们再来点难度大一点的,来对数据进行筛选。筛选也有两个内容,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首先来看自动筛选: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Excel便在数据清单中每个列标题的右边插入了一个下拉箭头,单击列标题右边的下拉箭头,打开下拉列表,选择。如果筛选的条件不是下拉式列表中的一个值,那么可以在下拉式列表中选择“自定义”方式,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输入筛选条件。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一下。
活动,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学生情况,指导。
师:看了大家做的情况,同学们完成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退出自动筛选(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退出)来学习今天最复杂的一个内容——高级筛选。方法主要是定义三个单元格区域:一是定义查询的数据区域;二是定义查询的条件区域;三是定义存放查找出满足条件的记录的区域。注意步骤:第一,要在工作表的任意一个空白区域,输入筛选的条件,输入条件时,如果在同一行,表示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在不同行表示满足其中之一;第二,执行“数据”→“筛选”→“高级筛选”,打开高级筛选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师: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接着把刚刚的数据在处理一下,用高级筛选找出电话费大于30元的同学。
三、实践巩固,分层辅导
教师课堂巡视,进行辅导。挑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Excel电子表格给人们带来的一个很大的便利就是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这对于同学们以后的学生和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希望大家下去以后有时间多多练习,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学习重在操作实践,本节课利用任务驱动辅助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除了传授新知识外,留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此外,挑出比较突出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促进他们的感情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四篇:用Excel2000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版)
数据分析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Excel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以及掌握的Excel基本技能,重点定位于提高学生运用Excel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上的授课内容。
由于我们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不牢固,故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降低难度,教师以指引等手段引导学生设计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我们完成教学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实践性强、难度小,但面广量大,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以短片引入课题,展示隐性问题,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短片分组研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设计了书写项目经营报告的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表格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工具
2、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3、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学生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的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所能实现的分析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
重点、难点与疑点:本节的重点是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难点是如何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实现数据分析的目的,疑点是这些方法所能实现的分析目标。
二、教法设计
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如何运用EXCEL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事件引导法,分组讨论法,作品展示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学法设计
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力争抓住这一特点,并强化其好胜心理。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信息处理的过程,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选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自身动手实践的方法。课前准备为大屏幕投影,待处理的电子表格和教学短片。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播放短片------提出问题------交流操作思路-------分组解决实际问题-----成果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屏幕播放案例短片(见附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亲自实践的欲望。
*打开待处理的数据表(大屏幕上显示),导入新课。
“同学们,商家提供的销售记录经过整理,已经录入到Excel工作表中。这是6月的销售记录,按照商家的意图,我们需要从中得出每种商品的毛利,每类商品的总进货金额、总出货金额、总出货数量、总毛利,以及每天的毛利总和;我们可以从中分析每类商品的毛利、毛利率以及商品的平均毛利率,并找出最大、最小毛利商品;依据商家的销售记录及计算结果,帮助经理确定今后的经营方向。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Execel2000的公式入手。”
*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本堂课的任务是:利用Excel2000公式处理分析数据,解决商家提出的问题并向经理提交一份项目经营报告(大屏幕上显示)
6月份销售记录------→ 总结报告
任务1 每一类商品的毛利以及每天的毛利总和,列出6月份的毛利总和
任务2 分别按每一类商品的毛利金额和每天的销售总和排序,找出全月销售冠军
任务3 利用筛选功能分析销售额最高一天的商品特点,确定商家的经营方向
任务4 计算每种商品的平均销售金额,确定销售商品冠军名称。(分类汇总)要求: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向经理提交一份经营管理报告。
2、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首先将学生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实践和研讨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要求借助计算机进行实践并在小组内思考、研究如下问题。(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教师同时巡视指导)
(1)Excel常用公式的种类有哪些?
(2)Excel输入公式的方法
(3)Excel复制公式的方法
(4)“自动求和”按钮如何使用?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知识点较简单,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交流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
3、师生交流操作计划
(1)、请各小组选出一名同学说明一下本组的工作计划
(2)、交流一下本组预测可能遇到的难题,说明打算如何解决这些难点(课本、帮助、师生交流等)
(3)、解决数学公式:
毛利=商品的出货金额-商品进货金额
毛利率=商品的毛利/商品进货金额*100%(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计划要给予点评,并指导学生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4、强化应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1)、教师提示:每种计算公式完成第一次操作后,可将此公式复制到其它类别商品,以节省计算时间
(2)、排序方法:请参考课本P95,注意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排序方式以及自动填充名次序列的方法
(3)、筛选方法:请参考课本P97,注意筛选只是将不满足条件的信息暂时隐藏,不等于删除操作,筛选对文件信息没有破坏作用。学生可自己尝试如何恢复显示所有信息。
(4)、分类汇总:操作思路:先分类(排序)再统计(求和、平均值、计数等)操作过程参考P98,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类汇总前,必须先按分类项目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否则,将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要求:在完成上述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经营管理报告。(文件在数据文件中)
在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后,得出基本操作步骤,然后由学生为四小组,相互协作自主合作完成上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5、初步成果展示与评价
(1)每组各选出一名同学在大屏幕上展示本组半成品作业,得出本组遇到的问题(2)全班交流:各组间互帮互助,解决(1)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交流操作心得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拉近小组间的差距,防止某一个小组的工作出现停顿情况,而且通过小组间的操作心得交流,各组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本组的操作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6、最终成品展示与评价
(1)各组学生上传自己的报告,并解释操作过程和得出结论的依据,并由其它组同学对所有作品做出评价,(2)教师点评。
A、教师从学生在操作技巧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数据处理结果正确?方法是否得当?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补救?报告中对经营方向的判断还有何异议?
B、教师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上进行评价: 例如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否恰当?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新颖独特?有无独到的见解?有无值得大学学习的精神和勇气?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展示作品,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商场的经理解决了一个经营方面的问题,作为经理非常感谢你们,我也为你们骄傲。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掌握了信息处理的知识,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自己信息能力的培养和积累。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抓住课堂内容的主干。)
七、巩固与提高(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的相关练习
(2)本周六,我校要举行全校运动会,请你们纪录下所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并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
附:短片设计
某超市经理求助:“王老师,你好!”
“你好!”
“我最近刚开了一家超市,总觉得不景气。所以,昨天,我记下了卖出的所有货物,你能不能帮我算一算:我一天有多少毛利,什么样的货最挣钱;如果我能拿出一个月的卖货单,你能帮我确定一下今后的经营方向吗?”
“没问题„„不过,还是请我的学生来试一试,好吧?”
“„„同学们,商家提供的记录经过整理,已经录入到Excel工作表中。这是一天的销售记录,我们需要从中得出每种商品的毛利,以及一天的毛利总和;这是商家一个月的销售记录,我们需要从中得出每类商品的毛利和毛利率以及商品的平均毛利率,并找出最大、最小毛利商品;分析商家的销售记录及计算结果,帮助老板确定今后的经营方向。你能利用Excel2000解决这些问题吗?”
第五篇:对初中学生进行跳绳教学反思
对初中学生进行跳绳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跳绳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经常使用且十分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活动之一。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教学之初,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教师先简单演示几种自编的“跳绳操”,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小组,用创编“跳绳操”进行准备活动。使学生达到充分热身,为进入下一环节作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由于跳绳的种类和方法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单人——双人——多人——集体”以及“短绳——长绳”的顺序,设计各种跳绳方法。这种设计可使学生的练习由简单过渡到复杂,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不同运动需要。而且,由于练习难度的不同递增,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
初中生对跳绳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在简单介绍和演示几种不同的跳绳方法后,鼓励同学们用跳绳可以做多种练习、编出更新颖、更有趣的跳绳方法。请同学们充分想象,大胆尝试。接下来将学生友伴分组,分头练习。学生练习时,可选择教师给出的练习方法,也可按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创编。教师在检查各小组练习情况的时候,针对不同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对那些在跳法上有所创新的同学,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跳法大胆向其他同学展示,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运用比赛形式,“比一比,哪组学得快,哪组的跳法最新颖”的游戏比赛形式,通过游戏比赛,不仅使全体学生感受到了学生跳绳的乐趣,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