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的基础进行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5: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的基础进行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的基础进行分析论文》。

第一篇:对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的基础进行分析论文

在教育管理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将伦理内容作为规范性的核心内容,从而为整个教育理念的建立树立科学性的发展方向。在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应该强化研究管理的本质性内容,合理掌握教育管理以及教育伦理之间的关系,为整个教育管理内容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依据。因此,在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教育管理内容进行充分性的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管理内容建立中存在的限制性原因,为明确建立教育管理理念,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教育管理中的教育伦理问题。

一、教育管理与伦理基础的关系及基本内涵

(一)教育管理与伦理基础的联系对于教育管理而言,主要是对教育目标内容的确定,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充分体现出自身存在的客观性原因,同时也应该充分展现教育中的规律性问题,将管理目标以及教育理念充分融合,从而实现最终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其次,在教育管理内容的建立过程中,如果缺失了伦理基础,很多管理活动也就无法展开,从而为整个教育管理内容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而且,对于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而言,也存在着一种伦理性,教育管理人员是一种个体形式,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有重视个人的情感体验,才可以准确的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发现,教育管理的伦理性就是教育管理活动的真实性体验。

(二)教育管理理论的基础性内涵对于伦理基础而言,主要是将教育管理作为人类社会中具体性的内容时间,通过深入性的研究实现所需要的伦理体系,因此,可以发现,其中基础性的内容主要是指将伦理组委教育中具体性的操作内容,从而为整个管理营造良好的空间。

二、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的基础体现

(一)对人权的不尊重对于人权而言,是实现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管理活动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对教育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是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表现。但是,在现阶段教育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很多院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体罚学生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在身体上对学生们造成伤害,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性的影响。与此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人权的问题,一些教师会受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家长甚至是学生所带来的侵害,从而对教师的权利造成了侵害。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实现对人权的尊重,从而充分体现出教育伦理的基础性建设。

(二)缺乏教育的公益性对于教育的本质性问题而言,主要是将育人作为主要的目的,而且,教育也是一项推崇公益内容的教育事业,通过基本内容的建立决定了教育管理机构以及个人,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基本性的原则,从而为社会公益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机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渐形成了盲目性的发展理念,从而使教育伦理内容逐渐缺失。在现阶段教育产业文化的冲击之下,很多地方性的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将教育内容作为一种公共性的教育,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严重的背离了公益性的发展目的。如果教学的过程中,院校中的校长及教师将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就会为整个教育的发展带来严重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教育管理内容的建立过程中,应该维护公益性的原则,从而实现教育的公益性发展,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有利性的机会。

三、完善教育管理伦理基础的措施

(一)建立先进性的教育管理机制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的伦理内容对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在教育管理伦理基础的建立过程中,其中的伦理观念是核心性的问题,要想在根本意义上提高伦理内涵,就应该逐渐改变教育过程中教育伦理缺失的现象,建立科学化、先进性的教育管理理念,强调教育管理中人才的全面性发展,逐渐优化传统教育管理中单一性的政府决策制度,实现教育管理中社会参与的制度形式。与此同时,也应该逐渐优化现有的招生政策制度,建立公平性、公正性的人才选拔考核形式,从而使每位社会成员都可以得到终身性学习的机会,使其发挥自己的权利,从而为整个教育管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对于教育管理而言,主要是以人作为整个过程中的主体性内容,其中的伦理制度以及规则制定都是通过人来充分体现的。因此,在整个制度内容优化及建立的过程中,提高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强化教育管理中伦理性内容的建立,从而为科学化教育管理内容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在提高管理者道德素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教育学习,其次,应该提高实践理念,最后,应该在管理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对基本的行为急性及时的反思,从而道德素养的提高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三)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伦理制度在教育管理内容的建立过程中,管理者所具备的伦理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基本的伦理道德而言,具有一定的非强制性特征,从而使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依照的现象。因此,在现阶段教育管理内容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伦理制度内容,对人们进行一定的约束,才可以在根本意义上充分发挥出管理的基本功能。结束语:总而言之,通过对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育管理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伦理内容的建立是教育中较为严重性的缺陷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为教育事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教育管理内容的建立过程中,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伦理机基础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分析教育伦理问题,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内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平性的教育理念,为整个教育事业中伦理基础的建立树立正确性的发展方向。

第二篇: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南华县沙桥中心学校王建聪

挫折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标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而使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教育的主体--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直被父母呵护,爷爷奶奶宠爱,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这一代学生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他们受挫折后常常表现为:攻击性行为、逃亡性行为、散漫性行为、固执性行为、以及各种报复行为。我认为在小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强挫折的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挫折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家长与老师的重视。一些老师走的是一个极端,那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吓唬、逼迫学生,本意是想激起学生的进取心,但往往变成了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折教育实际就是“抗挫折教育”,在物质条件相对提高的今天,挫折教育可能更多体现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下心理卫生存在的普遍性以及问题的严重性以便引起广大教育同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体受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他终于有了进步。

其次有意识给学生创设挫折情境。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们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稍微有点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值得借鉴。有一定挫折情境,学生总会受到锻炼。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当然,并不是让我们的同学也这样,只是这不愧为一种锻炼的方式,不愧为一种手段。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

最后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让学生明白,在前进的过程总会遇到挫折。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顽强努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挫折作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升到小学后,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他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刘翔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有学生好胜心强,凡事想争第一,这样的学生最容易受挫折。

我觉得做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挫折教育: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少受挫因素。

虽然轻度的、较少的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磨练作用,但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会有伤害,是消极的,应想方设法避免。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减少挫折的首要条件,要求教育者做到:(1)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3)教师要有一份公心,对各类学生,一律公平对待。

2.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例如,讲授课文时,利用课堂内外的内容教育学生: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疑问后,就有许多人责备他违背了人类的真理,是胆大妄为。伽俐略处在重重包围之中,可谓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他却振作精神,用自己刻苦勤奋、不具权威的精神,通过多次实验,取得了胜利。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集体辅导。

(1)开展优点启发活动,培养自信心。活动中由其他同学找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尽可能的把优点展开,让其释放光芒。培养自信心。(2)开展优秀人物伴我行活动,进行榜样示范。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一旦有了榜样,他们会模仿榜样的行为去做,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利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在挫折中成才的事例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在逆境中振作精神,变压力为动力。选取的榜样,要有远有近,才有说服力。遭受失聪挫折而努力奋起终于成为世界著名大音乐家贝多芬,半身瘫痪、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张海迪,这是远的榜样,令人心灵震撼。同时,我们生活中间许多战胜挫折的事例更具有生动的教育意义。如下岗工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标,高考落榜者自学成才等等。

4.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创设挫折环境,磨练坚强意志。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要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等,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其所不能。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我们每个同学都会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妥善加以引导。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就会成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这句话永远鞭策着我们前进。

总之,做为教师只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发展,才会使我们的教育越办越有特色。

第三篇:论文:怎样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位:米东区长山子中心学校 姓

名:马吉云 学

科:综

合 联系电话:***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的民族,一代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得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

就拿我邻居的儿子来说,他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平时他是一个非常懂礼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孩子。可前一段时间,他却离家出走了,后来才得知:他是因为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后,经老师教导无效果。家长得知此事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一向在父母百般呵护中长大的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挫折,心理上无法承受,竟选择了离家出走。

还有一个女同学,在班里她品学兼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可在一次小测试中,因成绩不理想,她竟在教室里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将试卷撕得粉碎。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受挫原因分析

1、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烈地震撼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困惑和迷惘。当前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更新人们的观念。这对学生来说,他们没有鉴别能力,但社会上一味地看中钱,金钱万能等负面的影响,使学生找不准方向,产生了心理失衡。

2、理不顺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做一些不符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作为教师负起教育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但教师的良苦用心往往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就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中出现了问题,产生了冲突。

学生都生活在集体中,经常因为芝麻点小事双方争的面红耳赤,甚至打的不可开交,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严重的挫折,出现了心理失衡。

3、对家庭教育的逆反

学生自以为自己长大了,一切都想独立。可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个小孩,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和孩子难免产生一些矛盾。

4、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父母羽翼庇护下,生活优越,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如何进行抗挫折教育

1、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他们最怕被人瞧不起,要提高这部分青少年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说明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而挫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可以结合他们实际的 生活去解决。但是一旦他们遇到挫折时,光对他讲道理,很难收到实效。关键是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迎头赶上。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些讲述勇于面对挫折,对待挫折的教学案例。比如在学习《爱迪生》这篇课文时,当爱迪生面对生活无着落身体被损伤时,他没有泄气,而是继续想办法,最后还是发明了电灯。从而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不光是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多利用报纸上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及时、直观地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吃苦精神,并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怕吃苦,不畏挫折。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

3、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我们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夸夸我的同学,让学生在班级里找出身边同学的优点,并当面夸一夸,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传递。尽可能的不重复,让没个学生都得到夸奖。这样可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由畅谈,连平时较自卑、极少发言的学生也找出了不少优点,现出了“闪光点”,培养了自信心。

另外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4、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

明明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而家里定的规矩是不考到九十五分就非打即骂。所以每次考试,他的眼睛里总是露出忧郁的神情,与他那张天真可爱的脸相比是那么的不和谐。他很害怕考试,怕自己失败后又要挨骂,从而使他的受挫能力很差。我多次和他的家长联系,这个学期家访了好几次。我告诉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要求不要太严,要相信孩子,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样孩子才能树立信心,正确的面对生活。在父母 的配合下,明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属于他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所以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仅仅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培养受挫能力仍然是不够的。因此,受挫教育也应在家里、在社会活动中各个环节进行锻炼。教师如果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和理解,不但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能使小学生适应各种挫折环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挫折会给学生带来紧张、烦闷,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在集体中会泛起或大或小的波浪,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5、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标的,脱离实际、超越实际的目标只能给人以挫折和失败。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家长要及时帮助遭受挫折、产生受挫折心理的学生查找原应,看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符合实际或者超越实际,就应该重新修定目标。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让孩子能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茁壮成长,而挫折教育就势在必行。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在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第四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内容摘要: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三大方面,对本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关键词:

小学生 感恩 教育 正文: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人之常情。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家庭视为“小公主”,“小皇帝”,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认为长辈的付出理所当然,感恩意识淡薄。因此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词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更是一种责任。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长辈,一定能体谅他人的辛苦,一定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社会才更和谐美好。

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在工作实践中我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推动了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感恩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我分别进行了下列教育活动:

(1)利用升旗仪式时“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学校每周一晨会时,都要安排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我在学校的配合下,充分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以“感恩”为主题,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接受感恩教育。

(2)组织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积极探索“主题班会”这一感恩教育活动形式,定期召开“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班级举办感恩演讲。认真组织“感谢爸妈养育恩”、“学会感恩”等感恩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升华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感恩父母及老师教育之情;

(3)组织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出“庆祝节日,感恩父母”为内容的黑板报、手抄报,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谆谆教导之情,同学的无私帮助之恩,以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根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4)组织学生制作“感恩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感恩卡,写上感谢和祝福的话语,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及社会的关心、教育和培养。表达自己对父母爱和师爱的深深的感谢。一张张设计精巧、色彩艳丽的感恩卡,表达了学生一颗颗感恩的心,感恩卡展示现场洋溢着温暖的感恩之情。通过感恩卡制作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设计和写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情。

2、搭建“两大平台”,让感恩教育走进家庭。(1)“感恩家庭作业”平台。

为让学生的感恩行为常态化,我不定期的在班级中布置“我为父母洗洗脚”、“我的家务劳动日志”等家庭“感恩作业”,让学生通过具体行为,落实感恩行动。孩子在“感恩家庭作业”中体验到了父母的不易,培养了爱心,懂得了感恩。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实践性,比被动式教育要强许多。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变得懂事多了,会体贴人了。一位家长说:“看着孩子变乖了,自己整理好东西、帮大人盛饭、洗碗„„,比他考试考一百分还高兴啊。”还有一位家长说:“布置的这些“感恩家庭作业”很有意义,希望老师多搞这样的活动,并能坚持下去。”是的,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高兴我更欣慰,很有成就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啊。(2)“青云分校五(4)班学生家长QQ群”平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胜过老师的万语千言。课题研究期间,我建立了班级学生家长QQ群,利用这一信息化的平台,定期向家长发布友情提醒:敬爱的家长,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离不开你的言传身教!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时,也经常提醒家长不要忘记让学生多做些家务活,监督并配合完成老师布置的感恩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践行感恩行动。

3、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净化学生心灵。

我充分利用亳州新闻网上的“药都好人——好人在身边”栏目中的“敬老爱亲”板块中的事例和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感恩小故事,比如:最美母亲——许张氏等,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感恩名言及小故事,并汇编成册,学唱《感恩的心》,并在每天课前齐唱,营造感恩氛围,以此感染学生。利用这些身边的“感恩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加上自己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家里更懂事了,知道关心父母,理解父母了。在学校,比以前更听老师话了,能积极主动学习了,课下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也已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这正是家长和老师所期待的答案,所追求的目标,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意的呢? 结语:

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感恩、善念、包容、奉献的基础上——悠悠赤子心,浓浓感恩情,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家庭、学校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教师的任务也不光是教书,更要育人,以后我会继续探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让我们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播撒感恩的种子,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让感恩真正走进学生心间。

参考文献:

《教育学》 《感恩教育的思考》

第五篇: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的“盲点”

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的“盲点”

一在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明教育,健康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内容汲取性教育,公益性和公德性行为教育,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以及一般的规范性行为教育,其他方面似乎也道不出什么来。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特别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其知识范围和对事物的认识

远远要比小学生宽阔、深刻。我们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必须注意一定的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联系对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际,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盲点”:

1缺乏对协作精神养成的教育。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简单的友爱教育,而缺乏一定层次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协作精神除了“友爱”之外,这其中还包括与校园文化、科技和风纪建设的协作;对生活空间中的法制、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协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传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深入开展“希望工程”和“手拉手”等活动的协作。所以,我们要突出对他们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要把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决不可以满足于表象的、仅仅的参与性行为,更不可以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而去滋长和鼓励过度追求高等文凭的个人奋斗意识。

2缺乏对批判能力培养的教育。我们在对学生施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方式上往往呈封闭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逆反性和猎奇性心理,一些精神文明之外的东西也难免溅到稚嫩的心灵之中。有关教者们对于一些是非问题往往只满足于简单的说教,缺乏对学生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缺乏对他们的批判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污染人们精神的东西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分析、辨别。如对有关的摄影、雕塑、文学、歌曲、信仰等褒贬不一,判断不清,有时则使学生毫无意识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缺乏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一些独生子女中学生一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控制之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进入学校后一部分学生受着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他们基本上又是在教师的束缚性调教下进行学习,所以学生除了集中于对有关课程的思维之外,而对所学知识的再造性思维能力则处于一种停滞状态。针对有关的制作、发明、创造、设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灵活的渗透性应用等显得力不从心,有时迫于课程的压力和时间的原因,往往兴趣不浓、介入很少。

4缺乏对社会进行正确全面透视的引导。中学生们对社会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观察透视能力,但是由于经历、阅历、知识和接触角度等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的透视往往又比较肤浅,常常出现一些错位现象。如商品质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形式问题、有关行风问题等,他们有时则被一些枝枝叶叶遮住了自己的视野,看不到精神文明的主流,辨别不出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教者针对学生如此认识总感到棘手、棘口,对其透视社会的方法不能够雄辩地解释和指导,而是畏畏缩缩,甚至持默认态度,从而使学生透视社会的有关现象越发感到模糊或迷茫,心中似乎总有千千结。

5缺乏平凡的就业思想形成的教育。一个人的追求必须高尚,从事的职业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要善于、乐意做平凡的事,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出自己的才智,对于跨世纪的人才来说更需要如此。可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们对此却表现得比较淡保奋斗,只为自己所需要的一纸文凭而奋斗;追求,只为自己想从事安逸、舒适的职业所追求,有时甚至连父母的就业状况,家庭事件等都不愿意主动热情地去关心、了解。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中,相当一部分教者对此注意得也比较少,只看到学生在认真地读书,只看到学生优异的文化成绩,同时只看到学生表象的守纪现象,其他并不在意,也并没有真的去透视一下。所以,往往导致一些学生的成才思路比较狭窄,不良的成才动机也往往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埋怨和“急躁”情绪。

6缺乏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深化教育。尽管“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搞得轰轰烈烈,比较扎实,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当中对此并不在意,他们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往往理解成为是一种比较幼稚的思想,陈旧过时的思想,与市场经济不够吻合的思想。有些中学生虽然为别人做了一点好事,但心理上却比较勉强,缺乏一种深层次的激情和意愿,表扬欲时常占了上风,有时甚至把为别人服务、做点好事视为一种任务,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缺乏持久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者对中学生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缺乏严格的督导,有时呈敷衍状态。

其一,他们认为中学生的时间相对紧张,课后作业量如滚滚流水,滔滔不绝,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容易得到足够展示的机会。

其二,教者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备课不够充分,内容比较平淡,通常采用比较肤浅的、泛泛说教的方法来应付“门面”,教育缺乏感染性。

其三,教者在“激发”学生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时,常常是搞摊派、下任务,使一些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往往在过度外因的作用下则转化为一种被动性的反射。许多教者们在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不能够从宏观上去激活学生的服务意识,也没有从微观上去牵引和起动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原动力,也就是说缺乏了一定层次上的深化教育。

7缺乏对传统文明思想

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汲取性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一部分教者往往缺乏对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汲取,有时甚至把“礼仪之邦”中精髓性的东西也当成“辫子”被剪掉了,也有的教者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甚少,认识片面,使传统的文化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不能够与现阶段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对学生施行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也无从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引导和教育。

8缺乏对精神文明建设氛围营造的主动性意识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都是这么说。一些教者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而忽视或忘却了学生渗透于社会细胞中的积极作用;忽视和忘却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来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的促进作用。我们不但需要学生去风化家庭中不够规范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学生在促进家庭文明的过程中去教育自己、提高认识。如家长们的行为道德、择业思想、行风意识、致富途径、睦邻关系等等,都需要学生们去参与净化,以至促进一定生活空间的生态平衡。

9缺乏对学生中不够诚实的行为的教育。一些学生往往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的影响、公关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事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如在学生中所出现的考风问题,日常行为规范问题,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性意识问题,面对一些违纪现象的态度问题,待友接物的导向性问题等,常常给人以一种浮躁感、正直欠缺感、胸怀袒露的“羞涩”感。我们的教者有时则看不到中学生们这些现象,只满足于一般的说教,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动态性监测和扫瞄,忽视了对一些学生所存有的“圆滑”的畸形性应变能力的矫正,缺乏对这些不够诚实守信行为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缺乏了点对一系列正面典型的树立和对照。

在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如此种种,所以,在实施有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以克服和避免,要努力提高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全面性和通透性,要明确目标,重心稳定,不断灵活转换教育角度,力求消除其教育“盲点”。

1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所以我们每个教者特别是班主任、团委会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决议》中的有关要求。

(1)从思想上认真帮助学生完善和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做到仔细体会,深化理解。

(2)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团的活动等专门的时间来认真学习,还可以结合有关的课程教学有机地渗透《决议》的相关内容。如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思想政治课、劳动技术课、择业教育课等有关的课程都可以进行有序的学习,以至达到扩大视野、加深印象的目的。

(3)要提醒学生,学习《决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并非是某一阶段性的任务,这应当是每个人的自觉性行为和完善人格形象、净化生活环境、服务于人民的终身要求。

2认真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善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内容,《决议》中讲得非常明确,而且比较具体,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决议》时不可以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更多、更广、更加丰富的有关内容。对于我们常常忽视或偏颇的有关内容一定要注意认真强化。

(1)在引导学生朝着一定的目标攀登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摆正好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要把自己的追求放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中加以考虑;要把社会主义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视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慎防“追求为个人、发财为自己”的陈旧而庸俗的思想浸染广大的学生。

(2)努力加强学生批判能力的培养。社会的机体总体来说是健康的、茁壮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浊气和残渣在侵蚀着年青的一代,对此,我们在加强中学生们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不断批判有损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歪风和邪气,要教育他们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分辨是非,要使他们的思想不断浸渍在文明的氛围之中。

(3)要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以科学的导向,要使学生们的思想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时代的节拍相适应,要认真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培养。

(4)正确全面透视社会。在帮助学生学会透视社会时,要指点他们学会真正全面透视社会的能力。不要以一斑而视为全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更不要以其一斑而去效仿或随“大流”。我们要不断帮助学生调节好焦距,调整好视野,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以自己的端正品行去影响环境、透视社会,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看到美丽的城市和农村,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垃圾的能力。

(5)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思想。择业问题是青年们敏感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因材施教,慎防盲目、过度追求高等文凭的现象出现,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能发挥人们的才智,平凡的职业都有用武之地。教者要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多角度、全方位的成才渠道,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名人、伟人形象和效应,积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使每个学生的理想和追求真正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

(6)指导学生不断汲取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优秀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不断汲取传统的文明思想,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仔细品味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要为中学生们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储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中学生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必须放眼于未来、放眼于世界,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3每个教者应当是一个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每个教者应当是一个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加速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1)教者必须首先认真学习《决议》内容,严格执行《决议》精神,深化理解,仔细对照,在教育、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要学会不断地教育自己,督促自己。

(2)教者必须具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第一己任,从教乐教,紧握教育的方向盘,坚决排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干扰和惯性影响,切实加强学生对多种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永远不辱教育之使命。

(3)言行一致,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潜移作用。

(4)每个教者必须站在抵制腐朽思想和行为的最前沿,为净化环境、改良气候勇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任重道远,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及时总结调控,经常开展教育研讨活动,以至真正消除教育之“盲点”,只有这样,我们对中学生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才能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放全人类才有希望。

下载对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的基础进行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的基础进行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迸教育较快、较好地发展。教育发展及其面临的形势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教育管理也需要适时进行相......

    教育管理论文

    新教师与新学生 我是一名大学刚毕业一年的新教师,来到教育这片热土上既兴奋又好奇,我所踏入的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担任语文教学,音乐教学,班主任及年级组长工作,全校包括师生人数不......

    对预备党员进行管理、培养、教育和考察

    1.新党员怎样编入党小组应主要结合其工作隶属情况将其编入相应的党小组。2.为什么要进行入党宣誓举行入党宣誓,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的一种仪式,它体现了入党的庄重性、严肃性。......

    对预备党员进行管理、培养、教育和考察

    1.新党员怎样编入党小组 应主要结合其工作隶属情况将其编入相应的党小组。 2.为什么要进行入党宣誓 举行入党宣誓,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的一种仪式,它体现了入党的庄重性、严肃......

    管理伦理经济价值分析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管理伦理不仅具有社会价值、生态价值、道德价值,而且具有经济价值。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管理伦理,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管理伦理的经济价值。管理伦理的经济价值主要......

    “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伦理”论坛论文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陕西省千阳县启文小学李云科 邮箱:932009670qq.com电话:1309178702 教育是为民族发展和民生福祉奠基的神圣事业。加快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仅是实现教育优......

    医院管理中伦理建设现状分析

    医院管理中伦理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趋于商品化,商家都在不断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我国的医疗市场也在不断的深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医疗服务业的市场......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通用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