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菩萨兵(第1第2课时)
7菩萨兵
本课共2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个“?”。
2、读后检查,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怨不得平平展展
春耕 播下 菩萨 糟蹋 挨饿 地区 不饶人 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清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藏族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讲朱德总司令急藏族同胞所急,请翻译去动员藏族同胞回来,在未果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族同胞抢种。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总司令在第二天召开了春耕动员会,会后与战士们一起参加了春耕。
第四段(第8、9自然段):讲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1、搜集1-2个有关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2、朗读课文。板书:
7菩萨兵
躲---找---帮---回
7菩萨兵
本课共2课时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质疑问难。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1)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
⑵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品读感悟,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课件出示):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得)
⑶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可以适当评价
⑷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课件出示):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2)抓住“节气不饶人、赶紧、抢”,体会朱总司令的“急”
(3)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谁能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比较句子表达的情感: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这两句话,一句是翻译说的,一句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翻译对藏胞的埋怨、责怪;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②读翻译的话,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③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体谅关心的朱总司令,(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课件出示):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齐读
(2)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⑵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播下的种子仅仅指一粒粒粮食吗?(还有对藏族同胞的关心爱护)
②是的,红军把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也播下了地,他们希望,等到收获的季节,藏民们能够„„能够„„能够„„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指名读、齐读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引读第七自然段
四、品读感悟,体会深情。
1.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挚的爱打动了藏胞,处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几天以后,引读第八自然段——
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他们将涌上心头的干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引读最后一句话——
3.此时此刻,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加提示语读: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藏胞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司令,这样的兵!红军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个藏族同胞,他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起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六、作业
1、阅读有关长征故事的书籍。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7菩萨兵
躲---找---帮---回
第二篇:菩萨兵第二课时。
7、菩萨兵(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3、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朗读上节课读过的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
【师:上节课老师留了一个问题让大家回去思考,大家还记得那个问题吗? 生:记得。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师:大家都记得很清楚,那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在继续学习《菩萨兵》这一课的同时,解决这个问题。】
2、精读课文
①学生朗读课文的每一段。
②找出需要重点学习的字词和能表现出人物情感的字词。③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Para 1(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上一节课我们在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时用了这么几个字——“藏胞躲,朱德急”,藏胞为什么要躲呢?
生:因为藏胞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谁能找出文中的句子。
生: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师:你找的很准确。藏胞以为反动军队又来了,所以躲进了深山里。藏胞为什么害怕反动军队呢?(出示PPT上的资料,请一位学生朗读这段文字)师:反动军队坏不坏? 生:坏。师:对,他们很坏。所以藏胞才一听说有军队来了,就躲进了深山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朱德总司令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急坏了。
师:对,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他为什么会急坏了? 生:因为藏胞躲着他们,不见他们。
师:谁能为他补充一下答案,藏胞躲进了哪里。生:深山。
师:对,是深山。大家有没有去过深山,你们觉得深山是什么样的? 生:很冷、没有东西吃等。师:是啊,深山里的条件非常的艰苦,所以朱德总司令在听到藏胞进入了深山可是急坏了。谁能把这一段读好,读出朱德总司令的焦急。(生朗读课文)Para 2-5 师: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之后是怎么做的呢?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课文的2-5段。咱们一段一段来,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读2-3段。(生先读2-3段)
师:朱德总司令在急坏了之后呀,找来翻译,对翻译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请大家仔细读一读这句话,回答老师这样的两个问题,第一个,藏胞在山里仅仅是住了几天吗?第二个问题,藏胞回来了吗? 生:藏胞在山里住了很久,而且也没有回来。师:你回答的很对,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这么多天了”还有“还在山里”。
师:大家想一想,朱总司令是怎么知道藏胞呆在山里很多天,而且一直没有回来的? 生:因为朱总司令一直在关心着藏胞。师:是啊,所以“这么多天”还有“还”,这两个词都体现出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关心。大家再想一想,如果是你呆在深山里很多天,而且一直都没有回来,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怎么想?
生:他们会很着急,很担心。
师:是啊,朱德总司令对藏胞也是这样的心情呀,于是他不禁问道:“怎么受得了呢?”大家来看一看这句话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如果让你把这句话换成另外一种句式,你会吗? 生: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
师:嗯很好。现在老师来读这两句话,大家体会一下,用哪一种句式更能体现出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担心以及他那时焦急的心情。(师读。)
师:大家能体会出来那一种更能体现出朱总司令的担心与焦急了吗? 生:书上这种或者第一种。
师:大家都很棒。朱总司令是多么担心还在山里的藏胞们啊,于是他又说:“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朱总司令有没有让藏胞继续住在山里。生:没有。
师:对,山里的条件非常的不好,朱总司令便要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可以看出来,朱总司令对藏胞们的无比关切。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一段话,哪一位同学能把朱德总司令的焦急、担心以及关切读出来。(生读课文。)师:既然朱总司令说了得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那么翻译就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胞啦。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中的乌云指的是什么?(生读课文。)
师:翻译同志是怎么说藏胞的? 生:真糊涂哇。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藏胞看见红军就跑。师:藏胞为什么要跑?
生: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
师:对,藏胞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咱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知道了反动军队是如何对藏胞的,所以红军一来,藏胞连问都没问,直接躲进了深山里。好,我们现在再来看看这句话“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是真正的乌云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是什么导致藏胞一见到红军就跑了? 生:反动军队干的坏事或者不知道红军是好人。
师:对,反动军队干了坏事,他们实在是太坏了,所以藏胞也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大家想一想,如果来的不是红军,而是绿军黑军,藏胞也会躲吗? 生:会。师:对,不管什么军队来他们都会躲起来的。所以这里的乌云是指,反动军队所做的坏事,让藏胞认为所有的军队都是跟反动军队一样的坏人,所以他们一见红军也就跑了哇。大家觉得藏胞糊涂吗?
生:糊涂或者不糊涂。
师:那咱们来看看朱德总司令是怎么认为的?看看第五段中,朱总司令是怎么说的? 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折腾怕了。师:朱总司令也认为他们糊涂吗? 生:没有。
师:朱总司令觉得这不能怨藏胞啊,是反动军队的错呀。我们看到朱总司令站在了藏胞的立场上思考了藏胞的行为,这是想藏胞所想,也是一种对藏胞的理解与体谅呀。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生读课文。)
师:那之后朱总司令是怎么做的呢? 生: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师:为什么要帮藏胞去抢种地?朱总司令现在不关心住在山里的藏胞了吗?朱总司令觉得藏胞住在山里也可以吗?
生:不是的,是因为“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
师:是的。有一句谚语叫做,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过了春耕了,藏胞还会有粮食吃吗?
生:不能。
师:是啊,于是朱总司令说:“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朱总司令又着急了,他是多么关心藏胞的疾苦啊。好,2-5段我们学完了,下面老师想要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翻译和朱总司令,看看谁能把朱总司令的焦急、关切和理解体谅读出来。(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Para 6-7 师:正是因为时间紧张,所以朱总司令第二天就开了春耕动员会。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读完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画出你觉得在朗读时需要注意的词语或者句子。(生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画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生: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热火朝天 师:为什么画出这些词语?
生:因为这些词语体现了红军把藏胞的地当成自己的地(像种自己的地一样),认真的去耕地(尽心尽力)的精神(或者其他类似的)
师:那你来为我们读一读,自己试一试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觉。(生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第6段中,“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一句话中的“种子”是指什么? 生:红军给藏胞种下去的粮食种子。
师:对,那同学们再想一想,这“种子”仅仅是指种下去的“种子”吗? 生:不是。
师:那还指了什么?
生:红军为藏胞着想的精神。(若学生回答不出)
师:朱德总司令是怎样要求红军对待藏胞的地的? 生:像对待自己的地一样。师:又是怎么要求他们去种的? 生:尽心尽力,非常认真的去种地。
师:那大家现在想象一下,等到来年藏胞开始收获粮食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生:非常感谢红军为他们种地。
师:对,藏胞们会非常感谢红军。他们会不会忘记红军曾经带给他们的恩惠? 生:不会。
师:对,他们不会。这是不是就像种地一样,红军已经把这颗为藏胞服务,爱护藏胞的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里了。那同学们再仔细的想一想,红军播下的种子仅仅是指种下去的“种子”吗?如果不是,那还指什么?
生:指爱护藏胞的精神(或者类似的)
师:大家都很棒。那么请大家一起来读这两段,老师希望你们能读出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一片爱心。(生读课文。)Para 8-9 师:课文的最后两段大家一起齐读吧。(生读课文。)
师:大家读的真棒。当藏胞回到家园之后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生: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
师:你找的真准确。而这时藏胞也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师读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说到了大家印象中的菩萨,大家觉得菩萨是善良、心肠好,同时爱帮助别人。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藏民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总结全文。【师:现在我们回到上课前提出的问题上。
(出示PPT上的问题:藏胞为什么称红军是菩萨兵?)师:现在大家知道答案了吗?
生:因为红军为藏胞做了很多好事,就像菩萨一样。师:是啊。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祥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觉得朱总司令是菩萨一样善良的司令,红军是菩萨一样善良的兵啊!】
四、布置作业
1、想象当藏胞回到家园看到红军做的一切时想了些什么,结合书上第43页的图片,写一段话。
2、向父母或者同学复述菩萨兵的故事。
第三篇:菩萨兵-2(推荐)
三年级语文《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设计理念] 《菩萨兵》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例如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朗读、想象等理解课文内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设计思路] 《菩萨兵》是描述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去体会朱总司令及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教学设计理应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于是我便从对话开始(主要抓住朱德说的话去分析体会)。课文刚开始通过结
合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经验去体会国民党反动派最老百姓的残害。再抓住朱总司令的心情去分析他所说的话,朱总司令在为老百姓着急什么?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及老师的表情、体态语进入文中的情境,去体会朱德的内心和所想。学生有些感悟了,而后让学生通过从内而发的感情去朗读话语。理解课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接受美好感情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去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出示:他们说:“„„兵呀!”
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想一想: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指名读,强调“吃尽了”。
⑵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
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4.交流:
△交流第一段话:
⑴我们来看看第一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⑶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⑷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交流第二段话:
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指名读。
⑴出示并指导体会“节气不饶人、赶紧”一句。
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该多急啊!谁想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⑵就这段话,你还有其他感受吗?你可以想想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节)
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
(从你的回答中,老师能感受到你已明白什么是“乌云遮住了眼睛”;
好的,你读出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⑶学生提到“这也怨不得他们”,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交流第三段话: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那请你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⑴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⑵请你再读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别的收获?(“要让红军„„”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⑷ 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播放录像。
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
先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
2.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3.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4.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5.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再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师: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出示对联: 藏汉一家亲 军情民情鱼水情深 军心民心心心相印
4.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九八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是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不朽的长城,“5.12”汶川地震,救灾现场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又是一群群菩萨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老百姓再次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出示滚动图片)
六、课后延伸,回味军民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收集几个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准备在班内开个故事会。
第四篇:2017最新苏教版第26课菩萨兵
第26课
菩萨兵
zhēng tú
cháng tú
jū
zhù
tóng bāo()
()
()
()duǒ
jìn
lù
miàn
dòng yuán()
()
()ái è
jiē
duàn
zāo gāo()
()
()
jǐn zhāng
bāng
máng
bāng zhù
qiú
zhù()
()
()
()qiǎng duó
bō
zhǒng
bào yuàn
hú
tu()
()
()
()zāo
tà
fān
yì
fù
ráo
pú
sà()
()()
()xiū zhěng
zhěng zhì
gǎn
jǐn
()
()
()dòng
yuán
qiǎng zhòng()
()
jìn
xīn
jìn
lì
rè
huǒ
cháo tiān()
()
第五篇:“东方之珠”第1、2课时
14“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会用“倾听”、“闪耀”造句。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4、通过朗读,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沙滩的“迷人”、海洋公园的“精彩”、铜锣湾的“热闹”以及香港夜晚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②简介香港。简介:1942年,香港被英国侵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离开了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 日,我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又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3)感知画面。课件出示有关资料。(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课文对这颗“东方这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准备读给大家听。(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3、概述课文内容。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沙滩、公园、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香港有。(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4、指导写字。(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 倾 滩 浅(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 匕 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5、作业:
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会用“倾听”、“闪耀”造句。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通过朗读,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沙滩的“迷人”、海洋公园的“精彩”、铜锣湾的“热闹”以及香港夜晚的美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板书课题,齐读。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我们见过的明珠是什么样的?文中也有一个形容明珠的词语(璀璨:光彩鲜明夺目耀眼。)课文中有一句话把香港、璀璨、东方之珠连了起来。课件出示:香港,真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师: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呢?让我们一起去香港游玩,从文中找答案吧!二 .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一部分 自读
交流: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什么意思?(生说)(多媒体出示地图),师:香港是一个港口城市,每天有船舶通往世界各地,又是个航空港,每天有飞机飞往世界各大城市。她地处我国南方,所以说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这句还交代什么?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课件出示景点图)
过渡:那现在同学们就来自读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几处景点,你最喜欢哪里,多读几遍。
(二)、学习第二部分
你最喜欢香港的哪个地方?学习这一部分不分先后由、学生自由选择。
1、迷人的沙滩(第二自然段)(1)喜欢沙滩的同学站起来一起到沙滩上走一走(读),学生评,点名读。(2)交流:迷人的沙滩指哪里?课文用那些词形容浅水湾的?(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3)课件出示图文: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师:风平浪静,温暖柔和的阳光照着细密柔软的沙滩,多美啊!谁来读?人们到这里怎样度假的?每逢节假日„„舒服极了。生读,师:让我们也光着脚丫在金色的沙滩上走走吧,我们可以看看大海,弯下腰捡捡贝壳,这样走走停停,很随意的走叫—(漫步)。
(4)这时一阵海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文中用了哪个词?(沐浴)本来指洗澡,这里指海风吹在身上像在洗澡一样。同学们侧着头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就叫(倾听)。你在什么时候倾听过?造句。沙滩人多热闹,浪声不大,所以要倾听。在这旅游度假感觉怎样?舒服极了。
(5)你能读出这种休闲、自由、迷人的感觉吗?指名读,自由读。
2、著名的公园(第三自然段)
(1)我们一起去海洋公园看看吧(集体朗课文)。
(2)交流:著名的公园指什么?你最喜欢看什么?师:我们来看海洋剧场,这里聚集着许多观赏海狮海豚表演的游客。看,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海狮海豚正在表演节目。表演开始了。
(3)师引读,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引导学生用“有的”练习说话。它们表演的怎么样?精彩的动物表演不仅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全世界的人们,所以说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位同学说说“举世闻名”的意思,(生说),在文章中还有那个词与它的意思相同?(生说:著名)
这一段有几句话、是围绕那句来写的?先总写海洋公园举世闻名,再具体写它怎样有名。全班带感情的读。
3、繁华的街市(第四自然段)(1)默读
(2)交流:这一段介绍了哪里?课件出示: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大街上人流如潮。概括三多:高楼多,商店多,人多。点出作者用词准确,简洁。这就是铜锣湾的繁华热闹。(3)齐读,读出繁华、热闹。
接着我们看看夜晚的香港又是什么样的。
4、美丽的夜景(第五自然段)(1)点击课件
师说:谁能说说夜景美在哪儿?(生说:灯多)那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喻:把灯比作海洋),那这话是什么句?(总起句)。齐读后两句,这两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喻),这比喻有静有动,真是美极了。用“闪耀”说一句话。(2)那我们就一起读出这美丽的夜景吧。
(三)、学习第三部分
游玩了香港几大景点,欣赏了香港的夜景,让人不由发出赞叹,课件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齐读。这一段紧扣题意,为课文作了精彩的总结。再读简介:1942年,香港被英国侵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离开了祖**亲的怀抱。1997年7月1 日,我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又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自豪,让我们用充满自豪的语气再读最后一段。
三、课堂小结
看板书总结全文,点出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2、背诵课文
3、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息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迷人的沙滩
“东方之珠 ” 著名的公园
热闹的街市
总 —— 分 ——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