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词语教学方法种种
词语教学方法种种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以词解词,应该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多方面全方位地对词语进行朗读、理解、感悟,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体会。
一、讲授法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进行自立与探究的学习,连该传授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说了。其实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例如《2008,北京》中有个词是“申奥”,当一个同学提出这个不理解的词语时,全班面面相觑,这时教师再引导也是启而不发,因为在学生的脑中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内存,这种情况就可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申奥”的“奥”是指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国家虽然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顶呱呱的成绩,可是奥运会却从来没在我们国家召开过,于是我们国家便向负责筹办奥运会的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在中国北京召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这个提出申请的过程就叫“申奥”。
二、意会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是可以“言传”的,但也有许多词语只能“意会”的,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夕阳美》中的“壮丽”一词的理解,教师先从错误的理解入手,用“老师披上金色的衣裳”作反面例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壮丽不等同于“华丽、美丽”,不是所谓的“小家碧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中“壮丽”一词是用来形容连绵起伏的群山,并配上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蓝的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涂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夕阳斜照图,也就可以意会到“壮丽”指的是壮观而美丽的“大气之美”,即所谓的“大家闺秀”。
三、组词法
古诗是现代文的浓缩,在理解古诗中的词的意思时,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组出许多词语,然后让学生在语境中对所组的众多词语进行比较判断,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草》中有句“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词: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老师一一把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指的是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学生一比较就知道“原”就是指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这种解词的方法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是引导学生“自悟”的教学方法。
四、换词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 进行换词训练。学
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 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 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五、比较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领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 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 ”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 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六、直观法
使用实物、插图、幻灯、音响、实验、简笔画等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第三册《咕咚》一课,学生理解“拔腿就跑”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对兔子面带惊慌的表情和撒腿而逃的动作的观察,理解“拔腿就跑”的含义。教学《乌鸦喝水》时,理解“渐渐地”,就可通过实验,使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让学生仔细观察水面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学《蒲公英的种子》一课,为理解“毛茸茸”一词,通过出示蒲公英的种子,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
七、体验法
新课程要让孩子的亲身经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资源,在解词中要努力唤起孩子的体验,他们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理解词语,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更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认知。如教学一年级的《北风和小鱼》的“北风”时,教师富有感情地创设情景: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刮得树枝乱摆,刮到你身上,你会感到怎样?这时就唤起了学生“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冷得浑身发抖,牙齿直打颤”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北风的厉害,威力大。这样巧妙地创设情景,引导体验,遵循儿童的特点,使学生知道北风就代表着寒冷,感受到北风的力量,为接下来体会小鱼的勇敢做了很好的铺垫。
八、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3学段有这样的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5自然段文中的几个动词“掠、搬、毁、烧”,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用来刻画侵略者时,就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读两遍,初步感受到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接着指名读。教师板书:掠、搬、毁、烧,最后引导品读,侵略者真可恨:可恨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可恨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可恨实在运不走的任意破坏,最可恨企图放火烧毁罪证。学生在教师的四个可恨下个个表情严肃,咬牙切齿地齐读第5自然段。读中感悟侵略者的罪恶,读中增强对侵略者的仇恨,读中深刻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读中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达到真正地理解词语的目的。
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第二篇:浅谈词语教学方法
浅谈词语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个环节被有些教师视为“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弃,那就是词语教学。尤其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在一些课堂中更是沦落到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
可我认为,词语做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基础;词语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我们要领学生品析词语,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那么,提高词语教学实效的方法有哪些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词时,我先让学生读“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然后概括词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前面的句子,就可以回答出负荆请罪。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讲授《翠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哪里能看出翠鸟羽毛颜色“鲜艳”,学生找到“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在找句子的同时,学生就理解了什么是鲜艳。
动手操作理解词语。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动手做一做就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对文字的抽象理解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有趣的动作,使得识记更加扎实、有效。例如第三册《识字二》中出现了很多与手的动作有关的词语,我就让学生作“拿书”“翻书”“递书”的动作,然后比较着做“扔”“投”等动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些动词的使用方法也被牢牢地印在了他们的脑中。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渐渐地”一词,我事先准备了一个装了橙汁的透明水瓶,把橡皮当作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水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就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了。
结合近反义词理解词语。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近反义词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常用且有效的词语教学方法。
近义词比较是让学生在同样的语境中换一种说法,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体悟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讲信用》一课时,出示句子“爸爸惋惜地说:‘唉!小珍没有来,李伯伯家你也没去成。当初就不该等她。’”让学生给“惋惜”换一种说法,学生说“可惜”,马上有人说惋惜的程度更深,更能表现出爸爸的遗憾。这个练习帮学生理解了“惋惜”的含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反义词比较则是通过找出相反意思的词语,形成强烈的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联系,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这种联系。例如“天蓝、草绿”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天空的蓝色、小草的绿色;而“瀑布、隼”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图片、标本等进行理解。在教学“柔软”这个词时,让学生先找找文中用“柔软”形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柔软的,柔软的东西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帮学生更好地理解“柔软”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各个击破法”理解词语。汉语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利用合成词的特点,先将合成词拆开解释,再将几个意思相加,这个合成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例如教学“与众不同”一词时,把词语拆成“与”“众”“不同”几部分。“与”是和的意思,“众”代表大家,“不同”就是不一样,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就是词义“和大家不一样”。
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补充法理解词语”“多语境理解词语”等。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
编辑/赵卓然
第三篇:浅谈小学词语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词语教学方法
摘 要:词语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训练。词语教学方法有:借助直观事物理解法,创设情境理解法,朗读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找近义词、比较法。
关键词:词语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便是词。没足够的词的理解、积累,阅读、写作等能力便无从谈起。因此,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让词语教学摆脱枯燥而低效,达到既生动又高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加强语言积累,是每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可感受和体验的事物。现依据以往教育名师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略谈谈词语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借助直观的事物理解词语
在小学语文里,有不少词可借助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一看便知道了意思,这样省去了教师大费口舌却又吃力不讨好,学生也乐于接受。比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时,有两个生词:铁锨、箢箕,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甚至老师都从没见过,在学习这两个生词时,课件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相信学生对铁锨和箢箕便再也不会忘记了。又比如,教学《颐和园》,理解“横槛”“琉璃瓦”也可出示图片。这种借助直观事物理解词语的方法,特别适合低、中段年级。
二、借助创设的情境理解词语
情境的创设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的情境创设指学生、老师通过神态、动作等的模拟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比如,在教《自然之道》时,理解“踌躇不前”时,请一学习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学生皱着眉头,在原地走来走去,台下的学生恍然大悟。又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梅兰芳学艺》帮助学生理解“注视”一词时,于老师请了一生站在讲台前的凳子上,告诉该生向下看,下边是个大水池子,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师说到这里,用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该生的眼珠则随着师手指的方向快速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台下的学生掌声阵阵,在这掌声里,有对表演者的赞许,更有获得知识的愉悦。
静态的情境创设指由老师或学生的语言创设的情境。还是在《自然之道》中,有“争先恐后”一词,老师说,大家都喜欢孙悟空,如果孙悟空扮演者来到我们学校,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用上“争先恐后”一词,有学生立马举手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去和孙悟空的扮演者合影;得知“悟空”来我们学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去看个究竟„„从学生的表达便可知道,学生对这个词语已理解掌握,再不必一字一字解释了。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有些词语,除了准确的解释,学生往往还不得要领,老师若能通过朗读来强化理解,往往能事半功倍。比如,在理解“斩钉截铁”一词时,老师解释词意:斩断钉子截断铁,指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接着老师用坚决的语气范读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还可指名读,学生评,使学生在读和评中加深理解。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新课标中,对3~4年级的学生已提出了“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目标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应时刻牢记这一要求,教给学生这一理解词语的方法。因为词语用在文章中,总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而且上下文中往往有某种信息,为理解词语提供了线索,很多的词语,只要用心多读上下文,不用搬词典,就能明白。
五、找近义词,比较法
这是在词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给词语找个近义词,再比较这两个词的异同。比如,在《乡下人家》中一句:“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老师要学生用另一个字来替换“探”,学生说“钻”“伸”,师紧接着问,那课文中为什么不用“钻”和“伸”,学生静下来仔细一想,原来“探”有偷偷地意思,用“探”就将笋的可爱、顽皮写出来了。
词语教学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查字典的方法,反复训练法,还抽象为形象法,运用哪种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这,要靠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把握和扎实的教学功底。
编辑 谢尾合
第四篇:赞助种种
1.大学中外联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他们通过何种途径拉到赞助费? 答.基本上就是自己出去找,一般选择学校附近的店面拉赞助,选择店面之后就直接和人家老板谈赞助的问题,成就成不成就再找,有的老板很好说话拉~~可是有的就...不成功是常有的事 有个小窍门就是要多注意新开的店面一般人家需要搞搞宣传, 还有就是如果是为晚会拉赞助可以去找发型店赞助,还可以请他们现场发型show他宣传,我们还免费做了发型.其实不必要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因为你们能给商家的是你们通过一次活动让他们的产品得到宣传,只要更多的人看到了它的产品,了解到了它,商家就已经获益了,我们能给商家的也就是这些了。
关键不在是什么商家,生产什么的,而在于你们的宣传方案,苛刻点说在于你们能给商家什么利益,我任然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那负责人赤裸裸的一句话,“同学,你直说吧,你能给我什么,怎么给,你要我给你什么?”
外联最主要的不在理论在实践,只要你经常出去跑,敢去跟商家交谈,你会瞬间收获很多,你会发现,你回去之后你也能说出一箩筐的经验之谈.2.我是艺术类学校外联部的请问怎么出去拉赞助?
答.第一,肯定是有项目的。有项目需要钱。
第二,有项目就要有文书,也就是我们说的策划案。一般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都会写。
第三,找到有和教育或者活动宗旨相同的企业或者单位。一定是有双赢的合作。
第四,拉赞助,第一要点是让人相信你们的制作班底。包括大学实力,活动的影响力。都是要在策划案里展示的。
最关键的就是空口无凭,立字为证。还有就是你的外交能力。给你3分钟的时间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想问题不要总想自己要多少钱。主要是为别人的着想。在考虑自己的赞助额度。哄开心了。多少都可以的。
4.作为学校的学生会外联部到校外怎样拉赞助??我想知道作为学校的学生会外联部,有活动需要资金赞助时怎样去寻找赞助对象?我们需要提供哪些资料?在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细节?
答.些新开张的店,是你的首选。主要还是看你需要多少钱。钱多就着大的商家,看他举例你们学校远近,以及他经营的产品与学生有没有关系。一般需要提供你的活动方案,你们打算怎么活动,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规格是什么,能够提供给商家什么样宣传机会?(发放传单、开专门的产品介绍会等)
洽谈中需要注意,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他在里面能得到什么好处,商家更看重的是效益。
5.怎样拉赞助?
答.拉赞助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开始总是广撒网,真正愿意赞助的商家很少。和商家从开始联系到最后签协议,一般都是要经过近十次的协商,而联系商家的具体负责人基本上需要打20个电话。首次交谈,大概说明意图和活动情况,给商家详细的策划书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等待了,商家总是说马上跟你联系,实际上是需要等很长时间的,这个过程中你要预料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看了策划之后他们会询问得很详细,因为活动的策划一般是本社团主办的部门写的,很多其他要素,比如现场可以贴多少海报,可以容纳多少人,横幅挂在哪里,挂的地方人流量多大等等问题,策划一般都不会写进去,但这正是商家所关心的。很多时候都得外联部的同学自己去弄清楚,然后给别人解释。而且商家不是说有兴趣就一定会赞助成功,金秋艺术节我们本来找了中国移动,经过多次协商基本上成功了,可他们又突然说他们内部有活动,不提供赞助了。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重新找。
另外还要应对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困难。比如上学期我去给金秋服饰大赛拉奖品赞助,联系的是总部设在汉口的丁家宜。当我和另外两个部委到预先查到的公司办事处地点时,发现那里是一个居民区,当时我们还觉得是受骗了。最后经过艰难的寻找才发现的确是在居民区里面,但是根本看不到丁家宜的任何标志,所以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很多时候要面对别人的白眼、冷漠、不理睬,作为女孩子,有时候会觉得很委屈,我们同学中就有因拉赞助哭的。压力也很大,我们有时候也会开玩笑说,外联部好象背了好多债,其他部门都在找我们要钱。从开始拉赞助到活动完全结束,我们都要负责,因为商家只会找我们,而不是活动的主办部门。" 最重要的一段资料
我以前是学生外联部的,经常出去拉,一般是4-5个人一个小组.理论知识也学了很多,但是你能确保那些企业人也学吗,学了也重视吗? 对于你的我问题,我这么答吧
1.企业什么人会和你谈,看你的口才,看你的来头,看你能叫到怎样级别的人跟你交谈.而且你可以当面就说:找你们的经理谈,因为只有经理才有权利.2.一定会看你的策划书,这里要写的详细好,问问题也是必然的.3.至于什么问题,每个商家不一样.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商家注重的就是你能给他们什么,就是他们给你钱或物品,有什么回报,你的宣传,你的实际效果作用有多大,这都是他们的重点.我拉了很多次以后,终结一点就是,商家希望用最小的钱做做大的宣传.所以你可以围绕这点来展开问问题,如何吸引对方,用什么媒体,选择哪些人群等等.希望我的经验对你有用,我觉的大学生的学生会,外联部是最能锻炼人的.还有最后一点是,拉赞助时候不能诋毁学校的名声,记的保持后期的联系.拉赞助的经验性步骤
首先你必须有一份十分详尽的策划书,一般情况下公司都是看你的活动的推广度如何,以及吸引人的程度来决定是否给予你赞助.如果你是想给整个社团拉赞助,则要更详尽书面材料包括你们社团的历史,曾经的活动,现在策划的活动,获得的奖项以及对于你们社团详尽的介绍等等能搞到的资料都拿出来,最好是越牛的材料越有说服里
其次是要你们不屑的努力,象上面两位所说的那样,要很好的口才,要能根据自己的材料说服对方,要能磨人家一句你要说十句,而且句句要抓住要点,记住态度一定要好,但也不必过于谦卑,毕竟不是只有一家厂商.
还有你们也可先试探一下,如果是第一次拉赞助的话,你们可以试探下各个厂商的偏好,然后对症下药.
最后是厂商的选择,看你们的实力了,很多情况还得量力而行,别有太大的胃口,除非你们的外联非常强,拉到大公司的赞助也不是不可能.6.对于如何拉赞助的诸多疑问怎样办。
答.比如你们学校要开一个晚会,就可以拉附近商家(如理发店,照相馆等)或一些数码商场商家的赞助,可以让他们提供现金或商品等。许诺他们可以制作条幅和海报,并为他们免费挂条幅在校园里一定期限,如一个月等,还有给学生发海报,宣传这个商家。在晚会上,晚会主题就起名“某某”公司赞助什么的,可以安排他们领导讲话,游戏环节,抽奖中他们的优惠卡等等。晚会时,在墙上贴满他们商家的广告,和商家聊时,要说你们学校晚会影响力很大,同学们看完后都会去他们商家购物或消费,相当于为他们做广告,相信同学们购买商品或进行某种消费时就会去这家。
一定要和商家老板聊,学生的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会去购物或消费的!
7拉赞助的技巧 拉赞助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在大学时主持过类似活动,也取得成功,现告诉你点途径,希望能用得上。
1、找到合适的赞助者,一般赞助者考虑是否赞助你们,是看他们的产品是否能在你们校园内是否引起消费,最好是很想在校园内打开很大的销路的产品代言商,比如电脑品牌代理、超市(文体超市最好)……
2、去拉赞助之前必须先弄清楚你们学校的各种相关规定,能提供给对方一些什么样的配套服务。比如在学校摆宣传点进行宣传是否不违反你们学校保卫处的规定、在校园内打横幅出来是否有不允许的地点等等。
3、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在先期进行活动经费的预算,大概得出需要什么样的赞助金额,然后权衡下提出什么样的赞助金额(可以比预算多或少的)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如果对校内的某些规定不是很熟悉,最好先写一份简单的赞助报告给你学生会的上级领导看一下,保守的话要领导签字同意,以免事后出现意外让你背黑锅。
第五篇: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
浅谈指向语用的词语教学方法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学习语言,首先要内化文章中生动活泼的词语。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与运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把词语教学指向语用,着眼于语用,立足于实践,让词语真正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开花,成为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元素。
一、词文互兑,深化理解
吕叔湘先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词语并不是没有温度的抽象符号,当其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融入我们的精神生活时,它便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词语教学的重要前提。词文互兑就是立足文本,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将词语纳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对照和思考,以文解词,借词学文,词文勾兑,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深化对词语的理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九色鹿》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对这三个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和体会,的确,这三个词语刻画了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调达!那么,调达到底做了什么见利忘义的事?做了什么背信弃义的事?做了什么恩将仇报的事?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借用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描述一下这三个词语的含义,让别人一听,就明白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练习讲述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
师:谁愿意来讲述?
生:调达被九色鹿从河里救起,发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是,当他看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黄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就忘记了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向国王告密。
师:这就叫――(生齐答)见利忘义!谢谢你,说得多具体、多清楚啊!
生:调达看到张贴的黄榜,知道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就一心想发财,顾不上对九色鹿发过的誓言,进宫告密,还带着国王的军队前去捕捉九色鹿,滥杀无辜。
师:你说得好!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丢弃了应该有的道义。这就叫――背信弃义!
生:九色鹿从汹涌的波涛中将落水的调达救了上来,调达本应该知恩图报才对。谁知道他当着九色鹿的面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一见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就把自己的救命恩人――九色鹿出卖了,进宫向国王告密,妄想发财。而且还带着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想置九色鹿于死地。这就叫恩将仇报。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这就叫“会讲”!你这么一讲,恩将仇报的意思就清楚明白了。谁还能这样讲述?
在学生初步理解“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三个词语的本意后,薛老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学生及时地引入文本深处,认真朗读课文,借用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描述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学生披文入境,不仅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了词语的意义,而且在描述词语的过程中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揣摩比较,内化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要使学生读出情境,品出滋味,就要让他们在读懂的基础上通过对词语的揣摩、推敲、比较、品味,进而人情、入境、入理。如此朗读品味,学生就会潜心会文,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词语底蕴的领悟就会鞭辟入里,实现词语的内化和积累。如薛法根老师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时对“傻乎乎”的体味,就让人觉得越嚼越有味道。
师: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傻乎乎。生齐读)
师:“傻乎乎”是什么意思?
生:很傻的意思。
师:你这个人真傻!你这个人真是傻乎乎的!意思一样吗?
生:语气不一样。
师:我说你傻,生不生气?我说你傻乎乎的,生不生气?
生:说我“傻”要生气,“傻乎乎”就不太生气。(众笑)
生:“傻乎乎”不是真傻,是傻得有些可爱。
生:“傻乎乎”是有点喜欢的意思。
师:课文中说那位小朋友“傻乎乎”的,你怎么理解呢?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自读)
师:你读出来这个孩子真的傻吗?
生:不,他有点……
师:你也成了傻乎乎的了。(众笑)
生:有点可爱的傻。
生:陶醉了,被槐乡的香气陶醉了。
生:喜爱这个地方,不想走了。
生: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被香气迷住了。
师:喜爱这个地方,陶醉了,所以说他“傻乎乎”。这样的小朋友似乎就在你的眼前,你一定会拉他回家吃槐花饭的。读课文一定要注意这样的词,重叠的,想一想还是原来的意思吗?体会出其他意思了吗?读书不能读得傻乎乎的。现在读课文,发现这样的词语请你画出来。
薛老师的词语教学,既扎实又极富艺术性,看似不经意的点拨和比较,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味了重叠词的精妙,内化了词语的意蕴,不露痕迹地教给学生品析词语的方法,使其学会推敲体味,从而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从语言文字中披沙淘金,汲取丰富的营养。
三、关注表达,活化运用
词语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理解、积累的过程,更是表达和运用的过程。理解和积累是基础,表达和运用才是最终目的。词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表现”,最终指向是“学以致用”。词语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获得独特的表现力。学过的词语如果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干枯的词语“标本”,只有关注表达,活化运用,才能让词语活起来,从而获得深度的情感体验和持久的生命活力。如于永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
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习写,老师巡回指导,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同学;学生写好后,老师让他们自己读一读,修改修改;最后找几位学生上台读,学生读后,老师当面评改。)
生:(读)“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得多好呀,“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教学中,于老师以表达促理解,以运用促积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他没有让学生直接说出“饱经风霜”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激活已有表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进而通过表达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不仅是有效的词语理解,也是扎实的语言表达训练。在这样的运用实践中,“饱经风霜”的意思清晰起来了,“饱经风霜”的形象丰满起来了,语文教学也因此深邃和精彩起来。
词语教学要指向语用,就是摒弃“分析”、“告诉”和“记诵”的传统套路,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使词语“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让学生在语用中深刻掌握,灵活运用。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