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礼物

时间:2019-05-15 01:5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单元礼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单元礼物》。

第一篇:第九单元礼物

献你一束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词,并理解有生词的意思。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有特点的句子。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从冠军到失败者的人内心的落差,体会到他们更需要鲜花、鼓励。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3.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确立目标

(一)读课题,初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课题,初步感知献花的真诚。2.指名读文章,出示读书方法。

(二)汇报交流

1.初读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识字学词:易错字词读音、重点词语理解、运用。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失败者、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文章向我们讲述是怎样一个失败者?圈一圈、画一画、点一点、适时进行文本批注。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换自学结果。

三、理清思路,合作探究

1.品读失败者的沮丧、愧疚:(1)勾画文本内容,读出相应的句子。

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谈体会和感受,感情朗读文本。

抓住“垂”“怕”等重点词语深入体会和感受失败者痛苦、沮丧的内心世界!(2)联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品读失败者所承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压力: 3.出示拓展文本:

(1)体会文本中的运动员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朗读文本,体会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感受运动员的不易。(2)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

(3)学生结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出示6—11自然段对话部分。

1.思考:这花该不该献给这样的失败者呢?学生圈一圈、画一画、点一点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词语,结合这些句子和词语谈谈你的体会。学生练读对话,升华体会和感受。

2.结合学生体会,适时出示录像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运动员所付出的努力、用尽的汗水和力量。

3.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对于失败与胜利的更深理解。

(二)体会“奇异的力量”。

这“奇异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奇异的力量”指的就是女服务员给予失败者的安慰、理解、肯定、宽容„„

五、升华情感、总结全课

(一)这冯骥才的疑问,你现在有答案了吗?你能将这句话换种说法吗? 出示文章首尾句:

首句:“鲜花,理应是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会献给这暗淡无光的失败者?”

尾句:“怎么?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和感叹句。

花,送给凯旋的英雄,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二)课堂练笔。

1.如果我是她的追星族„„

2.如果我是一位曾经多次报道她凯旋的记者„„ 3.如果我是她的亲朋好友„„

教学内容

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机场女服员向失败者鲜花的原因。体会鲜花理应献给失败者,鼓励和支持他们。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确立目标

上节课我们感动于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感动于他的悲情故事,更感动于女服务善良、宽容的心。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二、品读文本、升华心灵 第二课时

(一)品读“她”曾经辉煌时机场欢迎的场面: 1.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曾经辉煌时机场欢迎的场面。

学生结合第四自然段中的“许多、塞、抱不住、空前、死死纠缠、几十束花------”等相关的词句体会场面的热烈。

2.那时的她心情又如何?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对比体会两年后的今天机场大厅场面:

学生结合第5自然段相关词句,体会机场里无人关注时,她的失落。

(三)体会插叙的作用。

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两年前的空前热烈的场面? 学生通过相关段落内容的对比,体会插叙的作用。

(四)结合文本,谈谈对胜利与失败的理解。

1.整理有关失败的古今名言名句。

2.结合收集的有关失败的名言谈谈你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感悟、回归主题

1.出示本单元主题──礼物,指导学生体会礼物的深意。结合生活经验与实际,进一步体会礼物的真谛。(1)献礼物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真挚的情感。

(2)礼物可以是有形的礼物,还可以是无形的礼物。(一个拥抱、一次赞许、一句祝福的话语„„)

(3)礼物呈送的人不一样,呈送的方式也不一样。2.感悟生活中的特别的礼物 3.练笔:特别的礼物

二、拓展阅读、感悟心灵 出示:《失败的力量》

《雨后见彩虹》

《亲吻你的铜牌》

《回忆失败,不是我的风格》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微 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生字,了解新词“转瞬即逝、善良淳厚”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微笑的内涵和价值,树立人人献出微笑、社会更和谐。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树立给予他人微笑自己也能开心、与人为善才能和谐相处的意识。

2.以微笑引入本课的教学,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诗歌,理解“为什么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然后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微笑的作用。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确立目标

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4)

(一)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2.检查课后生字、词语

特别提示形近字:逝与浙 隆与窿 顿与吨

(二)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相似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对文中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的理解?

4.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三、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1.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2.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历。

3.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微 笑

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

时间很短,留下美好回忆

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

巨大的作用

请别人用微笑表示宽厚

发出倡议——永远微笑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读写结合,说一说、写一写自己遇见过的“微笑”。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立目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说说微笑会带给我们什么?

微笑会带给别人、带给自己快乐,微笑有着巨大的作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逝()隆()顿()

浙()窿()吨()

淳()效()然()

享()较()燃()2.缩句:

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它是朋友间交流的暗号。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先自己背诵,同桌检查,指名背诵

齐背课文

四、学唱《歌声与微笑》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唱 2.学生学唱、齐唱

五、小练笔

1.可以写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关微笑的事情 2.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再进行仿写的练习

提出要求:条理清楚,叙述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2.修改小练笔。

板书设计

微 笑

花费少

价值高

作用大

永远微笑吧!

时间短

人人需要 最好的身份证

回忆长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我的摘录笔记”中的词句。2.读一读,想一想,体会道理。3.积累有关礼物的名人名言。

4.拓展阅读《礼物》和《奇怪的圣诞包裹》。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读体会父亲为女儿送礼物、女儿收到礼物的心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礼物》,体会父亲为女儿送礼物、女儿收到礼物的心情;阅读《奇怪的圣诞包裹》,体会叔公思念故土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读体会父亲为女儿送礼物、女儿收到礼物的心情。

2.阅读《礼物》,体会父亲为女儿送礼物、女儿收到礼物的心情;阅读《奇怪的圣诞包裹》,体会叔公思念故土的情感。

教学内容

1积累“我的读书笔记”中的词句。2.读一读,想一想,体会道理。3.积累有关礼物的名人名言。

4.完成拓展阅读《礼物》和《奇怪的圣诞包裹》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经过前面的学习都有了不小的收获。可明理是不够的,还应该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才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二、理解词语

1.出示词语:

第 一 课 时

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冰释前嫌 2.运用多中方法理解词语。

这是一类怎样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接着往下写吗?

三、谈体会

1.对于这些词语,哪几个所描绘的感受你的体会最深?选择一个或几个谈一谈。(1)同桌互相谈。(2)指名谈。2.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小练笔:

选择一个写下来。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完成“畅所欲言”,针对《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展开讨论,谈谈对“什么是最好的礼物”的理解。

2.完成《初显身手》,设计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在一个节日或特殊的日子里赠送给你相赠的人。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采访身边的值得尊敬的人。

二、明确采访过程

1.要求:先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进行这项活动(1)学会些采访提纲(2)抓住中心设计采访问题。(3)采访时要有采访记录。(4)采访后,要有活动小结

3.学生以小组形式,确定被采访对象,编写采访提纲。

4.师巡视指导共同参与。5.学生采访过程。(双休日)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明确要求:

将自己小组的采访记录展示出来,全班交流。2.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给予适当指导。3.练些活动小结。

四、活动评价

1.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活动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地、激励性的评价。2.评价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口头的当众表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3.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看到各自的优势与进步,意见应中肯。

第二篇:第九单元小结

第九单元小结

一、单元检测情况分析

参加本次测评的学生共有49人。三(1)班25人,总分记2239分,平均分为89.6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0%。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1分。

三(2)班24人,总分记2261分,平均分为94.2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6.7%。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6分。

二、本单元学生存在问题

1、从多条信息中如何准确选择与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2、同一个生活情境下,考察了学生能否准确地利用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可能在理解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复习中加以练习。

3、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同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不牢固,不充分,纯粹死读书,稍一变化就无法操作。

三、教师教学的得失反思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建立初步的排列和组织的数学意识。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一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二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四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下步教学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2、加强学生读题理解能力。从考试的整体状况来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变换各种题型,让学生会融会贯通。避免学的比较死。

3、进一步加强学生专心致志,细心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4.关注后进生的状况。反思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做好家校联系。

5、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第三篇:第九单元教案

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二)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知识拓展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并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新授

(一)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三、知识巩固

师检查学生默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题:《月光曲》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月光曲)

3、今天我们就学习《月光曲》这一课,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

(二)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月光曲》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

(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

月光曲

走近茅屋弹首曲子弹奏《月光曲》

课题:《月光曲》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月光曲》

二、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断断续续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对话)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6)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板书:弹第一首)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板书:月光曲)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三、知识巩固

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四、知识拓展

片断训练。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题:《林中乐队》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二)详读课文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课堂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课题:《林中乐队》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指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二、新授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三、知识巩固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B、有感情地朗读。

四、知识拓展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五、课堂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2、师: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4、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 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课题:第九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教学难点:

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摘录笔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二、新授

(一)学习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四、布置作业

课题:第九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自读课文《我的吉他》;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自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布置作业

第四篇: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音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和《林中乐队》。《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月光曲》写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痴迷而感动,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林中乐队》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歌太熟悉了,能熟背歌词,但要理解得很透彻那需要一点的时间。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的卓 越才华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学习他美好、善良的心情 ;并通过欣赏《 月 光 曲 》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重点难点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11、指名回答。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4、听写词语。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长》;

3、预习《月光曲》。

2《月光曲》 教学目标:

知识;自学生字新词。

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思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学习重点:

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投影片剪辑录像。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又叫什么名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齐读课题。

二、自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

(2)《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3)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好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生读第9自然段,谈《月光曲》的内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教师随机板书)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2)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兄妹俩)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默读第九自然段,把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句子划下来,通过“好像”一词让学生知道这景象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并引导学生从“静静地听着”了解到这个联想是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

师: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

(3)想象这些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读—欣赏录像剪辑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诵读—教师随机示范—评读。)师: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像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你听了这首曲子好像看到了什么?

(4)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A、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引导感悟“要是......那么多好啊!”“......太贵了,......又太穷.”“随便说说”等)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引导感悟“多纯熟”,“感情多深”等.)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5)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穷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6)指名说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三、课外延伸:

1、师: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www.xiexiebang.com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课外资料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仿写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式各样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

四、作业:完成仿写。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柔和徐缓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高昂激荡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林中乐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3)指名回答。

三、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6、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B、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四、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2、师: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4、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长》;

3、预习语文天地——读一读。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嘈嘈:声音沉重悠长。小弦:指最细的弦。切切:弦声幽细琐碎。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丰富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完成“初显身手”。

3、完成习作指导,学习《太阳城》,了解太阳的作用。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在生活、工作、城市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太阳能创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前景。

教学重点:

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从感性上理解抽象的事物。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观察这两句话的特点。

3、请你积累一些这样的句子。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你对阳光的理解吗?

2、选择实验地点,准备实验工具。

3、仔细观察,做好相应的准备。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2、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3、谈自己的收获。

4、撰写阳光报告,(与习作相结合)第二课时

一、学习《太阳城》,感受太阳的威力。

1、了解各个自然段的段意并分段。

2、读课文针对问题进行研讨学习。

3、如果你是太阳城的小公民,你会如何学习、生活?你还会向我们介绍太阳城的哪些有趣的东西。

二、出示习作要求 任选一题,写一写:

用“你”称呼太阳,写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撰写一份搜集阳光的报告。

想象作文: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三、分析作文题

四、金钥匙 板书设计: 太 阳 城

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金钥匙

1、认真倾听,仔细观察。

2、学抓要点,做必要记录。

第五篇:第九单元作文教案

第九单元作文教案——礼物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设计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三、所用时间

本课教学共计60分钟,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指导选材30分钟,学生写作20分,讲评10分钟。

四、所教年级

五年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让人高兴,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师生互赠礼物。

(1)教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学生鼓掌。

(2)引题: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鼓励了我,使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刚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已经交换了一份礼物。(板书:礼物)

(二)指导选材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指四———五名学生说说)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聊礼物的故事吧!

2、说说礼物的故事

(1)同桌交流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把你经历的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说说收到的礼物

①我们先来聊聊收到的礼物。(板书:收到)谁来说说你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收礼的时间、对象、内容上多角度说,说清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时间:生日、节日、其他(生病、离别、做客„„)

礼物对象:同学、朋友、长辈、亲戚、父母„„

内容: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②层层拓展:

a、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板书:非常喜爱)

b、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板书:意想不到)

c、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板书:梦寐以求)

d、教师补充事例:《教师节的礼物》

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总会收到学生的礼物,今年也不例外。我收到了许多礼物,最多的还是贺卡。这些贺卡有的是学生精心选购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每张贺卡上都写满了对我的祝福,这些贺卡我一张也舍不得丢掉,我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空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这时候,我就会想:做老师真好,做老师真幸福。

e、在你收到的礼物中,有没有什么礼物被你好好保存着?(板书:精心保存)

(以上a、b、c、e环节,教师随机追问,重点从礼物蕴含的情意及喜爱的理由、表现上进行挖掘。)

(3)说送出的礼物

①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下面我们来聊聊送出的礼物,谁来说说你的故事?(板书:送出)

(教师点评,随机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精心准备礼物,怎样送出礼物,送出后对方和自己的表现、心情)

②拓展礼物的范围:你觉得礼物必须是一件东西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对,礼物并不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东西。比如刚才老师送给大家的歌声,你们送给我的掌声,甚至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能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你们送过这样的礼物吗?

④小结:听了那么多礼物的故事,让人觉得礼物真是件好东西。的确,有位诗人就曾这样说过:“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

(4)说其他的礼物

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非常希望拥有但还没有得到的礼物?(板书:期盼)

(教师了解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打算怎样得到它?如何对待它?)

②同学们有没有打算送但还没有送出的礼物?(板书:未送)

(教师了解原因,鼓励学生大胆送出礼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学生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

礼物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礼物的事,请写出礼物的由来,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以“礼物”为题,也可以另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希望大家的题目和文章能像大家的故事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生动,给大家20分钟时间。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评议习作

请三至四名学生读习作,其余学生担任评委,说说同学写的作文有什么成功之处,你想给他什么建议。(引导学生从选材是否新颖独特,构思是否巧妙,表达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

附:学生作文题目《特别的礼物》、《珍贵的礼物》、《惊喜》、《昂贵的礼物》、《一颗钻石》、《一副手套》、《一个甜蜜的吻》、《这样的礼物我喜欢》、《礼物,我想对你说》。

(五)欣赏教师下水文:《一份珍藏的礼物》

六、预设效果

能以“礼物”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材料,使人人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七、特色提示

1、选题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收到许多礼物,或是节日礼物、生日礼物,或是某种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关于礼物的亲身感受,都经历过礼物带来的喜悦,感受过礼物的传递的情意。因此,这样的话题使学生有亲切感,大脑中有储存,容易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过程安排富有层次性、逻辑性,层层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捕捉到大量富有个性,独特的材料。本课教学分四个板块:收到的礼物、送出的礼物、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这四个板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其中“收到的礼物”中分为非常喜爱、意想不到、梦寐以求、精心保存的礼物。学生能想到的礼物往往是实实在在的“物”,因此在“送出的礼物”中又拓展了礼物的范围,礼物有虚实之分,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首歌等等。这个环节更深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又从新的角度使学生挖掘出更加新颖、更具个性的材料,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本课曾在萧山区级教研活动中经过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当堂从头脑中提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素材。

3、选材指导,表达指导各有侧重,点到为止。本课是作文选材指导课,重点落在选材上,在学生捕捉到各种材料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追问、点评,使学生能从礼物的由来,收到或送出后自己及对方的表现、心情这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实是在写作之前安排一个思考、口述的过程,巧妙地为下面的写作作了辅垫,从而能使学生当堂构想作文内容,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

4、引题、导语设计富有诗意。

叙事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的,文章要写的饱满、强烈,必须以一种感情为线索串连全文,本课教学也是如此。开篇师生互赠礼物,巧妙地引出话题。每个环节的过渡,小结语以诗一般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融入礼物蕴含的情感之中,从而能活跃思维,说真话,抒真情,写出动情的故事来。范文:

礼物

那时,我才上一年级还不懂事,学习极差。就在那时,老师给了我一份“大礼”,令我霎时掉下地狱,但也是从那时起,这份礼物让我一步步地走向天堂……

一年级,我就出师不利,遇到了一位十分严厉甚至有些残暴的数学老师。本来就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我遇到了她,无异于雪上加霜。

她竣冷的外表里透出强烈的自尊心,再看看她凸出的嘴,不难想象,她有多么凶恶。果然,她对于常不交作业、对数学爱理不理的我特别“关照”。只要我一有风吹草动,她那恶狠狠的手掌便向我强攻过来,还要加上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语……让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园丁!如果说幼儿园的阿姨是在山上与我玩耍的好伙伴,那么我的这位数学老师就是把我推下山崖的人!

慢慢地,我成了班里名副其实的差生,对于她的打骂也习以为常。她也认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便想出了一个高招……

父母对我非常好,所以我一般都把大大小小的数学考试瞒起来。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里,说要给我一份“礼物”。她拿出一张纸条,让我带给父母看。我也没多想,便高兴地交给了父母,他们看完便一同出去了。这时,我才仔细看那张纸条,我只觉得头脑“嗡”的一声!那上面竟然写着:“我是周楠的老师,请你们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愣了,父母要是知道我的程度如此之差,可怎么了得!

不一会,他们回来了,若有所思地看着我,刚想说点什么,又吞了回去,紧接着便叹了口气,走了。第二天来到学校,她对我冷漠依然,而且好像多了一份轻蔑。放学了,我背着书包慢慢地走着,我不敢回家,就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我眼睛红红的、湿湿的,想哭,但我极力克制着自己,可又怎么能不哭呢?我学习差,没有人玩,老师对我不好,连对我那么好的父母也唉声叹气的,慢慢地我逐渐由伤心转为愤怒;你让我的父母对我唉声叹气,但我偏要让他们昂首挺胸!我为什么学不好,我就不信,我就要学好给你们看!我拭干眼泪,充满自信地眨了眨眼。

工夫不负有心人,数学的最终成绩出来了,97分。我第一个要给人看的就是父母。在回家的路上,我脸上全是泪,但没哭。

从感情上讲,我可能会有些恨她——我的数学老师,可理智告诉我应该感谢她,不,确切地说应该感谢她的那份“礼物”。

下载第九单元礼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单元礼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第九单元说课稿

    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张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十单元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本课的中......

    9年级英语单词第九单元

    Unit9 prefer v. 更喜欢lyrics n. (pl.) 歌词Australian adj. 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的n. 澳大利亚人electronic adj. 电子的;电子设备的 suppose v. 推断;料想 smooth ad......

    第九单元我想

    空中花朵-降落伞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2、充分运用幻想和想象,说一说......

    第九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第九单元《法布尔观察昆虫》教学反思 七棵树镇中心小学 梁平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

    第九单元思考题及单元测试

    第九单元 9.1思考题 1. 建议结合自己的教或学的经验,在理解要点的基础上展开论述。要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是指在学科......

    第九单元 第五课《游园》 教案

    第九单元 第五课《游园》教案 汤显祖 一、内容介绍: 《游园》是一篇普高新教材读本中的课外自读课文,选择《游园》作为拓展教学原因有四。一戏曲可以说是现代学生文学欣赏的盲......

    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1陶尧小学 金伟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累计: 第 九 单 元 2陶尧小学 金伟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累计: 备课时间:2016-10-29 上课时间:2016-11- 【单元目标】 1、使......

    第九单元创业我能行

    实用性、前瞻性的作品。 2、创意竞赛。学生创作的平面广告作品、动漫短片。 3、创业计划竞赛。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创业计划,包括创办企业、创办项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