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课型与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分析对比

时间:2019-05-15 01:1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口语课型与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分析对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语课型与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分析对比》。

第一篇:口语课型与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分析对比

实 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法

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国际汉语教育 110124001 廖坛峰

口语课型与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分析对比

口语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 口语是话语的输出,它由头脑中的意念到口腔发出的语音串,中间经历了话语计划、话语构建和话语执行三个阶段。

会话具有交际性质,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要有呼应和对答。这形成了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

第一种话语,承接性话语,承接对方话头表示应答、同意、否定、拒绝等态度的。第二种是功能性话语,表示提问、请求、致谢、邀请、建议等语言功能。说话人传递自己话语行为的期望和意图的话语。最后一种则是叙述性话语,插入对子中间的主体话语,是说话的核心所在。它讲究话题的展开、转换和结束。叙述性话语的内容大多为比较复杂的命题,从命题到句子要经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子的生成。叙述性话语常常随着话题的深入而展开,随着话题的变化而转移。

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它是由话语提出、话语扩展与话语结束三个要素组合而成的。话语提出的方式有疑问性、叙述性、承接性、插入性等。话语的扩展可以分为列举性、介绍性、解释性和说明性。话题的结束有下结论结束、溯原因结束、谈效果结束和转换性结束。

会话教学中应该注意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注意训练的语境设计和选择了。在语境设计中应注意:a.语境要有开拓性和延展性;b.处理好会话双方的输入性与输出性的技能训练及其比重;c.具有针对性,还应明确、具体化。

话语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初级阶段重在单项训练,由语音—词汇—语句—语段,循序渐进。中级阶段进入综合训练,增强成段表达和交际训练比重。高级阶段,以综合训练为主,加强话题提出、扩展、转换和结束的训练。

常用的口语教学方法包括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方面又包括语音训练、词语训练、句子训练、成段表达。综合训练方面有独白性训练和会话性训练。“跨文化意识”,即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使用地区的受自身文化影响的行为的意识。换言之,语言学习者必须意识到语言和行为都是文化的结果,要进行有效的交际,除了学习语言知识,还必须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

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

听力课是一门独立的语言技能课,即听力技能训练课。听是与说、读、写同一层面上的四个分技能之一。在四种语言技能中,听、读属于接受领会的范畴,以输入为主;说、写则属于表达和应用范畴,以输出为主。输入和输出,构成了语言交际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听、说属于口语交际行为,读、写属于书面交际行为。

要正确理解听到的语言信息,必须具备听力理解的一些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是学习者的目的语基础、语言经验、生活经验、理解力和记忆力等等。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听力材料、听力的声音条件、任务特征和主观因素,还有学习者的听觉与其他感官的协同作用。

进行听力技能的训练,首先应该明确训练队目的和训练内容。听力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要达到上述的目标,提高听力水平,必须对基本语音听辨能力、注意细节的能力、联想的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进行培养。进行听力能力训练还必须遵守多听、听练结合、重点突出的阶段训练和控制课堂节奏和容量的原则。

听力课的整个教学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

课前准备主要是材料选择和听力设备的检查和预置。材料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还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课堂教学一般可以由三个环节组成,即听前预示,听时训练和听后检查。听前预示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有形象展示、语言叙述、音乐声音展示,还有生词展示的方式。听时训练有语音、句子、语段的听辨训练,还可以以听后口头复述、对话听辨训练的方式进行。听后检查主要是了解学习者的听力技能、听力理解水平,然后对不足之处和存在问题进行修正。课后总结的目的一是总结听力教学的经验和成功之处,以利后续课程的顺利进行,二是改进不足之处,提高听力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主要采取阶段性总结的方式,可以是一课课文的总结,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总结。口语课型与听力课型的对比 相同点:

1、都是实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2、两种课型的实施都对教师的口语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

3、都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4、两者对利用语言进行交际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点:

1、口语课型主要是信息输出,听力课型主要是信息输入;

2、前者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的口语能力,后者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听力方面的能力;

3、前者注重语境的作用,后者则需要注意自身听力能力的提高;

4、前者在操作过程中划分不同阶段依次进行不同的训练,后者只需要在分成三段,训练方法大同小异。

第二篇:三种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操作方法

一、新授课

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认识三个问题

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

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新方法、讲出新味道、保证新收获。在教学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同是语文课,面对议论文、记叙文、古诗文的不同文体,教学方法应该有别;同是数学课,面对概念、公式、例题的不同形态,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味道”指的是知识给人带来的美感。语文课,要讲出它的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哲理美、生活美等;数学课,要讲出它的简单美、对称美、整齐美、和谐美、奇异美等。新收获就是新进步。学生有无新进步,是可以通过观察、反馈等手段加以验证的。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温习旧知识,消除拦路虎。知识的新旧是相对而言的。在知识的链条中,已学的知识为旧知识,未学的知识为新。在严密的学科体系中,知识的链条是互相扣合衔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断。所以,一切新知都以旧知为基础。在新授课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旧知,但仅仅靠这个环节还不知以修补断缺的知识链条。要真正消除拦路虎,需要做较多的工作——包括课下辅导、集中补课、同学互助等。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新授课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因为不管哪一学科,学生都不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因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背景,是能够超前学习或通过迅速扫描而粗知一恶二的。所以当讲授新内容时,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并不“新鲜”了。“新鲜”的地方,一是他们自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二是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知识。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新鲜”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一个关键

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关键之处是什么?就是对知识的当堂理解。当堂理解不到位必然导致不能当堂巩固,不能当堂巩固又必然导致不能阶段巩固——由堂堂欠账导致周周欠账、月月欠账和年年欠账。所以当堂理解应该成为新知教学的核心任务。

1、当堂理解的策略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应针对他们在特定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学习内容理解所应该和可能达到的标准。究竟某一种知识需要强化多少次学生才能到达应有理解水平,需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2、当堂理解的标准(1)初步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识记”。一是“识”:知道客观事物是什么或叫什么,即辨认、识别以确定事物的名称;一是“记”,即巩固在大脑中,能准确地回忆和提取。文字、符合、词语的学习主要是到达这种理解。具体标准如下: ①能背诵、能默写 ②能描述、能说明;

③能确认、能识别、能选择、能提起。(2)深入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领会”。知道客观事物的为什么,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把握材料的意义和中心思想。概念、原理、法则等的学习必须到达此种理解。具体标准如下:

①能复述、能变换、能分解、能压缩、能扩展; ②能理解、能运演、能比较;

③能举例、能阐发、能分析、能概括; ④能类比、能推论、能引伸;

⑤能联系、能贯通、能探幽、能发微。

3、理解标准的使用

以上列举的各项理解指标,同时也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考评标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能复述”是一个标准。作为教学目标,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复述某一内容;作为教学方法,是在具体 教学实践中,针对某一内容的教学由学生复述一番;作为考评的标准,是通过口头复述或书面复述的反馈检测来了解学生理解的情况。

从当堂理解的角度说,作为教学方法,这些理解标准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学习,达到应有的理解程度,从而使所学知识保持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法,从多角度、多侧面强化其认识。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三)复习课的方法

1、系统复习法

系统复习法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方法,它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体系循序进行。

(1)导学式

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师生共同回顾,接着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研讨。这种复习方法适合于对难度较小或大家比较熟悉的知识的复习。因为,“师生共同回顾”实际上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群答,而群答就可能滥竽充数者,所以一定要是连薄弱学生都能明确理解和会员的知识才宜使用此法。

(2)自主式

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最后测试、反馈、点拨。这种方法适合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的复习,但必须指导、组织和管理到位,不得放任自流。独立学习到什么程度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到什么程度才进行反馈,都要认真对待。同时还要注意:

测试要定时定量,反馈要全面准确,点拨要精要得体。(3)纲要式

指导学生把知识概括成纲要、表格、图示、口诀等,以加强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适合系统归纳、总结式复习和对重点知识的强化复习。具体的编写绘制工作,可在统一指导下由全体学生集体操作,也可以独立或分组进行。集体操作的方式,有利于集中智慧,加深印象,但不利于人人参与;独立于分组的方式,有利于人人参与,但还需及时全面反馈了解,并加以认定。

(4)竞赛式

学生竞选章节主持人,然后组织全班同学竞猜、竞答、争论、研讨等。这种方法比较有趣味,易于调动学生热情,可以一用。但要注意:第一,要有具体的操作规则和激励措施;第二,对学生主持人设计的试题,要进行适当的审查;第三,要合理调控,准确评价,及时点拨。

(5)训练式

按课本结构,设计系列试题,以做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强化。这种复习方法,以训练带动复习,适合于在系统复习之后进行。

(6)自测式

引导和启发学生出题互测。可有几种变式:一人出题全班作答,或几人出题全班作答,或我出你答或我们出你们答等。

(7)资料式

针对重点内容,指导学生编写复习资料,并进行验收、评比。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编写的过程也是研究攻关的过程。编写时要立足教材,博取多家,认真比较,择其精华。

【二】复习课基本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抓好“复习课”教法的探索。为此,通过认真分析总结,我们认为以下的“六步”基本模式比较符合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1、出示复习目标。教师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目标要简洁,可检测,切忌空泛。

2、回顾梳理知识。可以通过问、说、练等多种形式来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知识点,给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要点体系。此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切忌教师一讲到底,上成新授课。

3、明确考点考试。简洁明了地告诉学生考试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命题的角度和方式,特别要做好“一题多变”的工作。

4、经典试题示例。通过经典的试题教给学生答题的思路、角度和规范。

5、当堂巩固训练。针对目标和考点,采取多种命题样式当堂训练,并当堂反馈。此环节至少安排20分钟,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完成情况,将巡视中发现的典型的问题及时评讲到位,做到堂堂清。

6、及时拾遗补缺。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辅导、补缺,特别是要注重个别辅导(此环节可以延伸到课外)。同时通过作业进行强化巩固,作业的设计既重点突出本节课的要求,又兼顾整个考试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做到反复滚动训练。

(二)讲评课的基本要求

1、基本情况介绍

介绍与本次考试有关的情况,让学生对次考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是讲评课不可或缺的内容。介绍情况就是概略地评,应在对试题正式讲评之前集中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试题情况介绍

包括试题数量、内容范围、试题难度等。对于试题难度,除了说明预设的难度以外,更重要的是统计出每道题的错误率,作为具体讲评的起点。

(2)考试结果概述

包括年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班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

(3)存在问题说明

主要指出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答题规范与技巧、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扼要说明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展开剖析,重锤敲打。

(4)“亮点学生”名单

包括:总分班级前几名,单项班级前几名;总分进步较大者,单项进步较大者。获取这些信息,需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备课时将学生的姓名写在教案上,上课时给予赞许或表扬。

2、信息采集方法(1)全面统计法

可借助电脑进行操作。其优点是:范围广、数据准、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具体。

(2)抽样调查法

在自己执教的班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试卷,进行逐项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其优点是:了解一手材料,有助于评讲时有的放矢;不足之处是,不够精确,劳神费时。

(3)两者结合法

兼用全面统计法和抽样调查法。对于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年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班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等,可以借助电脑做精细调查;对于试题难度既可以借助电脑精确分析,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前者用于了解整体情况,后者用于设计班级讲评教案;“亮点学生名单”必须用定量的方法对学生答卷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答题规范与技巧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宜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讲评课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要在统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讲评,根据试题的错误率分为不讲、略讲、详讲的等不同类型,以区别对待;不能不分主次地从头讲到尾。

2、主体性原则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认真发表、大胆质疑、细心运作等;不能不组织、不发动、不指导、不管理、不反馈,老师一讲到底。

3、理据性原则

要结合教材信息、题干信息、材料信息等提取知识、剖析试题、组织答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有效地识别信息、提取信息、迁移知识;不能离开教材考纲和题干材料等泛泛而谈。(理据性原则也叫“充足理由”原则)

4、类化性原则

要重点讲思路、讲意图、讲方法、讲规律、讲技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设计,善于读文读图读表,善于组文绘图制表,让学生感到真切、印象深刻、心领神会、触类旁通。

5、强化性原则

要进行有效的横向比较、纵向贯通、深层挖掘、精细剖析或变式训练,以拓宽视野、深化理解、促其顿悟、固其技能;不能搞简单重复。

6、巩固性原则

要重视和加强课堂小结的设计、组织和指导,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纠错反思、总结经验、交流感受,确保人人有收获、个个能提高;不能讲完就结束。

7、灵活性原则

讲评试题是讲评课的主要任务。但要做到一题一法,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法;不能用一种方法讲到底。

(四)讲评课的基本方法

1、简单点评法 简要陈述试题的考点、思路或答案等,目的主要在于确认其正确性。对于一些难度不大、学生出错较少的试题可用此法。

2、变换思考法

对某些难度不大的试题,在进行讲评后再进行临时变换,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探究,以检查其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3、重做反思法

对某些试题在讲评之前,老师先做一些铺垫性指导、启发工作,让学生重做一遍,然后再行反馈和总结。

4、局部探究法

对于一些有特殊步骤或难点、疑点的试题,老师可先撇开部分步骤,做局部讲解或提示,然后让学生重新思考或运作。

5、分步探究法

对于某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从审题到做题将其分解为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一个个地解决。

6、循环讲解法

对于某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或步骤,实行老师、学生轮流讲解的方法:老师详讲——同桌对讲——全班选讲。

7、群体诊断法

老师说明学生常犯的错误,或学生自己说明错处,全班学生为其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8、发散反思法

一题多想——想运用的知识、变换的方式或新的设计角度等;一题多解——寻求多种解法,鉴别最佳解法;归类思考——为试题所用的知识归类,为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类等。

9、畅谈交流法

指导学生谈体会、谈经验、谈教训等,进行深度总结,将讲评的成果化为学生的内在收获,使学生人人有提高,个个得进步。

【三】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试卷讲评教学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之间的综合互动。只要有教学就必然会有考试,有考试就必然会有反思———试卷讲评。可见,试卷讲评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讲评要使学生能够做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试卷讲评的原则: 1.时效性:

考后及时总结、反思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学生完成一份语文试卷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是非常关注的,但是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自己的学生只重分数不重反思太过功利,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试卷讲评和结果反馈的相对滞后。有的老师由于改卷的难度大或者备课任务繁重而把试卷发放和讲评安排在考试过后一个星期甚至更后,而此时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尽,能够刺激学生的也就只剩下分数了。因此,应及时将考试的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

2.实效性:

做好每次考试的分数统计工作,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条件。

为了追踪,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的进展情况,作一份详细的得分统计表是有必要的。统计表可按照试卷结构来进行设计,如语文;A卷:语音、字形、句子衔接、成语运用、节奏划分、课内文言文、默写、议论文阅读、作文。B卷:诗歌鉴赏、课外文言文、名著阅读、散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各项。每次考试过后由学生自己将得分情况分项填好,教师再加以整理统计出各项的平均分及得分率,并掌握最高分、最低分以及进步情况。这样做如果形成了习惯的话工作量并不会很大,却对于讲评课确定难点重点以及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重难点,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

(1)知道学生在公布答案之前做好试卷分析,答错的题目进行更正,答对的题目也应理清解题的思路。一般来说,语音、字形、默写等识记类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比老师在课堂花几分钟匆匆带过的效果好的多。每次讲评安排几道题目由学生来介绍解题思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

(2)每次试卷讲评都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重点采用专题式的奖品模式,宜精讲不宜多讲

4.举一反三,总结规律:

就考试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但命题人却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为变换情景,学生很可能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因此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小结和反思,即对某个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善于将试卷分类,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

5.突出学生主体,重在点拨

赞可夫曾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地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所以试卷讲评课同样要体现“教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不能上成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步骤(课前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考卷情况,认真填写得分统计表。

2、教师统计分析答题情况。

3、老师研读试卷,吃透试题内容,把握命题的立意,感受整个试题的难度。

4、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一堂课突出解决两三个问题,重点讲解那些技巧性强、典型性强的试题。如果平时讲课中有漏掉的知识点,这时是最好的补漏机会。

(课堂讲授)

1、介绍题型和出题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从命题意图、试卷特点(题型、难度、知识点、能力点)学生得失分情况等角度作简要评价,以求“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2、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确定矫正内容。①

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②

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③

在以往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④

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⑤

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3、分析、讲解(1)讲错例。

教师要引导出错的学生说出出现错误时的心理,以暴露隐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2)讲思路

讲试题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解题突破口在哪?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好。

(3)讲方法

抓住典型题目,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突破已有思维定势,敏锐抓住试题本质,排除干扰,速解、巧解,得出结论,解题要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4)规律

即归类讲解,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格式,真正使学生分析一道题,明白一个道理;纠正一道错题,会解一类题。

(5)讲变化

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的起点进行提问。如可以对习题的提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改一改);对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4、课堂小结

总之,一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能在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的同时,延伸发散,创新思维,归结技巧,才能达到真正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的目的。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与实施

东台市实验小学 倪荣荣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自身特点决定着国家、地方和学校都无法以章节的形式提出课程的内容,而只能从活动的类型、涉及的领域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第一感觉就是: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教。其实,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在整个主题活动中,课堂并不是活动的主阵地,但教师的指导却始终伴随在学生左右。这时的教师既是活动的指导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

为了便于操作,今天向大家介绍主题统领下的几种课型的实施,即选题指导课——方案设计课——实践活动课——中段指导课——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课——成果展示评价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了解这些课型的不同特点并掌握相应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选题指导课

选题指导课就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收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分解、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或方案的课型。

选题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选题指导课,对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对于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题指导课的一般步骤:

(一)创设情景,生成主题。

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主题生成和确定进行指导时,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进入学习的角色。如临近清明,学生对过清明节的一些时习俗产生了好奇,教师可因势利导,事先收集一部分相关的资料,鼓励学生确定“清明探源”的主题活动。当然,在课程实施初期,主题也可由教师提出、学生 选择,或由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可行、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考虑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研究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

(二)主题分解,产生研究课题。

主题的表述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仅依据主题是无法了解活动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的。因此,在确定主题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在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具体可以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进行归类,而“是什么”的问题往往比较容易找到答案,不作为学生专门的研究问题,而“为什么”和“怎么做”则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可作为学生在确定主题后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对小学生早餐的营养研究”的研究,又可产生以下一些问题:我们每天的早餐中需要哪些营养;这些早餐食物从哪儿来;小学生吃早餐时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早餐营养均衡„„其中前面两个问题是属于“是什么”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或者网络资料的查阅就可以得到答案,一般不单列为研究问题,可在解决后两个问题时一并解决。

(三)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主题确立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分组,可以是学生自行建组,也可以教师安排小组,还可以学生自行建组后的教师协调建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小组特色确定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等,以增强小组的气势和凝聚力。然后在成立小组的基础上,组员可以在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研究内容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二、方案设计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的过程逐步学会制定计划、提高规划能力,并使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价值所在。那么应该如何来设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教学呢?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

(一)学生自主策划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在小组内围绕活动主题,通过讨论,自主地进行活动策划。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导入”: 教师可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事例或小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如用提供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案例作参考的做法,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

“策划”: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策划,初步制定活动计划。

(二)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一次性制定出完善、周密的计划。因而开展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此过程的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中与人交往的健康人格。在此阶段中我们教师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的计划在班上进行汇报,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汇报”: 在此环节中,每组同学要将本组策划的活动计划在全班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交流。

“论证”: 在学生小组汇报后,全班师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指出方案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去完善自己小组的计划。

“完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全班讨论、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全班师生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借鉴其他小组好的做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修订、完善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仅提供一种做法和参考,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活动主题的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制定、完善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最好一一细化,以便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2.活动方案要确实可行。有时学生确定的活动方案缺乏对主、客观因素的充分估计与分析,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无法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指导教师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个方面对活动方案进行审视,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3.制定活动方案时,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协调任务。学生在组成活动小组后,在分配活动任务时,可能有时以喜好或者其他的标准来分,对活动的整体推进不是很有利,教师就应适时介入并予以关注,以“友情提示”为主。

4.指导实践活动“过程与方法”和活动要求等。

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安全问题;学生遇到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困难时怎么办;每次 进行活动后如何进行自我反思;等等。要加强过程记录,以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对未来活动的再次计划。

(课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

三、实践活动课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当幕后指挥角色,或叫“导演”,其关键作用是“精心策划,积极引导、有效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组员参与,但绝不能替学生包办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开展大量的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等活动。这里面就蕴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平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前,教师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规划,尽量减少安全隐患。如在学生进行调查、观察、考察前,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活动范围,了解该范围内有哪些机构、单位,这里的地理状况,自然条件如何,要注意什么等。在进行实验、手工制作、生产劳动前,要对一些工具、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必要时,教师或指导者要预先实地考察,了解活动场地的一些安全防护设施配备情况,开展校外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参加,同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家长的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协同教学。

(课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研究阶段)

四、中段指导课

所谓中段指导课就是指学生活动实施阶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开展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交流,促进学生实践活动不断持续、有效和深入开展的指导课型。中段指导课也可以称为阶段性成果指导课。

在这一阶段,我们教师也实现了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指导教师要注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让自己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起成长。

中段指导课的一般步骤: 1.引入中段指导课。2.交流阶段性成果。

3.讨论下阶段开展研究的计划。4.指出进一步开展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段指导课这一阶段,指导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还有对资料作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指导学生之前,教师自己必须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

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5.通过中段指导课,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6.指导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指导课

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了进行信息处理和成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而开展的指导课。

实践证明,总结和交流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整理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在团体中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评价活动,必须以实践活动信息处理和活动总结为前提,因此,教师上好学生实践活动信息处理和成果总结指导课十分重要。在主题确定和实践体验之后,活动进入了信息整理和总结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活动的大致过程为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讨论成果展示方案等几个阶段。1.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信息。

用各种方法收集到的材料,必须加以整理方能得出结果。整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评定,登记和统计,编制统计图表和统计检验。

2.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并进行总结。

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能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指导学生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

3.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提出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这个具体怎么撰写,会后大家可以自行到网上去查一下,在此就不再赘述了。4.指导学生讨论并制定成果展示初步方案。

为了让实践活动成果有效地进行展示和交流,为主题活动评价提供依据,指导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小组成果展示的活动计划。

(课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交流阶段第一次集中)

六、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

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开展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活动评价的活动课型。它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践中起着以下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利于为评价提供依据。(一)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的一般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主题活动开展整个过程与研究情况。2.导入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布置成果展示要求。3.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展示课题活动成果。4.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

5.围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总结和评价。、6.指导教师进行主题活动总结。

成果展示和评价课的指导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

1.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小课题研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也可以综合进行;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有: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参观与考察项目的展示形式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2.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还有,对于同一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

3.依据材料特点,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另外,成果展示的范围不同,采用的方式也可不同,按范围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站、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成果展示和主题活动评价。

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是调整深化的过程,教师不能包办,也不能放任不管或者置身事外,成为局外人,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商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呈现形式、串联方法、时间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从而提高成果展示活动的效益。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最能体现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这一阶段来考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并为主题评价提供依据。

(课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第二次集中和第三次集中)

七、其他活动课型简述

除了每一个主题不同实施阶段的课内“常态化”指导的各种课型之外,根据实践活动方式不同,实践活动课又包括设计制作课、网络探究课、社区实践课等。另外,为确保所实施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派生出一些相关的辅助课型,如知识普及课、专题研讨课、方法指导课等。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中来。说不定在三五年之后,在座的老师当中就能涌现出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军人物。

八、互动环节

如果请大家以“端午节”为主题,结合今天介绍的这六种课型,设计一节课,课型任选。你打算怎样设计呢?

九、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外活动很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一方面,课堂只是学生活动的一个中转站,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合理、更科学。为此,教师应防止进入课程课堂化的误区。另一方面,课堂的教学和指导也很重要,它是保证课外活动不流于形式的基础。因此,教师的指导是有规范的,不能随意和放任。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样态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学科教学。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型划分,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也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必然的选择。而且,课型处理应体现生活性与开放性、丰富多样和灵活实效,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对课型进行变通与选择性应用。

最后,愿大家能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切切实实的发展。谢谢大家!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一、第一种分法:新授课与复习课

根据教材的整体结构与体例,小学三到六年级英语课课型主要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两大类,其中复习课包括单元复习课与综合复习课(即Fun Time部分)两部分。

新授课每节课为一课时。

单元复习课是每个单元结束有一课,复习并运用这一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为一课时。综合复习课是每3个单元结束有1个Fun Time,每个Fun Time包括3部分(即Part1、Part2、Part3),复习并综合运用这三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一共3课时。

二、第二种分法:词汇和句型教学课与课文教学课

由于人教新版《小学英语》教材1—4册的编写体例与5—8册的编写体例有所不同,所以三、四年的课型与五、六年级的课型也有所不同。三、四年级新授课是词汇和句型教学课。每课为一课时,每课学习3—4个新单词或短语和一篇短会话,短会话中包括1—2个新句型。五、六年级新授课按照单课与双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分为两种不同的课型,单课是课文教学课,双课是词汇和句型教学课。每课均为一课时。

课文教学课分为会话式课文教学与语篇式课文教学两种。课文教学着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课文内容是针对某一话题的一篇长会话或一篇短文。课文中应用了一些新的词汇与句型,包含了一些语法和功能知识。

双课重点是词汇和句型教学。每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4—6个新词汇和2—4个新句型,第二部分是掌握一些要求听说读写“四会”的词汇和句型,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第四部分是学习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方法和发音规律。

小学英语新授课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热身活动——新知呈现——语言操练——综合运用——小结并布置作业。

1、热身/复习活动(Warming-up/Revision)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活大脑和激活已学知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热身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

1、Sing some English songs(歌曲).2、Say the poem or chant(歌谣).3、Play some games(游戏).4、TPR活动

5、Do the actions.(角色扮演)

6、Greetings(问候)

7、Free talk(问答交流或日常交流)

8、Repeat the text(复述课文)等等。

注意活动的互动形式应为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

2、新知呈现(Presentation)

新知呈现阶段是学生语言输入的最初阶段,是一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

(1)设置真实语境。(2)聚焦重点语言。(3)优选呈现方式。(4)体现短时高效。

新学习项目的呈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呈现方式应当直观、生动有趣,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这堂课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

呈现方式主要有:实物、图片、简笔画、挂图、课件、录音、游戏、歌曲、歌谣、表演、TPR等等。

3、语言操练(Practice)

语言操练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新知呈现阶段的学习,还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以达到真正的语言输入,并且为语言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同时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

(1)明确操练内容。(2)操练方法要多样有效。(3)活动形式要多样有效。

语言操练方法主要包括:替换练习、问答交流、看图写单词、游戏、歌谣、歌曲、表演、TPR等等。

活动形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两人、小组等)。

4、综合运用(Production)

综合应用阶段就要结合真实生活完成1——2个真实任务或解决一些问题,是学生的语言输出的重要阶段。在本环节中教师根据所学知识创设恰当的情景并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或模拟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掌握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在本环节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拓展语言,即根据情景的需要充分利用所学语言,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以及新学的知识,进行大量的交际运用,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表演课文、改编对话、调查采访、情境表演、话题讨论等等。

5、学习小结(Sum-up)

学习小结阶段既要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要评价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际效果。尽量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

6、布置作业(Homework)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口头与笔头的结合,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的结合。

除常见的机械性的作业外,教师应多布置一些创编对话、说说做做、调查、特色作业(如单词卡片、英语小报)等形式多样的作业。

第五篇:科普文课堂教学课型模式范例

科普文课堂教学课型模式范例

——《宇宙的边疆》说课稿

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贾玉坤

各位老师:

下午好,大家都知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科学家追逐星空,敲击原子,破译基因,仰观宇宙之无穷,俯察纳米之精微,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共同语,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但是对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却没有与时俱进,语文老师讲科普类文章,往往还有一定困难,因为这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爱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今天在这里我要同大家一起探讨的就是新课改下科普类文章的课堂教学课型模式,我以《宇宙的边疆》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请诸位同仁批评指正。

Ⅰ.首先从整体上介绍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模式,总共有七步: 第一步:三维分析,制定目标。第二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第三步:自学释疑,整体感知。第四步:质疑交流,点拨释疑。

第五步:深入研讨,合作探究。第六步:总结反馈,感悟升华。第七步:延伸迁移,拓展训练。Ⅱ.下面我就这七步的具体内容来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三维分析,制定目标。

三维分析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中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类说明文,是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宇宙知识,并发表了自己对宇宙及人类的看法,行文是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的,所以文中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语境。

学情分析,宇宙总是充满着神秘感,高中学生往往会被这种神秘感吸引住,学生对宇宙很感兴趣,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了解,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点还是处于相对比较感性的层面,真是遇到这样的文章却很少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制定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语文积累,注重梳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基于此制定本课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基于此制定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感悟科学精神的兴趣。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启发自己的思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基于此制定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感受科学中的美,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任何一篇科普文,尤其是这样一篇有难度的科普文,老师最难的就是如何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导入文本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应抓住对宇宙的好奇心及解说词的本身特点来设置情境导入。所以我就播放了两遍《宇宙与人》的视频片段,一遍只有画面没有声音,一遍画面和声音都有,然后让学生谈观后感,并讨论解说词的作用。这样就在自然导入文本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又对解说词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和特点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自学释疑,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所以在导入文本后就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梳理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提出两点要求: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的阅读障碍,并将自己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整理到“积累本”上。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几部分介绍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并概括要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明确。空间顺序

第一部分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星系 ;第三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恒星 ;第四部分介绍恒星和太阳系;第五部分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该环节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四、质疑交流,点拨释疑。

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之后,还仅仅停留在面上,还须进一步地去解读文本,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强化合作交流意识。为此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在小组中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各组的交流中,适时进行点拨释疑。同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讨论明确。

如: 1.“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什么是大海里诞生的? 2.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如遇到较为专业的问题,可让学生在课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直接求助于其它相关学科老师。北京一所中学就尝试过直接将物理学科的老师请入课堂一起上课,据说效果还不错。

五、深入研讨,合作探究。

上一个环节深入到了文本的一些细节之处,但还略显散乱,对文本的精髓之处也与还未触及,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抓住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讨。所以设计两道讨论题。

问题一:作者对宇宙与人类分别有怎样的认识?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这道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跳读关键段落,筛选信息,在了解宇宙知识的同时理解作者对宇宙与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问题二:思考“研讨与练习二”,并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同时思考本文运用大量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这道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并体会本文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

六、总结反馈,感悟升华。

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研讨,学生对文本已由浅入深解读了一遍,到底有多少收获,思维的层次是否得到扩展,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同时也为了使学生的感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特设置该环节。

问题设置:请回顾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并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学生大概会谈到:(1)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4)人类在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拥有知识、智慧和勇气,人类以渺小的身躯去探索广阔的宇宙又是多么伟大啊!

七、延伸迁移,拓展训练。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的文体,虽然在生活中学生并不陌生,但第一次以文本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解说词的特点,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此设置一个写解说词的环节。

播放《中国神七宇航员出舱》视频片段,要求学生写10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在课堂上交流。Ⅲ.两点说明:

一、教法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合作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激趣法、点拨法、提问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准备说明:

课堂的高效离不开课下的充分准备,尤其是这样一篇篇幅较长又有一定难度的科普说明文,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1.教师准备,教师一方面要熟读文本,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相关天文知识有所了解,方能进行有效点拨,驾驭课堂才会得心应手。同时还要准备好课堂所需的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课下应预习文本,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要利用多种媒体工具搜集宇宙相关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积极性,便于深入理解文本。

下载口语课型与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分析对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语课型与听力课型的课堂教学实施的分析对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有感

    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有感 最近继续研读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 总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精读课教学模式 精读课第......

    课堂教学“系列课型达标”活动实施方案

    义和中心校课堂教学“系列课型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我校自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实践等诸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强化课型创新

    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 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1.定位准确。 映潮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着眼于服务广大基层教师的......

    什么是课型

    什么是课型? 所谓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

    物理典型课型

    第五章 物理教学的典型课型 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应用。这些内容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是进......

    复习课型教案

    九年级复习课型 课 题:课 型:课 时:上课时间:作 者:单 位: 复习课型 年10月26日 于 艳 薛城奚仲中学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复习 1 2012 复习课型教案(一) 《岳阳楼记......

    高中英语教学课型

    高中英语的几种主要课型和实施步骤 一.新授课 新授课的特点:新授课一般在每个单元的开篇部分。新授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好承前启后的工作,其次就是在新课内容的导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