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厨师行业的发展
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厨师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旅游业的发展迅速不仅仅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同时也让中国旅游行业的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各大景点都呈现爆满的现象,这不仅让旅游市场很火爆,也带动了餐饮经济的发展。但根据有效数字显示,餐饮行业对厨师的数量要求存在很大的缺口,为此厨师行业也是高速发展的工作之一。
面对厨师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新生代厨师的职业地位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很多初高中毕业生或者在社会求职无门的有为青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厨师职业,因为这份时尚职业的稳定和高薪。面对严峻就业压力的今天,很多的80、90后选择了厨师这条路。
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这让厨师的用人数量急速增加,但需要的是有技术的厨师人才,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在多年的厨师培训教育发展中,为社会餐饮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厨师精英人才,为各地大型的餐饮企业增添了不少新鲜的烹饪力量。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采用了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能够得到餐饮企业认可的资本。在烹饪教学中,学校不仅注重理论教学,同时还注重创新菜肴的研发和培养,这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也贡献不少。同时学生在学习期间有很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这让学生在毕业后的动手能力更强,也就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保证了学生的就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学生可以免除这一顾虑。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腾飞,饮食经济不断的成为人们的消费重点,相信餐饮行业的不断创出的新高可以让厨师职业成为一个更加热门的行业。学习厨师技能,选择一所专业的厨师学校,让自己赶得上时代的发展,赶得上社会的进步,成为真正能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代潮人。
第二篇:厨师行业稳健发展
厨师行业稳健发展
近日各地高考分数及录取线陆续公布,学生考试结束,家长“大考”来临。一位亲友致电笔者,说孩子差几十分上三本线,有无可能找门路“往上挤一挤”。笔者劝其上高职,可以掌握一门技术且就业前景不错。但回复却让人很无奈:上高职的都是差学生,去了就是混日子,没啥前途。
上高职真没前途吗?前几天举行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招聘会”上,有的企业为了吸引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职学生,不惜开出超过7000元的高薪,相当于硕士、博士毕业生的薪酬待遇。
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2012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高于其他所有高校。
厨师行业如日中天
高就业率和高薪水充分说明了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迫切需求及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一家知名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笔者,一直以来企业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岗位是一线岗位,他们也曾试着招过一些本科生,但自我定位高、动手能力差等因素导致了留不住人。“相比学历,企业更看中能力。”
饮食文化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产业,在十二五开篇之年,必然会受到更加紧密地关注,势必带动我国餐饮业的再一次辉煌发展。据中国新闻网3月16日新闻报道:中餐厨师的工资高过飞行员,十年前厨师年薪20万、30万以至更多!到现在更有技术入股、配房送车、大学进修、争得名誉。总厨的收入甚至比酒楼老板工资还高。国内的餐饮业发展可谓风起云涌,发展在国外的中国厨师更是薪资骄人,工作在美国的华南厨师03级学员陈朝坤已是年薪以百万记,远在澳洲、瑞士、日本、新加坡的华南学子,更是捷报频传。如此朝阳的事业让更多餐饮烹饪人才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赢在餐饮事业的进程中,赢得辉煌的人生。
第三篇:云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山、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也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具有区位条件良好,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发展阶段
云南省旅游业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第二阶段:(1988—1995年)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来建设,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云南省旅游业是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的阶段。
第三阶段:(1995-2005年)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部署和实施,成立了省旅游支柱产业领导小组,全省各个地州(市)及主要旅游县都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1996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2000年省政府邀请世界旅游组织帮助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制定了《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指导和支持力度,全面推动了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进程。在此阶段,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日趋明显,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旅游经济强省阶段。200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云南在充分借鉴学习旅游先进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全面启动和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通过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带动我省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主,积极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康体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努力实现将云南省建省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2006年-2010年,云南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81万人次增加到3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6.58亿美元增加13.2 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2.7%和15%;接待国内游客从7721万人次增加到1383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447.1亿元增加到91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38%和15.45%,旅游总收入从499.78亿元增加到1006.7亿元,年均增长15.04%。2009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居全国第九位、西部第一位,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十位,西部第一位,继续位居全国旅游市场前列。
(二)云南旅游发展的成绩
云南旅游通过20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已确立,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旅游通达条件明显改善
全省已建成机场12个,开通国内外航线200多条;全省公路里程20余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2500多公里;拥有各种规模的旅游汽车企业65家,车辆4905辆;各种规模的游船公司 18 家,游船100多条;铁路营运里程2500公里。通达
条件的明显改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较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云南旅游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以来作为支柱产业加大力度培育,“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全面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战略决策,认真落实旅游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总体要求,到目前为止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并一步完善,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进,区域结构、市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产出效益明显提升。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有2万余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近100家(包括省、地、县旅游局);国际国内旅行社554家(国际社29家);旅游住宿设施14234家(星级旅游饭店747家);旅游景区景点425家(其中国家A级以上景区点168家),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10个;此外尚有旅游购物企业300多家及上千家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饮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到目前,全省旅游产业拥有固定资产和总资产规模超过600亿元。
3、旅游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
随着全省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支柱产业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345.12亿元,380.8亿元和45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1%、6.17%和6.23%,,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39%、40.8%和40%.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七,西部地区排名第一,2009年全省旅游特征产业和相关产业就业人数287.42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2684.77万人的10.71%。自2005年云南省将旅游产业列为战略支柱产业以来,全省已有15个州市明确将旅游产业更为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或第三产来的龙头产业来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牢固。旅游业在塑造云南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推动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旅游产业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06.8亿元,旅游业拉动全社会总收入916.9亿元,其中旅游消费对餐饮、交通、娱乐、旅游购物的拉动分别是131.4亿元、248.1亿元、43.7亿元和24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18.2%、42.8%、39.1%调整为2010年的15.3%、44.7%、40%,逐步实现了由一、二产业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明显。
5、旅游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提升
自“九五”以来,云南旅游在全国的地位迅速攀升,已经跻入全国接待大省之列。2009年与1995年相比,接待海外旅游者占全国比重从1.4%上升到2.13%,接待国内旅游者比重从2.5%上升到6.57%,旅游外汇收入比重从1.5%上升到3.5%,旅游总收入比重从2.9%上升到7.65%;接待海外旅游者在全国排位从第10位跃居到第9位,西部地区排名第1;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位从第12位跃居到第10位;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位分别居第15位和第17位。此外,旅游星级饭店数量居全国第5位,旅行社数量居全国第21位,投入接待的旅游景区景点居全国第5位,A级以上等级旅游景区景点居全国第7位,旅游业从业人数位于全国第11位。
(三)云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区域性市场竞争和集团化趋势愈演愈烈,旅游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对我省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旅游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云南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缺乏统一品牌。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旅游发展认识较早、战略制定较好与工作力度不够、执行不力的矛盾依然长期存在。二是产业发展仍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手段;作为市场主体的旅游企业 “散、小、弱、差”的现状和“大产业、小企业”的尴尬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三是长期以来粗放形式发展模式,旅游产业、产品结构单
一、不合理,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滞后,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四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旅游秩序混乱现象,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同质化发展、旅游经营管理粗放、人才缺乏、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
五、国际化水平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六是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难以推出新颖的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七是旅游市场促销力度不大;八是行业管理不够完善。九是缺乏配套技术标准体系的支撑,我省旅游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难以保证,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推动作用还未能充分体现。
第四篇: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一、国际化机遇
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看,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为世界旅游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增长的稳步回升,加上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各地区政府采取更加有利的旅游产业促进政策,有利于国际旅游保持持续较快发展。
二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出境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国际化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和世界主要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的关系持续平稳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启动,一批跨境经济技术合作规划已经或正在编制。“十二五”以来,我国还实施互利共赢的开发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从行业自身来说,我国旅游业的开放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旅游交流合作蓬勃发展,目前国际上著名旅游集团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呈加速态势,并向二三线城市纵深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增长,也将推动我国旅游企业更快地“走出去”,使得中国旅游业越来越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当中。
二、市场需求机遇
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可望保持旺盛。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进入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未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国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有利于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旅游消费提供新的增长空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政府支出中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有利于居民消费预期的形成,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交通支撑机遇
我国高速交通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将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与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基本框架,高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总数将达244个。与此同时,航线也会大大增加。公路方面,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总规模达到8.5万公里,全部建成后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覆盖全国10多亿人口;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性,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快速通道。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高速交通体系的初步建成,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加上海洋和内河、湖泊等水上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的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各种发展大众旅游的条件正在成熟,发展基础逐步稳固。
四、转型升级机遇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极大地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运用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推行的“三网融合”,将促进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兼容,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方式和旅游管理方式,将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第五篇:2014旅游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2014旅游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2014年03月14日 17:02来源:
编辑:东方财富网
字体:大中小|共0人参与讨论|用手机讨论
近期由旅行社杂志主办的“2014年旅行社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桂林举行,论坛主题为“聚焦电商,拥抱变革”,其中就互联网大潮下传统旅行社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2013年出境游行业表现最为亮眼,预计2014年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根据旅游研究院数据,2013年预计国内旅游人数33亿人次,同比增长11.6%,国内旅游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入境旅游1.29亿人次,同比下降3%,旅游外汇收入480亿美元,同比下降4%;出境旅游人数9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出境旅游消费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旅游研究院对于2014年的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预计今年国内旅游人数35.8亿人次,同比增长8.5%,入境旅游人数1.31亿人次,同比增长1.5%,出境旅游人数1.14亿人次,同比增长16%。
在线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现阶段随着互联网对旅行社行业的影响,一些新型业态不断出现,我们认为,根据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不同,这些企业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产品覆盖较全、模式相对成熟的OTA,如携程、艺龙和芒果网;第二,利用比价模式兴起的垂直搜索引擎,以去哪儿为代表;第三,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在线旅游服务商,如主打度假产品的途牛和驴妈妈、以景区门票为核心产品的同程网、以B2B服务管理为主的欣欣旅游网、以小团队私人定制为主的6人游等;第四,开始触网的传统线下旅行社,如中青旅等。
未来标准化产品(机票、酒店等)将依赖OTA。据我们与业内知名企业创始人、行业专家沟通判断,业内标准化产品如机票、酒店、门票等,由于对线下服务要求较低,现阶段OTA已基本可以解决游客关于便捷和成本低的需求,未来竞争重心将转移至对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抢夺。携程作为业内标杆企业,自去年起开始大力推广其APP产品,而去哪儿在纳入百度的大战略计划后,凭借百度地图的入口,也有效占据了一部分移动端的市场份额。
旅游度假产品仍需继续探索O2O模式。传统旅行社的痛点在于难以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而电商的痛点在于线下服务难以保障,二者的结合或是未来O2O的主要发展趋势。对于线下服务占比较大的旅游度假产品市场,仅依赖在线端的流量导入是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电商的优势在于拥有海量的数据来源,可以低成本、快速地深挖消费者需求,但落实到线下服务方面,由于出行服务环节较多,电商不论在企业管理或者是人才方面都难以与传统旅行社比及。所以在类似出境游这样服务比重较大的细分市场中,现阶段线下企业的优势更为明显。预测未来线下和线上企业将会加大相互渗透合作的力度,充分挖掘协同效应,共同探索互利共赢的O2O模式,可以重点关注A股线下触网的企业,如中青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