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重行孝 教育重平时2

时间:2019-05-15 01:2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孝敬重行孝 教育重平时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孝敬重行孝 教育重平时2》。

第一篇:孝敬重行孝 教育重平时2

孝敬重行孝 教育重平时

贵门乡中心学校 张 慧老师

自从孝敬教育在学校开展以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必然肩负起这个教育责任。在仔细研读《贵门乡中心学校孝敬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后,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活动,定期上孝敬教育课,我精心设计教案,目的是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渐渐地从内心深处对孝敬引起重视,每周记录孝敬教育作业本,从行为上将孝敬活动落到实处。

因此,我一直在摸索、反思,怎样有效的方式方法能够将我的孝敬教育转变成学生切实的孝敬行动。

一、优化孝敬课堂,强化孝敬教育

开展以“写寻物启示”、“算一算时间”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懂得孝敬的意义,增强孝敬意识。如通过写寻物启示,让同学回忆有关父母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家长的相貌特征,个性爱好。通过算一算能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体会到孝敬父母的紧迫性。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同学,一个星期中,只有两天能够与父母在一起,即2天;一个学期,基本是20个星期,即40天;一年中加上寒暑假,总共为40+40+90=170天。在一年365天中,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一半都不到,那么,像我们九年级的同学,如今多为14周岁,那么打个对折,也就是能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到7年。此外,这样的算法,还没有将那些留守儿童的情况考虑进去,可想而知,作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能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更加少。

每次孝敬教育课上过之后,同学们都能过深刻地体会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热情高涨,信誓旦旦地想要好好地孝敬父母一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了听着无比感动,情致高昂,事后行动却无,热情冷却的教育尴尬境地,孝敬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故短短40分钟的孝敬教育课是完全不够的。

二、落实孝敬行动,彰显山区特色。

我以《弟子规》为载体,对每一堂课的孝敬教育内容细化、深化。从平时的小事做起,让孝行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利用新学年开始,教室重新布置的机会,让《弟子规》内容上墙,并要求在每天早自修开始的前5分钟,朗诵《弟子规》之《入则孝》部分。

另外,仔细深入讲解学习《弟子规》。如《入则孝》第一讲部分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即《弟子规》在《入则孝》首篇,明确提出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布置相应的孝敬行为作业:

1、父母叫你了,你每次都赶紧答应了,没有迟缓。()

2、父母有事要你去做,你每次都马上答应,没有懒惰拖沓。()

3、父母教育教训你时,你每次都恭敬聆听。()

4、父母在责备,还有可能揍你的时候,你每次都顺从地接受。()

5、早上起床,你都有向父母问好。()

6、父母早上上班或干农活前,你都都向父母询问:昨晚休息得好不好?()

7、你自己出门前,每次告知父母去向。()

8、你每次回到家,都先跟父母打招呼。()

其中有关“冬则温,夏则凊;居有常,业无变”内容,由于时代变化、生活方式变化,或不切合中学生实际,便没有纳入作业范畴。

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需要28天。但由于我校、我班特殊情况限制,能够将孝敬落到实处的机会比较少,因此,我要求同学们通过两方面完成孝行作业。

其一,师生之间彼此约定,互相尊重,学生将班主任当做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其余任课教师当做家中的长辈,教师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将孝行作业中的内容能够天天落实,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又能进一步推进孝行习惯的养成。

其二,这样的孝行作业便会成为本班同学双休日、假期作业之一。班级在每月月底,以及节假日结束返校的头一个星期,根据孝敬行动作业的内容,再加上家长的反馈,评出孝行月之星、学期孝行之星以及年度孝敬之星。

以上内容要求每天与教师模拟完成,每星期在本周上交的孝敬作业本上如实记录,如果哪一项做好了,就在那一项的括号内打“√”,并家长核实签字。作为班主任,会与家长核对,抽查学生孝敬行动落实情况,并在一定的时间后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在之后不定期、不定额抽查。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偶尔能够接到家长的电话说自家的孩子勤快了许多。除了平时在干家务,干农活上,甚至有的同学在茶叶农忙时节,俨然成为能够独

当一面的炒茶能手了。有的家长还反馈说,自家孩子变得有些“肉麻”了,变得更加有懂事礼貌,会说一些孝敬话:“天冷了,您的手脚怕寒,注意保暖!”“爷爷奶奶我们一起摘茶叶。”“我一定要考个好成绩给你们看”还在其他方面展现出一些优秀的品质:“爸爸妈妈,对不起,今后我一定改正错误” “爸爸,您辛苦赚的钱我不会白白浪费的。”在学校,也有老师反映,班上的学生越加懂事。班级中,不管是哪位同学有困难,都会有人抢着去帮他。

三、注重常态教育,加强品格形成

正是因为学生以上的变化,我认为,孝敬教育的课堂,不仅仅是一堂课40分钟时间,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更是应该能够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

1、尽孝是一种个人责任——尽孝是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在平时,我特别注重责任感教育,拥有某一种身份、身处某一个职位,也就意味着自己必定需要肩负着一定的责任,更别说是因为你的过失而导致不好的结果,这更需要你肩负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如因三项竞赛打扫卫生扣了分数,这件事必须严肃处理,首先是找当天负责值日的同学,通过教育让其知道是因为自己的错误或过失,并勇敢地肩负起这个责任;其次是找当天的卫生负责人、以及劳动委员,因为他们的身份所在,便有检查、复查的责任,这也是必然要追究的。延伸到孝敬行动中,我们身为那两个人的子女,便肩负着孝敬他们的责任。

2、尽孝是一种家庭责任——知恩图报,成为后代楷模。

孝,就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和回报我们的父母,以实际行动来为父母分担一些忧愁、增加一点快乐。所以首先就必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便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交流中用上礼貌用语。无论你伤害了别人是大是小,即使是不小心碰了别人一下,都应该说声“抱歉”、“不好意思”或“对不起”。无论别人帮你的忙是大是小,即使是帮你捡个笔,都应该说声“谢谢”。即使是父母,不要因为他们愿意做,或者不在意那句谢谢,而我们也应该抱着感恩的心,真诚地说声“谢谢”。

3、尽孝是一种社会责任——尽孝是道德行为准则之一

“孝,文之本也。孝,礼之始也。”尽孝是我们学生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基本准则之一,也是作为学生为共建和谐社会,必须奉献的一份力量。

班级组织了一次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的孝敬教育班会活动,我们走出校门,去帮助那些空巢老人。我们同学便在这些老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老人聊聊天,帮老人捶捶背,不嫌脏、不嫌累地干家务。还分组与固定的老人结了对子,平时有空便会一起去探望老人,俨然是自己的亲人。

4、尽孝是一种国家责任——尽孝是优良传统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中国人把孝视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国家安康之本,同时也是人类延续之本。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呢?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作为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所做的,远远无法满足孝敬教育的要求,孝敬教育的重要课题就是,在经历人生的大课堂中,在学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如何让孝敬成为就像是人身上的血肉一样不可分离。我需要做的,需要钻研,需要专研的还有很多,现下想想,真是惭愧。其实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第二篇:平时重积累,提高高素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积累

肖庄中学刘玉刚

近几年来,语文阅读题、作文在中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考试中的难点,同学们极其不愿做这样的试题,但是“难”在何处,我认为难的是“积累”,也就是没有丰富的“积累”。语文素质提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积累的过程。从某种角度看,语言的积累是阅读、写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我们不难看出,积累是感悟和运用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去主动积累,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只有这样语文源头才会有活水来。

一、利用课文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形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那么学生在基础语文教育中要记取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这是一位现代公民可持续发展的积累,通过语文学习,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水平。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是对语文“核心知识”的确切描述,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积累,通过听读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语言规律是发展语言的内核。

(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等,学生通过规范语言的学习,陶冶性情、提高认识。

(四)与书为友规范语言积累,下面分述如下:

1、语言材料积累

从理论上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2、其次要在基础阶段了解语言规律

学生要在长期模仿学习、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多次的感性接触,学生积累的多是模糊地、直觉的体验,千万不可过早的灌输高深的语基理论和逻辑知识。有些语文老师在语言教学中欲走捷径,在对课本的分析上,钻研求深、求细、求透,教案本上字斟句酌、微言大义,一篇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竟讲析三四课时,足足用了135分钟,一首《登鹳雀楼》竟“深细透”讲析了35分钟,看似热热闹闹的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老师洋洋洒洒,丝毫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自己的好恶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以数理剖析的方式刀斩美诗美文,焚琴煮鹤,而学生呢?灵性扼杀,一个个成了没有个性,不能创造的“孔乙己”式秀才。

3、其实汉语言博大精深,它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通过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一种感受能力并且有特定的感受模式,对于语感的培养不是零散的、随机进行的而是在学思维的深处有组织成系统的进行,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意识深层,都存在一套有秩序的“语感机制”,一般通过目睹、口说、手写而逐步生成的。

4、与书为友规范语言积累

(1)、读书。格鲁吉亚当代杰出教育家阿莫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否有阅读愿望,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热爱语文,首先要让他们热爱阅读,让学生明白,语文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还负载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的文明。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诵书。通过熟读记诵吸收大量的妙词佳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底蕴,所以在知道学生积累时,要关注语文课堂的诵读,学生在一篇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课文里徜徉,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或婉转、或铿锵,而老师切莫取而代之把一篇篇美文碎尸万段,架空分析,七宝楼台拆成断壁残垣,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析代替了孩子的自悟自诵,美读吟唱。有位现代教育家说过: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有传达生命的动感,诵读的极致乃心道音道,抑扬顿挫自然彰显生命的真谛,读杜甫的《登高》,我化身杜甫,有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愤苍凉,读李白的《将进酒》我化身了李白,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凌云壮志,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整体感知课文,表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情感,仔细品味作品中优美、精彩的语言,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且是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就不在作文时为无“米”下锅而为难了。在学生心中学语文难,作文更难,让我们学习一下大家背诵的典范,巴金背诵《古文观止》200篇,茅盾《红楼梦》才有了《家》《春》《秋》和《子夜》等巨著。有人说熟读100篇古文,20篇白话文300篇古诗词,便达到了高中水平,在激发学生背诵兴趣上我们可以采用配乐诵、分角色诵、独诵、齐诵、赛诵、演诵、接龙诵„„花样多多,情趣多多。

(3)、抄书。不只诵更需抄,我们要不定期向学生推荐精美段落,警句名言,谚语韵文等,一字一字抄经典,我班学生就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随读随记,在记的方法中,学生自由选择,杂记、分类记、系统记。我班一位学生的分类梳理摘抄是这样的:如自我成长类、生活热点类、品德修养类、情感体验类、思辨感悟类、思想创新类或摘抄或摘要、或缩写、或写感受,看似很笨,其实效果明显,奠好文字之基,虽不可直接模仿大家之笔法,却每天可养浩然之气,正所谓“温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最笨之法,确实是实在之法,自然之法。

二、语文教学实践中语言积累的训练方法。

就目前情况下,教师采取一些恰当的方法,加强学生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打下坚实的基础。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就目前,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也不可能问世。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

累语言。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1)每周读唱课中安排一次为语文活动课,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中,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介绍读书方法,诗文欣赏。3)每位学生备有一本“采蜜集”,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定期交流学习。4)手抄报交流,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4、从说话中积累语言,增加说话作文次数。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三、“语言积累”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然,语言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1.忽视语言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并无区别。语言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悟”得越多,记诵的效果也会越好。

2.缺乏一种真正的教学对话。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

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3.语言积累指导偏重于知识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能读书。

4.在文化积累方面,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鼓励批判创新明显不足,更重要的是缺乏鲜活的、具有时代色彩的主流文化的引入,对待名家名篇过分依赖,缺乏批判心理指导。这样的人文教育不利于科学的文化精神、多元文化观念的形成,只能培养出盲目崇古、崇书、崇尚权威、亦步亦趋的文化屈从者。

5.生活积累方面,太强调了解、感受、体验生活的必要性,把认识生活与参与生活、改造生活割裂开来。只看到生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看不到语文学习又是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手段。认识生活的目的模糊不清,语文学习仍然是脱离生活的纯工具训练。

语言积累似乎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同时又确实是一个老问题。乍一看似乎什么都清楚,仔细一想难度却很大。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语言积累而教,更要加强对语言积累的内涵、规律的研究。诵读、博览、作文,三者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以提高。

现在语文教师煞费心机,重视积累的人越来越多,积累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只有正确全面理解了积累的内涵,才能指导学生科学、高效的积累,而积累又是一个过程,把握积累过程的内在规律,是指导学生高效积累的关键。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更好的学习语文。只有这样语文教学就会有源头、有活水。

第三篇:孝敬教育教案2

孝敬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明确感恩的含义、意义,学会识恩、知恩,善于施恩,明确感恩、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能力素质目标:增强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感激他人,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并把感恩之情化为学习中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励志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构建和谐校园。

二、教学过程 1.感恩教育

以一首《感恩的心》作为开场音乐。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其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2.理解父母,学会感恩,歌颂母爱父爱

千百年来中国一直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被人们信奉和遵守,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融入人们的血脉。但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这一优良传统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有恩不报、过河拆桥、不讲诚信等现象并不鲜见。在大学生中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恶意拖欠学费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和他人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常言道: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道道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3.诗歌朗诵(配乐)

4.诉说父母之爱,父母辛苦知多少

组织形式:请同学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讲述。

5.说出你对父母的感谢和祝福,以歌曲《懂你》为背景音乐。

每人准备一张便利贴、一支笔,写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并落上自 己的名字,然后由班长随意抽取宣读(抽取十位)。

第四篇:课程重难点辅导2

课程重难点辅导:第二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011-10-07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

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于以君主为代表的统治者手中,社会的被统治者奴隶和农民不拥有国家权力和社会的经济资源.必须使其对统治者产生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这样,建立在人格独立、平筹、自由基础上的宪法当然不可能产生。

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替代了封建生产方式。资产阶级为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迫切要求废除一切封建主义的羁绊,建立自由竞争和平等交换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经济形态对人的要求是人们必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主体,并且可以自由地占有财产,自由地出卖劳动力,自由地进行生产、交换与竞争。这样的要求反映在法律上,是用根本法去组织政府并规范政府权力,防范权力专横并为公民的平等权利与自由提供保障,这就为宪法的产生和宪政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济上的动力。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宪法是在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为了摆脱封建专制的压迫和束缚,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掀起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斗争。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防止封建势力复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便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来确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以平等自由为基础,以代议制、选举制、政党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民主政治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宪政实践须以宪政理论为先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前和其中,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自由的主张,论证了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民权代替君权、以人权代替神权、以自由代替奴役、以平等代替特权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制造舆论。在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学者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法治”等自由、民主、人权的宪政学说。这些学说和理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它们又成为资产阶级制定、实施宪法、组织国家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

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数量少,活动范围狭小,社会关系简单,所以不需要大量和复杂的法律规范和众多的法律部门予以调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突破了原来的自然经济的框架,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促进了商品交换的普遍与流行,因而使民事方面的法律关系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原来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律表现形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各种部门法分离独立、自成体系已是大势所趋。而另一方面,法律各部门的分化又易导致各部门法的冲突,不利于法制的统一,因此需要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根本法来统摄各部门法,使一个国家的各部门法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法律表现形式的变化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1.主要内容

1954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组成,共106条。它是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的,《共同纲领》中有关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基本政策实践被证明是正确的,宪法对此予以保留,并进一步加以充实和完善。同时,1954年宪法又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了我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它确认了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国家性质,这比《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有所发展;它规定了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四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肯定了《共同纲领》所规定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且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建国以来政权建设的经验,确定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规定了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规定了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

(3)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比较完善和具体的规定,开展了人民民主,同时规定了逐步扩大物质保障的措施,体现出国家、社会利益同公民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2.基本原则

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1)人民民主原则。宪法关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规定,关于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体现了社会王义民主的精神。这种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即无产阶级钡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2)社会主义的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并且“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明确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过渡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另外,1954年宪法在贯彻上述基本原则的同时,也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三、1982年宪法及几次修改

1982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和首都组成,共138条。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2年宪法是一部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宪法,也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

现行宪法实施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宪法的一些规定与社会实践存在明显不适应的情况,为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形势和需要,全国人大依据宪法中有关宪法修改程序的规定,对1982年宪法作了四次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两条宪法修正案,其内容是: 第一,修改第10条第四款,删去了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第二,对第11条予以修改,肯定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即“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2.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9条宪法修正案,其内容包括:

第一,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写入宪法序言,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改为“富强、民主、文明”。这肯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比较榘中、完整地表述了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规定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这有利于实现对农村政策的长期稳定。

第四,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第五,调整地方人大的任期,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

3.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6条宪法修正案,其内容是:

第一,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的指导思想地位。宪法将序言第七段中“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一句话改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这样修改,是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宪法的指导思想,为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的指导思想地位提供了宪法依据和保障,使邓小平理论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第二,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第三,在《宪法》的第5条增加一款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四,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样修改,就使得宪法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第五,关于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修正案将《宪法》第8条第一款中“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修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写人宪法,对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六,关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等非公有制经济,修正案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修正案的这一规定是将党的正确决策加以宪法化。同时宪法修正案还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样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推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七,将“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这是考虑到我国已经从革命时期进入建设时期,从法律角度来看,把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犯罪行为,规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比较合适。1997年通过的新刑法已经将“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宪法将“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对促进刑法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4.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并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修改为“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第三,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统一战线包括的“劳动者”、“建设者”和两种“爱国者”,一层比一层更广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第四,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3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五,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l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六,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3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七,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14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八,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第1条即《宪法》第33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宪法中作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第九,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一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将这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第十,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第二十项“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并相应地将《宪法》第80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修改为“宣布进人紧急状态”;将《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笫十六项“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修改为“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人紧急状态”。

第十一,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81条中甲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第十二,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宪法修正案把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各级人大任期一致,有利于协调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人事安排。

第十三,增加对国歌的规定。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四章的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在这一章第136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第五篇:新党章全文及其重2

新党章全文及其重点(2)(2008-09-22 15:50:21)

标签:教育 杂谈分类:党校复习资料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三个是)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个有利于)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四个建设)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载孝敬重行孝 教育重平时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孝敬重行孝 教育重平时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国重器》观后感2

    看《大国重器》的观后感 看《大国重器》后无不为片中的事件而感动和振奋有以下观感 1.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2.......

    尊 重

    尊 重 高一(16)徐明月 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尊重,是为别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 我们从小都受到过“孔融让梨”的教育,也都知道要在公共汽车......

    重安全

    重安全,守纪律,讲卫生,共创和谐校园 开学以来,学校多次提到了安全、纪律和卫生,然而,安全、纪律、卫生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下面,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提醒和要求。 一、......

    重学习

    重学习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获得知识或技能,是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国外有名名言,叫做“不学习就灭亡”。1972年联......

    重学习

    xx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后勤工作人员,他总是以能为别人排忧解难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总是严格要求,不断学习新经验,把服务工作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把努力满足机关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

    重国防教育

    重国防教育,树民族之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伴随着2000年悠悠历史的泱泱大国,经历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等等艰苦历练,终于坚定地屹立于世界......

    重管理

    重管理、强素质、 创特色、走民办教育品质之路 深圳市城建景东幼儿园省级评估自评报告 一、幼儿园概况。 深圳市城建景东幼儿园创办于1996年3月,是城建集团明园公司与晶晶教......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

    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5年06月25日 活动地点:杨店卫生院会议室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主讲人:郑金亮 活动主题:健康指导、社会和谐 组织者:杨店卫生院 接受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