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
《西方经济学》
情景模拟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 所属系部: 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 马帅 合作人: 刘万韬 制定时间:
2014.0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西方经济学》情景模拟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程代码: 学分:4 学时:4 授课时间:第2学期 授课对象:2014级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国际贸易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 经济学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中属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门课程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经济思维,服务于“实用性”的理论知识的普及性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并且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经济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则,能运用经济理论解决经济问题。
(二)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西方经济学》面向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坚持理论够用原则,注重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操
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鼓励其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管理实例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本着懂理论,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目的。鉴于本课程的服务面向与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设计思路,通观考虑会计与审计及营销与策划专业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特点,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明确本课程是按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来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课程按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并对按预设能力目标设计的教学项目针对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和建议学时等方面制定了参考标准。
(一)教学方法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角色扮演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
问题结合现实,模拟现实经济生活片段,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验、丰富情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的基本思维方式及管理经济生活的实践技能,在每一次课上都有相应的案例,与现实经济现象结合紧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同时密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寓教于乐,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游戏、讨论、案例分析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互动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方法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而学生要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职责变为更多的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学生应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知教学情境。积极思考,逐渐认识到经济理论是如何适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激发自身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1: 学习情境 情境1:认识经济学 参考学时 4 专业能力目标: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对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经济学发展简史等内容。学习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经济思维方式初步体现,能将理论结合现实 社会能力目标:自主学习意识、互动交流意识、引导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参考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教学场所、师资配建议 课时 备等)分析为什么收入效应与替
会花高价买多媒体,教师,课件 情景模拟 2 代效应 黄牛票 情境2:
学习情境 情境2:消费者行为理论 参考学时 2 专业能力目标: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熟悉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注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了解消费者均衡的内容。
学习方法能力目标:能将理论与自身实践结合,从消费者角度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具备严谨的态度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参考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教学场所、师资配备等)建议 课时 水比钻石重要,学生PPT 但为什么钻石教室、专职教师 翻转课堂 1 讲解 比水贵 情境
3: 学习情境 情境3:定价策略 参考学时 1 学习专业能力目标: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经济的内容,注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目标 模经济的应用。
方法能力目标:能对生产者的行为进行分析,能指出不同生产者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能根据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 社会能力目标:注重良好的个人修养,培养市场敏锐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参考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教学场所、师资配建议 课时 备等)学生分析,分麦当劳夏日酷饮系组讨论,分析价格歧视 列第二杯半价广告案例 教室、学生展示 1 第二杯半价分析。的内涵
情境4:
学习情境 情境4:分配理论 参考学时 1 专业能力目标:掌握分配理论的定义 学习方法能力目标:理解要素报酬 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注重良好的个人修养,培养市场敏锐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参考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教学场所、师资配建议 课时 备等)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学生分角色张静事件分教室、多媒体、张静要素报酬 及美国经济学家的扮演面试官1 析 事件资料 调查报告 与面试者,由
(四)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本课程教学资源条件包括:
1、依据本课程性质要求编制的教案、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材料
2、本课程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案例材料、图片、信息、网络、图书馆,以及专业期刊、电视广播等。
(五)教学条件建议 在教室中的课堂教学可考虑采用多媒体教学,减少教师板书和学生抄笔记的时间,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可借助学院图书馆、网络、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自学。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经济专业网页等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 面试官陈述面试者面容在面试中的作用 拓展成为可能。
(六)师资条件建议
1、任课教师应按照学院规定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
2、学校应注重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和后续教育的跟进。相关部门应考虑采用学术会议、进修、观摩和学习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保证他们有一定的进修学习时间和到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
3、直接从企业选聘行家里手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在考核方法上,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
2、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有充分的自信;
3、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模拟实践和应用实践;
4、是否敢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5、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与进步;
6、是否有认真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本课程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侧重实践能力的考察,对本课程就是要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分析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等多方面,与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结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考核以4:6的比例给予最终评定。
(三)评价手段和形式要体现多样化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强调过程考核在学生评价中作用,强调实际应用技能的掌握。学生成绩评定以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50%)+期末考核(50%)。过程考核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各种不同教学活动方式下的表现记录进行综合评定,如考察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课后小组讨论作业等,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学习迁移能力、自主学习、继续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着重考
核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强调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掌握,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及课程考核方案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商贸学院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系专业后续的相关管理课程,如:《商务谈判》、《财务管理》等奠定基础。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管
理
学
实
务
管理的基本概念
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管理基础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管理思想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决策概述
能熟练理解决策
决策职能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组织概述
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组织职能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领导概述
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领导职能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人员配备
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控制概述
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控制职能
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知识、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发展、管理职能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掌握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具备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熟悉管理的基础知识;
②掌握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
③掌握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及最新管理趋势;
④掌握环境分析与计划编制的方法;
⑤掌握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⑥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⑦掌握人员配备、培训及绩效考评。
⑧掌握控制的基本职能。
技能目标:
①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②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③能熟练编制计划;
④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⑤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⑥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⑦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态度目标:
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三、教学组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按照新的行动体系课程,将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分成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事职能、控制职能。在每个项目中,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等。在每一个项目下的具体任务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表2
教学组织表
学习项目编号
学习项目名称
学习型工作任务
学时
项目一
管理基础
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项目二
管理思想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项目三
决策职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决策概述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项目四
组织职能
组织概述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项目五
领导职能
领导概述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项目六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项目七
控制职能
控制概述
合计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为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职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将课堂讲授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如: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情景剧、头脑风暴法、管理游戏、讲授等;并建立纸质、视频、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多元化教学载体。
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例如角色扮演、仿真模拟、任务训练、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网络学习以及调研分析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攻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体而言,本课程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在每次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布置本次课程学生要完成的项目,接着讲授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并说明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2)演示。学生开始完成某些项目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调查参考范例,以多媒体、录像等形式演示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扮演调查员和被调查者,进行情景模拟。
(4)任务训练。教师要安排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课堂讨论。每次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都要指定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本组完成项目的情况,与台下师生互动、交流。并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讨论典型案例。
(6)现场观摩。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到公司、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深入工作现场,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
(7)顶岗实习。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检验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需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需要。需要配备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同或高度仿真的设备和软件,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六、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20%。
表4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成绩
权重
课程整体成绩
课程考核
50%
职业技能认证
30%
平时成绩
20%
(一)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时按照项目进行,课程考核成绩为各个项目成绩的累计。
表5
课程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成绩
权重
项目成绩
项目成绩权重
课程考核成绩
管理基础
知识
0.4
0.3
技能
0.4
态度
0.2
管理思想
知识
0.4
0.2
技能
0.4
态度
0.2
计划职能
知识
0.4
0.2
技能
0.4
态度
0.2
组织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4
态度
0.2
领导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控制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2.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和实操。
(二)职业技能认证
本课程可以为国家
“商务谈判师”、“会计师”等资格认证奠定基础的课程。
七、说明与建议
1.本课程标准是进行《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2.本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模拟训练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应做好组织管理。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经贸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一个原点是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公理性概念。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时间隧道”。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应用维度:从管理者的视角在以上内容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内容,并配合到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更是实践。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学生首先要明确,必备的基本技能的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真正掌握管理的真谛,形成基层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技能。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环节:明确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即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以任务为中心,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的运用,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使学生具备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四大职业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评价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课程考核方案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知识中的重点章节,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3、考核方式
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学期末以集中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最终的考核,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学生将课程理论体系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学期末举行自编案例竞赛,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
3、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自编案例竞赛。自编案例竞赛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书刊、媒体等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查找线索,自行编写案例及其分析报告,最终由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以比赛成绩最为课程能力考核内容之一。这部分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为降低团队活动中“搭便车”现象的发生率,个人成绩由团队集体表现和在团队工作中的贡献度份额共同决定。其中,团队集体表现是个人成绩的基数项,由各团队的竞赛表现决定,个人贡献份额是个人成绩的乘数项。最终,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的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团队集体表现成绩×个人贡献乘数
由组长根据各团队成员的表现分配个人贡献份额,所有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份额总和为1。个人贡献份额与个人贡献乘数的换算方法为:若团队共10人,组长分配给甲同学的贡献份额为0.12,则甲同学的个人贡献乘数为【0.12/(1/10)】=1.2.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20%。
2、考核内容
(1)考勤
日常上课正常考勤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参与学习的活跃度,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独立思考能力强
(3)职业素质表现
敬业精神、团队意识、领导与组织能力、专业天赋与特长、劳动意识等各方面的表现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平时测评等各种学习过程中的评测成绩及学习效果评价。
3、考核方式
(1)考勤
从严格考勤的角度,加强课堂纪律约束。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扣分每次1分,无故旷课一次扣3分。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上课回答问题主动积极,讨论一次给2分,检查性提问,回答不上扣2分
(3)职业素质表现
杜绝“只出勤不出工”现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参与方式包括:参与案例研讨、参与小组互动游戏、参与课堂辩论等,根据课堂参与的质量和频次计分。在小组活动能够积极的配合其它组员完成任务,加5分,不参加小组活动的扣5分。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布置五次,每次分为三个等级,A,A-,B,主要考察作业的完成度,作业书写的字体,有无抄袭现象,能否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挖掘现实问题、探索解题方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结合校园生活,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管理话题,独立撰写每篇不少于5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和频次计分。
审
核
意
见
1.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年**月**日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申请人、系部、教务处各一份,于课程开课一周前交教务处。
第三篇: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的设置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趋势、形势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岗位在融资、分配和投资决策时能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1.本课程目标的设置依据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熟悉公司理财、金融业财务管理和商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较系统掌握财务管理、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要求;
2.本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具有较强的公司理财、金融业财务管理和商业财务管理的职业能力,具有较好的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风险预测与识别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3.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具有勇于担当、服务和增益于社会责任感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本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要重视理论教学,所以应选择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于案例分析。一般经济学原理的讲解要深入浅出,提高教学的效果;重视结合财务管理专业需求和社会责任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指导学生关注和宏观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布置一些教材之外的作业,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宏观意识。
该门课程建议总学时为54学时。
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预测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与人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2.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沟通及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挑战、永不言败,永远向上的精神 4.树立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理念。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循环。
理解两种汇率制度,并能利用IS-LM-BP模型分析在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教学内容: 1.汇率和对外贸易 2.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3.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重点:汇率制度及其变化所产生的影响。难点:不同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建议:本章的要点就是在前面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汇率因素,这个汇率应该是市场化的汇率,这时要注意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对外的影响力以及外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内的影响力。
教学建议:本章教学要把握产生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而认识到这两种现象的危害性,从而加深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有社会责任感的意识。
1.注重实训教辅资料的开发利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制作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具体包括: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幻灯片、挂图等。
2、注重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涵。积极开发课程网站,创设网络课堂,提供知识点在线讲解,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多样化、丰富教学活动。
第四篇:《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标准.
《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一课程性质
《房地产经济》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的产品、房地产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金融、流通与价格、消费等房地产运行原理和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房地产行业、产品、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从房地产投资、开发、流通到消费的运行过程的基本知识,具有房地产经营各环节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从事房地产经营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核心,以服务于主干职业技能课程为宗旨,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计划+实训计划和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以师生互动、课内外互动、校企互动为原则,实现课上教师引导与学生共同参与、校内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实训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要能够为初学者提供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经济学概念和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其次是结构安排科学合理,能够得到教学双方的认同;第三,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第四,要从房地产经济专业整个课程体系把握房地产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兼顾相关课程的知识结构要求,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脱节、冲突等等;最后,要形成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自己的特色。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通过房地产宏观及微观市场调研与分析任务分解、多个项目实践,掌握房地产市场分析及预测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
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具体目标 理论要求: 1.房地产行业、产品及制度的基本理论;2.房地产市场供求原理和价格原理;3.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各环节的基本概念特征;4.房地产宏观管理的基本内容;技能要求: 1.了解房地产经济活动内容,认知房地产企业类型;2.全面了解新住宅文化、我国土地利用状况;3.清晰判定房地产权属关系;4.掌握土地和房产产权出让和转让方式;5.掌握房地产营销基本要素和流程;6.认知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机构及基本流程。
三、内容标准
教学模块教学要求教学建议
房地产经济学导论(1了解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 研究内容
(2掌握房地产经济学的课程目标和 课程体系
(3重点掌握房地产经济学的学习方 法
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房地产经济 活动和企业认知活动、表达方式训 练,使学生对房地产经济活动内容有 一定感性认识,初步掌握房地产经济 学的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要求学生 完成课后思考题和实训一。
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1重点掌握房地产业释义和定位(与建筑业相区别
(2重点掌握房地产业的行业特点(3了解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和作用
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教学, 让学生了解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 和特点。
房地产业产品(1了解建筑地块分类。(2掌握土地概念,了解地产概念及 其权利、实物、价值形态。重点掌握 土地的自然特征及经济特征,掌握我 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我国或某地 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理想中的居 所”的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土 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点。
(3掌握并区分构筑产、构地产,房建产、房地产的概念,了解房产概念及其权利、实物、价值形态,重点掌握房产商品属性。
(4了解房产与地产关系。地的利用现状,开拓对新住宅文化的认知。要求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和实训二、三。
房地产产权和制度(1掌握房地产产权概念和内涵,区 分土地产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 权的概念,掌握完整土地产权内容
(2掌握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城镇住 房制度,重点掌握房改目标和内容 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结 合实践指导书案例进行土地制度案 例讨论分析,要求学生完成课后思考 题和实训四。
房地产开发(1了解房地产开发过程(2掌握土地进入房地产市场领域的 途径,包括了解农地征用程序、土地 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重点掌握三种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 概念及其价格形成机制。
(3了解房地产综合开发内容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模拟操作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的程序特点,要求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和实训五。
房地产供求与价格原理(1了解房地产供求相互作用原理。(2了解房地产需求影响因素,重点 掌握房地产需求价格规律和需求弹
性。
(3了解房地产供给影响因素,重点 掌握房地产供给价格弹性、均衡价格。(4理解房地产价值与价格形成原 理。重点掌握房地产出售价格与出租 价格,市场价格与理论价格、总价与 单价等概念区别
(5了解房地产泡沫现象和形成原因 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房地 产经济运营中基本的供求关系原理, 理解几种应用价格的含义。要求学生 完成课后思考题。
房地产市场流通与营销(1掌握房地产市场类型、结构,了 解房地产市场的总体特征。明确我国 房产市场和地产市场的目标模式。(2初步了解房地产市场营销基本内 容(简略。
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析, 使学生了解房地产营销策划流程。完 成课后思考题和实训六。
房地产投资和金融(1掌握房地产投资的基本类型和要 素,掌握房地产企业资金循环过程, 了解房地产投资资金的筹集渠道。(2重点掌握房地产金融体系构成, 了解其主要金融业务类型,掌握我国 三级住房基金体系构成。
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完成课 后思考题。
房地产消费(1了解房地产消费的特征(2掌握房地产消费的制约因素,并 能据此分析我国或某区域房地产消费
趋势。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
房地产税收(1了解税收制度基本要素(2了解房地产税费概况
(3掌握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的 主要内容,重点掌握与商品房交易相 关的主体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 计税依据。
(4了解国外房地产税收概况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
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与管理(1了解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和手段。
(2掌握房地产行政管理内容,重点 掌握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内容、程 序。
本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法,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参观房产市 场(房产交易大厅的方式,了解沈 阳市产权产籍管理程序和内容。要求 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和实训七。
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以具体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案例分析和学生分组讨论领会相合,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房地产经济发展建议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会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书。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在房地产市场分析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房地产相关机构和学生的典型分析文案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最新市场分析报告,贴近房地产市场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方式:闭卷
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作业、实训、课堂表现、期中测验:40%;期末考试:60%。
(三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教材:张洪力主编的《房地产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2.教学参考书:(1王克忠主编的《房地产经济学》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2王春生、王淞编著《房地产经济学》,大连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郭松海主编《房地产基础知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4《房地产职业导论》(美国
(5《中国房地产导报》中国房地产产业报;《中国房地信息》建设部主办;《人居生活》新华通讯社主办;《中国建设信息》建设部主办;《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及相关报刊杂志。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专业技能特性,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应该由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销售案例等配套教材组成。以文字教材为核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五其它说明
1.注重情景化房地产经济环境的营造,包括当地城市实地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房地产虚拟经济环境的运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 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 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第五篇:《快递实务》课程标准
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课程标准
(专业课程部分)
专业名称:物流服务与管理
专业代码:121900
专业负责人:刘荣
联系电话:***
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1年制
教学安排
(平行班)
课程分类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8周18周18周18周20周20周公共基
础课程
军事技能(军训)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哲学与人生
职业道德与法治
形势与政策
9节/学期
9节/学期
9节/学期
9节/学期
历史
语文
198
数学
144
信息技术
体育与健康
144
音乐/美术
英语
144
安全教育
6节/学期
6节/学期
6节/学期
6节/学期
6节/学期
6节/学期
物理
0
化学
0
专业课程
物流基础
快递实务
仓储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
货物运输实务
采购与供应管理
现代物流综合实训
智能拣选
货物知识
周 课 时 数
《快递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
授课系部:商贸物流系
学时:36
(理实一体化)
编写执笔人:刘荣(专业教师)
编写日期:2021年1月23日
审定负责人:于小强(教研组组长)
审定日期:2021年1月27日
系部负责人审定:李娜(系部负责人)审定日期:2021年1月30日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快递实务》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实训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训练,掌握快递业务的顺序流程即快件收寄、快件处理、快件运输以及快件的收派顺序组织内容,辅以必要的快递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快递业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在第二学期开始开设,其前导课程主要有《物流基础》后续课程主要是《仓储管理》、《货物运输实务》。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现实生活中快递企业需要的岗位研究分析。快递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收派,分拣,客服以及管理岗位。课程设计依据快递企业所需岗位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授课,适当加以拓展,授课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完成入库,出库,库内管理以及电商订单各种情景下从接单,收件,分拣,派送等整个工作流程。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快递的定义和性质
2.熟悉快递服务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快递的分类,快递服务的起源和发展
4.了解航空快递业务知识
5.了解出口报关流程
6.了解快件运费与保险知识
7.熟悉客户有效沟通要点
8.了解基本的作业管理
9.了解快件与车辆的安全管理
10.了解客户管理的基本知识
11.了解财务管理知识流程
12.了解基本的快递信息管理
13.了解基本的岗位管理
14.了解基本的作业流程
15.了解接单服务的流程
16.了解查询业务的基本知识
17.了解收取业务流程
18.熟悉国际快递快件作业知识
19.熟悉国际快递报关的知识
20.了解地面作业
21.了解口岸作业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快递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快递服务的基本特点以及作用
3.掌握常见的快递分类方法
4.掌握简单的异地客户的包裹单的方法
5.掌握出口报关业务
6.能正确完成简单的包裹运单
7.能受理客户的一般包裹业务
8.能够进行基本的财务管理
9.能够完成简单的快递信息管理
10.掌握快件处理的基本方法
11.掌握派送业务的基本流程
12.掌握调度、取件、离站作业流程
13.掌握进站、派送作业流程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2.树立优良的专业职业形象
3.锻炼基于现代设计的实践及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项目/模块
教学内容
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教学方法
训练方法
手段与步骤
结果
(可展示)
课时分配
项目一:走进快递
1.1理解快递的定义和性质;
1.2熟悉快递服务的特点和作用;
1.3了解快递的分类,快递服务的起源和发展;
1.4认识快递和物流的关系;
知识目标
1.理解快递的定义和性质
2.熟悉快递服务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快递的分类,快递服务的起源和发展
技能目标
1.掌握快递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快递服务的基本特点以及作用
3.掌握常见的快递分类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2.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快递业务基本知识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老师讲述、演示学生实际操作
1.典型案例分析、观看视频
2.多媒体教学
1.能够简述快递服务的作用
2.能列举快递服务的基本特质以及特殊内涵
3.能写出快递和物流的关系
项目二:寻找快递入门的钥匙
2.1了解航空快递
2.2了解报关知识
2.3了解快件保险
2.4了解客户须知
知识目标
1.了解航空快递业务知识
2.了解出口报关流程
3.了解快件运费与保险知识
4.熟悉客户有效沟通要点
技能目标
1.掌握简单的异地客户的包裹单的方法
2.掌握出口报关业务
3.能正确完成简单的包裹运单
4.能受理客户的一般包裹业务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2.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1.快递运营管理知识
2.快递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老师讲述、演示学生实际操作
1.典型案例分析、观看视频
2.多媒体教学
1.能根据具体的分类方式写出快递的类型
2.根据所给业务计算快递服务费用以及快件资费
3.能够完成根据具体业务受理客户的包裹业务
项目三:学会快递管理
3.1学会作业管理
3.2学会快件与车辆的安全管理
3.3学会客户管理
3.4学会销售管理
3.5懂得财务管理
3.6懂得快递信息管理
3.7懂得岗位管理
知识目标
1.了解基本的作业管理
2.了解快件与车辆的安全管理
3.了解客户管理的基本知识
4.了解财务管理知识流程
5.了解基本的快递信息管理
6.了解基本的岗位管理
技能目标
1.能够进行基本的财务管理
2.能够完成简单的快递信息管理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2.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1.快递运营管理知识
2.快递营销管理知识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老师讲述、演示学生实际操作
1.典型案例分析、观看视频
2.多媒体教学
1.能够说出基本的作业管理流程
2.能够说出客户管理的基本内容
3.根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的财务管理分析
4.根据所给信息完成简单的快递信息管理
项目四::体验国内快递作业流程
4.1掌握基本的作业知识
4.2学会接单服务4.3学会查询服务
4.4
学会快件收取服务
4.5
学会快件处理
4.6懂得派送服务
知识目标
1.了解基本的作业流程
2.了解接单服务的流程
3.了解查询业务的基本知识
4.了解收取业务流程
技能目标
1.掌握快件处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派送业务的基本流程
素质目标
1.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1.快件配送知识
2.查询业务知识
3.快递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老师讲述、演示学生实际操作
1.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角色操练
2.多媒体教学
1.根据具体业务完成接单服务
2.能够画出派送业务的基本流程图
3.能够说出快件收取服务的流程
4.根据所给业务完成接单、派送任务书
项目五:体验国际快递作业流程
5.1掌握国际快递作业常识
5.2认识地面作业5.3认识口岸作业
知识目标
1.熟悉国际快递快件作业知识
2.熟悉国际快递报关的知识
3.了解地面作业
4.了解口岸作业
技能目标
1.掌握调度、取件、离站作业流程
2.掌握进站、派送作业流程
素质目标
1.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1.调度业务
2.取件业务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老师讲述、演示学生实际操作
1.案例分析
2.角色操作
1.根据所给业务完成国际快递作业流程图
2.能够画出调度、取件、离站作业流程
3.能根据具体业务完成进站、派送作业
四、考核方案设计
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50%)
(1)能力目标(检测、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30%;
(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10%;
(3)其它(出勤、表现)10%。
2、卷面/实操成绩(50%)
(1)理实一体(50%)=理论(卷面25%)+实操(25%)
3、综合评价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理实一体(50%)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策略
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快递企业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通过在实验、讨论、训练等实践活动,掌握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应贴近真实的快递业务流程,通过设计案例分析,视频观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进行实际的快递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应在快递业务的基本操作过程中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
(二)教师要求
1.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丰富的物流专业知识
(2)具有较高的教学、教研水平,同时有着丰富的快递企业工作经验
(3)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能将实践经验带入快递实务教学之中
2.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丰富的物流专业知识
(2)有着丰富的快递企业工作经验
(3)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能将实践经验带入快递实务教学之中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1)建立教学一体化的快递业务仿真实训室。
(2)建立功能完善的物流综合实训室。
(3)能够在大型的比较完善的快递企业进行实训。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要求。
无
主要教学资源
《快递实务》刘万军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五)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教材《快递实务》(刘万军主编)。
2、教学参考书《快递业务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国家邮政局编写。
3、教学参考书《快递业务操作与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国家邮政局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