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中的情商教育(共)
班级管理中的情商教育
【摘要】教育家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IQ)80%取决于情商(EQ)。情商是学生学习成功和 健康成长的 一个重要 因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 重要 心理条件。对学生 情商的 适当培养和 应用,能对班主任工作带来 积极的效果。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班主任,尤其不能忽视情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由于受斯宾塞的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 影响,当代的学校和 家庭教育往往十分重视智力的 投资和开发,对于孩子的 情商教育很少。殊不知在新一轮的 教育改革中人们的 思路和 视野都得到了创新和 发展,情商教育作为一个新的话题进入了我们的教学,也进入了我们的班级管理。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情商?本文结合我数十年在班级管理中的 做法和感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 作用。
情商(EQ)是近几年才提出的相对智商(IQ)而言的 心理学概念,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 能力,是 衡量人在 非智力活动中的 重要指标。“情商”,“情商教育”的理念的提出、教育实践的开展时 20世纪90年代世界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之一。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情商与智商同样重要,是人走向成功的 重要 因素。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 应试教育重智力轻能力及其他方面诸如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现代小学生的情感商数却不容乐观。这些现状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着校园的健康发展。而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存在有认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形成一个涉及班主任和学生在理性雨情绪两方面的 运动变化的人际关系。因此,在班级建设中,有意识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商”,对 班级的 稳定、和谐、高效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那么,在班级管理中 如何进行情感教育,提高情商呢?
首先,培养积极情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纵观教育教学中,有多少教师热情开朗、富有人情,深受学生喜欢,可也有不少教师呕心沥血、满腔热情却换来学生的抵触与不理解;勤勤恳恳,严肃认真却遭来家长的怀疑和不信任。这就充分说明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环节。因此,教师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尝试成功的 喜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 积极性。
2.把创建和谐班集体与学生的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各种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各种 文艺晚会、献爱心等活动,使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习困难的以及特殊家庭的学生,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
4.建立 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 谈心,一起反省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 教材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道墙。”而“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 热爱书籍 热爱科学的情感”。
因此,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还要将自己对知识追求的精神和感受带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 情感共鸣。
其次,要教育学生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
小学阶段的学生情绪和感情 处于一个活跃又不够稳定时期,学生不善于自我控制调节情绪。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往往沉浸在某种极端的情绪之下无法自拔。如 :任性、冲动、孤僻、沮丧等。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是大发脾气,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沮丧,为一次同学间的争吵而闷闷不乐,导致学习没兴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的结果带来的 不仅是学生成绩的下降,还会给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 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自身情绪控制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 有效地控制 情绪呢?
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 1.帮助学生认清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和危害。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后,教师主动找学生谈心,然后帮着学生分析找出影响到自己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自己这种情绪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影响和危害找到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产生的不良情绪,班主任对学生加以及时疏导,防止不良情绪的扩散。
2.分析解决的方法。解决方法包括对于引起不良情绪事件的解决方法和如何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具体的方法有很多,转移注意,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听音乐,散步,打球让情绪得以缓解,加强同别人的交流、沟通也是化解不良情绪的好办法。
3.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让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客观的、全面地认识我评价自己。记得在去年冬运会上,在年级接力赛中,因为一个同学在跑的过程中摔倒了,我班没得到名次,大家情绪很低落,做什么都没精打采,后来我运用上述方法,使大家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第三.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心里承受力。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艰难挫折也是难免的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特别脆弱,因此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实际上是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
在日常教育中,要经常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容忍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给学生一些面对挫折的名人轶事,名人名言,用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面对挫折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诸如军训、爬山、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 战胜困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行动。
最后,在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乐观教育。
学生情商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生活,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加强学生情商的体验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的情商不断地得到发展。而乐观是以宽容、接纳、愉悦 和积极地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家 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
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人交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极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地心情对待环境的压力,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学生能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情商是开启心智的钥匙,激发潜能的要诀。情商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认识智力教育的一种补充,更是一种延续。情商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能点燃他们的自信火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必胜决心。班级管理作为 学校教育管理的细胞,是联系学校领导和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家庭的纽带。其主要功能是传递情感和信息,进行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倾注情商教育,能让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愉快的,有成就感的氛围中,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班主任要利用班级管理的主渠道,加强情商教育和训练,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自我激励、揍我教育,努力使学生的情商得到提高,帮助学生填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不足,努力使学生学会承受压力、学会竞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
第二篇:班级管理中的感恩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感恩教育
当一曲《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响神州大地时,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旋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灵魂深处那根善良的心弦,感化了多少颗寂寞冷酷的心,然而,当今学生感恩意识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领航者,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任,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渗透感恩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慧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自古民间就有“羊跪乳”、“鸦反哺”、“衔环结草”的故事广为流传,春秋的《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墨客也曾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多,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由于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残缺,由于网络文化的侵蚀,培养了不少任性、自以为是、娇气的“小太阳”,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感恩。在物质
享受上,他们追求高消费,喜欢吃美食、讲品味,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精神追求上,他们迷恋电视、上网聊天、交友,缺乏正义、良知、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时时渗透,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知层面——点拨识恩。现在的小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在每周班队课上,我班通过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播放感恩教育影片、讲名人感恩的故事、学唱感恩歌等,将感恩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懂得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周围就会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大家一起阅读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感恩意识,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情感层面——培养感恩。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领会“感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不会感恩、不愿意感恩或者知恩不报,既是缺乏修养、自私自利的表现,又是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发现自己是受恩惠的,由此产生回报恩情的一种冲动。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结合传统美德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我班适时开展了感恩情感教育。开展“家乡因我更美丽”主题教育,通过演讲和作文比赛,抒发对身边的父老乡亲的感恩之情,并立志为家乡争光。同时以“感恩” 为主题,定期举办手抄报,表达对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的感激之情。学生怀有感恩之心,时常拥有感恩之情,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有了报恩之心也就拥有了高尚行为的开端。
三、实践层面——践行感恩。学生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结合开展的感恩教育,在班级中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1、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黑板报。
2、向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帮助过自己的人写感谢信。
3、结合妇女节、教师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自制亲情卡或小制作赠送父母、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小学毕业前开展“我为母校添光彩活动”(捐赠图书、粉刷学校墙壁、努力学习为母校争光)
5、开展“服务群众,回报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参加公益劳动,清扫街道、宣传科普卫生知识等)。
6、布置亲情作业,首先从每个学生每周要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应该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真诚地说声“谢谢”。感恩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时时心存感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过生日时,切蛋糕吹蜡烛收礼物,想想谁赋予了生命;教师节到了,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感念自己生活安宁„„“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的。
第三篇: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
“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一、“无为”教育艺术的特征
1、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
2、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常用的直接的教育手段,如:讲课、报告、参观、访问、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而不运用某些直接的具体手段,教育者的有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更有力量。
3、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教师无小节。选择了这种职业,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深远。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自然,教师的示范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上。
教师示范,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而且要体现出思维品质和哲学高度。应既是学科课,又是哲学课,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平常常说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弦外之音最动听,感受的是乐曲的美和心灵的美。
4、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
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
二、“无为”教育艺术常法
1、垂范
教育者的示范是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学生在高压下会遵从纪律,可一旦压力解除就难有保证,只有触动心灵的体悟才有永久的效力,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动不动就用空洞的说教乃至以纪律来压制学生。所谓“无为”的管理就是有所必为而有所不为。
2、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3、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
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上学期期末时我曾经留下班里成绩最好的四个学生做值日,她们问我原因,我就告诉她们值日能让她们考上重点大学,她们笑而不答,我又接着说:“班里都叫你们四大才女呢。才女不考重点,谁考?”
4、空白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
5、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我们经常说起班级管理的民主问题,民主管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班主任不独断,不强制学生,而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尽量地参与班级管理,无为的管理方式的根本点也就在此,它很好地体现了民主意识。
第四篇:班级管理中的优化智能教育
运用“五化”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刘颖北京朝阳艺术职业学校100020
一: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两重两轻”现象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学校里考试成绩优异,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事,很受教师的喜爱,对学校的生活很好的适应,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却不能取得很好的工作业绩;而有些学生在校成绩一般,甚至还不太优秀,也不是非常服从教师管理,好像“问题”很多,但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很快适应环境,表现出高创造性、良好的沟通等能力。甚至在单位和企业里做到主管的位臵,往往成为学校里“数一数二”优秀生的领导。取得不俗的业绩。
以上的现象说明,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着“重学业、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的“两重两轻”的现象。
“重学业、轻实践”是指班主任评价学生的时候,考试成绩的好坏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合格、获得奖励的核心标尺,忽视同样重要的动手、研究、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出现了学生片面追求分数,而交往、自我调节、适应性、创造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普遍底下的现象。
“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显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强调管理中全体同学行为的一致性、对纪律、规定的绝对顺从,对于学生之间实际存在的智力、学习特点、能力、个性、以及对教育方法的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不重视。所以出现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合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教师采取单一教育管理手段、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教育不适应学生自身特点的缺陷。
二: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教授提出,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 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标准化考试中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外,体音美或者其他方面为社会所遇要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点和能力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充满了发展的潜在能量,决不是什么“差生”。
为了摒弃传统教育中出现的“两重两轻”的弊端,我采用“五化”班级管理模式,来培养调动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班级“五化”管理模式
(一)培养能力的全面化
在接班起始阶段,根据所带班级的学生现在所处的家庭、学校、以及现代大环境的特点,制订出适合时代发展以及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这样工作起来就会有理有据。
我将本班的长远目标制订如下:“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并拥有一定现代职业技能的合格人才”这个目标包括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计划 适应社会:这是核心内容,要求教育学生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而且它还包括学生步入社会所必须的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责任心、独立性、沟通、自我反省能力等多重综合个人素质。
职业技能:表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普通高中学生,而是职业人才,是有专业特长的。如在培养幼儿师范生时,在教育过程中专业特点就必须贯穿始终,如专业课程:钢琴、舞蹈、口语、声乐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音乐、空间、表演等能力、而语文、外语、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教法等课程中就突出对学生常规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格的:表明学生发展所达到的综合标准是合格的,毕业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文化技能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这个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就是多重化、全面化的。
(二)评价体系的多维化
班级目标的设定是以全面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那么,班主任在激励学生的优势智能,开发学生的劣势智能时,就不能以学生的一个或两个方面的特点评价全局,而是进行有针对性、全方位的多角度评价。评价的目的就是不断激励学生全方位的进步。我班采取的教育措施如下:
1. 全面科学的了解学生是评价基础:利用心理学的测量工具,为每位学生设立独立的心理档案;并且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等科学手段测量学生的性格、气质、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特点;运用观察法、样本取样法收集每位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习惯与方法、思维方式、品行、行为习惯、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早
期伤害等信息。在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制定教育目标和方法。
2. 注重个体差异性是评价的航标:学生的个体能力、社会背景的等
方面差异,必然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学生在某些方面会表现突出、而有些方面会存在困难。所以,评价时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保持其优势智能,开发其劣势智能。为其制定的措施要有针对性
3. 设定各种评比奖项是评价的手段:如班级管理者的设定、卫生优
秀奖、优秀小组、班级学习标兵、学习优异、进步、综合表现优异生、板报之花、责任心奖、个人修养奖、最佳表演奖、专业课标兵等,在每次重要的考试、活动以及日常班级评比后,让每位学生都能因为自己的的进步而不时的得到各种奖励证书。随时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进步的快乐。
4. 师生间的互动是评定的保障:①对待每位学生的态度要真实、客
观,并且让她感受到你是真心关爱他,因为班级学生对班主任本人的认可和接受,才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润滑剂。只有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教育,②与学生的沟通要及时、形式要多样。我采取与学生进行交谈、电话访谈、家长会、家访和信件往来等手段及时联络,特别是班中的学生,不断地会接到我写给他们的信。信中充满对学生近期的表扬和期待,或是对一件事物的看法,每次信的内容都会产生长期的影响。③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全校、全年级、全班的表扬、展示作品、能力和证书、介绍事迹、给家长写表扬信等方式,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好的方面及时大力公开表扬,让学生的优点不断扩大。缺点得到抑制与扭转。
5. 教育的长期和变化性是评定中正常出现的现象:不要期望一天之
内学生就会发生良好的改变。所以你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到一次解决一个问题。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会随时间、情景、教师、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有时会变好些,有时会恢复原状。但变化的好坏,取决与是否找到了适合该学生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教学环境,所以保持一个长期不变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允许学生出现发展中的波动。
(三)管理的网络化
一:设定班干部管理的层次化
1. 班级实施干部责任制。班长主抓班级全面工作,分管卫生、学习、文艺、宣传委员的工作,并且根据每人的工作,与老
师学生协商制定出管理的权限和内容。各级班委再进一部分
管,如学习委员分管各科课代表、卫生委员分管小组长、文艺
委员分管板报组长、宣传委员分管兴趣活动组组长。各个班
委职责到人。
2. 接受全体监督:班干部接受团委、老师、同学的检查和监督,班干部定期向全体学生和团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有专门的监督小组,来记录班干部的工作,监督小组定期进行民意测
验,对于问题及时反馈,辅助班干部尽快解决,若米民意测
验多次出现争议,召开全体大会,和同学及时沟通,采取相
应调整措施。
班干部的层次化管理体制,是锻炼学生人际沟通、组织、实践、规划、管理等能力。并且增强班级学生的平等、竞争的活力。
二:高中三年管理的立体化
第一学年:
1. 从学生的言谈举止开始抓起,着重放在学生的个人修养上、品性
上,创立“平等、对自己诚实”的班级文化。强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与他人互惠发展的良性人际关系。
2. 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充分发挥班级中有特点、有潜力的学生的能力,着手培养一只精干的班干部队伍,和一群有特殊能力的学生队伍。为每位学生制定发展的教育目标。
3. 根据班级学生特点,组织学生自己制订体现激励原则的班级规章
制度,调整落实制度。
第二学年:
1. 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完善体制,继续加强个人修养培养的深度,重点放在“责任心”和“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两个方面,让学生学会: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保留的,善于从纷乱的处境中寻找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途径,随时储备能量,利用正当的各种资源、信息提高自我能力发展。
2. 在完整制度的管理保证下,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管理,班主
任从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和激励个体发展上。
3.组织各种活动、利用任何事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动事
件中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技巧的训练。
第三学年:
1.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特别是专业运用的水平。
2. 进行个人就业、升学辅导。
3. 让学生步入社会,参加社会实习,在生活中磨练自己。
管理的网络化管理是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的前提下,层层相扣的,缺一不可的,(四):活动的丰富化
开设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发现自己,发展能力,以活动带动学生各项学习。
1. 常规活动:每周一次作业评比、全勤、卫生评比、小组评比、先进个
人评比、好人好事评比、进步生评比、以及一些机动奖项。覆盖全班学生,每人都会获得一到两项的奖励。每个人的进步都会得到肯定。第一学年中的奖励放在日常行为上,但随年级和学生成熟度的提高,要不断变换主题和奖励的深度与层面。如优雅奖、甜美声音奖、举止得体奖、个人规划奖等。
2. 有组织的班级活动:订阅报刊、好书畅谈、个人作品展示、家长会的汇报演出、在职专家的报告、定期墙报板报的制作评比、个人风采的展示、口语比赛、专业课检查、作品全校展示等,每次活动越来越多地让学生自己组织和评定
3. 校内外各种活动:不论各种活动,都激励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努力
获得好成绩,让他们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自我能力的挑战,是今后步入社会的资本。所以班级和学生个人都不断的取得市级、区级、校级奖项。成绩就不一一赘述。
(五)教育的自主化
在“多元智能”中有一项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对于该项智能,我认为是培养的轴心,学生自己想进步时,才会主动接受教育。我采用让学生在处理问题中不断自主发展
比如一次,期中考试将近,面对考试的压力以及其它班级的影响(相邻的两个班都拥有一台录音机,课间同学可以放自己喜爱的音乐),班中同学突然想用上学期本班在各项评比中所获得的300元奖金,购买一台CD机放松,因为CD机的音像效果好,学生不愿听录音机。听音乐本身无可厚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是动用班费来购买CD机存在以下问题:①对于一次投入班费总数的98%,对班级开展其它活动时,经费的使用产生较大影响;②投入与产出的效能不成正比③低价位,带来质量与维修问题。④管理和毕业后CD机处理上存在问题
我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讨论①谁去、去那儿购买,质量和费用问题如何保证②如何保管③同学与管理者各承担什么责任?④听音乐的时间、内
容⑤违反规定如何处理;⑥毕业后CD机如何处臵等问题。
充分讨论之后,学生得出用300元班费购买CD机,利大于弊。为了避免不利因素,最后班上一位同学自愿从自己家里带来一台音箱,再加上同学早就有的迷你CD机,就解决了听音乐的事情。而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在讨论时也被逐渐确定下来,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规定。
面对争论与各项事物时,诸如此类的经验,采取的尊重学生以及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加强学生“自我认识的智能”的培养,使得学生以后考虑事情时变得更加成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实践证明,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在网络化的管理下,运用丰富的活动,采取灵活多角度评价激励体系的“五化”管理法,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在班级教育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班也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市级区级得多重奖励,并且,班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进取能力都非常高,毕业后大多数学生继续接受大专大本教育,并且成为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第五篇:情商教育之
情商教育之——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1、害羞,见人不会主动打招呼或做自我介绍。
2、怕危险,不敢独处。
3、孩子的生活(假日和平时)一般由大人来安排。
4、孩子在家里表现得活泼,但一在外面,就表现得羞怯。
5、很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或校外的各种公益活动。
6、很少或没有参加或户外的旅行或野营。
7、不敢玩滑板等危险的体育活动。
8、孩子在班上不当干部或在游戏中不做“头头”。
9、虽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发表。
10、对自己的形象感觉不良,认为自己很差劲,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
11、有时会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12、从不与自己的过去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