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橘逾淮为枳》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1: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语文下册 《橘逾淮为枳》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语文下册 《橘逾淮为枳》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 《橘逾淮为枳》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

《橘逾淮为枳》学习参考

《晏子春秋》

【学习目标】

1.掌握实词习辞、坐、酒酣、诣、避席、其实、熙、病„„。

2.学习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深奥的道理的方法。

3.懂得“橘逾淮为枳”的道理。【正音正字】

枳zhǐ

诣yì

曷hé

熙(同“嬉”)xī 【翻译课文】

原文: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翻译: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原文: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翻译: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

原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翻译: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酒喝得畅快时,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原文: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翻译: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原文: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翻译: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一样。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水土差别。

用心

爱心

专心

现在人们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原文: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课文分析】

这则故事犹如一幕精彩的独幕话剧。

从时间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前后两段:酒宴前、酒宴中。

从地点看,我们可以把整个故事安置在楚国的朝廷上。

从人物看,有晏子、楚王、楚王近臣、盗者、吏等。

从情节看,先是楚王与近臣“密谋”,后是晏子与楚王“斗智”。

从人物性格看,楚王从“欲辱之”的阴暗心理开始,到“反取病”的尴尬局面结束。

晏子“习辞”,这里暗示晏子机敏、善辩,为他最终战胜楚王伏笔。而楚王明明知道这一点,却还要“辱之”,说明楚王自以为是,自讨没趣。楚王能与左右商量,则说明他还有一点自知之明;这为他最后能自我解脱留有空间。

从人物性格看,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他既要完成使命,又要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文中晏子有个很重要的动作“避席”。此时的晏子心中有怒火,但表现却显出“君子风度”。

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来到楚国。楚王与近臣导演了这场“戏”,原本要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但因晏子机智善变,从容不迫,巧妙地回敬楚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思维训练】

1.如何理解“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楚王赐晏子酒。——早已经密谋要“辱之”,却还“赐晏子酒”,写出楚王虚情假意。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当“酒酣”之时依计行事,说明时机把握得很好。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楚王明知故问,准备发难。

对曰:“齐人也,坐盗。”——无中生有,煞有介事,自欺欺人。

2.“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这里的“视”,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楚王“视”晏子而问,楚王这一“视”,充满着得意的神态,是流露着蔑视的眼光。

3.最后楚王知道自讨没趣了,为什么还要“笑”?

楚王是无可奈何的“笑”,这是苦笑,是尴尬的笑,自嘲的笑,痛苦的笑。

4.如何理解晏子的回答?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练:三橘逾淮为枳(无答案)

橘逾淮为枳

课内学习

【常识介绍】

晏子,名,时期

国人。善辞令、善外交。选自《

》。

【感知课文】

本文记述晏子出使,凭着,挫败了楚王诡计,维护的故事。

晏子的人物形象特点:。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晏子使楚前,楚王与其左右的办法。

第二部分:晏子

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知识梳理】

1.通假字

缚者曷为者也

(“

”同“

”,)

圣人非所与熙也

(“

”同“

”,)

2.一词多义

使

晏子将使楚

()

为其来也

()

使民善盗

()

何为者也

()

3.古今异义

何坐

古:

今:坐下

其实味不同

古:

今:实际上

所以然者何

古:

今:表因果关系中的结果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肯定判断)

圣人非所与熙也

(否定判断)

倒装句:“何以也”、“何为者也”、“何坐”即“以何也”、“为何者也”、“坐何”

【咀嚼课文】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

今方来,吾欲辱之()()

何以也()()

为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

何坐()

吏二缚一人诣王()

齐人固善盗乎()()

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寡人反取病焉()()

2.翻译句子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王羞辱晏子的方法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在常用来比喻。

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挑衅,用“枳”的形成来说明

5.晏子以“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结束论辩,隐含着对齐楚两国的评价:

齐国:

;楚国:。

6.从楚王一本正经地问,到咄咄逼人地“视”,到

地“笑”,揭示了其的性格。

7.作者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诡计的经过,赞美了晏子的优良品性。

8.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楚王预谋策划的最终目的在于羞辱晏子所代表的齐国。B.文末楚王的那句感叹表现出他是个胸怀坦荡的君王。

C.本文用楚王及其左右来衬托出晏子的机智和能言善辩。D.本文记述了晏子巧妙地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晏子的善辞令体现为成功地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B.文章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C.全文运用对比方法,以楚王的平庸愚昧衬托晏子的机智善辩。D.

“橘生淮南则为橘……则为枳”是比喻的说法。

10.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晏子的话含蓄地回答了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发问并暗暗将矛头指向楚国。

C.晏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迅速作出反应,印证了前文“习辞者”的评价。

D.针对楚王的诡计,晏子运用了比喻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11.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晏子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

B.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C.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D.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课外拓展

12.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晏子入见,立有间()

寡人闻命矣()

翻译句子: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晏子认为“古之贤君”是这样的:“

”。

晏子劝谏景公做一个的国君。从“

”(四字)可见劝谏的效果。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学习参考

【学习目标】

1.掌握几个文言实词。

2.学习先作分析后下结论的说理方法。3.懂得文中所说的“言”和“行”的关系。【课文翻译】

原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翻译: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至宝。原文: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翻译:嘴巴不善于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器物。原文: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翻译: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不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用具。原文: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翻译:嘴巴上说好听的,自己行动丑恶的则是国家的妖孽。原文: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翻译:治国的人敬重国家的至宝,爱惜国家的器物,使用国家的用具,铲除国家的妖孽。【课文分析】

通过分类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荀子对“能言”又“能行”的人赞美(“敬”),而对“言善”却“行恶”人的憎恶(“除”)。

在表明对这两类人态度的同时荀子还辨证地分析了另两种人:“不能言”但“能行”的人;“能言”但“不能行”的人。这两种人虽然有一方面的“短处“,但也有一方面的“长处”,那么就要“用” 他们的“长处”。所以,对这两种人也要“爱”和“任”。荀子的这个观点,今天看来仍是可去取的。

【思维训练】

1.在言行关系方面,文章列举了哪几种不同的表现?

第一种:能言、能行;第二种:不能言、能行;第三种:能言、不能行;第四种:言善、行恶。

2.作者对言行关系方面的不同的表现,给予什么评价?

作者评价:第一种人是国宝;第二种人是国器;第三种人是国用;第四种人是国妖。

用心

爱心

专心3.作者对上述四种人,应该如何处理? 对这四种情况,应该分别对待:敬、爱、任、除。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人要任人唯贤,对不同的人要取其长处,对“言善行恶”的人不能姑息,而要坚决清除、摈弃。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教案(沪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教案(沪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教案(沪教版)

(1),______。,沾衣欲湿杏花雨。(2),雨后全无叶底花。,______。(3)好雨知时节。。,江船火独明。______。(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5)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6)窗竹影摇书案上,______。______,______。

(7)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

______,______。(8)有情芍药含春泪,______。(9)随风潜入夜,______。

(10)不惜千金买宝刀,______。

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

我自横刀向天笑,______。(12)______,江船火独明。

(1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

______,______。(14)人闲桂花落,______。

(15)但使主人能醉客,______。(16)挥手自兹去,______。(17)念天地之悠悠,______。(18)晓看红湿处,______。

(19)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20)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21)______,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______。(22)花间一壶酒,______。

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醒时同交欢,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时鸣春涧中。(25)______,______。

但使主人能醉客,______。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6.1周长▏沪教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与掌握周长的含义。

2、知道“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会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并求多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描绘、测量、计算等具体操作活动,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建立“周长”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并能通过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求多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在解决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理解周长

1.认识周长

媒体演示:“蚕围绕桑叶爬一周”

出示: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2.描边线

(1)学生动手描

(2)分类:你能不能根据所描图形的边的特点进行分类?

师小结:花圃、沙坑是长方形,它的边线是直的。

枫叶、荷叶、白玉兰叶它们的边线是曲的。

二.求周长

1.在方格图上求周长

电脑出示(课件):P60

(1)师:通过这个方格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尝试求竹园的周长

反馈:6+7+6+7=26米

6*2+7*2=26米

(6+7)*2=26米

(3)尝试求菜园的周长

反馈:一条一条加:

4+2+1+5+3+7=22米

移补的方法:

4+7+4+7=22米

4*2+7*2=22米

你是怎么想的(4+7)*2=22米

(4)练习:求荷花池、花园的周长

预设问题反馈:花园周长:(5+7)*2

(5+7)*2+3*2

辨析提问: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2.先测量,再算一算图形的周长P61/3。

(1)

先让学生独立做,再交流反馈:

方法1:4+4+4=12厘米

方法2:4*3=12厘米

(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相等,所以用4*3)

小结:有的图形在求周长时,需要将它每条边的长度相加。

但对于特殊图形来说并不是每一条边都需要测量的。

(2)说出下列图形需要测量几条边?并说说理由

预设问题反馈:

正方形:测量一组邻边,证明是正方形后再计算。

长方形:测量一组邻边后进行计算。

正六边形:测量每条边,证明是正六边形后再进行计算。

三.练习

1、基础练习:课本P61/3的下面两题。

2、拓展练习

A

B

B

B

A

A

每个长方形中,比较图形A与图形B的周长的长短。

A()B

A()B

A()B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1)什么是周长

(2)求周长的方法

(3)特殊图形并不一定需要知道每条边的长度。

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周长的认识

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有的图形在求周长时需要将它每条边上的长度相加。

特殊图形并不需要测量每一条边的长度。

如: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各种正多边形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长方形要测量一条长、一条宽的长度;

…………

下载六年级语文下册 《橘逾淮为枳》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下册 《橘逾淮为枳》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毕业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卷首语:斗转星移,寒暑交替,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六年的时光里,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今天,让我们以最佳的状态来开始这......

    一年级语文下册责任1教案沪教版

    责任 学习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和两句句子。 2. 正确朗读课文,知道一个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的后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3. 用音序查字法查出“必”“忆”“......

    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2

    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2 课内精读我练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

    六年级下语文学案-春风-沪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春风》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北方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学习理解。 3、学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 革命烈士诗二首 1教案 沪教版

    革命烈士诗二首 教材分析: 《革命烈士诗二首》包括叶挺同志写的《囚歌》和陈然同志写的《我的自白书》。这两首革命烈士诗歌,鲜明地反映了革命先烈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坚贞不......

    四年级语文下册 天才之路 1教案 沪教版

    天才之路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窟、涸、墅”等生字,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天才、贫民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若干。 2.能正确、有感情地......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6周1

    三年级下第六周语文周练卷姓名班级 一、根据拼音写句子 qiānlǐsîngãmáo ,lǐqīngqíngyìzhî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展 融 馋 揉 燎 愈 辗 献 搀 糅 缭 愉 三、写出下......

    一年级语文下册 闹花灯1教案 沪教版

    闹花灯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9个,描写4个左中右结构的字。 2.积累9个词语;注意词语中前后鼻音字的读音。 3.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