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及练习-word文档

时间:2019-05-15 01:0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及练习-word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及练习-word文档》。

第一篇:最新《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及练习-word文档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及练习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课前导学】 新闻结构

新闻结构,新闻文体的组合形式。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五个部分,有的新闻就没有导语和背景。常见的几种新闻结构是: ①倒金字塔结构 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新闻的最前面,随后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其他内容。它的优点是能迅速地将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开门见山的告诉读者,一目了然,节省读报的时间。

②金字塔式结构 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后面,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③菱形式结构 这是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因新闻的内容比较复杂,稻育种容纳不下,也不能概括表述,适于在主体中分段叙述。

④车辐式结构 以一个中心事件或事物为纲,其他事实像车辐一样辐射出去。宜于报道比较松散的事件。

⑤并列式结构 把众多主要事实并列叙述。适于报道事实各部分的重要性相等或相似的新闻,对见于公报式新闻。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的区别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

第 1 页 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又叫标题新闻,却不等同于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通常有正题、引题、副题等形式

正题,常用于概括和提示新闻中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和思想意义。引题,位于正题之上,常用于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提示意义等。副题,位于正题之下,常用于补充交代一些次要事实,以弥补正题的不足。因此,一个正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借助引题或副题共同表达。但一句话新闻不行,只能用一句话的标题来解决问题。一句话新闻,从形式上看,是一句话的新闻,这句话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从内容上看,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性,应尽可能地严格而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

2、新闻标题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主要要素全部概括出来 新闻标题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因为有的内容还要在主体部分中加以表达。而一句话新闻,就不一样,它既要在一句话中将新闻事件中必须报道的内容表达出来,又要在语言表达上必须符合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做到‚准、鲜、活‛,即运用最准确、凝炼的语言,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和意义。二、一句话新闻的拟写

1、一句话新闻的拟写要求

第 2 页 我们知道,新闻作品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即‚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据此,‚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一句话新闻的拟写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

新闻分导语、正文等几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主体的任务主要是用充分、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导语所提示的事实或观点,同时补充导语未涉及的其它具体内容,提供新闻背景,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之更为充实。

由上可知,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当然,为了保险,有必要对提供的材料做全面阅读,对新闻材料作一个分析,辨别一下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准确确定重点语段或语句。

三、新闻标题的拟写

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怎样拟写新闻

第 3 页 标题呢?

1、新闻标题的结构

新闻标题由主题、引题和副题组成。主题是对新闻中最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引题和副题则是用来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任务的。只要主题能够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引题和副题就可以省去。

2、新闻标题的要求(1)题文一致(2)一语破的(3)简洁明快(4)旗帜鲜明(5)生动活泼 【课堂讲学】 教学目标:

1、牢记历史,加深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2、学习新闻的特点和‚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结构。重点难点

1、通过‚如何面向未来反思战争建设美好明天‛的讨论培养反战情感提高反思能力是学习重点。消息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是学习重点与难点。

2、教学方法 安排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来组织教学:讨论法、训练法、实践法。通过讨论,解读文本;通过课堂训练,提

第 4 页 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后拓展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关心时政。

联系高考考点‚压缩语段‛,设计训练题目,突破教学难点之消息的写作。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歌曲:《猪都笑了》(利用网络flash短片)。

2、主题概括:面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日本右翼分子毫无反悔之意,甚至连当年的罪行也不想认账;他们不但不吸取历史教训,还想再吃军国主义的还魂丹,一步一步地让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

3、问题讨论:歌曲《猪都笑了》为什么流行?(中国人民对日本右翼势力所作所为的痛恨)

4、情感引导:正确认识历史,弄清历史责任,加深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5、提出课题: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二、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

2、了解作者:勃兰特(1913—1992),西德政治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1969—1974)。二战期间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197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这部分的内容主

第 5 页 要由学生进行介绍,利用课文注释)

3、了背景:利用《课前阅读材料》与学习以前学习所获得的有关历史知识。

图片展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三、解读文本

1、文中重要词语:(学生朗读文章)

2、段落层意:

第1段:勃兰特在纪念碑前下跪,请求赎罪,以此悼念死难者。

第2段:德国总统赫利发表赎罪书,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第3段:作为德国总理,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责任。

第4段:勃兰特下跪行动的意义和影响。思路:下跪经过——下跪的感受——下跪影响

3、概括中心:消息描写了勃兰特在纪念碑前下跪以求赎罪的行为,揭示了一个政治领袖对战争责任和历史罪过的认识,肯定其过人的政治勇气、历史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4、讨论:如何面向未来反思战争建设美好明天? 勃兰特精神:▲勃兰特可以不跪,因为他无罪,但他在全世界的面前跪下了。

第 6 页 ▲一个人为自己同胞,为自己的民族所犯下的罪行而忏悔,下跪谢罪的时候,那么这个人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而是人性上的升华,升华成了一种精神,我称它为‚勃兰特精神‛。新的尺度:▲勃兰特说:‚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当生活在一起。‛

▲有一首诗写到,‚双膝跪成直角,赋予世界一个全新的尺度‛,勃兰特的一跪成了这个全新尺度的最高标志。当一个国家对其民族的罪恶历史进行反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标尺去衡量和检验他的诚意和决心。

▲一个民族只有敢于承担历史的责任,才有希望走向未来。

四、学习文体消息

(一)文体消息的知识

1、消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一句话新闻‛或者‚标题新闻‛中的‚新闻‛指消息。消息要素:要一般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即‚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

消息结构: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组成。

消息整体结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形式:倒金字塔式。(特点——‚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导语),随后按重要性依次排列

第 7 页 其他内容。它的优点是能迅速地将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开门见山的告诉读者,一目了然,节省读报的时间)

2、标题:消息标题以文章内容为命题依据,有提示报道内容,吸引并引导读者阅读理解、美化版用面等作用。标题有主标题(又称主题、正题)引题、副题等。正题,常用于概括和提示新闻中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和思想意义。引题,位于正题之上,常用于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提示意义等。副题,位于正题之下,常用于补充交代一些次要事实,以弥补正题的不足。因此,一个正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借助引题或副题共同表达。标题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因为有的内容还要在主体部分中加以表达。

选取报刊上的三则消息标题: ▲台球王子正式就读上海交大—— 丁俊晖成了大学生

▲贫穷不是错,内心要阳关

——热心读者在捐出爱心的同时纷纷告诫准大学生 ▲农民看病省钱了,县城医生长进了,省城医生更有体会了——

38家县医院‚傍‛上浙一医院 ——协作模式一举多得缓解看病难

标题的要求:(1)题文一致(2)一语破的(3)简洁明快(4)

第 8 页 旗帜鲜明(5)生动活泼。

标题的拟写方法: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3、导语:消息的开头部分,通常以生动简明的文字突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或最吸引人的内容,它就是导语。

4、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又叫标题新闻。由一则消息拟写一句话新闻的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消息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当然,为了保险,有必要对提供的材料做全面阅读,对新闻材料作一个分析,辨别一下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准确确定重点语段或语句。(2)遣词合成。【课堂练习】

课堂训练(压缩语段)使用例子三个

例子1: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第 9 页(2018年北京高考题)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本题是拟写一句话新闻。通观上面这则新闻,主要内容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恒星,然后细化要点:天文学家的国籍是‚德国‛,恒星的特点是‚不含金属元素,有140亿年,属首次发现‛,最后将以上要点组合成一个句子。

【解答】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例子2:将下面一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公开表示,中国出口货物价格低廉是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原因,这对全球经济有负面影响。目前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已经不能反映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现状。他要求其他国家与日本一道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舆论认为,盐川正十郎此举实为罕见,因为在以往历次会议上,与会各国还从未要求单独讨论非成员国的资本自由化问题,而且这也是西方最高级别的官员公开要求人民币

第 10 页 升值。

【解答】日本财长在七国财长会议上希望人民币升值。(原文的主要人物是‚日本财长‛,他‚公开表示‛、‚他要求……‛是消息的主要内容)。

例子3: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惟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这是2018年春季高考的一道试题。提供的材料(语段)是一则‚报道‛。这则报道共有8句话。首句说新会展出‚木美人‛,次句介绍‚木美人‛………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第三介绍研究者对‚木美人‛这幅油画的初步评价,第四、画句介绍这幅画的由来,第六、七两句提出两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揭示:‚木美人‛之谜,末句算是小结。这样看来,这段文字的中心是介绍中国的‚木美人‛。

第 11 页 新闻的标题,有提示报道内容,吸引并引导读者阅读理解等作用。因此这则报道的标题可以用‚中国的‘木美人’‛。又因为文中说‚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之说,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中国的《蒙娜丽莎》‛为标题,也可以用‚‘木美人’之谜‛为标题。因为这些标题都是扣住报道的中心的。

【解答】中国的‘木美人/中国的《蒙娜丽莎》/‚木美人‛之谜。

(三)学生采访老师,就今天上课活动写一则消息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拓展训练‛:阅读《勃兰特下跪和小泉参拜》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第 12 页

第二篇:《落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郑逸农 【设计特点】 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基于自主应用”的样式设计。该教学设计主要用于通讯、新闻、简报、通知、启事、书信等公文类文本。自主应用,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按照一定的应用文格式标准,对课文自主评价,然后自主应用,自主掌握。以新闻为例,教学设计的标志性环节是“四应用”:一对标题进行评价并迁移应用;二对导语进行评价并迁移应用;三对主体进行评价并迁移应用;四对结语进行评价并迁移应用。

新闻类文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步骤为:教师介绍学习方法;教师介绍新闻格式特点;再读课文,用心领会;总结学习收获或启示;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设计展开】

一、教师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新闻类的文章,一篇是《落日》,一篇是《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学习应用文后要能自主应用,因此今天我们将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先共同概括出它们的格式特点,然后按照格式特点对课文自主评价、自主理解,并自主应用,自主掌握。

二、阅读课文《落日》,概括通讯格式特点 每人速读长篇通讯《落日》,整体感知。读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通讯的格式特点;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识,并派代表向全班介绍。概括得不太准确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每人都参与进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教师综合有关资料,说说通讯的格式特点(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决定说的内容和重点):通讯往往比较长,所以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长篇通讯”。既然长,就有故事,并且是具体生动的。因此通讯的总体特点就是故事的具体生动。故事的具体生动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一是要介绍事件经过,二是要描写各种景象,三是要写出人物个性,四是要采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对照通讯格式,作出评价

每人以浏览的方式再读课文,对照格式,依次作出评价,加深对通讯格式特点的认识。评价格式1:介绍事件经过 每人简要评价《落日》,介绍事件经过的特点,要求说得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同学说说。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评价(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决定说的内容和重点)——

这篇课文介绍的是作者作为记者,目睹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向联合国投降。作者把事件的整个经过都写出来了,小标题就有四个:签字场所,代表到来,仪式开始,投降书脏了。每个小标题下,又展开具体的介绍和描述:签字场所是怎样的,代表是怎样到来的,仪式是怎样开始的,投降书是怎样弄脏的,详详细细,清清楚楚。读者看了可以在脑海里复原出整个过程来。

评价格式2:描写各种景象

每人从文中找出两个场景描写进行简要评价,并在小组内介绍;然后由小组长综合起来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评价——

通讯不只有“面”的介绍和“线”的叙述,还会经常停下来,对一些景象做“点”的描写。本文第三段就有这样的描写:“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注视着‘密苏里’号舰。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马达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晨雾中。”这些描写具体生动,景象鲜活。再比如“代表到来”的小标题下,写中国代表的到来,也不仅是叙述性的一句话:“中国代表徐永昌来到了现场。”而是具体生动的景象描写:“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到上层甲板上。”读者读来,如在眼前,清晰可感。

评价格式3:写出人物个性

每人从文中找出两个写人物个性的片段进行简要评价,并在小组内介绍;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作典型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评价(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决定说的内容和重点)——

通讯中写人,都要力求写出人的个性,即使文字不多。比如课文“仪式开始”的小标题下,写麦克阿瑟发言:“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器宣读。”短短28个字,写出了麦克阿瑟的基本个性特征。而写重光葵签字,同样简练:“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虽然只有38个字,但鲜活地展现了这个故作镇静、不甘心失败但又不得不投降的侵略者头目的丑恶个性。

评价格式4:采用多种表达方式 每人从文中找出说明的、议论的、抒情的各一例(叙述和描写前面刚学习到),作出简要评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之后教师随机点几人向全班介绍。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评价——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通讯需要什么就用什么,随意取用,没有限制。课文中除了前面刚学习到的叙述和描写外,还有说明、议论和抒情。说明如“签字场所”的小标题下的场景介绍:“桌子横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边放一把椅子,桌旁设有四五个扩音器,播音时可直通美国。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桌前左方将排列50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50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读者读了这些说明,可以画出确切的场景来。通讯据实而写,几乎不带感情色彩,但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和抒情,议论如“投降书脏了”小标题下:“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抒情如“仪式开始”小标题下的结尾:“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还有全文结尾:“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四、诵读梳理,体会通讯特点

读之前教师先介绍文本的价值,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当年《落日》在《大公报》上刊发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被认为是《大公报》发表的最佳的国际通讯之一,是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历来学习通讯写作的人常把它视为范本。然后每人选择性地自由诵读文中的精彩部分,用心体会通讯的格式特点。

五、选择课文《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应用通讯格式

每人速读《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教师介绍学习任务:这是一篇简短的新闻消息,如果把它改成长篇通讯,该怎么改?对照通讯的四个格式标准,依次说说自己的改写设想。

应用格式1:介绍事件经过

每人独立设想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设想——

我们要写的是德国总理勃兰特1970年12月7日在华沙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下跪赎罪的前后经过。需要围绕三个时间点来写:下跪前,下跪时,下跪后。还可以仿照朱启平先生的写法,拟一些小标题,把整个过程描绘出来,展现给读者,这样就有故事性了。最后每人付诸实践,现场写作。完成后现场交流,相互评价。应用格式2:描写各种景象

每人独立设想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设想——

勃兰特下跪前后的具体景象是怎样的,要作出具体的描写。首先,下跪前是怎样的景象,包括他自己是怎样的神情,他周围的人是怎样的情态,还有天上的景象如何,地上的景象如何,都要具体描述。其次,他下跪时是怎样的景象,更要细细描写,包括他怎么跪,哪只腿先跪下,还是两只腿整齐地跪下,双手怎么摆放,脸上什么表情,说了什么话,等等,都要具体描写;他跪下后周围的景象是怎样的,比如人们是怎样的反应,甚至这时候天空是怎样的景象、纪念碑是怎样的景象等等,都不可少。最后,还要写他下跪赎罪之后的景象,比如怎么起身,记者们有什么反应,陪同的波兰领导人有什么表现,等等,都要描写出来。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介绍结束后,每人付诸实践,现场写作。完成后现场交流,相互评价。应用格式3:写出人物个性

每人独立设想后,在小组内介绍,形成基本共识;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设想(不机械照搬)——

首先要写出勃兰特的个性,他是事件的主角,要通过他的言行举止的具体描写,来体现他的个性。大的动作,小的举止,都能让人看出他的个性。其次是陪同人员,特别是主要的陪同人员,也要从其言行举止中写出个性来。介绍结束后,每人付诸实践,现场写作。完成后现场交流,相互评价。

应用格式4:采用多种表达方式

每人就三种表达方式边思考边付诸实践,形成文字:第一,哪个场景必须用上说明?该怎么说明?第二,哪个地方需要议论?该怎么议论?第三,哪个地方需要抒情?该怎么抒情? 独立设想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设想——

勃兰特下跪时,必须用上说明,要用具体的说明文字介绍他下跪时的地理位置,以及他前后左右的“物象”情况,就像朱启平先生介绍签字桌摆放在什么位置,前后左右“摆放”着什么人一样。通讯不轻易表达主观感情,不随便议论和抒情,但在勃兰特下跪后,都应有议论和抒情。议论样例如:勃兰特下跪背后,体现的是德国人的良知和勇气。抒情样例如:德国人的赎罪举动,多么真诚,又多么强烈!它让全世界震惊,也让全世界感动!应用格式5:标题

每人设想一个标题,边想边在备用纸上写下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没有任何文采,也没有什么意蕴,只是一个直白的事件说明;而朱启平先生那篇通讯并没有用“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当标题,而用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落日”,让人联想到日本这个国名中有着“日”字、国旗中画着“日”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和完善;然后选出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设想,与学生交流,也让学生评判:最高贵的一跪。

六、再读课文《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概括新闻格式特点 刚才学习的是通讯,现在学习另一种文体:新闻。《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是一篇新闻稿。每人再读一遍全文,分析一下它的格式特点,并结合初中学到的新闻文体知识,说说新闻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评判和完善,形成基本共识;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基本共识。最后教师综合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也说说新闻的格式特点——

新闻,又称消息。新闻的特点与前面的通讯刚好相反,不长,比较短小;没有生动具体的故事,只是一个简明的信息介绍。它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标题,二是导语,三是主体,四是背景,五是结语。标题简单的就一个,完整的则有三个:引题、正题、副题。报纸的头版头条往往同时用三个标题。标题要求文字直白(宜实不宜虚),意思完整。如果是三个标题的,引题常常采用上下对句的形式,注重文采和气氛的渲染;正题是一句话,往往采用主谓宾的形式,把意思表达得直白而完整;副题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三个标题加在一起,意思就比较完整了,所以有些人浏览新闻就采用看标题的方式。导语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简要介绍新闻的核心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要素都要有。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对导语的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一般要介绍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背景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在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一般介绍事件的结果,但依据需要而定,可有可无。其中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尤其是背景,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的结构来写,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越往下写越次要。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是其排列特点。因此,从后面往前删,再停下来看,前面的意思仍是完整的,直到只剩下第一段的导语。

七、对照新闻格式,作出评价

每人对照新闻的格式特点,依次进行评价,说说自己的理解,加深对新闻格式特点的认识。评价时采用这样的句式:第一,新闻的这部分应该有什么格式特点,第二,课文是否体现了这一格式特点。评价格式1:标题

每人完成评价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说说。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评价(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决定说的内容和重点)——

新闻标题的格式特点是:文字直白,意思完整。课文的标题“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文字很直白,和前面的通讯标题“落日”刚好相反;标题似乎很长,但每个词都是必需的,没法删减,先是主人公“勃兰特”,再是他的举动“下跪”,目的是“赎罪”,引发的结果是“受到称赞”,把人物、事件以及结果都揭示出来了,符合格式要求。评价格式2:导语

每人完成评价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说说。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评价——

新闻导语的格式特点是,在第一段简要介绍新闻的核心内容。课文符合这一格式要求,这段写勃兰特1970年12月7日在华沙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下跪,以示悼念和赎罪,属于整个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要素都有了。评价格式3:主体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说说。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评价——

从格式特点上说,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介绍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本文的主体在第二三两段,写德国总统赫利发表赎罪书、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及勃兰特后来解释下跪的缘由,这些内容相对导语来说是次要的,但进一步扩展和阐释,符合格式要求。评价格式4:结语

每人完成评价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说说。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评价——

从格式特点上说,结语在最后一段,说明新闻事件的结果。课文符合这一要求,最后一段介绍了勃兰特下跪后引发的意义和影响。

八、诵读梳理,体会新闻特点

读之前教师先介绍本文的价值,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这篇新闻是《天津日报》综合了近年来关于勃兰特下跪事件的报道,并结合当时的总理施罗德去波兰为刻有勃兰特下跪赎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以及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附近建立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两个新近发生的事而写的,但作者不从新发生的事件写起,而把它作为后续影响来处理,这样就突出了当年下跪赎罪这一主要事件,并完整地报道这一事件的震撼力和影响力。然后让每人自由诵读全文,用心体会新闻的格式特点。

九、选择课文《落日》,应用新闻格式 教师先主动说明:现在要以新闻《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为中心点,把长篇通讯《落日》改成短篇新闻消息。该怎么改?请每人对照新闻的几个格式标准,在备用纸上依次应用。应用四个环节: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应用格式1:标题

每人先回顾标题的格式要求,再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改写,与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评判:日本签订投降书。再训练完整的三个标题:引题,正题,副题。

学生对照格式要求,独立完成,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改写,与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评判—— 引题:当年不可一世今天终于低头 正题:日本签订投降书

副题:签字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进行 应用格式2:导语

每人先回顾导语的格式要求,再独立完成,然后参与小组交流,形成基本共识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人向全班介绍。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改写,与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评判: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日本在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签下投降书,向联合国投降。应用格式3:主体

每人先回顾主体的格式要求,再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介绍;形成基本共识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改写,与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评判:签字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进行。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主持签字仪式,命令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指定的地方签字,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分别作为代表签字。随后麦克阿瑟代表盟国签字。之后签字的依次是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国的代表。应用格式4:结语

每人先回顾结语的格式要求,再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

之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改写,与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评判:签字结束后,投降书由盟国和日本各保存一份。但日本那一份由于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的各国代表也顺着签错了地方。作恶多端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十、通读课文,再次领会

每人以默读的形式,通读通讯《落日》及新闻消息《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感受其中的语言表达,领会不同的格式特点。

十一、总结学习收获或启示

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

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之后教师随机抽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各2人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继续激励学生的学习:今天我们学习了通讯和新闻的文体格式,并当了一回记者,做了尝试应用;相信许多同学对此有了亲近感和学习兴趣,那就好好学习,说不定以后我们同学中也会诞生知名的新闻记者。

十二、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现在我向各位推荐两篇文章,一篇是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作者陈锡添),一篇是新闻《心随飞翔》(作者王光荣)。两篇文章都已经粘贴在班级语文学习博客上,请直接打开阅读,每篇读完后留下你的一句话感想或评论,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同时上网搜寻最新的典型通讯和新闻来阅读。

第三篇:对偶句教案及练习

对偶句教案及练习题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运用对偶时,一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

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重脚轻,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复等现象。

特征

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分类 对偶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1.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这种对偶句子称为串对。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式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2.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不那么严格。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运用

对偶是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使用非常普遍,从古到今,在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应用于诗歌中。

2.应用于散文或其它文章中,大多是词或词组(短语)的对偶,也有句子的对偶,但较少见。

3.用于谚语、楹联及章回小说的章回标题等。

对偶句大全

1.过五关,斩六将。(串对)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对)3.亲贤臣,远小人。(反对)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反对)5.朝前看,往前走。(串对)

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反对)7.处处风光好,村村气象新。(正对)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串对)9.足迹半边天,心知唯故人。(串对)10.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正对)11.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串对)12.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反对)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串对)14.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正对)15.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反对)

春联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春联 旭日横空出世 腊梅做雪迎春

春联 春自寒梅唤起 香由乳燕衔来

春联 日暖风凋雨顺 家和人寿年丰

春联 国强家富人寿 花好月圆年丰

春联 好山好水好景 新岁新春新人

春联 爆竹一声除旧 春联万户更新

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春联 年丰人寿福满 鸟语花香春浓

春联 笑盈盈辞旧岁 喜滋滋迎新春

如何区别对偶、对比和对丈?

1.对比是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2.对偶要求字数基本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结构相对应。但不太讲究平仄。

3.对仗就是更严谨的对偶。

第四篇:对偶句教案及练习

对偶句教案及练习题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运用对偶时,一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

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重脚轻,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复等现象。

特征

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分类 对偶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1.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这种对偶句子称为串对。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式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2.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不那么严格。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运用

对偶是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使用非常普遍,从古到今,在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应用于诗歌中。

2.应用于散文或其它文章中,大多是词或词组(短语)的对偶,也有句子的对偶,但较少见。

3.用于谚语、楹联及章回小说的章回标题等。

对偶句大全

1.过五关,斩六将。(串对)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对)3.亲贤臣,远小人。(反对)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反对)5.朝前看,往前走。(串对)

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反对)7.处处风光好,村村气象新。(正对)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串对)9.足迹半边天,心知唯故人。(串对)10.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正对)11.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串对)12.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反对)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串对)14.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正对)15.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反对)如何区别对偶、对比和对丈?

1.对比是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2.对偶要求字数基本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结构相对应。但不太讲究平仄。

3.对仗就是更严谨的对偶。

第五篇:《词语万花筒》教案及练习

词语万花筒 教案 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多义词的特点,把握多义词不同意义之间的关系。

2.了解同义词的特点,能正确辨析与使用同义词(近义词)。

3.了解熟语的类型和用法,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4.关注词语的发展变化,不断搜集新词语,努力创新语言。高考链接

1.词语中的同义词(近义词)是高考必考点,以同义词(近义词)辨析的形式出现,题型固定,今后的考查还将遵循这种相对稳定的原则,不会有大的变动。

2.词语中的熟语是高考必考点,重点是成语,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内,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人生的特点。题型较稳定,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的现象,一般是根据词义写熟语,或是近义熟语互换。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本节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

2.明确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现象。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

教材正文讲解 引子解释

编写者引用此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呆子”那样的笑话。

活动解说

课文笑话本身反映的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但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强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和复杂性,告诉我们要想学好汉语,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课堂活动解说 “„意思‟真有意思!”“词义家族的三亲六故”介绍的是词义之间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词的“本义”是这个词最初的意义,词的“基本义”指的是这个词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本义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现在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如“兵”的本又是“武器”,基本义则是“战士”。多义词的其他义项,都是从本又发展变化而来的。

一个词语不管它有多少意义,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下面以“意思”为例图示说明。

引申 语言文字的意义,思想内容(基本义)意思:人的思想,引申 意见,愿意 意图,用意 某种趋势或苗头

心思(本义)引申 礼品所代表的心意 表示心意

引申 情趣,趣味

由此可以看出,词语的各个项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中出来的,因此要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

要点解析 1.多义词的本义

多义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比如“浑”的本义是“水势盛大”,“兵”的本义是“兵器”。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中也不列为义项了,比如“浑”的本义就只有在古代汉语的词典中才能查到。有的本义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比如“兵”的本义就只在“短兵相接、厉兵秣马”等成语中还保留着。

2.多义词的基本义

多义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般在现代汉语的词类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语的基本义,基本义丈和本义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断”。基本义和本义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兵”现在的基本义是“战士、军队”。

3.多义词的借代引申义

多义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口”原指“人的一个器官”,后又用做指“人”的量词,这是用部分指称整体;“便衣”原指“平常人的服装”,后又用来指“穿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这是用物品指称使用者;“编辑”原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后又用来指“做编辑工作的人”,这是用行为指称行为发出者的借代引申义。“兵”后来产生出“军事、战争”(如“纸上谈兵”里的“兵”)和“兵士”(如“强将手下无弱兵”里的“兵”)的意义,也是一种借代引申义。

4.多义词的比喻引申义 多义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由于包袱可以使人有负重感,于是人们便用“包袱”来指称“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包袱”产生出新的意义;“迷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浓厚的雾”;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后者就是这个词的比喻引申义。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里没有这个义项。

词义的演变

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现象。

1.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古义,而古义包括在今义中。比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河流;“菜”在古代专指蔬菜,现泛指菜肴;“诗”原来专指《诗经》,后来则泛指一切诗歌类的文学作品。一般说来,词义的扩大总是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小于古义。如“禽”在古代指“鸟”和“兽”,后来专指鸟类(包括飞禽和家禽);“子”原义包括“儿子”和“女儿”,现在却只能指“儿子”;“宫”原是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开始专指亲王的住所。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分为两种情况: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词的概念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新的词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复存在了。比如“涕”原指眼泪,而现代汉语中,除成语“感激涕零,痛哭流涕”还保留着古义外,“涕”均指鼻涕;“走”原义为跑,现在则为步行。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没变化,只是词的感情色彩转变了。如“爪牙”原指得力的武臣、猛将,是中性词或褒义词,现在比喻坏人的党羽,用为贬义;又如“勾当”的原义为办理,是动词、中性词,现在指“坏事情”是名词、贬义词。

布置作业: 1.见所发讲义。

2.课后“小试身手”一、二、三。

课后反思:

学生平时要多注意易混实词辨析运用,多做这方面的练习题目。弄明白所谓正确运用实词(同义词),取决于对词语意义内容的正确把握,和对语言环境意义即语境意的准确理解把握。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学习目标

l、了解同义词的特点及其作用。

2、把握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正确辨析同义词和正确使用同义词。教材正文讲解

引子解释

通过鲁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中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一句,说明汉

语词语的同义现象。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同义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义相同的词,也叫等义词,如爸爸——父亲、生日——诞辰、大夫——医生、土豆——马铃薯等;一类是意义相近的词,也叫近义词,如消灭——歼灭、优良——优秀——优异、关心——关怀——关切等。意义相同的同义词是少数,虽然它们所指的事情和现象相同,但它们往往在词的风格、情调、色彩或用法上有不同;意义相近的同义词是多数,它们的意义有某些相近的地方,但它们所标志的并不完全是同一事物或现象,因而通常不能互相代替。

课堂活动讲解

1、现代汉语中的同义词是非常丰富的。从“看”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些词的词义会多达几十个,因此如何准确选用同义词就成了语言表达的一个主要方面。

2、同义词能增加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要点解析

同义词辨析的三个方面

1.一是同义词在词义方面的差别

(1)词义的轻重不同。有的词义较轻,有的词义较重。如“批判”和“批评”,“批判”就重得多。

(2)词义的褒贬不同。含有赞许的意思的词,叫做褒义词;含有贬斥的意思的词,叫做贬义词;还有一种无所谓褒贬的词叫做中性词。如“成果”为褒义词、“结果”为中性词、“后果”为贬义词。

(3)词义的具体和概括不同。有的词义是具体的,如“人民”;有的是概括的,如“工人”。

2、二是同义词在运用方面的差别(1)语法作用的不同。如“消亡、消失”与“消除、消灭”是一组同义词,“消亡”和“消失”是自动词,后边不能带宾语,而“消除”和“消灭”是他动词,后边可以带宾语。又如“分别”和“差别”都是名词,但是“分别”还另有动词的用法,“差别”就没有。

(2)搭配范围不同。如“实行”和“执行”是同义词,“实行”常常同“计划”“办法”“主张”“主义”相搭配;“执行”常同“命令”“决议””方针”“政策”“任务”相搭配;“关心”与“关怀”是同义词,“关心”适用的范围比较广,对人、对事物,不管上下、大小,一般都能用。“关怀”适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它的对象多半是人或者是与人有关的一切,如人的成长、利益、思想、工作等。组织、领导对群众或者长辈对晚辈用“关怀”,个人对领袖或者后辈对前辈,一般不能用“关怀”,可以用“关心”。

3.三是同义词在文体色彩方面的差别

(1)书面词与口语词。“诞辰”和“生日”是同义词,前者是书面词,一般显得庄严、隆重,后者是口语词,一般显得亲切随便。《骆驼样子》里的刘三爷说:“二十七是我的生日,我还要搭个棚请请客”。这里的“生日”不能说成“诞辰”。又如“死”是口语词,“逝世”是书面词;“筵席”是书面词,“酒席”是口语词。

(2)普通词、文艺用语和科学用语。如“飞”是普通词,“翱翔”多用于文艺作品,“滑翔”是科学技术用语。另外的例子,如“蓝”“蔚蓝”“普鲁士蓝”、“空气”“大气”……,等等。此外,如“缭绕”“晶莹”“乳燕”等都属于文艺用语,既不是日常通用词,也不是科学用语。

(3)方言词和普通话词。如“娘”是方言词,“妈妈”是普通话词

除了注意以上方面之外,还要掌握辨析同义词的具体方法。辨析前要搜集大量的用例;辨析时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确定同义词的共同的地方;第二步再比较有差异的地方。如“冤枉”和“委屈”都是形容词,也都可以用作动词,都有“遭受到不应有的处分或者责罚”的意思。但是“冤枉”比“委屈”词义重些,“冤枉”含有“无罪受刑”的意思,“委屈”则有“自己有不得已的苦衷而得不到别人谅解”的意思。

文本知识链接

同义词的作用

掌握较多的同义词,并能准确、恰当地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的表达更贴切、更细致、更严密。

1.同义词有助于避免用词重复的现象,使语言丰富多变,表达更加精确。

“看、瞧、盯、瞟、窥、瞥、瞪、望”,等等,就是同义词,一般地看,可以用“看、瞧”,“盯”是集中视力注意看的神态,斜眼看可用“瞟”,很快地看一下可用“瞥”,生气地睁大眼睛看可用“瞪”,从小孔或缝隙中偷偷地看可用“窥”,向远处看可用“眺望”,向上看可用“仰望”,向下看可用“俯视、鸟瞰”,向四方看可用“张望”,仔细看可用“观察”,等等。

2.同义词连用可以加重语气,达到强调的目的。

比如“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这一句里的“彻底”“干净”“全部”是同义词,这三个词连用能更鲜明地表现立场的坚定和态度的坚决。3.同义词用得恰当灵活,有助于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比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里有这样一段:“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愉”和“窃”是同义词,“偷”是口语,“窃”是书面语言。孔乙己不承认自己是偷书,只承认是窃书,暴露了深受孔孟毒害的穷困潦倒的旧知识分子迂腐、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4.同义词还能表示不同的风格色彩,所以在不同的文体中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可使词与文体风格一致,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有这样的话;“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深望各界人民予以协助。兹特宣布约法八章,愿与我全体人民共同遵守之。”这里由于使用了书面语、文言词,显得庄重严肃、简要有力,与“布告”这种文体风格协调一致,如果把“深望”换成“深切希望”、把“兹”换成“现在”、把“之”换成“它”,就与文体的风格不协调了。

5.同义词还有一定的构词作用。

由同义词构成的词,如声音、房屋、温暖、迁移、寒冷、仇敌、庆祝、永久、自从、刚才等。

由同义词构成的成语,如聚精会神、兴高采烈、心安理得、粗心大意、不屈不挠、养精蓄锐等。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

1.从词素着手分析词语意义是区分同义词的关键。

词素是构成词语的最小单位,词语意义的不同,说到底是词素的不同引起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它自身的本来意义,所以应该抓住关键词素来区分。比如“品味”与“品位”之中,它们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品”,不同的词素是“味”和“位”,而它们的意义差别,就由这不同的两个词素所决定;又如“激奋”与“激愤”,它们之间的差别关键在“奋”与“愤”上,“淡薄”与“淡泊”也是这样;而“衍化”与“演化”也是一字之差,它们之间主要是“衍”与“演”的不同,所以词义就不相同了。

2.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汇。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材料,其意义和用法与语言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单纯去死记硬背字典意义,学到的也只能是些僵死的词语。

3.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字典是学习语言的工具,对于那些似是而非的词语,要及时查一下字典,弄清楚它的意义及其用法,不要轻易让其从眼前溜掉。这样日积月累,词语仓库自然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充实,运用词语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布置练习:1.见讲义;2.课后“小试身手”。反思笔记: 以最近三年高考实词题为例,可知实词主要考查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而重点考查的是同义词(近义词)意义和用法。要让学生切实弄明白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运用的作用以及同义词的辨析等等。

学生平时要多注意易混实词辨析运用,多做这方面的练习题目。弄明白所谓正确运用实词(同义词),取决于对词语意义内容的正确把握,和对语言环境意义即语境意的准确理解把握。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新词语。

2.了解新词语的来源及其类型。

3.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新词语。教材正文讲解

引子讲解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讲故事》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涌现出一大批新的词语,很多词语会出现一些新的意义和用法。可是“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旧词旧义在刚产生时都是新词新义,而新词新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成为旧词旧义。

活动讲解

看几部文学作品中对餐馆和就餐时人物和场景的描写,思考这些用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没有基本的规律可循?

学生分小组讨论,提示:不要忘记工具箱的使用 教师明确:

从这些词语的变化可以看出:有些词语只在过去使用,而现在已经不使用了;有些词语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有些词语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但依然使用。

旧词语的消失的原因:词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新词语的出现是因为新的工作岗位或新的就餐形式出现了。变化不大的词语主要是服务用语,原因是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对顾客的尊敬是没有变化的。

不管词语的消失还是出现或者保持基本稳定,其真正的原因是社会变化的需要。

打包:过去是因为食物短缺,曾经一段时间消失,因为食物丰富了,现在又流行了,但不是因为食物短缺,而是大家更加文明了,知道节俭是一种美德。在眼下这个词还用于下载专用,指整体下载。虽然新词语层出不穷,但只要我们仔细考察,还是可以发现新词语的基本规律,从大类来看,新词语主要有两类:新造词和外来词。

1.新词语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汉语既有的语言材料,按照汉语构词规则造出的词,这些词反映了新书物、新现象、新概念 如材料中的“盒饭”“厨师”等芦(2)约定俗成程度高、使用频率高、固定化的短语简缩式(3)吸盘外来词,如席梦思、因特网、海啸等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词语。

要点解析

新词语的定义。

据抽样调查统计目前最热门的一些词语,如“下海、上网、电脑、大款、回扣、跳槽、手机、短信、数码、下载、漫游、轻轨”等,都是近几年才产生的。国内最具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正式出版后,仅几年就因为新出现的词语太多而不得不推出“补编本”“增补本”。2003年商务印书馆还专门出版了《新华新词语词典》,其中还收录了“蓝牙、黑客、上网、脑死亡、老年公寓、绿色奥运”这样的一些新词语。2005年出版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更是收录了“愿景、体认、问责、苏丹红、禽流感、和谐社会”等刚出现仅仅几个月的新词语。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词语,或者说什么时候产生的词语,才算是新词语呢? “新”与“旧”只能相对而言,因此所谓新词语必然随着时间的推延而不断变化其范围,不同时期都会有那个时期的新词语,而且某个时期的新词语也不可能永远是新词语。举例说,我国宋代以前不存在“桌子、椅子”这样的东西,所以宋代产生的“桌、椅”两个词在当时肯定要算做是“新”词语,但这两个词在今天已经肯定不是新词语了。再比如“苏区、土改、互助组、供给制、人民公社、样板戏、斗私批修”等,现在当然已不是新词语,甚至已经不用了,但在过去的某个时期却也毫无疑问是新词语。

至于如何界定“新词语”的“存活时限”,目前意见不很一致。但多数学者认为,一个词语从产生到被人熟悉成为通用词语的过程一般需要20年左右,因此处在这个过程中的词语,或者说产生不足20年的词语,就都可以算是新词语。这样算起来,现在(比如教材出版时的2005年)所说的“新词语”,应该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产生的词语。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词语。再往前的词语,就不是新词语了。反过来说,超过这个时限的词语,比如在若干年以后,现在说的这批新词语也就不再是新词语了。不过那时肯定会有一批更“新”的新词语。

文本知识链接

汉语中外来词的六种类型

1.纯粹音译 纯粹的音译词主要来自印欧语。比如货币名称“便士、马克、卢布”等;人名“莎士比亚、海明威、托尔斯泰”等;地名“伦敦、纽约、莫斯科”等,医药名称“阿斯匹林、吗啡、尼古丁”等;物理单位“安培、瓦特、伏特”等,生活用语“沙发、夹克、沙龙、扑克、拷贝、雷达、高尔夫、迪斯科、奥林匹克”等;食品名称“咖啡、沙拉、巧克力、三明治”等,都只是直接翻译外语词的读音。但由于汉语与印欧语差别较大,所以汉语一般并不喜欢借音,而是更多地用汉语原有构词成分(语素)来构词。因此很多音译外来词后来都被仿译词或完全意译的词所代替。比如“bank——版克——银行” “盘尼西林——青霉素”“比基尼——三点式”“麦克风——扩音器——话筒”等。

2.半音译半意译。半音译半意译的外来词包括两种形式,如“新西兰、北爱尔兰”等是一半音译另一半意译,“卡车、啤酒、酒吧、卡片、芭蕾舞、艾滋病”等是一半音译另一半注释。一半音译一半注释的词又有两类:一种情况是,汉语先音译外语原词,另加个注释部分,且不能省略,如“鼠标、汉堡包、三文鱼、拉力赛、迷你裙、卡宾枪、加农炮、诺贝尔奖、哥德巴赫猜想”等;另一种情况是,汉语词先音译外语的原词,可加注释部分,但又可以省略,如“香槟(酒)、比萨(饼)、吉普(车)、雪茄(烟)、扑克(牌)”等,当注释部分省略时就相当于音译词了。

3.音译兼意译。音译兼意译主要是音译但又能够从汉字的意义获得外来词词义的某种提示。如“幽默、逻辑、香波、基因、黑客、维他命、俱乐部、可口可乐”等。其中有些词如“逻辑、幽默、浪漫”,久而久之已经看不出外来词的音译痕迹了。

4.仿译。仿译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成分对译外语原词的构词成分。这种词不仅把原词构词成分的意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内部的构词方式 例如“黑板、足球、马力、蜜月、热狗、超级市场、黑马、黑匣子、软件”等 成语的借用也往往采用仿译的方式。例如“鳄鱼眼泪、泥足巨人、鸵鸟政策、尘埃落定”等。

5.字母词。这是把外语的音和形一起借入汉语 比如“WTOW、VCD、DNA、UFO”等。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字母词涌现,9O年代以来更是走向了巅峰。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使用字母词,尤其是外语的缩写形式,会使语言的表述更加方便但是从长远看,过多地使用字母词是不利于汉语自身发展的,不但会造成汉语词汇系统内部的混乱,也会破坏汉语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因此使用字母词时一定要慎之又慎,除非经过规范后再作为专业术语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其他时候,特别是日常用语中,不提倡使用字母词。

6.日语借词。指的主要就是借自日语中的外来词。这些词中有许多原来是日语从汉语中借去的,用未表示日语中的新事物;也有日语利用汉语的字构造的新词。但后来汉语又从日语中借回来,虽然字形还是汉语的,但意思已经很不相同或者完全是新的意义了。如“封建、劳动、经济、干部、营养、原罪、组织、社会”等,就是如此

方法技巧

新词语产生的途径

1.自造新词语。“新造”是新词语产生的主要来源。新造词也就是利用汉语中已有的构成成分(语素或词),按照汉语固有的构词方式来构造的新词。比如“电脑”就是用原有的词“电”和“脑”作为语素,并按照偏正形式构造的一个新的复合词。类似的例子:名词有“劳模、根雕、老外、自费生、外贸”等;动词有“严打、邮购、扶贫、待业、保送、离休”等;形容词有“快捷、低俗、紧缺”等。

2.吸收方言词语。作为新词语的方言词,指本来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进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接受和使用比较广泛的词。像来自吴方言的“断档、发嗲”等,来自粤方言的“看好、靓丽、老公、买单(粤语作“埋单”)、第一时间”等,就是来自方言的新词语。至于只在方言地区通行,或者只是偶尔在共同语交际场合或媒体上使用,还没有流行或固定下来,如粤语中的“手袋、拍拖、爆棚、返学、屋企、行街”,也包括北京话中的“倒爷、小蜜、侃爷、撮饭、起腻”等,就不能算做是进入普通话的方言词,当然也就不是新词语。

3.吸收港台词语。广义上说,普通话从港台地区吸收新词语,跟从方言中吸收新词语有相同的性质。只是港台等地的新词语对普通话词汇影响较大,可以看做是新词语的一种特殊来源。被吸收的港台词语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是港台汉语自刨的反映社会生活中事物现象的词语,如“物业、运作、资深”等;二是港台汉语受外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外来词,如音译词“镭射”、仿译词“快餐”等;三是香港粤语词,如“大排档、减肥、爆满”等;四是新中国成立前大陆曾经使用过而以后—段时间不再使用,现受港台影响又恢复使用的词语,如“期货、股票、夜总会”等。

4.旧词语的复活。有些词语只是暂时退出了日常交际领域,有时还会“复活”,也可以看做是特殊的新词语。—是因旧事物的重新产生而复活,比如“股份、当铺、拍卖、酒吧、博士、少校、牛市”等;二是因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而复活,比如称谓语中的“先生、太太、夫人、老板、懂事长、经理”等。这些“复活”的词语中,有些是反映消极现象的,如“赌博、拐卖、嫖娼、算命、黑社会”等。

5.旧词产生新义。有些词语通过借代、比喻等途经改变了词义,这可以看做是更广义的新词语。旧词语获取新义的形式不同:一是增加新义项。如“婆婆”,原指丈夫的母亲,现又常喻指主管企事业单位的上级机关,又如“宰”,现在用来表示商家不道德地卖高价;二是突显新义。如“松绑”,虽然还保留有解开人身上的绳索的义项,但是信增加的“给企业松绑”的义项则突显在原来意义之前了。三是替换新义项,如“持平”,原是公正公平的意思,现指保持原来的水平。原来的意义消失了,代之以新的含义。

布置作业:1.见讲义;2.课后“小试身手”。反思笔记:

对新词语的宽容心时代的要求,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多元化的时代,新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所有新生事物都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有较为客观的评价。对于新词语也是一样的,因此要求我们对新词语要有宽容心。

新词语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才创造出来的,新词语的构造要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意义要比较明确,大多数人能够理解,而且经过时间检验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所以有些不符合社会需要,也不被大家认可的词语,即使是“新”也不应该随便乱用。

温馨提示:

特别注意规范使用外来词

1、说话行文不能总是夹杂外语单词(包括生造的汉译单词)。可以用汉语表达 清楚的意思,就没有必要夹杂外语单词。

2、对于越来越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英文单词或者英文缩写,除非经过规范作 为专业术语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否则还是应该使用中文表达。

3、对于网络中出现的生造的“外来词”应该加以抵制。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学习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教材正文讲解

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活动讲解

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知识链接

一、成语知识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特点:(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2)意义的整体性。(3)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4)形成的历史性。(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3.成语的来源:(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

4.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 例如: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 例如:削足适履 守株待免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 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 例如: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 例如:不见经传 歧路亡羊 顿开茅塞 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 例如: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 例如: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 例如: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二、惯用语与成语、谚语的比较

惯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一般统称为熟语。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惯用语具有熟语共性的一面,但是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惯用语的特点,下面把惯用语分别与成语、谚语作个比较。

1.惯用语与成语比较。

(1)定型性程度方面。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

(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

(3)意义整体性方面。两者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过成语意义大多数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惯用语意义也全都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都是比喻引申义。

(4)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

(5)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

成 语 惯用语 成 语 惯用语

置若罔闻 当耳边风 阿谀奉承 拍马屁

趋炎附势 抱粗腿 夸夸其谈 耍嘴皮儿

2.惯用语与谚语比较。

惯用语与谚语同属于口语范畴,都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在结构上都不如成语那么紧密固定,可以增减字数、更换词语、拆开插入其他成分等。如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可以说成“一个巴掌响不了”“一个巴掌不响”“一只手不响”“一只手拍不响”等。另外,两者都有一些流传某一地区、带地方色彩的成分,如“小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只是南方的谚语。

不过,惯用语与谚语也有不少的区别,概括来看:(1)内容上,谚语是人民群众在口头流传的、总结经验教训的现成话,主要表示判断或推理;而惯用语主要表达一般的概念,一个完整的比喻引申义。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谚语,而“抱佛脚”是惯用语。

(2)结构上,谚语一般是完整的句子,常作为语言的使用单位;惯用语是短语,常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充当句子成分。语言形式上,谚语多在五个音节以上;惯用语以三个音节的动宾型为主。

(3)意义整体性上,谚语只有一部分具有比喻引申义,而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春送千担粪,秋收万斤粮”并不具有比喻引申义;惯用语则全部具有比喻引申义。

成语使用技巧 1.理解成语意义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被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但自己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

2.辨析褒贬色彩

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样,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

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这类褒贬义都含有但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

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含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把握多义现象 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的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起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就是片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的第二项比喻义。

布置作业:1.见讲义;2.课后“小试身手”。词语选用练习典型题例

1、(1999年全国卷的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②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疾病。③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了。

2、(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的作品来的。

③ 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这位发言人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 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 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4、(2002年全国卷的第5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5、(2003年全国卷的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练习一:

1、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A.遏制 限制 不耻 B.遏止 制约 不耻 C.遏制 制约 不齿 D.遏止 限制 不齿

3、依次填入下面横本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都不遗余力。(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 的思想锋芒。②

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的假酒案。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练习二: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1940年2月17日,徐悲鸿在泰戈尔的下见到了圣雄甘地,这为他的旅印生涯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②为了迅速扭转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厂长决定

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③这是一项新的信贷品种,项目的方案正在制定之中。A.引荐 起用 实施 B 引见 启用 实行 C.引荐 启用 实行 D 引见 起用 实施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_这么一条小船。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___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 轻则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受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把如此深厚的感情_在我的歌声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②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_国有资财。③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革命文物。A.贯注 侵吞 搜集 B.灌注 鲸吞 收集 C.贯注 鲸吞 收集 D.灌注 侵吞 搜集

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_______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②社会学家坚决反对“„克隆‟________用于人类繁衍”的动议。

③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________龙王降雨,保佑丰收。A.留传 可以 祈求 B.流传 能够 祈求 C.流传 可以

乞求 D.留传 能够 乞求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当年单位里的老同志偶然邂逅相遇,忆及当年,我们都不胜感慨。B.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C.要不是园林工程师的巧妙设计,这棵百年老树在城市道路改造的时候就可能夭折。

D.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性。②本没有什么深意的一件小事,他却偏偏喜欢仔细

。③社会公德要求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 赡养父母的义务。A.时效 琢磨 推脱 B.时效

斟酌

推脱 C.实效 斟酌 推托 D.实效

琢磨 推托

9.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北京卷)()

为英雄全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 ……

A.约束 淡去 风范 B.制约 淡忘 风范

C.约束 淡忘 风尚 D.制约 淡去 风尚

词语选用练习参考答案 典型题例:

1、B。“窜改”即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两者的意义和使用范围都有所不同。第①句的意思是说日本的某些政客要改写既成的历史事实,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也就是“作伪”。“驱除”是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是除去(疾病、疑惧或所谓邪祟),这个词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第②句的语境最为吻合。“溶解”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融解”是融化的意思,融有消融、消除的意思。第③句的意思是说她的满腔怨恨似乎没有了,应为“融解”。

2、B。“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在第①句中,采访同一件事有上百名记者,人数已经很多了;他们又代表各大媒体,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因此用“云集”更为恰当。作为名词,“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可用来专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赞叹:称赞的意思,一般可不带宾语。赞扬:称赞表扬的意思,作谓语时一定要带宾语,“令人赞扬”在语法上是不通的。再者,对古人的作品,我们只有“称赞”,而无法“表扬”。

3、D。“庄重”指(人的言行举止)不随便、不轻浮。“郑重”是严肃认真的意思。①句中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就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进行表态,自然要“严肃认真”;至于发言人个人的言行举止当然也万不可随便轻浮,但在这句话中有关发言人个人的信息并不是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之一。“演练”是训练演习的意思。“演示”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两个词中,“演”有“模拟”之意,“练”有训练、练习之意,“示”是给人看的意思。②句中有“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说明这是一次演习,所以只能用“演练”。“引导”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侧重行为过程本身。“导致”是引起的意思,重在结果。③句中重在强调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教材的严重后果,应用“导致”。

4、C。本题考查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一再”“再三”都可以使用,如“他一再/再三表示要参加抗洪抢险”,但不在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多少”与“稍微”有时可互换使用,但根据语境,“稍微”强调差距的微乎其微,“多少”则强调差距的实际存在,应选“稍微”;句③中,“往往”带有规律性,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情况通常会这样,“常常”没有这样的限制。“收到邮件”谈不上什么规律性,故用“常常”。

5、C。“莅临”与“亲临”都是“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如我们欢迎来宾,可以说“欢迎莅临指导”,“亲临”则强调“亲自到达”。①句中强调孙穗芳女士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所以排除A、B。“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是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据此可知本句应为“规划”。“不是/而是”表转折,“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③句的文意很显然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练习一参考答案及分析:

1、B。“发祥地”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用于第一个语境较为适宜;“考古发现”作为一个命题的证据,应用“证明”;“并存”强调“一起、都”,二者之间并无关联,“共存”虽然也有“一起、都”的意思,但二者之间有依存关系,与事实不符。

2、C。“遏制”偏在“控制”,“遏止”偏在“停止”,此处应为控制住对方的攻势,应选“遏制”;能源及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故选“制约”;“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同时没有“不耻”这个词。

3、D。“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审定”指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交上级部门应为“审定”;“承诺”较之“许诺”更为正式;“牟取”义为谋取(名利),含贬义,谋取则为中性词。

4、B。可运用排除法,“人言可畏”指流言,可排除C、D;“内疚”与“内心深处”重复,故选用“歉疚”,排除A。所以,做题时可从最有区分度处入手,不必依次来做。

5、C。从语义角度看,“不止”是不能停止的意思,而“不只”有不仅的意思;从搭配角度看,“准确”可与“预算制定”搭配,而“正确”则不能;从语境角度看,“耸人听闻”适用于夸大其词地宣传某一件事,“骇人听闻”适用于发生了某件令人吃惊的事这种场合。

6、C。A项中的连词“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用在这里不合逻辑,应改成“以致”之类的词;B项“他们的节目,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无论”多余;D句中的“对”用的多余,应去掉,否则是什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搞不清楚了。

练习二参考答案:

1、D。“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则是推荐的意思。“起用”有一个重要的义项,即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方案”与“实施”较为搭配。

2、D。何况、况且、而且三个词都表递进,“何况”摆出的情况往往与上句有反差较大的对比关系,适用于句①;“况且”之前,往往是主要原因,之后是次要原因,适用于句②;“而且”只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前后成分并无严格限制。

3、B。“承载”义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第一空填“承载”较妥;“徜徉”义为“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与原句中“什么都”不够吻合。

4、A。“化装”与“化妆”区分度较大,前者为了掩人耳目,后者为了使自己的容貌美丽起来,根据语境,可排除B、D。“逐步”暗含计划性,与句②更为吻合。

5、D。“贯注”只指“精神、精力”集中,这里“灌注”是一种比喻用法,“注入”之意;②“鲸吞”,指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个人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还有“到处寻找”之意。

6、A。“留传”特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与句①相吻合,而“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可以”属于主观上的认可,“能够”属于客观上的能力,这里不是技术能力问题,而是社会伦理认同问题,故选“可以”。

7、B。“邂逅”与“偶然”重复;“百年老树”也谈不上“夭折”;“岁月”不能和相“七百多个”这样具体的数量短语搭配。

8、A。“实效”意即实际的效果,“时效”即时间短,效率高,显然提高“时效性”才能突出新闻新的特点,所以①句应选“时效”。“琢磨”和“斟酌”都有考虑之意,但“琢磨”是指仔细体味其中深意,“斟酌”是指考虑文字、事情等是否妥当,所以②句应选“琢磨”,同时也照应文中的“深意”。“推脱”意指不肯承担责任,而“推托”是指借故拒绝,所拒绝的不一定是责任,所以③句应选“推脱”,同时也照应文中的“义务”。

9、A.“约束”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多与纪律、协议、道德、良心”等搭配,“制约”意为: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如互相制约,故选“约束”。“淡忘”指“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而文段强调对“火红的时代背景”的淡漠而不是忘记,故不用“淡忘”;“淡去”恰有“虽没从头脑中完全抹去,但已逐渐淡漠”之意,所以用“淡去”妥贴。“风尚”指“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而“风范”多用于书面语,指风度,气派,多用来指人,从语境来看,赞扬的是一个英雄人物,故应用“风范”。综上推断应选A。

下载最新《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及练习-word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及练习-word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巴东三峡》教案 及练习

    《巴东三峡》教案 及练习【教学目标 】 1.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 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

    听潮》教案及练习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造型:创造出来的形象。 穹qióng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浩浩荡荡:形容壮阔或壮大。 沸沸扬扬:原指......

    《李寄》教案及练习

    《李寄》 李寄①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

    《海燕》教案及同步练习

    《海燕》教案及同步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象征的手法,学会带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想像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恶劣的环境中勇敢乐观的形象;积累品味语言。 2、过......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项羽的个性特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理解并学习《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分析项羽的形象教学难点: 人......

    纪念白求恩 教案及练习

    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冀”“狭隘”“出路”“拈轻怕重”“漠不关心”“精益求精”“见异思迁”等字的音、形、义。 2、识记议论文相关常识。 3、引导学生......

    古筝教案第三课及练习

    第三课 “托”的夹弹法练习曲和小乐曲(二) 教学内容: 1、学习“托”的夹弹法练习曲——练习2 2、学习乐曲《小白船》、《大长今》主题歌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基本掌握托指......

    标点符号教学教案及练习

    标点符号教学教案及练习一、导入: 先说一则与标点符号密切相关的趣事。杜牧《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百年来,这首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