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学地理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
喜河九年制学校 张远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就好比是活动的开幕式,需要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调整学生的情绪,使之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导入环节,一般安排在上课铃响后1-5分钟内完成,不应把这段时间简单安排作为整顿纪律、检查作业或者书写课题的时间,而应作为课堂的“暖场”的时间。
在短时间内如何快速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其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内容之中是值得研究的。脑科学研究表明:情绪和理智相互作用共同支持或抑制学习情绪,情绪信息存储于长时记忆中,在大脑加工过程中具有优先性,可以阻碍或促进认知学习,情绪愉悦就能调动高级思维。这说明学生在感到情绪安定,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认知学习方面。一个人对一种学习情境产生怎样的感受,将决定其投入到其中的注意力程度。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而且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这对我们课堂导入的方法增添了不少色彩。因为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整合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导入。给我们的课堂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而地理这门学科,它反映的是千姿百态的地理风貌,变幻莫测的自然奥秘,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还可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及学生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设计。例如利用音乐、视频、故事、游戏等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导入手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在课堂上个我常用的有:影(音)导入法、用时事,以事导入法、谜语故事导入法、以“奇”导入法、借助历史,以情导入法、观察地图,直接导入法。下面谈谈我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实际运用的例子和一些看法。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巧借声像,以影(音)导入 当今发达的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大量的地理音像资料使学生耳目一新。在课堂中,把图像、音乐灵活的引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将《祖国首都——北京》时,我这样导入:利用北京名胜古迹、鸟巢、水立方已经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图片制作加上“北京欢迎你”的歌曲制作成相册,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先感受北京的古典和自然美。然后提出问题:除了上面你看到的,对北京你还有了解?这时学生就会纷纷说出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在此有同学就会提到北京的历史古迹、地理位置、气候等等,从而就引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顺利成章的就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又如,在讲《亚洲自然环境》时,我播放《亚洲雄风》这首歌,同时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图片,利用其中的歌词“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引入亚洲地形的教学。除此之外,我的很多课在课堂导入中都根据实际运用到了图片、视频、声音的导入。
这样做可以为地理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形式无法比拟的。营造地理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课件的片头加入视频影像歌曲等,当学生一进入教室,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地理、把握地理。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因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巧用时事,以实导入
地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与现实环境紧密关联,并能时时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发生在自身环境周围的事情最为关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时事导入新课,创设课堂情境,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赋予学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地理学科。如在《经纬网》教学中,我采用2008年汶川地震新闻报道视频,定格在报道地震发生的地理坐标那一格画面。想学生发问:我们怎样才能快速的找到地震发生的地方,救援队员如何快速到达救援?学生在观察视频过程中就会知道通过经度和纬度这一地理坐标,从而引出经纬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去研究经纬网。又如我在《中东》学习中,充分利用美伊战争的时事视频导入,先请一位学生介绍战争的现状,然后向学生提问“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积极回答后,在突出“石油”答案的前提下,再点出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顺理成章地、自然贴切地引出新课。另外,在学习《自然灾害》的时候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视频整合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观看,同时提出问题:在视频中你看到了那些灾害?灾害发生后给人类带来了那些危害?从而引出什么是自然灾害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自然灾害发生的必备条件。逐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巧讲用谜语故事,以趣导入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 ,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巧妙地利用猜谜、故事、游戏、谚语、民谣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枯燥的地理基础知识往往会使人兴趣索然。教师能赋予内容以趣味,则乏味的内容会变得韵味醇厚,学生不仅乐学,并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这在导入中是十分可取的。如在教学《美洲》时,我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来引入新课: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在移居西班牙后,曾先后四次进行远海航行。首次远航开始于1492年。他奉西班牙国王之命,携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到达马哈马群岛、古巴、三海等地,在以后的三次航行中来到中美洲、南美洲沿海地带,虽未能到达中国,却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由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15~17世纪,还有麦哲伦到了美洲大陆,这就是著名的“地理大发现”,它结束了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新大陆”的面纱吧!又如,我在讲授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 单纯记忆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便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三伏天盖被子 ——武汉(捂汗)船出长江口—— 上海,两个胖子——合肥,双喜临门——重庆,圆规画鸡蛋——太原等等,简单的谜语、故事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于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在猜谜语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很轻松地掌握了。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奇中揽胜,以“奇”导入。人们对新奇的问题总是抱有极大的猎取心理,有奇必有思,以奇引疑,以奇促思,这是地理教学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讲述《海陆变迁》时,我是这样导入:煤是由植物变化而成的,现在人们在南极洲陆地发现了大储量的煤层;在非洲和南美许多近赤道的热带地区,人们又发现了古代冰川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们惊奇议论之时,热情洋溢地导入说“想知道原因吗?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真相吧!
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借助历史,以情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历史,情真意切地讲述,很容易激励和感召学生,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促进他们学习动机的升华。如在讲授《日本》时,可用深情悲痛的语调讲道: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在唐朝时期,漂洋过海到我国学习文化、艺术、技术、生产等。但众所周知,就是这个国家,在满清时期对我国大肆侵略,引发悲壮的中日甲午战争,并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在二战时,又大举侵华,有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为证:死亡34万人,烧杀奸淫不计其数,一个古城变成了尸城!沉默良久,然后在学生震怒未尽之时,再引入主题:日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竟敢对我泱泱大国如此冒犯?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观察地图,直接导入。借助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的观察直接引入新课,不失为一种简洁直观的导入方法。如在讲授《亚洲自然环境》中“亚洲大江大河”部分,新课可直接用读图法引入:读《亚洲地形图》,看看亚洲有哪些大河?分别有哪些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如此,既可培养学生的认图读图的基本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学习处理能力,并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一举多得。
总的来说,无论是影(音)导入法、用时事,以事导入法、谜语故事导入法、以“奇”导入法、借助历史,以情导入法、观察地图,直接导入法,都是着眼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上,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符合新课改中“乐教、乐学”的理念。如果每节课我们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导入类型,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使教学一开始就能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展开,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减少甚至免除管理课堂纪律的时间,这对提高课堂实效,创建学科教学特色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课堂导入
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课堂导入 活动介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一节课,先从“课堂导入”开始。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让课堂导入更灵动起来。本次活动围绕“技术支持课堂导入”展开,主要包括课堂导入准备、课程导入实施、课堂导入反思三个环节。希望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
活动时间: 三周 预期成果:
一节课的课堂导入资源包(包括教案、课件、实录、反思等)活动步骤: 1.课堂导入准备
选择本学科的一节课,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完成一份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根据课堂导入制作导入课件。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者分析、课堂导入实施步骤、课堂导入使用资源、信息技术应用等。课堂导入的课件种类不限,可以是PPT、动画、资源网站、素材等。
2.课堂导入实施
按照课堂导入教案,将课堂导入课件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导入环节的实施过程录制成一小段视频,视频时间不超过10分钟。没有录制条件的学员,可以将实施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
3.课堂导入反思
查看课堂导入过程的实录,结合培训学习,对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导入过程进行反思,完成一篇实践反思报告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
一、不断充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把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流程,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只有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教学课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只有老师们不断充电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才能努力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把信息技术能量融于教学课堂,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还需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教师平时要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广集信息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要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认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教学效果,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况,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解放教师的手和脑,让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来。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
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文学习一向讲求博览群书和广积薄发的良好做法。由于再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视野比较狭窄,只是根据课文有选择地录用一些信息,而不能充分展示所有相关知识点,这就使得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深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大幅提高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储藏丰富、操作简洁方便的优势功能,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对教学信息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将之形象地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通过人与机的多种交互方式,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使用方便、易于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如生字的学习、课文的理解、课外延伸等方面,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教学课件进行自学,老师通过网络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通过网络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知道了哪些知识,最后由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小结整理。在这样的协作交流中,不但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加了与人交流的经验而且提高了学生听、说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更自由,更灵活、更便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应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形成,可以创设辩论时刻、谈古论今、合作探究、大家来参与、故事续演等形式。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补充查阅其他资料,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空有效地拓展到课堂教学活动外。这样,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既可以增加导学成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
四、重构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好学易学,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口语训练的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说话内容,可以变无话可说为有话爱说,有利于拓展说话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先谈话导入:“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蝌蚪,我们长着黑黑的、圆圆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大家知道我们是怎么生出来的吗?”让我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教师讲解:春天来了,青蛙妈妈跳进池塘里,产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慢慢的卵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我们知道了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吧(为什么小蝌蚪不能到荷叶上玩,小蝌蚪没有腿,只能在水中游),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同时放小蝌蚪游背景音乐。接着播放鸭妈妈带着孩子出来游玩的课件、金鱼妈妈游过来课件、乌龟游过来的课件以及青蛙妈妈游过来的课件,着重展示小蝌蚪尾巴的变化。学生认真观看后再出示问题:“说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它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然后通过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让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一些保护措施,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课堂教学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五、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如果单凭教师空洞的讲解是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新型玻璃》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文中各种新型玻璃的特征及其作用,再出示其它一些学生不知道的新型玻璃,如U型玻璃、金属玻璃、铜夹花玻璃、微晶玻璃、可钉钉玻璃、智能玻璃、空调玻璃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后,再让他们进行奇思妙想自己设计未来玻璃,然后利用展销会的方式,向大家推销自己的产品。学生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再如教师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敌人的极端轻蔑,对死亡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片断,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又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总之, 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运用它作为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开放而又充满活力,使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愉快学习。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手段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
方珊擎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情形之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也很明确,掌握技能、基础知识、增强体质,培养运动兴趣、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交际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本文主要从高中体育的日常教学活动入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并尝试将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在教学中,以此来优化体育课堂,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手段
高中阶段
体育课堂
教学活动
从2004年新《课程标准》实验到如今的全面开展,高中体育教学始终走在了一条富有挑战性的道路上。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采集各种不同的外部信息来综合处理遇到的问题,包括不同的思维方法与技巧。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的教学模式和氛围,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把不同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实际,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所谓多媒体技术是指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组合成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集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交互性的加工、存储、呈现技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录音、摄像、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是必要的、完全可行的。那么,这些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会产生哪些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从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展开论述:
1. 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段 1.1以球类为例
球类是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的运动,比较普及的如篮、排、足、乒乓球、羽毛球等等,但部分学生在技能、技术的正确掌握方面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高中学生学习特点,在一些课的导入部分例如(篮球——跳起投篮)教学课上,我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等设备开展10分钟自学探究活动,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当正确的技术动作与连贯动作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首先会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表象,通过模仿和尝试、相互交流、相互探究,理解动作难点和重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积极、兴奋,技术掌握的成熟度比较理想。
1.2以田径为例
“田径有助于增强各种体能,有助于培养坚毅的品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是运动之母”,但是田径相比球类来说比较枯燥。例如中长跑教学一直是让体育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我在耐久跑教学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篮球场图形跑或小组协作定时自由跑,同时把音响设备运用到其中,让音乐始终在跑步时响起。因为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跑步时转移对疲劳的注意力,学生完成的质量高了,教学目标就会更容易达成。
1.3以武术为例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属于民族民间体育系列,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动作为主要运动形式”。在教学时可以运用的是播放设备和摄像机。如长拳套路的音乐主要选择能够振奋精神、激励进步、有明显节奏感。让手、眼、身、步法等与音乐更好地统一于结合,树立为国强大而锻炼的责任意识。摄像设备应用在武术课上的作用更明显,如果学生在有墙镜的体育馆内或大型健身房上课不一定要用,但如果在室外上的话就不同了,因为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动作,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动作纠正。在套路表演时把学生分成5个人一组,用摄像机记录下各个组的练习情况,然后在室内通过多媒体设备放给学生看。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同时又能和他人比较,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
2、在理论课方面的应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强调了课程是多种内容、功能、价值的整合。学生既要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练好身体,又要通过阅读体育与健康相关的书籍及其他途径获得相关信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理论课方面就要求教师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在这中间运用计算机、网络设备、投影仪等是非常合适的,因为网络的资源储备远远大于教师个人的信息量。以理论课《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为例,网络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所有毒品的种类、资料,包括造成危害的图片、视频、故事,以及防范毒品的措施和方法。教师只要通过网络,收集整理这些素材,利用PowerPoint等教学软件加以整理、归纳,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可以非常直观地给予学生视觉和心理冲击。如果按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只能通过教师理论性讲解和板书,势必显得比较空洞,毕竟毒品不是经常接触的东西,说教产生的教学效果肯定不是很理想。另外,在中华传统养生教学、健康生活方式、体育发展历史、动作技术原理等知识领域都可以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
3、注意事项
通过实践证明,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体育课堂,可以体现传统教学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师自身知识结构问题
教育现代化工程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体育教师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转变,要逐步形成现代化教学理念。那种“一把哨子两个球、平平常常一堂课”只会让学生逐渐对体育产生厌倦心理,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只有充分的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把多媒体教学运用自如,以前那种只会WORD、EXCEL的水平,已经不够了。我们体育教师还应会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先进的多媒体编著软件,还有简单的FLASH软件。只有制造出适用于学生的课件,才能适应现代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4.2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通多媒体技术,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技术技能的学习和纯理论的学习是不同的,要有区别。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4.3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流畅
在课堂教学中如要播放录音或影视图像等,不能不加任何必要的指导和反馈,而只是单纯播放。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或什么时候播放什么,放在哪个环节播放,以及要综合运用哪些媒体,使其有机结合,教师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恰当组合,以保证教学效果。特别是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应是整体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结合。
结论
高中生学习体育的特点很明显,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思维方式,他们非常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又不想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努力构建新的课堂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让新的教学手段来服务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主动地学习,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峰 吴玲达 编著【多媒体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张传增【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教育前沿》2011.5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思想品德(下称思品)教师的青睐。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思品课上始终演泽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激发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老师在思品课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极好机会。
1、多媒体运用。增效“理”“行”情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把静态枯燥的教材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从而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牢牢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教学《爱护有益的动物》一课,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叫声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是哪些动物?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时,再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颜色和无限生机,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学生的印象深刻,懂得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
2、多媒体运用,以情境激发情感。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情境可激发相应道德情感。如上《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 :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 ─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二、激发兴趣
现在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大,有一些学校厌学学生的比例达到30%左右,而厌学的学生是有方向性的,有的学生厌学这门课,但不厌学那门课。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的现象呢?我深入思品听课中不难发现,有23.2%的老师在上思品课时照本宣科,有69.2%的课未使用教具上课。这样怎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实践证明,哪个老师有注意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生厌学率就低。为此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顾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必须研究学生的学,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思品课教学,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故事开端激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诚实守信》一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故事,让学生边欣赏《狼来了》的画面,边听配乐录音,听后请学生讨论:天真的牧童在山坡上焦急地呼喊“狼来了”,为什么山坡下的人听到后不去求助?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继而提示课题。以“趣”引路,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在学生热烈交流中明白了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讨论明理激趣。《品德与生活》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目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出现画面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教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将画面分解成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当你到火车站买票,有人不排队在你前面插队时;(2)当你被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扰得无法看演出时;此时你看到、听到的情景,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不仅使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出来,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
三、激活思维
新课程倡导的“要使儿童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个人意义’(罗杰斯语),让它有助于儿童的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帮助儿童在生活中成长”。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精神呢?教师就要力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思维是以概括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想活动是以问题为起点的,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上。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力图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
1、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思维。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新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进行变革,发现新问题。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儿童在生活中成长的目的。例如教《科学造福人类》一课时,精心设计课件,让一幅幅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真实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实例中感悟到科学为人类产生巨大的力量后,再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看到什么,说说科学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20年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让学生设想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从各个方面对今天的生活状况进行创新思维。有的说,到那时,人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宇宙中;有的说,那时的人比现在健康长寿,因为医学发展到能成功克隆器官和置换器官;有的说,那时已没有废物,因为所有的排放物都是一种生产的原料,形成原料链——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畅想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创新未来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走近世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思想感情。
2、多媒体课件激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方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它是要求学生能摆脱别人的影响,有苟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和方式,提出与众不同的多方面的设想和见解,使思维具有独立性和首创性。很难设想一个在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或不会发表一点与众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会有什么独立的创造。所以教师应多方设法鼓励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敢于求异,不因循守旧。在具体训练方法上,则应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如教《不上当受骗》一课时,教师只靠文字的说教难以使低年级的学生理解和作出行为的正确判断。教师设计这么一个行为辨析画面课件:双休日,小明一个人在家,这时,来了一个自称是他家“远方亲戚”的人朝着小明家敲门。小明想:不接待嘛,不对,对客人得热情有礼貌;接待嘛,自己又怕不认识他,万一是坏人,不是上当受骗了吗?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文明而又不上当受骗?此时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辩论、交流。有的说,从猫眼中窥探,在答应开门的片刻,打电话告诉楼下邻居的阿姨;有的说,对不起,门被反锁了,锁匙被我妈妈带走了,请你等一下,我打电话告诉妈妈;种种的想法无法不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辨析是非的能力,而且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一个人在家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收集学习资料,详实数据、真实背景等感知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并不仅仅具有以上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节省教学时间,调整、学习内容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革、学习负担的减轻,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现在的学校设备和师资水平还不足,制约着经常使用,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