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赶花第一教时教案及反思
《赶花》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理清赶花的路线,体会养蜂人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
3、摘录课文中描写蜜蜂赶花和养蜂人赶花的句子,理解赶花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读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什么是赶花?怎么样赶花?赶花来做什么?„„)
2、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遇到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开始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找出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并用“——”划下来,自己先读好这些句子。
2、交流:
(1)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③有花才有蜜。
④一赶上花时就没命地干活。
三、再读课文
过渡:那么他们是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了哪些地方,赶了哪些花呢?
1、自由读12-14自然段,按要求做上记号:地点花名花时
2、交流: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的句式说[学生说到什么就出示什么,读准生字新词,特别是几个表示地名的词语。最终形成如下课件显示:
初夏
延安
榆林绥米一带
吕梁山
槐花
紫苜蓿花
荆条花
春节
七八月
秦川
四川盆地
三边一带
油菜花
油菜花
荞麦花
3、出示赶花路线图,一起开说说赶花的过程。看图,用文中几个词语来形容养蜂人赶花。(千里迢迢、马不停蹄、天南海北。)[词语由学生板书”]
4、小结过渡: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养蜂人带着蜜蜂不停地赶、赶、赶,就是唯恐误了花时。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句子]
①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②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5、引:今天,我们就跟随养蜂人的脚步去陕北高原去赶采那里的洋槐花。读1—6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初夏陕北高原洋槐花的句子。
出示1、2自然段,指导朗读!
6、引入,如此馥郁、烂漫的洋槐花,真是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充满诗情画意的圣地!此刻你要是小蜜蜂,置身在如雪般的花海中,你会怎么做?引入第6自然段
理解“觉悟”
7、写话:你想对小蜜蜂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赶花
养蜂人————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蜜蜂———— 花开不断
采蜜不停
教学反思:
《赶花》算是匆匆赶完了,但是真正赶出了些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亲身实践了赶花,也目睹了师傅和陈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虽然说自己上的是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是抓牢了,但是总体来说没啥出彩的地方。师傅的课精心雕琢,陈老师的课独树一帜,都是可圈可点。反思自己的课,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不见得是在扎扎实实教语文。教师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没有良好的驾御课堂的能力,怎么变成自己的语文,怎么变成学生自己的语文?陈老师的课,创新出了学生自己的语文,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走向更深入的语言领域,找到了语文的一个挖掘点。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且 不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是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求知要求,单单是在开发学生内在语言潜能这一方面就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反思,在所谓的家常课中,有没有这样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不能在家常课中发挥作用?语言训练到底要到什么程度?这些的种种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二篇:《麋鹿》第一教时教案
《麋鹿》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3、初步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
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等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知道他选了什么当坐骑吗?(“四不像”)同学们对这“四不像”感兴趣吗?
2、点题: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求:(1)生字新词会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介绍的思路。(请一位同学把要求读给大家听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新词,比较,辨析。字:榜、棕、孕、匿、厄、沛、衍 坐骑(jì)悄(qiǎo)无声息词: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悄无声息、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辨析“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的差别 2读正确下列词语。撰文 公爵 别墅 颠沛流离 轻纱 棕红色 饲 养 选自 例外 惨遭厄运
3理解词语意思
4、从头到尾,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思考: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段?理由呢?
第一段(1):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5.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三、教师小结: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
大家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四、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说出自己读后的情感和原因。
五、作业 抄写生词;默写生词;进一步熟读课文 《麋鹿》第二教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麋鹿,姿态奇特,命运坎坷。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它,了解它。好吗!
二、咀嚼开头,领悟写作技巧
1、出示麋鹿活动图片,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图片内容的相关句子。(“天色微明„„遁入草丛„„”)
读读这几句话,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麋鹿动作轻盈敏捷,警惕性强,胆子小,可爱。)
2、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写这样几句?能否删掉呢?
(这样写是为了引人入胜,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需要学习的。)
3、我们如东沿海滩涂也很多,为什么偏偏把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在大丰呢?在课文中找出理由。(“大丰的滩涂这块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4、想象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指名读。
(二)品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1、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能总的概括的麋鹿特点的一个词语是?(外形奇特)“奇特”在哪里呀?读“四不像”的句子。“更”字可以去掉吗?
2、接着具体的介绍了(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的特点?从文中找出各有什么特点?(引读)找出这一节中列举数据的句子和作比较的句子。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轻快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3、找出麋鹿的生活习性:草食性哺乳动物、爱在水中活动、繁殖力低。
(三)扣住“传奇色彩”再读课文。“麋鹿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令人奇怪,“销声匿迹”什么意思?(一点踪迹都没有了)指名造句。
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A、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1)麋鹿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关键在于人,因为人们没有爱惜它,任意去狩猎,去残杀。
(2)古时候,人们为了多种庄稼,把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许多麋鹿被迫远离家乡。
(3)可恶的是国外侵略者——国人的发现和撰文介绍是麋鹿从国内移居国外的导火线,特别是八国联军入侵是麋鹿再次遇难的重要原因。
3、谈感受: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地去读一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又似乎听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的内心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生谈感受:我仿佛听到了麋鹿那声声的哀鸣,她们被装上运往外国的轮船时,眼中闪着泪花。我仿佛看到了她们被八国联军拖上轮船,她们叫着,好像在让我们去救她们。我还听到了枪声,看到子弹打在麋鹿的身上,鲜血一滴一滴地涌了出来。)
师小结:同学们,这斑斑的血迹,声声的哀鸣似乎在控诉杀戮侵略者的罪行,似乎在向我们诉说麋鹿悲惨的遭遇,这真是“惨遭厄运”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B、现在呢?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这说明什么?(祖国强盛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增强)3、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人类给麋鹿带来了灾难。
从麋鹿悲惨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像麋鹿这样的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哪些?(熊猫、东北虎、扬子鳄、中华鲟)对这些野生动物,我们要保护它们,你们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用语有哪些?(爱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不要再让人类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今天的动物。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朗读。
四、教师总结:
“导致麋鹿坎坷命运”的原因不但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更有社会因素。如今,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是不是很想到大丰去看看那些可爱的麋鹿?活生生的麋鹿一定比课文里描述的更加可爱。徐霞客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值得我们终身阅读。大丰离我们不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大家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前去看看神奇美丽的麋鹿„„
2、填空:
1、《麋鹿》一文中的麋鹿又叫(),文中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你明白了()。
2、“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这句话把晨雾比作()比作(),这样写的好处是()。
板书设计:
17、麋 鹿
外形特点:奇特(举数字 作比较)
生活习性:草食哺乳动物 常在水中活动 繁殖力低 保护野生动物
经历传奇:年代久远 销声匿迹 数量从少到多
第三篇:蓝鲸第一教时教案
蓝鲸
第一课时
nami
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堂课和平时不太一样,看,后面这么多家长,还有领导和老师,紧张吗?
老师很紧张,也很担心,你们能给我一点信心吗?
一:回答问题要积极
二: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
谢谢同学们给我信心!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了。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电脑出示鲸的图片,板书:鲸
3、认读,指名读。
4、你觉得鲸怎么样?
3、是啊,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鲸类中最大的一种。板书:蓝鲸
过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对蓝鲸的介绍吧。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遇到难读的字词和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C标好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D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打上“?”
三、范读课文,初步感悟。
1、让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录音,思考:你听懂了什么?
2、指名说说。
四、再读课文,领悟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思考:每一段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词语:
jīngbǔrǔjǐzhùwǎnxìbīncu
蓝鲸哺乳动物脊柱宛如缝隙濒临措施
多音字:扫觉
只认读,不写。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去拼音认读
rǔdūnyóuxùnsùfúshétūn
哺乳一吨尤其迅速浮出水面舌头鲸吞
mièfàndùn
灭绝饭量一顿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去拼音认读
B出示长句子,指导朗读
这时它把嘴巴一闭,舌头向上一卷,海水就会从鲸须的缝隙中排出,而大批的食物就会留在口中,被它吞到肚子里去。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C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纠错。
D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根据回答板书:
最大的一种
体形很大
行动快,力气大
饭量大,吃食奇
浑身是宝,要珍惜
3、现在,大家对蓝鲸有了一点认识,想看看蓝鲸在大海中的活动吗?
观看蓝鲸录象。
五、指导书写,书上描红
1、电脑出示,学习生字书写。指名认读,给生字找朋友。
2、完成书上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流利。
2收集关于鲸的资料,准备开交流会。
第四篇:15《赶花》-教学教案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养蜂人用辛勤的劳动为祖国创造财富的奉献精神。
2、默读课文。概括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一年四季到哪些地方赶花采蜜。懂得“赶花”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懂得过渡句在文章中作用。
4、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通过按要求有目的地默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句子的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含义,从而体会养蜂人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1.自己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小组齐读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以及描写“赶花”情况的词语。小组交流
3.完成课后第五题。
4.交流:
①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
②出示填空:
“赶花”是指养蜂人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5.交流朗读课文。
6、解释词语。
7、比较词语:幽静 惊讶
安静 惊奇
8、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读文
第二课时
一、引出“赶花”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引入: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
1、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
2、交流预习:
过渡: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大家都找到了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以及描写“赶花”情况的词语,交流一下,出示:
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
△△
··
齐读,再读,读出句子中的要点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句子下作标记。)
出示词语: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这些词语确实着重描写了“赶花”的情况,让我们读好它们,读出感觉来。
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到,出示:
路程远 分布广 赶花忙
让我们一起来读。
二、边默读边思考并完成填空
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出示填空)
下面我们就要边默读边思考(出示三个步骤)来体会养蜂人的劳动和生活。
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初夏赶到延安采槐花蜜,过些日子,到_________采紫苜蓿花蜜,然后_________。七八月,到_________。初春时节,到_________。第二初夏,又_________。
①理解题意;
②摘取要点;
③注意连贯。
1、我们先来理解题意
①指名读第一分句,说说句中有几个要点。
②时间——初夏,地点——延安,花名——槐花。
其实这就是刚才那句重点句中的三个要点(指板书)
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朗读题目。(什么地方采什么花蜜)
③听出来了吗?要我们填的就是地点和花名
2、我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下面就要边默读边摘取要点,自学第7-14节
①各自轻声朗读7-14节。
②边默读边摘取要点,注意:
在地点的词语下用“△”表示
在花名的词语下用“○”表示
在花时的词语下用“·”表示
③口头完成填空。
3、交流:
①交流,出示地点和花名。
②请大家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蜜”的句式来交流。
③口头交流填空,齐读。
三、理清文章结构
过渡:刚才我们所填内容就来自课文7-14节,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讲述这支吕梁山区的养蜂队赶花的经过呢?
①“我”与养蜂人的对话有几个来回?“我”问了几次?养蜂人答了几次?请用手势来表示——4次。
②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
③指名小组分角色——去掉旁白直接读对话
过渡:“我”的问与养蜂人的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出示:
“我”
养蜂人
养蜂队来自何方——→养蜂队来自各地
为什么赶远路——→为赶花才赶远路
槐花谢后能否休息——→一年四季赶花不停
秋凉回家乡能否休息——→腊月起程再赶花
小结:可见,养蜂人的回答是针对“我”的问话的。
④让我们再配合着朗读板书,看看这一问一答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我”先打听——,养蜂人回答——,因为养蜂人回答——,所以“我”惊讶——,养蜂人回答——,因为——
所以“我”又产生新的疑问——,养蜂人回答——,因为——
所以“我”又问——,养蜂人回答——
小结:本文的特点就是以“我”的发问来引出养蜂人对艰辛的劳动和生活的介绍,并使谈话引向深入。“我”的问题在文中起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题3)
四、以学生为主体,自由读文感悟
过渡:从养蜂人层层深入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了养蜂人赶花路程的远,真是——千里迢迢;地点分布之广,真是——天南海北;又是那样的繁忙,真是——马不停蹄。(指读板书)
1、分组学习,把课文读好,读出那种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的感觉。
2、再着重选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题4/②③)
3、交流
五、由诗情画意引出课文中心
1、诗情画意就是充满诗画的意境,那为什么说养蜂人的生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呢?
①出示填空:
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②交流,齐读。
交流——选4,为什么不选其他三个答案?齐读。
六、引读第一段,理解中心,朗读颂歌
过渡:本文除了歌颂养蜂人,还赞美了小蜜蜂,看第六节。
1、“蜜蜂和人一样,最有觉悟”。“觉悟”是什么意思?(懂事情,明道理)
那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一遇到花时旺盛,就没命地干活)划下句子。
老师朗读第1、2节——引:小蜜蜂又忙起来了!当我走进林子的时候,发现——(这里„„跨步),引:那是怕被蜜蜂蛰呀!可养蜂人却说——(不要„„蛰你),引:果真——
引:蜜蜂就是这样最有觉悟!只要——(一遇到„„累死。)
3、课文第6节竭力地赞美蜜蜂,这又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运用了“以蜂喻人”的写作手法,所以重点句中的“咱”不仅指那位说话的养蜂人,还指那些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还指所有的养蜂人!
4、这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的“蜂儿酿成百花蜜,留得香甜在人间”,养蜂人就像蜜蜂一样用自己的辛劳创造者巨大的财富。
5、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段文字,让我们在这美好的语言中结束今天的课。
出示:
蜜蜂啊,我赞美你。你是勤劳博采的专家,你在万花丛中翻飞,为人类酿造醇酒般的蜂蜜。“万花酿甜蜜,蜜成花不见。”
板书设计:
12、赶花
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
△△
··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
路程远
分布广
赶花忙
诗情画意
觉悟:一遇到花时旺盛,就没命地干活
以蜂喻人
第五篇:草(第一教时)-教学教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2)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3)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c、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b、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c、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a、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问:(1)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c、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1)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4)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5)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1)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2)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3)教师画简笔画
(4)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5)由于草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