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湘教版华梁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时间:2019-05-15 01:4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新湘教版华梁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新湘教版华梁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一篇:2012年新湘教版华梁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华梁中学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

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聚落的主要形式;知道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民居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

四、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认真默读课本第60—61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5.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_____习俗和______特点。6.做课本第61-63页活动题。

(二)小组讨论:

1.读课本第60-61页3-

17、3-

18、3-19三幅图片,结合课本60—61页文字,试从生产活动、规模大小、建筑形式、环境四方面说一说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2.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措施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三)集体探究:完成课本第62页活动题。

(四)说一说: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二篇:湘教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三、教学计划

潘一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二)教学设想与措施

七年级共计4个教学班,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第三篇:(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案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 新授课 型 课 教学目标、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3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4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教学重点、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3教学难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课时安排 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边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景观。“居住”样的有趣的)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承转)(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的两种形态是哪两种?能举出例子来吗?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

么,它们有何差别呢?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信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 物质娱乐生活 信息流通快慢 教育条件 道路 房屋

丰富多样 快 好 交通方便密、密集、高 城市 不方便稀疏、分散、矮 乡村 较贫乏 慢 差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居民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大一些的叫做城镇,叫做村庄,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城市人口密集,产业的居民聚居地。

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

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 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P62学生观察课本

件。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教师提问)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启发)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 呢?如:我们绥阳的地形如何?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小结)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承转)3(讨论)把学生分成“北极地区的因纽、“北非的平顶屋”、组,观察“东南亚的高脚屋”

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展示下表,要求学生归纳各组的意见。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风格)高温多雨()(下部空、防浸、东南亚的高脚屋)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墙厚,少窗、防日晒、保温)北非的平顶屋因纽特人的冰屋)严寒((低矮、无窗、保温好)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又与社会经济生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教师总结)

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正因为不同地区、(承转)的文化遗产。

二、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 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民族风情等社会制度、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宝贵的资合理地改造自然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料!板书设计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

一、聚落的形态、么是聚落1、落的形式23、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落的形成与发展1

、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教学反思

第四篇:湘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第一章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方案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

(1)、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教师不必解释,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了解。

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录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

方案一: 让学生读课本第四页的两副图。提问: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一副是足球比赛,另一副是西班牙斗牛)

它们分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南美洲和西班牙)

学生读第五页的图,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提问:你对中国的哪些民族比较熟悉?他们有哪些传统的民族习惯?(学生可以随意举例,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方案二: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学生读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师生共同总结-----体育运动的地域性。

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

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学生举例子……

教师把这一部分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启发提问,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做到启而不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布置作业:

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与日常生活

二、地理与生产建设

三、地理与风土人情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0、《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教学重难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二、了解作品及文体知识:

1、了解什么是寓言?

2、认识《伊索寓言》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

2、解释词语并造句:

庇护: 较量: 凯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②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③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④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五、合作探究: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小结: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六、联系实际,深入探究

1、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2、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呢?

七、拓展延伸: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①嘴和眼的对话 ②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初读课文,疏通课文

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的字。

4、复述故事情节

三、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塞翁失马》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四、扩展延伸: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下载2012年新湘教版华梁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新湘教版华梁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