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3.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呢?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板书:依依惜别
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谁也不愿轻易触动。打开书,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配乐朗读。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让我们来找一找,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板书:藏情](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板书:赏景](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
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 “烟雾迷蒙”,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繁花似锦”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李白把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
(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思考:他们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
他们想让分别的时刻来得再晚一些,所以先要“赏景藏情”,让人更加感觉到他们那非同寻常的“依依惜别”之情。3.齐读,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用什么方式表达感情?板书: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李白对孟浩然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孟浩然的人品就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指名背《春晓》,齐背)(这首诗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真可谓“誉满天下”!)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
4.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
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2.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评价:读得真好,我们都被你的朗读打动了!)
3.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好像;江上沙鸥点点,好像。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4.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5.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6.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7.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8.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 9.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10.把诗工整的写在作业单上。11.投影展示,评价。拓展送别诗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板书)今天,我们通过对《黄鹤楼送别》一课的学习,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的过程,从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依惜别”之情。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由来。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创作了著名的送别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几首,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由来,下节习作课,我们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法,好吗?
[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
第二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二.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李白孟浩然的资料,搜集一两首送别诗。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到送别,总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尤其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今日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因此,许多文人墨客在分别之时,往往都情难自已,把满腔离情别绪,都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读送别名言佳句)昨天,我们就学习了其中的一首—— 呈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古诗。
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二、学文悟情
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心情的词语。
(一)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的心情?
你理解这个词吗?
依依惜别
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呢?读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再把你找到的词句细细品一品。
(二)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话别前,什么场面打动了你?(出示这一句)为什么打动了你? 抓住“藏”字来理解。他们是怎么“藏”的?
一会儿„„一会儿„„
有意(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这么美的景色,观赏的人心情该会多么愉快呀!是这样吗?他们真的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3)哦,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暴露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那他们是在干什么? 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伤感。(4)如果是平时,他们会在黄鹤楼上做什么?在这相聚的最后时刻,他们谁也不愿提起分别的话题,都把依依惜别之情深藏心底。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2、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1)过渡: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句子,齐读)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
A、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a.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
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b.如果我们对孟浩然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的话,一定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这段话。
孟浩然的资料,孟浩然,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他有许多诗歌流传至今,其中《春晓》家喻户晓。他曾经做过官,后来因朝廷日益腐败,他不愿意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所以辞官,归隐田园。引读——孟浩然一生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所以说——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孟浩然一共写了260多首诗,有很多还流传至今,比如说《春晓》,所以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孟浩然当时40岁左右,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为——兄长和老师。
B、李白的依依惜别。
同学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还读出了什么?
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谁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心中的不舍。
(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敬仰、依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的这段话。
3、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收下了友谊、收下了祝福,请大家读读孟浩然的话(出示句子)。
(2)孟浩然的话语中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说明什么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底下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即使他远在天边,也像是靠在一起 的邻居。
A.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话,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居一样的近。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丝毫的影响。
B.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因为友谊,心能靠的很近。
C.孟浩然把他与李白的情谊比作长江水,时间会流逝,但情谊永不变,分别只是暂时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D.他要李白乐观起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分别就没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再见。E.他因为年长,在这时候劝慰李白。
(3)孟浩然真不愧是兄长和老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兄长一样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读。
4、一个满怀敬仰,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谊深长,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一份深深的离情。下面,我们同座位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
5、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6、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人有情,景也通情,只见岸边——(引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A、借景抒情。岸边杨柳依依,好像——在与孟浩然挥手告别,江上沙鸥点点,仿佛——也不忍离去,此处是借景来抒发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啊!这真是人有情,景通情啊。
B、理解“伫立”、“凝视”、省略号。
友人登船时,李白依然——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依然——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仍然——只见一江春水流向天边,李白还是——
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
(2)让我们站在李白的身边,感受他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真好,读出了李白无边的惆怅,不尽的思念。)
(3)齐读。配乐
三、学诗解意
满腔离情,万千愁绪,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
1、出示古诗,生齐读。
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诗句,再回过头去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指导读诗。(千言万语,尽在诗中,谁来读读这首诗?配乐)
4、齐读,背诵。(齐背,送给孟浩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四、积累拓展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让 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老师再送你们几句送别诗。呈现名句,生齐读。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叔同——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3、渗透经典诵读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五、诵读古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逝,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吸引着无数游人登楼远眺,浮想联翩。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面对着浩荡的江税,飞翔的沙鸥,那一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
六、作业布置
1、搜集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2、搜集送别诗,并仿照课文编写故事诗。
3、在生活与学习中多读唐诗宋词。
第三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评论
(播放歌曲《烟花三月》)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这首《烟花三月》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内容改编创作的,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先感受一下朋友离别的情感。
一、美文激情导入,引出诗歌及其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
1.师:送别,是一首歌,一首值得深情吟唱的歌;送别,是一首诗,一首值得用心品味的诗;送别,是一段情,一段值得用一生回味的情!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再次学习课文——齐读课题。生读。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再读。
2.师: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一定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你的一句话里包含的信息要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烟花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板书:李白
孟浩然)师评:把书读薄是一种本领,是一种概括的能力。3.出示诗句。齐读诗句。
4.你们认为这首诗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板书:依依惜别)5.读一读“依依惜别”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呢? 6.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依依惜别之情的?(用景色、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
活动2【导入】朗读感悟 评论
二、互动探究。
出示: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批注或感受。温馨提示: 1.可以从景色的描写、人物的对话、动作几个方面去找。2.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
3.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要善于倾听和补充。
三、交流展示。(交流分三模块,根据学情定顺序)(一)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借景抒情)1.我们先来看一看另外几首送别诗:(出示)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再看看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诗中并没有一个“情”字,你又从哪儿能感受到“依依惜别”之情呢?(读最后两行)“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写诗就是这样,把情藏在景中,这就叫“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2.文中写景的词语还有哪些?你从这些写景的词语中感受到哪些情?(点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二)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以言表情)1.师:不忍别,终须别。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读读李白的话,你能读出哪些情感?(对孟浩然的敬仰)2.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读书不仅要善于把书读薄,还要善于把书读厚。生自由交流、展示。课件链接:(出示)▲夫子: “夫子”是古人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李白的一声“孟夫子”,同学们马上就想到了“孔夫子”,怎样的人在诗人的心中有如此重的分量啊!“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的孟夫子啊!谁能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这种尊重呢?(生个人读“孟夫子”)▲兄长和老师: 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诗名早已满天下。公元725年,李白带着自己的诗稿特地去湖北襄阳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两人一起饮酒作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李白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 ▲您: 李白一连用了六个“您”,看出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人品: 李白敬重孟浩然的人品有诗为证,《赠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首。(生齐读补充材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师:朗读古诗,结合注释,想一想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 ▲诗篇: 孟浩然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写了很多好诗。其中有一首叫《春晓》,一起背《春晓》。像这样从几岁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会吟诵,这样的诗才称得上是——脍炙人口。出示资料:杜甫这样评价孟浩然的诗——清诗句唏尽堪传。
师:孟浩然的诗句句优美,每句都值得代代相传。所以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酒别
过渡:此段除了以话别,还以什么别?酒别。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满饮此杯)课件出示:举杯话别,情浓意厚。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每逢喜事,以酒相庆;遭遇烦恼,借酒浇愁;知己重逢,千杯也少;好友分别,酒,也就成了重要的表达情意的东西。所以,此时,李白定然是双手捧着满满的一杯酒,诚挚地说着这样一番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3.师指导朗读: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酒中。同学们,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双手举起酒杯,面对你敬仰的兄长、知己、老师,你会深情地说——(生读李白的话)4.师:满饮此杯!这杯里满满的仅仅是酒吗?里面更有对 “孟夫子”的深厚的友谊、深情的留恋。
5.相机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师:同学们渐渐走进了诗人的心里。现在,这边的同学是李白,这边是孟浩然,再次走进诗人心灵深处,再次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吧。轻轻地拿起书。配乐分组朗读李白孟浩然的对话。
7.师: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一天,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这场离别,应该会有更细腻、更深情的场景。让我们重现那一幕,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举杯话别的场面,以言表情。(板书:以言表情)指名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对话。8.师:一个“满”字读出了满满的情啊!你们从此段中读出来一份什么情?(兄弟情——师生情、朋友情、离别情、敬仰情„„)(三)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用行传情)1.课文中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出示:仰望、远眺、藏;伫立、凝视。)师:找出文中含有动词的句子。看大屏幕,齐读红色的“藏”字,感悟“藏”的含义。2.师:平日,李白与孟会在黄鹤楼干什么?——饮酒、作诗、聊天、赏景„„
师:饮酒、吟诗、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份离别之情。再指名读。
3.过渡:一杯酒还是留不住孟浩然离去的脚步,他终是登上了远行的小船,(出示第4段)引读。
4.播放孤帆远去的动画。师配乐描述。
白帆渐行渐远,朋友也渐行渐远,李白的目光却未曾稍离,直至白帆早已消失。这目光里面是什么?是想象吧,想象繁华的扬州城里烟花迷蒙,美景醉人;是回忆吧,回忆与孟浩然同游月余的知心与畅快;是祝福吧,祝福自己的朋友一路顺风;是留恋吧,留恋彼此之间结下的深深情谊;是深深的牵挂吧,故人此去,唯愿一切都好„„ 归纳写法:(板书:用行传情)5.体会动词:“伫立”和“凝视”。李白伫立着,“凝视”着,他的外表看上去是静止的,可是他的内心时平静的吗?他的心一定就如这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波澜起伏。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哪些画面,有哪些话要对好友倾诉呢?拿出笔把你想的写在书上。(注意写几个关键词,便于更好地表达。)让我们一起听听诗人的心声。岸边杨柳依依,李白目送孟浩然的船越去越远,心里默默地说——(生读写的话)活动3【活动】品读拓展 评论
四、以悟促读。
1.烟花含情,孤帆载意,滔滔江水载走了孟浩然,也载走了李白满腔的思念。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吟出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这首诗。)生齐读。
2.一首诗——传达穿越千年的情思,学到这里,你还觉得这是简简单单的28个字吗?——含着李白一番依依惜别之情,敬仰之情。
3.白帆渐渐消失了,故人渐渐远去了,那友谊呢?也会消失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
五、矫正反馈。
1.师:课文学到这儿,这首诗的意思大家懂了吗?(1)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到的意思。(2)孤帆呢?——孟浩然坐的船
(3)江上是交通要道,为什么只有一只船呢?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一个“孤”字就像这首诗的眼睛,向我们传达了诗人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2.在音乐声中深情诵读。(配乐《送别》)3.师: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但黄见证了一场千古诵读,千古绝唱,登楼远眺,浮想联扁,你如果登上黄,面对滔滔江水,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两个人,——李白、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到——生齐背。
4.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孤” 影“远”人已“尽”,全诗不着一字“情意”,不见一字“难舍”,却尽得风流。
六、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李白的情感世界,感受到朋友间的真情是多么可贵!(课件出示:归纳写话。)请你回顾全文后说一说: 依依惜别的深情在李白伫立江边的身影中;依依惜别的深情在;依依惜别的深情在。2.送别诗拓展: 师:我知道同学们的深情厚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关于送别的诗句有很多,你还知道有哪些呢?课件出示。
活动4【练习】迁移应用 评论
七、迁移应用。
课后再搜集一些送别诗,并选择其中一首,通过搜集资料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写作背景,并试着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运用今天所学的写作方法编一个动人的故事。
第四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训练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这篇课文属“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意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与提炼。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材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仔细体会,通过反复的、个性化的朗读,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吟诵诗歌,做好衔接 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境中,为学习新课做好衔接。)
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李白乘舟将欲行,渭城朝雨浥轻尘,忽闻岸上踏歌声。
客舍青青柳色新。桃花潭水深千尺,劝君更尽一杯酒,不及汪伦送我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过渡:刚才大家吟诵了不少有关送别的诗歌,“人生自古伤离别。”杨柳依依,长江岸边,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一首由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谁记住了这首诗?
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交流。
3、谈话激趣: 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课文,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同学们自己就明白了。
4、(媒体出示课题)黄鹤楼送别
你知道课文讲了谁为谁送行吗?(板书:李白——孟浩然)什么时间?(暮春三月)
什么地点?
5、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个故事。(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什么是饯行?(可见李白对这次送行是多么的重视啊!)
2、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板书 :依依惜别)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出示:①“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过渡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心中有千言万语,但不知从何说起。终于李白端起了酒杯说:生接着说 ①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交流。(从“孟夫子„„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敬仰孟浩然。)△
从“今天您就要„„满饮此杯吧”看出李白舍不得孟浩然离去)
△
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 月 频 中圣,迷 花 不 事 君。高 山 安 可 仰,徒 此 揖 清芬。
意思是说:孟浩然太有才能了,但他宁愿在田园里种菜也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这是说孟浩然的人品好,受人敬仰而且他的诗写得也好。
△指导朗读,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过渡语:此时,孟浩然有何尝不是呢?他真不愧是“兄长”和“老师”啊!反而来安慰李白说
出示:②“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谊深厚)△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朗读
③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指名表演。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终于登上了小船,(出示江边送别画面)生读:(出示句子)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你读出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读出李白依依不舍的深情)△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练习朗读。
△现在你就是李白,正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你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尽管不忍离别,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相信同学们准能读出味来。
(2)出示并自由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指名读。理解诗意。评议,再读。(注意读出诗的韵味来)
2、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好的文章大家都爱读)
3、师生吟诵这首诗。
(四)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1、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那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多么深厚的情谊呀!(板书:情谊深厚)
3、作业:
从你收集的送别的古诗中选一首,发挥你的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附板书:
黄鹤楼送别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情谊深厚
第五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文。
3、读通文,初步了解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文,初步了解文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新,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齐读,指名读。
6、揭题2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题质疑
二、初读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文
(3)理解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媒体:
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题)2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