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1.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角平分线的知识?
2. 角平分线有多种画法(借助量角器、折纸、角尺、平分角的仪器等),但尺规画图最佳,这些画法的道理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来获得。
3.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4.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新途径.
第二篇:小学数学人教高年级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人教高年级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绵竹市中新友谊小学
丁之洪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每一位教师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同样,各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因此,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实际目标,并与学生的认知和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
一、在解读教材中,转变教育理念,深入明确课标的要求。
1、小学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对提高人的各种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二、在解读教材中,明确数学练习题的功能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成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它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更是学生实现自我的梦工场,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数学观念的形成、数学才能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每个层次习题的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基础性习题的功能。
这类习题知识单一,针对性强,能唤起学生对知识内涵和组成因素等的再认识,使新知同化。它是在新授结束时对相关内容所作的单项、局部的反馈性练习,难度比较小,也比较容易完成。除了巩固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将这些解题方法上升为数学思想,为今后解答综合性习题打好基础,它不但于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进一步理解,对计算、解题、测量等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及解题目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综合性习题的功能
乔治。波利亚提倡循序渐进地地实施习题教学,建议例题讲完后,提供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的题目,题目的安排体现出现思维上的阶梯性,按它们的内在联系点,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引向深入。在基础性习题后安排综合性习题,正符合波利亚所阐述的观点。综合性习题由于把新旧知识联合在一起练,所以它能使新知在原有概念系统中同化,形成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如在例题教学之后,借题发挥一题多变,使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所学的方法能灵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针对习题的内容特点,以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挑选呈现材料,从精心设计准备练习入手,让学生在探究中作尝试性解答。例如教学时,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甚而知识与能力,可以独立解决第一个习题,直接为后面的习题作好铺垫。再借助题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发挥正迁移作用。教师只需要在检查解答结果的同时,对习题作重点的引导性的分析,帮助学生理清算理,明确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无意之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养成了自觉探索知识的习惯。
三、发展性习题的功能。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表象联想,再由表象联想逐步形成对简单事物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加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早期得到开发,运用教材中发展性习题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学生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进行发展性习题的训练,能促进知识结构更好地向智能结构转化,优化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好心理品质。多种形式的练习既让学生从中感知到了数学问题的存在,又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养成。
三、在解读教材中,注意读出教材的“小精灵的话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感知材料,但由于受篇幅所限,教材不可能反映知识的全部,形成过程和编者的思维过程。这样就留下了“空白——小精灵的话语”,也为教师通过研读,自己去体会、理解、运用留下空间,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想象创造能力。教材在编排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以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为例,书第4页画对称图形,小精灵话语“怎样画得又好又快”。要充分解决好并运用好这一句话的含义,教师就要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因为这一例题,是对对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果学生在对称知识的某一个方面没有学好的话,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再如教材76页小精灵话语“你能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吗?”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这一让学生自由的充分的展示自己在这一环节所学知识的充分运用好能力体现。我在这一环节中所遇到的情况:以例题3/12,学生有答6/24,有答12/48,如果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这样一提示,学生就能答出1/4。其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这一点上要充分留给学生大一点的空间和时间,给足给够学生机会,本来课堂就是学生的,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不再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对学生今后能自己独立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教材中编者只不过提示一种方法去搭配,留有很大的空白之处,我们实施者要能从空白处挖出“金子”,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有创造、有数学思想的学生。
总之,对教材的钻研,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明白人,一定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自己细细研读,读出其中的学问。使我们的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第三篇:三年级语数课堂调研小结
三年级语数课堂调研小结
本周三,王校长、朱校长和三个校区负责人对运河校区的三年级语数课堂教学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以听课为主。听了三年级闻慧菊、徐慧君老师上的两节语文课和冯珍老师上的一节数学课。听课组成员充分肯定了这三堂课目标落实到位,重难点突出,练习设计有新意。特别是两节语文课,给听课组领导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王校长感叹到:今天终于听到了能拿出来作为示范的好课。
本次三年级老师在课堂上呈现出了不少亮点:
1.课前准备充分,表现在课件的设计新颖,三位老师都能熟练操作课件,巧妙运用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三年级的语文课由字词教学逐步向课文理解过渡,徐慧君和闻慧菊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带领学生深入理解了字词,又对学生在课文理解上渗通了学法指导。闻慧菊老师在字词教学上让学生把词语解释代入到句子中让学生读一读;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理解词语“能手”,通俗易懂。
3.两位语文老师上课声情并茂,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特别是徐慧君老师肢体语言也很丰富,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课堂效率无形中得到提升。当然,通过这次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领导们与上课老师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便于老师改进以后的工作:
1.留给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间略显不足,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一些,让学习多学一些,无意中占用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2.数学课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够突出,老师得把自己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最大程度地渗透学法指导。老师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要救学生完整地详一句话也有待强化。
第四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左、右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材分析:《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 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策略选择:
本课以活动课的形式,以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活动一:引出“左右”
1、学生活动:
①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室中间的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 →说说感受(很乱)→假设在马路上大家都这么走会怎样?(交通混乱,容易出事)→你来想办法解决。(有秩序走,靠右走)②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说说感受。
2、引出课题: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二:感知“左右”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们常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左右手是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
②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 ③你怎样来记住左、右。
2、学生学做机器人,老师当遥控器,请机器人按遥控器的指令做动作。
伸出左手摆一摆,伸出右手摆一摆; 伸出左脚跺一跺,伸出右脚跺一跺; 拍拍左肩1、2、3,拍拍右肩1、2、3;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左眼眨一眨,右眼眨一眨。
3、显示课件(一个背对学生的小女孩),找出这个小女孩的左 右辫子、左右手、左右腿、左右身。活动三:体验左边和右边。
1、按要求摆学具。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从矛盾冲突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认识“左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因此教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从而感知左和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为: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并回答下列问题。从左数尺子第(),从右数尺子是第(); 尺子的左边有(),右边有(); 尺子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2、请大家把学具打乱,再随便摆一次,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给同桌听。
3、观察你这排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从左数我是第(),从右数我是第(); 我的左边有(),右边有(); 紧靠我左边的是(),右边是(); 我在()的左边,在()的右边。活动四: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请你转个身,看看现在你的左右各是谁?
2、大家一齐来感受一下,我们来上回体育课,按老师的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再看看这时你的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对回答最精彩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与他握握手。)
3、与老师握手,你用哪一只手?老师用哪一只手?你有什么发现?(面对面,我们的右手不在同一边。)
4、出于礼貌我们都用右手与别人握手,请同桌握一握手,进一步体验。
5、我想请大家举右手,我也想举右手,你说我该举哪只手?你请老师做个什么动作,一眼就看出是左手还是右手。(转身)然后我们都举左手,你发现什么?(面对面,左手不在同一边。)
6、师生面对面,看着桌上的学具,请学生回答对方的左右边各
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打乱后随便摆一摆”,打破了学生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转身、握手、找东西等活动,激起学生疑问,抓住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其中的奥秘。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有什么?
教师把铅笔盒、小刀放在身体的左边,橡皮、尺子、铅笔盒放在身体的右边,问学生:现在我们面对面,请问我的左边有什么?我的右边有什么? 活动五:巩固左、右。
1、抢答: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幸运52?李咏叔叔说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每组派一人进行抢答。① 出示
师:它不在最左边,也不在最右边,它在桃子的右边,在樱桃的左边,请问它是()。(哪一个学生抢答成功,说明理由后老师就把这张可爱的问题卡片送给他。下同)②出示一幅图,一个男孩面对大家,他的左边是儿童公园右边是图书馆,后面是超市。师: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小明的右边,请问他们要去哪? ③出示一幅图,三个动物三个家
师:小狗住小猫的右边,小兔紧挨着小猫的右边住,用线连一连,给动物们找到家。
2、辩论:老师和一个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说明理由。活动六:实践左和右。P6生活中的数学。
组织有效的抢答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去认识、去感悟、去体会,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五、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引出“左右”
师:我们教室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现在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在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两个小组的学生在走廊里来回随意走动。)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场内的):老师干吗要我们走来走去? 生2(场内的):老师这样走都会撞到。生3(场外的):这样走很乱。
师:假如在马路上有许多车、许多人,也这样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生1:会很危险。生2:有可能会撞起来。生3:会出车祸。生4:这样走不好。
师:那你想个办法,怎样比较好? 生1:大家都靠一边走。生2:大家都靠右边走。生3:大家都靠左边走。
师: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规则,我国规定每个公民都靠自己的右边行走或行车。现在请同学们都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一走,有什么发现?不知道右边在哪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场内学生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师: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1:好多了。生2:不乱了。生3:这样不会撞到。
师: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五:巩固左和右。
1、抢答: ……
2、辩论:
师:老师和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 生1:肯定会的,都走同一边肯定会撞起来。生2:不对,一人上一人下,不会撞起来。
生3:对哪!面对面,两个人右边不在同一边,不会撞起来。生4:都是右边怎么不会撞起来? 生5:不会的哪。
(教室里一大片声音说不会,一小片声音说会,很热闹)师:谁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说服对方。生6:老师我们来表演一下,就是最好的证明。师:好主意。
(师生面对面,各自靠右走,用事实证明不会相撞,全班一片欢呼声。)……
六、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实践、丰富及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用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左右”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左右有了初步感受,但对其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为正确理解左右奠定了基础。另外,这节课也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许多活动,创设了许多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操作、交流、推理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活动五中的抢答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没有念完题就知道答案,因为桃子的右边有菠萝和樱桃,它不是最右边,那肯定不是樱桃,只能是菠萝。在这老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推理解决问题,小小的一道练习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从更高要求看,本课在这一方面略显不足,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第五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平均分》是表内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旬。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经历“平均分”过程,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从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课的开始,创设去效游的情境,在从学生熟悉的分糖果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糖果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同样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圆形纸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了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2、在学生学会平均分后,试一试12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我应该参与到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3、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