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排列问题 (9)
排列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排列的方法,并且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通过猜测、比较、实践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排列的方法,并且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掌握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
2.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教学准备:
数学卡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设疑激趣
1、小朋友们,灰太狼大家认识吗?灰太狼喜欢做什么?(抓羊)
这一天,灰太狼抓走了美羊羊,把它关在了狼堡里,灰太狼为了阻止喜羊羊救美羊羊,就篡改了羊村大门的密码,以及为自己的狼堡大门设定了一个超级密码。喜羊羊为了救美羊羊,必须要过两道大门,提示: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喜羊羊吗?
请跟喜羊羊一起进入第一关。
2、进入第一关: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课件出示:密码是 1、2 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中较大的那个数。)
师:你能帮喜羊羊解决吗?(小组内交流想法。)
师:大家知道密码是多少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1 和 2 能组成 12 和 21 这两个数,21 是较大的,所以密码是21。
师: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请大家观察这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2 交换一下位置就成了 21。
如果换成1和3呢?2和3呢? 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3、由数学1和2可以排列成12和2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搭配中的排列问题(板书课题)。
师:你们的智慧帮喜羊羊顺利进入下一关。
【设计意图:学生熟悉喜欢的电视节目作为情境导入,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解第二把锁。请看喜羊羊给我们的提示:第二把锁的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不一样。
师:从喜羊羊的提示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说)
2、追问:“组成两位数”是什么意思啊?能举个列子说说吗?什么叫“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是什么意思?
三、尝试中体会,领悟方法
师:由数字1、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两人小组合作,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然后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学习汇报单上。
(学生活动。投影仪展示学生总结的两位数对比。)
师:这是大家总结出来的两位数,仔细观察一下,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汇报,将答题纸展示在投影仪上。
师:有的组摆出了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的?有什么好办法?
(鼓励方法的多样化,对各组的不同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
结合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选出优胜组。
A 师:这个小组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新的两位数,得到6个数。12、21、23、32、13、31
B 生:第二小组排列的这 些数也很有规律,12、13、21、23、31、32。
师:这个小组是先固定十位上的数,然后再排列个位上的数,也能得出 6 个新数。这种方法也非常好。12、13、21、23、31、32
C 再介绍第三种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的方法。21、31、12、32、13、23 小结:
无序排列——比较乱,别人看不懂,还易重复遗漏。
有序排列——体会方法。如:交换位置、固定个(或十)位等
采用有序的排列方法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由1、2 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能组成6个两位数。这6个两位数,哪个才是第二把锁的密码呢?请看喜羊羊又给我们哪此提示:密码是把这六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你们说是几呢?(23)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23了呢?(学生可能回答:我是从第二种方法里一看就看出来了。)出现“23”,课件演示锁打开。同学们可真聪明,大门终于打开了。
【设计意图:由于二年级孩子年龄还小,多数都无法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重在借助直观摆数字卡片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充分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探索结果,包括有遗漏的、有重复的、无序的,都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把体验过程充分展开,做足,深切感受有序全面思考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四、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为了欢迎大家的到来,慢羊羊村长决定将羊村里最美丽的鲜花送给大家。
2、这里有红、黄、蓝3种颜色的花,男生和女生只能分别选一种,都有哪些不同的选法呢?思考一下,把你们选花的方案贴在展示卡上面。
交流汇报并说说你是借鉴了黑板上的哪种方法。
3、小结: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搭配知识不仅仅是数字,也能在图形和色彩中运用哟!
【设计意图:掌握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后,利用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同类似的其他问题,起到巩固新知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有序思想方法的价值】
五、应用拓展
1、羊村的风景是如此地美丽,喜洋洋想给我们拍照留念!
2、3名同学站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站法?请坐的最端正的三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要照相了,笑一笑,1、2、3咔嚓!
师:赶紧换一种站法再照。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做出6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我们这么快就就掌握了有序排列的方法了。
3、谢谢三位小朋友,互相握下手再回到座位上吧!每两人握1次手,3人一共握几次手?哦,同学们有的说3次,有的说6次,其实这是下节课的内容,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研究吧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排列问题,搭配里可藏着大学问呢!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像排数,拍照排位置,这些都属于数学上搭配中的排列问题。
七、板书设计
搭配
不重复、不遗漏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
交换位置
2
3
1
2
3
固定十
位
固定个位
王 瑜 2016年10月17日
第二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学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区分数学中的“角”与生活中的“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学生问题:①学生把物体上“尖尖的”的部分称作角,②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数学中的角的“变形”,混淆学生对数学角的理解。】
如图:
解答内容:①选择主题图时要精心、恰当,以利于学生寻找、感知。在学生②自由找角的环节,如果学生找到了类似的角,可以先暂不处理,等到后面抽象出数学中的角,了解角的特点后,再回过头来验证是否是角,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是角,加深对角的特点的理解。
③在探究过程中注意用角的表示图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角。
2.问题内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角的特点。
解答内容:①做活动角:准备纸、毛线、小棒等不同的学具,让学生动手做角。在做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顶点、边的特点。
②折角:把一张纸对着两次、三次、四次,可以大小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在折角前先说一说要折出一个什么样的角,折完后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两条边分别在哪儿。
归纳总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问题内容:关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解答过程:利用多媒体平移、延长、缩短等手段,理解角的概念。
第三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十几减9》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20以内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十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ppt、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练习
一、复习引入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些口算,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题目,看看谁能答得更好!出示ppt1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9的加法,在这个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板书:十几减9)出示ppt2 师:看!同学们在参加快乐的游园会,有的同学在套圈儿,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向小丑买气球。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看看小丑的气球卖得怎么样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ppt3 问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能列式解决一下吗?(板书:15-9=6)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学生汇报
2、师:现在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或者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1)数:运用这种方法时手里一定要有一些实物,例如小棒、圆片之类的,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数字会变得越来越大,这个时候运用这种方法就会显得不太方便了。
(2)看减想加:利用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大家都要向她学习把我们学过的知识充分地利用起来。
(3)拆减数:为什么要拆成5和4?
(4)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算1+5=6,。
3、出示ppt4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进一步体会一下破十的过程。师:现在利用你手中的小棒像刚才大屏幕演示的一样一步一步的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同桌互相帮助)
4、出示ppt5 请你利用小棒边摆边说,完成大屏幕上的这些题目(请同学上来利用投影展示摆小棒破十的过程)
5、出示ppt6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圆片,你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 师:我要从里面拿走9个送给一班,还剩下几个?
师:那你能把这9个在图上圈出来吗?(找同学上来圈一圈)打开数学书第十页第二题 师: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用投影进行展示同学的答案)
6、师:老师把刚才我们计算的那几道题目都整理在了黑板上,你能把十几减9的算式补全吗? 问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相同点?
2:你看一看被减数和差之间有什么规律? 师:差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字多1 师:那多的这个1是哪里来的呢? 师:通过发现规律我们找到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那就是“去10加1”
三巩固练习1、2、练习口算卡
同桌互相练习十几减9的口算卡片
四、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十页做一做的第三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9 = 3 – 9 = 4 – 9 = 5 – 9 = 6 – 9 = 7 – 9 = 8 – 9 = 9
第四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简单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3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简单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教案
班级:一(1)班 执教者:刘谦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美”的数学,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创新意识。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初步认识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2、结合数学内容,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培养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交流能力。
教法:观察法、谈话引导法。学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卡片、磁铁。学生:学具、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歌:闭上眼睛(这叫什么歌?)、想象画面(画面上有什么?)。师:我也想象了一下,我想象的画面是这样的(展示书中图片)。
2、师问:这幅画里的哪个地方让你看起来很舒服、很整齐、很有顺序?
3、师:我想改一改那里的布置顺序,改成这样(布置1),好吗?(让学生选择一处:布置2).4、师问:为什么你们喜欢布置2?原因?(引导学生分析顺序)。
5、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报数游戏、彩旗、花朵、灯笼的排列现象吗?这些现象都很有——规律。
6、我们生活当中有规律,那数学里有规律吗?——今天,老师就来带领大家一起在数学里找规律。
二、新授:
1、考考你:什么是规律?(举例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并使学生举例)。
2、牛刀小试:
(1)简单数字的排列规律(小结:按照数、看、想来找规律)。
(2)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小结:通过颜色、形状、数量来找规律)。
3、现场设计大赛(强调比赛要求和投票规则)。
4、动物城堡:(体育园、聪明园、开心园、故事园各一题,你是按照什么找到规律的?)。
5、总结:通过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三、今日作业布置。
四、课后拓展:
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细心发现生活当中其他的有规律的东西,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好吗?
第五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左、右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材分析:《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 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策略选择:
本课以活动课的形式,以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活动一:引出“左右”
1、学生活动:
①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室中间的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 →说说感受(很乱)→假设在马路上大家都这么走会怎样?(交通混乱,容易出事)→你来想办法解决。(有秩序走,靠右走)②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说说感受。
2、引出课题: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二:感知“左右”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们常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左右手是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
②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 ③你怎样来记住左、右。
2、学生学做机器人,老师当遥控器,请机器人按遥控器的指令做动作。
伸出左手摆一摆,伸出右手摆一摆; 伸出左脚跺一跺,伸出右脚跺一跺; 拍拍左肩1、2、3,拍拍右肩1、2、3;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左眼眨一眨,右眼眨一眨。
3、显示课件(一个背对学生的小女孩),找出这个小女孩的左 右辫子、左右手、左右腿、左右身。活动三:体验左边和右边。
1、按要求摆学具。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从矛盾冲突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认识“左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因此教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从而感知左和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为: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并回答下列问题。从左数尺子第(),从右数尺子是第(); 尺子的左边有(),右边有(); 尺子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2、请大家把学具打乱,再随便摆一次,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给同桌听。
3、观察你这排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从左数我是第(),从右数我是第(); 我的左边有(),右边有(); 紧靠我左边的是(),右边是(); 我在()的左边,在()的右边。活动四: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请你转个身,看看现在你的左右各是谁?
2、大家一齐来感受一下,我们来上回体育课,按老师的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再看看这时你的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对回答最精彩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与他握握手。)
3、与老师握手,你用哪一只手?老师用哪一只手?你有什么发现?(面对面,我们的右手不在同一边。)
4、出于礼貌我们都用右手与别人握手,请同桌握一握手,进一步体验。
5、我想请大家举右手,我也想举右手,你说我该举哪只手?你请老师做个什么动作,一眼就看出是左手还是右手。(转身)然后我们都举左手,你发现什么?(面对面,左手不在同一边。)
6、师生面对面,看着桌上的学具,请学生回答对方的左右边各
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打乱后随便摆一摆”,打破了学生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转身、握手、找东西等活动,激起学生疑问,抓住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其中的奥秘。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有什么?
教师把铅笔盒、小刀放在身体的左边,橡皮、尺子、铅笔盒放在身体的右边,问学生:现在我们面对面,请问我的左边有什么?我的右边有什么? 活动五:巩固左、右。
1、抢答: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幸运52?李咏叔叔说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每组派一人进行抢答。① 出示
师:它不在最左边,也不在最右边,它在桃子的右边,在樱桃的左边,请问它是()。(哪一个学生抢答成功,说明理由后老师就把这张可爱的问题卡片送给他。下同)②出示一幅图,一个男孩面对大家,他的左边是儿童公园右边是图书馆,后面是超市。师: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小明的右边,请问他们要去哪? ③出示一幅图,三个动物三个家
师:小狗住小猫的右边,小兔紧挨着小猫的右边住,用线连一连,给动物们找到家。
2、辩论:老师和一个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说明理由。活动六:实践左和右。P6生活中的数学。
组织有效的抢答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去认识、去感悟、去体会,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五、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引出“左右”
师:我们教室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现在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在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两个小组的学生在走廊里来回随意走动。)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场内的):老师干吗要我们走来走去? 生2(场内的):老师这样走都会撞到。生3(场外的):这样走很乱。
师:假如在马路上有许多车、许多人,也这样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生1:会很危险。生2:有可能会撞起来。生3:会出车祸。生4:这样走不好。
师:那你想个办法,怎样比较好? 生1:大家都靠一边走。生2:大家都靠右边走。生3:大家都靠左边走。
师: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规则,我国规定每个公民都靠自己的右边行走或行车。现在请同学们都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一走,有什么发现?不知道右边在哪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场内学生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师: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1:好多了。生2:不乱了。生3:这样不会撞到。
师: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五:巩固左和右。
1、抢答: ……
2、辩论:
师:老师和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 生1:肯定会的,都走同一边肯定会撞起来。生2:不对,一人上一人下,不会撞起来。
生3:对哪!面对面,两个人右边不在同一边,不会撞起来。生4:都是右边怎么不会撞起来? 生5:不会的哪。
(教室里一大片声音说不会,一小片声音说会,很热闹)师:谁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说服对方。生6:老师我们来表演一下,就是最好的证明。师:好主意。
(师生面对面,各自靠右走,用事实证明不会相撞,全班一片欢呼声。)……
六、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实践、丰富及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用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左右”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左右有了初步感受,但对其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为正确理解左右奠定了基础。另外,这节课也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许多活动,创设了许多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操作、交流、推理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活动五中的抢答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没有念完题就知道答案,因为桃子的右边有菠萝和樱桃,它不是最右边,那肯定不是樱桃,只能是菠萝。在这老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推理解决问题,小小的一道练习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从更高要求看,本课在这一方面略显不足,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