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017部编版)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新教案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
教材分析◇
本文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它将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三个画面,文章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描写,极具镜头感,语言生动,笔触细腻。作者也很注意描写观众的反应,借以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同时衬托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用镜头语言放大了新闻瞬间的至美。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
学情分析◇
1.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2.难点: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跳水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预习成果展示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翘首(qiáo)
屏息(bǐng)
轻盈(yíng)...悄然(qiǎo)
由衷(zhōng)
眼花缭乱(liáo)...(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屏息敛声:抑止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2.背景资料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三、介绍文体知识
1.新闻特写的定义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2.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
①落笔集中,突出一点;②浓淡相宜,真切再现;③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四、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明确: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第二部分(第2~4段):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第三部分(第5~8段):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步骤二: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1.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本文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①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②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义,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本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做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2.本文除了正面描写跳水的场面以外,还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还写了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同时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步骤四: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2.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题目。附:【板书设计】 “飞天”
吕伟 沉静自若 风度优雅
表演前 环境 白云飘浮 飞鸟掠过
观众 翘首而望 屏息敛声
起跳 酷似翔舞“飞天”
凌空表演时 腾空 动作疾如流星“飞天”
入水 像箭插进碧波
记者 跳起来赞妙
表演后 观念 掌声雷动
裁判 亮出了高分
之美
爱国 之情
◇
课后反思◇
可取之处: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第二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翘首”“悄然”“屏息敛声”“眼花缭乱”“震耳欲聋”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2.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大声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新闻特写的特点,培养快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
重点
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难点
体会新闻特写中的“特写”的方法及作用。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吕伟10米跳台的视频资料、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图片、课文音频朗读资料。
1课时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了10米高台跳水的冠军。(播放吕伟跳水的视频),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来。今天,我们来欣赏他们对吕伟跳水的精彩报道。
1.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2.敦煌壁画: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1.老师范读或播放音频朗读,思考: 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主要事实是什么?
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十米跳台金牌。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跳水动作的“妙极”。
1.文章开头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姿态,为什么还要写“白云”、写“飞鸟”? 用白云、飞鸟衬托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2.在这篇新闻特写中,作者扣住吕伟跳水时的一个片段进行描写。(1)作者分三步描写了吕伟跳水的动作,哪三步? 走路、腾空、入水。
(2)选用准确的动词,口述吕伟跳水的过程。动词的选用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紧接着,向前翻腾一周半,在空中转体三周,插进碧.............波之中。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突出了动作的舒展自如。(3)“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吕伟凌空的姿态比喻为“凌空翔舞”的“飞天”,“飞天”是中国艺术中的精品,是中国人的骄傲,用它为喻,生动地展现了吕伟姿态的美妙,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与文题相呼应。
(4)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 ①“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展现了吕伟入水动作的轻盈、迅速、完美。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②本段中写到了观众的反映,还写了“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吕伟动作的迅速、轻盈、完美。
3.课文结尾写到一个外国记者的表现、观众的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出吕伟这一跳的完美,也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1.新闻性强。
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了吕伟赢得10米跳台冠军的新闻事实。2.描写细致生动。
文章选取吕伟跳水的过程这一片段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起跳——腾空——入水,动词选用准确,描绘细致逼真。
3.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手法。(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动作疾如流星”、“像轻盈的、笔直的箭”等。(2)侧面烘托。
开头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吕伟沉静自若。结尾用外国记者“跳起来”、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讶不已”从侧面突出吕伟这一跳的美妙。
跳水的过程:起跳—腾空—入水—妙“飞天”
为国争光骄傲自豪 凌空跳起来掌声欢呼声观众的反应惊讶不已
这篇新闻特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着重品味文章的语言,探讨文章的写法。学过之后,同学们对新闻特写这一文体的文章特点有了整体感知,激发了对新闻特写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吕伟:沉静跳前的气氛观众:期待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收复新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3课 收复新疆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如何评价左宗棠” 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二、重点和难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得到朝野爱国者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
讲清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是本课的难点。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有没有必要?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无法接受。教学时必须讲清楚:当时俄强清弱,要收回伊犁,没有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而伊犁是新疆的大门,没有收复伊犁等于没有收复新疆,国家安全仍然没有保障。所以,伊犁比那块土地、那些赔款更为重要。
三、教法建议
1.出示中国填充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方位,并提问“新疆占我国领土的百分之几?”再利用“动脑筋”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是进行学科渗透,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了解新疆的重要性。
爱心
用心
专心
2.引导学生回顾这时期我国边疆危机的情况,从此直接导入新课。3.讲述“阿古柏侵占新疆” 一目,可结合地理知识,提问“苏联瓦解产生几个国家?”再提问“浩罕国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让学生了解浩罕国的由来,又明确它的地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确立时空概念。
4.结合《新疆地图》或电脑课件,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或让学生自制课件,自己演示,自己讲解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并描述阿古柏如何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并支持阿古柏的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其罪恶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土。
6.“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资料和主张,上课时让学生分成“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与“塞防”(指四北防务)孰重孰轻展开争论。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学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正确性的理解。
7.可设问:“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再设问“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又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9.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问题。
10.讲完上述内容后,可提问“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你怎样评价左宗棠?” 即可巩固旧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
爱心
用心
专心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立体思维方法。
2.这一课牵涉到斗争策略,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懂得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做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3.指导学生学会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懂得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懂得: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
五、问题探究 动脑筋
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活动与探究
1.比一比:分小组讨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然后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把本组的意见谈一谈,看哪个小组总结得好。
让同学们自由发挥。
2.制表:回顾学过的内容,用表来反映沙皇俄国对我国的侵略。
爱心
用心
专心 3
第四篇: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练习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音有误的一项()
A翘(qiáo)首
酷似(kù)B敛(liǎn)声 屏息(bǐng)C凌空(líng)轻盈(yíng)D悄然(qiāo)旋风(xuán)2.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潇洒 敦煌 璧画
C.翻腾 刹那 瞬间
B.轻舒 漂浮 优雅 D.轻盈 沸腾 由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通过吕伟的精彩表演,使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C.四川大量水电因为无法消纳富裕电量,水电大量弃水,预计今年弃水量超过200亿千瓦时-300亿千瓦时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4.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句话新闻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共青团中央开展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这项活动,拉开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的序幕。
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活动专题网页上,网友们点击查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阅读感人至深的先烈诗抄,并纷纷通过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和缅怀。自4月2日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各网站专题网页献花的总人数已达到800多万人次,超过10万人写下了留言。
A.青少年网上缅怀革命先烈
B.共青团中央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 C.青少年网上点击查看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D.各大网站开设缅怀革命先烈专题网页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分)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_______________。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
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
二、能力提升。1.阅读下文。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结束10年自学生涯后,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后来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E.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4.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在对全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真实感想,切忌空洞。
答案:
三、链接中考(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新闻摘要】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又曾两度提及此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权威调查】
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调查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网民心声】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总书记近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积累了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经验,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例证,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
【媒体观点】
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就需要出版部门转变观念,不是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叫阅读。我们是不是该将更多纸质书籍的精彩内容搬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电子书不少内容低劣,这何尝不是传统出版部门的拱手相让?我们是不是也该依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多创作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规电子书?
(根据光明网、环球网等媒体资料整理)
1.阅读【新闻摘要】,简要归纳其内容要点(20字以内)。2.阅读【权威调查】,概括出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三个特点。3.阅读【权威调查】
二、三两则材料,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4.阅读【网民心声】和【媒体观点】,简要陈述我国领导人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就“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向出版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一、1.D 2.A 3.D 4.A 5.③①②
二、1.解析: B项,“但她从不灰心、绝望”有误,原文第三段说侯晶晶坦言她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D项“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是在1994年,她瘫痪8年后。
答案:BD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回答此题应紧扣新闻的文体特点,在总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相关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题干明确指出是“文章第一段”,根据新闻的文体特征、本段的内容及其与下文的关系。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作用: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立足全文,明确文中讲了人物哪些事件,然后注意题干中所说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出发点筛选信息。
答案:①认准人生的方向。侯晶晶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挫折,但仍坚持自学,渴望成为一名教师。②坚持不懈的努力。多年来,侯晶晶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持之以恒地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③战胜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侯晶晶也曾低落过、绝望过,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终于找回了自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最终事业有成。
4.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人生的挫折,找准生活的目标,不断进取,终将会有所收获。(意思对即可)
三、1.(2分)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多次倡导全民阅读。评分说明:意近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3分)①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②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数字化(电子)阅读比例增加。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3.(3分)①社交网络兴起,社交媒体信息丰富;②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③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强大。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4.(3分)意义:①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②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③读书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建议:丰富电子书的内容,提高电子书的质量。
评分说明:意义2分,答对两点即可;建议1分。意近即可。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单元复习《单元测试》01 (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1.看拼音,写词语。
zǎo
chen
luò
yè
kǒu
dí
chǔ
f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uǒ
yǐ
zú
gòu
fú
zhuāng
róng
qiú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B.,不耻下问。
——《论语》
C.当时若不登高望。
——《増广贤文》
D.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3.选字填空。
厉
历
(1)墙上的挂(_____)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_____)害。
提
题
(3)他(_____)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_____)目是《不懂就要问》。
4.填空。
手舞(____)蹈
眉(_____)色舞 张(_____)舞(_____)
5.造句。
(1)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照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知道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_____)
(2)我知道本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_____)
(3)读完课文我知道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学校。(_____)
(4)本文描写的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在于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共同学习。(_____)
7.比一比,在组词。
扬(_______)
风(_______)扮(_______)
粗(_______)
杨(_________)
凤(________)粉(________)组
(________)
8.照样子,写词语。
(1)一条条(一xx)
一
_________
一_________
(2)急急忙忙(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绚丽多彩(表颜色)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说说下面兴趣小组的名字好在哪里。注意加点的字词。
(1)篮球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手剪纸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鲲鹏航模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索者小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黑白棋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阅读题
花孩子
天气还比较冷,花孩子们却准备开花了。迎春花、杏花、桃花、梨花、石棉花,它们欢乐地笑着叫着:“春姑娘就要来了。我们要开美丽的花,怎么找到颜色呢?”
夜晚,满天星星,一闪一闪像灯笼。
迎春花抬头望着天空,细声细语地说:“星姑娘,你别掉下来呀!会摔疼的!”
星姑娘温柔地说:“谢谢你,迎春花,我在练习跳舞,不会摔下去的。你怎么还不睡觉呀?”
“春天快来了,我要开花了,可我还没找到颜色呢。我要开出美丽的花,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你能告诉我,到哪儿去找颜色吗?”
星姑娘说:“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我把金黄的颜色送给你吧!”
清早,石榴花很早起了床,东方的朝霞染红了天空。石榴花尖着嗓子欢呼:“多美丽的朝霞呀!”朝霞亲切地说:“可爱的石榴花,你怎么起得这么早呀?”
“春天快来了,我要开花了,可我还没有找到颜色。你能告诉我,到哪儿去找颜色吗?”
“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我把红颜色送给你吧!”朝霞说着把鲜红的颜色给了石榴花。
桃花、杏花、梨花怕冷,白天黑夜都躲在被窝里,睡个没完。
春风吹,青草发芽了。迎春花开出了金光闪闪的黄花,桃花、杏花、梨花还没找到颇色,急得哭了。石榴花把红色分给它们一些,桃花、杏花高兴得笑起来。梨花不好意思地说:“石榴花,你真好。希望你开出最美的红花来。你的颜色不多了,不要再送给我了,我就开不带颜色的花吧,好让我永远记住自己的缺点。”
就这样,梨花开出了白色的花,桃花、杏花害羞地开出了粉红色的花。石榴花呢?最后才开花,但它开出来的,却是红艳艳的花朵。
1作者把闪烁的星星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文中五种花开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一共_________
个自然段,文章是围绕_________
这句话写的。
4桃花、杏花、梨花为什么自已找不到额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梨花的颜色为什么是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一写学校生活中的一个场面,如上课、下课、做操等等。
12.写作题。
写一则观察日记,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次观察事物(动植物、小物件等)的情形写清楚,特别是从这个事物中细心找到的“新发现”,把它写具体。要求:题目自定,语句通顺,300字左右。
200
300
400
参考答案:
1.早晨;落叶;口笛;处罚;所以;足够;服装;绒球
2.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C.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増广贤文》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1)历(2)厉(3)提(4)题
4.足
飞
牙
爪
5.(1)今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来。
(2)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3)明天我们就要放假了。
6.×
2.√
3.√
4.√
7.表扬
大风
打扮
粗细
杨树
凤尾竹
粉色
小组
8.示例:(1)片片
阵阵
(2)开开心心
干干净净
(3)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9.示例:(1)很有个性,带有当英雄的味道。
(2)剪纸就讲究心灵手巧,“巧手”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3)“鲲鹏”出自中国神话,表现了对做好航模的决心。
(4)“探索者”表现出小队的追求与探索的精神。
(5)“黑白”是指围棋上的黑子和白子,用来命名棋社,直观明了。
10.1
灯笼
迎春花--梨花--桃花、杏花--石榴花
“我们要开美丽的花,怎么找到颜色呢?”
她们害怕困难,太懒惰。
她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
11.在课下,我们也是生龙活虎。别看我们上课很老实,下了课可是像猴子似的你追我赶!女生们在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男生们自然在玩抓人的游戏,或者在滑滑板……
12.范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