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边的卵石教案及反思
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并学会用见解的语言进行概括。
3.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认识科学小品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入,学生在阅读后基本了解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中卵石的形象语言等,基本掌握阅读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乐于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信息的主要内容,进而筛选有效信息和整和信息的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卵石是由什么构成的,每一类卵石诉说的中心是什么,卵石的生命历史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什么是“特殊的语言”。【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方法。(课件出示)
2、导入新课:导读课题。(质疑:什么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预习自学提纲,按提纲检查)
1、读准生字词,自己写写觉得难写的字。(指导:漾)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昨天预习时,陈诗语提出这篇说明文,不好概括主要内容。你们怎么概括的?)(1)指名说。
(2)师点拔: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看看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事物特点,也可以按文章的结构概括,看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3)梳理脉络:如果把这篇文章按照它的构段顺序分为三部分可以怎么分?(或根据内容:提炼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总——分——总”)顺序也可以在总结全文时下节课说。
三、顺学而导,直奔主题
师:第3题等咱们学了课文之后再来交流。刚才,我们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不同卵石的特殊语言。它们在说些什么呢?这就要大家静心读课文,听听它们说的话。你们对哪一种卵石的语言最感兴趣,就请找出来,仔细解读,静心聆听,看看能读出什么?听到什么?
(自由读,勾划,批注,小组交流)
四、紧扣关键,落实训练(指导交流思路:读出了什么——怎么读出来的——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指导第六段:
1、读出根据“排列方向”来确定河流的方向。(板书)
2、出示比喻句:“它们像是······”
(1)这个比喻让你读出了什么?可以试着画一画么?
(2)你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如果换一种写法比比看?有这种效果吗?
(3)师小结比喻的作用:(相机强调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色)
(4)自由读,齐读。
3、写法品悟:这一段除了比喻的手法。还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卵石的语言呢?(1)看可以看看第一句话:(指导:这句话是把卵石当做人,以第一人称给我们做自我介绍,让我们了解它们的一些相关特点,这样的写法叫自述。)(2)自由读读这段,感受一下自述的妙处。
师:文章还有几个段落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7、8段)(写了花岗岩的话,铁矿的话)指导第七、八段:
1、能读出它们说了些什么话?(请刚才阅读的人交流)
花岗岩:矿物颗粒的颜色。
铁矿:追踪同类卵石找矿藏。
2、现在大家可以拿出自学提纲第3题交流,更正。3.全班交流:(师总结:其实咱们填这几个空就是在收集、处理信息,根据大家的经验,觉得收集处理信息的关键是什么:根据要求选取最关键的词句,提炼出来)
五、回归整体,读中学写 1.小结内容:这节课我们倾听了三类卵石的特殊语言,了解了可以根据语言来确定河流的方向,明确矿石的来历,寻找矿藏,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自述”的方式给我们介绍卵石的知识,有什么好处呢?(把这几段读一读,说一说)(指名说,再次强调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师:以后,我们写说明文或介绍某一个事物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会更吸引读者,注意的就是要“抓住特点”述说。当然,文章还运用了其他的方法介绍卵石的话,我们下节课接着研读。
六、当堂作业,拓展延伸
作业:1.《长江作业》第3.4题
2.用自述的方法写一个物品。
板书:
10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排列方向 特殊的语言 矿物颗粒
自述(抓住特点)
同类颜色
(下节课1.学转述2.结合自述、转述体会方法的妙处3.学习首尾呼应的材料安排方法)
教学反思:本文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是:体现单元特点;体现先学后教;体现讲练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自述”的表达方法,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学会相关方法。所以,在教学之前布置了带有学习提纲的预习作业,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领和指导。一节课下来,感觉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得不错,尤其是“以教定学”和“体会方法”这两点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在教学中,尽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交流时间,在他们的学习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并及时提炼方法,夯实印象,使得教学高效而省时。
2、因目标明确,所以在教材的处理上比较大胆,能紧紧围绕目标充分利用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扎实地训练,将教材用活了。
3、灵活利用《长江作业》的相关练习,在练中学,在学后练,讲练结合。
4、在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色时,虽然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语句,也指导朗读品味了,但还欠缺火候,如果能够追问“你们是怎么想象出卵石的样子的?”并换一种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对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色应该体会更深。
第二篇:卵石动物造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卵石动物造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有趣的卵石造型游戏,了解卵石的不同形态。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用色彩画出不同的可爱的动物造型。
3、丰富学生的绘画经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难点:动物形象饱满生动。【教学准备】
卵石、记号笔、油画棒、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看你们桌子上放的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它的作用及用途吗?(生:石头。铺路、刻章、雕塑等)
2、师:其实,除了铺路还可以在卵石上做装饰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几件卵石作品,看看是什么?(生:大象、猫头鹰等)
3、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卵石动物造型》
二、讲授新课
1、师:卵石的形状千姿百态,看一看这块卵石的外形让你联想到什么动物?(生回答。师补充:看看老师联想到了什么动物。)
2、师:如果将卵石横放、竖放、转变角度,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动物?(生回答。师补充:看看老师联想到了什么动物。)
3、如果老师想让你们把桌子上的卵石组合在一起,试着摆一摆,看能组合成什么动物造型。(生回答。师:同学们真棒,不愧是组合高手!)
4、老师昨天收集了一些乱世作品,想邀请同学们共同欣赏一下,你们愿意吗?(欣赏过程中说一说卵石作品的不同之处及表现手法)(生:是单个卵石,多个卵石组合成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添加、简化)
5、请一到两位同学选一块自己喜欢的卵石,说一说你想用卵石表现那种小动物,为什么?
6、如果现在让你制作一个卵石作品,你会用几个步骤来完成。引导学生说出制作步骤:
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想象
用记号笔在卵石上勾画形象细节(注意:卵石就是动物本身,就是他的剪影)
用油画棒或颜料进行美化涂色(注意:用干笔蘸上颜料,不要用水)
三、学生创作
快快将手中的卵石变成有趣的作品吧!
作业要求:大胆创作注意构图,色彩搭配鲜艳可将卵石进行自由组合
四、展示与评价
1、你觉得那件作品最吸引你的眼球,为什么?它的优缺点在哪,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
2、作品当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五、师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把这些色彩暗淡,好不生机的卵石变活了,变漂亮了,你们真棒!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美化的东西,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加美丽!
六、板书
第5课 卵石动物造型
表现手法:夸张、变形、添加、简化
制作步骤:想象
勾画细节
美化
《卵石动物造型》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学习过程中始终表现得很积极,很投入。对于在卵石上进行动物造型也掌握得比较好,只是由于第一次尝试的缘故,学生的经验还不够足,底稿画得不错,在上色时,好多学生没有处理好,导致形象稍模糊了些。我觉得只要让他们多操作几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得到了体验,得到了收
获,得到了快乐。
第三篇:卵石画人物教案
2014—2015学年 特色大单元授课
卵石画-----人物
执教-----胡晓丽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头部的特征,认识各种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卵石画,学习制作方法。在变废为主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创造美。课前准备:
教师:范作、收集材料等。学生:收集材料、鹅卵石水粉等。
(一)、引入课题:
朗读儿歌:鹅卵石,光亮亮,圆形卵石,做头像;方形卵石,做什么?想一想!(边朗读边在大屏幕上显示鹅卵石的图片。)揭示主题:(略)
(二)观察欣赏:(设问:)
小朋友捡了许多鹅卵石,观察一下自己的卵石有哪些形状?(生答:)教师一边板示。
观察脸形:出示4个有典型代表脸形的脸谱(圆形、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并在大屏幕上对各个脸谱的脸形用黑线显示一下。给予直观印象。
(三)教师示范
学生创作
小结点评
步骤讲解:欣赏不同形象。教师介绍自己范作,并做简单的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各自创作,完成后个人介绍学生间相互点评,欣赏各自作品。注意点(要求):标新立异,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学生创作时,放轻音乐,教师巡回辅导,及时鼓励。)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学生相互观摩,形成教学高潮。
(五)课后小结:
(师)卵石不但可以做人像、动物、物品等,那你还可以用它来创作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试试,下次课我们再交流。
第四篇:《卵石动物造型》教案
三年级美术《卵石动物造型》教案
一、教材、学情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段儿童想象思维比较活跃,不受约束。善于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想象与观察的基础上,即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可以让学生先在卵石上勾画出动物的轮廓,然后大胆涂色,最后进行整理装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2、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有趣的卵石造型游戏,根据卵石的不同形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
3、情意目标:利用熟悉的卵石进行绘画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绘画经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以及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动物形象饱满生动。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水果模型),这是什么?哪位同学上来看一看、摸一摸是否是真的?可以吃吗?
2、谈话:我还带来了凶猛的狮子、调皮的小猴子、可爱的小白兔、、、、、、只是因为太重拿不了,所以只能拍成照片,你们想不想看啊?(课件展示彩图)这些小动物都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
3、瞧,这些天然鹅卵石经过加工装饰以后的小动物多漂亮、多可爱啊!从而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卵石动物造型》。(板书)
(二)、质疑探究
1、分别从大象、猫头鹰、狮子、乌龟四种动物来分析这些卵石小动物与真实的动物的区别?(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回答:进行了添加、简化、夸张、变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发现根据卵石的不同形状,利用添加、简化、夸张、变形这些方法就可以设计出各种你喜爱的小动物。从而引出卵石画的创作手法。
2、看了这么多的卵石动物作品,除了小动物的头像和鱼类以外,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卵石小动物在姿态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不错,我们在卵石上画小动物,除了画它的头部,可以画动物卷曲的姿态,还可以和其它卵石组合拼摆小动物。(课件展示)
3、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用卵石来制作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拿出你准备好的卵石。
(三)、奋飞点拨
1、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卵石形状,让你联想到了哪一种动物?
2、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
3、那把你的卵石横放,看看能不能让你联想到你熟悉或喜欢的小动物呢?我们还可以再把卵石变换一个角度,又能变成什么动物呢?
4、卵石和卵石组合摆在一起,你又会联想到哪些动物呢? 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哪些小动物适合画在这块卵石上,为什么?
卵石造型千变万化,设计时要随石料的变化而合理、巧妙安排,那这些美丽精致的卵石动物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设计绘制时,需要用哪几步?:
(1)根据卵石形状进行合理想象;(2)用记号笔在卵石上勾勒动物形象细节;
(注意:此时,这块卵石就是动物的身体,就像是它的剪影。)(3)用干笔蘸上颜料进行美化。(注意:不要用水)
(四)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漂亮的作品,但我知道更好、更精彩的作品即将诞生,还犹豫什么呢,快动手吧,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创作出一件伟大的作品,我知道你们一定行的。加油!
强调主题要突出一点,内容应丰富一些,画面要表现的整体一些。涂色的时候颜色要均匀,画面要鲜艳美丽。
(五)、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把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来评析和大家互相评析,老师再进行点评:
1、作品中优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怎样修改会更好一些。
2、作品里面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方式,特点是什么,3、以后应注意什么。
五,总结:今天,通过大家丰富的想象与灵巧的双手,把色彩暗淡、毫无生气的卵石变活了,变漂亮了,真了不起。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让我们美化的东西,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丽!
六、板书设计
第5课
创作手法: 简化 变形 夸张制作步骤:
1、想象
2、勾勒细节
3、颜料美化
卵石动物造型
概括 4
第五篇:教案:卵石的形成
卵石的形成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查找搜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
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教学难点:
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行发现问题:
一.观察:
老师出示带来的碎石和卵石,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把卵石和一般的岩石碎块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发现有的光滑圆溜,有的棱角分明,有大有小……)
二.生描述后师讲述:
这种石头叫做卵石。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板书 卵石)
三.谈话,揭示新课。
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板书的形成)
四、学习新课。
(一)、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
1.谈话:
你们知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卵石?(课件出示河道上、中、下游的卵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卵石采集地的环境特点。认识卵石出在水边,下游卵石较多但个头较小。)
2、师激疑:
你能推想卵石是如何形成的吗?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溜?
3、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同学间展开辩论,最后把意见进行整理、归纳,便于确定探究方向。)
4.师讲述:
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沿着金沙江的上、中、下游河流考察。(播放上游、中游、下游各地段环境的课件。)
边看边思考: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分布有什么规律?
5、师激疑:
河道中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又是如何变成卵石的?
6、学生分组讨论猜测。
7、生汇报,师小结:河道中的卵石是从河道上游的高山上来的,通过长时的搬运、磨圆而形成的。
8、激疑转入新知:那高山上的岩石又是怎样变成碎石的呢?
(二)、认识岩石的风化
1、课件出示云几张图片:风化的石林、有裂缝的岩石、石缝中的植物。
2、提问:
怎么会这样?(引导学生猜想,是大自然对岩石的破坏。)
3、实验研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①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教材实验一。②汇报实验发现。(石块有裂痕)
③引导学生推想实验与自然中什么现象相似?
④师小结:由于冷热的作用,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岩石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4、再引导学生看教材36面中下面的插图,认识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会膨胀,膨胀时会产生一股力量,使岩石的缝隙增大;下雨时,山坡上的流水会把泥土冲入岩缝中,随风刮来的土、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到岩缝中。种子有了水分,适宜温度下就会发芽,长成一棵植物。植物的根越扎越深,越长越粗,岩缝就会被撑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5、综合认识风化作用:
气温、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板书 风化 气温、冰劈、根劈】。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有的表面会成粉状,有的会产生纵横交错的裂缝,有的会崩塌,滚下山坡,落进山谷中的河道里。
过渡:高山上崩塌、滚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么会变成光溜溜的卵石呢?
(三)、认识河水的搬运、磨圆作用
1、讨论:
(1)下大雨或暴雨的时候,降到山坡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里,你认为河道中的岩石会怎样?
(2)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都受到水的冲击,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引导小结:(流水是有力量的,所以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板书 搬运
地球引力
流水力量】。
4、引导学生做碎石在河道中磨圆的模拟实验。(教材实验二)
5、师小结: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卵石。)【板书 磨圆
冲刷
磨擦
碰撞 】
6、总结卵石的形成过程:
(1)师生小结:卵石形成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山上岩石风化、崩塌,第二阶段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这些变化是逐渐的,经过的时间是很长的。
(2)引导学生描述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并将结论写在教材38面的方框中。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
(四)、拓展讨论:
1、在某些海滩上也有许多的卵石,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我们还见过哪些由于流水的作用使地表发生变化的现象?
(五)课后延伸:
写一篇以《我的旅行》为题的童话故事来揭示卵石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
风化【气温
冰劈
根劈】
卵石的形成搬运【地球引力
流水力量】
磨圆【冲刷
摩擦
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