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1:2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第一篇: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

术第十二册教案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

三、讲授新课

1、小组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2、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

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5、示范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

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

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五、评价展示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通过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了解、直观欣赏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要注意学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第二篇: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1

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

术第十二册教案 1

14、发现老房子的美 1课时教

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教学难点 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的结构 内

容 教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导入新课: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小组研究: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谁的想法别具新意?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示范:导入法激活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艺术实践: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评价展示: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提问法激活方法

探究法激活行为

展评法激活灵性授课日期

专科组长签字

第三篇: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教学教案

第 1课 现代设计作品欣赏

一、教学目的

1、能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生活用品的设计,享受设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2、知道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理念,了解一点设计的要素。

3、能对某些生活用品或工业设计产品作出初步的评价或对产品(或用品)的色彩、材料和形状依据设计的要求提出自已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造型要素与生活的需要。

三、教具准备

教材,录像资料(生活中的各种用品与零配件)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从自已和同学的书及小学具开始,讨论这些用品设计的合理性,再欣赏教材上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

(1)以一两件不同类型的作品(如旅行盒、街头垃圾桷)为例,提示学生分别谈谈设计的立意与科学性,并了解一下旅行盒和街头垃圾桷的使用功能和造型。(2)以命题(如“悬挂”、“实用的摆设物”)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子谈谈自已的想法,鼓励不同的设计构思,鼓励学生把设计稿画出来,鼓励学生自已想办法积极寻找材料和动手制作。(3)提供两种思路(以《椅子造型设计》一图为例)。椅子的形象构思是以蝴 蝶形象为主体,还可根据什么形象(如鱼缸、帽子、香蕉等)来设计椅子的其他形状?还有什么物件(如灯具、服装、建筑等)可以设计成蝴蝶的形状?

3、学习评价

(1)能给合自已的生活相关物品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参与讨论。(2)能提出与自已生活相关的物品的较为合理的设计建议。(3)有一定的审美指向或对形式美的追求。

(4)有一定的创意。第2课 想象画 鸟之王

一、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运用已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大胆创造百鸟之王的美丽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的鸟之王形象的构思与组合的方法步骤。

难点: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表现鸟之王的奇特形象与艳丽色彩。

三、教学准备

1.搜索各种形态的鸟的图片,描绘凤凰的民间美术作品。2.《鸟的天堂》课文朗诵磁带和《百鸟朝凤》音乐磁带。3.布置学生带好各色彩笔。

四、教学程序

(一)听录音,感受百鸟的美好生活氛围。(二)看图片,赏析鸟之王的形象特征。1.赏析各种鸟的形象特征。

(1)将课前搜集的各种鸟的图片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分析其形象特征。(2)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想象鸟之王。外形一集各种鸟类最美的造型于一身。

色彩——集各种鸟类最美的色彩于一体。

才能——聪明勇敢,有特别的本领。2.赏析凤凰的形象特征。

出示有关凤凰的民间美术作品,启发学生欣赏。

3.打开教材,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上介绍的百鸟之王作品。(三)想象创作美丽的鸟之王形象。1.你想象中的鸟之王是怎样的呢?比它们更美吗?(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再作回答,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2.学生想象创作。播放音乐《百鸟朝凤》,给学生营造一种想象的氛围。

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大胆用线、造型和配色,并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突出主体。(四)展示作业,评价鸟之王的美。

把学生创作的《鸟之王》贴在黑板上,先让作者讲讲自己的立意、构思和构图,再让学

生互评,评选出最美丽的鸟之王。(五)教师总结后下课。

第3课 报纸剪贴水彩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水彩画的新形式、新纹理特点。2.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变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报纸剪贴水彩画的材料美和形式美,学习制作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巧妙选材,恰到好处地使用水彩颜色。

三、教学准备

教具:废报纸,剪刀,胶棒,水彩画用具,白纸,范画,投影仪。

学具:废报纸,剪刀,胶棒,水彩画用具,白纸。

四、教学过程

1.用媒体展示画家作品《海滨印象》。

2.介绍作者:原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小纲,现在深圳工作。3.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方法、材料美与形式美感。(1)表现形式:水彩画。(板书)(2)制作方法:剪、贴、画。(板书)(3)美感:既现代又质朴,体现了报纸特有的印刷纹理美和形式美。4.板书课题:报纸剪贴水彩画

5.欣赏作品,分析怎样巧用报纸,怎样涂色。(1)学生讨论发言。(2)教师总结。

6.作业要求:制作一幅报纸剪贴水彩画,题材不限,注意要表现报纸的材料特点。7.分发报纸材料,学生开始制作。8.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9.小结:

作业展示、讲评。

第4课 自然色彩图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2.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二、教学重点

从自然色彩到图案色彩的一体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较准确并恰当地运用自然色彩设计图案。

四、教学准备

教具:录音机,磁带,范作,水彩画具。

学具:白纸,水彩或水粉画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人。(二)新课讲授。1.色彩分析。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

出示放大了的课本装饰画,让学生观察、讨论这幅画的色彩和蝴蝶的色彩有何联系。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小结。第 5 课 色彩组合画 节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色彩的属性、情感。

2、培养学生的联想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色彩的属性,启发学生联想创作。难点:运用色块组合有个性的节日气氛画面。

三、教学准备

教具:单色卡片,色块组合卡片,范画,学生优秀作业。学具:白纸,彩色笔或水彩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课件,分析6组颜色搭配后产生的色彩感觉。

3.欣赏课件中各种色彩倾向的画面,注意观察热烈喜庆的色彩特点。(1)暖色调画面《彩旗》。(2)冷色调画面《树林》。(3)灰色调画面《月夜》。

(4)冷暖对比强烈的画面:学生作业。4.作业要求。(1)作业:以“节日”为题,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色块构成画面(2)要求:构图简练,适合填色块,充分体现节日气氛。(范画)5.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6.小结:作业展示、讲评。

第6课 鸡的图案画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习和掌握鸡的图案画法,开户学生创意思路,培养学生概括、夸张、变形装饰的设计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

鸡的图案化方法步骤和要求。

三、教学难点

大胆的概括变形却又不失鸡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材,有关鸡的图片和资料,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作业纸,任一绘画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设问导人。

你喜欢唐老鸭和米老鼠吗?你喜欢真的老鼠吗?这是为什么呢?(二)讲授新课。

1、设问.怎样将鸡画得更有趣呢? 2.新授。分步进行讲授。(1)分析鸡的形状特征。

(2)概括。可用线,也可用面或线面结合来画出鸡的大体特征。(3)夸张变化。(4)配色。

3.小结。以上绘制方法过程可简化为:鸡一原形一外轮廓一简化、变形、装饰一图案化的鸡。

(三)材料观摩

(四)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保持鸡外形特征,大胆夸张变形。’(2)尽可能简洁,图案化,稍加装饰。(五)学生作业,教师个别指导。(六)展评作业,总结。

第7课 设计参现券(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和了解参观券的设计方法,并能独立地设计一张参观券。

第四篇:美术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教案(精选)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二、学生基本情况

1、六年级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2、六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成熟,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必须采取必要措施。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4课时,内容涵盖造型、设计、应用、欣赏、综合、探索6个学习领域。

重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难点:

1、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2、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3、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和“讲”与“练”的关系,精讲多练,坚持兴趣引导、自主探究、教师释疑、练习提高的教学主线。

2、关注“两极”、注意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注重课堂的延伸,提高教学效果。

4、严格要求,耐心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积极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流动的风景线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画笔。(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揭题。出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2)出示一组图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3)教师问: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学生答:(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4)教师小结: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为什么?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2)教师提问: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3)教师提问: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6.作业评价。(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2、公共汽车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站的性质、功能和特点。2.结合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尝试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一座有特点的公共汽车站模型,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共汽车站的基本方法,并制作富有创意、美感和城市文化的公共汽车站。难点:学习从平面到立体转化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卡纸、其他废旧材料、彩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1)导入: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我们要经过三个公共汽车站才能到达目的地。(2)教师播放课件出示图

1、图

2、图3,提问:这三个公共汽车站各有特点,你觉得这三个车站中,哪一个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哪一个的设计是最好的?说说理由。(3)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共汽车站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功能多样,设施齐全,体现人性化设计。②造型美观,色彩醒目。③风格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1)观察书中图片,说一说公共汽车站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公共汽车站包括站牌、蓬顶、座椅、广告位。(3)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用手绘线条的方法来设计一座公共汽车站。(4)展示并讲解小组作品的设计意图。

3.按图选材,激发创意。(1)教师提问:请大家研究一下带来的材料,你打算怎样巧妙地利用它们,把小组的平面设计变为立体作品。(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示范卷、折、剪、镂空等制作方法。

4.学生作业,展示作品。(1)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指导。(2)展示小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设计有什么闪光之处?我们设计的公共汽车站适合放在什么地方?(风景区、商业区、生活区等。)5.课后延伸。欣赏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图

4、图

5、图6),发表评论。

3、手绘校园招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2)难点:招贴画编排的创意。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麦克笔、软笔、彩色铅笔等)。(教师)收集、制作三张校园手绘招贴、课件。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提问:这学期学校要举行游戏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招贴画来宣传,谁设计过招贴画? 学生回答,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手绘校园招贴》。

2.欣赏、探究。(1)教师:出示三张手绘招贴,问:“你能发现组成招贴画的主要元素吗?”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标题、内容、花边、插图、主办单位。(2)欣赏手绘招贴(若干组),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手绘校园招贴的编排、文字和插图的装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优秀手绘招贴的特点。3.教师示范手绘招贴的创作步骤。

4.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插图、主题文字的字体、编排等多样性,拓展学生思维。5.学生作业。为校园活动手绘一张招贴。

要求:(1)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油画棒、水彩笔、麦克笔等)完成。(2)编排要有创意。(3)时间2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在学生打草稿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设计习惯。6.评价。标准:(1)画面统一和谐(色、图、文)。(2)编排有创意。(3)信息一目了然。

方法:(1)小组按标准自评,并互评一张优秀作品选送展示。(2)大家评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由设计者说说创意,大家再提出优点和修改建议。

4、请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请柬文化,认识请柬的作用和特点。2.掌握请柬的基本设计方法,结合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张完整而又别致的请柬。3.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请柬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难点:能制作功能明确、富有创意的请柬。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或胶水。(教师)请柬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或不同请柬的实物。教学过程

1.认识请柬。(1)导入:老师要邀请几位同学参加一个家庭聚会,想用一个礼貌周到的方法来通知他们,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用送请柬的方法显得礼貌而又郑重,能让你的朋友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3)教师出示几张不同的请柬,提问:生活中在什么场合我们会用到请柬?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是什么?(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请柬设计》。(5)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请柬进行分析,谈谈请柬上应该具备哪些要素。(6)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时间、地点、邀请方等信息准确完整。

2.欣赏作品。(1)欣赏范作:①国务院请柬;②音乐会请柬;③儿童游乐园开幕请柬。

提问:这三张请柬在设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国务院的请柬简洁明了,体现大国风范;音乐会的请柬内容突出;儿童乐园的请柬设计活泼有趣,体现出了童趣。)(2)提问:它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学生分析,教师小结:请柬的形式与内容、装饰和风格都要和谐统一。3.设计制作。(1)学生分析讨论请柬的制作方法。(2)教师示范几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折、剪、刻、画(见下图)等。(3)教师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4.学生设计制作。(1)教师提出要求:为本班的班队会或自己的生日聚会、个人画展等活动设计一张请柬。(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

5.作业展示。(1)请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略作评价。(2)把请柬送到想邀请的同学手中。

5、我的 小学 生活

一、重点、难点。

重点:描绘小学生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难点:了解绘本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用这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活。课前准备

(学生)小学生活的照片、画笔。(教师)图片、范画。教学过程

1.导入。美好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崭新的中学时代就要来临。在你的小学生活里,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讨论。(1)四人小组交流,拿出自己带的照片,照片记录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照片中的人什么表情?什么动作?(2)闭上眼睛回想,在你的记忆中哪一刻是最动人的?请你也把它“拍”下来。说一说或演一演当时人物的动态。3.欣赏。徐启雄的《雨后雨花开》和冯远的《大业》。4.说说你最喜欢的描写小学生活的图书或者杂志。

5.欣赏学生绘本。(1)如何设计封面?(2)里面画了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画的(线描或色彩)?是怎么装订成册的?(3)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装订绘本?用胶水粘、用线缝、折页、用钉或螺丝穿孔后用线系、用订书机订„„ 6.作业。(1)画出你印象最深的学校生活场景。(2)合作制作一本绘本,画上小学生活中的各种场景。7.展示讲评。

6、画展设计

重点、难点

小组合理分工、合作,有系统、有条理地策划并布置画展。课前准备

(学生)一学期的作品,水彩笔、双面胶、彩纸或水粉颜料。(教师)照片、展板、学生作品。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1)提问:你看过展览吗?它给你什么印象?(2)多媒体展示:上海美术馆的展览招贴、上海博物馆门口的展览招贴、杭州举办的毕加索画展、西湖美术馆举办的“蔚蓝海岸”中法艺术交流展览(3)小结: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一个成功的画展应该注意些什么?展览的海报、陈列方式、主题„„

2.讨论思考。画展要吸引观众,就要讲究展示的艺术。小组讨论,你认为我们的展览怎样才能吸引观众?①主题海报:主题鲜明,用生动活泼的美术字亮出自己组的展示主题。②陈列的场地:在教室内外选择场地,并确定相应的陈列方式。③陈列的方式:在墙面粘贴、桌面平面陈列(但需装裱和粘贴标签)。④标签设计:小巧可爱,上面要有作者、作品题目、材料和展示团体的名称。

3.分工合作。(1)以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2)策划并布置一个主题画展,看哪一组的展览最吸引人。4.参观评选。评选优秀展示组,并请优秀组介绍自己的创意和经验。

7、画家故居

一、教材分析:

重点:在参观画家故居的基础上,通过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欣赏画家及作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3.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4.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教师小结: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5.拓展延伸。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8、墙

一、教材分析

重点:初步了解墙文化,能用不同材料创作一堵“墙”。

难点:感受墙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墙”。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各种材料和学过的造型方法创作出一堵“墙”。

3.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在了解探索墙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厚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作品实物。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1)教师板书篆体“墙”字,让学生们猜是什么字?(我们祖先创造出的“墙”字是象形字,它蕴涵了墙最初的功能和用途。)(2)知识抢答:①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在哪儿?②你还知道哪些世界闻名的墙?③你知道墙还有哪些功能和用途?④说一说你所见过的有特色的墙。(开展小组抢答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欣赏各种艺术风格的墙。(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2.小组讨论,探究学习。(1)第一小组研究:画家们是如何表现美术作品中的墙的?(2)第二小组研究:中国古建筑中的墙(故宫墙、园林墙、影背墙)有哪些特色?(3)第三小组研究:现代文化墙运用了哪些美术表现方法?(4)第四小组研究:如何把墙的设计元素引入现代室内设计中?(材料和点、线、面等构成元素。)(5)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总结。3.艺术实践。(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墙(例如文化墙、背景墙等)进行设计创作,在厚纸上画出设计稿。(2)将画好的墙剪下,动脑筋用各种方法使墙立起来。(纸是平时美术课上常用且可塑性非常强的材料,而学画设计稿和制作立体手工作业是新课标对小学美术第三学段的基本要求。)

4.展示作品,互相评价。(1)举行“墙”的展示会。(2)评价标准:①造型是否有特色?②制作方法是否有创意?③色彩搭配是否恰到好处?④设计是否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学生作业中某一点有新意,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5.课外拓展。课外去寻找学校、公园或小区周围有特色的墙,尝试去收集它的相关信息并写生。(教师适时进行保护文物、不在墙上乱图乱画的思想教育。)

9、祖国美景知多少

一、教材分析

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习用风景写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难点:风景写生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画面的主次关系并进行一定的概括表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学习风景写生的构图知识,懂得如何区别画面主次,初步了解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2.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能抓住重点,分清层次,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3.欣赏和描绘祖国的美景,从中体会祖国山河的美,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前准备

(学生)写生画夹、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祖国风景名胜图片、风景画。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1)揭示课题:《祖国美景知多少》。(2)播放课件,展示祖国风景名胜图片,学生抢答。(3)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4)用一句话来夸夸祖国的美丽河山。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欣赏书中的人民币图案,提问:你留意过我国人民币上印有的祖国美景吗?你知道在人民币上还印有哪些风景?(2)欣赏画家的风景画。

3.写生指导。根据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风景点进行实地写生。

(1)选景。在风景写生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选景,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要选择最理想的能够打动自己的景物作为写生对象。初学写生,选景要简单些,选景范围不宜太大,如几棵树、一幢房屋、一座桥、一座亭子、一座山、一条小河等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物。如图(1)范围太大,不宜表现;图(2)主体突出,比较适合。可用自制的取景器或用手指搭成框状的取景方法来选取景物。

(2)构图。当我们选取了描绘对象后,就要考虑画面的具体安排。重点是对景物进行取舍,主次分明、突出主体,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安排,表现画面丰富的层次感。

出示一些风景图片或风景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构图知识。如下图:图(3)画面主体不突出,画面比较零乱,构图比较松散;图(4)构图比较完整,主体突出,层次丰富。(3)描绘。整体布局——局部描绘——整体调整。4.学生作业。(1)画一幅风景写生画。(2)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铅笔画或铅笔淡彩、彩笔画、水粉画等。5.展示评价。

10、美无处不在

一、教材分析

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习用风景写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难点:风景写生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画面的主次关系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摄影作品、图片或亲临大自然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2.通过欣赏、品评,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领悟发现美、感受美的前提是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件事物,能更加关注生活细节。3.观察蔬果、昆虫的切面、局部在微距之下的美,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熟知的事物。4.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对生活充满热情,在生活中时时能感受美的存在。向上的心理,对生活充满热情,在生活中时时能感受美的存在 课前准备

(学生)一张自认为美的照片或图片、一种自己喜爱吃的蔬果、彩色画笔。(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棵卷心菜或一个甜橙。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自己带来的照片或图片,说说美在哪里。

2.摄影作品欣赏,深入感受。(1)课件展示,学生欣赏。第1组:箭扣长城。第2组:动植物。第3组:水乡。第4组:白桦林。(2)分组欣赏、讨论。①从摄影作品中感受到什么?②同一题材的几张摄影作品看起来有什么不同?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角度进行拍摄?④欣赏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疑问?(3)小组派代表谈谈体会和感受。

3.欣赏齐白石的《蜻蜓、莲蓬》。(1)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2)教师介绍齐白石和他的《蜻蜓、莲蓬》。(3)再来看看这幅画,有没有新的感受?

4.齐白石先生把对生活的感受都表现在自己的画上,让我们学习一下,用画来表现平时非常熟悉的一件东西。(出示实物:卷心菜或甜橙。)(1)请你说说眼中的它。(学生各抒己见。)(2)看三幅图片。(整个轮廓、侧面的切面、横向的剖面。)(3)看过图片有何感受?(4)小结:对于熟悉的事物,如果从一些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5.学生练习,表现感受。(1)用画笔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带来的蔬果。(在切开蔬果时注意用刀安全。)(2)作品展示,互评。

11、竹

一、教材分析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

难点: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用竹子制作工艺品,掌握构图方法。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或实景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学习水墨竹子的画法并尝试制作有关竹子的手工作品。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3.让学生感受竹秀丽、挺拔的自然美,培养其赏竹及热爱自然的情趣,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初步领会传统文化中植物人格化的内涵。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墨汁。

(教师)表现竹的有关美术作品或图片、视频资料、音乐。教学过程

1.认识竹子。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欣赏竹子。(1)展示、欣赏课本中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讨论介绍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表示作者希望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3.竹子画法。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竿、竹叶)的过程。4.尝试画竹。鼓励学生运用水墨形式表现竹子。5.展示评价。学生互评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竹材料、胶水、剪刀等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教师)竹制品的图片。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说说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2.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作品,欣赏竹材料的巧妙应用及丰富的造型。3.学生讨论竹材料的加工方法。

4.展示竹制品,欣赏范例并同时分析其构思和制作的技巧。(提示:学生分析与教师讲解相结合。)5.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意图并相互交流。

6.学生实践,分组合作。要求以竹材料制作一件手工作品。

7.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制作进行讨论并鼓励。8.学生交流作品并自由表达制作感想,可自评、互评。

12、奇思妙想

一、教材分析

重点:展开联想,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案,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意。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奇思妙想是创意的基础。2.通过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学会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课前准备

(学生)纸、颜料或其他的材料。(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提出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汽车广告。教师提问:这则广告表达了什么含义?广告中有什么样的创意?(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3)教师总结:一则优秀的广告需要有一个好的创意,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而“奇思妙想”是创意的基础。(4)揭示今天的课题:《奇思妙想》。

2.图形体验,加深理解。(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欣赏并讨论教材中所例举的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教材中这些作品都具有很好的创意,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给作品以深厚的意蕴,同时也给读者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体验。

3.联想练习,激发创意。(1)课件展示图片,请学生思考:除了单形和组合联想,你还有什么与之不同的联想吗?用简单的绘画形式表达出来。(2)学生练习,教师挑选出优秀的练习并让学生自我评述。(3)教师总结,并引出下个问题。4.总结练习,方法拓展。(1)教师提问:“奇思妙想”图像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如果用电脑设计会有什么优势?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

5.构思作业,强化创意。(1)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鼓励大家大胆创意。(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示,知识拓展。(1)学生展示并表述自己作品的创意,教师对优秀的作业予以表扬和肯定。(2)小结本节课内容,并拓展说明“奇思妙想”在其他艺术创作领域中的运用。

13、纸雕塑

教材分析

重点:学生感受纸的质感,理解纸塑的方法,学会用纸作为基本材料塑造物体。难点:如何利用纸材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使作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课前准备

(学生)报纸、其他纸材、胶水、剪刀等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教师)优秀纸雕塑。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1)让学生拿出纸张折一个物体。(如飞机、轮船、千纸鹤等。)(2)完成后对比教材上的作品看一看、想一想。(3)教师提问:折纸与书本上的纸雕塑在表现上有何不同?你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塑造出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深入理解。(1)请同学们欣赏教科书第32页,说一说教材中的人物作品,作者是用什么样的体块和色彩来表现的?(2)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

3.体验方法。(1)讲解方法并作示范。讲解纸雕塑的艺术特点是如何体现的,在制作中重点强调要把纸团紧,要强调物体的团块结构。(2)教师提问: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塑造物体?(3)学生分组讨论,说说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形体。(4)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要予以肯定,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4.布置练习。(1)练习:用报纸作为基本材料塑造一个动物。(2)教师提出比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创作。(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欣赏。(1)学生展示作业。(2)学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效果奖。(3)课堂小结。

14、包装盒设计 教材分析

重点: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难点: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包装盒。(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包装作品。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商场、超市整齐美观的货架和具体产品美观的包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包装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提示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

2.深入教学。(1)教师演示教科书中形式多样的包装盒,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商品的包装有什么作用?(2)教师再展示一组中外优秀包装盒设计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包装盒的形式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演示边讲解包装盒的形式与特点。(3)重点演示包装盒的设计制作过程。教师出示已制作好的包装盒,并把包装盒展开,使学生了解包装盒的设计结构,并进一步讲解包装盒的制作过程。(4)教师演示色彩鲜艳、装饰美观的包装盒设计作品。请学生讨论:包装盒装饰有哪些特点?(包括装饰的文字、图形、色彩、商标等。)

3.布置作业。请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纸盒,要求体现作品形式的创新,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4.课堂延伸。请学生到超市做一个调查报告,介绍某一类专题包装,如绿色食品、陶瓷产品等。

15、中国世界遗产

教材分析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提示:这里欣赏比较的世界遗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3)学生汇报。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自然遗产?哪些是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活动中,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欣赏体会,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1)教师出示课件《神州风采》,学生欣赏。(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提示: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小组同伴的意见,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1)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2)全班评选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1)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简单地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并且写了自己的欣赏感受。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也许更多更美的世界遗产就在你的身边。(2)学生课外的活动拓展:寻找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资料以及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人满为患的图片。谈话:这两幅图片看了有什么感受?(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①你最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它取个什么保护口号?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得特别好?为什么?(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和方法。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来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3)将申报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上、内容上等方面进行评价。(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1)总结本课内容。(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

课题:标志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把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小结: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美丽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总结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奇,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评价

课题:风景写生

(一)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把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

(一)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把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

下载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人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浙教版)[大全]

    刘妙艳 授 课 计 划 第一周 准备课 教材分析介绍、思想教育、学习准备 第二周 画画自己的手 第三周 人物速写 第四周 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第五周 我熟悉的人 第六周 单元学习......

    2012年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案范文

    第十二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标志

    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标志 www.xiexiebang.com 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课题:标志(苏教版美术)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培养创造能力苏教版第十二册......

    人教版美术第十二册整册教案六年级下

    六年级美术下册 人教版 目 录: 1、明与暗 2、寻找美的踪迹 3、泥浮雕 4、画扇面 5 、我设计的服装 6、图文并茂 7、奇思妙想 8、世界奥林匹克日 9、二十年后的学校 10、我们......

    岭南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推荐五篇]

    第1课 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了解......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四课《假如我变小》教案

    14 《假如我变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利用对比关系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地组织画面和配置画面色彩。 过程方法:课采用欣赏动画......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全册)

    远近的奥秘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

    12 岭南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全册) 月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广州白云区金桂园小学 月华容收藏 第1课 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