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1: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杨福家在《学习时报》上撰文《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中说:复亘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李政道教授特别欣赏每句中的第二个字:学和问。学问就是要问问题,而不是答问题。然而,我发现我们国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英美的家长看到小孩子从学校回来问他的是:“你今天提了几个问题?”我们的家长却问:“你今天考了几分啊?”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玻尔曾说:“没有愚蠢的问题。”所以青少年要勇敢地提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是没有创造的。

何谓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养成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事实上,许多传统提问已无法激发学生思维。其表现为:一是呆板平淡,提出问题平淡无奇,学生没有兴趣思考。二是深浅过度,学生会因太难不能思,或者太易不愿思。三是无针对性,不关注学生需要,枯燥乏味,学生不乐思。这也远离了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使学生不易思。一旦它们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使提问题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也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从内心适应了这种禁锢,从而心甘情愿地拘泥于这种禁锢。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问题意识需要对问题产生的类型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有所了解。“问题是启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形式、转换器、桥梁和中介,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美国教育家格泽尔斯根据问题内容由已知到未知,将问题分为低级型、中级型和高级型三种。低级型问题是由他人呈现的,解决方法也是已知的;中级型问题是由他人呈现的,可解决方法和结果是未知的;高级型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方法,以求得解决的结果。

要使学生的“问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促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需要老师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关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备课,改进教法,提高设问水平,消除传统设问的蔽端

(1)问题新颖奇特。用丰富、合乎学生实际的事例吸引学生,提出富有思考价值、富有思维碰撞的设问激发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如在八年级上册教学中讲到“男生女生”时,我引用了一则《少男少女》中男女生对异性同伴的看法:男孩最欣赏的女孩;女孩最欣赏的男孩;男孩最讨厌的女孩;女孩最讨厌的男孩。这样以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立即设问:你最欣赏或讨厌的异性是什么?于是在学生热烈讨论的基础上,轻松地完成了本框的教学内容。这种设问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问题要难易适中。设问要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并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使教材知识连成一个整体。如在教学“礼貌显魅力”时,可以设问:①列举你所知道的礼貌用语,②谈谈讲礼貌的重要性,③培养有礼貌的途径。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问题要形式多样,切中要害。设问的形式、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类型而言有是什么类、为什么类、怎么办类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作用,教学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将问题落在重、难点之处,成为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切入点。

二、拓宽视野,扩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来源

爱因思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无数事实都说明了爱因斯坦这个论断是十分正确的。因此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1)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各种不同的生活经历。因此,学生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问题,易于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熟悉、了解的问题。例如:针对水、电、环境等。

(2)从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谓热点,就是人们比较关注、议论较多、影响较大的事件、事物、问题等。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事件、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此,可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这些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针对本年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我们可以提出:北京为什么要申办奥运会?怎样办好这届奥运会?我能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做些什么?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从学科生活中,从专家讲座中,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授人以渔,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克服思维定势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问从不敢问到敢问,从少问到多问,从提低层次的问题到提高层次的问题是有个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但最主要的是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

(1)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创新一个情境或提供一个背景材料,不限范围,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从多角度、多视角鼓励学生思考。答案越多越好,鼓励发言,以打破思维定势。

(2)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采用解答辨析题,开展辩论会的形式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深刻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后,总希望获得及时、满意的答案,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老师在平时就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只有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具备问题意识,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第二篇: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贾红玲

内容摘要: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设自主学习方式,交还学生提问权利;营造民主平等的环境,激发学生提问勇气,创设问题情景,刺激学生提问动机;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与创造精神。

关键词: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师生平等、思维训练

我国古代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形象地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因为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像。由此可见,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古今中外教育家和一些科学家的共识。

何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元素。而问题意识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标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或答案,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而是敢于怀疑老师给出的结论,会产生对于一个问题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意识。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索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一个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锻炼。

其次,增强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中学思想品德课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不仅有一些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内容,更要面对众多的社会现实问题,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更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来认识、理解社会现实,提出、分析、解释一些问题。而问题意识则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可以改变学生总是围绕教师和教科书转以及满足于了解现象而不愿作深入思考去认识隐藏于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的学习态度,从而突破 思维定势的局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它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提高中形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增强探究的精神。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们的中学生问题意识普遍缺乏。根据我对所教班级作的一次调查发现:在全班61名同学中,对提问真正感兴趣,乐于主动提问的仅有5人,大约占7%,被动性提问和不愿提问的学生超过了90%。对于这些同学,究其原因,有这样几点:

一、老师课堂上一言堂,学生没有机会提问;

二、不敢问,担心提出问题可能贻笑大方,或者被老师批评;

三、思维僵化,发现不了问题,不善于提问。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扭转这种不利的教学局面。

一、构建自主学习方式,交还学生提问的权利。

青少年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一旦到了课堂上却反而没了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课堂缺少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的机制,压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一言堂”的教学往往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他们天生好问的意识消失了,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因此,首先应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一切才能成为可能。“自主”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拥有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权利。所以我们应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提问的空间,逐步唤醒学生的提问意识。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我在课堂上经常引导同学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来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课时,首先展示有关宪法与刑法争论谁的地位高,谁的作用大的材料。然后指引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许多同学提出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指引同学们重点探究三点:(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如何?(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针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怎么做?由于这堂课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质疑,不仅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更出现了学生兴趣高涨,人人提问的生动局面。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已,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当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主要是因为有心理顾虑。他们担心: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或者又会想:我的问题会不会老师答不出来,让老师下不了台?„„所有这些担心心理,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有问不敢提,久而久之,便使学生无疑可问。因此,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与学生拉家常,做朋友,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让学生敢说。第二、尊重学生的提问,应鼓励学生标新立 异,乐于听取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要改变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的倾向,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要允许学生的某些“离题”甚至是“错误”的质疑行为,并给予及时的正确引导。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才能引导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从敢问到善问。

三、积极创设各种认知冲突情景,刺激学生提问动机

皮亚杰主义者认为,认知冲突在认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好奇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就会促使他们提出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通过以下情形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提问。一是认知矛盾。有时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事物,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即有了问题。二是认知空缺。有时学生试图去探索与解决新事物,但是往往用已有的知识又不够用,于是便形成了认知空白,也就有了问题。三是认知疑惑。当学生处于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但又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学生的问题也就产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那又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的人拥有别墅、轿车,有的人却连基本生活费也难以保证呢?”认知的疑惑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想问问题了。

四、加强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授之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当前学生无疑可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善于发现问题,无问可提,所以我们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增强他们提问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本,这是理论武器,是发现问题的基础。其次,指导学生善于从理论与实际的反差中来发现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善于联系社会现实,要多关注新闻联播、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现象,然后尝试用课本上学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社会现象,看看课本所讲与社会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会不一致?比如九年级教材中讲到在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同学们联想到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立刻就激发了疑问,纷纷举手发言、争论。第三,要教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当前我国尤其是东部地区电力紧张,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合作、探究,大家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从而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认识到这不仅是由于我国能源短缺,还跟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国民的资源意识较弱有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课题、框题、重要原理等内容有意识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进而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大力倡导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是引导者与被引导者的关系,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与学生平等进行心智交 流,需要教师精心设置和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涌出问题,应通过悉心配置问题通道,来启发诱导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而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充裕的实践机会。真正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三篇:中学历史教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促进学生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进一步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被不断加强,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需要不断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意识培养,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本文分析了目前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以及提出了如何进行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具体教学方法,以期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心;历史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371-01

一、造成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1、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

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问题,这与当前社会、学校等普遍存在的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选出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并不是学生主动提问题,这样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学习历史的首要目标是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历史教学的目的、方法、过程等都应当进行改进。

2、中学历史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历史学习主要是以历史素材为基础,而中学的历史教学材料通常是以课本为主,且形式多为文字、图片等,教学材料过于政治化、理论化,缺乏生活化与时代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历史教材通常会设定固定的观点,缺乏对立、辩证的史学思维,从而让学生们的创造思维、问题思维被标准结论所束缚。另外,在当今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多媒体技术等与历史学科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无法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故而也很难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二、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的课堂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教学方法功能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在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学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搭建畅所欲言的提问平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1、更新传统的历史教学的观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一切创造始于疑问。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要仅仅在知识层面上止步不前,而是应当大胆变革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们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树立问题意识的理念,并让课堂教学成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思维实验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问题探讨课堂,让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问题,开可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能够使师生之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互动的交流气氛。

2、提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历史知识讲解、思维方式培养以外,还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历史歌曲、历史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出演历史短剧等形式,使学生自己去接触历史、研读历史、理解历史,对历史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将好奇心转化为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另外,在课后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图书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让从中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3、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历史教师还应当在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与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应当多提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事先设计好所要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审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流程进行提问,要培养学生独立、成熟的学习思路。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对当下教材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实践上的优化,将简单的理论分析和史实记述等辅以矛盾的说法、多样的史学观点和丰富直观的史料等,达到“无疑处生疑”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中提到的“活”,不单单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中。

总之,教师应当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搭设问题平台,达到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不断思考、深入探究,以问题意识促进历史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陟遥.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关于设置“提问卡”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01):587.[2] 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J].教书育人,2012(Z2):145-146.[3] 蔡铁权,蔡秋华.“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328-329.[4] 谢龙运,施青.对“问题性教学”的初步认识和实践[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14(05):843.[5] 许中华.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琐谈[J].教育科学研究,2015(07):16-17.

第四篇: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 创造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教育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为无疑可问,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通过物理课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创造 问题意识 创设情景 物理课程标准

当今世界各国,处于激烈的人才竞争之中。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毫无疑问,是适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一、创造源于问题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更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科学而辩证的阐述。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的确,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二、物理课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应该较容易提出问题,但是综观物理学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是主动提出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无疑要求教师首当其冲就要转变观念。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由于有些问题可能和教学内容和进度不符,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没做解答或三言两语地打发,没有给与这些提问题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打击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三、物理课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学生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

但是我们综观学生的成长经历,年龄越大,问题越少。小时侯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这种原本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地被消失。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因为没完没了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被师生讥讽为“笨蛋”、“傻瓜”,而被迫退学。

但在他母亲的精心爱护和鼓励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可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么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和谐的师生平等的氛围有研究表明,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之中,人的思维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更容易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2.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细菌”一节的内容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准备挂图或制作一个课件,来演示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分裂过程,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制作了一张细菌培养液的临时装片,一上课,我就用显微投影仪展示给学生,投影幕上马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生活状态的动态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纷纷议论,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多?。

现代教育学早已证明,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实践、比较、思索、发现的过程,只有真正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有可能产生“问题”意识,才能将知识、方法、过程、能力内化为自己所有。

3.通过实验创设问题的情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课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课标》中第四个主题:物理圈中的绿色植物,对于绿色植物的一节要求学生能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课前一周,我给学生分发了一些植物种子(有完整结构的种子,也有缺少胚或胚乳的种子)让学生回去实验使其萌发,并让学生上课时带来。结果,几天以后,学生就纷纷提出:我种的种子怎么没有萌发呢?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自然就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笔者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肤浅地谈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问题,主动探究,我将不断地探索。

第五篇: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而“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畅开言路,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犹太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几乎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高兴,并会喜形于色……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曾经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生命的源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营造自由气氛,使学生敢问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对待学生疑问,教师不仅不能压制、阻塞学生的思路,而是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不合情理,没有思维价值,教师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特别对那些不循常规、独辟蹊径,思维具有创意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这样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简单化和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一些具有发散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测高》这一课之前,我首先带着孩子们去操场上采集数据,四人一小组,分别测量国旗杆在阳光下的影长,某个易测量物体的高度和它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长。学生在记录这些数据时就开始产生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同一时刻啊?”“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测出旗杆的高啊……”“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可以这样测吗?”。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在讲授“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我是这样问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同学问道:“我想知道用什么办法知道你所作的角等于已知角?”问题提出后,有的说用度量法,有的说用叠合法。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说:“那么你就学我的方法去画角,然后用你自己的办法去验证。”不一会,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我想知道你这样画的依据或理由是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灵机一动说:“用这节课的知识还不能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但是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问题蕴涵着几何的后续知识,随着以后的学习就会解决。”半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这名学生兴奋地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知道了,你是用‘边边边公理’来求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回答,却成了学生半年的困惑,他始终在想着如何用已学的知识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把课内探究延伸到了课外,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四、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善问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提问,提供高质量的范例,并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例如新授概念时,可以问:“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对于实际问题,可以问:“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什么?”几何问题可引导学生问“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什么要求?它的具体规定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基本几何图形有哪些?还有哪些解题方法?”等等。在评价解决办法时应提出:“必须满足哪些要求?判断的准则是什么?这种解决办法是否满足了这些要求?”一般来说,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境下,不同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科学考虑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面对情境会思考,会联想,会总结,逐步掌握提问的诀窍。教师应进行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l现问题的方法。如采取对比异同法、类比联想法、知识迁移法、问题发散法和矛盾法等等。在教“圆锥体表面积”时,学生纷纷提出:“圆锥体表面是哪几个面?圆锥体的表面积怎么算?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区别是什么?”问题提出来之后,指导学生类比“圆柱体有几个面?”“圆柱体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那么圆锥体表面积是否也可以这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观察模型进行实际操作,知道沿圆锥母线展开的侧面图形是扇形,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易于解决。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学习中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呼唤。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教师要多加指导,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畅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让我们从每一个45分钟做起吧!

参考文献:

[1]刘晓波.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2]?小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有效教学[J].数学大世界,2012,1.[3]赵晓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数学教学通讯,2006,1.

下载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市中区红旗小学张成 我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国内的高才生到美国去念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总是格外地用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前......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探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探索 江西省安福县横龙垦殖场子弟学校 杨志明 (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邮政编码:52310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摘 要]问题是教学中的“金钥匙”,它为学生开启了知识的殿堂。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简单分析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都是被动地思考和解答老师抛出的问题,而很少自主产生问题。然而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内容提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成果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成果 实验小学东校区 孟军玲 存在现状: 1、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有问题不敢提,怕老师或同学嘲笑。(不敢问) 2、教师不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宿迁市沭阳县华冲实验小学荣利 内容摘要: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发展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范文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