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1:5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 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 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 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 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 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 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 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 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 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 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 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 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 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 以灵活运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方面去运用,又可 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那些资料,在后来的《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祖国在 我心中重千斤》、《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 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 技巧。又如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 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 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 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 补拙的事实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 拙的事实材料。

我觉得,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 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 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 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百合花》、《药》、《苦练》等课文中 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 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 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鲁光的《苦练》(浙江省编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 物的细节描写:

袁伟民从筐子里抓起一只球,突然向她扔了过去。招娣敏捷地往后退了几步,稳稳地将球垫了起来。不等 她站稳,“砰”的一声,又一个球从教练手里飞到她的左边。她斜身飞一般地迎了过去,球垫起来了,人却摔 倒在地上,她就势一个滚翻,又从地上站了起来。

她的加练任务是救十五个球。如果失误一个,就算负一个球。她玩命似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渐 渐地,她的双眼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奔跑着,飞扑着,滚翻着。当救起第九个球时,她倒 在地上起不来了。

这里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 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 节的单项训练,如写《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思考》、《栽树》等作文,规定其中必须要有一两个关于人 物动作细节描写的镜头。这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中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写 人物细节的实际本领。这种教学,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是课文与作文的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好,教学 效率也高。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范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在叙述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 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复杂记叙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会 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讲读教学中,对作品中的局部写作特色加以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能否利用一些优秀作品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譬如欧阳修的《伶官传 序》,从艺术性上看,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接着紧紧地联系唐庄宗盛衰转化过程的实际,进行扬抑结合 的对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又通过严密的推理,逐层深化论点,最后又使观点升华:“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 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岂独伶人也哉!”这篇文章,对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特别是写作读后感文章,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作用。作者在论证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理足气壮,而且通篇结构甚为严谨。所以,《古文观止》的编者吴 楚材和吴调侯评点这篇文章说:“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 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清代文学家沈德潜则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 第一篇文字。”《伶官传序》不仅在论证的内容上抑扬顿挫,而且在文字的语势上也是抑扬顿挫的。文章时而 高昂,时而低沉,具有章节变化之美。明代文学家茅坤以“此等文章,千年绝调”来赞誉《伶官传序》,这是 深得其中真谛的。所以,我教学这篇文章时,常常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出其文的奇妙和高超,启发学生从文章的 结构、立意、语言、论证方法等多方面地向《伶官传序》学习。后来,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读后感的指导和启迪极大,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管用。对于优秀的中外名著,如果 我们能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导学生的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语文教 学的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实践证明,在讲读课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 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 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 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 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 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 语 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 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作品中对祥 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 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 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鲁迅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写眼睛。我在讲读教学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 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将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 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又如,根据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往往思路拓展不开的实际,我在讲解《 说“勤”》时,特别详细地分析文章主体部分论“勤”,指出作者在论说这部分内容时,从“勤是美德”、“ 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应改为“勤能补拙”为好)进行论说,在论说中,作者多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以 此说明作者思路开阔,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讲评学有榜样,生动、具体、实际,确能解决问 题,教学效果明显。

此外,在讲读教学中,我还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这样就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不足,使他们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讲读教学中 结合课文讲评作文,自己学有榜样,改有目标,能不断提高学习课文和练习作文的积极性。

由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内容组成了语文教学,一般的老师对讲读教学感到比较顺当,或者说比较得 心应手,而对作文教学常常难以下手,离开学生的写作实际谈课文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而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感到困难重重。据我的观察和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写 作的实际经验。我总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必须能写一手文章,更高一点要求说,应该能写一 手好文章,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尤其是要经常地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如果教师自己 不写作,不体会作品的技巧,不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空洞的,甚至连指导学生写作也 可能是空洞的说教。

第二篇: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商水县新世纪学校邓 振 红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 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 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那些资料,在后来的《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如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补拙的事实

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 拙的事实材料。

我觉得,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百合花》、《药》、《苦练》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鲁光的《苦练》(浙江省编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袁伟民从筐子里抓起一只球,突然向她扔了过去。招娣敏捷地往后退了几步,稳稳地将球垫了起来。不等 她站稳,“砰”的一声,又一个球从教练手里飞到她的左边。她斜身飞一般地迎了过去,球垫起来了,人却摔 倒在地上,她就势一个滚翻,又从地上站了起来。

她的加练任务是救十五个球。如果失误一个,就算负一个球。她玩命似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渐 渐地,她的双眼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奔跑着,飞扑着,滚翻着。当救起第九个球时,她倒 在地上起不来了。

这里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单项训练,如写《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思考》、《栽树》等作文,规定其中必须要有一两个关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镜头。这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中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细节的实际本领。这种教学,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是课文与作文的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好,教学效率也高。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范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在叙述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复杂记叙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会 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讲读教学中,对作品中的局部写作特色加以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能否利用一些优秀作品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譬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从艺术性上看,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接着紧紧地联系唐庄宗盛衰转化过程的实际,进行扬抑结合的对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又通过严

密的推理,逐层深化论点,最后又使观点升华:“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篇文章,对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特别是写作读后感文章,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作用。作者在论证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理足气壮,而且通篇结构甚为严谨。所以,《古文观止》的编者吴楚材和吴调侯评点这篇文章说:“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清代文学家沈德潜则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伶官传序》不仅在论证的内容上抑扬顿挫,而且在文字的语势上也是抑扬顿挫的。文章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具有章节变化之美。明代文学家茅坤以“此等文章,千年绝调”来赞誉《伶官传序》,这是深得其中真谛的。所以,我教学这篇文章时,常常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出其文的奇妙和高超,启发学生从文章的结构、立意、语言、论证方法等多方面地向《伶官传序》学习。后来,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有创新,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读后感的指导和启迪极大,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管用。对于优秀的中外名著,如果我们能从文章学的角度指导学生的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语文教 学的质量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实践证明,在讲读课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 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再次,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鲁迅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写眼睛。我在讲读教学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将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又如,根据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往往思路拓展不开的实际,我在讲解《说“勤”》

时,特别详细地分析文章主体部分论“勤”,指出作者在论说这部分内容时,从“勤是美德”、“ 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应改为“勤能补拙”为好)进行论说,在论说中,作者多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以此说明作者思路开阔,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讲评学有榜样,生动、具体、实际,确能解决问 题,教学效果明显。

此外,在讲读教学中,我还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这样就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不足,使他们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讲读教学中结合课文讲评作文,自己学有榜样,改有目标,能不断提高学习课文和练习作文的积极性。

由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内容组成了语文教学,一般的老师对讲读教学感到比较顺当,或者说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作文教学常常难以下手,离开学生的写作实际谈课文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而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感到困难重重。据我的观察和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我总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必须能写一手文章,更高一点要求说,应该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尤其是要经常地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如果教师自己不写作,不体会作品的技巧,不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空洞的,甚至连指导学生写作也 可能是空洞的说教。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读教学重在“读”,作文教学重在“写”,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努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想使写作知识起作用,就得在多写多练中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想使典范作品起作用,也得在多写多练中完成由借鉴“转化”为创新的工作。昔人所谓“文入妙来无过熟”、“读十篇不如作一篇”、“多 作自好”等,都是经验之谈。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2004年国内主要教育期刊生命教育研究新进度》文中有这样一段:“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生命是上天对大自然的馈赠,只给人一次活着的机会,每个人应当热爱、善待、珍惜有限的生命。语文是教育的人文承担者,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关于生命的教育实践与思考,让学生更加懂得利用好人生,教会学生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从事语文工作者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从以下方面出发来探讨生命教育在语文中的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03-02

语文这门学科,不管形式还是内容都比其他学科更加关注人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育更应该要体现人的生活和生命,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把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到生命的层次,让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生命,寻找价值,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才是生命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1]。

1.吃透教材,体悟教材的生命

认真翻阅目前通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不难发现,每个单元都精心挑选了关于爱和生命的文章,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者更是多如牛毛。如宗璞的经典散文《紫藤萝瀑布》、莫怀戚的《散步》、冰心的《纸船》等,可见语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字词句段篇章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领悟字里行间的精神和思想,深入启发学生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因此,教材作为精挑细选的产物,绝对是我们用来挖掘生命意义的不二选择。在平时的课堂当中,尽量少一些用来应付考试的模板套路,多一些对于教材灵魂的把握,循着生命的痕迹,去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沈复的《童趣》,可以从趣字入手,让学生深入体会童真童趣的生命特征;再比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虽然是描写路旁平凡可见的植物,语言却饱含深情,流露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由衷敬畏与感叹。巴金写的《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这类散文尽管都没有像杰克伦敦写的《热爱生命》和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那样直接点明生命的主题,但是其中深刻的蕴含却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地去挖掘。用自己思考的火花,点燃学生的思想之灯。

2.立足课堂,感受课堂的生命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命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语文学习成为非生命的书本知识的简单罗列。“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2]”所以,我们在语文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如沐春风的教诲中,在课堂的民主有爱的氛围中体味生命的哲理和感悟生命的价值。

课堂是落实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能把知识、能力、情感的应用综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展示并得以充分发展[3]。因此,语文课不只是呆板的讲解,应该让学生融入其中。如进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音乐甚至舞台让学生的情感酝酿得很饱满,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去构造心中的人物形象,再现当时的故事背景和画面;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各类活动,如让分角色表演课文里的人物,帮助解决课文里出现的困难,让学生去身临其境感悟人物性格和命运。七年级下册有一篇安徒生写的童话《丑小鸭》,这个时候在设计教案时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生命教育的渗透在一起。通过圈点勾画的读书形式找出丑小鸭的成长节点,然后设置出关于丑小鸭性格中丑与美的对比,并且让学生把生命历程分成几个片段并且命名,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能明白什么是生命美的真谛。

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语文拓展阅读训练来延伸语文课堂的广度,挖掘生命教育的深度。如在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学习中《我也追星》的拓展阅读交流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关于明星的资料,然后组织辩论赛。我相信这样的方式能让他们明确追星的真正意义,明白邓稼先、贝多芬等这一类才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生命。在《我爱我家》的综合学习中,让学生回首成长的岁月,在记载成长的艰辛与快乐的同时,体验亲情,开始思考,我为父母做了什么?从而深切体会父母亲人的不容易。

3.走向课外,接触课外的生命

课外作为课堂和课本的延伸,是不容忽视的实践平台。我们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课堂之内是远远不够的。学以致用才是聪明的学习知识的办法。而对于课堂教学后的活动开展,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布置,尽量符合每个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赋予作业以生命的温度。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感受到生命的尊重。打开多扇体验之窗,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命的热烈。

讲故事,介绍课外知识,口头表达作文,赏析优秀诗文等都是丰富课外体验的形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更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思维,慢慢绽放自己的生命价值[4]。例如,我们在学完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几篇关于介绍风土民俗的文章后,就可以让学生去地方的博物馆和民俗馆去游览,了解丰富的民间文化;还可以推荐像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那样风格的名家小说著作,写出心得体会讲给同学们听。另外,更可以让学生去关注热点新闻,时政报刊,带着如杜甫、范仲淹那样的忧国忧民情怀去分析感悟国家命运。提高生活生命的认识。

4.结语

总之,关于初中语文生命的教育实践不胜枚举,文学即人学。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如何珍爱生命,呵护中学生朝气蓬勃的生命,引导他们发现生命的价值并且创造有价值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陆寅.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5):66.[2]叶继生.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0.[3]张静.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2,87:39.[4]王欣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阳金香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交流表达,还有助于扩大学生信息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经过几年的实验、探索,我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催化作用,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信息技术可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

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就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可化抽象为直观,从而突破重、难点。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特别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然而有些数学知识却是很抽象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电教媒体恰当地介入教学过程,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64后,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近似长方形得出: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长方形”边越平直,两条竖的边越竖直,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得出:如果把圆无限细分,拼成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这一教例,在传统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成的,但由

于分的份数越多,操作难度越大,花费的时间越长,给推理带来的困难也就越大,而电教媒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呈现了圆被无限细分,最终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充分的观察、比较、想象后,掌握了“化圆为方”这一解题策略,较好地突破了难点,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可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维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离教”现象,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反

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效果。

作者单位:赣州市上犹县第一小学 联系电话:***或0797-8542841 邮箱:913677547@qq.com

第五篇: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编号:石-文章题目: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作者

张爱娣 内容提要: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学习,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尤为重要。但是人文地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产生肤浅化、政策化、口号化的现象,教师难以设计出好的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科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突破人文地理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本文就如何针对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的特点进行案例选取;如何以案例为载体,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如何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使用案例等方面,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阐述。

主题词:高中

人文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正文:

人文地理是系统地理的重要分支之一,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学习,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是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是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不好教,学生也认为人文地理学习不如自然地理有挑战性,学着没意思。我认为教师难教不是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深奥上,而是主要表现在人文地理教学容易产生的肤浅化、政策化、口号化的现象,教师难以设计出好的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人文地理的内容大都为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当深入分析课标要求和人文地理的课程内容时,我们会发现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科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突破人文地理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下面就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谈我对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针对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的特点进行案例编选

好的案例是人文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案例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人文地理案例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可以是文字式的材料、小故事,可以是视频图像,可以是几张照片、图片、甚至是漫画,也可以是它们的有机组合。不管是何种形式,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蕴含着人文精神;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彰显着地理的学科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学生感兴趣。

(一)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蕴含着人文精神。

人文地理的案例一定要来源于生活,真实可信,并具有时代感。这样的案例才会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例如我在分析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将北京市唐家岭地区形成底层大学生聚集区和“蚁族”现象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在畅谈如何解决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时,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慢活一族”;在指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相关知识时,用自己的小家庭为蓝本讲述《 吴宇在北京的“幸福生活”》,这些案例因其客观、真实,时代感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将学生的思考引向理性和深刻。

上述案例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蕴含着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地理课程的重要价值所 在。当教师所列举人口迁移案例有血有肉,充满人文关怀时,学生不仅能通过案例去解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更对教师出示的两句话“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布洛赫《希望原理》,把技术劳动力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动是“颠倒了的外国援助” ——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的人文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因此具有人文精神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

(二)案例既要有学科特色,又要有可读性,学生感兴趣。

人文地理的案例既要有学科特色,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彰显着地理的学科价值;又要有可读性,学生感兴趣。如果节节课都是材料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厌烦。所以教师需要巧花心思,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增强其趣味性,并变换案例的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例如在讲农业一课时,在案例内容的选取上我选取了网易总裁丁磊投身养猪业一事,并且使用了漫画形式呈现案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附1:漫画形式的案例

快乐猪倌“丁磊” 附2:故事形式的案例

阿茨土尔克先生的“烦恼”

阿茨土尔克先生是土尔其人。“我们村子里的许多人很早就来了德国,因为村子里的土地不能养活大伙。我也和朋友一起来到斯图加特。很幸运,刚开始我们在一处朋友处找到了住处,后来又在一家汽车制造厂找到了工作。第一年对我来说不太容易,因为德国很多风俗习惯和土耳其不一样。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呆了十八年,我和德国人相处的很融洽,同事中也有知心的朋友。但是我还是土尔其人,我们居住的那个区有土尔其人商店、土尔其人餐馆。当然我们也有另外的问题。”她的女儿赛非进了屋,她穿了条牛仔裤、T恤杉,长长的黑色头发披在肩上。“父亲让我回土尔其人结婚。他已和村里的一个男人讲好。但我不愿去,我不愿穿那里的妇女现在还穿的长长的黑袍子,我不愿戴头纱,不愿服从我的丈夫。”父亲打断女儿:“在德国的这些年使她养成坏习惯。她居然敢不听从父亲,她该回家乡去了。”赛非说:“我在斯图加特出生,我的德语比土尔其语要好。但是在德国,别人都对我说“你是土耳其人,在土耳其,人们又说:你是德国人”(人口迁移一课使用)

二、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案例使用方法,创设案例学习情境。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够较好地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将教材的内容复述给学生,不做或缺乏分析和讲解的现象。但是在案例的使用中,又要防止出现将教材抛掷于一边,孤立地讲解案例内容的现象。在使用案例时注意与教材学习材料的有机结合,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

(一)以案例为载体,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教师将案例放在一个情境中使用,可以单纯地作为课题的导入;也可以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探究环节,以突破的教学重难点;甚至是用案例来承载整个学习活动。案例的使用过程应该是以案例为载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讲解《人口迁移》一课时,依据高中人文地理的学习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订了以案例讨论法为主和图表数据分析法为辅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教材特点和现实情况编写了两个案例,一个是《 吴宇在北京的“幸福生活”》,一个是《阿茨土尔克先生的“烦恼”》。第一个案例配上反映吴宇一家人口变迁的照片、北京市二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及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变化图、北京市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图、新中国国内迁移图等资料,先后用于课题的导入、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二个案例《阿茨土尔克先生的“烦恼”》结合教材中《德国移民》案例研究中的图表,让学生通过图表图表、案例总结德国移民的特点,分析影响德国外来移民的因素以及移民带来的地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二)在案例的使用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例如我在讲解农业生产一课时,针对北京的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情况比较陌生的情况,运用了归纳的方法进行案例学习。即先给出两个实例,一个是《中国农民李守田》,一个是《美国农民哥斯特》,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得出两类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形成条件和发展方向。附案例:

中国农民李守田

李守田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六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 有两个上学的小孩。李守田承包了8块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李守田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一台水泵,其他小型农具各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李守田用0.3公顷田种双季稻,0.1公顷田种单季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附案例:

美国农民哥斯特

美国农民哥斯特家住在密西西比平原上。他和两个儿子有600公顷农田,主要以种植粮食和养猪为主,粮食种的是玉米和大豆,而生猪就养了1万头。他购置了4台电脑,这些电脑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大派用场:进行生猪饲料配方,配方可达15种;控制每一个猪槽的温度、湿度和洒水等操作;控制粮食干湿度、仓库温度;计算种植量以及杀虫农药的剂量;进行财务决策。此外还从电脑上了解每天的天气状况,因为温度和风力的变化都会影响产量。收成后通过互联网进行交割。在电脑上可浏览到期货市场每个月的行情,并有专家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预测出未来走势。据他所知,方圆48公里内有4家国际型粮食出口公司,每天都对外公布大豆、玉米的收购价格,他家里的电脑都与之联网,一旦觉得价格合适就可以向其出售。

而针对原理性较强的人文地理知识,在归纳法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使用演绎法。例如我在讲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时,先通过北京、华盛顿、巴黎的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图进行分析,得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再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实例进行验证分析。这样也训练了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当然,案例教学仅是人文地理教学的方法之一。课堂结构是由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和知识、技能结构三方面构成。教师通过创建教学资源的问题平台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很好地组合在一起,在一个个问题平台的教与学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当我们使用案例和相关图表做为问题平台来承载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案例的问题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能完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是否做到线索明确、环环相扣?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思考,合理安排。

参考资料: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2004年3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式教学在零售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体验式教学在零售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具有注重教育个体、强调亲自参与、形式多样等特点。在......

    “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521”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灵台一中 熊学海 在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周校长提出了“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下称“521”教学法)并在全校大力推......

    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只是盲目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灌输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班级的学生可能有几十人,授课并没有根据每......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逐渐离我们越来越近。微课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课程表现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以及交互性强等等特点,正......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微时代”早已悄悄来临. 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名词纷纷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

    在教学中怎样进行京剧教学实践范文合集

    在教学中怎样进行京剧教学实践? 艾杰谈到让“京剧”教学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这个话题,我觉得就已经开始有难度了。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京剧被称为国粹。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劳技课中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劳技课中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黄育稼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

    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