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10:5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课改的思考与实践

课改的思考与实践

引言:校长职能:规划发展;经营文化;优化管理(理念:民主管理;人本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构建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组织;完善机制制度);引领课改;培养干部;统筹资源;协调环境;督促指导;搞好服务;总结提高。

所以,校长要研究和引领课改

一、为什么课改?

政府层面:培养人出了问题。

目标:知识——三维

视野:功利视野——国际

方式方法:讲授、灌输——启发、自主、探究、合作 人才结构:单一——复合学校层面:顺应政府要求;减负提质

二、课改的困惑

想不明白

构建不了特色体系

突破不了难点

改变不了师生

怎么课改?

课改其实很简单,从改善做起。

改善理念文化

改善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

改善课堂:情感态度;目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结构(建模);评价

改善辅助活动:全员参与;特色发展

改善教育:立德树人,教育也是课改

改善管理:人本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依法管理 改善评价:多元评价——全员全面;定性定量;他评自评 改善机制:学习、培训、研究、考核

最终目的是改变人,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策略:先从形上做起,从简单做起。

课改真的很难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很难把握。策略:从改课突破;做好整体构建;开发特色课程——学校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叫课程——符合校情,符合学校特色规划,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全面、科学

三、课改关键

●建立学习型组织

理念:以学习求发展

策略:打造学习型团队;打造学习型学生;打造学习型家长 方法:自由阅读:实现三个境界——阅读——悦读——越读。目标:校长学者味;教师书卷气;学生书生气;学校书香校园 ●集体备课:

备课:备学生——学生认知情况;年龄生理情况;兴趣爱好情况。备教材——目标;重难点;关联引申。备教师——知识储备;资料准备;实验准备;能力训练。写教案,做课件。

集体备课:主备人试备——集体补备——形成个体教案

●小组建设

小组构建策略:小组组成(人数;构成;形式);小组管理(分工;职责;要求;培训);小组文化(名称;目标;格言;组风)

小组学习策略:接受任务;分工负责;形成习惯(独立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举手质疑;遵守纪律。);有效交流(起立——聚首——讨论——交流——补充——总结)

小组评价策略:

评价内容:学习评价(课堂、作业及考试评价);行为习惯评价(纪律评价、卫生评价)

评价策略:小组轮流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小组奖励策略:

理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类别:日常管理奖;考试成绩奖;明星小组奖

策略:淡化个体、强化小组;奖惩结合;重精神轻物质;奖惩方式多样。

● 构建模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理念:先学后教,教是为了不教

指导思想:四个必须——那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必须建立在适用、高效、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易于操作的基础之上;必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必须有助于诱发学生把知识拓展到课本以外,延伸到生活之中,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效果。

基本内涵:“4321”是其基本内涵。“4”指新授课的基本环节,语文四读(一读清障碍;二读解大意;三读品文本;四读练表达),数学四步(一“引”,引入质疑新知;二“探”,探究学习新知;三“议”,讨论总结新知;四“练”,运用延伸新知);“3”指基本课型,语文分为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成果汇报课,数学分为新知学习课、综合练习课和整理复习课;“2”指两单,问题申请单、学习报告单;“1”指一卷,自主测试卷。

课堂策略:学生先学(师引导质疑)——小组合作(释疑——引导再疑)——小组交流(相互释疑——质疑——释疑)——总结重构(教师点拨,学生构建)

课堂评价:目标达成度(三维目标实现);教师行为(引导大师);学生行为(课堂主人——参与态度;参与广度;参与深度);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自如恰当高效);教学特色(教师教学个性和风格)

四、课改推进

(一)教师方面

1.认识上解决“三心”问题

决心:与旧我决裂。旧我或许是一个懒惰、守旧、保守,不思进取的我,跟不上改革步伐的我。课改就是要下定决心,与旧思想、就观念、旧方式方法的我彻底告别,去适应新的变革。

信心:端正心态,相信自己;善于学习,吸取正能量;做好职业

生涯的人生规划,不断寻求发展的第二曲线,使自己的成长无限。

诚心:把忠心献给组织、学校、事业,不做两面派,不做课改的两面人。

2.理念上解决一个深度问题:入脑、入心、入髓,入行

3.敬业上解决三爱问题

好教师标准:德才兼备,对学生的教育——知识影响;思想影响;道德影响;灵魂影响。

爱学生:比关心

爱学校:比团结

爱事业:比贡献

4.行动上解决“四勤”问题

勤学

勤研

勤省

勤思

奥斯特诺夫斯基说,谁脱离集体谁就会悲哀。让老师们保持与学校发展同步,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

(二)学校方面

1.集体研究常态开展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按照:“主备者教学案——集体教学案——个人教学案”的流程提前一周备好教学案。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人员、定任务开展教研活动。

2.课题研究引领水平

开展校级课题申请活动,鼓励人人开展问题式研究;搞好六个县级课题的研究,并积极筹备结题;提炼“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申请市级课题。

3.五项活动推进课改

四课:研究课、示范课、合格课、精品课研究课改

三会:汇报会、推进会、表彰会推进课改

两诊:教师、学校定时诊断课改

五评: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参与评价课改 一展:每期举行课改成果展示。

4.三节两会延伸成果

常态开展三节两会活动:上期开展科技节、艺术节、达标运动会,下期开展读书节、田径运动会。展示课改及素质教育成果。

5.完善机制科学评价

建立六项机制:教师教研培训机制;教研组集体研究机制;教师课改合格课评价机制;行政教研机制;督导室课改督导机制;课改成果奖励机制。以实现课改的评价奖惩。

科学评价:学生评价(多元;多视角;定性定量);教师评价(全员全科;过程结果;自评他评);小组评价。

第二篇:面对课改,我的实践与思考

面对课改,我的实践与思考

下炉小学黄爱红

今年金秋,校园的阳光似乎特别灿烂,也许这一切都有缘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容不得半点犹豫,容不得半点心虚,课改的浪潮汹涌而至,“山雨欲来风满楼”,但还是搅乱我平静的教学生活。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更新观念”、“互动”、“动态生成”、“平等中的首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新鲜名词如急风骤雨劈头盖脸而来。在懵懵懂懂、恍恍惚惚之中,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

于是,我像蹒跚学步的孩童,试着改变曾经不可动摇的教学信条,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思索。于是,在跟孩子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在课后反思的时候,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都在不停地思考。许多教学的感触和想法像潮水一般在脑海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波澜,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影响着我的教学。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抓住这些虽说不成熟的,但却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与大家一同分享、一同感受:分享我面对课改的实践与思考。

我依托生活,构建鲜活的数学课堂

新一轮的数学课改已经进行两年了,作为教师,我真心地从心底羡慕孩子们。新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思想,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思维的“积淀”。现行的教材更加紧密联系生活。翻开书本,你往往都能寻找到很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素材:

如教学的例题少了以往那些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逐渐变成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事例;数学的作业练习也设计得很有特色,像在《年、月、日》中,教材引入了十二生肖这个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小明今年9岁,属鼠,叔叔21岁,属什么?爷爷属牛,可能是几岁?这样的练习不仅引起学生对《年、月、日》的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俗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推理能力……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数学课程真可谓是包罗万象,色彩纷呈!

我以“生活”为依托,努力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用数学”,着力构建鲜活的数学课堂。

我积极创设生活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让学生臵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在玩中学、学中玩,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编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天线妈妈分月饼”的故事:天线妈妈拿出四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天信宝宝吃,妈妈先把第一块月饼平均切成2块,分给“迪希”一块。“拉拉”连忙说:“一块太少,我要两块。”妈妈就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拉拉”2块。“波儿”见妈妈满足了“拉拉”的要求,抢着说:“我要3块”。于是,妈妈又把第三块月饼平均切成6块,分给“波儿”3块。“丁丁”大叫:“我要4块”,妈妈又把第四块月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了“丁丁”4块。每个天线宝宝都认为妈妈满足了自己的要求,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之际,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到的月饼多?”学生兴致勃勃,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到底谁分得多呢?我又让学生拿出4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代替月饼),分组操作分月饼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验证,得出结论:宝宝分到的月饼同样多。这个鲜活的生活故事的创设,不仅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数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不需要数学的活动领域。我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使用数学信息、处理数学信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安排作息时间表、调查商品价格、填写商品发票、记载天气变化情况等。我试着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践活动来“包装”、“改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迁移、运用知识。在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与学生一起“逛超市”。课前师生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里办一个模拟超市,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额的虚拟人民币。活动中,几名学生自演收银员,其余学生自由购物。学生们对“逛超市”活动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亲身经历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有的学生发现买东西过多或东西偏贵而自己手里的钱不够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向他人借,有的改买价格便宜的物品。活动后,我布臵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历,编几个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对三步计算应用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实践能力又得到提高。

我想让学生做生活中的 “数学家”!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我想孩子们只要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有一颗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有一股自发的数学意识,有一种勇于实践,爱解决数学问题的劲儿!那就足够了!

我将生活与数学链接,在教学中很注意自己的各种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语。教师的语言素质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地让学生接受。如在讲循环小数时,我突发奇想地讲了一个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一个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一个故事……”通过这个生动的比喻,学生很容易感知循环就是“不断重复”的意思,由此得出循环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还经常借助外在的学具、实物、模型、数学活动、创设情境,把这些隐性活动变成显性的活动,训练他们的思维,让学生 “触摸” 到这些隐性的数学。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一个很感人的镜头:某乡村小学师生计算需要搬多少块砖才能换来车费钱的故事情节。我让学生先感受影片中那种氛围,进而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心理上产生去帮助影片中的老师解决问题的愿望。学生争先恐后地去完成这个任务,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影片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我喜欢反思、更注重学习!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现在正亲身体验着这份喜悦与成功。我开始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后不断地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素质。

“教然后知困”,在一节课后,我都会想想:我这节课的总体设计如何,教学中各个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还做的不够,课前的预设和课中的生成有多大距离,对于超出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我又驾驭得如何,学生积极性如何,学生学得是否高兴,我教得是否愉快,我是否感到成功!……

在这基础上,我还尽可能多地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从他们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我常常琢磨着,学习着,行动着,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提炼,不断地提升着自我……

在不断的反思与学习中,我的思维渐渐开阔了,对新课程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把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一位老师说得好,我们虽然没有与课改匹配的教学条件,但多给学生一点关爱,让课堂多一点生命活力,我们总能做到吧!其实,课改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罢了。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可以的,也是可信的。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数学也不例外。我想,我正努力地让孩子们开心地去接受数学这份“宝贵的礼物”,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同成长。

第三篇: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今年暑假,我们有幸聆听了铜都双语学校汪校长的报告,观摩了三节课,初次接触了五步三查教学模式。通过培训使我们了解了其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及做法,受益匪浅。

开学第一个星期,我们按照学校的安排,仿照铜都的做法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小组建设及坐姿等训练,使学生基本知道了这种课堂应该怎样做等。第二周,数学组让我仿照这个模式上了《参观科技馆》这课,大伙针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给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及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直仿照这种教学模式教学。这其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及困惑,让我曾经有不想继续做的想法。在课改方面,我正在蹒跚学步,也不知什么时候能真正走好,但我不会放弃学习。

通过半年的学习及实践,我认为“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六个支撑: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还要高度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直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其次,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分层达标。通常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基础在线),“提升题”或叫“拔高题”,以及“拓展题”。学生展示交流是课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否精彩,有无质疑和对抗,关键是展示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所以如何加强学生展示前的准备显得很关键。通过听课、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的预展准备就应该有如何 操作学具、如何理清解题思路、如何组织讲解的语言、讲解的形式等。课堂展示很重要,分组预展要指导,有意质疑不能掉,适时点拨少不了。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较小,采用这种模式上课,难度较大,尤其在大展示时语言的组织及准确上较欠缺。如,我在教笔算除法时,就遇到了难题,以前学生都会口算24÷2这样的题,用笔算学生很喜欢直接商12,在24下面直接写24.这样做又不符合笔算的格式,上课时间总觉得不够用,经常有不按时完成任务的现象。11月份学校又让我们到津小去观摩了杨大会老师的三年级的数学课,才又一次让我认识到,他们的学生同样是三年级,怎么做的那么好,究其原因问题出在老师这里,首先作为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放手,每节课安排展示单元不要多,要围绕重点、难点少而精,不要组组展示,小组多展示,班上精展示,老师适时点拨。

虽说课改的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会走到成功的彼岸。

第四篇:综合实践与课改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改革的“推进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因自己身份的权威性顺理成章地具有了知识上的权威,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全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方法。但是在目前,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相比较,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明显滞后。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在课改的大潮中,成为了中小学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推进器”。

一、推进师生角色的转换

1、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因为教学形式着重体现在“实践活动”上,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地位自然就发生了变化,教师对学习内容失去了传统教学中的权威,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而是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甚至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合作者,教学才可能取得成功。

2、学生地位的变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不变,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传统的教学,一节课是教师一个人展示的舞台,有时也能把教学任务强行“灌”给学生而实现相应的知识目标,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则行不通了。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把教学内容和任务大胆、科学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师生关系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知识的“搬运工”了,而是走到了学生中间,真正平等地和学生在一起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创造了一种宽容性的课堂氛围。因为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不可支配因素,活动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一蹴而就,这样教师也就需要比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出一份耐心和宽容。这种耐心和宽容,可以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一种民主、尊重、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显示自己的才华,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阶段就有一种能主宰自己与社会的人生体验,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经验。

二、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大程度上充当着“知识容器”的角色,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注定了学生就算是想直接接收也没知识可以直接接收,一切知识都要来源于自己的实践与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一般都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也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视学习场所为自己社会生活的缩影,从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的智慧和生活经验,去自主地探索和学习。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从而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创造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2、在活动中张扬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实践、创新的机会,还增强了自尊与自信。当然,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符合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过多地被教师占领,教师长期一成不变甚至是死板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自我价值得以体现,从而一次又一次得到“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认同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张扬!

3、在反思中巩固提高。

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每个人、每一次都能成功,但要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每名学生就必须至少要有一次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认真进行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成功与失败的活动过程有什么不同?今后的活动怎样操作才会提高成功率?这样的反思比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错了题后的反思会来得更主动一些,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教师的要求与提醒。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这种习惯将会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思维更加缜密,行动更加严谨。学生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知识也会在反思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强化与巩固。

三、推进教学内容的拓展

1、从书本拓展到社会

多年以来的传统教学都是在课堂上传授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大多只是思想上的接受,而很少进行实践操作,所以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太多的“高分低能儿”。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实践能力。它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这种课程和教学方式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及展示的空间,他们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或方式,自主组织人员,搜集信息,展开活动,获得资料,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锻炼学生各种实际生活能力,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由封闭拓展为开放。

文本课程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综合实践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体验课程,这种课程,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体会者。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教学知识从封闭拓展为开放,知识的多元性和思维的发散性要求教师要有开放的思想和民主的精神,要善于挖掘教材,对知识的理解与方法的选择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及学生特点的教学素材,既能运用课程,也能实现课程的创生。

3、从传授拓展为相长

过去,教师的工作责任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教师工作应该是一个不断创造和超越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师的创造和超越从何而来呢?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具备随时更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并改变学生的能力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也给教师的自我创造和超越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教学中我们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能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展示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善于从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出发,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研究、学习、成长,在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教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得以提高。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因其民主、自省和开放的特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智慧结晶,令本应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大有收获,这种双向融合的过程也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文本课程的有力补充,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给沉闷、闭塞的课堂带来了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品性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既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会和思考,也必将更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第五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改)

调查研究专刊 第 期(总第 期)

中共抚宁县委办公室编印 2011年12月 日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王明华

王英蕊

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不论是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类别划分,还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险制度改革,都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息息相关。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查找存在问题,分析主客观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我们对全县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即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

序,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准登记,确认其法人资格的行政行为。其法律依据为《民法通则》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具体的操作依据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办理事业单位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审查事业单位的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置;依法保护事业单位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监督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处理违反《条例》的事件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

在实施登记中,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申请单位成立的合法性、业务范围、从事行业资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等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查,只有经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才能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核发法人登记证书,法人登记证书是事业单位的“身份证”,取得证书以后才能依法以事业单位的身份开展活动,其合法权益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是对其法人主体资格的一种确认和备案。

二、抚宁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上登记管理的实施,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登记管理内外环境逐渐改善,登记、监督、服务三方面业务水平稳步提升,登记管理机关在加强事业单位监管、规范事业单位行为、保障事业单位

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一是登记工作更加规范高效。规范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每一环节、每一事项,在受理、审查、核准、发证流程上严肃纪律,在材料完备性、真实性、规范性上严把关口,确保登记质量。统一登记用语,规范证明材料和法律文书格式。网上登记实施后,信息化在节约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充分凸显。二是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利用年检工作,集中对事业单位的登记事项及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对出现变更、注销事由的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坚决纠正违规行为,督促其按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三是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在业务办理中坚持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期办结原则,并尽量简化办事程序,为事业单位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截止到2011年10月底,抚宁县事业单位总数446家,已登记事业单位358家,无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其中,已登记的事业单位中机构规格为正股级的事业单位301家,正科级事业单位11家,副科级事业单位15家;业务范围为小学或中学学历教育的基础教育类事业单位为202家,占已登记事业单位总数的56.4%,卫生类事业单位37家,农牧类事业单位31家,交通类事业单位14家,水利类事业单位11家,环境保护类、社会福利类等其他事业单位共63家。未登记的88家事业单位中,机构规格为正股级的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类单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类事业单位达30余家,占未登记事业单位总数的三分

之一以上。从调查结果看,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进行法人登记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原因:一是依附于行政机关的单位。这些机构大部分是具有部分行政职能的单位,在机构改革职能界定过程中既具有行政机关部分管理职能,又具有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其中不少是依附在行政机关,机构和人员并没与机关分离,其工作和经费没有独立,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二是有机构无编制或无人员的单位。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着有机构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核定编制或无人员的现象,根本不具备事业单位法人条件。三是撤并转或名存实亡的单位。部分事业单位有的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转为企业;有的已经完全没有了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的长时期没有工作,有其名无其实;有的根据工作和改革的需要已经撤销或解散,但审批机关对上述单位尚未下达正式文件明确。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思考

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加以正视,认真研究解决。

1、少数事业单位对按时保质年检认识不足。一方面,有的事业单位对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不准,过分依附于主管部门,缺乏年检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还不尽人意,有的事业单位平时几乎用不到法人证书,从而对取得事业单位登记证书后需要延续证书法律效力认识不清,对年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年检时需提交材料较多,4

因而有少数事业单位对年检工作不太主动积极,这样不仅增大了工作量,而且工作极为被动。

【思考之一】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报告制度,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督管理。其主要意义在于将监督管理的有关内容和程序法定化,同时也是实现登记目的的必然要求和实现事业单位动态管理的需要。通过报告制度,可以连续地、全面地了解事业单位的活动情况、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及时调整某些事业单位以及从整体上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进一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和动态管理,创造有利条件。针对我县一些单位对年检工作认识不足问题,建议加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一是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使社会各界、各部门都知道事业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登记机关要多向领导特别是分管机构编制的领导汇报;三是分期分批的对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和分管领导进行培训,使法人代表和分管领导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领导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

2、事业单位法人变更、解散或撤销后变更注销不及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改革基本结束后,举办单位忙于处理遗留问题,导致对事业单位的变更或注销工作注意不够,有时由于个别人员或债权债务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长期拖延变更或注销手续的办理;有的单位在进行变更登记或注销时,因材料准备不齐全不予办理时干脆

掉头就回,从此不再登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业单位都在一定区域内承担特有的社会职能,如果事业单位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登记管理机关也不能强行阻止其履行原有的社会职能,从而出现尴尬局面。目前,我县网上登记系统中有109家年检不合格单位,其中有些单位已经撤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办理注销手续。

【思考之二】注销登记或者注销备案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事业单位自身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免受损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当某事业单位实际上已经解散,但未经核准注销登记之前,在法律上仍然认为其存在。该事业单位仍然要履行有关义务,承担有关责任,如缴纳有关费用等。只有经核准注销登记后,才表明在法律上确认了其主体的消失,并不再履行有关义务,也不再承担有关责任。当一个事业单位法人事实上已不存在,但由于未及时办理注销登记、在法律上仍然存在时,就很可能给社会有关方面造成损害。如某事业单位因管理不善、资不抵债,已不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举办单位已作出将其解散的决定,但没有及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其未收缴的尚具法律效力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作为合法手段,与另一法人签订经济合同;由于已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责任能力,合同不能兑现,使合同另一方受到经济损失。按照《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前,必须在审批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对其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算,使

资产和债权债务得到相应处理。这一规定,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和被非法侵占,也有利于保护债权债务双方的合法权益。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的有效管理办法,对于历史遗留未能及时注销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注销登记的手续。

3、监管处罚措施执行困难,导致重登记轻管理现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能就是对事业单位进行登记和管理,对违反《条例》的单位要进行处罚:但是这些处罚都是政策性的,具体操作起来都很困难。如:对没有参加年审的事业单位,可以停办一切机构编制有关事项、吊销法人证书、没收印盖、撤消机构、冻结银行帐户,同时对法定代表人进行相应处罚。但实际上很难操作,因为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承担着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能,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我们没有权力让学校工作停止运转、让医院关门。对法人代表进行处罚也难做到,因为登记管理机关没有对干部进行处罚的权力和职能。目前,登记管理部门采取的监督方式主要是检验。但检验作为一种常规监督手段,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监督乏力,年检时对《细则》规定的11个方面的监督检查事项只作单一的材料审核,无暇进行深入调查,难以全面、真实的掌握事业单位运行情况,致使年检流于“形式”。

【思考之三】登记只是一次性行为,事业单位活动却是经常的、持续的,其各项登记事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加强对事业单

位的动态管理尤为重要。只有搞好对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的动态跟踪,监督才更有力,服务才能更上水平。建议按照《条例》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使监督过程有章可依。一是逐步建立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监督机制及针对特定登记事项的分类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调配、证书使用监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方面的联合监督制度。二是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行为、保护事业单位合法权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事业单位如果违反《条例》有关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处罚。登记管理机关应和纪检、组织等相关部门采取经济或行政等手段对违反《条例》的事业单位法人进行处罚。三是探索建立与动态管理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机制,“根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确定事业单位存在的价值和规模”,登记机关根据事业单位动态运行状态,对事业单位法人及其举办单位提出调整意见,向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四是继续加大检验工作力度,更加注重对年检数据的统计分析,特别是对账务报表的纵向分析,通过对比近年来财务收支情况,判断其社会效益好坏,把握对其实施后续监督和提供服务的工作方向。

4、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机构、队伍建设薄弱。国务院令第411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明确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执法主体是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

理局,承担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注销、年检及监督管理等的具体工作。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对事业单位实施登记管理,是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尤其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摆在登记管理机关面前的责任尤为重大。但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配备偏少,由于人员力量不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只停留在对事业单位日常登记、变更、年检工作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展业务调研,难以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开拓创新。

【思考之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是一个既具有行政管理又具有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但在设置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设立时没有行政编制,目前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即为事业单位,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同时,我县登记管理机关设置为股级,对科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为了增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权威性,建议上级部门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改为行政机构,提高登记机关的行政级别,并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报:市委研究室,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 发:各乡镇党委,各管理区工委,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党委,各街道工委,县直有关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 责任编辑:张京辉 审签:王志余(共印110份)

下载课改的思考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课改的思考

    关于荔波二中课堂改革的一些思考 自2010年下半年荔波县教育局牵头带队组织了全县中学校长及教导主任赴山东杜朗口学和昌乐二中参观学习了那里的教学模式以后,各所中学随后分......

    反思课改实践.2011.10.10doc

    “创先争优”中反思课改实践, “比贡献、创佳绩”中推进课改--滴道学校小学“新课改优质课竞赛活动”拉开帷幕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反思课改实践,推进课改进程,努力提高教......

    我的课改创新与实践故事

    我的课堂教学故事 德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郝丽萍 今年暑假,我聆听了著名教师张万祥的讲座——做一个幸福的优秀教师,张老师的一句话,我深有感触,他说:教师要扮演编剧的角色,为学......

    我与课改

    我与课改 厦门市第四幼儿园 龚欣 厦门市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三年了,这三年也是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三年,因为课改经历的三年是我由一名一线教师→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培养......

    研训十:课改思考

    研训十:PK赛之后谈感受 课改PK赛如期举行了,这次课改PK赛,我校与华阁中心小学进行PK,在两校听完八节课之后,我深有感触。对于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一直以来,对于如何教学,如何课改,我......

    初中历史 “同课异构” 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 “同课异构” 的实践与思考 什么是“同课异构”?所谓“同课”,就是相同内容的一节课。所谓“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学构思(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与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与思考 摘 要:微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优化的重点,依据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微课设计教学的特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并且......

    以时事教学实现“小课堂大社会课改的实践与思考

    以时事教学实现“小课堂大社会课改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组:金俊红 一、 什么是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同思想政治课, 德育都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教育又称为形势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