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课标》在农村中学体育课探索健美操、舞蹈的教学方式(共)
实践《课标》在农村中学体育课探索健美操、舞蹈的教学方式
江西萍乡二中 马跃萍
*** 邮编 337000
杨海燕
刘星斌
内容提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功能,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卫生习惯。而健美操、舞蹈教材恰恰是贯穿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加以音乐伴奏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更加充分发挥其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本人在农村中学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就健美操、舞蹈教学的时数、内容、方法选择,音乐伴奏的原则,内容方法选择进行的实验教学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并且深深地感到体育教师要以更为饱满的教学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克服一切人为的不良因素,认真大胆地在实践教学中探索。要形成一种脚踏实地、人人参与、主动实践的改革大氛围,才能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才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研究热情,探讨出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健美操、舞蹈、教学选择、音乐伴奏
前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手段之一,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首当其先。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2——2003学年第一期在我市中小学全面实施《课标》进行教学,因而推动了我市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变革现行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教师课堂角色要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学习方式要呈现出多样化,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等方式成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功能,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养成终身锻炼意识和卫生习惯,而健美操、舞蹈教材恰恰是贯穿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在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第9章健美操、舞蹈教材中说到“健美操足在节奏鲜明、韵律感强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身体各部位的练习,是塑美的形体、融健身、健心、健美于一体的运动。”舞蹈也可以说是“手舞足蹈”,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其体地说明健美操、舞蹈加以音乐伴奏,更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更加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在注意和保护学生体育兴趣的前提下,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健美操、舞蹈有的节奏强烈,有的动静结合,有的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用音乐伴奏教学,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中展现自己身体的各种姿态;也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各器官发展,并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与提高。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微型机,消除文化课中紧张的精神状态,使得心情愉快,心灵和情操得到陶冶,充满着活力。对塑造学生的形体美、姿态美、气质美、对学生的行为举止、风度都会产生良好的变化。最重要的是通过身体练习,使学生产生敢于表现自己、主动表现自己的欲望。由于健美操、舞蹈大部分时间都是集体练习,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友谊,有助于加强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冲破现行的体育课程结构,改变过去体育课程作为知识体系来进行传授的弊端,真正达到按体育的功能来划分学习领域的结构体系。当前在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想广泛运用其教材教学,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主动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基本技能水平来适应其教材需求和要求。其次是认真考虑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不过分依赖教材去做被动的执行者,应该针对自己学生的学习水平,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去进行教学与组织教学,重点落实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第三是开发与利用酵的体育资源,因材施教创编出有新意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方法来适应教学,使得体育课上得时时有新鲜的感受,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进步程度。下面我就健美操、舞蹈教学的时数、内容、方法选择,音乐伴奏的原则、内容、方法选择,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做法。
健美操、舞蹈教学选择
在农村中学现行的体制中,教育管理上存在“大锅饭”、“铁饭碗”现象,加上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影响,以及社会对体育学科偏见等多种因素的原因,以前的体育课几乎成了中考测试项目强化训练课,健美操、舞蹈教材成了农村中学某些体育教师遗忘的教学内容。现在就是有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该教材教学,对教材的教学课时、内容、方法上也是因循守旧的做法,音乐伴奏就更谈不上,缺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法,缺乏课堂气氛的养成,整体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更好的贯彻《课标》精神,我认为在健美操、舞蹈教学中以下面三个选择来进行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1、教学时数选择。《课标》对各个教材没有具体的教学时数比例要求,只有“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应按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度来安排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三大原则。根据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实际学习基础与发展的需要,把健美操、舞蹈教材不作集中教学时数安排。而作为经常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导入与结束活动之一分散安排教学时数,每一堂课的教学与练习时间为10——15分钟,经过实验教学后,本人认为是适宜于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在课的导入、结束部分加入健美操、舞蹈与音乐伴奏教学与练习,作为热身活动与放松活动内容,能改变现行体育课的导入与结束部分中练习队列、做操、跑步等等的内容结构,并能创造机会,使学生全心投入学习,充分表现自己,真正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激发与发挥。
2、教材内容选择。如果按照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健美操、舞蹈教材内容的教学要求去教学的话,当前农村小学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管理力度、师资力量、教学情况对比城市学校还存在差距,农村中学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在领受反应能力、欣赏能力、练习兴趣等都有待提高后才能达到教材的教学要求。我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了选择、简化动作、降低难度、从易到难的办法进行教学。例:将人教版健美操教材内容中的动作组合拍节由原2个拍一组动作改为四个八拍一个重复认知。七年级把转体动作简化,八、九年级再慢慢增加动作难度教学。舞蹈教材内容在七、八年级以舞蹈动作基础步教学为主,以拍节4步基础步舞蹈练习,以下肢的踏、踮、跳、踢4步动作,两脚前后交叉横向走步、跨步、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组合卢上肢、下肢配合舞步。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很容易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学习,大胆的做动作,勇敢地表现自己。
3、教学方法选择。健美操、舞蹈教学有讲解示范、累进重复、交替渐进、口令提示、分解组合等教学方法,我在实验教学中选择是健美操安排单组动作一课次教学,分解动作,边练习边复习。先教会学生掌握下肢动作,再教上肢动作,最后上下肢运用配合练习。舞蹈是以脚下各种舞蹈基础步教学为主,允许学生先观察别人做动作,加强动作记忆,强化对动作的理解后再参与其动作练习中去。并且不要求所有学生在练习中有手臂动作配合,只要按要求能走好舞步。逐渐的做到动作协调,较灵活就足够了。专教法上首先采取先教会左边的动作,让学生体验将左边动作迁到右边去做的实践,然后在与其他同学交流中、循环练习中逐渐掌握其动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音乐伴奏。在学生对动作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口令指挥在音乐伴奏中带领学生配合音乐拍节学习动作。这对学生领受音乐感,理解节奏感,适应程度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掌握运用的熟练水平。第三启发学生在家随着电视、健身节目中领操员一起做健美操、舞蹈动作,开拓学生学习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好方法。把健美操、舞蹈教材教学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的导入与结束部分的活动内容,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采取启发、引导、指导、鼓励学生为主,针对学生不同水平,在教学内容上设计动作难易程度、上下浮动范围,动作幅度大小、节拍节奏快慢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和练习的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化,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能给学生分析、完善与掌握动作的更多余地,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有时间让学生找到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在课中进行表演与交流,体现社会适应的实效性。记一教学课次实例:在课的导入活动时,首先用《迪斯科音乐》伴奏复习上课次健美操单组动作与组合动作练习,教师指出要改进动作的地方,学生重复练习一次。教师紧按教学舞蹈十字走向的脚跟、踮基础步、示范、口令指挥练习1—2次后,用《越来越好》歌曲伴奏加以口令指挥练习。然后在本课的结束活动中,教师口令配合音乐节奏2个八拍引导,其余时间就让学生自由连接,尽情尽兴地跳,教师一边鼓掌,一边用“学得真快”赞美语言鼓励,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另外也可以一课次健美操教学与练习,或者是一课次的舞蹈动作学习与练习等等,使教学过程具有交替性、连续性、渐进性,并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能使课堂上经常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与青春的活力。
音乐伴奏选择
在健美操、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音乐伴奏。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和适宜教学用的音乐进行教学,替代单调无味的口令与信号,利用口令与音乐节拍的巧妙结合,利用音乐的优美旋律、动感旋律调动学生大脑皮层中兴奋感觉去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练习动作,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感受音乐感染力的影响,自然地在他们心灵中产生共鸣,消除学生心中的烦恼,清除健美操、舞蹈练习中出现的单调感、枯燥与疲劳,产生愉悦感与成果感。但是在选择音乐伴奏中应注意下面三点原则:
1、音乐伴奏原则:练习内容与音乐节拍要相一致,音乐的节奏、速度与动作节奏,要相一致,音乐的风格与动作的风格要相一致,音乐的力度与动作的力度要相一致。达到以上四个相一致的原则才能使学生的听觉、视觉、个人本体动觉上完美和谐统一,才能引起学生动作表象与直观、思维上的结合。再是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由于各地区、民族之间的差异,反映音乐的形式、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为教学上的音乐伴奏选择提供了多样化,挑选适宜教学内容的节拍、节奏、风格、力度要求的音乐,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复杂与难度动作的水平。
2、音乐伴奏内容:音乐是按一定的规律(节拍、节奏)运动着的声音。在教学上可按其旋律去设计动作快慢而进行身体练习。音符用均等的时间将动作划分几个不同要求的部分,使身体练习与音乐结合一起,使练习的内容与音乐时间长短一致,顺其自然的发挥之长。选择适宜教学内容的乐曲,选择健康向上、学生最熟悉的能理解的歌曲伴奏,才能显示音乐伴奏的功能与其无法替代的作用。
3、音乐伴奏方法:为教学内容选择音乐伴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先选择音乐,就是事先确定或者选好音乐,然后根据选择好的节拍、节奏去配合相适应或者创编动作再进行练习。另一种是后配制音乐,就是根据教学内容中动作节奏与需要进行选配音乐,(有谱曲能力的教师可进行谱曲)对不妥之处进行增减、剪接与延长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音乐伴奏不公能在健美操、舞蹈教学中运用,同时根据本课程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也能在其他教学内容中出现。如:队列练习、游戏活动、武术教学、器械练习、体操教学等。但要按照音乐伴奏的原则、内容、方法去选择。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作过一些探索,运用恰当、适量才能体现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中一部分,有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受到重视,不断发展与提高,显示出新的教学特色和应有的教学效果。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真正要上好健美操、舞蹈教学课要做到下面四点:
1、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实施《课标》,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2、熟悉教材,认真备好教案。课前复习应教的动作,准备好收录机与电源设施,选择好音乐伴奏磁带做好每课次课前准备。
3、我国有着50余年的苏式教育体制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一下子从某些人脑海中清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一部分人的听觉对此听不顺耳,视觉对此看不顺眼,将会招来一阵阵非议。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要坚定信心,排除杂念干下去。
4、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消除学生怕羞的顾虑。开始教学时学生思想上放不开,对音乐的节拍还有一些理解不透,做起动作呆板,不协调或快或慢,有一段时间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只要教师不灰心,持之以恒的重复教学,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将会产生巨大变化,最后定会达成技能教学目标。
只要我们以更为饱满的教学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的事业心,克服一切人为的不良因素,认真大胆地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形成一种脚踏实地、人人参与、主动实践改革的大氛围。才能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才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研究热情,才能探讨出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又独到的教育价值新的教学方式。
第二篇:谈在农村中学体育课中普及健美操课的可行性与意义
如何在农村中学体育课中普及健美操课以及它的意义
临泽中学
张莉
摘要:健美操课是在体育课改中新兴的一项体育运动,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兴趣,它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健、力、美为特征的有氧运动,具有横跨体育、文学、艺术和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综合特性,学生在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健美操练习,不仅强身健体、塑造健美的体态,还能培养良好的气质、陶冶美的情操等,尤其对于偏僻农村中学的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改善他们比较腼腆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交际的性格缺陷,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字:健美操
课改 农村中学 终身体育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发挥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强调健身与育人的统一,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选项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健美操课正是在这一趋势下应运而生,健美操在大城市非常的受欢迎,高校包括中学普遍开展这一课程,但在小城市和农村中学还没有普及,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新心理”以及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活动,使昔日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及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需要呼吸新的时代气息,需要尝试新的体育活动方式。而健美操作为一项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以丰富的内涵以及运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加上鲜明的节奏、多变化的动作,满足了当今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求。健美操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将丰富多彩的动作传授给学生,使之通过练习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耐久性;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培养节奏感及现代美的气质。健美操的分类非常的广泛,主要分为三个大类,竞技健美操、健身健美操、表演健美操,但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可以选择节奏鲜明,富有特点的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而且更吸引学生的兴趣,符合时代的特点,一般中学生主要采用难度较低,目的较强,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健身健美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场地器材,时间气候,所要达到的目的等选择不同目的的健身操,而且所需条件不高,因为健美操课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非常容易实施,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一间舞蹈室,木质地板,镜子,音响,而没有条件的学校哪怕一个录音机,一块场地,就可以开展,这是每个学校都可以达到的,而且就目前看来,大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中不少从未出过远门,人际交往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羞涩,内向,胆小的居多,而且不会正确的审美,我觉得通过健美操完全可以改变这些,因为健美操本身就需要自信,敢于展示自己,而且动作舒展大方,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操化动作,加上节奏强劲的音乐,学生会乐此不疲,学而不累。
就以我的实际经验来讲,我教学于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体育课改,我们学校的体育课实行了选项教学,分班上课,同一堂课同时安排几个老师分组教学,分为篮球组,足球组,乒乓球与羽毛球组,健美操组,因为传统的运动项目男生比较感兴趣,但大部分女生都不愿参加,畏难而且兴趣不大,而健美操对于她们来说新鲜而且符合她们爱美的特点,而且有些难度动作男生也很感兴趣,觉得很帅很酷,也愿意去学,因此我一般会在第一堂课也就是室内理论课的时候通过询问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好和愿望,然后放课件给她们看,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健美操,课我们怎样上,上什么,让他们期待喜欢体育课,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上课时我会把学生安排在操场边人少的地方进行,让她们的又想学又不好意思的情绪缓解一下,首先在准备活动中穿插一些带音乐的简单操化动作,学生会觉得新鲜而有趣,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以及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一段他们熟悉而且喜欢的流行舞蹈并告知这是我们接下来作为准备活动将要学的,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跃跃欲试,期待并积极参与到课中来,有了学习和表现的欲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赞美表扬学生,训练农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等他们跳熟练了自信了就到操场的中央进行,边教学边表演,并进行展示,让他们敢于站出来表现自己,锻炼了学生的信心,到后期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和要求,而且健美操中有很多难度动作,必须通过反复的力量练习和柔韧练习才能做到,学生为了学习新颖帅气的动作自觉地反复练习,甚至于课余时间自主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增强了体质,改善了体型,纠正了平时不正确的姿势,还形成了平时锻炼的意识,还能够自学自创动作并教自己的同伴,为以后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基础,是非常好的锻炼手段,通过实践教学,我发现明显学习健美操班的学生要比其他班的学生活泼外向,自信,心态积极向上,例如见到老师大声的打招呼,走路都健美挺拔,很喜欢笑,喜欢表达,愿意展示自己,并能在各项学校活动中进行表演和展示,这都体现了健美操对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有着正面有效地改变,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在农村中学普及健美操,并作为一项必修课实施。
第三篇: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微时代”早已悄悄来临. 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名词纷纷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些在教育领域不断地酝酿发酵,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微课也成为“ 微时代”语境下一种新探索.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 年秋首创.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 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 从教学上来说,就是将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给教师,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 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设性观点.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一系列微课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变化,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微”关键就是短而精,内容小而作用大.
二、微课和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课堂,一节课为40 分钟或者45 分钟.目前学校教育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 课时有时间限制、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完整、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微课程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一道题目或者一个实验.学生借助电脑、手机、ipad 等设备下载后,可以随时拿出来学习.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三、微课教学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1、微课教学促进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广度,结合自身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微课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使学生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疑问,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2、微课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及协作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切身体会自主探索及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的快乐,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因此数学微课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3、微课教学更新数学学习方式.
微课的发展为数学教学开辟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中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为E -Learning,被翻译成“数字化学习”.通过E-Learning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网络中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学生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并为师生与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四、微课该在什么时候使用
教师制作微课,在数学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一般模式不固定,针对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内容对教学有不同的要求.
1、课前预习
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网或班级QQ 群,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自学一堂课.当掌握预习方法,习惯自学时,可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2、课堂当中
(1)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再现生活,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用微视频展示细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不仅使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运用微课建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教材中的重难点常常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 教师可将重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 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结合PPT 将其内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动态实现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使其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
(3)运用微课解决问题,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将例题讲解环节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从中提出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 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通过小组协作进行问题解决. 此构建的协作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将已建构的知识完整
化,具体化,进而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3、课堂之后
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 这时可以将重点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 做成微课程.视频里面呈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下载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
以及时得到补充.
4、专题复习
针对高三学生,专题训练很重要. 可以把一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 工具把这些导图做成微课. 这种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复习,专题复习. 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五、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人教A 版高中数学选修2⁃2 第一章第5 节中的“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要通过割圆术中“ 以直代曲,近似代替”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课本通过图象,在定义域内把区间分成许多小区间,进而把曲边梯形拆分为一些小曲边梯形,对每个小曲边梯形用矩形的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再对这些近似值求和即可.教学中我们若把图象的每一个细化过程在黑板上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曲边梯形面积为什么可以由足够多的矩形面积合成? 这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中最关键之处.因此,笔者做
了一个微课程,学生课后可以自己观看消化. 步骤如下:
第一步:做好教学设计.
本微课设计教学流程为:提出求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回顾求圆的面积的思想方法———(类比)得出求曲边梯形面积问题的思想方法———给出解决问题的“四部曲”,并得到结果———一般曲边梯形(在轴上方)面积的求法.
本微课难点之一就是如何“ 以直代曲”.针对这个难点,微课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在回顾割圆术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用正多边形计算圆的面积? 为什么让边数逐次加倍? 怎样才能“ 越来越接近”?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对割圆术在思想和方法层面都有一定的认识.另一个难点是对“极限”和“ 无限逼近” 的理解.针对这个难点,微课分别采用图形、数表两种方式呈现逐渐细分和无限逼近的过程,再在此基础上引出取极限的方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水到渠成.
第二步:做教学课件,笔者用的是最普通的PPT.一共用了八张幻灯片,重点讲清 楚如何“ 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过程.
第三步:用录屏软件录下整个PPT 的放映,生成视频. 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 心意达微课宝,这个软件比较简单,一般教师自学都可以学会.在录屏过程中,如果怕学生观看画面还不能够理解,则可以适当地配以讲解.
第四步:上传.
把做好的微课程上传至自己学校的校园网或班级QQ 群,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下载观看.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一个微课程已经完成.在自己的班级试验了一遍,学生反应良好,纷纷表示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微课视频.为了了解学生应用此微课的效果,相应准备了一份配套练习题.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比以往有明显改善.
六、结束语
从上面例子当中,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点、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章节、知识点等模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数学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课程.这需要学校整个数学团队中每个数学教师的努力.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教学中的缺陷.
第四篇:在农村初级中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农村初级中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莲花塘乡中心学校初中部:刘德海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形式、丰富的教学信息、快捷的传递方式,为初中数学教学创造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成动态,把抽象化为具体,把知识生活化,并能有机的融入生活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强,使许多农村初级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校于2005年9月创建了第一个多媒体教室并投入使用,到现在已经形成具有16个多媒体教室的办学规模,已基本实现班班多媒体教学。笔者从2006年9月开始担任多媒体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认真分析,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对比,现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谈一点点体会。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识一般记住65%。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良好的交互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有效学习;超文本结构信息容量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的综合运用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内容趣味化、运动变化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无限问题有限化。因此,与传统教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营造了轻松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文字声音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引入到全新的境界,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视听美感和精神享受,而且其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功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准确表达的或无法观察到的教学内容和现象,都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例如:在讲授“垂直”这一章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大型比赛的跳水录像,出示问题:当选手入水时,水花的大小说明了什么?所有学生几乎同时说出来:“不直”水花就大,“直”水花就小。教师问:“什么叫‘直’呢?”接着教师再进一步讲解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完整的进行下来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什么叫“垂直”,可见这样的情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数学理解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提示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数学概念真正“活”起来。比如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并动态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动态的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会想到旋转着的图像。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去寻求知识、探索结论的一种精神力量,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在这“兴趣”就显的更为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它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创设意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数学求扇形的周长一节,求扇形的周长需通过圆的周长推出。
课案一:教师在黑板上画圆,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扇形的面积,前后不用10分钟。学生背熟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一堂课下来,看似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随着教师的指挥棒被动学习。而学生呢,快乐吗?主动吗?不言而喻。
课案二:首先,教师播放课件。转动的地球,一只小老鼠、一头老牛。学生都瞪大眼睛,显得很兴奋,都想快点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随即提出问题:“如果将赤道的长度增加10米,出现的空隙,能钻过去一只小老鼠呢还是一头大象?好吧,这时你再看课堂,象炸开了锅一样!“大象、小老鼠……”争论声此起彼伏,10米与地球赤道长度相比太渺小了……”连平时上课打瞌睡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争论。我们就能得到谜底,从而引导学生愉快进入这堂课的学习……。其效果也可想而知。
4、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采用粉笔进行教学,费时耗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这既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又可以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上课时,只需轻点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教学节奏大大加快。虽然教学内容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半,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的讲、书本枯燥的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6、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的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单从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例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和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的进行赏识教育。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学生和教师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实践中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在计算机网络、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整合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了制约整合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部分教师盲目追求课件的花梢且过分依赖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多媒体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产生丰富的视听效果,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制作的数学课件,背景画面复杂,几何图形变幻莫测,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辅助制作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2.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时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对计算机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上完的内容。表面上看课堂信息量大,实际上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严格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上课成了执行既定程序,学生是否适应,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计算机操作能否跟上,他们无暇顾及。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整节课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了事。他们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总之,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大量地实施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实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大胆尝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突出的作用,正在逐步被人们认识、理解、接受和应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使数学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一切,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黑板还是数学教学主要的教学工具,况且它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矛盾,从这点出发,我们没有多少理由不重视板书。只有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美术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展
美术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展 课题名称 :美术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展
研究的目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造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
研究的意义: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的为美化生活及生存环境动手动脑,从而对其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现状分析:
1.美术手工课现状综述
据我了解,在大多数农村中学中,初中美术手工课不被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重视。学校大多没有在七、八年级开设美术手工课。美术教学资源方面,大多数学校连必要的美术教学工具也没有,更不用说专用教室、活动室、模型、专业图书、画架等。大多停留在教师是:教本+粉笔,学生:课本+白纸本+铅笔的水平上。以我县农村中学实际状况为例:全县共有农村中学24所。对于美术手工课开设情况来说,全县农村中学手工课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是手工工具配备不齐全,手工课的重要性被忽视。受经济观念的原因,家长也对美术手工课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充其量是哄孩子的。学生也不重视,认为开设美术手工课不如学习文化课,而且会耽误其它功课的学习。因而在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美术手工课认为可有可无,突出表现为对美术手工课的轻视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美术教师也对美术手工课不再重视。
2.美术教师的素质及学生的情况
纵观美术教师的水平,更多注重于绘画技能,多为国画技能,对其他画种可兼容较少;教师自主科研能力差、自觉科研意识淡薄。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多维度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其他科目的),因而思考乏力,或产生惰性,对教师填鸭式教法有严重的依赖症。加上自幼儿及小学美术教学的断链造成了对美术的偏见及知识断裂,给农村初中美术手工课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从学生预期获取知识的情况来看,首先学生自身的知识装备贫乏,再次缺乏积极主动性 也即意味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未被激发起来。
3.手工课的教学思路及方法,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学生的思维拓展及与其他科目的构建。
(1)研究对象
农村初中
试点研究莒县峤山镇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和七年级手工课教学实验班和普通班
(2)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状况,美术教学特别是手工课开展情况。在学生中调查手工制作材料资源
(2)进行手工课教学实践,师生动手进行手工制作。
(3)重点研究教学教法,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开展手工课教学的路子。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美术专业书籍和教育理论书籍,以及上网搜索各大网站寻找资源。
(二)调查法
采用发放问卷等形式,在师生间课题的各种情况调查,并及时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验法
进行手工课实验班教学,并和普通班作对照,列出具体参数。
(四)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各案的研究,并推广。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五)观察法
仔细观察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六)经验总结、讨论法
课题组成员经常开会进行议题讨论与总结。
研究对象:
七年级三班学生,八年级三班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学生。
七年级一、二班学生,八年级一、二班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比学生。研究的步骤:
1:2011年4月课题的确立与批准。
2:2011年5月至9月课题的实施阶段
3: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课题的结题及延伸阶段。
研究的条件:
1:峤山镇第二初级中学是本次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强大后盾,学校的硬,软件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都将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动力支持。
2:本次课题研究的学生最具农村中学生的特点,为本次课题研究带来鲜活的实例。
3:本次课题研究的参与教师都具备深厚的美术功底和革新精神,能够身体力行的指导和每个实施阶段的工作。
4:与周边兄弟学校良好的关系和教学交流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5:研究的成员:张庆雷高锋
研究的分工:
张庆雷老师负责本次研究的总策划和理论研究,并负责八年级组的手工课开展。
高锋老师是本次研究的重要参与者,负责本次研究各实施阶段的成果记录及七年级组的手工课开展。
研究的预期成果:
1:初步使学生喜欢并积极参与手工课的制作与学习。
2: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作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并能利用当地的材料根据当地的特殊环境进行手工创作。
3:能够独立进行手工创作,并积极参与县,市级的创作比赛。
4: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拥有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