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5篇

时间:2019-05-15 01: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

第一篇: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

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

摘要: 针对当前中过英语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以及口语水平滞后的现象,本文对学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集中的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心理因素,英语口语教学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显现。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基本办法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句型结构等。但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要求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若想使口语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索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类型和成因

(一)传统的谦虚和中庸的思想是影响中国人生活理念的重要因素。中国学生受千年来的文化熏陶和中庸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特性鲜明的学习行为方式:在课堂上,学生更习惯认真的听讲或记笔记,而不是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他们觉得适时的沉默是谦虚的表现,而过于积极的回答问题往往被看作是爱出风头。这样,教师的提问得不到积极地响应,学生丧失了许多开口练习的机会,而教师提问的积极性也慢慢的越来越低。

(二)名声和面子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认为爱惜自己的名声,保持一颗羞耻之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维系中国人道德价值和道德情感的纽带,但过度维护面子也使人们产生了虚荣心和自我抑制的心理。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出于面子和自尊的过多考虑,在语言行为上变得羞于张口,畏首畏尾。在没有十足把握的前提下,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会有“丢脸”的风险,他们宁愿选择沉默,这对英语口语的学习非常不利。

(三)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口语水平的提高。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达到的目标的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要与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部分学生对口语学习效果的估计过高,尤其是短时期的效果,这类学生好胜心强、自信心足,但缺乏敏锐、精细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记忆力,对学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容易受到挫折,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学习成绩出现下降,或者口语水平提高的速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紧张、气馁,造成学习热情骤减。

(四)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指的是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求知欲以及社会的认可而自发主动的去学习。外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外部奖励,此时的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前,高校英语教育普遍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生的外在动机却忽略了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应付考试和面对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而不是出于对于自身的兴趣,很多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置英语口语考试,学生们当然不会重视英语口语的学习。

(五)英语教师自身的问题。首先,在口语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口语学习;其次,部分教师授课语速过快,使用习语、生僻词较多,而个别教师自身综合水平较低,口语表达能力较弱,无法胜任口语教学;第三,部分教师对学生过于苛求,学生一旦犯错时,缺乏对学生的鼓励而代之以高声斥责、严厉批评,使学生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了挫伤。第四,部分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语音、语调、语法上的小小差错,一旦发现就马上打断纠正,长此以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基于心理因素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优化课堂环境,寓说于乐,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首先,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应该谨慎使用权威,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不怕说、敢于说、乐于说,营造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说”的乐趣。

教师除了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外,还要有耐心、爱心以及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习者。

(二)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口语学习的兴趣。口语教学的互动是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生间互动、人机互动。在多边多向互动中,教师要引导讨论、促进会话,避免个别学习者海阔天空地谈或一言不发,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在分组或配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口语水平、性格等因素。

(三)照顾学生的“面子”。受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过于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面子”问题,首先要注意对于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纠错方式,放弃“逢错必纠”的思想,允许错误的出现,对于非常严重的错误,可以课后集中指正。

(四)激发学生内在和外在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应避免过多地用学习、考试任务等督促学生的口语学习,以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抵触情绪;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成功的渴望等推动口语学习的发展;第三,要完善外在动机引导机制,强化外在动机中对口语考核的要求,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口语水平的提高。

最后,对于那些学习动机偏差,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其稳定的学习动机,引导其多创造口语学习的机会,使其认清学习口语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着重培养其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的毅力。

口语表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口语教学中,应该坚持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又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情感素质,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对口语学习的作用,而且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优化口语教学过程,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斐 陈洁.英语口语心里障碍研究[D].中国科学教育.2011(15): 47-48

[2] 王晶波.英语口语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6): 86-87 [3] 毕跃忠.加强英语口语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J].四川外语学院.2010

第二篇: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素质教育受到人们普遍重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

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2)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有关问题,使数学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具体地讲,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如下一些:

①”应试教育“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

②对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解;

③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④数学学科价值还未真正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

⑤教法单调死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⑥学法指导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等等。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四重“,即重基储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

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策略

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策略

摘 要: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部分,本文通过对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分析,提出了部分建议和解决方法,希望对体育的田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教学;逆反心理;消除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083-01

田径运动作为各种项目训练的基础,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形体塑造和健康的重要保证。然而在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田径项目的特殊性,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于田径运动产生冷漠、反抗、拒绝等行逆反心理。

1.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1 教学内容方法方面

中学的田径教学内容更多的围绕技术展开,更多的是将竞技类项目生搬硬套进田径教学中。田径教学内容中的方法多是竞技运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内容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多年沿用旧教材,内容不够新颖,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田径运动形式单一教学程序化,教学方法单调难以创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对田径项目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性别差异等也是造成对田径不感兴趣的原因,丧失对田径教学学习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2 学生教师方面

教师是学习的客体,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点淡薄,造成懒散的精神状态,从而对体育兴趣低落,尤其对自己不喜欢的短跑、跳高等田径项目出现反抗情绪。此外,学生对体育课和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同,不愿参加田径运动。教师自身修养不够,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调,违背了学生求知的心理规律,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了新鲜感和乐趣,产生反感情绪。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素质水平和性格差异等不够了解,不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上课时安排运动量不合理,导致学生产生对立不满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1.3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由于田径教学项目的特殊性大多在室外进行,易受天气干扰,风吹日晒,冬冷夏热。下雪下雨甚至导致停课,很容易使学生情绪低落,长此以往,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社会环境,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学校硬件设施不够齐全、完善,场地拥挤、各种器材设备缺乏,学生走进操场便感到单调、无趣,产生逆反心理。

2.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2.1教学内容的改变

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求知欲旺盛,崇尚新事物,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增强等。抓住这些特点,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安排具有探知性、模仿性的田径教学内容,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要符合新课改的标准,努力做到简单化,将趣味化、生活化放到首位。教学内容的趣味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内容上要以游戏为主,游戏结合田径课程目标,这样才可以既满足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双重目的。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和身体素质以及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合理利用教学设施,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中学生阶段适合以大肌群为主要运动肌群且有节奏性的有氧运动,保证运动负荷的科学性。

2.2 教学方法的改变

学科交叉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诱发学习积极性。适时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和对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提问等方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让学习成绩好的或者对于爱好田径的同学有表现机会,增加学生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学的多样化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单调和枯燥。可以欣赏雕塑图片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在田径教学休息期间穿插励志体育故事。

2.3 加强学校领导重视,加大田径教学成绩考核力度

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中学教育是以文化课成绩为侧重点,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成绩影响不大,田径运动就显得不是很重要。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首先要本着对学生体质负责的态度,认清田径教学的重要性,重视田径的教学,加大田径教学成绩考核力度,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应该明白体育成绩对他们学业上的影响。

2.4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提前备课做好准备。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其次,教师应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个人魅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平时要注重与学生和谐相处,多鼓励,多关心,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和学生产生正面冲突。此外还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变化。

2.5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客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在体育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身要认识到田径对自身素质发展和形体塑造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田径自身的枯燥性,并借此锻炼自身的耐心、毅力等优秀的心理素质。学生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合老师的教学,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好的开展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小结

学生的逆反心理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措施来消除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这对于我们进行田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56

[2]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1

[3]索里JM,特尔福德CW.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7

[4]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6

[5]曹波.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6]刘建国.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2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障碍小品

陈氏心理诊所

开场

(一)(广告音乐,旁白:……)

(二)(门外突然传来声音)母亲:儿子,快点,没事,别害怕(扯着儿子进来)妈妈今天给你预约了一位非常出色的医生,(进来,儿子表情低沉)不仅从XX大学毕业,而且曾去X国留学多年。

儿子(进屋同时)(突然抬头发现屏幕上的字,低语):陈氏心理诊所(突然狠狠的甩母亲的手)心理诊所,我没病!我没病!

(母亲大惊)(把儿子按在椅子上)母亲:儿子别怕,真的没事,好不容易给你预约到的。你别怕,没事,真的没事。

(三)(同时)医生:不打针,不吃药,坐这就是跟你唠,今天接了个好活(不着调的笑)(乐提提的转头向母子二人)嗨,来了。

(母子回头看它)(表情比较不确信)

高潮

(一)(表情笑眯眯对着被母亲按在椅子上的儿子)医生:来来来,你能有什么事啊。(举起手里的一个画本)来,咱俩一玩玩这个测试啊

(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一起看 医生:我知道了(后期安慰儿子,台词自己想)儿子:(一点点信任医生)

医生:告诉我你的想法,没有什么好害羞的。毕竟,我是你的朋友(又喷儿子)(解开心结,表情比较害羞)儿子: 我不知道怎么的,老是对某一事情感到焦虑恐惧和害怕,这个事情主要担心害怕在未来会发生,但是这个事情又没有发生的依据 感觉自己的注意力总是在这个上面 并且伴随着很不自然的焦虑和恐惧 感觉这样持续的时间很长 很苦恼 如果是其他人的 估计这是个不值得挂在心上的事情 但是我就是老是想 老是猜测 老是在担心 老是在害怕让自己很难受我真的是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这种感觉很难受..(安慰状)医生: 没关系…………(开导)

(二)(母子感谢状离开)

尾声

(20年后)医生(很滋润的喝水)呵呵呵,现在的时代哦,发展啊—迅猛:现在的孩子啊,心理呦—迷茫;呵呵呵,怎么时代发展越快,这些孩子的不满意反而多了呢?唉╮(╯▽╰)╭

(门外传来一个男人焦急的声音)王泽鹏:女儿,没事,没事,别害怕(扯着女儿进)(女儿着装另类,行为偏激)(表情不屑)女儿:切!医生:呵呵,这人看着眼熟。呦你又来了(对观众)怎么爷俩一起来折腾我啊!(无奈状)(对观众)在生活中你们也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些问题吧(微笑)那么,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结束 互动

第五篇: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交往策略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交往策略

摘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群体或组织与公众的交往,都集中地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交往策略

一.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的迫切性

首先,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交友需要日益迫切;其次是入学后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有迫切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的需要;另外,择业的自主性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有迫切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取信息的需要。

2.理想性仍存,实惠性需求上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毕业自主择业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显示出了新变化:据复旦大学团委日前在校内进行的一次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活动结果显示,有过半的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大学生活”,但有18%的大学生把“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作为社交首要目的。并且,交往目的也呈现出年级差别,低年级学生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寻求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实惠性需求增加的特点。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交往的社会化特征更加有所强化。

3.广泛性与时代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普遍应用,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广泛性与时代性特点主要是通过交往方式的改变体现出来。仍以复旦大学调查结果为例:有50%的学生认为“以寝室为中心”是最有效、最现实的社交方式,而在另一半的学生中,“社会工作”和“BBS、QQ等新兴网络社交”分别以26%和18%的比率占了主导地位,远远高于6%的“好朋友为主的小圈子型”传统方式。以非直面性,身份隐蔽性,思想情感表达的随意性、自由性、超时空性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们时髦的、新型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选择之一。

4.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贫富的差别上。有调查显示,经济上的拮据使得前者在人际交往中较多的表现为交往被动、性格内向等,甚至个别学生还会由此产生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

5.开放性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与异性的交往上。在现今的大学里,学生们谈恋爱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于“考研、上网、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几乎人人都有或曾经自卑,只有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才算是心理障碍。出现自卑心理障碍的人,青少年占了大部分。青少年的自卑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生理上的缺陷、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对性格与气质的自我评价等方面。为了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我们要指导他们做到:

(1)正确对待失败。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永远都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挫折和失败必然会发生,重要的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的问题。只要我们对挫折和失败有一颗平常的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

(2)增强自信。凡事都要有一个必胜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的发展要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要自信,自信就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当然,我们所定的目标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3)发挥自己的长处,抑制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要顾影自怜。不要只看着自己的短处,而要善于发展和挖掘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青少年一定能摆脱自卑所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中尤其普遍,在他们当中常常会发现有的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抬杠、顶撞,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走。逆反心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的东西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无端怀疑、否定,对不良行为表示认同喝彩、支持等。逆反心理虽然不一定是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任其发展,后果是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的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甚至还可能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我们要做到:

(1)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不能把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于社会中,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的培养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2)教导青少年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提倡自我教育,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3)改善教育机制。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学,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不要让“台上你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要爱护青少年的自尊心,注意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不要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方式来对待青少年。

(4)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青少年在社会中感到安全和自由。

3.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

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有句话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自尊、自负、自傲都会引起孤独的产生;还有一种人比较容易孤独,那就是“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人!”怎么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心理呢?

(1)要把自己融入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

(2)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4.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莫大的困难,因为嫉妒会吞噬人的理智和灵魂,影响正常思维,造成人格扭曲!有嫉妒心的人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多转移注意力,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三.人际交往的策略

(一)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要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闻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4.宽容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

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换位原则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互补互助原则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经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矛盾。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称呼得体和讲话注意礼貌,良好的语言艺术必须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2.非语言艺术

非语言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肢体语言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交往中还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3.学会微笑。笑意是善意的象征,它可以使自己和对方明朗活跃起来,并对对方有很大的吸引力。否则,脸色忧郁、刻板消沉,别人自会退避三舍。因而在交往中,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语气温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4.学会倾听。倾听别人一吐衷肠,是尊重别人,帮助别人排忧解难的一剂良药。倾听别人谈话时要注意:!“认真倾听别人倾诉,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不时要随声附和;“从头到尾听完,不要不时打断对方。

5.学会赞美。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美,从而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赞美别人时切记:!”赞美别人应出自内心;“赞美别人要适度;”应善于寻找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赞美别人的方式要变化多样。

6.学会自控。在与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意志、意识

和理智来调节自己的交往心理,使积极向上、通情达理、宽宏大量、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逐渐渗透到自己的交往心理结构中。记住:结交一个朋友比失去一个朋友难得多。

(三)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真诚地对待别人;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不良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不再有隔阂,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下载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障碍及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障碍及教育策略 擒薹:单亲宗庭子女是指家庭中只有父亲(琥母亲)的孩子.单亲家庭由于其宗窿构成的特殊性.会给孩子成长造成种种负面髟响t尤其在与孩子的心理成长......

    教育随笔: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教育随笔: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男孩子喜欢玩“跳马”的游戏。他们让一个孩子俯下身、手撑地,其他的孩子从他的身上跨跳过去。起先是两三个孩子玩这个游戏......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障碍及教育策略12

    单亲家庭子女是指家庭中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由于其家庭构成的特殊性.会给孩子成长造成种种负面影响.尤其在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容易阻碍孩子的情感和性格发展.单亲家庭孩子的......

    中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中本三班学号:2013014353 姓名:张绮玲 中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以焦虑症中的考试焦虑为例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

    高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座谈讨论,对高师院校大学生悼育教学中的心理库碍进行了研究分析.体育教学与健康具有探刻的内在联系,高师体育教学改革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体育教学......

    消除说的心理障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消除说的心理障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人类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已成为人的第二生命。信息的交流——交际也突破了时空界限,人们之间的交际正向......

    37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

    37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吴李丹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稳定,学习懒散,目的不明确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通......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调控机制论文

    摘要:从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或教师自身修养问题,使学生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时,经常会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