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毕业论文)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和对比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2 缩略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3 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5 论《梅丽迪安》中主人公梅丽迪安的觉醒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7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 8 论英语习语的语言和文化功用 9 英语商务演讲的技巧 英语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探究 11 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对比浅析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4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15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16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 17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8 目的论在公司宣传广告英译中的应用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20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从《看不见的人》中看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探寻 23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称谓语的翻译 24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26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 27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29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30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2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33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34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石化现象与对策 35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分析 36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 38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39 回归之路--《所罗门之歌》 40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研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44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 45 哈利·波特系列成功的原因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47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48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 49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 50 理智胜于情感
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广告英语中的隐喻 52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53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54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
《诗经》中修饰性叠词的比较研究 56 比较“迷惘一代”与“垮掉一代” 57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
从《简爱》两个译本看女性与男性语言使用的差别 59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61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 62 论中文电视栏目名称的英语翻译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65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人物形象的特点探析
Expl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67 《呼啸山庄》中窗的意象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9 [毕业论文](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70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71 世纪英国继承制度对婚姻的影响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73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 75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硬汉形象-浅析厄内斯特海明威《杀人者》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 78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 79 中美婚礼文化的对比分析 80 论叶芝创作风格的转变
不同英汉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及其翻译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83 《瓦尔登湖》与陶渊明作品中的自然观简析 84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87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88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战争观 89 Exploring The Matrix: Hacker Metaphysics 90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 91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92 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 93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 “进步”话语解读《苔丝》中环境因素与人物性格 95 从叙事结构分析电影《撞车》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诠释 96 谈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 97 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
A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100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101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10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4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105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106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 108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关联理论视角下《诗经》中爱情隐喻的英译研究 110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
浅析英语职业委婉语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112 《红楼梦》中的数字翻译及其文化分析 113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 114 巧克力包装的研究
马克•吐温悲观主义及其产生原因初探 116 从跨文化角度看电影标题汉译英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 118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119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永别了,武器》 121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 122 威廉福克纳《圣殿》小说创作里的自卑情结 123 《等待戈多》的荒诞色彩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26 成语中的文化特色及其翻译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童话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
基于弗洛伊德心理学分析《飘》中斯嘉丽的行为 132 词汇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33 对比研究中西家庭观
网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5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137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38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 139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141 汉英“甜”字隐喻用法对比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144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145 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浅析美国牛仔文化及其深远影响 147 从“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差异研究——以电影《推手》为例 149 合作原则视角下《飘》中的人物性格探析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 151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152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153 从目的论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
154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夜访吸血鬼》中路易的行为活动 155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 156 网络微博语言特征
157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158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159
160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 161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162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63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64 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 165 从自然主义视角分析《嘉莉妹妹》 166 中美民族性格差异及其文化渊源 167 旅游广告资料翻译探讨
168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169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
170 《最蓝的眼睛》中的自我迷失和身份寻求
171 A Study on Human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
172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
173 The Essence of Love——An Interpretation of Persuasion 174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 175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
176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辛普森一家大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177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178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 179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
180 归化翻译在电影字幕中的运用--以《米尔克》为个案分析
181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182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183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特征 184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185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之比较 186 苔丝悲剧形成原因研究
187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188 论网络自主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契合 189 浅析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艺术特色 190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91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 192 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 193 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纠错策略
194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 195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1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7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微探 198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199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20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第二篇:中英茶文化的比较
中英茶文化的比较
摘要:茶文化,顾名思义,就是茶与文化的结合,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今天,我要通过对中、英两国茶文化各个方面的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
一、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可以说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道主要内容讲究的是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虽然英国的茶叶来源于中国,但其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英国的饮茶之风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查尔斯二世,饮茶风尚带入皇家。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嗜茶、崇茶而被人称为“饮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导和推动,使饮茶之风在朝廷盛行起来,继而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和贵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
二、品茗环境
在中英茶文化中对品茗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清代徐渭在他的《徐文长秘集》中对品茗环境有这样的论述:“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夜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许次纾《茶疏》对品茗环境谈得更详细:“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则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可见我国茶文化中对品茗环境的要求是“雅”和“清”。而纵观我国现代的茶馆,你大抵会看到木制的桌椅和必不可少的绿竹的点缀,于古色古香中透出点点清幽。
而英国茶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井然有序。在这里,服务员温吞的气质与几净清明的空间浑然一体。而室内的装潢里,只有简单的绿色、蓝色和白色,这种带点压抑却又简洁的色彩,是标准的英式内敛作风。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伦敦优雅的气息中夹杂着的安适悠闲。
三、茶具
我国茶文化中对茶和茶具的搭配有一套自己的特色。选择茶具,除了注重用具的质地之外,还应留意外观的颜色。茶具的光彩主要指制作材料的颜色和装饰图案花纹的颜色,通常可分为冷色调与热色调两类。茶具光彩的选择主要是外观颜色的选择搭配。其原则是要与茶叶相配。饮具内壁以白色为好,能真实反映茶汤的光彩与明亮度。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光彩大致如下:
名优绿茶:透色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热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
白茶: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
乌龙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壶杯具。
茶具的摆放也有一定的讲究:茶具的字画应迎向宾客,壶嘴不能正对客人。
英国茶文化中的茶具最早是仿制东方的瓷器。后来由于受到洛可可、ArtDeco以及包豪斯的影响逐渐具有本土的风格。现今英国的茶具多是蓝白青花瓷,外表描绘着英国植物和花卉图案,是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体现了英国人热爱园艺的习性。无论是哪种瓷器,都会配上纯银的茶壶、茶匙以及好啊可能的蕾丝桌布。在摆桌时一定要将杯耳朝右,要附上茶匙,且茶匙必须放在杯耳下方成四十五度角。
四、喝茶礼仪
在中国茶文化中,有不少喝茶的礼节,如:叩指礼、鞠躬礼、伸掌礼、寓意礼等。下面我就稍稍为大家介绍一下叩指礼和鞠躬礼(1)叩指礼
叩指礼是从古时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指即代表叩头。
相传乾隆微服出巡,在茶馆内喝茶时,为下属倒茶,下属不便以宫廷礼仪相回,便灵机一动以叩指谢恩,自此叩指礼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早先的叩指礼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腕握空拳,叩指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将手弯曲,用几个指头轻叩桌面,以示谢忱。
叩指礼的学问:
1,晚辈向长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长辈向晚辈: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2)鞠躬礼
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根据行礼的对象分成“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与“草礼'(用于说话前后)。站立式鞠躬与坐式鞠躬比较常用,其动作要领是:两手平贴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弯腰,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弯腰到位后略作停顿,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礼的速度宜与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现不谐调感。”真礼“要求行九十度礼,”行礼“与”草礼"弯腰程度低。在参加茶会时会用到跪式鞠躬礼。“真礼”以跪坐姿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对,身体倾至胸部与膝盖间只留一拳空当(切忌低头不弯腰或弯腰不低头)。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行礼”两手仅前半掌着地,“草礼”仅手指第二指节以上着地即可。
而在英国传统的茶室礼仪中,男士是著燕尾服,女士则著长袍。即使是现在每年在白金汉宫的正式下午茶会,男性来宾仍然要求著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白天洋装,且一定要戴帽子。而且在茶会中,通常是由女主人著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非不得已才请女佣协助,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英国人也尽情展现自己的文化气质和个人修养。绅士在阳光下戴著墨镜,行为稳重,举止得体,茶具都轻拿轻放;女士则谈吐优雅,举止从容,当有人从面前经过时都要礼貌地轻轻挪动身姿,报以微笑;年长的女士在外面喝茶的时候,相互交谈的声音很小,动作轻缓。杯中茶喝完之后,将茶匙放在茶杯中,表示到此为止,否则,主人会不断续杯。
五、喝茶时间与茶点
我国茶文化中对喝茶时间并无过多要求,不过现在按照养生的说法,一般饭后不宜立即用茶,也不空腹饮茶。但在英国茶文化中却对喝茶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故此就有了我们经常听说的早餐茶和下午茶。英国的早餐茶又名“开眼茶”英式早餐茶发源地实际上是苏格兰的爱丁堡。一个叫“Drysdale”的茶叶大师把他拼配的茶叶起名“Breakfast Tea(早餐茶)”。它是精选中国、印度、锡兰、肯尼亚各地的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饮用。而英国的下午茶一般开始于下午3、4点,下午茶的专用茶为祁门红茶,大吉岭与伯爵茶、锡兰红茶,若是喝奶茶,则是先加牛奶再加茶。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松饼、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开回吃。至于松饼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茶点的食用顺序应该遵从味道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法则。先尝尝带点咸味的三明治,让味蕾慢慢品出食物的真味,再啜饮几口芬芳四溢的红茶。接下来是涂抹上果酱或奶油的英式松饼,让些许的甜味在口腔中慢慢散发,最后才由甜腻厚实的水果塔,带领你亲自品尝下午茶点的最高潮。这样讲究的茶点吃法在中国茶文化中是没有的。总的来说,中英茶文化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正是因着这些差异,所以我们才应当更好地了解它们,区分它们,学习它们。这样我们才会在对外交流中于细节之处体现个人的素养和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国茶事大全.凤凰出版社 [2]徐渭.《徐文长秘集》
[3]茶艺之我见.资丹.中国农业大学 [4]道客巴巴.《英国茶文化》 [5]豆丁网.《英国下午茶文化》
[6]中国茶红领巾研究小组.《中国茶文化》.雪儿出版社,2007年 [7]多样化的茶类与不同茶具的搭配.黄玉梅.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英语毕业论文)中英颜色词的翻译和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分析 2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 4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 5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 6 非规范性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探究 7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彼得潘--孩子和成人共同的童话 9 体育新闻标题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11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 12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 13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14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1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8 浅谈体态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19 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 20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迁移 21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 22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 23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 24 网络英语资源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5 论《荆棘鸟》中拉尔夫的形象 从语用学角度看现代汉语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和使用 2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A Cultural Analysis of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29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 30 论《紫色》的社会意义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 32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33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 34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3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36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38 论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虚无主义 39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 40 论被动句的翻译
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 中英颜色词及象征意义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修辞手法在TED演讲中的运用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 英汉新闻语篇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
从“硬汉”角度分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皮拉尔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
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懦弱性格 The Analysis of Hesitation in Oral Communication 浅析《紫色》中书信体的运用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 A Brief Study of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 试论汉语新词的英译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李宁的品牌推广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 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异同研究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 中西方寒暄语简要对比研究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罗曼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应用学习动机理论优化高中英语学困生 从文化角度论动物词汇的比喻与翻译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长小说的的体裁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88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与婚姻的关系 89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90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 92 《在路上》:垮掉一代的反叛与追求 93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 94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95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从《胎记》中阿米那达布的人物分析看人性的原始表达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98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99 有关“生命”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 100 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102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3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10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07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09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110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 112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Slips of Tongue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114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116 欧·亨利作品中人生的真正意义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 118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 119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 120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试论库珀的种族观——以《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为例 122 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美文化差异 123 小说《珍珠》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124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 125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127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129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32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134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 135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疯女人的呐喊——《简爱》中失语疯女人的解析
《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 139 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140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42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 143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144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45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 146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 147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 149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 150 揭开马丁 伊登死亡之谜
151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 152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153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 154 论神话中的民族精神——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之比较 155 交际教学法在当前高中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
156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57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
158 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s 159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 160 沃尔玛策略研究 161 软文中的隐喻研究
16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 163 中英思维模式比较分析
164 On the Origin of English Idiom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165 试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讽刺艺术 166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英姓名的异同
167 从安利(中国)的成功看直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168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 169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 170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 171 美中传统文化对于其家庭教育的影响 172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3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Improving Speaking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174 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
175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176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 177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178 嘉莉悲剧的原因探析
179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180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 181
182 从“绝望的主妇”看现代女性主义的困惑 183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84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185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186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 187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分析
188 On Application of Humor in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89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190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 191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
192 The Travel of Freedom—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93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
194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 195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196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 197 Cultural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8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 199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200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 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第四篇:(英语毕业论文)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走出精神的困境: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中维奥莱特的自我救赎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Double Vision in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Great Gatsby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specific Idioms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
从心理角度浅谈丁克家庭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
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 浅析如何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习英语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分析《白鲸》中亚哈之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他者形象:最逆来顺受与最狂野的—中国女性在西方电影中的形象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隐喻的分析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翻译的研究 英语新词的形成特征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
态度系统的评价价值--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例 浅析英语演说中对照与其他修辞格的混合应用 美国梦的幻灭——追问盖茨比命运的悲剧性根源 论《红字》中的博爱精神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双关语的修辞功能及日常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Quest for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Women Characters in The Bluest Eye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How Can Women Survive—Considera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 Room of One’s Own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浅谈体态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An Analysis of the Ambivalent Character of Frederick Winterbourne in Daisy Miller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ilm The Treatment(Gua Sha)中西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 Financial Translation Industrialization 汉语公示语翻译中的误译现象研究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
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善良的乡下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试析商务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汉译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功之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评析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论跨文化人才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88 论美国黑人地位的改变 89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91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后练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93 浅析英语言语幽默的特点及其翻译 94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96 迷信思想起源研究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内涵 98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99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100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101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 102 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研究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104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106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理性在婚姻中重要性 107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108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 109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10 英汉否定形式的语用对比研究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112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13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剖析 115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 116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17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he Love Affair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utterfly Lovers and Romeo and Juliet 119 论《红字》的模糊性 120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122 从冲突到融合——从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 123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125 论颜色词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27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129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32 无法挽回的毁灭--欢乐之家女主角莉莉的悲剧
试析盖茨比和迪克的美国梦破灭的原因—以《伟大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为例 134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怪诞性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 136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 137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
论《财神和爱神》中十九世纪末美国社会的阶级冲突及解决
青少年的危机时刻——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初探 140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 141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 142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143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144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
双重文化下的文化选择——解析电影《刮痧》中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危机 146 从生态中心主义角度分析康拉德《黑暗的心》 147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150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
151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152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 153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 154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155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 156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 157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158 英汉称谓的文化差异研究
159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60 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小说《罗杰疑案》叙事独特性探究
161 The Revival of Benevolenc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 162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163 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 164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 165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166 The Analysis of Hesitation in Oral Communication 167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168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69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 170 论《永别了,武器》的写作风格
171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172 《西风颂》 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73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4 对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评析 175 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意象解析
176 《厄舍屋之倒塌》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177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 178 中西方礼仪差异 179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
180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浪漫主义解读 181
182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183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184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18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86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
187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188 浅析《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悲剧 189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
19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以人物名字为例 191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192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193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
194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195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196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197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及解读 198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199 冲破人生的枷锁——试析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七个枷锁 200 英雄精神的回归—浅析《雨王汉德森》的主题
第五篇: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
韩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凝成了深厚的友谊。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就对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对两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
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编辑本段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可能是最早的)传入朝鲜半岛。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靠的历史记载,不会晚于新罗统一三国时期,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韩国茶礼在吸收中国茶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形成独特的形式与内涵,与中、日茶道鼎足而三。近十多年来,中韩茶文化的交流更是异常活跃,极为频繁。下面分三国、新罗统一、高丽、朝鲜、现当代五个时期来回顾中韩茶文化的交流。
(一)三国时期
韩国的三国时期是指从公元-世纪起到新罗统一三国后的公元七世纪,计有七百年时间,值中国西汉宣帝至初唐高宗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逐渐发展。中国人确切的饮茶记载是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比三国中最早立国的新罗国成立还早两年。
由于早期茶的传播者主要是佛教徒,而佛教最初传入高句丽为公元372年,-般推测茶入朝鲜半岛约在公元四世纪以后。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僧人中,载入《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的。他们在唐土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 “前于新罗第二‘卜七十弋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已有茶。”善德:女王已属三国时代末期,故韩国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由于陆路交通便利的缘故,茶入朝鲜半岛要早于日本列岛。日本关于饮茶的最早记载在天下元年(公元729)四月(《奥仪抄》)。
三国时期,是韩国开始引入中国的饮茶风俗,接受中国茶文化时期,也是韩国茶文化萌芽时期,但那时饮茶仅限于王室成员、贵族和僧侣,用茶祭祀、礼佛。
(二)新罗统一时期
新罗统一时期自三十代文武王八年(公元668年)至五十六代敬顺王八年(公元935年),值中国初唐高宗至五代后唐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是中国人饮茶风俗形成时期,是中国茶道--煎茶道形成、流行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受大唐茶文化的影响,在宫廷,韩国大多数国王及王子与茶相依,茶为祭祀品中至要之物。三十五代景德王(公元741-765年在位)每年三月初三集百官于大殿归正门外,置茶会;在宗教界,与陆羽同时代的僧忠谈精于茶事,每年三月初三及九月初九在庆川的南山三花岭在野外备茶具向弥勒世尊供茶。仙界人物花郎饮茶以为练气之用,花郎有四仙人在镜浦台室外以石灶煮茶。曾在大唐为官的新罗学者崔致远有书函称其携中国茶及中药回归故里,每获新茶必为文言其喜悦之情,以茶供禅客或遗羽客,或自饮以止渴,或以之忘忧。崔致远自称为道家,但其思想倾向于儒家,被尊为“海东孔子”。
《三国史记》载: “新罗第四十二代兴德王三年(公元828年)遣使赴唐。唐文宗皇帝设宴于麟德殿,酬香茗。我使大廉于唐得茶籽回国。王命植于智异山。前于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时,已有茶。唯此时方得盛行。”新罗使者大廉姓金氏,于唐土得茶籽,植于智异山。韩国饮茶始兴于九世纪初的兴德王时期,这时的饮茶风气主要在上层社会和僧侣及文士之间传播,民间还不太流行。
日本在九世纪初也兴起饮茶,史称“弘仁茶风”,传教大师最澄于公元805年从中国携茶籽回国,种于背振山,形成日本着名的“日吉茶园”,日本的种茶、茶风始兴似乎还略早于韩国。
韩国当时的饮茶方法是采用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茶经碾、罗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饮用。创建双溪寺的真鉴国师(公元755-850年)的碑文中记: “如再次收到中国茶时,把茶放入石锅里,用薪烧火煮后曰:‘吾不分其味就饮。'守真忤俗如此。”在石锅里煮茶?抑或是煎茶。真鉴国师驻世正值中唐煎茶法鼎盛之时,新罗饮茶想必效仿唐风。
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伟大的新罗僧人金乔觉(公元696-794年),他从新罗只身来华,最后驻锡安徽青阳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转世。据传他携来韩国的茶籽及稻种,种施山中。其所种茶,枝梗空心,名金地茶。其《送童子下山》诗云: “空门寂寞尔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涧底休拈月,煮茗瓯中罢开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乔觉是韩中佛教和茶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新罗统-时代,是韩国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时期,同时也是韩国茶文化发展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僧侣、文士向民间传播、发展,并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三)高丽时期
高丽时期从公元923年王建立国至让恭王四年(公元1392年)共475年,值中国五代后唐至明太祖时期。
这个时期在中国,是饮茶风俗普及时期,是点茶茶道形成和流行时期,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也是韩国茶文化和陶瓷文化的兴盛时代。韩国的茶道--茶礼亦在这个时期形成,茶礼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百姓中。
1、王室及朝廷茶文化
每年两大节:燃灯会和八关会必行茶礼。燃灯会为二月二十五日,供释迦,八关会是敬神而设,对五岳神、名山大川神、龙王等在秋季之十-月十-五日设祭。由国王出面敬献茶于释迦佛,向诸天神敬祷。太子寿日宴,王子王妃册封日,公主吉期均行茶礼,君王、臣民宴会有茶礼。朝廷的其他各种仪式中亦行茶礼。
2、佛教茶文化
高丽以佛教为国教,佛教气氛隆盛,禅宗中兴,禅风大化。中国禅宗茶礼传入高丽成为高丽佛教茶礼的主流。中国唐代怀海禅师制订的《百丈清规》,宋代的《禅苑清规》、元代的《敕修百丈清规》和《禅林备用清规》等传到高丽,高丽的僧人遂效仿中国禅门清规中的茶礼,建立韩国的佛教茶礼。如流传至今的“八正禅茶礼”,它以茶礼为中心,以茶艺为辅助形式。表演者席地而坐,讲究方位与朝向。表演者各有名号,大都以“茗”为首,诸如茗轩、茗然、茗舜、茗慧、茗品,檟如等,分左茗主、右香主和左茗助、右香助等,各就各位。
与新罗时期的明显区别不仅以茶供佛,而且僧侣们要将茶礼用于自己的修行。真觉国师便欲了解中国赵州禅茶的饮茶情况,以参悟“吃茶去”之旨;涵虚和尚在祭文中写道: “-杯茶出自-片心,一片心即在一杯茶。”
3、儒道两家的茶文化
高丽末期,由于儒者赵浚、郑梦周和李崇仁等人的不懈努力,接受了朱文公家礼。男子冠礼,男女婚礼,丧葬礼,祭祀礼,茶礼,均为儒家遵行。着名茶人、大学者郑梦周有《石鼎煎茶》一诗: “报国无效老书生,吃茶成癖无世情:幽斋独卧风雪夜,爱听石鼎松风声。”老儒未能尽国事,饮茶而忘世情。
流传至今的高丽五行献茶礼,核心是祭祀“茶圣炎帝神农氏”,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内涵丰富,是韩国茶礼的主要代表。道家茶礼,焚香、叩拜,然后献茶,其源出于宋。
4、庶民日常用茶
高丽时代百姓可买茶而饮,在冠礼、婚丧、祭祖、祭神、敬佛、祈雨等典礼中均用茶。
5、饮茶方法
高丽时期,早期的饮茶方法当承唐代的煎茶法,郑梦周《石鼎煎茶》诗表明,在石鼎中煮水煎茶,当属唐代陆羽式煎茶法。高丽中后期,当采用流行于两宋的点茶法。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宋朝使者徐兢一行访问了高丽,徐后来着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图已佚失,惟文流传,其《茶俎》条记: “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并龙凤赐团。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具,金花乌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其时以中国团饼茶为贵,茶具、饮法皆仿效中国制度。徽宗时,是中国点茶道的高峰时期,赵佶本人就是点茶高手,亲撰《大观茶论》,故高丽当时颇流行点茶法。
明宗二十年(1190年),着名诗人、学者、韩国茶道精神集大成者李奎报在《谢人赠茶磨》诗中说: “琢石作弧轮,回旋烦一臂。......研出绿香尘,益感吾子意。”用石制的茶磨研出绿色的香茶粉。唐代煎茶用茶末,碾即可;宋代点茶用茶粉,非磨不可。故知当时的高丽流行点茶法。高丽接受中国点茶道当不会晚于北宋徽宗时,而日本的点茶法却由日僧茶西于南宋时传入,晚于韩国半个世纪。
总之,高丽时期,是韩国茶文化兴盛之时,初期流行煎茶道,中晚期流行点茶道。茶具文化也极辉煌,并影响日本。韩国在吸收、消化中国的茶文化后,开始形成了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礼就是代表。
(四)朝鲜时期
朝鲜时期自太祖元年(公元1392年)至李王隆熙四年(公元1910年),约590 年,值中国的明、清两朝。这个时期在中国明朝,茶文化形成了第三个高峰,弃团饼而用散茶的泡茶道形成并流行,紫砂茶具独领风骚。进入清朝,中国茶文化由盛转衰,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茶文化衰弱,茶道低迷。朝鲜前期的十五、十六世纪,受明朝茶文化的影响,饮茶采用散茶壶泡法或撮泡法。饮茶之风颇为盛行。始于新罗统一、兴于高丽时期的韩国茶礼,随着茶礼器具及技艺化的发展,茶礼的形式被固定下来。朝鲜中期以后,酒风盛行,又适清军入侵,致使茶文化一度衰落。至朝鲜朝晚期,幸有丁若镛、崔怡、金正喜、草衣大师等的热心维持,茶文化渐见恢复。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号茶山,着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金正喜(公元 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时而齐名的哲学家,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对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草衣禅师(1786-1866年),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通过40年的茶生活,领悟了禅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着有《东茶颂》和《茶神传》,成为韩国茶道精神最后的总结人,被尊为韩国的茶圣。
在《世宗实录》(公元1454年)里记载庆尚道有6个地方和全罗道28个地方产茶,在《东国舆地胜览》(公元1530年)记载庆尚道有10个地方及全罗道有35个地方产茶。庆尚道有3个地方和全罗道18个地方产贡茶。高宗二年(公元1885年)中国茶二次大规模渡海传入。朝鲜时期产茶遍及朝鲜半岛的南部。
朝鲜李朝时期,中国的泡茶道传入韩国,并被韩国茶礼所采用。韩国茶文化通过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之后,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在民间的茶生活走向衰弱后,反而茶精神发展到了高峰时期。
(五)现当代茶文化
现当代是指1910年日本并韩至今,值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华茶文化承清末茶文化的衰微,一直持续,直到“文革”跌入最低谷。上世纪 90年代起,中国茶文化开始复兴。
在现当代,中国茶文化对韩国茶文化几无影响,韩国茶文化走着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在近年来,对中国茶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韩国在日本统治下,全国47所高等女子学校中的大部分学校中都开设了茶道课,但茶文化发展缓慢。1945年光复后,茶文化复苏,饮茶之风再度兴盛,韩国的茶文化进入复兴时期。韩国茶人出版了《韩国茶道》(1973),建立了茶道大学,创立了多种茶文化团体,近年又创办了《世界的茶》杂志。
近十多年来,中韩两国茶文化交流频繁,韩国“茶学泰斗”韩雄斌先生不仅将陆羽《茶经》翻班译为朝鲜文,还积极收集茶文化资料、撰述中国茶文化史,奠定韩国茶文化向中国寻根的观念;百岁茶星、韩国茶人联合会顾问、陆羽茶经研究会会长崔圭用先生,早在1934年就到中国并侨居8年,深入中国主要茶区,曾来到安徽芜湖。他潜心致力于中韩茶文化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出版了《锦堂茶话》、《现代人与茶》、《中国茶文化纪行》等书,翻译了明代许次纾的《茶疏》和当代庄晚芳的《饮茶漫话》等书。崔圭用先生特别重视与中国茶文化界的交流合作,90高龄后,仍四次来中国,令人敬佩。
精于茶道、成就卓着的韩国国际茶道协会会长郑相九先生译着《中国茶文化学》,含中国茶道精神、中国茶文化概观等十二章,内容丰富。近年来,常来中国,率团表演韩国传统茶礼。还有韩国国际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释龙云法师、韩国茶人联合会会长朴权钦先生、韩国茶文化学会会长尹炳相先生、韩中茶文化研究所所长金裕信先生等韩国茶人也纷纷前来中国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茶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当代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茶人、茶文化学者如王家扬(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文华(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江西省民俗研究中心主任)、董淑铎(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童启庆(浙江大学教授)、夏涛(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等亦到韩国访问、进行茶文化交流。
旅居韩国的中国籍茶文化学者、韩国中华茶文化学会会长姜堉发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在韩国弘扬茶文化,多次率团来大陆参加各种茶文化活动。鉴于他对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被聘为“2002年世界杯韩国外交大使”。在当代,中韩两国的茶文化交流不仅频繁活跃,而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韩日茶文化比较 编辑本段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对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韩国的茶文化也对日本茶文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高丽、朝鲜时期的茶礼、茶具对日本茶道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当代,韩、日的茶文化对中国茶文化亦发生良好的影响。东亚三国的茶文化难解难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韩日组成的东方茶文化圈中,韩国的茶文化处于中介的地位,是会通中日茶文化的结合点。要想比较中韩茶文化,离不开拿日本作参照,故而在此以比较中韩茶文化为主,兼及日本茶文化。
(一)茶文化总体比较
茶文化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比较广泛的,它固然以茶道为核心,但茶道毕竟只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茶文化至少还要包括茶文学、茶艺术、茶馆文化、民俗茶文化等。
在日本茶文化中,茶文化与茶道几乎是同义语,茶文学、茶艺术等全部汇聚在茶道之中,故有日本学者称日本茶道是“综合文化体系”。
在韩国茶文化中,茶道(茶礼)是主流,与日本相近。但韩国的茶文学发达于日本,象崔致远、李行、权近、李奎报、李崇仁、郑梦周、李樯、崔怡、金正喜等人撰写许多汉文茶诗和茶文,而日本仅有空海、嵯峨天皇等人撰写有少量茶诗文,影响较小。
在中国茶文化中,举凡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茶道、茶文学、茶艺术、茶馆文化、民俗茶文化均很发达。中国的茶馆兴于宋,普及于明清;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地方和少数民族茶俗文化;自唐代至今,有关茶事内容的绘画、书法绵延不绝;而茶文学更是蔚为大观,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曲、赋、铭、联、小说、戏剧等应有尽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柳宗元、杜牧、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这些中国的一流诗人均撰有茶诗茶词佳作,《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古典小说对饮茶、茶道、茶馆、茶文化有精彩描述。在中国茶文化中,茶道与茶文学是双峰并峙,民俗茶文化是异彩纷呈,茶馆则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独特风景。
论日本、韩国茶文化可以用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来代替,但论中国茶文化,只谈茶道(茶艺)是不够的,至少不能忽略茶文学。
(二)儒,道,释对茶文化影响比较
东亚三国都属于儒家文化圈、佛教文化圈,儒、道、释在三国茶文化中发挥着或轻或重的影响。
在中国茶文化中,就儒道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而言,道家第一,儒家第二,佛教第三。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儒家在社会人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文化艺术领域,老庄道家影响更大。道家崇尚无为、自然,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性的纯朴、率真。表现在茶文化中,不象日本、韩国那样注重茶道的礼仪和形式。中国茶道崇尚自然、简朴,不拘礼法形式,任运自在,无拘无束,率性而为。
在韩国茶文化中,儒道释在其中的影响以儒家为第一,佛教第二,道家第三。固然在茶文化的传播中,新罗、高丽的佛教徒发挥重要作用,但在韩国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儒家,特别是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宋明道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朱子家礼被普遍接受,故而韩国的茶道又称茶礼,儒家礼仪起主导作用,佛道次之。
在日本茶文化中,儒道释对茶文化的影响以佛教特别是禅宗为第一,道家第二,儒家第三。日本茶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佛教徒,如最澄、空海、永忠、荣西、明惠上人、南浦绍明,希玄道元、清拙正澄、村田珠光、隐元隆琦等。日本茶道以“禅茶一味”为宗旨,借茶道悟禅道。
在韩国茶文化中起较为重要作用、在日本茶文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禅佛教,在中国茶文化中影响较小。中韩日茶文化以受主要影响来说,中国茶文化主于道,韩国主于儒,日本主于佛,主于道,道法自然,故中国茶道注重茶的品饮艺术,即重茶艺;主于儒,儒尚礼仪,故韩国茶道注重礼仪,主于佛,故日本茶道归宗于禅。
(三)茶道的比较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下面从茶道精神和茶艺两方面对中韩日茶道进行比较。
1、茶道精神的比较
韩国的茶道精神是以新罗统一初期的高僧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为源头,中经高丽时期的文人李行、权近、郑梦周、李崇仁之发展,尤其以李奎报集大成。最后在朝鲜李朝时期高僧西山大师、丁若镛、崔怡、金正喜、草衣禅师那里得到完整的体现。元晓的和静思想是韩国茶道精神的根源,李奎报把高丽时期的茶道精神归结为清和、清虚和禅茶一味。最后由草衣禅师集韩国茶道精神之大成,倡导“中正”精神。总的来说,韩国的茶道精神即敬、礼、和、静、清、玄、禅、中正,其中融合了儒道释的思想,而敬、礼、和、清、中正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
中国的茶道精神源于陆羽《茶经》 “俭”的思想和释皎然的“全真”思想,中经裴汶、赵佶,至朱权而集大成。中国茶道精神可概括为清、和、静、真、俭、淡,老庄道家的思想成分重一些。
日本茶道的精神源于“禅茶一味”,以“一期一会”和“和、敬、清、寂”为根本。“一期一会”是佛教“无常”思想的体现,而“清、寂”有着浓厚的佛教意味。日本的茶道精神可归结为禅。
韩国茶道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故重敬、礼、和、中正;日本茶道受佛教影响最大,故重禅茶一味和清、寂;中国茶道受道家影响最大,故重清、真,返朴归真,任运自然。
2、茶艺的比较
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中华茶艺先后形成了煎茶茶艺、点茶茶艺和泡茶茶艺三类形势,三者都传到了韩国和日本。煎茶茶艺在平安时期传入日本,在新罗统一时期传入韩国,但煎茶茶艺在中韩日三国都已绝迹。点茶茶艺在高丽前期就传入韩国,在镰仓时期传入日本,是韩国茶艺、日本抹茶道茶艺的基本形式。泡茶茶艺在朝鲜李朝前期传入韩国,在江户时期传入日本,也成为韩国茶艺、日本煎茶道茶艺的基本形式。自明代中期以来,中国仅流行包括壶泡法茶艺、撮泡茶艺和工夫茶艺在内的泡茶茶艺,煎茶、点茶茶艺消亡。但煎茶、点茶茶艺的某些方面仍保留在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