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五篇

时间:2019-05-15 01:2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

第一篇: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是孩童打开文字这扇大门的开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培养,更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们未来对语文阅读的兴趣程度以及成绩的提高,所以说,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教师省去很多时间来教导学生对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时候又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11-01

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日后在语言文字鉴赏能力上少走很多的弯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会有很多的好处,免去日后在不必要的场合闹出笑话来,如此,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便成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内容的关键点所在,选择恰当教学方法的首要前提,便是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教学上的质量。

一、引导学生对文字的积累

虽然明面上说的是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培养,但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白,学生只有先认识了字,才能够在接下来在段落上鉴赏透析,而小学生认识的字词总归是有限的,有些时候甚至连写作业的时候都会用拼音来注释。这就需要教师来督促,让每个小组都拥有一本字典,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每个人都拥有一本字典,不光是了解字词的读音与写法,主要是让学生多读多背,同时能够理解它们的意思,引导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积累。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都非常听教师的话,同时也非常好学的,这样可以通过以一些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对文字鉴赏的能力,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不足,最终培养成为一种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这样子,他们才会愿意学,想积累,培养了他们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就有了更为全面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学生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要对语言文字鉴赏能力有所兴趣,在拥有兴趣之后,学生才会有所动力去学习,而这便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源,才会在求知的这条道路上达到一个新的彼岸。在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兴趣“脉搏”,要让他们感兴趣,同时又不能够太过偏科,在学习导向上下功夫,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阅读,把“逼迫阅读”转化为“渴望阅读”[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我看来,要把握好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这三个关键点。当学生在阅读前时,教师要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以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所疑问,这篇文章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加深他们对兴趣的激发。当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围绕课文的中心目标,提出相对的疑问,刺激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渴望。当阅读过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们自主思考,加强他们对语言文字鉴赏的能力,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冲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更加独立自主的去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鉴赏能力,指的无非就是在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和美丑进行鉴别与欣赏的能力,相对而言,这已经属于一种相对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了。并不是说它是一种相对较高的层次,教师就不去讲解与引导,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师都会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只要等到学生上了初中,初中的语文老师就会讲解,现在只需要懂一些肤浅的知识就可以了,这样的事情,简直大错特错,无论是什么,都要从小开始学习,或多或少的接触,让学生提早开始培养这种能力,同时在这样的影响下,也能够在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等非常重要的品性。

四、引导学生对理解能力的认识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学生所感知的书面语言符合经过大脑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的思维活动,主要的便是学生能理解的词语、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一般要经历由语言到思维、形式到内容、外表到内部、部分到整体,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循环。这一步在整个阅读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说是阅读链中的瓶颈,直接制约下一步阅读能力的形成[2]。由此可见,阅读理解能力,在语言鉴赏能力培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而学生由于理解的词语、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等能力上的欠缺,导致这他们在阅读上的困扰,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是有兴趣的学生,也会因为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而打败,凸显问题的时间越长久,学生们便越会对阅读开始产生厌倦甚至厌恶,这一点,既不是教师们愿意看到的,也同样不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

因此对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培养就变得更加的重要起来,教师们要防止怕麻烦,虽然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是固定的,但是对语言的结构,词语的意思却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们要抓住这个关键点,让学生们对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引起兴趣,比如根据课文中的某一段落,某一句子,像“孔乙己”那样,将这些段落、这些句子给全部吃透,让他们在感受到汉字文化所带来的震撼的同时,还能够学到东西,真正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们对语言文字鉴赏的能力。

五、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搜集大量的与作品有关的音像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字词的含义,先读通、读熟、再领悟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尝试进入作者的内心去感悟作者、感悟作品。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语言文字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要循序渐进,不断的深入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轻松而且欢乐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同时,教师们也要懂得适当的“放权”,让课堂拥有学生们的“话语权”,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宕军.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42-243

[2]崔海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结构、层次及其培养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7:11-12

第二篇: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力和感悟力,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音乐知识,增加音乐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在鉴赏音乐作品的实践中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能力 想象力 审美情趣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美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感受音乐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激发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间的距离,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乐于欣赏和享受音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他们有喜爱音乐的天性,有探索音乐世界的欲望,而激发他们探索音乐欲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能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保护好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真正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其身心融入到音乐实践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体验来认识音乐、感悟音乐的真谛。为此,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设置疑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其好奇心,可通过流行歌曲、音乐名人轶事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从欣赏刘欢的《好汉歌》到中国民歌,从谢津的《说唱脸谱》到传统京剧,既使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能够直观地反映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特点、内涵要丰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内涵丰富的作品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适当了解音乐相关背景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其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并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作品之间的横向比较和联系,使学生可以通过感官来辨别作品不同的审美特质,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作品的分析之中去,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

三、整合作品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1.音乐想象力的培养。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现的意境。此外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较中进行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比较法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使学生能准确地感知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提高其对音乐作品鉴赏能力。

2.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引导性、示范性地剖析音乐元素及其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便于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才能对音乐表象进行拆分、肢解,了解乐思、乐汇的进行规律,理解音乐的内在含义,并对其形成联觉、加以想象,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音乐美的感知和长期积累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情趣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事物,教师应在加强学生音乐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音乐情感的训练和对音乐美的感知,在教学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融入美感训练要素,使学生通过这种不间断的美感认知和练习理解美的类别和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记忆、音乐认知、音乐想象的能力,获得音乐艺术的愉悦感。此外,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和良好的软环境,为学生创造适合音乐审美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积累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比如在讲到某一器乐、声乐或者表演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一些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上台表演,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增强自信心和团结协作意识,还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都有重要作用。

五、结语

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不高。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育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此外,高中生面对高考大关,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江舟.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J].中国音乐教育,2009(6).[2]吕欣.培养学生处理音乐的能力[J].艺术教育,2006(2).[3]叶丽慧.运用“指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10).文档资料: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浅谈中职艺术设计评价体系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教学反思的作用 科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为学生合理减负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例谈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的有效策略 家校沟通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浅淡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创新 谈我校校园足球的开展 中国学生汉式英语的现状与反思 小学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与指导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法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第三篇:浅谈音乐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学生对于音乐的反应固然与其个体的兴趣、爱好、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能力在其中的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是增进全体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我们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音乐鉴赏的能力是一种创新能力,我们要在音乐鉴赏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整合音乐作品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因此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报怨音乐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总能从音乐中得到什么,或激动、快乐、心情舒畅,或深沉、凝重、富有哲理,音乐总能让听音乐的人从内心、从情感上产生小小的共鸣,或极大的共鸣,感受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和生活阅历等不同,大脑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展开的联想的活跃度不同,同样的音乐所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鉴赏感受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的,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创新和收获。

2、运用合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在合作教学中,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解放,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运用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我们在进行音乐分析时常常会发现,对比的手法在许多音乐作品中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法,而在一些器乐体裁中,对比恰恰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原则,比如三部曲式就是对比性原则运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在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即有乐段的对比又有乐句的对比,可以说对比是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较中进行的。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把比较法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能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丰富优秀作品的积累,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作品的积累我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1、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象《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惯彻这一教学目标时又要注意灵活性和实效性,只有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作品进行选择:(1)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渔阳鼙鼓动地来》等;这类作品以传说、历史故事为背景,学生通过对故事的了解很快就能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而在感受音乐的节奏、曲调、和声等要素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2)具有较强的民族民间风格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江河水》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常常是旋律优美流畅或色调鲜明,能够在音响感知上首先抓住学生的耳朵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3)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作品,如《蓝色的多瑙河》、《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沃尔塔瓦河》等。这类作品以自然风光为背景或作为艺术象征来表达情感,具有丰富而具体的联想的效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和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我的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感到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音乐中蕴涵的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通过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灵,每聆听一次,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一次,增加一次记忆与联想。这种特点决定了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聆听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听、善于听、懂得听、乐意听,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第四篇:小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兴城镇逸夫小学

所谓鉴赏,即可以理解为欣赏、鉴定两层意思,是人对“音乐语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那么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音乐欣赏水平和对音乐评价能力两个方面的提升。下面笔者通过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对有助于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一些浅见。

一、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一切学习活动都注定事倍功半。针对目前流行音乐对小学生有着强大影响力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不妨来个“顺水推舟”,对课本之外的流行音乐有选择性地引入欣赏课当中,以鲜明的时代感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贴近日常生活、表达朴素的人生哲理、直白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1.流行音乐的范畴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两个名称反映了其两个特点:

(1)广泛传唱,具有很强的流行性。

(2)从创作到表演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大众化的审美倾向的特点。

广义上的流行音乐的范畴可以包括一般不表现重大题材和思想内容的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而我们日常所指的流行音乐是指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适合现代广大群众口味和心理需求,通俗易懂的抒情性、表演性、娱乐性较强的音乐。并会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而更替,但也不乏的反映了时代特色、极具艺术性的精品而成为经典。体裁形式短、曲调歌词结构简单易懂,贴近生活,情感真切易被大众传唱。

2.正视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

有些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常常只奉高雅音乐为经典,把一切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视其为“洪水猛兽”,却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时代感和多样性。高雅音乐严肃理性有余而通俗活泼不足,对于生活经历少的小学生来说情感上不容易产生共鸣。而一些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更真实直接的表达了人的情绪,人的感情,能激起听者的共鸣,正好填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空隙,受到学生欢迎也就水到渠成。其实我国在不同时代都有一大批反映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具有较好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我们应该不拘一格。

3.引入适合的流行音乐促发欣赏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本理念,加调音乐教育要“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这给我们的流行音乐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流行音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并能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那么在欣赏课中选录给学生们欣赏并展开讨论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升音乐学习材料的多样化有莫大好处。再加以老师的正确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音乐的美感,感受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二、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能力的核心就是感知音乐所表现的美的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知识技能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条件与前提保证。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一定或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就无从谈起。正如艺术教育理论家郭声健先生所说的:“如果学生听到一段音乐之后不知所云,不能联想、想像、触动,那原因之一就是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新课标给人的表面印象是降低了对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但笔者的理解是新课标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求我们放弃进行那些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以及灌输

死记硬背的知识的做法,转而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通过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所以说新课标对于音乐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实际上并非是真实意义上的降低,而只是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笔者在上五年级《春雨蒙蒙地下》一课时,发现歌曲中有很多的知识技能。如果单独讲解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很容易产生“一言堂”,使学生丧失对本节课的兴趣。于是我首先创造了情景,让学生去找春天,“春天在哪里呢?”生:“花丛里、倒影里、山野里„„”“春天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永远把它留住呢?那能用什么法办能留下这美好的景色呢?”生:“拍照”“对呀,那我们就拿起相机吧,老师先给你们集体拍一张,摆好‘POSE’了,‘卡 次 嚓’,注意相机发出怎样的声音。相机发出的声音组合起来原来就是我们音乐中的知识——切分节奏。”请同学们模仿一下相机的声音,“卡 次 嚓”„„“ X X X ”。平时枯燥的知识在有趣的拍照游戏中掌握了,学生学得也很快乐。“听,老师的春天在哪里找到呢?”“在春雨里”“是啊,春雨淅沥沥地下,落在美丽的红花上、小草上,你们就是这些红花绿草,请和春雨打声招呼吧‘刷刷刷’”。紧接着我让同学们用象声词来模仿春雨“唰唰唰唰”地声音,然后再列举出大雨“哗啦啦”的声音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巩固歌曲中春雨的唱法。“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那动听的旋律吧,说说听后的感受?”有的说很轻柔,有的说很优美等。我作了总结是

啊,因为歌里唱‘春雨蒙蒙地下’,那一定是很柔美的,不像夏天的雨那么粗暴。等学生在演唱时,不用我提示,自然地把声音放小了,放柔了,声音的要求解决了。最后一句歌曲是从MP到PP的处理,我先问学生“听春雨的声音为什么到最后越来越弱了呢?”“因为雨越下越小,越下越小,渐渐地,雨停了”。学生感受到了这一情景,在演唱中就轻而易举地处理好了力度记号。通过这些形象的引导,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并能在演唱中得以很好地运用。

通过将音乐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关注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逐渐有了细微的辨别能力,对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等音乐形式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随着音乐听觉培养的加强进一点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与反应,学生更容易地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距离“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也更近了一步,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就正如一句广告词所形容的:“往上一小步,都有新高度”。

三、通过欣赏渗透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的能力

音乐评价能力是指判断音乐艺术之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其中包括评价音乐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学生对音乐的评价是在学生心目中对音乐审美价值的衡量,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另一重要分支。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自主评价能力,就会发现不了音乐中美的特征,不能判断雅与俗,不能认

识到音乐内容中的积极的、进步的一面。造成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势必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体会不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更无法理解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那些在现代商业利益驱使下,只为了满足感性刺激和发泄需求的文化糟粕就会比优秀音乐作品很容易侵占学生们的视听空间,又反过来左右学生的音乐审美观。所以作为音乐教师,与其去阻止学生去接触这些商业文化,还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自己学会欣赏和分辨音乐,提高对垃圾音乐文化的“免疫力”。

1、评价标准

判断音乐美与丑、善与恶的评价标准既有传统的音乐艺术美学,如(1)韵律的美与丑,表现为通过运用节奏、音高、调式等综合手段,能否集中表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能否给人以愉悦感。(2)歌词美与丑,表现为歌词的表现形象、意境是美还是低俗,是否有文学价值。(3)演绎情感的美与丑,表现为在配器方面、演唱者的个性方面是否得体。能否让欣赏者在情感上“回味无穷”。同时评价标准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审美需求包括是否具有时代感和人文性,在人类历史的文化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文化艺术作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历史不再被人广为传播,其根本原因是文化艺术也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代表着当时的人文思想,“适者生存”的道理在文化领域中也同样适用,除了一些经住历史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长青树”外,大部分在时代变迁中不再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 6

价值的转变而会被冷落直至消失,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被发掘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感觉不到了美的原因。

2.渗透方式的运用

实际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比较的教学手段来渗透评价。特别运用好比较这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把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优秀音乐作品与低俗无聊的音乐歌曲放在一起作欣赏比较,引导学生探讨比较音乐的感受,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学会辨识美与丑、在比较中认识雅与俗。比如:在课堂中,分别播放旋律高亢优美、极富个性的《山路十八弯》和几乎谈不上旋律却非常流行的网络歌曲《猪之歌》,或者播放旋律抒情,歌词表达母子亲情的《懂你》和歌词内容极为消沉低俗、表现极端无聊又非常流行的歌曲《狼爱上羊》,启发引导学生们畅谈比较歌曲旋律的美与丑,歌词所表达的雅与俗。通过讨论使学生们逐渐认识了一些庸俗低级音乐的共同特点:旋律简单易记但太平庸,节奏强烈但太刺耳,歌词上口但太粗俗,表达情感直白但太露骨,有如无病呻吟一般。通过对比、讨论体会比言传说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什么叫“音乐的艺术价值”,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怎么样鉴赏歌曲,怎么样学唱。当“流行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比如流行感冒”这则关于流行的笑话在学生当中流行起来时,学生们对流行音乐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逸 夫 小 学

第五篇: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新野县实验中学

常见的古文教学以古诗词出现的形式较多,也是古典文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古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 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下面,就初中古诗词的课堂阅读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之见,求教于大家。

一、了解诗人 全面掌握写作背景

在学习古诗文之前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诗人的生平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让学生在自由探索、发现中分析、整理,再在课堂上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通过搜集整理,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又能帮助学生准确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因为有些古诗词涉及到一定的史实,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感情,如果不了解作者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是很难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的),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获取、运用信息。学生在介绍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时,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为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做好了准备,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种不用老师介绍,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 感受古诗音乐美 读中悟诗情

古诗词都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最适宜诵读,因此诵读就成了破解古诗词的首要任务。教师诵读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分辨重音,掌握节奏。

在教学中可采用“三段诵读法”。即第一阶段: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在“识诗人”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读,把握诗句中的重读音节、声调、节奏及其变读。让学生在反复吟读中体味古诗词的音乐美。第二阶段: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教师可先范读,然后让学生仿读,接着由男、女分联交错齐读(适时点拨古诗词的押韵、平仄)。第三阶段: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这一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试读,教师点拨后,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语势。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通过三个阶段的反复吟诵,使学生熟悉了作品;通过语音、语流、语气的朗读指导和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使他们能够读准诗词的节奏、读出诗词语气和语势。这样,学生就在朗读中理解了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的感情和气势,初步把握住了诗词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合作探究交流质疑 全面了解诗词内容

在学生在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古诗词中不理解的地方。独立思考后,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可教给学生提出疑问的方法,如:抓住诗词题目提问;抓住“诗眼” 提问;抓住修辞手法提问;抓住标点符号提问;抓住重点语句提问;抓住表达方式提问;抓住写作方法提问等等)。然后把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后把本组没有解答出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同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解决。这样通过个人、小组、班级、老师共同质疑、交流、讨论、解疑,从而使学生达到全面了解诗词内容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诱导的作用。如我教《春望》一诗时,学生提出的质疑就有:(首联)“破”到什么程度?“深”到什么样子?(颔联)花香鸟语本是愉悦身心,赏心娱乐之物,为什么“花溅泪”、“鸟惊心”呢?(颔联)“烽火连三月”中的“三”和“家书抵万金”的“万”是实数吗?(尾联)“搔更短”“不胜簪”是什么形象?诗人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致使头发疏而皤然,透过形象,其内心是感情是怎样的?等等。师生共同讨论质疑后,我提出“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这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这样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质疑、释疑,学生就从字词、诗意、写作方法等方面把握了古诗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到了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

四、品味意境 拓展延伸 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领悟古诗情感后,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词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无“海”,则不能抒发作者“吞吐日月”、一统江山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之情……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通过拓展探究,加深认识学生对自然(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激发兴趣 积累运用

在古诗词教学中除了应重视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总结归纳古诗词中相同(或相类似)的叙述、描写、抒情的句子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中的叙述、描写、抒情有很多相同(或相类似)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山、石、水,花、草、树,喜、悲、愁……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以“水”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所学过的诗词中有关写水的诗句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李白笔下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尺,惟尽长江天际流”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丽;王勃笔下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丽如画;苏轼笔下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绮丽可爱……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诗句之中,去细心体会古诗词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这样,学生就会在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中自然而然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了。

总之,在古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下载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伊旗第四小学三年级数学组王桂梅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认为是语文科老师的事。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盱眙县桂五中学张永 中国的古诗文绵延流传了千百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永恒......

    突出三个教学重点 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突出三个教学重点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教的就是古代诗歌了,特别是律诗绝句辞赋类更因其固有的格律要求、特有的表达方式、高度浓缩的情感、高度凝练的语言,为数......

    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实验中学 王喜凤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主要涵盖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大模块。虽......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方法指导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 语言积累方法指导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内外广大......

    小学英语课中单词教学的方法研究5篇

    如何自主的开展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英语课中单词教学的方法研究 现在,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是,由于许多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

    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纠音方法的研究

    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纠音方法的研究 英语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交际工具,它已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好发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在......

    语言教学中情感素质的培养

    语言教学中情感素质的培养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情感素质的培养在国外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我国中小学生情感素质现状,围绕语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