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种群和生物群落复习教案
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种群和生物
群落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高考考点2
种群和生物群落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所有生物都是以种群为单位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因此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其意义是考查重点。要答好这类题,一定要掌握种群是生态系统某一地,氰某一种个体的总和,是相互车间能交配、生殖后代、进行基因交流I和传递的具体种的特征的生物群体。而群落是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考点只要求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不涉及群落的结构。
Ⅰ热门题
【例题】
天津)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旷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种群在理想状态与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生物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由于没有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按照“厂型曲线增长,而自然界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种群不可能无限增长,全按照“S”型曲线发生波动。
【解析】
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一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生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将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是“S”型曲线。由此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是正确的。
【答案】
B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c
指导: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年老的、成年的、幼年的,即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河南)下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
1、图
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
1、图
2、图3都是稳定型
答案:A
指导: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组成及发展趋势等知识,以及据图判断推理能力。在3次人口普查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中,图1表示年轻人口数非常多,年老的人口数很少,出生率不断上升,所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图2也属于增长型,虽然出生率出现过下降,但接着又有了上升,图3明显表现出出生率逐渐下降,这正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控制取得了实际性的效果。
3下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A.乙、甲、丁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丁、乙、丙
答案:c
指导:小球藻分裂繁殖速度快、生长环境良好,说明资源充足,所以是“j型曲线增长;鸡每天产一枚蛋,所以随时间的增加蛋数增长如甲;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所以长高到一定程度不再长高,因而呈“S”型曲线,故选c。
4下图是1个鼠群迁入1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 为鼠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
答案:A
指导: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从食物上分析其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种群内个体生长得很好,繁殖得快,个体数量增加速度就快。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由于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内的弱小个体得不到生活所必需的食物而死亡,此时种群内的繁殖变慢,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由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食物比较充裕,cB段、BD段、DE段个体数量增加较快,进入EF段,由于食物开始出现不足而限制了鼠群的繁殖速度,鼠的数量增长变得缓慢起来。故答案选A。
5河南)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0只。回答下列问题:
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_只)
A.3U
B.3Z
c.44
D..96
答案:D
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答案:B、c
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答案:乙
稳定
甲
增长
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_____只。
A.a×8n-1
B.a×8n+1
c.a×8n
D.a×8n-2
答案:c
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镶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
答案:c
指导:该题是以草原田鼠种群为例,考查关种群特征的一系列知识。
根据公式:N:[o]=[b]:[c]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为96只。
标志重捕法,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因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的个体数量等变化而变化,要使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有大的变化。
根据年龄组成的类型,甲图幼鼠个体大大超过了中、老龄鼠个体数,该种群属于增长型。乙图各龄段的鼠比例适中,该种群处于稳定期。
由题意可知:第一代雌鼠为a/2只,产子数为a/2×16只;第二代产子a/2×1616只,......依次类推,第n代产生的代数为a×8n只。
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成鼠,开始时由于条件充足、鼠群呈指数增长,当达到一定的数量后,虽然食物充足,但空间是有限的,鼠群数量不再增加,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Ⅱ题点经典类型题
【例题】
拟)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格比例
D.年龄结构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世界人口数量增加了近两倍,中国的人口数量从解放初期的四亿多增加到了十三亿多,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当然现在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性别比例对未来人口数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解析】
预测一个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从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分析、一个种群中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人口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而现有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性别比例对未来人口数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答案】
D
拟)在下列哪种野生动物的种群中,雌性比例高于雄性比例
A.海豹
B.猩猩
c.养鸡场的鸡群
D.象群
答案:A
指导:猩猩、象群的雌雄比例相当。海豹在繁殖季节,雌性多于雄性。在养鸡场中,一般母鸡也多于雄鸡。本题易错选为c。这是因为没看清题目要求是野生动物。答案为A。
2拟)下图是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则从图上可知,此种群的数量的最大值为
A.375
c.100
D.180
答案:B
指导: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护相对稳定。所以此题中k:375,答案选B。
3拟)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生活着许多鸟类,其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
B.煤雀在森林的中层筑巢
c.黄腰柳莺和棕尾雉生活在同一层
D.血雉在底层觅食昆虫和苔鲜
答案:c
指导: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通常同种生物生活在同一层次,不同种生物在不同层次而使群落结构在垂直分布上有分层现象。
4拟)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A.季节的变化
B.土壤中的含水量
c.食虫鸟的数量
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B
指导:考查种群的密度特征。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较大的差异。选项中季节的变化、食虫鸟的数量、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影响蝗虫密度的直接因素。
5拟)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年份
种群数量
捕捉标志数
第二天重捕数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
970
971
972
973
974
00
0
975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生长曲线是
答案:c
指导:设每年种群数量为N,捕捉标志数为x,第二天重捕数为y,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为z,则根据公式N∶x=y∶z,计算出1972~1975年种群数量分别为N72=400只,N73=800只,N74=640只,N75=492只。根据计算出的数量画图为c。
6拟)如图: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
答案:A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捞鱼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所示
答案:A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答案:c
指导:由于我国50~60年代生育高峰,使70年代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上幼年个体数量多,种群趋于扩大,造成人口数量众多,成为图A所示增长型。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年龄组成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用性别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
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
7拟)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各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子
答案:A
指导:题干只途述了几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构成生物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群落。题目中是各种生物的总和,所以构成了群落。
8模拟)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分层现象指的是群落中的植物,动物不具备分层现象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分布种类也有差异
D.每个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空间配置情况
答案:B
指导: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的知识。每个群落不论大小,其中的各种群都有着合理的、相互适应的空间配置。这种空间配置既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又包含水平分布的差异。因而A、c、D三项均正确。在生物群落中,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动物往往依据植物的分层分布也呈现出相应的分层现象。因为动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而生存。
Ⅲ新高考探究
下列事例中,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鱼类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
c.鸟岛上所有的鸟类
D.一块水田中所有的动物
答案:B
指导:一个水库中的所有鱼类不是一种鱼;鸟岛上所有岛类有多种类型;一块水田中所有的动物也是多种类型,只有蛇岛上的蝮蛇是同一种生物构成的一个种群。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各养了一群牧羊,其中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A.一个种群
B.一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答案:c
指导: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总和。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绵羊和山羊是两个不同物种。虽有8群羊,但只包含两个种。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一物种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
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
D.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c
指导: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差异很在,例如蝗虫,在夏天数量多,种群密度大,春、秋数量少,种群密度小。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也较大,便如,某地野驴平均每一百平方千米,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面积的灰仓鼠有数十万只。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例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后,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会使许多雌性个体不能交尾。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故A、B、D三项都正确,而c项叙述中每平方千米面积内黑线姬眠的数量,就是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的数量,是种群密度。
4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会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B
指导:种群既然是许多同种个体组合成的有机单元,它也就具有了单独个体不可能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几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增减的因素之一。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动态的直接因素。在控制性别比饵大致相当。对于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量取决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一个年轻个体占有优势的种群,它预示着种群大小和密度将有很大发展,因为陆续进入生殖年龄的个体会越来越多。是一个急剧增长的年龄结构。本题对人口动态的预测依据就是年龄组成。
5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V表示
B.该种群数量人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毗人约100只u
D.N=39×34÷15
答案:c
指导:根据公式种群数量N:[a]=[b]:[c]代人数值,得到N=[a]×[b]÷[c]=39×34÷15≈88,故选B。
6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体,它们能代替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与1,2,3,4正确配对
A.wXyZ
B.XyZw
c.yZwX
D.yXZw
答案:c
指导:曲线1属于“S”型增长曲线,是在有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实验条件y符合;曲线2是种群受环境因素制约后种群乙停止生长,后又恢复增长,z的情况与此相符;曲线3属于指数式增长曲线,是在无限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条件w是与此相符合的;曲线4说明种群经增长后使环境条件恶化,已不适于该种群的生存,条件x与其相符合。
第二篇:高考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生物群落
高考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生物群落
我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冲刺复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什么,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学习的重点。下面是高考信息网为考生整理的的生物的种群和生物群落的高考生物知识点。
名词: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语句:
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时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白蚁等。
7、种群数量的变化:①影响因素: a、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和传染病。B、人为因素:人类活动。②变化类型:增长、下降、稳定和波动。③两种增长曲线:a、“J”型增长特点: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条件:理想条件。b、“S”型增长特点:级种群密度增加→增长率下降→最大值(K)稳定;条件:自然条件(有限条件)。④研究意义:防治害虫,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8、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看年龄组成。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对于学生来说生物不算简单也不算复杂。生物主要就是知识点多,概念也比较混乱,没有固定的,比较琐碎。可是生物钟它的知识是很少的,只不过是文字信息部分比较多,你要掌握好基础只是就会很容易的学习生物。
第三篇:XX届高考生物考点染色体变异精讲精析复习教案
XX届高考生物考点染色体变异精讲精析
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高考考点8
染色体变异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蛄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和减少以及染色体姐成的增加和减少。染色体组的特征是同组内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均是非同源染色体,且同蛆内的染色体必须包含本物种的所有染色体的种类。如何区分单倍体和多倍体呢?只要是生殖细胞未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的个体,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姐都是单倍体,其他的发育形式生成的个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Ⅰ热门题
【例题】)假设水稻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有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秆水稻。为了短的年限内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矮秆水稻,可采取以下步骤:
将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杆水稻杂交,得到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长出的植株可产生基因为_________的花粉。
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得到单倍幼苗。
用_________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采用_________的方法,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从中选择表现抗病的矮秆植株,其基因型应为_________。
高考考目的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育种的方法。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水稻的一半,而由花粉长成的单倍体
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所舍的基因也加倍,且基因加倍后都成了两个相同的基因,也就是全都是纯合于植株。根据人的生产需要,选出合适的类型即可。
【解析】
考查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方法是:第一年通过RRTr×rrtt杂交获得杂合的种子;第二年将杂合于的种子播种,让其开花后,可产生RT、Rt、rT、rt四种花粉,取其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分别为RT、Rt、rT、rt的四种单倍体幼苗,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即可获得基因型分别为RRTT、RRtt、rrTT、rrtt的四种纯合子植株。最后选出符合人们生产需要的类型,植株能否抗病,需通过病原体侵染植株的方法加以鉴别”
【答案】
RT、Rt、rT、rt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病原体感染
RRtt
4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A.4个二倍体的精细胞
B.8个单倍体的精细胞
c.16个单倍体的精细胞
D.4个单倍体的精细胞
答案:c
指导:考查减数分裂和单倍体的概念。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通过减数分裂,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随之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也减少一半,形成单倍体的精细胞。
2下图表示的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
答案:D
指导:考查减数分裂有关知识和二倍体的概念。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精子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其中不会含有同源染色体。
3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无关的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AcD
指导:考查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多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细胞在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由于受到某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在此细胞基础上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形成加倍的组织或个体。
4在•F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牛先天性愚性的男性患儿
①23A+X
②22A+X
③21A+y
④22A+y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答案:c
指导:题目中A代表常染色体。则23A+X配子与正常22A+y配子结合产生含47条染色体即45A+Xy的21三体综合症男性患儿。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 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答案:A
指导:基因突变是由基因内部的碱基种类、数量、排列次序的变化而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生物的变异均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6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司
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
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B
Ab
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_________破除细胞壁。
答案:纤维素酶
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
答案:聚乙二醇
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_________。
答案:愈伤组织
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有_________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_________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由该细胞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该梢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
答案:2
甲、乙两品种
AaBb7/16
指导:该题创设了一个新情境,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细胞融合技术、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成熟、遗传规律等有关知识综合回答所
提出的问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代表了今后高考考的方向。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B和Ab。
原生质体是一种用酶降解脱掉细胞壁呈球形的植物裸露细胞,用于用实验手段进行细胞融合。
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
经细胞融合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愈伤组织。
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凡基因中含有aa或bb的细胞团都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一定同时含有A、B基因,若基因型的植株自交,根据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同时含有A、B基因的植株,占总数的9/16,其余占7/16。
Ⅱ题点经典类型题
【例题】
拟)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其果实发育等知识,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那么每个染色体组就有7条染色体,也就是说应该有7种形态。而小麦产生的生殖细胞应由21条染色体,3个染色体组,那么由生殖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应有3个染色体组,但不能叫三倍体。
【解析】
综合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其果实发育等知识,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共42条染色体,所以小麦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小麦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减半,为3个染色体组共21条染色体,所以其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共21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单倍体小麦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因而单倍体小麦是高度不育的。在普通小麦的繁殖过程中,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形成的,其中有来自花粉的3个染色体组和来自两个极核的6个染色体且,所以在小麦的胚乳中共含有9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拟)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症,这种变异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A.染色体缺失片段
B.染色体增加片段
c.染色体一片段位置倒180°
D.染色体一片段移位到另一条非同染色体上
答案:A
指导:本题猫叫综合征属于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答案中任何一种情况都属于结构变异。猫叫综合征则是由染色体缺失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拟)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答案:c
指导:杂合体的种子尽快培育出纯合体的植株,最好的方法有用花药离体培养先形成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即可获得纯合体的植株。
3拟)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是
A.辐射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A
指导: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内部的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次序发生变化导致的生物变异。上述变化改变DNA的分子结构,表现为DNA分子水平的变化。辐射育种是根据基因突变的原理,培育新的品种。其他三项均不改变DNA分子的结构。
4拟)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答案:BD
指导: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5拟)如下图所示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是_______倍体生物,乙是_______倍体生物。
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内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如果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育成的生物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那么是_______倍体。
答案:四
二
单
指导:根据图示,甲图中有四组染色体,即四个染色体组,所以为四倍体,而乙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即为二倍体。甲细胞中共12条染色体,又是四倍体,所以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而甲的生殖细胞单独培养成的个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称为单倍体。
6拟)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①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②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
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试问:
番茄的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_______;若取这番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结果中是否有种子?_______。
三倍体西瓜无性镶殖后,无籽性状是否遗传?________;若取这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的子房壁细胞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
答案:不能
有种子
可遗传
三
指导:无籽番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例子,生长素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作用。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因而利用无性繁殖得到的番茄又可结出有种子的果实来。三倍体通过无性繁殖仍能保持三倍体的特性,因而后代仍为无籽性状,而三倍体的是染色体变异带来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将三倍体特性遗传给后代,因而三倍体上的子房壁也就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了。
7拟)小麦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抗锈病对不抗锈病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茎抗诱病纯合体和矮茎不抗锈
病纯合体两个亲本的种子,要想获得矮茎抗锈病的纯合体品种,可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其过程表示如下:
请据此回答:
四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
单倍体四种植株的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
选取基因型为_______的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能获得矮茎抗锈病的纯种。
答案:DT、Dt、dT、dt
:1:1:1
高茎抗锈病、高茎不抗锈病、矮茎抗锈病、矮茎不抗锈病。
dT。
指导:根据题意,两亲本的基因分别为DDTT和ddtt,则F1基因型为DdTt,F1能够产生四种类型且数目相等的花粉,即:DT、Dt、dT、dt。由此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它们的表现型是由单个基因作用,即高茎抗锈病,高茎不抗锈病,矮茎抗锈病,矮茎不抗锈病。其中矮茎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为dT,选取它并用秋水仙素处理便可得到基因型为ddTr的矮茎抗锈病纯合体。
8拟)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1→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于幼苗→秋水仙索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掸→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携带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
第①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②种方法中,我们若只考虑F1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小苗应有___________种类型。
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要理是___________
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动种子,试阐述原因___________
第⑤种方法培育的新生物个体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遗传工程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所有生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__是相同的。
答案:从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2n
秋水仙索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要点:①种子萌动后进行细胞分裂;②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转录和翻译
密码子
指导:在杂交育种过程中,生物性状的分离发生在F2代,而在
代中表现型的种类为2n种,其中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Ⅲ新高考探究
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则由小麦的花粉培育形成的小麦植株属于
A.三倍体
B.六倍体
c.单倍体
D.二倍体
答案:c
指导: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由普通小麦花粉培育形成的植株中,尽管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该植株体细胞中含有小麦配子染色体数目,应当属于普通小麦的单倍体。
2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
A.7条
B.14条
c.28条
D.56条
答案:D
指导: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和有丝分裂知识。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则四倍体大麦体细胞中含有28条染色体,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此时为56条染色体。
3自然界中多倍体植物形成的一般过程是
①减数分裂受阻
②细胞染色体加倍
③产生加倍的配子
④形成加倍的合子
⑤有丝分裂受阻
A.①②③④
B.⑤②③④
c.⑤①②④
D.⑤③②④
答案:B
指导:考查多倍体的形成过程机制。在植物体内,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因而外界环境条件的骤变主要是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使之受阻,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再由此细胞分裂形成加倍的组织,进一步产生染色体加倍的配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加倍的合子,由合子发育为多倍体。另外,若植物的花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外界条件的骤变同样影响纺锤丝的形成,直接形成加倍的配子;若植物营养器官中的细胞加倍,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直接形成多倍体。
4利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水稻,培育出了四倍体水稻新品种。那么利用该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多倍体
答案:A
指导:考查单倍体的概念和形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形成,在人工条件下由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由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所以四倍体水稻是新的水稻物种,由四倍体水稻花粉直接发育形成的水稻植株是四倍体水稻物种的单倍体。
5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倍体是经过单性生殖形成的
B.有些生物的单倍体是町育的 c.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纯种
D.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D
指导:考查单倍体的概念、形成、特点及其应用。生物的配子直接发育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单性生殖,因而单倍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在自然界中,有些单倍体是可育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单倍体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和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每对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纯合的;单倍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6已知西瓜红色瓤对黄色瓤为显性。下图中A是黄瓤瓜种子萌发而成,B是红瓤种子长成的。据下图作答: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瓜瓤是___________色。其中瓜子的胚的基因型是
答案:黄
Rrr
H瓜瓤是___________色,H中无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红
三倍体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答案: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指导: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果实的发育知识。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瓤西瓜的幼苗,使之形成四倍体的西瓜,植株开花产生的卵细胞为rr。当它接受二倍体红瓤西瓜的花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瓜瓤为黄色;受精卵的基因型为Rrr,发育成的胚为三倍体。第二年,三倍体的西瓜开花后,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当接受普通二倍体的西瓜花粉刺激后,发育成的三倍体西瓜中没有种子。
7若用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不抗锈病小麦,来培育出表现型为矮秆抗锈病纯合小麦,设想步骤如下:
A
↓
B
↓
c
由A到B经过___________过程。
答案:杂交
由B到c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此过程中,能形成dT花粉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X花药离体培养
基因重组
由c到D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秋水仙素处理c的幼苗
此种培育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因此,利用___________植株培育新品种,只播___________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_______品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相比,明显地缩短厂
答案: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
两年
纯系
育种年限
指导:考查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和过程。第一年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品种杂交,形成杂交种,使得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体中。第二年杂交种通过基因重组,产生了基因型为DT、Dt、dT、出四种花粉。取这些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即可得到基因型为DT、Dt、dT、dt的四种单倍体幼苗,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它们的染色体加倍,于是得到了基因
型为DDTr、DDtt、ddTT、ddtt四种纯种小麦。最后根据它们的表现型选出符合生产需要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8普通小麦是由三种普通二倍体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在这三种植物体内的染色体组类型分别用A、B、D表示。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自然条件下一粒小麦与拟山羊草杂交形成了杂种甲,其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其生殖能力是怎样的?为什么?
答案:14
AB
高度不育,因为这两个染色体组之间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配对,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受到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杂种甲通过①___________形成具有___________能力的二粒小麦。
答案:温度、湿度骤变
染色体加倍
生殖
后来,二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形成的杂种乙,其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答案:21
ABD
杂种乙在经过了与杂种甲相同的过程②,于是形成了普通小麦。普通小麦体内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分为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因而是___________倍体。
答案:42
六
还有一种植物是黑麦,其染色体组类型为RR。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出了自然界没有的新物种___________八倍体小黑麦。你认为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基本方法是怎样的?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育种过程。
答案:育种过程的图解如下图:
普通小麦
黑麦
AABBDD
×
RR
↓
ABDR
↓
秋水仙素
处理幼苗
AABBDDRR
八倍体小黑麦
指导:只有同种生物的个体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而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在减数分裂中配对联会,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第四篇:2012届高三生物复习系列教案:36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五部分 生态学基础 第36讲 种群和群落
一、考点内容全解
(一)本讲考什么
个体 → 种群 → 群落 1.种群及数量变化
(1)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2)年龄组成:对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
(3)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迁入、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项目 “J”型曲线 “S” 型曲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K值(环境负荷量)无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1)指数式增长——“J”型曲线(2)逻辑斯蒂增长——“S” 型曲线(3)“J”型曲线与“S” 型曲线的比较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及生物群落
(二)考点例析
[例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
[解析]该题许多书提供的答案是C,这是错误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特征同样可影响种群的密度,而未来种群密度应该由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这4个参数决定。虽然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会影响未来人口的绝对数量,但对未来人口数量变多还是变少关系不大。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预测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到时候未必能成为现实,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单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所决定,还要考虑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人的死亡率也并非单由人自身因素决定,还要考虑该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状况。要知道一个国家的未来人口数量,最好准确知道未来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这是不可能的),虽然通过现在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无法预测迁移率,但未来某时的出生率、死亡率从该题提供的选项看,只能通过现有年龄组成预测。[答案] A [例2]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解析]本题将常见的种群增长问题以增长率的形式表现出来,由题干图知,小球藻的增长为“S’型增长,开始时增长率逐渐加快,为指数型增长,但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增长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0。现高考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要善于将常见的问题进行转化。提示如下问题:1.种群为什么会呈现“S”型增长;2.在“S”型增长过程中增长率是如何变化的;3.“J”型曲线与“S” 型曲线的比较识别。[答案] D [例3] 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A.光照强度较弱 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大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解析]本题是一道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与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题。森林群落(或海洋藻类)有分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光透射的强度及光谱的区别所致,使各种生物都能充分利用光,提高光的利用率。随高度的下降,红光及蓝紫光由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光照越来越弱,而它们也正是植物所能利用的最有效光波,因此下层的植物光合作用较弱。[答案] A
二、能力提升技巧
1.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的影响,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食物的 影响。植物生长具有垂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主要受温度的影响,经 度地带性则主要受水的影响。2.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 N=(M1∕ M2)ХT2 N:种群个体数量
M1:首次捕捉到并标记的个体数
M2: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总数中已标记的个体数 T2 :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总数 3.3种存活曲线
凸型、线型、凹型(如右图): 4.种群过度增长的制约因素
①密度因素:食物短缺、种内竞争加剧、传染病、捕食者增多等。②非密度因素:自然灾害等非生物因素。
[例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
第五篇:种群、 群落高考考点复习(一)
种群、群落高考考点复习(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可谓是真正的高频考点。考查题型上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题目呈现方式呈现多样化,有坐标曲线、柱状图、表格及情境创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等。能力要求上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考查内容较基础,难度较低。
对于种群而言,常见考点主要是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化、数量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尤其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丰富度的概念及群落演替。在近几年的高考卷中多有体现,本文仅就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及变式曲线的判断和相关应用作复习总结。
一、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判断
1.“J”型增长曲线题干所给条件:如果是“理想条件下”或“实验室条件”或“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阶段”或“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敌害”等则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S”型增长曲线题干所给条件:如果题干中告知的条件是有限的,如“有环境阻力”“自然界中”“自然条件下”“资源和空间有限”等则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若有K值则为“S”型曲线,若无K值则为“J”型曲线。
二、与增长曲线有关的三种变式曲线
1.横坐标为种群数量,纵坐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2.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增长速率;
3.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λ=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
三、K值和K/2值的应用
1.K值的应用:若要控制有害动物,则应降低其生存条件,从而降低K值,使有害动物不能达到最大值。若应用在养殖业上,则应改善养殖条件,以提高其K值。
2.K/2值的应用:控制有害动物时,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预防或猎杀。在养殖业上,捕捞或出栏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K/2上,此时既能获得较大捕捞量,又能实现种群的快速增长。此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幼年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典例】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摇?摇?摇?摇 ?摇?摇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摇?摇?摇?摇 ?摇?摇。若要调查蛇的种群密度则应采用?摇?摇 ?摇?摇?摇?摇法。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答两点):
①?摇?摇?摇?摇 ?摇?摇;②?摇?摇?摇?摇 ?摇?摇。
(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4)根据图乙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将表示K值和K/2值的点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5)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摇 ?摇)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各小题分析如下:
(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对于活动较强的蛇则用标志重捕法。
(2)据图分析,B点后,由于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种群的死亡率增加。
(3)据图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说明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在B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净补充量最大;在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并由此画出乙、丙曲线图(见答案)。
(5)据图分析由于在第1年至第5年间的λ值大于1,因此野兔种群数量处于增长状态;第5年至第10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但λ值仍大于1,种群数量仍表现为增加;第15年至第20年λ值小于1,所以野兔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至第30年λ值等于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答案:(1)取样,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
(2)①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②天敌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如图(要求:画成“S”型曲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
(4)如图(纵坐标上B点对应K/2,D点对应K值)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