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这样教学生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
我是这样教学生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
小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借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并和时代精神相应和。因此,鉴赏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提高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的关键。现结合初中语文版教材里面的一些篇目来谈谈如何教给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人在一定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在一定环境是发生、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1.小说通过对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这种自然环境可以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2.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不但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而且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二)通过小说精心设置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
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例如,《空城计》中司马懿如果不是深知诸葛亮善用伏兵之计,他也就不会退兵了,反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就不会冒险用“空城计”了,那样“空城计”的情节也就无法产生了。由此可见,“空城计”的情节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才说把握好故事情节能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又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当鲁达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鲁达的慷慨大方,重义疏财的性格就在这事中体现出来了。
(三)掌握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予他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读者要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通常情况,作者刻画人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里的肖像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例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3.心理描写。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心生》17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对朗读课文的渴望,以及他纯真的童心和执着、倔强的性格。20、21两自然段心理描写,写京京想念乡下的爷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京京对父母的不满意,对乡下爷爷的思念之情。23自然段的心理描写,由万卡的小女伙伴想到妮儿,表现京京对乡下小伙伴的怀念之情,充满伤感和无奈。24自然段的心理描写,又一次表现京京对朗读课文的极度渴望。27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对老师的意见和难受的心情。51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同学嘲笑他的矛盾心情。59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朗读时的内心起伏,现实和小说《万卡》在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眼前。正是这些直接的和间接的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总之,在鉴赏人物形象时,我们要对人物形象作多方面的分析,这样,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人物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质才能为我们正确把握。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才可以为我们充分感知。
第二篇:我这样教英语小说
我这样教英文小说
——“Oliver Twist”教学实录
青岛志成实验中学王飞背景:
高中英语(外研版)中选录了部分英文小说。如马克·吐温的“TheAdventure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玛丽·雪莱的“Frankenstein”(《科学怪人》)、查尔斯·狄更斯的“Oliver Twist”(《雾都孤儿》)等。英文小说是英语学习者的营养大餐。从中既可学到英文知识,了解异族文化,又可提升人文素养。从而领略英语的魅力。
如何上好这些经典名著课?如果同教材上其他文章同样处理,“一视同仁”,只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知识,那就“暴殄天物”了。
如何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更多营养呢?学“Oliver Twist”一课时,经过充分思考,我认识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演绎,就能让他们得到最大收益。为此,我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由学生演出该剧。
过程:
一、准备剧本。教材中只提供了小说。剧本从何而来?为了更充分地锻炼学生能力,我决定让学生做一次编剧。我提前把小说分成三场。第一场,从济贫院开饭到Oliver被推举去要求增加食物。第二场,从Oliver要求增加食物到管理员对Oliver发火。第三场,从管理员告状到Oliver被处罚。之后,我把两个班各六名 “英语精英”召集一处。要求每两人选择一场来改编。允许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适当发挥。这种特殊作业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查时代背景、找作者资料、下原版电影。。。很快,六本风格迥异、各具千秋的剧本“新鲜出炉”了。我取精华、去糟粕,再经过筛选、整合之后,一本凝聚了师生共同心血的三场话剧剧本诞生了!
二、战前动员。演出的原则是面向全体。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得到锻炼,不留“死角”。但由于我校为三类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为薄弱,自信心普遍不足。当我提出演出的话题时,马上就有同学露出疑虑、退缩的表情。为此,我首先给学生讲明演出英语剧的意义。并鼓励他们消除自卑,战胜自我。还许下三个奖项:最佳导演、最佳剧组、最佳演员。进行有效的“物质刺激”。
三、排练话剧。在学生有了“试一试”的想法之后,我把每班同学分为3组。每组任命正导演、副导演各一人,全权负责整个过程。我随即以“张导”、“孙导”呼之。这激发了“导演”们极大的动力。他们跃跃欲试,准备一展身手。
导演们根据本组同学的特点迅速分派了Oliver、tall boy、short boy、warden、Limbkins、Bumble、gentleman等角色。演员们拿到台词后,投入到 准备工作中。查单词发音、析人物心理。课余时间,走廊内,操场上,树荫下,都活跃着口中念念有词的学生的身影。背台词、对台词、备道具一时间成了学生业余时间的一大要务。学生的热情超出了我的预料。
四、正式演出。4月1日的教室里,紧张、兴奋、激动写在每个演员的脸上。随着我的一声“The performance of ‘Oliver Twist’in Qingdao Zhicheng Middle School begins”,整个表演拉开了序幕。令我吃惊的是,学生还从家里拿来了勺子、围裙等道具。班里的垃圾桶变成了剧中的饭桶。大部分演员台词熟练,语调准确,动作传神。台上活灵活现,台下聚精会神。教室里不时爆发出掌声、笑声。演出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想。
演出结束后,民主评议选出了最佳导演、最佳剧组、最佳演员。我给他们颁发了我自费购买的奖品。获奖者乐不可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效果:
一、学生通过亲自扮演角色,重视起了单词发音、语音语调。词组、句型在不断的背诵中得到了强化。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大收益。这次经历也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二、此次演出,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扮演了角色。“迫使”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参与进来。演出过后,明显感到他们对英语的投入增加了。
三、“最佳剧组”奖项的设置,激发了团队意识。整个剧组互相帮助。精益求精,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得到了强化。
这次通过教材进行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使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学生感言
自导自演英语剧
青岛志成实验中学高二1班郑巍岳
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时,心里多少都会有些忐忑不安。我也一样,这是我第一次编写英语剧本、排练英语剧。毕竟,我并不擅长英语。当老师将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心中一紧,嘴上虽然答应,可心中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但不论自己是否自信,只好硬着头皮努力去做。
首先,我读了许多关于《雾都孤儿》的文章,对作者的创作思路和目的有了一些了解,对小说中几个重要角色的形象和性格也有了一定掌握。随后,我结合课本开始编写剧本。在课文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想象,使剧本更加自然、流畅。在剧本编写成功后,我和小组的同学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了排练。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对剧本进行修改,一起讨论形体动作,一起想办法使表演更生动、更自然。
天道酬勤,我们的演出十分成功。我们的小组获得了最佳剧组,男主角获得了最佳演员,而我也获得了最佳导演。我想,这是老师和同学对我们努力的一种肯定。大家再回想起此前的一切,都觉得十分开心、快乐,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自己的成长得到了认可。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从此,我发现英语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就一定会有提高。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勇敢地把英语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不应总是只将它记在心里而不去应用。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参加类似的活动,它不仅使我们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使大家更加团结。
今后,我会更加积极地参加这类活动,使自己不断提高、成长。
第三篇:我是这样教学生写读后感的
我是这样教学生写读后感的文章摘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教学实践事例,去分析、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阅读感受习作
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发现,学生在每次单元测验或期末水平测试中,阅读和习作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就此虽然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加强了写读后感这方面的训练,可总是收效甚微,学生仍旧较难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不深或没有感受。习作既写不长,内容也浅显,更没有深度。
怎么才能使学生在写读后感这方面有一次较大的提高呢?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翻阅此方面的相关教学资料。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对阅读的阐述让我不觉眼前一亮,同时也深有感触。我决定让学生多读读课外书。从书中去感悟文章的中心及作者写读后感的方式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从学校的图书室里选借一些相应的书刊,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学习,不明白的可以提问。可我是怎样知道学生真的读了呢?于是我又让学生写阅读纪录卡,将自己所读书名、主要内容及有关句子摘录写下来。这样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大部分能坚持完成少部分学生较敷衍,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其二,结合以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经过再三考虑,决定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读后感。在写之前,我又一次复习了有关读后感的概念意义及读后感的表现形式即写法——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籍或一篇文章,把自己体会、感受或启示写下来。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自己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 1
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教他们读后感的写法,对于差生,干脆就给他们固定的格式,照葫芦画瓢吧!
其三,课堂中我还时常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用口头作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写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进步最大的就是优生了,他们不仅能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用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同时又能联系实际想开去,写出来的文章可真是合符实际了,我不禁心喜!我也时常把他们的文章——读后感当范文念;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其他同学也得到了很多写读后感的方法,习作水平也不知不觉有了提高。回想我的写作教学经历。我思考总结出,写读后感还真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能使学生去多读书,因为不读,他们就没法写;二是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因为在读后感中要简介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三是能训练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不抓住文章中心,怎么谈感受呢?同时也指导了学生怎样自学课文,怎样抓住文章重点句,可谓一举两得;第四,顺理成章地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的一点教学随笔,不成理论。我会将这一教学写读后感的方法进行到底。2
第四篇:《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近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习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
读后感虽然写完了,但《我就是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
第五篇:我这样教学生学古诗
我这样教学生学古诗
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的方向是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的方法是“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为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 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我尝试运用目标不变、自主探究、立足现实、勇于创新的教学思路,具体做法是:
一、目标不变一、二年级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为后期古诗的学习积累材料,夯实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在古诗教学中,我一直采用这样七个教学目标:
1、知道作者;
2、知道朝代;
3、会说词义;
4、会说诗句的意思;
5、知道写的景(事);
6、知道抒发的情感;
7、会背、会写。其中1、2、7为自达目标;
3、4为合作导达目标;
5、6为助达目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教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时,告诉学生“招”是牧童示意路人不要出声、悄悄过来,告诉他去路(“招”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是“摆”的意思)。《梅花》中“作者写梅花凌寒独放、并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实际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他赞美特定环境的梅花,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迹。”《江雪》“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山水之间的渔翁,巧妙地表达了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教师教学用书》。我在教学中对于景、情理解,体会,不拘泥、不苛求,能说出“寒梅遨雪图”、“寒江独钓图”,能体会到“渔翁不是真正在钓鱼”、“梅花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就可以了。
二、自主探究
在开始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倡导合作,力求自主,主动探究。采用自学-----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的教学流程。自学一般安排在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互相说知道的、不知道的,知道的小组内互相评价、判断,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不知道的由记录员记录下来;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各抒已见;最后保留同学们共同赞同的几种意见,求同存异、注重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立足现实
立足现实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的前提能力,关于作者,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作者、而且能说出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还知道他的哪些诗;关于朝代,既要让学生知道这首的朝代,又要知道这个朝代的作者还有哪些、他们写的诗还有哪些;关于词义、句子的意思,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不搬《教参》,不抠字、词典,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景和情,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一味的把研究者的思想强加于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会一步步的深入。
四、勇于创新 创新就是要学生会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体会古诗的含义,学会搜集、整理古诗;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初步感知诗人的创作与一定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有关古人的创作故事,从而感受诗人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源泉,学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学会用自己眼睛、耳朵等感受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