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含答案)

时间:2019-05-15 01:5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含答案)》。

第一篇:2009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含答案)

2009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考试大(www.xiexiebang.com)

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0.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二、填空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阶段,()阶段和()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和。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

7,1902年通过了“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教学过程一般分为_,_,_四个发展阶段。

9,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_,_,和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0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_,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

三,不定项选择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转自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四,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2、教学大纲

3、集体舆论

4、德育目标

5、教学策略

五,简答下列各题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

1,班主任如何去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

2教师如何上好课?

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C 4.B 5.C 6.D 7.A 8.D 9.A 10.B

二,填空

1,萌芽,创立,发展2,教学活动3,布鲁纳4,遗传,环境,教育5,奴隶社会初期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7,壬戌,美国,“六三。三”8,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9,实用性 信度 效度 难度区分度10缺陷矫正早期干预

三,不定项1AC2B3ABCD4ABCD5A6C7C8A9AB10C

四,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五,简答下列各题

1,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检查。③讲授新教材④巩固新知识。⑤布置家庭作业。

4,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核心。③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集体的发展。

六,论述题

1,提示:问题有:1)重知识轻能力2)片面追求分数3)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4)制约教学改革。

改革做法: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3)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第二篇:教师招聘考试天津教育学真题含答案专题

天津教育学试题

天津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4,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6,1902年通过的“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

9,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长会,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天津教育学试题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

A领导地位

天津教育学试题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0分)

2,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天津教育学试题

答案

一,填空

1,教育问题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4,上课5,遗传;环境;教育6,壬戌;六,三,三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8,孔子;苏格拉底9,学生发展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1B2C3B4D5D6A7B8D9C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天津教育学试题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六,论述题

1,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2,答:(1)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和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及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等方面。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恰当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

七,实例分析

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篇:江苏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含答案

江苏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 含答案

江苏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2._____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

A.教育现象B.教育规律C.教育问题D.教育事实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德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4.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恩格斯C.勒图尔诺D.沛西·能

5.美国的学制类型是_____的。()

A.分支学制B.单轨学制C.多轨学制D.双轨学制

6.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的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

A.家庭B.大众文化教育机构C.学校D.社会

7.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

8.儿童发展中的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

A.养育论B.教育决定论C.辐和论D.发展论

9.“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

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热爱教育事业D.尊重学生

11.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

A.课程B.教育评价C.教学D.教育目的12.狭义的德育专指()

A.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C.法纪教育D.政治教育

13.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尝试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人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

14.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课程论》C.《教学目标分类学》D.《现代课程论》

15.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

A.传授知识B.培养技能C.培养人D.育德

16.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实验法

1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D.指导班、团、队活动

18.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活动起源于20世纪初_____的“指导运动”。()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9.布鲁姆的_____仍然是现在测验的重要指标体系。()

A.教学目标分类学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评价分类学D.教育测验分类学

20.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是围绕_____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的。

A.职业教育B.专业教育C.初等教育D.中等教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物质文化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3.暗示教学法

4.评价

5.实验教育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2.简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5.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5.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6.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联系实际论述美育的任务和功能。(15分)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15分)

江苏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试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2.C 3.B 4.A 5.B 6.C 7.D 8.A 9.C 10.B 11.D12.B13.A

14. A15.C 16.B17. A18.D19. B 20.C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3.暗示教学法:这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洛夫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使理智与感情统一,尤其是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4.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包含定性描述或价值判断,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有。

5.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该学派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江苏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1.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答:(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2.简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

答:(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答:(1)公共性: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机会和服务。

(2)生产性:现代教育与物质生产的结合程度以及生产发展对现代教育的新要求都提高了。

(3)科学性:科学教育是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教育内容必须以科学知识为主。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在教育方法上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4)未来性:现在的教育对未来的社会和个人有重大影响,要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现在教育改革的主要参照系。

(5)国际性:现代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事务的态度、知识、情感、技能,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

(6)终身性:教育不再局限于学龄阶段,要贯穿人的一生。

4.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答:(1)顺序性: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不平衡性:在连续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明显差异。

(3)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共同的典型特点。

(4)个别差异性: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比较,每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上都可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5)分化和互补的协调性:儿童各种生理、心理能力的发展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适应环境。

(江苏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5.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答:(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6.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1)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

(4)巩固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不断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5)量力性原则: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8)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江苏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1.联系实际论述美育的任务和功能。(15分)

答:美育的任务主要4四方面: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美育的功能主要由3方面:

(1)美育的直接功能就是“育美”。

(2)美育的间接功能是指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

(3)美育的超越功能是指引导学生超越现实生活,形成对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的追求。(联系实际的内容不设标准答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15分)

答:(1)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急哦阿雪中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2)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

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联系实际的内容不设标准答案,请自由发挥)

第四篇: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总结版)

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总结版)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

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成果,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规律的事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的知识体系以及创建这个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

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或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等。

人力资本: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工作的能力。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包括集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发面,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方面。

遗传素质: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组合方式。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针。

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定的学校培养的人才的层次规格,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出路去向等规定。

学科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并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所有公民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育法:是指有立法权的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法律、法规、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是由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制订的调整教育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它分为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

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

教育单行法律:是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

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订的规范性文件。

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凡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无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的,则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工作。

教师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与教师职务相关的权利和利益,表现为国家对教师能够做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教师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是教师依法承担的与其职务相联的责任。

人身权:是指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与公民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民事权利。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队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教师培训:通常指为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进行的继续教育。

教师考核:是指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和教师管理的权限,按照法定教师考核的内容、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师进行考察并作出客观评价的活动。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依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

诊断者角色:是指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和判断。

传授者角色:是指教师应向学生传播思想、道德和知识。

指导者角色:是指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评价者角色:是指教师应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管理者角色:是指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研究者角色:是指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运用科学地方法进行研究,以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协调员角色:是指教师应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系统中发挥协调和主导的作用,使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各问题的看法,包括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人才观等。

教育专业能力:是个体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制约教育工作效能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3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自身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师德底线:是指教师不能逾越而触犯的师德规则,它是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最低要求。

师德基准: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原则,是师德的第二层次要求。

师德高标:是师德最高层次的具有先进性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为做教师进行准备的阶段。

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

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

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自主学习:即自己驱动自己的发展和自己实现的发展,反映的是专业发展的动力特点和方式特点。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特点、地位等的认识。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教育关系、德育关系和心理关系。

教育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由双方的特点、地位、作用所决定的相互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关系。

道德关系:是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应采取的相互尊重、关心、帮助、合作的关系。

心理关系:是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在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容纳的关系。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由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1912年提出。

融合课程: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

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

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

隐性课程:一般是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分组、课堂规则与程序、教科书中隐喻的内容、学生的性别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它们能对学生产生经常而有效的影响。

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决定是否学习的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级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定的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形成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系统化活动,它包括课程计划的设计、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以及教材的设计。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管教学和教育

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

学科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原则: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真正学懂,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出它所要测的特点或者属性的程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验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也叫可靠度。

难度: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区分度:指测验对不同考生的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和程序。

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课的类型: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四种方式。

谈话法: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叫问答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自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思考、练习来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作为辅助的方法配合讲授法和谈话法进行的。

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中获取新知识或巩固、验证既有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知识完成一定操作,形成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

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的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教学手段:是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任务:是指学校通过德育为实现德育目标应肩负的工作职责。

德育内容:指的是用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教育年轻一代的问题。

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行为动机定向及外面表现过程。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基本矛盾的准则或指导思想。或称之为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方向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既定的德育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品的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利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其存在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平行性原则:指既要通过教育集体并利用集体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去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方面结合起来。是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民主与自主的原则: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协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

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指班级管理纪要有常规,又要不断根据新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创新,既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又要推动班级不断发展。

目标原则:指确定班级目标并把目标分解到每个学生,通过目标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指为了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体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钻研和探究活动。

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中小学教学研究:是关于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研究,简称教研。

课题:是指作为研究对象的问题。

文献资料:即他人或前人的研究成果。

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了解教育教学现状,以加强对其客观认识的一项研究。

行动研究: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

经验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

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现象、事件或某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

实验研究:是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研究类型,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解释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

实物分析法:是通过收集相关的实物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种现象或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是指研究者把研究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具体问题,编成书面试卷,交给所选择的人员进行书面问答,从而收集和分析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研究者进行访问或与被研究者谈话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测验法:是借助测验工具,通过测试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五篇: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

1.题干:下列机构中,()不属于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设置机构。

A:会员大会

B:董事会考试吧

C:理事会

D:各业务管理部门

参考答案[B]题干:以下不是期货交易所职能的是()。

A:监管指定交割仓库

B:发布市场信息

C:制定期货交易价格

D:制定并实施业务规则

参考答案[C]题干:期货合约是指由()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A:中国证监会

B:期货交易所

C:期货行业协会

D:期货经纪公司

参考答案[B]题干:最早产生的金融期货品种是()。

A:利率期货

B:股指期货

C:国债期货

D:外汇期货

参考答案[D]题干:目前我国某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的最小变动价位是()。

A:1元/吨

B:2元/吨

C:5元/吨

D:10元/吨

参考答案[A]

6.题干:当会员或是客户某持仓合约的投机头寸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投机头寸持仓限量的()时,应该执行大户报告制度。

A:60%

B:70%

C:80%

D:90%

参考答案[C]

7.题干:6月5日,某客户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开仓卖出大豆期货合约40手,成交价为2220元/吨,当日结算价格为2230元/吨,交易保证金比例为5%,则该客户当天须缴纳的保证金为()。

A:44600元

B:22200元

C:44400元

D:22300元

参考答案[A]

8.题干:以下有关实物交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比率很小,所以实物交割对期货交易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B:实物交割是联系期货与现货的纽带

C:实物交割过程中,买卖双方直接进行有效标准仓单和货款的交换

D:标准仓单可以在交易者之间私下转让

参考答案[B]

9.题干:()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改变执行大户报告的持仓界限。

A:期货交易所

B:会员

C:期货经纪公司

D:中国证监会

参考答案[A]

10.题干:我国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分为()和交易保证金。

A:交易准备金

B:交割保证金

C:交割准备金

D:结算准备金

参考答案[D]

下载2009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真题

    2009年教师公招《教育法律法规》真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

    5教育学历年真题(五)含答案

    教育学历年真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

    2教育学历年真题(二)含答案

    教育学历年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2009年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心理学 真题含答案

    2009年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心理学 真题含答案 [ 来源:华图网校|http://www.htexam.net 点击数:8111 更新时间:2009-9-3 15:52:10 ]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历年真题2007教育学(精选)

    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

    湖南教师资格考试2011真题(教育学+心理学——中学版)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

    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真题试题(范文大全)

    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真题试题 浙江省2011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幼儿园)试题 课程代码: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

    教育学真题

    2005年1月小学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