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反思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中的内容,适用对象是高二年级理科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二次函数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抛物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抛物线所形成的几何本质。在研究椭圆和双曲线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来研究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曲的基本方法,并为他们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前后的知识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现场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让学生对抛物线由感性认识开始,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根据定义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动态演示抛物线的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协助完成了师生探究活动。充分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结合新课标的思想,从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由实例感知,得出抛物线的定义,并推导出其标准方程,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使用抛物线的定义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同时能使学生初步根据抛物线的特征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方法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通过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养成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习惯。
不足之处:课堂容量稍显大些,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空间不够。
第二篇: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反思
关于《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设计与反思
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我选取的教学资源片断是《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案设计,下面就此片断谈谈我对如何提高有效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看法。
此片断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椭圆与双曲线第二定义的对比,总结出抛物线的定义;通过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出(焦点在x轴上,开口向右)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进而通过对比写出(不用推导)焦点在x轴开口向左、焦点在y轴开口向上、焦点在y轴开口向下三种情况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对上述四种形式抛物线标准方程进行列表总结,加深印象、帮助理解;会直接运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抛物线问题,进而会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抛物线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对比的能力,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建模的数学思想,进而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我的预期目标基本完成。我认为此教案设计的优点有:
1、课前,我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既节省了作图时间图形又很规范;教学流程循序渐进、学生更容易接受;
2、对比椭圆与双曲线第二定义的异同引入新课,符合逻辑,引入抛物线的定义、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列表总结抛物线四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最后是抛物线标准方程些简单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井然有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抛物线的理解更为深刻;
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引导学生发现离心率的范围的问题引出抛物线的定义,进而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它三种形式的标准方程;
4、列表总结,抛物线四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及相应的图形、焦点、准线,学生自己总结,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
5、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是纯理论的“纸上谈兵”,而是可以并且也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存在,体现了数学是基础学科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最为一名刚上班一年的年轻教师,此片断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地方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如: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等。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多向指导老师请教、多与同事交流,不断改进、力求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有效教学能力!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欢迎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
课程分析:抛物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础。本节对抛物线的教学,是在学生对于抛物线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已经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习时采用了类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自己构建新知识。
学情分析:《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高中数学(选修2-1)中的内容,适用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二次函数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抛物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抛物线所形成的几何本质。在研究椭圆和双曲线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来研究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曲线的基本方法,并为他们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奠定良好的基础。类比学习时,要注意知识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要注意加以区别,以防混淆。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诱思探究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识新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充分调动了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设置了一系列探究问题,帮学生铺设好台阶,引导学生讨论、主动探索,自己构建新知识,鼓励提出不同见解,发表个人看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情意因素的作用。自制多媒体课件,用几何画板制作。通过多媒体,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同时又可提高课堂效率;使用了投影仪,迅速快捷地展示学生的解题方案,便于课堂讨论和点评,不断优化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过程。建立了一种多媒体、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这种教学示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目标:
1、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并能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恰当的选择坐标系,建立及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方程的方法,并能根据条件确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复习:(1)出示课件中的椭圆图像,让学生说出椭圆的第二种定义(屏幕显示椭圆的定义 :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2)出示课件中的双曲线图像,让学生说出双曲线的第二种定义。(屏幕显示双曲线的定义: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大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2、概念形成: 探究问题1:通过比较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思考: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等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动画演示抛物线的形成
(实录:学生观察曲线,更好的从图象上了解抛物线)(点评:通过类比更好的凸现了抛物线的独特之处)
屏幕显示抛物线定义: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等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即抛物线。
3、概念深化
问题:建立曲线方程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回忆 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探究问题2:如何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建立方程?
(实录:学生结合刚才在几何画板上所做的抛物线,思考、讨论该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教师巡视、倾听,然后让学生发言。学生共同探讨出多种方案,其中有3种最为常见。
生1:以l为y轴,过点F垂直于l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生2:以定点F为原点,过点F垂直于l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生3:过焦点F作直线FN垂直于直线l,垂足为N。以直线NF为x轴,线段N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探究问题3:请在这三种建系方案下推导出抛物线的方程。提示以定义为依据求抛物线的方程。
(实录:学生自己动手求解,纷纷发言,说出三种方案所求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学生自己动手在不同的方案下推导方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分组动手,在三个建系方案下进行推导,然后通过对比得出标准方程,使学生更能体会不同坐标系下方程的差异,进一步认识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结构及对应参数的意义。)
探究问题4:通过以上过程的比较,哪种方案的结果具有较简单的形式?
(实录:学生对比发现第3种方案的结果不仅具有较简单的形式,而且方程中的一次项系数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的两倍。教师就势引导: 这个方程就叫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参数p的几何意义: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点坐标为:(xp2p2,0),准线方程为:)
(点评:一题多解并选择最优解。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共同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探讨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表述,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懂得欣赏他人)
探究问题5:抛物线其他三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2px(p0),那么,对于开口向左、向上、向下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又是什么呢?类比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把表格一一完善。
(实录:投影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把图形的位置特征和方程的形式结合起来记忆。)
探究问题6:通过四种标准方程的对比,从方程的形式上看,可以得出标准方程与图像有何联系?
(实录:学生先各自独立思考,然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意见,不能达成共识的请教老师。最后,得出:①方程的一次项决定焦点位置;②一次项系数的符号决定开口方向)
(点评: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求其中的关系,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四个标准方程及其图形)
、迁移运用
例1根据下列抛物线的方程分别求出它们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①y2=4x ②x2=-8y ③y=2x2
(实录: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将学生的解法投影,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感觉比较有成就感)
(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方程与焦点、准线的关系)
例2 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①经过点P(-2,-4)
②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
③以直线2x-3y+6=0与坐标轴的交点为焦点
(实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将学生的解法投影,展示学生的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点评:题目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借助几何画板分析题目,增强直观性)
5、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学生分组讨论本节内容,师生共同整理完善:(1)抛物线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形式(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图像的关系
(3)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思想)
(点评:总结知识难度较大,因此设计学生讨论且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了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使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完整,知识更系统化)
6、反馈检测,巩固落实
(1)根据下列抛物线的方程分别求出它们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①y2=-14x
②x2=18y ③y=-12x2
(2)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①经过点P(2,-4)②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8
(点评:通过设计与本节知识平行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落实知识情况,达到反馈矫正的目的。学生动手解答,展示出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互相点评,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通过检测,发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7、布置作业
必作题: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P(8,16)
2、以直线4x-3y+12=0与坐标轴的交点为焦点
选作题:已知抛物线y2=6x和点A(4,0).求抛物线上一点M与A距离的最小值,并指出M的坐标。
(点评:分层次布置作业,让有能力的学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课后反思: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且让学生真正成 为了课堂的主人。通过实物观察和课件展示,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合 作,共同探究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 展;通过一系列思考和练习,学生加深了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课堂 气氛非常活跃。
优点: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类比- 猜想-验证-归纳”得出抛物线的定义,使学生体会到定义产生的全 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和课 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效地突 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不足:有时引导相对过细,没能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间。
第四篇: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公开课教案
课题:2.4.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授课班级:高二18班(实验楼四楼)授课时间:10.11早上第二节 执教:魏金宝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2.明确抛物线标准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问题。教学难点:抛物线概念的形成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环节:
环节一,回顾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回顾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引入抛物线。环节二,观察和分析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得出抛物线的定义并建系求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环节三:讲解例题,学生课堂练习。环节四:介绍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环节五:小结,布置作业。附:教学设计PPT
第五篇: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2)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3)使用抛物线的定义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初步根据抛物线的特征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
(3)体会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方法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通过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养成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习惯。
请说明导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300字左右)
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抛物线之美,对抛物线产生深刻的印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尺规、绳子作图,师生动手,直观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3、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动画演示,这样能够让学生清楚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及条件。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导入语
时间
信息技术支持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抛物线,观察下面的图片,找出图片中的抛物线
炸弹在空中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二次函数的图像也是一条抛物线,抛物线到底有怎样的几何特征?它还有哪些几何性质?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
(二)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2)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3)使用抛物线的定义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初步根据抛物线的特征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
(3)体会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方法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3)通过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养成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习惯。
请简述讲授环节的目的和内容,并说明在讲授环节中,你是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300字左右)。
1、让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能够求出抛物线的方程,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展示探究的点线面生成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抛物线的定义,2、在探究抛物线的定义时,也是设计了几种方案。一种是用直尺和三角板两个最熟悉的工具画图:另一种是利用几何画板作出画抛物线的软件演示。但这两种方法都是让学生看到现成的东西,不容易让学生信服。
所以,我采用现场用几何画板制作画抛物线的过程,让学生正真感受抛物线的几何特征。
3、并根据探究推导抛物线的定义,根据定义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用图片展示四种形式的抛物线,最后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教学活动简述
探究一:如图:把一根直尺固定在画图板内直线L的位置上,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尺的边缘;把一条绳子的一端固定于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上的点A,截取绳子的长等于A到直线L的距离AC,并且把绳子另一端固定在图板的一点F,用一支铅笔,扣着绳子紧靠三角板的这条直角边把绳子绷紧,然后使三角板紧靠着直尺上下滑动,这样铅笔就描出一条曲线,这是一条什么曲线呢?
信息技术支持
探究二: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动画演示,这样能够让学生清楚抛物线的形成过程
如图,点F是定点,L是不经过点F的定直线。H是L上任意一点,经过点H作MH垂直L,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m交MH于点M。拖动点H,观察点M的轨迹。你能发现点M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思考:
怎样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抛物线的方程更简单?
探究三: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并推导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
(三)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计不能雷同。)
本课的名称: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2)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3)使用抛物线的定义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初步根据抛物线的特征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
(3)体会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方法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评价环节,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评价目的 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查缺补漏.
检测理解程度
评价方法 批阅预习作业 学习小组成果展示
评价工具 作业批改
课中探究活动 量规表
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在当堂检测习题
学生自我评价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答案进行自评。
当堂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