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绕个弯子更能成事儿美文
1946年,艾诗蒂·劳德在纽约创办了“雅诗兰黛”,当时这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化妆品公司,生意也并不太好,最讓她头疼的是有许多零售商在要了货品以后还迟迟不肯付款,特别是一个名叫阿普顿的商场老板,先后三次要去了总共价值60万美元的货品,却一直不愿意付钱,艾诗蒂派去要债的业务员每次也都无功而返。
后来,艾诗蒂决定亲自出马去收回这笔账,在面见阿普顿之前,她先是像做客一样在这家公司观察了好长时间,她发现这家公司的人在见到阿普顿的时候都特别尊敬,还经常当着他的面夸奖他是个英明的决策者,阿普顿每次都非常享受和陶醉。艾诗蒂意识到阿普顿是个喜欢被人吹捧、爱面子的人,于是决定对“症”下药。在正式面见阿普顿之后,她对阿普顿的公司发展、规模、信誉等展开了评论,讲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还不时地透露出敬佩之意。阿普顿果然越听越高兴,就像是遇到知音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管理经验,艾诗蒂则坐在一边成了他的忠实听众,并且时不时地插几句恭维助兴的话,两人越谈越投机。
不久后,艾诗蒂见时机成熟,就故意用敬佩的口吻说:“阿普顿先生,您真是一个稳重成熟、思考周密的成功人士,您的能力和成就真是别人所无法效仿的,您看我就不行了,连收笔款都做不好,我知道阿普顿先生不是一个不肯付钱的人,而是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无法打动您呀!”结果一听这话,阿普顿马上就豪爽地说:“那当然,我怎么会是一个不愿意付钱的人?是你们能力不够无法说服我罢了。不过细细一想我欠着你的钱也确实很长时间了,这样吧,你给我几天准备一下,下星期一早上你让人准时来我办公室拿吧!”
就这样,艾诗蒂果然顺利要回了那60万美元的货款。后来艾诗蒂针对这件事情曾这样深有感触地说:“谁能想象我当时如果一见到阿普顿就说‘请你把欠款付清’会怎么样?我可以保证我将空手而归。所以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很多时候都需要先把目标放在一边,只有先把别的事情做好,才能更有把握地去进攻你真正的目标。”
第二篇:活成个半吊子很危险美文
解决一件让人挠头的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睡一个晚上,也不是远走千里万里,而是遇上另一件更让人挠头的事。
为什么说人要活经历呢?经历带来的最大财富,就是能遇事不当事。或者说,遇事不怕事了。
一个人在江湖闯荡数十载,最大的收获,也不过是有了这样的底气和豪气。
也许有人会说,你经历得再多,事不是还摆在那里吗?没有解决啊。
问题是,摆着和摆着不一样。有的人为此已惆怅至百转千回,有的人却稳坐中军帐泰然若素。也就是说,活着的质量不一样。
其实,只要生活在继续,前面总会有事的。到了解决的时候,自然就解决了。急,是没有用的。
而这一切,也只有把自己活成一本传记才会明白。
这个世界有一见钟情,也有一眼看扁。什么意思呢?就是别人跟你接触一次,你就被人家看透了看穿了。一说话不着调,一做事不靠谱。从此,便再难被尊重。
所以,把自己整得深沉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是的,你要是半吊子,谁也瞧不起你。哪怕是自己的爹娘,也会恨铁不成钢,会狠狠地来句:唉,怎就生了这么个半吊子!
如果你开朗活泼,没关系,但要在懂你的人那里去疯。否则,就要矜持一点,甚至还要足够严肃。至少,要在世俗的人那里,或者在世俗的眼光里,整得威严一些。这样,他看不透你,拿捏不准,也就不敢把你怎么样了。
你要活成什么样的人,首先要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在奸诈的尘世,你要是没点吊诡,你都没法混。
随心已是困难重重,率性更是十分危险。
这样说,也不是教你诡诈或两面三刀,而是你要学会在透明的人那里澄澈一点,在污浊的人那里机灵一点,从而不给他人以污损自己的机会。
痛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权贵有权贵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难受,只是内容和方式不一样罢了。
有個富人痛苦得不得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欲望在作祟。于是,他找到一个穷人,说,你无欲无求的,应该没什么烦恼吧。哪料,穷人眉头紧锁,说:你不知道,我已经好长时间睡不好觉了。
富人一愣:难道是因为没钱?不是,穷人说,村里有个傻子,每到半宿就往院子里扔砖头,我都痛苦得不知道怎么办了。
富人又去问另一个农夫,说,你该没什么烦恼吧。农夫说,怎么没有?春天,邻居耕地的时候,占了我家一犁的田,都半年了,我想把这失去的一犁地要回来,却不知道怎么办,好多时候都有打一架的冲动。
据说富人是乐呵呵离开的。人世间的痛苦,好多都是在比较中放下的。放下的人也不是没痛苦了,而是在平衡之后轻松了。
中国人当中能人很多,尤其是在权谋方面。
他们上位的方式很独特,往往是通过挤对别人,来成就自我。在具体做法上,不是我要做得比你好,而是我要做得比你狠。所以,煌煌一部历史,就成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交锋的历史。
所有的心得都是心机,所有的光明正大都埋伏着暗度陈仓。总之,不是来厚道的,而是来厚黑的。于是,有心眼的打败了无城府的,有良心的输给了没人性的。
要命的是,这样的权谋史,也祸害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和乖戾,就是源于人心的狡诈和不可捉摸。我们不自信,就是因为我们从来信不过别人。
这个民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我们要改变的实在太多。
第三篇:过度选择耽误事儿美文
你只有先做,先迈出一步,才能看到上一层台阶上的风景,看见更大的江河,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
像我们这样周而复始活在fashion圈的人,早就习惯走着走着就掉进时差的窟窿里。不仅是北京与巴黎的时差、上海与米兰的时差,穿着皮草看天桥上的模特薄纱摇曳,5月端午节刚和倪妮一起包粽子,转眼印着她笑脸的8月盛夏刊就显眼地铺满了全国的报亭。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时差。有一种时差,更要命,我把它叫作视野的时差。有一天,你突然想去爬山,看着山高似乎不过几百米,爬个来回不过2小时,打算用山泉洗个脸,山腰小铺逛逛,买个冰激凌上山顶教堂拍照,然后在太阳晒过头顶前下山。但是,假设只是假设,你根本无法预计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偶遇什么样的陌生人,就连山顶有没有教堂也不是你说了算。所以,你的纠结、选择和打算,只是空想。
人们总说要成功,选择大于努力。可是,对年轻人来说,更糟糕的是过度选择。在你看不到全貌时,别靠臆断拼凑,对自己做的所谓重大选择,好像只有这样的形式感才算对自己负责任。其实30岁之前,只要你聪明努力人品好,并愿意专注十年只做一件事,选什么,你都会成的。年轻的你,还远远没成熟到有资本做选择。
很多优秀的85后,问我关于职场选择的困扰:“到底要不要放弃安稳的工作,从零开始做我喜欢的职业?可是会不会一无所有?”“我该如何才能成为你们这样的女人?”“到底该先结婚还是先创业?是不是应该在创业之前把婚结了、孩子生了?”……我只想说:孩子,是你想太多了。什么都别想,做了再说。
如今的年轻人所面临的时代,价值多元化,机会多到乱花人眼,看起来好像做对了决定,就像押对宝,瞬间改变命运。其实,正是在这个看起来遍地是黄金的时代,做才比想更重要。
你太年轻,别着急做决定,你连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谈何纵观全局、权衡利弊?你根本看不到全局,以你的经验值,你連半局都看不到。以你当前的智慧和眼界,看不见楼上的风景,看不见更大一局棋,更看不到偶然,看不到意外,看不到机遇和风险同在。你住在20岁的身体里,却非要想象以超前成熟的头脑设想自己一定要在35岁走上人生巅峰,从而推测出未来十五年的每一天都该如何精准投资。
你所谓的理性分析、完美推断、无懈可击的人生计划,都是基于浮冰上的楼,随时可能轰塌。你永远拼不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万全计划,如果有,那一定是个死于中庸的伪战略。别害怕改变、失去、未知、失控、急转弯、被挑战,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的害怕。这些害怕,都来自你对成功的渴望、安全感的缺失和壮志未酬的焦虑。
人心老了,才会害怕失控、患得患失、故步自封。而你,正年轻貌美,像个口袋里叮当作响、荷尔蒙气息扑面而来的年轻赌徒,无论输赢,都敢和世界来一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对赌。你只有先做,先迈出一步,才能看得到上一层台阶上的风景,看得见更大的江河,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别想那么多,没用。你得做,花1分钟迈出第一步,而不是花一两年去计算得失风险。
做了再说,是年轻人的大智慧。如果说,30岁之前,有一定要做的选择,那么只有:每一个十字路口,都followyourheart。听内心的声音,你决不会后悔。
第四篇:成也好,淡也好美文
一个青年为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
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
他茫然地望着我。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在相聚时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离别这件好事,他们不是要永受折磨,永远沉沦于恨海之中吗?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随遇而安。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夏丐尊不忍地问他:“难道这成菜不会太成吗?”“成有成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丐尊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是李叔同的时候,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弘一大师则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成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成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第五篇:熟人的成美文
我们常常讲的人情面子,主要是指在熟人之间运作。民营企业很多领导总有一个感觉:熟人多了好办事,要用熟人,用熟人可靠。我算了一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熟人实际上也不是都能赚钱的事,不一定用熟人就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另外,熟人通常不会给你个人带来很大利益,相反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成本上的过度支出,收入是递减的。
举个例子。你开车违规了,闯红灯了,被警察拦住了,你一看那警察是个熟人,他对你说:“大哥,你怎么在这儿!”你说:“对不起,刚才没看见红灯,打了一个盹儿。”对方说:“没事儿,过去吧。”这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觉得有面子。为什么?别人闯红灯会被警察拦住了处罚,而这个警察当着别人的面管你叫大哥,按照我们刚才讲的人际关系模型。在第三者面前管你叫大哥。是给你面子。你又有了面子,又省却了50块钱罚款,你今天就很开心。然后你说:“兄弟,没事儿,改天一块儿吃个饭。”他说:“行。”
第二次路过这儿,不是闯红灯,而是拐错弯了,一看又是这哥们儿,这回不道歉了。你说:“又是您当班啊?”对方问:“最近买卖不错,要请客啊!”你说:“行啊,改日喝酒!”又省了50块钱,面子大了去了!但因为觉得麻烦了人家两次,都被拦住又放了,你会找理由请他吃饭,还这个人情。跟警察哥们儿一吃一喝一高兴,花费肯定超过100块钱。警察这会儿觉得很有面子,因为你请他喝酒,而中国人喝酒时要敬酒、要吹捧,他的感觉肯定好得不得了。俩人关系于是由一般熟人变成亲密熟人,甚至是家人那种,更有面子了。于是,吃完了以后,你多问了一句:“最近弟妹忙什么呢?”警察说:“你这弟妹不争气,一天在家没啥事儿,找工作特别难。要不上你那儿找个活儿干,能开点钱开点钱,别让她在家待着?”你说:“没问题。哥们儿的事儿嘛。”因为你不答应是不给他面子,答应了就是给他面子。于是他又敬你一杯,然后散了。过两天警察媳妇儿来上班了,怎么开工资呢?按照当下的标准,工资不可能太低。这工资月月都得开,每月至少1000块。还要买保险,加上其他杂支,差不多2000块钱。每个月都得给。上班三个月之后,警察兄弟打电话来了,说:“大哥你那公司咋管的,这么乱!媳妇回来见天跟我说,您好好管管您手下,不能老欺负我媳妇,她不就是没上大学嘛,没上大学也是人。”第二天你上班,被迫变法儿让人都知道她老公跟你是哥们儿。而这时你可能已经不开车,也不可能违章了。同时你也对这位警察媳妇不耐烦了,对警察说:“弟妹在这儿不舒服,干脆让她回家。这样吧,她不用上班,我每月给她开二千,一年给她发商万四。”这就是中国人的博弈,你花了钱,一年搭进两万四,还不好意思停这工资;最后钱花出去了,又早晚得罪了哥们儿。但如果当初警察一上来敬礼说罚款50块的时候。你就乖乖给50块,任他扣分,你整天就会闷闷不乐,责备自己不留神,并开始小心驾驶。回家后媳妇问你为什么不高兴,你告诉她今天开车闯红灯被罚了,老婆就该骂你,说:“你牛什么,你跟警察不是哥们儿,市局又没人,就瞎闯红灯。咱家这点钱不够你罚的。”你会说:“行了,别说了,以后我小心就是了。”从此你就变成好公民,尽量不再违规、不被罚款。
我们公司甚至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熟人的太太到公司来上班,后来跟别人跑了。结果这位熟人丈夫打电话来,质问说为什么把媳妇放这儿还被人勾引走了。和警察媳妇的例子如出一辙。要维持跟这类朋友的面子关系,就要保证他们托付的人开心和平安无事;而任何时候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面子就没了,人的关系归零,回到生人关系,你看合算不合算?
熟人往往能满足你片刻的虚荣心,但会导致你不必要的交往,花了时间、精力,同时又导致你过度的成本支出。有时候为面子支付的成本你是不知道的:只有当你跟警察兄弟掰了的时候:你才知道,为了当时的50块钱,支付了两万多成本,中间搭了这么多扯皮的事,而且弟妹来了以后让公司内部关系变得更复杂。很多的故事证明,熟人关系是超越制度而且破坏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