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言与寡言美文
一次和少言的朋友在车里,车程一个钟头左右,我们几乎一声不吭。我原本怕冷场,想找些话题,后来发现这寻找是不必要的。对于一个少言者,在他不想说时,保护这种沉默是种善举。
碰到少言的人,也别轻易下定义,别轻易惊扰他的沉默。在另一个空间,他或许是个极爱述说的人,他此刻的沉默只为了把话都留给某些人,甚至某一个人。
认识一位健谈者,凡他在的场合,总是热闹至极,热的冷的雅的俗的笑话都能来,常能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座中女人无不羡慕他的太太,那该是多么轻松快乐的家庭生活啊!事实却非如此,他太太告诉我们,他在家根本不爱说话,更别说讲笑话,无非看报、上网、看电视,对太太的话,问三答一,要么干脆不吭气。是因为在外头透支了话语,还是因听众太少呢?有些人,听众越多越有说话欲,那是一种陶醉其中的表演。
众声喧哗中,也一定有只充当听众的,或者,他根本没在听。他只是坐在人群中,想他的心思,永远不为外人道的心思。
福楼拜说:“一个人太爱文笔,就有看不见自己写什么的危险!”是否也可以说,一个人太爱说话,就有听不见自己说什么的危险?在公众场合,说得太多的人常是这样,他们用喋喋话语架空了自己。说得少的那人,心里并非没话,只是他对说话的场合、对象都有自己的要求。
“节约词,节约与人的接触,节约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世上多些这样的环保者,挺好。
第二篇: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范文]
引导语:《多言何益》是一篇关于说话的文言文,那么有关多言何益的文言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
墨子曰:“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可以理解为蛙和黾(黾:据说是蛙的一种)
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恒,常常。鸣,啼叫。按时在黑夜结束的时候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9.擗(pǐ):同“敝”,困、疲劳。
10.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
子禽向老师(墨子)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之类,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第三篇:美食与美文
我睡前有看会儿书催眠的习惯。睡前挑的书需有技巧,如果不幸选中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就会兴奋到两三点睡不着。又如前两天读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半夜十二点躺在床上犯馋瘾,恰如书里所说,“人之犯馋,实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痒,只好干咽吐沫”,可惜未能“得遂所愿,恣情享受,浑身通泰”。
尽管深夜谈吃很不厚道,但我还是喜欢读美食文章。写美食文章的人各有各的特点。比如汪曾祺写吃,一半篇幅都是自己的下厨经验,是真会过日子的人;比如陆文夫写吃,苏州的种种风物渗透其中,让人对苏州天堂浮想联翩;比如梁实秋写吃,博古通今且风趣幽默。
梁实秋提到杀黄鳝之残忍,讲了个《颜氏家训•归心》里的故事:“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子,头是鳝,以下方为人耳。”还补充了一篇莲池大师放生文,顿时吓得我不敢动筷子了!结果先生下半截淡定地表示:“信有因果之说,遂作放生之论。但是美味所在,放者自放,吃者自吃。”好一句吃者自吃。《雅舍谈吃》里还提到徐志摩每值秋后必去杭州西湖烟霞岭下翁家山访桂,吃一碗煮栗子,认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他去了,桂花被雨摧残净尽,他感而写了一首诗《这年头活着不易》。(吃货哭了)总之,写美食文章的人都是爱生活的人不会错。
有人说吃永远没法写好,因为百读不如一吃,我看倒未必。夏日卧于竹席上看别人漫谈美食是自有一份轻松惬意,被勾起馋虫后的口舌生津也是一种乐趣,想象下没吃过的(所谓脑洞)、回忆起吃过的,顿感人生丰盛,放下书本后的觅食则是满足自我与打破想象的拉锯。对此,梁实秋在书里记下了一个作为吃货的深刻体验:“我曾痴想北平羊头肉的风味,想了七八年;胜利还乡之后,一个冬夜,听得深巷卖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立即从被窝里爬出来,把小贩唤进门洞,我坐在懒椅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灯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羊脸
肉,重复钻进被窝,在枕上一片一片的羊头肉放进嘴里,不知不觉的进入了睡乡,十分满足的解了馋瘾。”这段读得我禁不住想象大冬天缩在被子里还忍不住不停伸手拿枕边羊肉的画面,能够嚼着肉睡过去真是人生幸福。不过,梁先生在此后也说了句深刻的大实话:“老实讲,滋味虽好,总不及在痴想时所想的香。”
人生有一张嘴,舌上五味蕾,真是天生容易犯馋瘾。不过究竟什么是馋,怎么看这个馋,我十分同意梁老先生的看法:罗马暴君尼禄,在大宴群臣的时候经常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壮的鸡腿,举起来大嚼,那不是馋。埃及废王法鲁克,据说每天早餐一口气吃二十个荷包蛋,也不是馋。对某一种食物有所偏好,大量的吃,这是贪得无厌。馋,则着重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
说到底啥是品位其实我也不懂,忽然想起一个曾经挺流行的说法,就是“小资”。八十年代苏州陆文夫写过一个著名的中篇《美食家》,主角朱自治在“我”高小庭的眼里倒真的是个标准的资本家,而且是个好吃成精的美食家——早晨要起个大早去朱鸿兴吃头汤面,接下来到阊门石路去蹲茶楼,在茶楼里要讨论中饭去新聚丰、义昌福,还是松鹤楼。如果这些地方都吃腻了,就与同伴雇上黄包车或者马车,到木渎的石家饭店去吃鲃肺汤,枫桥镇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鸡……啊,这种腐朽糜烂的资本家生活请务必带上我!
过不起小资生活,寻常人的四季美食咱还是能吃得上的。最后我一定要引用下《雅舍谈吃》里的这段,与各位爱生活爱美食之人共勉——
“开春吃春饼,随后黄花鱼上市,紧接着大头鱼也来了。恰巧这时候后院花椒树发芽,正好掐下来烹鱼。鱼季过后,青蛤当令。紫藤花开,吃藤萝饼,玫瑰花开,吃玫瑰饼;还有枣泥大花糕。到了夏季,„老鸡头才上河哟‟,紧接着是菱角、莲蓬、藕、豌豆糕、驴打滚、艾窝窝,一起出现。席上常见水晶肘,坊间唱卖烧羊肉,这时候嫩黄瓜,新蒜头应时而至。秋风一起,先闻到糖炒栗子的气味,然后就是炮烧涮羊肉,还有七团八尖的大螃蟹。„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年前后,食物的丰盛就更不必细说了。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
祝你有个好胃口,每天都是好日子。
第四篇:读书与智慧美文
经典读书与智慧美文
经典读书与智慧美文 篇1
借寒假之际我阅读了由著名作家大卫主编的《班主任推荐的100篇智慧美文》,本书精选著名作家或实力派作者面对日常生活或者命运而写下的精美的感悟文字,这些文章,有着溪水的清澈与月光的宁静,对生活有着极强的穿透力,需要读者深刻体会。
本书的100篇智慧美文分别由8个版块组成,一个个有关生活、学习、爱情等方方面面的小故事将其连接起来,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一步步得到升华。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这样一个小故事:作者的哥哥在父母的逼迫下开始学习,但学习结果却不理想,而一旁玩耍的作者在没人监督的自由环境里,边玩边学,竟然学的比哥哥快。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和学不是矛盾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玩中学”是一种被越来越多的人赞赏的教育教学方法,即让孩子在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和游戏中,边玩边学习,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学玩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探索世界、认识未来的主动积极型。因为孩子对玩有很大的兴趣,活动中完全处于主体地位,能充分地投入,积极地做出反应,这样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很容易接受和掌握玩中所接触的知识和事物;其次,在玩耍中,孩子和孩子、孩子和父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能与同伴、与父母充分地进行沟通和思想情感的交流。但是,不能过分突出了“玩”,产生影响孩子学习的'不良后果。这种精神也适合于我所教的学科:英语,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英语重在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课堂中的“玩”也要适当溶于其中,一味的死学、死记,虽然一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消失殆尽。
其中还有许多能敲开人心门的小故事,还需要我好好的消化,并将其真正的运用到我的班主任和英语的教育教学中去。
经典读书与智慧美文 篇2
读书的人有两种,一种获得了思想的启发,变成一个智慧而快乐的人。一种丢掉了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生物内存。
读书对前者来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他们通过读好书而倾听优秀的思想;他们也许无法和先贤谋面,但经由书籍和大师对话。
知识如果不成为人生的智慧,那么知识就只是一件装饰品。那些满嘴说得都是别人书里话的人,他们的作用不及于一张电脑存储卡。身体丑陋者需要一块遮羞布,而思想贫乏者,知识正是他们的遮羞布。一个人,再多的知识,如果不形成自己的智慧,那就仅仅是件可以炫耀的衣裳,智慧才是美丽的肉身。
每一次面对座座青冢,我们都会心生感叹,所有的有形,即便现在再坚固也终被时间毁灭,惟有精神、人类世代相承的优秀的思想永存,激励着人类前行。
有思想的'人被尊为智者,智慧的学说叫做哲学。许多人喜欢谈哲学,哲学在他们那里成了干瘪、抽象的概念,他们在概念的堆积和推理中寻求虚拟的快慰。
没错,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被称为形而上学。但哲学之所以形而上,不仅仅因为它不研究具体的科学,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人类心灵的科学、是智慧之学。
我们的生活点滴中无不蕴含了哲学的踪迹,充满了智慧的火光。我们通过哲学思考去接近于人类的理性,获取智慧的快乐,实现人生的圆满,这正是哲学的意义。
但如果让我去比较读一本哲学书或者去倾听一位年迈农人的絮语,我更愿意去体会后者,实际上每个老人都是一本哲学书。学者的哲学溢于言表,而老人则用行为体现哲学。
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何以不逾矩,是因为他们参透了人生,谙熟了人生之道。何以随心所欲,因为那颗心已经皈依了造化,和造化合而为一。
经典读书与智慧美文 篇3
《小美文大智慧》一看见书名。我就饶有兴趣地捧起书来读。
这本书的文章很有哲理,满肚子的一些世间的大道理。让人看完一篇再一篇。这本书就像一位家长一般,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就拿《三只兔子不可追》来说吧!这篇文章讲的`三只兔子指少年时代,教室之外嬉戏玩耍;青年时代,校园之外名利富贵;中年时代,社会之上灯红酒绿。
我们只为学习,不要被其它的事物所吸引。只要挡住这三只兔子的诱惑,就行了。如果,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一天到晚贪玩,是没有什么好收获的。我有时考试前总是不复习,只是玩。结果考试,考得很差,脸上火辣辣的。现在我知道了我为何考差的原因,是因为我学习不是很专心,只想着玩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它让我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的哲理对人生很有影响。读了这本书,一定会非常喜欢它的。
第五篇:围棋与人生美文
下围棋可以悟出许多生存与发展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生平好贪图小便宜,那么,他的目光就很短浅,在下棋的时候,总是死死盯住眼前几个棋子的死活,而忽视了全局棋势的发展,这个人必败无疑。生活中的哲理就是要事事“高瞻远瞩”。
如果一个人好胜心切,却又不讲究棋盘战术,跟对手死拼硬磨,明明已是死局,却顽抗到底,结果投入的棋子越多,自己输得越惨,对方的实力越雄厚。所以要学会放弃,正所谓“有失才有得”,生活中最简朴的定律。
如果一个人棋艺高深,招招对路,卻骄傲自大,轻敌过甚,只顾扩展实力,而不注意防备对方进攻,那么,一旦对方进去侵扰,必有漏洞可钻,看似力量强大,实则破绽百出,防不胜防,必被挖空,还有什么骄傲可谈!“骄兵必败”,一点不假!
人生就像一盘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棋逢对手,切记三思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