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学理念的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 教学模式 计算机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是我们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本文讲述了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阐述了教育由理论-实践-理论到实践-理论-实践的转变思路,并针对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现状,提出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到高职教育中的新理念。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学相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却发现,现在的高职毕业生相比以前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大大降低,很少有人能够独挡一面,这说明我国的教育仍然是与社会脱轨的。
1.1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一门课程,能否真正的教到学以致用,是对教师的考验,现在,我们高职的教师大多数还在延续一贯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理论。工科专业课程的教育通常是,先讲理论,在理论知识学习后,会安排相应的实践课,最终进行的仍然是理论考核。学生首先接受的是干涩的概念,以机械设计为例,我们要学习机械上的零件,以往教师是靠板书,绘制出该零件,来讲解,现在,我们有了ppt,相对来讲,学生学习更直观,或者教师会带实物到课堂展示,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如此抽象的知识,学生会觉得突兀。对于机械不敏感的学生更会云里雾里。这就使得在后续的实践环节不能很好的应用理论知识,造成理论教学的事倍功半。
1.2重理论,轻实训。这种教学倾向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基本采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论教学上。造成这一倾向的另一原因是很多职业高校招聘大量的刚刚毕业的学生任教,这类人群学历较高,理论性较强,势必不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为发挥自己的优势,偏重理论。由于高职教育的素质层次不齐,在某些院校不可能教得透彻,实训的机会减少,而且实训也常常只在模拟的环境里进行,学生缺乏理论与具体实践联系方面的充分训练与感受。结果是,学生理论学得有限,动手能力也一般,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泛泛之辈。
1.3重实训,轻理论。这种倾向是强调动手能力,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这种倾向十分强调与重视实训环节,而理论教学则比较浅显,以够用为旨,把一些有助于学生增强日后的创新能力的一些课程砍掉。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只是简单的操作工。这样使学生虽能应付目前的工作,但无后劲。
2教学理念的思考
2.1使理论充分实际化。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占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应用技术型与技能型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应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按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对各个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跨学科地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即是:在教学环节上,改变目前先学习“是什么”,再学习“为什么”的教学程序,专业教学不应再从理论学起,而是应按这样一个过程去完成:实践(了解实际专业活动)——理论教学——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创新与思考能力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2.1.1先让学生下到对应的专业实际工作中去干一段时间,不对学生做专业要求,观察多于参与。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明白目前的能力差距与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这个过程不能太短,走马观花,而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感受时间,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有个清楚的整体认识,明白要从事这个工作需要掌握何种知识与技能,弄清楚为什么要学,应该学些什么。
2.1.2进行首轮理论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可按岗位能力的要求跨学科的安排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一阶段里,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占主要部分,实训时间可稍短一些,在校内实训室里以案例的方式配合着理论教学环节的进度按环节进行。
2.1.3进行第二轮实训环节。在这一实训阶段,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专业岗位上以员工的身份动手实干,好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可启发学生注意识破加以改善的地方,思考如何加以改进的办法,比较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理论理解上升到新的水平。这个环节应在企业中进行,而且,时间应足,应是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或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与感受,也便于考核。2.1.4进行第二轮理论教学环节。在这一阶段,应使学生在完成上述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在理论方面有一个升华。主要以各种专题课的方式进行,大案例教学应占重点地位,鼓励并指导学生为参加专业职称考试作好充分准备。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这样,学生边干边学,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动脑又动手,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强调职业素质的训导,教学效果的好坏就不言而喻了。其中,实施效果的关键在于以上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上。
2.2变抽象为具体。有些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不具备先行实践的条件,例如《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是高等专业学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的能力,教学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授课思路是先讲点、线、面的投影原理,然后讲基本体三视图,最后零件的三视图。机械制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这样的教学思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太抽象的东西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在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图形展示,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静态的挂图和幻灯片,陈旧、不易携带的实物教具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存在一些弊端,挂图,幻灯片,模型只能反映结果,不能表达形成和变化,教师必须用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来描述,并重复讲述,即便如此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目前,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若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将会使抽象变得具体,学生学习变得容易。鉴于现在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学习软件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学习机械制图之前,先学习Solidworks三维软件,Solidworks软件简单易学,学生只需学习一些绘图命令以及三维和二维的转化命令,只须很少的课时便可完成。完成该部分的教学后,再去学习三视图。在学习中,将Solidworks中的立体和三视图相结合,通过反复的三维和二维的转化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3变复杂为简单。高校中,很多课程原理性和理论性很强,例如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工科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构件在载荷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分布变化,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把载荷与构件应力分布的关系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则必然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采用现成的三维设计软件。利用SolidWorks中提供的COSMOSXpress功能,可以很容易地把构件在受载状况下产生的应力分布分析出来,并生成相应的分析图。此功能操作简单,分析准确,出图清晰,完全可以在材料力学的教学中借鉴引用。使用COSMOS,Xpress完成分析需要以下五个步骤:(1)构造等效的构件模型;(2)定义构件模型的材料;(3)确定约束部位;(4)添加相应载荷;(5)分析构件,查看分析结果。如果需要,结果还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
SolidWorks软件完全可以满足材料力学中各种应力应变状况的虚拟。现在高职教育中已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就可使工科教学中许多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的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所有的教育都是要想尽办法把知识传输给学生,高职教育的短暂性、职业性更加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管是现在倡导的双元制、理实一体、情境教学,最重要的仍然是教学的过程。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课程中探索出效果做好的教学方法,我国的职业教育将期待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庆合侯金柱.《利用内隐学习规律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j]教研理论.2009.2
[2]张元.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3]蓝汝铭.《SolidWorks2005机械设计基础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4]穆能伶.《工程力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第二篇:论文:信息化时代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以及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文化。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让学生学的知识用上一辈子。人们在获得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人们所必需的知识范围与能力素养的范围急剧扩大。而我们的学校教育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很不够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正因为如此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普通高中数学课中设置“课题研究”,即“研究性学习”,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具体一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认识知识探究与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发现和改造等一切活动中进行决策的基本能力。
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是不断发现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并不断询问‘为什么’,研究的目的是提出新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指出:“教育力图达到的目标不是完备的知识,而是充分的理解。”我国古代教育家说得更精辟且形象:教学中应“授之以‘渔’”,而不仅是“授之以‘鱼’”。
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不仅是我们教与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模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会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一句话就是培养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这也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
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可分为两个层次,开始是知识探索型学习,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研究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社会阅历较丰富后,再进行综合性课题研究性学习。
一、课前准备
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以课前提出一些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先行探究。通过自己收集资料,甚至进行数学实验,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进行想象和猜测,然后再去进行检验和证实,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去表达所发现的数学事实.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建构”。如:在引入弧度制这一节的学习前,先布置学生利用平几知识研究:角度制在运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便?圆心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从中能找出一种新的角的度量单位吗?甚至让学生设计、实践一些数学实验。又如:学习概率前,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研究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等。再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初步”前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分实验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搜集有关数据并整理。结合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一步学习本章节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完善调查设计方案,使调查更科学,结论更可靠,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课堂教学
(一)善用课本
新教材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多章节附有相对应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互相交流等方法继续深入学习。教材中也增加很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数列中数列知识在储蓄、贷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又如:教材的每一章节前言部分都以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学习自己寻找答案,再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它实际问题中。不能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粗略带过场,甚至将高考不考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删掉。这样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拓展课本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应该说是比较典型性的,它将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应用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起着指导和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例题的教学中,可以留下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多角度探讨,总结多种解法,这就使得课本内
cosx1sinxcosx,可以让学生自容具有拓展的可能。如例题:求证 1sinx己讨论归纳,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结果学生自己就可以归纳出多种解法。讨论的过程可以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一问一答甚至抢答等多种形式。一道比较简单的例题,通过自主的探索、讨论,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等式的证明实质就是由异化同的过程,在变形的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逐步凑出目标。作差、作商是证明等式或不等式的常用方法,而化归则是数学中很重要的思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和展示一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模仿课本例题编一些习题、应用题等,从而融会贯通拓展思维。
(三)走下讲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总是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全部向学生灌输,不知不觉就把教学过程变为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发现、探索知识、体验发现过程的机会。到头来好象讲了很多,其实效果不一定好,有时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余地,效果可能更好。所以,在教学中尽量不要将课本现成的知识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的过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观察、试探、猜测”的情景,模拟数学家的活动,去体验数学家是怎样由实验而归纳,由类比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的艰难思维、认识活动的经历。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师生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尝试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正弦、余弦定理的图象和性质”第二节课,我就曾采用走下讲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的方法。先用多媒体平台显示正、余弦曲线的图象及其变化情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其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对应的X值,当sinx≥0、sinx<0、cosx≥0、cosx<0时对应的X的解集。然后请学生代表上来汇报他们观察分析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并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对曲线的相关性质作了深入的思考,思维活跃,印象深刻,把性质归纳整理后,我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例题和练习。也是由学生来充当小老师,作解题示范并讲解,回答同学们的质疑。在这过程中,我则以学生的身份倾听,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他们的思维过程,关键时候则通过提出质疑、建议等方法,有序地控制课堂教学深度、广度、进度,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学生们学习的兴致很高,从开始没有人敢上台,逐步到很多同学主动要求上讲台当小老师。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走出课室
就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来讲,不能只考虑代数、几何、三角之间的联系,还应该研究数学与现实世界各种不同领域的外部关系和联系。如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货币流通和商品生产经营等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一方面获得既丰富多彩而又错综的“现实的数学”内容,掌握比较完整的数学体系.另一方面,学生也有可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中去.课本有些跟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此时,若再局限于课室内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显然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如学习解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课室,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带上简单的测量工具,在校园内自己寻找一个测量目标(有障碍物或不便于直接测量的两点间距离),利用所学的解斜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设计测量方案,转化为数学模型计算。然后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用数学”的方法。
(五)跨学科整合
新教材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改变是增加了一些跨学科内容。如学习习近平面向量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这对我们数学老师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并实际应用于物理学习中。我尝试与物理老师合作,把学生带到了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利用物理器材进行相关实验,如力的合成、平抛、斜抛运动等,取得原始数据后再用数学方法建模求解验证。课后再让学生思考总结,还有哪些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解决物理或其它学科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在实践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后提高
研究性学习在课后的延续也是很重要的,把握好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要求学生写反思小结,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进行串联,典型例题、典型方法、典型错误等进行归类总结,写出心得体会、小论文等。(2)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一些模型、教具。如用硬纸折叠出各种柱、锥、台体、简易经纬仪等。(3)配合课堂教学进行一些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如:高一上学期结束后,我建议同学们在寒假利用本学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学习,自定课题,写出调查报告。下学期开学后发现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一些研究性的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从交来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到,既有常规的函数模型,如:物质溶解的速度和时间的函数,物体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等,又有数列模型类问题,如:银行存、贷款利息、分期付款问题,各类分红保险的特点的调查比较等。甚至还有一些奇思异想,如:金鱼的生长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出租影碟的付款与租期的函数关系,香的燃烧速度的研究等。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智慧是无穷的,其中不乏闪光点。尽管他们的研究方法可能还简单、幼稚,他们的研究成果很还粗糙、肤浅,还有一些是借鉴了现成的资料,原创的成分不是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他们从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体会了独立研究一个问题的方法,养成了动手求证的习惯。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假以时日,也许他们中就会产生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研究性学习”理念是新教材中比较重视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革命。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方式比较,“研究性学习”由于注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从而从根本上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注重了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很有收获,对新教材,甚至是未来的新课程的改革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学生通过学习不但掌握了数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真正学懂了数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用”数学,并且能延续到他们以后的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有长远的影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坚持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并且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教中学,学中教。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首先从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入手,然后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的主旨,其次对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有效分析。最后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有: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促进高职院校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发展,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并且其教育观念的更新速度较快,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转变以老师为教学主体的现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
1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特点和教学方针,使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都是被动地接受着老师讲解的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广泛交流和互动。然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认知不够,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口语教学模式,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针对英语考试例题,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目前,高职英语的教材大多都是带有多媒体课件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播放PPT就是已经实现着信息化教学,但实际上,利用PPT只是把原本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投放到了投影仪中,导致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点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兴趣降低,从而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目前大部分英语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中大部分英语老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往往在一些信息化软件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的主旨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基础,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结合教学任务和目标,通过多媒体平台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以及远程教学模式,针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维护,并巩固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英语教学数字化的发展,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为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2]。
3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老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把信息化与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自身的教学任务与主旨保持一致,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平台,找出更多良好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面[3]。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要讲解的内容与教学目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英语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使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老师在设计信息化课堂时,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信息理论作为导向,并根据高职英语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对英语内容进行理解和发散,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化的英语学习资源。此外,高职英语老师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时,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信息化素养,在教学中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4]。英语老师需要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与基础知识,通过信息化技术,丰富自身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老师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教学模式,设计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良好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在信息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具有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想要创建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就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培养化环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从而创造出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便于构建信息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信息化培训机会,创建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使英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竞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培养环境。
4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1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老师需要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激起学生的兴趣首先需要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英语的魅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5]。例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会经常遇到“JobHunting”的内容,想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使其可以丰富自身的相关经验,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一些有关“JobHunting”的材料,指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facetoface的面试。在角色扮演中,老师可以扮演interviewer,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自我定位,并且还可以根据网络平台中的相关教学课件,给出一些面试参考,对学生进行self-introduction、Jobintention、Wagedemands等练习,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师生、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并且还可以丰富学生日后的求职经验。
4.2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想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老师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作为基础,为学生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6]。在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的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课前、课后。在课前,老师可以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导学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例如,在学习Unit5ARoadtoYourFuture的时候,老师可以把该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以及语法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导学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指引学生在课前对导学案进行认真学习。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然后通过树状体与列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并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进行对比学习。此外,老师还可以把相关课程的问题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引导学生在平台中结合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与互动。
4.3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老师可以坚持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与主动权,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在网络中查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英语电影和歌曲以及杂志小说等等[7]。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一些有关国外的时事新闻和热点,这样可以通过视觉、听力,阅读等方式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英语教学的目的。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老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英语教学,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为其制作适合的教学视频,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与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Unit8Entertainment的时候,在准备课件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先在网络中查找一些相关信息和资料,并把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合理,制作出有关的视听材料,利用这些视听材料,把不同的娱乐和影视类别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加勒比海盗》《绿巨人》《复仇者联盟》等电影背后拍摄的故事。由于学生对这些电影非常喜欢,因此,老师在讲解电影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中重点的词汇和词组,指引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英语阐述出自己喜欢的电影和明星。想要使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老师可以提前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中下载一些国外影视明星的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们,也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国外影视明星的资料。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还可以加深英语教学内容的层次。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还在发展的初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其有效地保证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高职英语教学,把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英语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创新,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把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有效提升了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激起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信息化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行锻炼,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媛媛.“互联网+”时代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17(5):75-76.[2]张小莉.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2):105-106+117.[3]谢海玲.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设计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2):68-72.[4]褚淑娟.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分析[J].企业导报,2016(3):148+120.[5]贾志颖.基于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8-60.[6]张岩.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对比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99-100.[7]王莉.刍议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展望,2014(9):16.[8]范文静.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7):161-163.
第四篇: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随着行业的应用系统的发展,各种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快速增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通过对行业信息化现状的剖析,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 信息化 建设引言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1]。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是目前IT行业最火热的名词,是继物联网、虚拟化、云计算后又一个新兴的概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由于是企业的应用系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各类业务数据的累积推进企业进入大数据时代[2]。作为公司的信息部门,承担着辅助决策的重要职责,必须对大数据有全面、具体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技术价值。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站在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并不在于掌握了如何巨量的数据,而是需要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行之有效的处理,并不拘泥于数据的形式,而是关注如何获取辅助决策时最需要的数据。信息化现状
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自“十五”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基础建设扎实可靠、骨干网建设安全稳定、信息化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信息化的各个要素具备大数据时代的应用要求:
(1)信息化基础建设已见成效。行政管理的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普及,行业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应用,均取得长足的进步,“数字烟草”的建设踏出坚实的一步,展现出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良好局面。这为大数据时代的观念引入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2)行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已具规模。自2005年起,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国家局、总公司与行业各直属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行业计算机广域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不再是一两台超级计算机能够实现的工作,必然会与云计算的架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行业骨干网络的建设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保障。
(3)行业信息化软实力的建设卓有成效。行业信息化的组织机构逐渐健全,队伍不断壮大,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队伍茁壮成长。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加需要以人为本,信息化人员除了负担信息系统的建设外,还承担着信息化培训和指导的重任,队伍的建设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4)行业整合应用成效探索。全行业层面的“一号工程”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的试点运用,都对行业的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应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探索作用。有了这些信息系统建设的宝贵经验,可以对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建设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会更加明确业务需求驱动的宗旨,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少走弯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建设
从信息化长远建设的角度来看,对新技术、新思维的应用需要未雨绸缪,思考在IT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去走。并且需要开始着手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为企业的未来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分析做好准备:规划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系统,建设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中心,培养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队伍。从目前来看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这样大数据真正来临的时候,可以企业能够快速适应,迅猛发展。1 以数据为目标
如今的信息技术变革的重点在‘T’(技术)上,而不是在‘I’(信息)上。现在,需要把注意力指向‘I’,开始关注信息和数据本身。在现实工作中,几乎每个部门的每个动作都可能产生数据,或者需要数据支撑,信息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管理者,需要全面梳理企业运营过程中都产生的数据和需求的数据,并且“实现四个最”,即使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将“最需要的数据”用“最方便的方式”“最快捷的展现”出来。2 以业务需求为准则
虽然企业日常运营中产生了大量数据,而且互不相同、多种多样,但真正业务工作和辅助决策时需要的数据是确定的,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最迅速的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数据,这就需要我们关注业务本身,关注收集确认企业业务需要的数据。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转变思维,不要拘泥于数据的形式,而是要关注收集的方式,找到最能反映企业业务情况的数据,即潜在价值最大的数据。企业业务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只有被正确的使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数据才有意义,否则再庞大细致的数据,也无法体现价值。3 重新评估企业基础设施
大数据的搜集和存储需要海量的存储设备,大数据的统计和应用需要企业级的服务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累计,数据的搜集和应用早已不是一两台超级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大数据的应用必然会与云计算的架构相互关联,这就会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结构产生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信息部门需要未雨绸缪,提前最好系统规划,一方面在梳理自身现有信息化设施的情况下,做好系统架构升级改造的准备,以解决大数据时代的硬件支持,更好的服务于统计应用。另一方面,在新项目新机房的建设中,也需要考虑到需要适应未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案考虑到未来的兼容性,避免大数据时代来临时无法并网造成投资浪费。
3。4 重视大数据的人才建设
大数据这一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而并不是所有的信息人员对大数据的含义都透彻的了解,就更不用说大数据时代所应用的各种具体信息技术。这就需要加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人才建设,只有自身软实力增强了,才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才能做好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在大数据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应对。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信息部门必须未雨绸缪,一方面做好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做好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架构。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方式,用大数据时代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规划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应用系统,培养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尔维恩,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林伟胜,许卓伟。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3年01期。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论文
论:信息化教学
21世纪,随着网络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联,而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一、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
二、信息化教学方法及各自特点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 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 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
3、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1)问答法。(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学。信息化教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信息化教学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纪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此外,信息化教学还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1)信息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成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如此;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意认的对象。可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
五、总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信息化教学模式虽然其理论上有纷繁复杂、无体系性,但是信息化教学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跨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