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嫉妒心强的人相处美文

时间:2019-05-15 10:3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与嫉妒心强的人相处美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与嫉妒心强的人相处美文》。

第一篇:怎样与嫉妒心强的人相处美文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与嫉妒心强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对付他们。因为嫉妒心强的人是多疑、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将嫉妒心强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如何防备嫉妒者,不如来个“无为而治”,落得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适当妥协和退让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孔子曾说:“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是,当一个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要谦虚、谨慎,这不仅可以防止被嫉妒,而且能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

以爱化恨,以让抑争。以爱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老百姓常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因此,当遇人嫉妒时,你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

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这是根治双向嫉妒和多向嫉妒的关键之举。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不失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说服、鼓励的对策

有些嫉妒是因误会而产生的,这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流。否则,误会越来越深,以至于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间的正常交往。在说服时,你要注意心平气和,也要作好多次才能说服的准备。

对嫉妒者还要持鼓励的态度。因为嫉妒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嫉妒者虽表面气壮如牛,但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悲观情绪,所以,你对嫉妒者持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你可以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嫉妒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从而使嫉妒者转变观念,由嫉妒心态转为公平竞争心态。

第二篇:怎样与残疾人相处

一、与残疾人交往的基本理论和能力

原则上说,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像对待健全人一样地正常交往。但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的心理状态会或多或少地与健全人有差异,基于这些带有共性的差异点,与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交往会有不同的礼仪。

(一)基本理论

盲人朋友的眼睛失去了功效,会对自己的动态行为具有很大的不肯定性,但其耳朵会显得格外灵敏,并对盲杖产生很大的依赖性。因此,与盲人朋友交往时,语言要有礼貌,动态行为要适当缓慢,不可剥夺其盲杖。

聋人朋友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耳朵的失聪会促使其观察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对健全人的表情的观察会更加细致入微。由于没有声音的配合,这样的观察会带有很强主观臆测色彩。因此,与聋人朋友交往时,要主动为对方解释或者翻译周围发生的事情,并坦然面对聋人的眼神。任何窃窃私语或者频繁地转身相背,都会引起聋人的猜疑或者不友好的举动。

肢残朋友的肢体不方便,但心智是健全的。与之交往时,要充分尊重对方的心智,但谨慎谈及运动和出行的话题。过分热情的对其肢体上的帮助或者过分的漠视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残疾人也有自己的礼仪,而且很多残疾人都已经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学习过。在学习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时,如果同时还了解各类残疾人自身遵循的残疾人礼仪,这对更好地理解残疾人的心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基本能力

与残疾人交往或者实施助残行为时,不但要在功能上完成这种行为,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要使得自己的行为更有礼貌,更容易被残疾人接受,更受残疾人欢迎。

二、与残疾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一)志愿者与盲人朋友交往的礼仪

1、与盲人朋友交谈前,距离他一两米远时,首先应有一个声音的提示,让他知道你在他的附近,然后再进行交谈,语调应诚恳而低沉。盲人朋友一般都比较拘谨,切勿大声疾呼或突然向其握手和拥抱使其受到惊吓。

2、在引领盲人朋友时,要注意他的习惯,首先要问问他/她习惯拉着你的左手还是右手;其次,所到之处的场景、人物尽可能向他/她详尽介绍;第三,特别要避免使用“你坐这儿、坐那儿”这类的语言,因盲人看不见,对方向、位置难以把握,我们引领他们就坐时要明确地告知他们:请坐在你左边或右边、前面或后面的位子,等等,要给他们一个十分明确的指示。切记不可以随意拿走盲人的盲杖,或者牵引盲杖为盲人带路,这样会给盲人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

4、凡是有盲人朋友在场,出于礼貌和对他们的尊重,请在场的人员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使盲人朋友可依据声音来辨别现场的人员。

5、凡是有盲人朋友在场,出于礼貌和对他们的尊重,请尽最大可能将现场情况、他面对的主要人员进行描述,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他们能很快地融入即将参与的活动之中。

6、如果我们与盲人朋友共同进餐,请大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先帮他们触摸到自己的碗、筷、杯、盘在什么位置;

2)为了便于盲人就餐,应给他们准备一个碗和勺,这样,饭菜不会杵到桌子上;

3)问清他们喜欢吃什么菜,先帮他夹一两种菜、并告诉他面前的菜是什么,看他们吃完盘中的菜,再换另一种,菜量少一些,各种菜尽量不要搅在一起,影响口感;

4)吃鸡鱼等带骨的食物时,要提醒他们注意,避免扎嘴。据观察,盲人朋友总是不愿麻烦别人,就餐时往往很仓促,仅限于填饱肚子。我们更应对他们有体贴入微的关照,使他们也能慢慢品尝各类菜品,享受到餐饮的乐趣。应鼓励和启发盲人朋友对自己的困难和特别要求主动告诉身边的朋友,不要不好意思。

(二)志愿者与聋人朋友交往的礼仪

1、在社交场合,如有聋人朋友在场,请以信任、友好的心态和表情面对他们,消除他们自卑、戒备的心理,对于聋人朋友特殊的困难要给予及时的帮助。

2、在当今信息时代,聋人朋友也在广泛地使用手机短信进行社交联络,我们给聋人朋友发短信要注意语言的言简意赅和文明礼貌用语。

3、与聋人朋友交谈时,应微笑地提前打招呼,多注视他的眼神和手势,如看不懂他们的手语,可进行笔谈。

4、与聋人朋友交谈时,尽量直截了当、避免用悔涩、幽默或说反话等方式与他们交流,免得引起误解,诚恳仍然是与聋人朋友沟通的根本。

5、如用手语与聋人朋友交流,请注意打手语的准确性和表情的配合,比如说“等一等”和“活该”的手语,打得不准确就容易造成误解;这两个词的手语所配合的表情也大不一样,要表达“等一等”时一般面带微笑,而表达“活该”的手语,肯定是生气、愤怒的表情。

(三)志愿者与肢残朋友交往的礼仪

1、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许多肢体残疾的朋友或是肢体不完整、或是因残障行动很艰难,一些脑瘫的残疾人甚至行动怪异,如何面对这样的服务对象,我们首先要接纳他们,进而理解他们,用他们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才有可能热情周到为他们服务。

2、要特别注意不要过多地注视肢体残疾朋友的残障部位,更不能嘲笑他们因残疾而造成的非常态的举止行为。

3、与坐轮椅的残疾人交谈,时间超过一分钟的对话,志愿者最好采用蹲姿与其谈话,此时双方的目光在同一水平线上,体现彼此之间的尊重。

4、要熟悉肢体残疾人所使用的轮椅。

(四)志愿者对残疾人不要“过分全面地”提供帮助

1、残疾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大多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并且可以自行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规事物。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人的帮助,更多地意义是体现善意和关心。所以这样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事先征得残疾人本人的同意和配合,切不可“强行”或者“过分热情地”完成。当残疾人确实不需要他人帮助时,就不要前去帮忙,比如说,架双拐行走或上下楼梯,别人一扶就会失去平衡,反而有„帮倒忙‟的尴尬。残疾朋友若不希望别人帮助,也请明确表达出来,这并不失礼。再如,引导盲人出行时,切不可随意把其盲杖拿在志愿者自己的手里而试图搀扶盲人前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令盲人心生胆怯或者反感。

2、失去双臂的残疾人,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练就了一套独特的自理方法,要特别注意适度的帮助,过度的帮助会挫伤他们的自尊,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面对这些残疾人朋友,除非他们提出具体的求助方式,在帮助他们就餐时只要询问他们需要什么餐具,最忌讳喂他们吃东西。

三、帮助残疾人的一般方法

(一)与盲人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与视力残疾人相处,这就要求必须了解视力残疾、了解视力残疾人、了解与他们相处与接触的技巧。

1、与视力残疾人相处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视力残疾就是看不见

绝大多数普通人一听说“视力残疾”马上就会认为是“眼前漆黑一片”、“暗无天日”……,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种,低视力有部分视力是不用分说的。即使在“盲”类中,真正“全盲”的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盲人”都还有一些剩余视力。误区之二:恐惧

由于视力残疾对个体的伤害相对更为“残酷”,人们总是把对黑暗的恐惧从“盲”迁移到视力残疾人身上来:“宁可死也不愿意盲”、“失明比死亡更可怕”、“一死百了,失明是活受罪”……加之视力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外貌的异常等会让更多的人对视力残疾心存恐惧。其实视力残疾人和普通的人一样,并不可怕;相反,他们作为视力有残疾的人生活在视觉社会里,处处都感到不方便,他们对这个世界也有一中恐惧心理,因此双方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误区之三:怜悯

视力残疾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失明导致对环境信息获得的丧失和对环境有效控制能力的丧失、视力残疾人学习的不便、生活的艰辛、求职之不易……使得视力残疾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易为人们所怜悯与关注。其实对视力残疾人的怜悯之心是理解、关心、帮助他们的基础,但仅有怜悯是不够的,视力残疾人也是与普通人一样平等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国外由于盲人教育尤其是盲人早期教育发达,盲人的能力和社会地位与普通人相当。误区之四:神秘

一提到盲人,许多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比较神秘:眼睛看不见,从来不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他们的耳朵特别“尖”。其实不然,据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反复测试认为:从解剖生理方面来说,盲童的听觉器官与普通人的并无明显的器质性变化,所不同的是盲童的听觉器官被迫获得了更多的刺激机会,感觉功能得到了强化。他们能利用普通人忽视了的感觉经验和感觉线索充分发挥了感觉的边缘作用,是感觉功能得到了延伸和拓宽。如盲人利用回声频率估计房间大小,利用回声衰减度的大小辨别房间内堆放东西的多少,这正是盲人充分利用听觉的结果。是对丧失视力的代偿和适应,也是视力残疾人自身生理条件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专业上称之为障碍觉。误区之五:迷信

一提起盲人,有些人马上还会与“算命”、“报应”等封建迷信联系起来,觉得盲人神秘的同时也觉得盲人的“可畏”。人们往往迷信盲人的“聪明”、“灵验”,其实不然,盲人都是从不同的来者中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加之简单的心理推导而已。原本我们对其期望值低(小瞧了他们)也是使自己惊讶的另外一个原因。

2、学点盲文

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6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是专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ls Braille,1809-1852)受夜文的启发,创造出了以简单的凸点代替拉丁字母的盲文体系,国际上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盲文(Braille)。

布莱尔创造的由6个点为基础结构的盲字,在纸面上有的凸起,有的不凸起,形成64种变化,即64种符形,在每个符号(单位称“方”)左右两列,每列各三个点,从左边自上而下叫做1、2、3点,从右边自上而下叫做4、5、6点。

数字盲文

解读:每个数字的盲文前面都有个“3456”点符形,是数号,表示后面的读作阿拉伯数字。

英语字母盲文(英语一级盲文)

解读:英语盲文a-j都只是用了1245点位即上半截,和数字的一样;k-t是a-j下面加上了3号点位。

汉语拼音盲文

汉语拼音盲文声母表(18个)

注意:声母g/k/h在韵母i/u/ü时变读为j/q/x。z/c/s/zh/ch/sh/r后面的i省略

汉语拼音盲文韵母表(34个)

汉语拼音盲文声调表(4个)

3、掌握沟通技巧

(1)对中国盲人避讳“瞎说”、“瞎猜”、“瞎想”、“瞎……”等字眼,免得刺伤他们的隐痛;

(2)第一次见面可以尽量多地告知对方关于你的信息,让他有信任和安全感;

(3)和他说话时先拉拉他的手、拍拍他的肩等,使其有亲近感;

(4)保持正常的语调和语音与他们讲话:他们的耳朵没问题;

(5)来到他们的身边和离开他们的身边一定要有声音或动作示意;

(6)对他(她)讲话时先用他(她)的名字,提示正在对他(她)说;

(7)和别人说话时时间别太长,免得把他“凉”在一边让他无所事事(普通人可以东张西望自己分散注意力);

(8)指挥方位要清楚准确。如“把水杯放在你自己的前面”而不是“把水杯放在那儿”;“在你左前方一米左右”而不是“在这里”……

(9)别以为他们看不见而有时做些“小动作”——其实他们有可能“看到”,有可能听到,有可能猜到;

(10)不断向他(们)解释你所看到的一切;

(11)不厌其烦地向他介绍某件新鲜物品;

(12)不断告诉他周围环境(人和物)所发生的变化;

(13)见到好几个视力残疾人时,要么都喊一遍名字都打招呼,要么谁也别打招呼,免得他们猜忌;

(14)让他等待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有所倚靠,而不是让他觉得“孤苦伶仃”,以免“广场恐怖症”;

(15)鼓励使用仅存视力;

(16)做他的眼睛,而不要做他的手——需要的是“借”你的眼并通过嘴翻译给他,而不是替他做了!

(二)与肢体(脑瘫)残疾人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对待肢体残疾人与对待一般正常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要用正常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往,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不同之处是对肢体残疾人要更多一些理解、关心和耐心,并掌握与其沟通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如何与正确、恰当地与肢体残疾人交往,是一个很现实、很重要的问题。

1、目光

和残疾人的相遇时目光很重要,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用正常的目光看待,千万不要一看见残疾人就显示出奇怪的样子或好奇的样子来;二是不能把目光停留在他们的残疾部位。如果事先不知道,一看见后就很快把目光移开去;如果事先知道的话,就根本不要看其残疾的部位。有的人见到陌生人以后,习惯于上下打量一番,这对健全人来说关系并不算大,但是绝对不能这样看待残疾人,因为他们就是由于身体的残疾而感到不如人,如果有人仔细上下打量,就等于给他们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三是绝对不能以同情的眼神看着服务对象,因为服务对象即使是脑瘫患者,虽然四肢扭曲,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但头脑和正常人一样,他们光是看眼神就能读出服务者的心理来。

2、称呼

在称呼上一定要做到尊重,即使是相处得非常熟悉的人,关系非常好,也不用使用“跛子”“瘸子”等之类的词,哪怕开玩笑也是不合适的。在称呼的口气、语调上要亲切、亲近。

3、谈话

和肢体残疾人谈话,除了要特别注意回避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词语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就不要涉及残疾人的事情,就像和正常人交往一样,谈话内容可以广泛一些,根据谈话对象的爱好,天文、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新闻、趣事、国际、国内都可以,使其感到人们并没有把他们另眼看待。如果要谈及残疾人的事时,就多谈些残疾人的事业、奋斗精神,社会的助残活动,个人的助残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残疾人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发展前景等正面的话题。

4、尊重

如果是肢体残疾人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如果因为他们身体不方便就为他们做好一切,反而伤害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和意志、能力等。

5、方式

帮助肢体残疾人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在帮助他们之前,一定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再进行具体的帮助。例如,遇到了肢体残疾人坐在轮椅要上电梯,就应该恭恭敬敬地走到他旁边,说明自己的身份,然后再问“您去几楼?我推你进去好吗?”如得到他同意了就推他进电梯。是否送到目的地也要实现争取当事人的同时。因为残疾人很好强,他们不喜欢甚至反感别人对他们的怜悯,如果不征得他们的同意,一上去就帮忙,可能会被他拒绝,或者说些不好听的话,反而会使你陷入尴尬局面。

6、方法

70%-80%的脑瘫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困难。与语言困难者沟通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与方法。可以利用信息交往增强系统帮助他们将自己的基本需要乃至思想传达给别人。①选择。志愿者呈现一张/本印有图或字或字母的板/手册(交流版或手册),语言困难者可以指点图或字或拼出单词以表示自己意思。即使严重脑瘫患者不能用手指点,也可用牙咬住一根小棍指点或用眼睛注视所需之图。这种交流版对处理较复杂的信息作用有限。②扫认。事先对一系列的需求信息进行安排,语言困难者用预先商定好的信号作答。每次提出一个问题,如“要喝水吗?”或者“要到外面去吗?”。以点头或握拳表示同意,摇头或伸开手掌表示不同意。对方听不懂问话时,可以用卡片提问。③编码。提供表达意义信号的规则及程序,使信息能最

容易地被人理解。这种方法可以用多种信号示意,只要信号接受者也懂得这种编码,就可大大地增强或丰富交往的内容。如聋人用的手语或手势。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脑瘫成年人自行“行走”在路上,他要到前面的路边报亭去买一份报纸。轮椅行至马路的镶边石时,他调整一下轮椅的位置,面对台阶,正准备上去。这时,一个健全的青年人看见了,便走过来,站在轮椅后面,两手握住轮椅的扶手,一使劲,轮椅上了台阶。刚反应过来的坐在轮椅上的的人,接连发出“哦哦哦”如同呻吟一样瑟声音,眼神充满愤怒,一幅很不高兴得样子。这位青年人纳闷了,原以为做了一件好事,轮椅上坐着的人一定会感谢他。谁知事与愿违。您能帮助这位青年人解惑吗?

分析:推轮椅的技巧问题见有关专题,这里不做讨论。这里涉及到帮助肢体残疾人时要特别注意的方式方法。在帮助他们之前,一定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再进行具体的帮助。语言困难者用商定好的信号作答,如以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因为残疾人很好强,他们不喜欢甚至反感别人对他们的怜悯,如果不征得他们的同意,一上去就帮忙,可能将其激怒,反而会使人陷入尴尬局面。肢体残疾人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如果因

为他们身体不方便就为他们做好一切,反而伤害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和意志、能力。

(一)体态语言的概念

在人们的交往和信息传递中,有两种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即我们所说的话语;另一种就是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例如我们常说的“摇头不算,点头算”,就是用摇头或点头来表达同意或不同意的信息。不同的体态语,可以表现出人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思想情绪。

口头语言是通过耳来接受的,而体态语言则是通过眼来接受的,也称为可视语言。狭义上讲的体态语言,它仅仅涉及人体本身的形体外貌和态势动作,包括:①眼神与表情:主要指人的面部表情,如面部肌肉的收展和运动,以及面部各器官包括身、鼻、口,特别是眼睛的动作神情所显示的情绪色彩(如喜、怒、哀、乐、惊、恐、悲等)和思想表现(如沉思、注意、想象、拒斥,冷淡、热情(欲望等等)②形貌与服饰:主要指人的形体、外貌显示的不同的个性和气质。③身姿与动作:主要指人的总体态势和面向以及个人的全身运动或局部运动的方式所产生的具体意义与象征意义。广义上的体态语言还包括:①环境与色彩:主要指人或物所处的特定时间、空间与处所以及环境中的各种颜色,以显示不同时代、地域、季节等背景和寓意效果。②间距与音响:主要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和除语言文字外能构成听觉刺激的各种音响,用以表示主次关系、亲疏程度以及加强现场的真实感与渲染烘托气氛。在人们的交往中,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是不可分割、同时存在的。体态语言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是受生活环境,语言习惯、个性修养、情感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着浓厚的个人特质,清晰地反映着个人的内在修养。

(二)几种常用的体态语言及其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微笑

微笑表现着友善、谦恭、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因素,是向他人发射出理解、宽容、信任的信号。微笑,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最快捷的方法。正如罗杰•E•艾克斯泰尔所说的:“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动作,一种表示,一种交流形式,它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与国家中,人们不分国别、不分种族地使用它,并理解它的含义。它可以帮助你与各种关系的人交往,不论是业务伙伴还是朋友,它是人们交流中唯一最有用的形式,那就是微笑。”真诚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礼仪的微笑要注意声和形的适度,包括眼、嘴、唇的角度。

2、视线

视线停留在双眼与嘴部之间,为社交注视,是常用的视线交流位置。视线停留在对方的前额的一个假定的区为严肃注视。这种注视造成严肃的气氛。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胸部之间,为近亲密注视;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腹部之间为远亲密注视。运用后两种眼光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造成误会和影响。

3、手势

手势是通过手和手指来传递信息,它包括招手、摇手和手指动作等。手势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频率很高,范围也很广。手势动作的准确如否、幅度大小、力量强弱、速度快慢、时间长短等都是有讲究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几种常用的手势如下:

竖起大拇指,一般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如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则是表示骂人“他妈的”;在尼日利亚等地,这个手势却被认为非常粗鲁,因此必须避免这么做。

OK手势,即将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在美国这种手势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在法国则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苏联和德国则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即食指与中指伸直分开,手指背向自己,其余三个手指屈向手心。这种手势源自于英国,由“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因为V字在英文中代表了胜利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所以以V向人表达了胜利之欢欣意义,现在已传遍世界。如将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举手致意,这一般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等,也叫挥手致意。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但要注意掌心向外,向着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点头和摇头,在世界大多数地方,上下点头表示“是”,左右摇头表示“不”。然而在保加利亚,习惯刚好相反。他们点头表示“不”;而表示“是”则左右摇头。

4、身姿

身姿是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与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表现在走路姿势、站立和坐的方式上。

站如松(直)。良好的站姿应该是头摆正,身挺直,胸脯挺起来,肚子往里收,双手自然下垂,脚跟和双膝并拢。这种站姿,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神清气爽、挺拔向上的感觉。不同的站姿,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思想情绪。如,挺身直立表现出一个人端庄稳健、精神饱满;昂首而立表现出一个人自信、傲慢;低头而立表现出一个人在沉思;弯腰而立表现出一个人精神不振、情绪不佳,或表现出居人之下、求人之心;坐立不安表现出一

个人心中有事、情绪不稳,等等。要注意与人交谈时,身体不能斜靠一边,不要半坐在椅子边上或椅背上,更不能一只脚踩在椅子或凳子上,这种站姿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

坐如钟(挺)。在正式场合,坐时需左入,目视前方,收腹,挺胸,双手轻松的放在膝上,双腿双脚并拢,用臀坐占凳三分之二。这种坐姿,给人谦虚、诚实感。在交往场合,坐直,身体微微倾向对方,眼睛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以示热情和兴趣,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或放在沙发、椅子的扶手上。不同的坐姿,与人的眼神、说话、笑容一样,能看出人的内心世界何文化修养。如,男性张开两腿而坐,表现出自信、洒脱、豁达,翘起“二郎腿”则表现出悠闲自乐,或无所谓的神态;女性两膝并拢而坐,表现出庄重、矜持、有教养;“稳坐钓鱼台”表现出一个人胸有成竹或无忧无虑;坐而不安则表现出一个人心神不定、不想久留,等等。要注意与人交谈时,不能半躺半坐、跷脚、摇腿,这些动作令人生厌。

行如风(轻快)。行走时,应该挺胸抬头,眼睛平视前方,脚尖向前、中心在脚掌上,双手在身体两边自然摆动,走出节奏来。这种走姿平稳、轻快、敏捷、矫健,给人富有朝气、充满信心、意气奋发、永往直前的感觉。人们的步姿,也随着思想情绪发生变化。如,健步如飞,闲庭信步,稳步前进,大踏步前进,步履艰难,踱来踱去,亦步亦趋,正步,跑步,散步,等等。要注意走路时不要驼背哈腰、晃臀扭腰、东张西望,特别是女性,更应注意自己的走姿,不良的走姿可能招来料想不到的麻烦。

5、身体接触

人际交流中常用的身体接触或触摸行为主要有:握手、亲吻、拍肩、牵手、拥抱、拥肩、挽臂等。身体的接触行为体现着十分明显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各自的身体接触行为大相径庭。如西方国家熟人之间在大庭广众之间拥抱、亲吻是习以为常的事,而东方国家的人不太习惯这类的行为。身体的接触也有着行为的规范。如,握手时的基本规矩包括:握手的顺序,双方伸出手的先后的原则是“尊者在先”,主人、长辈、上级、女士先伸出手,客人、晚辈、下级、男士后伸出手;握手的方式,用右手与人相握,站着握,同时注意对方,不能戴着手套握,用力适当,握手时间一般3到5秒钟即可。握女性的手时,只握其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在关系密切、隆重的场合,双方握住手后应上下轻摇几下,表示更加亲密,更加尊重;握手的忌讳,贸然与人握手,交叉握手,长时间握手,在对方正在于别人握手时凑上去握手,该出手时慢腾腾或者该先伸出手时不伸手等是不礼貌的。另外握手时的神态也非常重要,目光游移、心不在焉,看着第三者握手都是不礼貌的表现。

6、空间距离

人们交往是相隔的空间距离也是传递情感和其他信息的一种手段,主要反映一个同他人已有的或希望形成的关系。这种间隔距离到底多远较为适宜,取决于文化、性别、社会经济

地位等,而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交往双方的亲密和了解程度。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个体都有独特空间的需要,分别借助于四种空间距离进行交往:①亲密空间距离。这个距离为0~0.5米之间,即可以用手互相摸触到的距离,处在这个区域中的人必须有相当亲密的关系,如情侣谈情说爱,知心朋友促膝谈心等。②个人空间距离。这个距离是0.5~1.25米,这是双方手臂伸直可以互相接触的距离。以这种距离与人交往,技能体现友好而亲切的气氛,又能使人感到友好的分寸。③社交空间距离。这个距离是1.25~3.5米。在这种距离内交往,表明双方的关系不是私人性的,而是一种公开性的。双方的交往是秉公办事,谈话的内容不需要保密。例如上级与下级之间,顾客与营业员之间等。④公众空间距离。这个距离为3.5~7.0米。这种交往距离一般适于公众场合,如演剧、开大会等。

体验活动:二人一组。一人扮脑瘫人坐在轮椅(或椅子)上,不能用口头语言(说话)来表达各种日常生活要求;一人扮志愿者试用各种沟通方法与之沟通。

任何语言的口语都难以像体态语那样,把人的复杂多变的感情表现得那样真切、直观而形象。在一般情况下,体态语是配合口语发挥交际作用的。人们在运用口语表述思想的时候,往往同时运用体态语配合着对同一思想的表达,这样,能够加强语势,使语言表达得强劲有力。在有些情况下,体态语可以单独地用来交流思想,如:在口语听不懂的情况下,可以用体态语交流思想;在不便于用口语表达的情况下,可以用体态语表达思想;在口语表达听不清的场合,可用体态语示意;在与语言障碍的人交往时,只能用体态语交流。自然适度的体态语言,应该符合要表达的内容、符合生活的美学情趣,是理、情、仪三者的和谐的统一。体态语言的运用贵在自然、适度、情之所至,动作必须端庄、高雅。

第三篇:怎样与领导沟通相处

怎样与领导沟通相处:

小心说话而且要「说好话」,话说出口之前先思考一下,不要莽莽撞撞的脱口而出。事情再怎么急迫,也要清楚的让大家知道问题以及来龙去脉,但往往是越急越说不清楚,反而耽误了时间.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探讨领导者对上级交际,在一些人的眼睛里,似乎不可思议,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的上级,连长上面有营长,营长上面有团长,团长上面有师长:乡长上面有县长,县长上面有省长;科长上面有处长,处长上面有局长,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尤其是现代社会,位至极尊的领导者属凤毛麟角。就是选举的国家元首,也受到国会、议会、选民的制约。因此,有必要研究领导者的对上交际艺术。在社会上经常可以碰到一些这样的领导者,他们具有领导才能和良好的领导品质,在部属中也具有较高的威信,同事也能友好相处,但是却和上级处理不好关系。这其中除了上级的原因之外,如果从自身找毛病,角色行为不当也是非常突出的原因。对上级交际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绝对服从型。这种人对上级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都唯命是从,很像赵树理笔下的那个农会主席张得贵对待老村长阎恒元的态度;“张得贵,真好汉,跟着恒元舌头转,恒元说个‘长’,得贵说‘不短’,恒元说个‘方’,得贵说‘不圆’,恒元说‘沙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

二是投其所好型。这种人对上司察言观色,专门会仰上级鼻息出气。上级说是“鹿”,他绝不说是“马”。隋炀帝的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裴蕴办案看主子的态度,“若欲罪者,则屈法顺情,锻成其罪,所欲宥者,则附从轻典,因而释之。”虞世基因为“帝恶闻贼盗”,他就报喜不报忧,明明下面是火急报警,他却奏称,“鼠窃狗盗”行将除尽,“愿陛下勿以介怀”。

三是不言可否型。小说家李伯元在《南亭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王仁和相国文韶,人军机后,耳聋愈甚„„一日,荣禄争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王意如何。王不知云,只得莞尔而笑。西太后再三垂问,王仍笑。因太后曰:‘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一害怕得罪上级,遇事不置可否,这种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四是回避领导型。有一部分人自己虽然也是领导者,但是却非常怕见自己的上司,遇见上级领导则绕道走。这种人或怕接近上级领导者有“拍马之嫌”,或因有“自我防卫心理”,害怕上级发现自己的短处,或因与上级之间有心理间隙,等等。不管其原因如何,此种交往不利于上下级之间心理沟通。

五是遇事对抗型。这种人与上级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对上级采取排斥、抗拒行为,不管上级对与错,都寻机向上级“发难”,拒不执行上级的指示、命令,和上级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六是评头晶足型。有的人对上级的指示虽然也执行,但不管指示是否正确,总爱挑三拣四,评头品足。这种晶评虽然有时在理,但经常采取此种行为,不仅会使上级产生厌烦心理,而且会在下级中引起不良倾向,使本单位出现一批“评论员”,减少组织内的实干家。这样对组织的发展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学习改变命运:

贺德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为了尊重文中主人公的意愿,文中所有的人均为化名。

大概是一九八四年吧,那年的高考,小邹仅差几分而未上录取线,那个年代,由于还没有提倡“教育产业化”,高校不收自费生(不过,就是有招自费生,小邹也读不起),小邹只得承认现实:落榜。小邹从小在农村长大,幼年时,他所在的大队(现在称“村”——笔者注)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给封闭的山村带去了外面的信息,他喜欢与知青们聊天拉呱,从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七十年代末,知青们都陆续返城后,他记住了一位知青朋友给他的一句临别赠言,“争取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大学,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水岭”。于是他发愤念书,为了改变命运。可是,命运并不青睐于他,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在哭过之后,就和父亲下田劳动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小邹的班主任高老师。高老师是闽北山区一个公社(现在称“乡”)的中学老师,在山区从教多年,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凭高老师对小邹的观察,他敏锐地感觉到小邹是个有潜力和前途的学生:学习勤奋,自强不息。此次高考未能考出好成绩可能与他在考场上临场发挥不佳有关,如果就这样放弃了追求,回到农村务农,那太可惜了。于是高老师专门走访了小邹家里,与小邹的父母讲明,愿意无偿让小邹到学校去“回炉”学习,就在他的班,由他亲自辅导,争取明天考上大学。就这样,小邹又一次到公社的中学,开始了人生关键的一次学习。

小邹在补习期间,吃住在高老师家里,白天上课,晚上,高老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就为小邹补习。高老师还有一个女儿,也在高老师那个班读高三。同样是白天上课,晚上与小邹一起在高老师指导下复习功课。久而久之,小邹与高老师的女儿产生了朦胧的爱情(初恋)。高老师发现后,并不象其他家长那样,粗暴干涉,或把小邹赶回去,而是非常坦率得把小邹和自己的女儿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你们俩谈恋爱,我不反对,但你们只有双双考上大学之后,我才会同意让你们结婚”。在老师的激励之下,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就互相勉励,用功学习。一年后,双双考上大学,小邹考上了厦门大学,高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皆大欢喜。

由于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不在一个大学学习,“恋爱”的感觉淡漠了。最后,他们就以兄妹相称。

小邹大学毕业那年,中国刚发生了一场“学运”,当时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未留在北京(全部离开北京),于是,小邹这个厦大的毕业生,就自然“补充”分配到了北京,在某大型国有企业当秘书,不久就调到报社当了记者。

后来,小邹在北京找了个北京姑娘谈恋爱,结婚前,小邹与他女朋友(北京姑娘)一起到他家乡(闽北一个偏僻的山乡)看望父母,在家里住了两天后,他女友便再也无法住下去了,嚷嚷着要回北京,原因很简单,农村的生活太艰苦,而且又脏,她实在无法适应„„。他们便匆匆回到北京。结婚后,小邹的妻子(就是那个北京姑娘)对小邹讲,你父母在农村生活那么艰苦,应把他们接到北京来。于是,他们将小邹父母接到北京居住。而且还把小邹的弟弟也从闽北山区接到北京,现在小邹的弟弟也在北京工作了。

一个人读书,“出人头地”,全家都因此而“沾光”。知识改变命运啊!

第四篇:怎样面对嫉妒心强的学生

怎样面对嫉妒心强的学生

要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教育学生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以前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应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父母、亲友的意见?是否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同时教育学生在班级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学生如果能经常这样去想问题,嫉妒心理就会慢慢打消,能够客观地自我评价,客观地评价别人。

第五篇:人与鸟怎样相处教案

人与鸟怎样相处,教学内容: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翠鸟》、《燕子专列》;

2、同步阅读教材三年级下册《百灵之家》、《布拉格的鸟》; 教学目的:

1、通过自由读,浏览,跳读、默读等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

2、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从小懂得我们人类与鸟怎样相处,进而在日常生活中付诸于行动;

3、通过多文本的阅读,经过比较总结,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上的共同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鸟儿要自由快活地成长,为保护鸟类做出自己的努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一个真实的故事》的音乐,还有板书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问: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谁吗?师:这首动听的歌后面藏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那是1987年,有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叫徐秀娟,她刚大学毕业,放弃了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毅然选择了到偏僻的自然保护区照看她从小就喜爱的仙鹤。有一次,她为了救护一只仙鹤,献出了自己如花如玉的生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救护仙鹤而牺牲的姑娘,给她取了个别样的名字叫仙鹤姑娘。同学们,仙鹤姑娘是人(板书:“人”),仙鹤只是一只鸟而已(板书:“鸟”),人为了救一只鸟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为什么要这样 1 做呢,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几篇文章,一起来聊聊人与鸟相处的这个话题。

二、阅读感悟文章,交流感受。

(一)学习《翠鸟》和《百灵之家》

1、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翠鸟和百灵鸟吗?老师带你们去见见它们吧,我们先阅读《翠鸟》和《百灵之家》这两篇文章,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等,想想这两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抽生说。生1:《翠鸟》这一课,写了翠鸟美丽又机灵,十分惹人爱,文中的我想去捉一只来饲养,后来在老渔翁的开导下,打消了这个念头。师:是呀,我们实在是太喜欢翠鸟了。

生2:《百灵之家》主要讲了一只百灵鸟妈妈飞进草丛中去给小百灵鸟们喂食,被我和伙伴发现了,我原本想逮它们回去养着玩,后来在小伙伴的暗示下没有去打扰它们,最后百灵一家终于团聚了。师:说得真好,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啊,原来鸟像我们人类一样,也有感情有家的哦!

2、这两篇课文中,文中的我面对如此美丽可爱、活泼机灵的鸟儿时,因为我太爱它们的,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一起回答。对,首先想到的就是捉回去关在笼子里养,后来如果不是听了别人的劝阻,真的捉回家养,请你们想象,结果会怎样?

生1:由于我们不会养鸟,也许几天后,鸟儿就死了。

生2:因为鸟儿以前习惯过自由自在的大自然生活,不适应这种笼子里的生活,所以它在笼子里惊慌,烦躁不安,过不了多久,也会死的。

生3:因为鸟儿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家,因此孤单,郁闷,不再像往日一样活蹦乱跳,连叫声也变得凄惨。

师:多么可怜的鸟儿呀,同学们,看来我们爱鸟就想捉回家当宠物来养,这是一种不了解鸟儿的主观欲望,是一种自私的想法。

(二)学习《布拉格的鸟》和《燕子专列》

下面,老师带你们去两个地方,看看当地的人是怎样与鸟相处的呢?我们来阅读《布拉格的鸟》和《燕子专列》这两篇文章。

1、先请大家快速默读这两篇文章,想想它们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1:《布拉格的鸟》主要讲的布拉格人爱鸟,爱养鸟,人们与鸟相处得格外 2 融洽。师:是呀,布拉格是捷克的首都,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之地,鸟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看来,布拉格人真会与鸟相处呀。

生2:《燕子专列》讲的是瑞士政府在燕子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时候,呼吁人们去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师:是呀,这些燕子的运气真好呀,若不是得到瑞士人民及时的救助,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呀。

2、下面请同学们用浏览、跳读的方式,再读这两篇文章,再看看那里的人,是怎么对待鸟儿的,把打动你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好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1:布拉格人从来不捕鸟,也不在笼中养鸟,那里的鸟儿有的栖息在大树枝头,有点翱翔在庭院上空,有的蹦跳在草坪上,它们多么自由快活呀!师:布拉格人爱鸟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将自己喜欢的鸟儿囚禁在笼中,当成自己的宠物,他们知道失去自由的鸟儿,是不会快活的。

生2:布拉格人爱鸟的情感是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体现出来的,有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有三四岁的小女孩,有中年男子等等,他们不管是在阳台上,树枝下,还是在广场上,大桥下,都在用各自的行动爱着鸟,与鸟和谐相处着。生3:瑞士人民冒着严寒,顶着皑皑白雪,踏着冻僵的山路,去寻找冻僵的燕子,他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救助燕子,非常艰难。

生4:瑞士人民全体总动员,连几岁的小贝蒂也积极参与了救助行动,可以看出,他们对鸟儿怀着博大的爱心'。

(三)阅读了这几篇文章,你明白了我们该如何爱鸟了吗? 生1:不能捕杀鸟儿了。生

2、不在笼子里养鸟。

3、在鸟儿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们要及时救护他们。

三、比较发现共同点

1、再次回到刚才阅读的四篇文章,看看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先比较《翠鸟》和《百灵之家》,请你们想好后,先在小组内 讨论讨论,我们再全班交流。

1、这两篇课文在描写鸟儿时都抓住了鸟的外形特点。(板书;外形)

生2:还抓住鸟儿的动作特点来写。(板书;动作)

师:这两篇课文,通过抓住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来描写,突出了鸟的可爱,从而表达的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3、再比较《布拉格的鸟》和〈燕子专列〉,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写人们对鸟付诸的行动(板书:人的行动),来表达人们的爱鸟之情。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些写作方法的哦。

四、拓展,升华主题

1、同学们,鸟类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人类要好的朋友,老师这里收集了一则资料:古生物家推测,先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鸟类多达15万种,可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鸟类只有8700多种了,基本上少的一半,不少鸟类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了。

2、你们能找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生1:因为有很多人在捕食鸟类,他们用的工具有鸟网、鸟枪,鸟夹等; 生2|:有人为了保护庄稼、果园,就用农药毒杀鸟儿。

师:是的,这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会给子孙后代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生3:人类不断开发旅游地区,修工厂,造大楼,侵占和破坏了鸟类生存栖息的环境。

3、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造成鸟类数目减少和灭绝的原因。你们还记得仙鹤姑娘的故事吗?想学布拉格和瑞士人民吗?那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吧,就以他们为榜样,怀着对鸟儿博大的爱心,下定决心,还给鸟儿自由,给它们创造自由生存的空间。只要我们满怀信心,我相信鸟和我们人类一定能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变得更美好!

下载怎样与嫉妒心强的人相处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与嫉妒心强的人相处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机关工作怎样与领导相处

    在政府机关如何和一个很有个性的领导相处 [ 标签:政府机关,个性,领导 ] 这个领导有着很强的个人主义 他对待自己人(手下或者亲戚朋友)是永远的袒 护。但总是出其不意的误解你......

    怎样与同学好好相处5篇

    怎样与同学好好相处(可改,略) 一、礼貌待人,热情大方与同学见面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积极地态度有助于结交朋友,与同学交往要举止大方,同时应顾及对方的兴趣,爱好和风俗习惯,交谈中不能......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合集]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碧海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提升素养”主题宣讲活动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这是个令广大家长都感到头疼的难题。为了给家长朋友们指明孩子青春期......

    《怎样与人相处》教案

    怎样与人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情感与能力: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准......

    怎样和学生相处

    怎样和学生相处 作为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学生只有与你亲近了,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多年来,我一直注重与学生沟通,时刻提醒自己,不了解情况的问题不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

    怎样和领导相处

    怎样和领导相处 来源: 王彩霞的日志 第一部分 认识领导,轻松解开上司的神秘面纱 1、不要抱怨怀才不遇:问到很多领导对年轻人的看法,回符号大都是大事不会干,小事又干不好, 还老觉......

    怎样与人和谐相处

    怎样与人和谐相处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指在掌握人际关系交往技巧的基础上,善于化解矛盾,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睦相处,团结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怎样和同学相处

    怎样和同学相处 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始终是一个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