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与实践论文
研究、掌握高师钢琴的基本规律及其教学特点,是每一个从事高师钢琴教学的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笔者在个人实践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作了归纳总结,兹述如下,与大家共同切磋、探讨。
一、技术性
钢琴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钢琴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其演奏技巧、技能性很强,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要求很高。尽管高师钢琴的主要任务不是要培养专业钢琴家,但在钢琴教学中对手形、指法、触键、踏板、视谱、完整演奏作品等一系列技能技巧,进行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门长线专业,钢琴技术的获得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它必须从基础训练和基本练习抓起,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技术要求与音乐要求的完美统一。从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部分学生“拔高”程度严重,在弹奏方法上亦存在一些毛病和缺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基本功抓起,多做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和弦、八度等基本技术,扎扎实实地弹奏好初、中级钢琴教材,少弹“深、难、大”曲目,及时纠正弹奏中出现的毛病和缺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科学的弹奏方法,才能有助于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所谓基础打得好楼房才能盖得高。周广仁教授指出:“钢琴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抓好基本功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坚固的基础,他会一生都受用不尽。”(《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也已证实了这一点。那种忽视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片面追求教学进度,甚至一味强调教材级别、难度的教法,只能成为造就人才的空中楼阁,对学生的钢琴学习十分不利。当然,对于少数程度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适度跳进,逐渐加大曲目的难度和练习量,使他们的钢琴技术和演奏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这与钢琴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矛盾的。
二、能力性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高师开设钢琴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作为其他音乐课程的基础,如作为乐理、和声课的基础;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主要是简谱即兴伴奏能力);三是通过钢琴的学习,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这个目标要求体现了高师钢琴不同于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理念,阐明了高师钢琴的“能力性、应用性”学科特点。
确立高师钢琴“能力性、应用性”课程理念,必须明确学生所掌握的钢琴演奏技术知识不能自动转化成实际应用能力。如何使技术知识与能力运用之间实现顺利转换,则是高师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切点,也是每一个钢琴教师将要着力解决好的课题:一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把高师钢琴放在“应用科学”的范畴来思考,弄清高师钢琴的“能力”概念有别于钢琴表演专业对“技术和艺术”的艰深追求,它更强调的是对钢琴音乐语言的运用和实际应用能力;二是要围绕学习钢琴音乐语言、运用钢琴音乐语言为目标组织教学。比如,在技术训练中,加强基本技术练习,加大视奏练习和即兴弹奏训练,以及在教学中既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注重弹奏方法的分析和对音乐文献的积累,依靠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多层次体验、模仿和训练,强化学生运用钢琴音乐语言的能力;三是加强即兴伴奏教学。既把即兴伴奏课程纳入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又把即兴伴奏内容纳入系统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即兴伴奏的和声、键盘等基础训练,又把重点放在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指导学生在钢琴伴奏音乐语汇的帮助下,拓展运用于实际学习与工作之中的音乐能力;四是加强艺术实践。高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还要依赖于钢琴音乐实践,即只有从琴房走向讲台、舞台,从技能练习走向音乐美的创造,才能最终获得理解与应用相关音乐语言的实际能力。
三、思维性
如上所述,高师钢琴的学习既包含有大量的技巧训练,又包括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内容,但更主要的是学习音乐语言获得音乐能力。钢琴音乐能力的核心,应是学习者的科学音乐思维能力;钢琴音乐能力的体现,就是学习者的音乐思维能力的体现。可见,高师钢琴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一门思维性学科,高师钢琴教学应把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反思传统的高师钢琴教学,一方面很多老师把钢琴教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说教,忽视了钢琴音乐作品的多义性、非语义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就事论事”,缺乏个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钢琴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核心,“口传心授”,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虽然传给了学生知识,但学生可能永远是老师思维的重复,缺乏教学的互动和艺术的想象力。钢琴教学效果当然不够理想。把高师钢琴定位为一门思维性学科,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创设一些特定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见解,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性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倡导个性教育,尊重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的音乐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借助音乐作品主题,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想象,在教学互动中得出一个最贴切、最合适的作品风格和内涵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想象力。再如,就即兴伴奏来说,有时一首歌曲、一句旋律可以有几种配奏方案,教师应把配奏的基本思路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设计和选择伴奏手法,而不是给出答案,让学生“照本宣科”。
四、审美性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既是培养合格音乐师资的基础课,又是提高弹奏水平的专业课,同时还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艺术课、美育课。而在这多元的性质定位中,都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为音乐是审美的艺术,离开了音乐美的表现和创造,离开了审美教育,钢琴将会沦为制造音响的工具,钢琴教学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强化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以为,要确立高师钢琴教学的审美意识,就应该将其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在教学中既重视基本弹奏方法的传授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又把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鉴赏、理解和创造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彻底纠正“重技轻艺”的问题,把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使钢琴教学能够从纯技术传授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体现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实现其育人功能。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钢琴教材要选用中外优秀的经典作品,选尉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作品,选用能唤起美的感受的现当代音乐作品,不论是练习曲还是钢琴作品,都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范奏,特别是有感情的范奏,以便对学生产生“样板”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作品和处理作品,善于发现并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和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要注意教学仪态、语言美,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营造审美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要从基本功抓起,不盲目拔高学生的练琴程度,不过分强调技术难度,更加突出和强调弹奏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钢琴教学的整个初、中、高阶段都要重视审美教育,建立起审美教育的完整教学机制等。
五、综合性
综合课程的观念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分科设置传统及其缺陷而提出的。高师音乐课程的综合化既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又是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音乐同广泛的艺术、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使得音乐教学的综合成为了可能。从教学实践来看,高师钢琴和其他音乐学科知识往往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如在钢琴伴奏领域与高师声乐的衔接,在即兴伴奏方面与键盘和声的联系等。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还是从钢琴教学本身来看,高师钢琴教学都必须走出传统的单一化、线条性模式,注重教学的层次性、综合性与系统性,建立起全面综合的钢琴教学新模式:
其一,在课程形式上,应建立包括钢琴小课、集体课、伴奏课、合奏课、实践课等在内的多层次、综合性课程形式。同时,还可探索实行分级教学制,对不同钢琴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促进钢琴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其二,在教学目的上,既应重视钢琴艺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又要强调心灵、情感的熏陶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树立全方位、综合性、可持续性的“素质教育”理念;
其三,在教学内容上,既抓好基础技能训练,又重视简线谱伴奏的学习;既注重钢琴教材内容的纵向结合,又加强钢琴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基础性的知识信息和基本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使钢琴学习更有效、更全面;
其四,在课堂教学流程上,教师既要检查学生的识谱、纠正不良的弹奏习惯,又要对作品中一些复杂的乐理、曲式知识予以讲解,还要教给学生处理作品、表现作品的能力,并要始终把示范、范奏与理论讲述结合起来。当然,在教师熟悉学生特点之后,应有所侧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五,在教学环境上,要注重课内与课外、音乐与生活、教学与社会的结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试讲、实习、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环节,延伸艺术课堂、优化教育环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从多渠道、多方面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龚琪.《周广仁谈钢琴教学》,《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上)》,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于璐.《钢琴教学中的审更教育》,《中国音乐教育》1003.9
第二篇:高师《钢琴》普修课程入门教学论文
【摘要】《钢琴》课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修课程,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未来能否适应其所从事的音乐教育工作重要标致。如何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作好文章值得思考。
【关键词】高师 钢琴教学 演奏 实践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普修教学,也同其它课程一样,除一般规律和矛盾的普遍性,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基础差,学习时间短。要把他们培养成既懂得钢琴演奏的基本理论和正确演奏,并能适应各种伴奏形式,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根据师范生的特殊情况,一是教学目的明确,教材使用得当安排合理,师生配合默契。讲明扼要,由浅入深,从简到繁。二是明确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概论,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小课解决训练中的共同技能问题,培养学生驾驭键盘乐器与视奏能力。三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内容及其风格特征,分析曲式结构及音乐要素,全面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基本演奏法
1.1 正确的演奏姿势
一是身体要对正键盘的中央,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但脊柱骨不能弯曲,背部和肩部松而不垮。二是双手放在键盘上,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肘部不向外翘太多。三是坐的距离以身体略向前倾,双肩自然下垂,左右肘部稍向身体外侧展开,双手能舒适地放在键盘上,双脚略向前伸摆稳。手型应放松而端正,手指自然弯曲,呈半园形,掌关节自然拱起。
1.2 断音奏法
一是把手指按五指位置在琴上摆放好,然后放松地将手臂提起来,手腕、手掌、手指都处于放松姿态,不要主动做任何动作,手臂随之自然地落下,要演奏的手指在琴键上站稳,注意在发出声音后立即放松,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个断奏动作。二是断奏阶段虽然每个音都是断开的,但也要感到音的走向,旋律进行,乐句的划分,不要把每个音弧立起来,从开始练习断奏就应注意培养音乐感。
1.3 连音奏法
一是连奏的关键是学会重量的转移,第一个音弹下去手指站稳,然后抬指弹下面的音,同时把力量转移过去,前一个手指离键。二是在连奏中重视手指的支撑,指尖是弹奏的最前线,手指第一关节和掌关节是两个支点,这些部位必须结实稳定,才能使手臂彻底放松,手腕平稳,避免上下颠动。
1.4 和弦奏法
一是演奏和弦最重要的是所弹的音必须同时发声,演奏的同时用耳朵严格地检查自己的演奏效果,首先是均匀地演奏和弦的每一个音,然后根据需要突出其中某个音。二是弹和弦时,指关节、掌关节都要“撑好”,手腕、手掌、手臂则要充分地放松,做到“上软下硬”力量集中到指尖,沉落于琴键。三是和弦变换位置时,指尖要迅速到位并贴键,这样演奏音符易准确,声音圆润。
1.5 转指练习
一是转指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一指的掌关节放松及手腕的主动性。二是往高音区转指时,手掌稍向右倾,以帮助一指更方便地转上去,手腕也应随着一指的转动而稍许转动,一指用指侧触键而不要整个大指向下压。三是三、四指往低音区转下来时,手腕主动放松,不要僵硬,保持自然放松的姿势。读谱
(1)准确读谱,完整演奏读谱的顺序应从谱号、调号、拍号、音符。然而多数学生常常是拿到新谱马上就去找音符,至于谱号、调号、拍号全然不管。建议初学者接触新曲时,要好好研究,可把旋律声部视唱几遍,这样可对乐曲的音高、节奏等有一个基本的结构概念,演奏起来就不会感到太陌生,也较容易上手。视谱上应注意眼在前,手在后,重视演奏的准确性,不要多次重复已经弹错的音。一旦形成错误的音响概念、再改过来就要花大量时间,如果错处已弹得很熟,改正的过程比初次练习更困难,这就影响了练琴的效率。开始练新乐曲宁可速度慢些,要把音高、节奏、指法准确,不要养成坏习惯,弹快打结巴,多次停顿。
(2)眼睛一直保持看谱姿态,注意谱面上所有的音乐术语 演奏钢琴应随时保持好的演奏法及良好的姿势,视觉、触觉、听觉要各尽其责:演奏靠手的触觉,视谱靠眼的视觉,耳朵一直听所弹的声音是否准确、通畅、均匀。速度、表情记号、强弱、旋律和伴奏的对比等都不能忽视。用心的歌唱来带动手指的演奏追求良好的声音,经过反复艰苦练习才能达到心与手的统一,弹出美好的乐句来。
(3)节奏准确,速度基本合理 如何顺利地通过读谱这一关,听觉训练是关键,许多初学钢琴的学生由于既要顾手的演奏,眼睛又忙着看谱,往往忽略了耳朵的作用,实际上,一个人要弹得好,主要靠认真听自己所弹的一切,而不是机械地照搬音符。听觉训练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听觉的发展来直接影响声音,用心听自己所演奏的每一个音,及时辨别它们的好坏。3 演奏训练
(1)重视基本练习及慢练 基本练习包括音阶、琶音、和弦、分解和弦、八度等,这些是组成乐曲的基本要素。通过基本训练,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个技术难点,为演奏乐曲打下基础。开始学习演奏时应尽可能放慢速度来练,这样眼睛来得及看,脑子来得及想,耳朵顾得上听清楚声音,手指顾得上找位置。慢速练习能够考验人的毅力,需要有相当的耐性,因为演奏时需要时时刻刻照顾到手指、手臂,需要思想高度集中,才能练得好,才能有效。慢练在学习钢琴演奏中是必不可少的。
(2)明确练琴目的 练琴的目的性明确、计划周祥,是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关键。每次上课都要学生对课堂上所提的要求、布置的作业、安排的重点、突出的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如何运用等,用文字有条理地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记录订出一个星期的练琴计划。计划按授课内容分练习难点、重点、演奏方法等,再根据内容订出每天练琴的大致分段时间表,每天解决一两个问题,抓住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学生每天问题把琴谱从头到尾一遍遍地过,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结果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这种练琴方法效率必然很低。
(3)学习乐曲的分句及培养良好的演奏 手在动,耳朵在听正在弹的音,注意力必须跟住所弹的每一个音。弹奏一首乐曲就像说一段话一样,有逗号,有句号,有呼吸,有轻重缓急,话是一句一句地说明,音乐也是一句一句的弹,每个乐句都有它的语气、核心、旋律的走向有高低之分,演奏时注意音与音之间上下起伏是使音乐活来的重要因素。常见的乐句走向是枣核型,有的乐句是向上走的,需要渐强,反之则需要渐弱,还有很多具有特殊语气和情绪的乐句,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4)学习掌握几种觉的节奏型 任何一种节奏都强调强拍和弱拍的区别。许多学生弹琴往往只注意练习旋律声部,而忽略了伴奏声部,其实它对整个乐曲的平衡、音乐风格的表现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如车尔尼599-
38、39这是强弱弱的三拍子节奏型,有旋转感,注意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分解和弦伴奏类型可用于抒情性歌唱性乐曲。高师钢琴教材中《瑶族长鼓舞》,此种伴奏类型可用抒情舞曲,悠扬宽广,远距离跳动的音型注意手指的准确性。车尔尼599-44和弦作为伴奏具有不断运动的气势和前进的号召力,注意手指力量集中,触键整齐,突出旋律音。
综上所述,高师学生的《钢琴》课必须在第一学期把基本打好、扎实,同时加强实践,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就为往后的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甚至在离开学校,脱离了老师的指导也能够独立适应工作能力和要求,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起来,而不至于在工作中对各类伴奏或演奏既不能奏,又不能讲,感到无所适从。作为高师教师,应该以百倍的热情来完成这一重任,为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钢琴师资。
参考文献
[1] 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2000年.[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第三篇:俄罗斯钢琴乐派及其教学特点
俄罗斯钢琴乐派及其教学特点
内容摘要:俄罗斯钢琴乐派在二十世纪世界音乐艺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钢琴家和教育家。这些成就得益于他们在钢琴教学中坚持严格的手指基础训练,重视教材的母语化,和强调手指的音乐表现力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做法,深入研究和学习俄罗斯钢琴乐派的演奏、教学经验,对于发展、繁荣我国的钢琴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钢琴乐派
五大学术门派
“母语化” 俄罗斯有着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无论你驻足在俄罗斯博物馆的油画前,还是坐在音乐厅里聆听音乐家们的演奏,你都会为这个民族所具有的艺术天赋而赞叹不以。
俄罗斯钢琴乐派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二十世纪世界七大主要钢琴学派之一,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对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着深厚传统音乐根基的俄罗斯钢琴家们,在认真学习了西欧优秀的钢琴演奏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在安东-鲁宾斯坦(ANTON,RUBINSTEIN)(1829-1894)和埃西波娃(ESSIPOWA,ANNA)(1851-1914)两位大师奠定的基础之上,融合了欧洲各国的钢琴艺术精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俄罗斯钢琴学派。
俄罗斯钢琴学派主要通过音乐学院五大学术门派来进行教学与
研究,这五大学术门派均以人名来命名,他们分别是康‐尼‐伊古姆诺夫(IGNMNOV,KONSTANTIN)(1873-1948),戈登威泽(GOLDENWEISER,ALEXANDER)(1875-1961),法因贝格(FEINBERG,SAMUEL)(1890-1962),根‐古‐涅高兹(NEUHAUS,HEINRICH)(1888-1964),尼古拉耶夫(NIKOLAYEV,LEONID)(1878-1942),他们先后培养出斯-切-李赫特尔(RICHTER,SVIATOSLAV)(1915-)、艾-格-吉列尔斯(GILELS,EMIL)(1916-)等一大批杰出的钢琴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五大学术门派互相学习,彼此渗透,在新思想,新美学的观念影响下趋向一致。拥有广博的音乐修养和在演奏中鲜明的民族个性成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重要特点。
在苏联时期,俄罗斯钢琴学派(时称苏联钢琴学派)立足本民族的情感,以辉煌的艺术成果来歌颂祖国,歌颂时代,并通过与世界各国的同行们交流,使他们的演奏更具世界性。苏联当时建立了社会化的普及音乐教育体系和专业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体制,其中十年制专业音乐学校使有才能的儿童接受了严格而正规的基础训练。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和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国立音乐学院为代表的高等音乐学府成为钢琴家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学术研究和演奏交流活动的中心,不断的推动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发展与创新。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原因,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发展陷入停顿,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移居国外,而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音乐艺术进入复兴期,钢琴家们又重新活跃在本国的艺术舞台上。
俄罗斯钢琴学派在教学中主张以严格的手指训练为演奏法的基础,并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手指训练体系,例如在音阶和琶音的训练上就讲究一定的方法:(1)为了与手型的自然状态相适应,初学者往往从E大调弹起,这样三个长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可以舒服的弹奏升F、升G、升A这三个黑键,使手掌在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支撑起来。(2)初学者开始只弹奏一个八度音阶,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并通过老师严格的把关后,才能过渡到四个八度。(3)练习音阶不止是从主音到主音,还可以从二级音到二级音、三级音到三级音┄依次类推。对所有的音阶常规指法熟练掌握后,还可以用较难的指法练习,如将C大调音阶的指法来弹奏所有的大小调音阶。这种练习打破了大指不弹黑键和原有的指法顺序使手指更加敏捷、灵活,能很好的适应各种复杂的特殊乐句和技巧性片段,非常科学。而在教材的选择上则非常重视“母语化”,以各时期本民族的音乐为素材编写的教材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有根据俄罗斯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有根据俄罗斯作曲家的歌剧、舞剧片段改编的钢琴曲集。他们认为选择本国钢琴教材(尤其是入门教材)的好处是:(1)音乐语言容易理解,接受快。(2)从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3)让他们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俄罗斯钢琴学派能不断被继承发展。
俄罗斯钢琴学派注重在教学中表达自己的美学与教学原则,干净准确的技巧,圆润好听的音色,丰富优美的音乐表现是学派的特色,他们特别强调“珍珠般的声音”和“天鹅绒般的触键”。要求手指坚强有力,力度变化鲜明,节奏稳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感觉。在对键
盘的控制上,倡导“深触键”,重视八度与和弦弹奏技巧,要求正确运用“重量弹法”,反对不讲究声音的敲打式触键。重视用速度快慢的对比来加强戏剧性的表现,把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理解力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一些必修的音乐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一些理论课程,如在音乐学院开设了俄罗斯音乐史、钢琴教学法、室内乐课、声乐伴奏课艺术实践课等必修课程,而且都是教师一对一的授课。学校有专门的室内乐教师为学生助奏,专业教师则在一旁指导。又如师范大学的音乐系开设了高校音乐教育学、音乐创作、音乐创作心理学、音乐评论等必修课程。
在对作品的理解上,他们普遍较为深刻,音乐思路比较完整,演奏布局严谨周密,音乐表现力丰富,既有抒情性,又具浪漫气质。俄罗斯的钢琴家们在演奏中注重整体结构的完美及细节的表达,讲究每一个音的质量。在乐曲处理上相当严谨,十分注意音色,分句和乐器的歌唱性。他们追求把优美如歌的旋律同技巧动作结合起来。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艺术核心特征就是强调歌唱性,以声乐的观点来阐述钢琴的声音,让钢琴这件乐器人声化。
俄罗斯钢琴乐派是俄罗斯文化艺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领域的宝贵财富。深入研究和学习俄罗斯钢琴乐派的演奏、教学经验,对于发展、繁荣我国的钢琴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杜姆卡
Dumka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出生于俄国的沃金斯克(Votkinsk),从小受到母亲喜欢音乐的影响,其也展现出对音乐的喜爱。柴可夫斯基是音乐院的毕业生,创作的音乐多少有受正统古典形态的影响,在俄国人眼中,其被视为西欧作曲家,但在西欧作曲家眼里,却视其为俄国作曲家,尤其俄国五人组,他们认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很西欧化,但不可否认地,使世人对俄国音乐重视的是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是一位神经质、极端情绪化、歇斯底里的作曲家,有时含蓄、细腻,有时激烈、夸张,甚至失控,两极的表现常让人惊讶,另一方面,他也会自由地引用俄国的民谣,其音乐的表现力来自多传统的音乐中,有来自法国传统的高贵、细致性;意大利传统的抒情性;德意志传统的精密结构;以及来自俄罗斯传统的独特表现,这些特点都反映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除了民族风格之外,也具有强烈的个人化。
『Dumka』也可以译成「悲歌」。这是十八世纪产生于波兰,根据叙事诗写成的民谣形式,不久即传播到斯拉夫人分布的各地方。在音乐上是由悠长沈痛的部分与激情快速部分的结合而成。
c小调Dumka(悲歌)创作于1886年,以“俄国乡村风景”题献给法国钢琴家马蒙泰尔(Antoine Marmontel),柴可夫斯基生动的描绘充满生气的悲歌,并结合了斯拉夫民族的民谣,忧郁深沉的旋律唱
出凄凉美感,也衬托出斯拉夫民族积极进取的性格,而轻快的音符时而透露出哀怨,明暗之间营造出撼动人心的气势。全曲由缓慢和轻快的拍子不断交替改变,在音乐律动中不时充满多愁善感的阴郁与内心深处炽热的情感。最后首尾呼应的乐段,柴可夫斯基运用重现序奏的方式,更增添丝丝的惆怅感,并以c小调Ⅰ和弦极强的音量冲出,简洁有力地结束。
第四篇:艺术系论文——钢琴教育实践与反思
实践中的反思
——让幼儿在钢琴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
摘要:近年来孩子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提倡,在学前教育中人们更注重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启蒙,而钢琴就是最适合开启孩子艺术细胞的钥匙。本文针对教师在幼儿钢琴课堂上如何有效的传播知识给孩子们展开分析,从教师们以单一的授课方式发展到如今他们开始以多元化的方式丰富孩子们的艺术体验。我在过去两年的幼儿钢琴教学中同时思考和实践这个课题,并且有所收获。我有针对性的把美术、声乐、舞蹈、乐器等艺术类知识有机融入到幼儿钢琴教学中,从而让幼儿在一节钢琴课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实践反思;艺术体验
一、当前社会中的钢琴教学状态
“人类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把人本来看不见的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用活灵活现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从中认识到自身生活的价值;人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把人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展示出来,让人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审美愉悦遇有一种令人解放的性质;人需要艺术,因为艺术形式与生命心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艺术无处不是人的标志,从艺术中可以关照人自身。”[1]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的课外艺术培训班随之成倍的增长,学习钢琴的孩子与日俱增。大批的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从中脱颖而出。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人们都重视起了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部也把音乐科目的分数纳入了高考总分。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走进了艺术培训班,而钢琴就是最适合开启孩子艺术细胞的钥匙。我们不难发现,初学钢琴孩子的年龄从以前的七、八岁降至现在的三、四岁。家长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多元化发展更容易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幼儿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通过唱歌、音乐游戏、舞蹈等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助于良好的个性发展。”[2]而更多幼龄儿童的家长则是希望通过课外艺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发现他们的天赋。
在过去家长们都不是那么重视孩子的艺术才能的培养,很多孩子为了学钢琴而学钢琴;虽然钢琴教师很认真的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但是授课形式非常的单一。拿我自己为例,老师每节课布置一首新的曲子,让我自己下去练习,下一节课上课前还课,然后再布置一首新的曲子,如此重复。现在想来,这样的钢琴课堂的确枯燥,而且我们仅仅能学到有限的钢琴知识,其他类别的和钢琴有关的艺术知识就很少了解。但如今不同了,很多老师对于钢琴课的教学都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上课方式。我儿时的钢琴老师在如今的钢琴教学中加入了视唱练耳的环节,可以提高孩子的听唱能力和辨别音符的能力,有助于孩子学习钢琴。一些年轻教师则每个月末都要把所有的学生集合起来,开一次小型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从而调动孩子学琴的积极性。我结识的另一位老师则是把5到8个学生集中起来,让一个孩子弹着钢琴,其他的孩子分别拿着沙球,3角铁和小鼓等等可以发出声音的乐具,让他们组成一个迷你乐队为弹钢琴的那个学生伴奏。这样丰富课堂,学生哪有不喜欢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中学生可以学到其他乐器的使用方式并且还可以练习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原来的钢琴教师的单一的上课方式,我们同样是从这一种上课方式中成长的,同样是很优秀。这样的上课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学到相当扎实的钢琴基础,但对于幼儿来说,也许更丰富的课堂更能吸引他们。
根据以上案例我得到一些启示,中国的钢琴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并且能让学生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所以在近两年的社会实践中我也在思考和实践如何提高幼儿的钢琴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幼儿在钢琴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
二、在幼儿钢琴课堂中融入相关艺术类知识
(一)把相关的美术知识融入到钢琴课堂
音乐和美术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姐妹,他们都属于艺术。从德彪西的曲子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曲中有画,画中有曲。舒曼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在一个美术家心目中,诗歌都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这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弹到这一条《有谁知道我的忧愁》[3],老师不告诉学生曲子的名字,而是引导学生看曲子旁边的插图,并且去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感受。画面呈灰黑色,在漆黑的星空下有一条幽静的小路,路的尽头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学生看了后产生多种心境感觉,是安静的、是孤独的。在学生作了一定的思考以后,老师告诉学生这首曲子叫做《有谁知道我的忧愁》,曲名表达的意境恰好和学生的感受到的安静、孤独、害怕相吻合。在课堂上老师把握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一首曲子所传达的意境和画面一样幽静,要弹得平缓不能弹得过强或是过快,之后就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去弹奏。另一案例,当我们在教授《新生日之歌》[4]之前,就先让孩子用这首曲子的配图和上一首曲子的配图做对比。上一首画面灰暗,幽静没有生气,而这一首画面五彩斑斓,图画中有5只正在唱歌的动物,展现了活泼快乐的气氛,孩子同样可以通过心境感受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一首曲子的弹奏感觉和上一首曲子的差别。这一教学方式好处甚多,不直接告诉曲名而是让孩子去欣赏旁边的图画,这样可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表现之一:即对什么事情都想知道个究竟,了解是什么,为什么。事物的新颖性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主动性。”[5]而课前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与求知欲。比起直接告诉孩子曲名得到的效果更好,这样就留给了孩子思考的空间,并且在思考过后揭开答案的时候孩子可以得到一种成就感,可以提高他的学琴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一副画面中体会它的色彩所带来的感受,再运用到钢琴的弹奏中。这样的学习迁移可以有效的使孩子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音乐就是一幅画,而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做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但这样的方式都是因人而异,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同样的收效。有的孩子对画面不敏感,他不能从画面中获取到任何的情感;有的孩子不会主动去思考,当他看到一幅画面的时候他很好奇,但仅仅是在看图片然后就开始分心,思维变得涣散,这得不到什么效果。这样的授课方式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孩子去决定知识延伸的时间和方式,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收效。
(二)把相关的舞蹈知识融入到钢琴课堂
舞蹈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可以起到促进节奏感得发展、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的作用。音乐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与和声。而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是组织音响的必要手段,在特殊的音乐形式中,也可不同程度的淡化节奏。但在进行曲、舞曲和中,节奏表现的特别鲜明或突出。[6]正因如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和舞蹈有关的歌曲来带领孩子在舞动的过程中明白节拍的含义。然后再进行学习迁移。《公主圆舞曲》[7]是一首比较简单的曲子,在弹奏音符上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就要求在弹奏的同时注意三拍中的第一拍,要特别突出,但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即使某些孩子很有意识的去把第一拍按的很重,但他们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么,我就一起拉着孩子跳一跳,跳之前要告诉他什么事圆舞曲,它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在介绍之后带着孩子跳舞,同时告诉孩子强调每小节第一拍的重拍。在跳的时候数着“1、2、3、1、2、3”,在第一拍就可以垫一下脚尖来强调它,那孩子在跳的时候一开始会觉得很好玩,直接没有垫脚尖或是强调重拍的意识。这需要老师不停的提示不停的示范,等孩子有了这一个意识并且已经习惯在第一拍垫脚尖,那么就可以把注意转移到钢琴上来。在弹的同时同样和跳舞一样数“1、2、3”,孩子就会无意识的把第一拍弹重,慢慢的也就有了圆舞曲的味道。这是一种学习的逆向迁移。当孩子不理解的时候,让他来跳舞,在好奇好玩的同时也让他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之后在把学到的东西迁移到钢琴课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收效。《一起跳华尔兹好吗》,这同样是一首很规整的三拍子的曲子,先让孩子回忆之前
提到的华尔兹,之后就引导他们一起来跳一小段。同时要提醒他们注意第一拍的重拍要尤为突出。这样有效的复习就可以让孩子记住三拍子的特点。同样有的孩子不擅长跳舞,就领会不到第一拍的重要,那么就要把跳舞的形式改成踏步,这样稍微改动同样会有效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上课的课程中家长看到老师带着孩子在跳舞会很疑惑,这就需要老师跟家长及时的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并且还请家长在课下也有意识的像这样训练孩子对三拍子的感觉,这样更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感受。
(三)把相关的歌唱知识融入钢琴课堂
在钢琴课堂中融入歌唱其实是很顺理成章的问题。自己从学琴到钢琴教学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歌唱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上帝在创造人类的过程中赋予了人开口说话和歌唱的天赋。单一的听,仅仅是界定于平面上的学习,在听的基础上歌唱则是界定于整个立体空间的音乐抒发,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没有了歌唱灵魂的演奏者是永远不可能弹奏好任何一首钢琴作品的,只能任由自己的手指发出一个个单调又乏味的音符,这对于一名钢琴演奏者来说极其可悲。我认为演奏出一首动人优美的乐曲,不但要具备全面过硬的演奏技术以外,而且要学会如何用心灵去歌唱。会弹奏一首曲子和弹好一首曲子有质的区别,会弹奏仅仅局限于熟记曲谱;然而弹好一曲犹如在会弹奏的基础上画龙点睛,这关键的点睛之笔在于先学会唱,然后带有感情的唱,之后像唱歌一样带有感情的 融入歌曲之意境去演奏这个作品,这也许也是很多艺术家终其一生追求的意境。而对于幼儿,已经有人研究过,大部分幼儿自己已经能比较完整的唱一首歌,但
[8]有的还不太会唱,大多书孩子还不知道音乐是怎么回事。因此学钢琴具有启蒙作用。那么这个时候在钢琴课堂中融入歌唱是对幼儿相当有帮助的。比如:连音,跳音,颤音等,就从颤音这种音型上来说,声乐演唱中的颤音与钢琴演奏中的颤音就极为相似。再者,节奏、速度、强弱是弹奏钢琴时候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要素,而唱歌也一样。一个在唱歌是能很好的把握节奏、强弱的人在演奏钢琴时候同样对于这些东西也是很敏感的。那么对于幼儿的钢琴教育我坚持融入歌唱。首先让孩子熟悉曲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他对于音符位置的收悉程度,对于孩子的音准问题也可以用钢琴来引导和纠正,在一段时间后他们唱歌的音准必然有所提高,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教师应该在学生练习唱歌的同时要求他们自己严格控制节奏,在唱熟了以后去到钢琴上可以减少很多识谱的时间。拿《划 呀划》来说,当孩子基本熟悉了曲谱以后就进入钢琴弹奏,但在弹奏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完全是在弹每一个音符而不是去演奏这首曲子,这时就可以带着他们唱这一首曲子,正好曲子下面也配上了歌词。在唱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很感兴趣,因为我们暂时跳出了钢琴教学,这就是个很好的开端。在唱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他们去感受曲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轻重缓急的控制,之后再回到钢琴教学。这样的好处有两点。第一,孩子在歌唱这首曲子的时候也是在更加熟悉曲子并且可以把歌唱时候的情感带入弹奏中,这样可以提升弹奏的品质。第二,长时间弹奏之后,孩子们通常认为在唱歌这段时间没有在弹琴,心理上占了偷懒的便宜,有助于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使得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调整,可以让孩子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有兴趣而不会感到厌倦。
(四)把相关的乐器知识融进钢琴课堂
在钢琴课中融入乐器的知识这个想法是我在给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授课时候得到的启发。那次上钢琴课的时候看到曲子旁边画着一个卡通版的双簧管,我习惯的注意到和音乐有关的乐器,于是很随意的问学生这个是什么啊,学生肯定的告诉我,这个是双簧管。当时我很惊讶,也许对于好多大人甚至是我们都不一定能分的清单簧管和双簧管,这孩子的母亲只教她识别过一次,她一直记得。当时我我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在钢琴课中可以因人而异的融入乐器的知识。在融入乐器知识的时候需要借助曲子旁边的配画。在《宠物大游行》中,有一只狐狸在吹小号,在上课时孩子很容易就会去注意到这幅生动的画面,在这时候顺水推舟问孩子是否知道这个乐器的名称,以及它的用途和音色。小号,俗称小喇叭,常用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爵士大乐团或一般爵士乐。它的音色强烈、锐利、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介绍完后孩子凭借想象力会对这个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当我们上到《风笛手来了》,学生就会主动问什么
是风笛,老师就要解释风笛又名风袋管,属管乐器,发声原理类似于风琴,靠气流振动簧片发声。不过不能要求一个4岁的孩子能够听懂和理解,对于孩子就要把事先准备好的风笛的声音放给她听。所以要在钢琴课上融入乐器知识需要老师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需要老师翻看学生要学的内容是否涉及到乐器,如果涉及到相关乐器,就要事先准备好乐器的图片及描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此乐器所演奏出来的声音也带来给学生欣赏,在完成了这一 些过程后在下一次钢琴课的时候就要对此做复习并且提问,久而久之孩子也可以积攒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同样在课后需要家长配合老师的教学,平时多带孩子听音乐会,在电视上在播放交响乐是就是一个让孩子认识乐器的最佳时机,出现的每个乐器家长都要跟孩子讲,这样一遍一遍周而复始的他们就会认识很多乐器,无形当中也可以让孩子喜欢上交响乐,这对学习钢琴有建设性的帮助。
三、实践与反思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有的孩子真的有改变。安安是我所教的一个5岁的小女孩,上课思维很活跃,并且能够跟的上老师的问题。在课上进行知识延伸对于她来说是收效最为明显的一个,一个是源于她很爱好音乐、舞蹈、美术,这样就使得每一次做知识延伸都能极大的带动她的兴趣。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她的父母很配合老师平时都让她看很多音乐会,然后不停的给她传输有关乐器的知识,能得到这样的收效是很成功的。他的父母的做法也提醒了我,在融入其它艺术知识进行教学的这一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家长应当调动各种因素,尽量创造条件让管他们在学琴过程中感到有趣,对他们的兴趣进行引导、启发和培养。[10]而对于另一5岁的小男孩,上课比较好动,在进行知识延伸时久很难掌握他的思维方式,有时候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引导他思考,有时候甚至连该完成的钢琴课程都没有完成,这就需要老师摸清他的性格并且积极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位老师的方法同样值得借鉴。他提出了集体小组课的上课方式,他认为正确而有效的运用集体小组课这种教学形式是很有必要的。把钢琴水平在同样层次的学生放在一起每周上一次小组课,在课上学生选一条不同
[10]的曲子演奏并交流。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集体见解并让学生进行讨论。虽然他的这一方法不是针对于幼儿提出的,但在幼儿身上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他们之间同样回去比较然后去不断的提高自己。这是在我今后的钢琴教学当中很值得借鉴的。
结语
作为钢琴教师我们有必要对于幼儿钢琴课的授课方式进行一些思考及改革,这对于幼儿钢琴学习的启蒙来说产生了良性循环,使得幼儿钢琴教育更有效率。我在过去2年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受益匪浅,孩子们开始主动学习钢琴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学会有针对性的问问题了,看到曲谱旁边的图案,看到乐器,看到曲子下面的歌词他们都会去问“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孩子只要有好奇心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知识,从而也就提高了每节课的效率。但这也需要老师有全面的艺术类方面知识并且要能很好的掌握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然后就不同的孩子进行相应的沟通,这样才能在上好一节钢琴课的同时让孩子得到更多的艺术体验。个人艺术素养从孩子开始培养,在这方面我曾经是最大的受益者。从小,我的父亲就有意识的培养我的艺术素养,直至今天我终于理解艺术素养对一个专业的艺术类教师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紧急的兴旺和教育事业的繁荣,我过学校艺术教育近十多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艺术教育将以改革的朝气蓬勃的姿态走进21实践。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当积极 的面对这一崭新的挑战。也许今天不经意间的启蒙会造就未来的大师,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坚持自己的职业精神,让每一个热爱钢琴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之星。
参考资料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3.[2]汪爱丽.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3]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 莉·卡普兰.汤普森幼儿钢琴入门指导[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 [5]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9-60,81-84.[6]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25-132.[7]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8.[8]吕真.对幼儿钢琴教学的两点看法[J].钢琴艺术,2010(5):18-21 [9]刘雪莎.家有琴童[Z].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64-65.[10]蔡梅.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探讨[D].南京: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2008:2-3.Reflection on practice ——Let children learn the piano to get rich artistic experience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creasing emphasis on parents-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pre-school children in which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lightenment in the arts, and the piano is the most suitable key to open the artistic child.In this paper, the piano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teachers how to effectively disseminate knowledge to analyze the children.From teachers in a single, boring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ed to now they have started thinking about how to enrich the variety of children's art experience.In the last two years of piano teaching children to think and practice of both the subject and to gain something.I have targeted the art, vocal music, dance, art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into the knowledge of organic children piano teaching, so that young children in piano lessons to get a rich artistic experience.Key words:Teaching Children Piano;Practical Reflection;Art Experience
第五篇:高师钢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师钢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由于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钢琴练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方面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这些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这是一项很值得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的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等人的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20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20世纪钢琴音乐中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20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100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20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作品等。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钢琴学习不仅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他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1.授课形式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1)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2)小组课。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统一教材,并统一学习进度。(3)大班课。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
2.演奏会与交流。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登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将对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思远.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轩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