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碗饸饹的味道杂文随笔
我的忘年交党书记是淳化人,淳化县是荞麦的出产地和荞面饸饹的发源地之一,淳化人的红白喜事或者逢年过节时款待亲朋好友,早餐铁定是要吃荞面饸饹的。我也最爱吃饸饹,特别是最喜欢淳化好仁村饸饹的味道,好仁饸饹不论是夏天凉拌着吃,还是冬天浇着热汤臊子吃,都称得上是一种绝佳的美食,它的滋味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为此,我还特意为淳化饸饹写了一首《荞面香》的打油诗:
汉武雄风聚宝地,甘泉乌荞补精气,夏播秋收穗穗长,瑞雪盼年过冬粮;
两千余年沟壑壮,乌麦甜荞三角秧,荞麦乌麦养生良,秦汉福地麦名扬!
荞麦吃法百余样,泡茶酿酒煮米汤,家长里短吃家常,淳人最馋饸饹长;
手工臊子大肉汤,自家面食最吃香,新人临门主忙乱,自家灶台妯娌转;
客人上座盘上饭,自家荞面自家蒜,自家菜油辣子拌,热汤凉菜满桌面;
姑娘嘴刁葱油蒜,开胃消食美容颜,三高老人汤一碗,杀菌消炎又止汗;
浴霜荞花观赏赞,甘泉氧吧荞麦面,养胃保健常吃面,品正味纯没棱边;
汉武豪情雄歌呖,金碧辉煌夷平地,碎瓦残砾满荞地,滋根壮苗藏埂里;
荞农汗落荞花里,风吹雨淋化作泥,蜂飞百里荞蜜采,荞花面香随风来!
凑巧和有趣的是,这篇《荞面香》被咸阳日报副刊2016年12月2日正式刊出。当时我很激动,咸阳日报给我的这点小小的鼓励,使我对党书记和淳化的荞面饸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经常带着老婆和孩子去吃荞面饸饹。
我很清楚地记得,党书记第一次领我去吃淳化饸饹的情景……
当时,党书记接了一个电话后,赶忙安排了自己手头上的日常工作,急匆匆地招呼了司机和随路捎上了我,便驱车赶去好仁村……电话是好仁村支部书记王解放打来的,好仁村是党书记单位下派帮扶的重点贫困村,王支书告诉党书记说:“好仁村贫困户老王,现在病情严重,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人可能熬不过今天……”
一向沉稳、睿智的党书记,这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听党书记在路上说:“老王家是3口人,有2亩初果期的苹果园、3亩小麦,又是低保,属于产业扶贫户,前季栽种了2亩西红柿……今年他们单位,前季给老王家送去了果蔬专业肥料,后季又买了两只绵羊进行圈养,老王最近查出来患有慢性疾病……这一年多来,他几乎一个月就要去一次好仁村,只要来了就一定要去老王家,看看他家的情况,和他拉拉家常,问问他有什么困难?还能帮他点什么忙?老王也总是不分远近地和他拉着家长里短……”说着说着,党书记的眼睛已经有些湿润了。
可是,当我们赶到好仁村时,党书记怎么也想不到,老王好好的一个人十几天不见就病危了?但更让他惊诧的是,他刚踏进好仁村办公室的门时,看到好仁村王支书凝重的表情,并语气沉重地说:“党书记,您来了,老王走了,他没等住您……”空气瞬间凝固了,大家都像雕像般站着,沉默了许久。
王支书询问道:“党书记,我把老王的家属招呼来,和您见个面,您再慰问一下,咋样?”
“我们去他家里,吊唁!”党书记坚决地说。
“吊唁?合适吗?”王支书疑惑地问。
“没有什么不合适?老王是咱们的亲人了,给亲人吊唁那会不合适?”党书记道。
于是,党书记、村干部和我等人,来到了已故老王的家,家属和亲戚看见车子在自家门前停下,便快步迎出了院子。他们个个身穿白衣、面容憔悴、眼睛红肿,僵硬的嘴角强颜露出一丝笑容,抖动着双手和党书记等人一一握手,热情地拉扯着发烟、倒水。
这时,院里已经搭起了帐篷,几十个亲朋和邻居分工忙碌着……
“我们先给老王鞠个躬吧?”党书记用商量的口吻、询问的眼神,淡淡地说。
其他人默许地点点头,大家一起来到了老王灵堂前,党书记就站在最前排的中央,手捧一杯清酒,庄重地、缓缓地倒在了脚前的地上,一鞠躬、二鞠躬……这时,院子有人窃窃私语道:“党书记和老王家,又没有什么亲戚和交情,那伤心的神情好像是失去了亲人似的,党书记真是老王的知心人、群众的好干部啊!”
听了乡亲们的话,随行的人脸上红红的、心里热热的,但党书记肯定没听到,他正忙着安抚家属呢!
党书记和随行人员把礼品和慰问金交给家属后,家属便忙招呼他们吃饸饹。王支书急忙阻挡着说:“不吃了,不吃了!党书记,到我家里吃一顿便饭,在这里吃人多,不好吧?再说你们单位有纪律,在这里吃有些不妥当,我怕对您影响啊?”
“就在这里吃!都回到了自己家里了,吃家里的一碗饸饹面有啥呢?”党书记斩钉截铁地说道。
于是,我们便坐齐了一桌,就在院子搭建的四面没有遮挡的敞篷里,桌子上放着两碟菜,一碟大豆芽、一碟红萝卜丝、一碟蒜泥、一袋盐和一壶醋。党书记在院子里的二十几个人四十几双眼睛的注视下,我们神情自诺、坦坦荡荡地吃了一碗饸饹面,而且吃得还有滋有味……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吃到淳化饸饹,看到党书记的为人处世、敢于担当的做事风格和干群一家亲的为民情怀!
是啊!一碗淳化荞面饸饹,党书记当着那么多群众的面敢坦坦荡荡地吃群众的饭,敢做给群众看……心中牵挂着贫困群众,那种为民情怀不能不让我和随行的人肃然起敬!
我看,党书记就像一碗荞面饸饹,荞麦从泥土中种下来又从泥土中收获,如同党书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个样。党书记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把群众当亲人,当家人,为群众真心实意的办点实事,密切联系群众,走到群众中去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那么自己吃家里的一碗荞面饸饹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此以后,我从心里敬佩党书记这个爱民如子的忘年交,我吃了一次略带忧伤和辛辣滋味的淳化饸饹,就深深地爱上了它那种特有的味道……
第二篇:家乡的荞面饸饹
家乡的荞面饸饹
饸饹是我们家乡的美食之一,事红白喜事的美味佳肴,也是招待客人的主食。家乡的饸饹有浇汤的,有凉拌的,有大碗的,有中碗的,当然也有小碗的。
饸饹的五分之一事荞面,五分之四是麦面,再加上少许的碱,用温水掺和而成,揉成团,切块,再把床子放在热气腾腾的锅上,再把和好的面放在床子中间的窟窿。一个人握住床子的柄压,一个人用筷子在锅里把压下来的饸饹面上轻轻拨动,以防面黏住。压好以后,在锅里煮一会,捞出来放在凉水里,就可以吃了。
饸饹的美味还在于汤,在陕西淳化,饸饹汤有豆腐的,有鸡汤的,有羊汤的,还有土豆的。不过,我认为还是豆腐汤比较好吃。辣椒、豆腐和油是不可少的材料,用豆腐做的汤,那是一个香味四溢。
把做好的汤浇在盛有饸饹的碗中,再放上香菜和葱花,红绿相间,真是色味俱全,一看就让你垂涎三尺。
我们家乡的饸饹不但是美味教育,而且还特别著名。想吃,那就快点来品尝吧!吃一口,一定让你咦辈子都忘不掉那个味道。
第三篇:一碗热汤面杂文随笔
周末老公加班,我窝在床上,百无聊赖,此时手机是我最好的伙伴:朋友圈、小视频,小说、电影·······
一机在手,可以解百种愁千种忧。
书生家中做,知晓天下事,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体现。
此时我懒洋洋的窝在床上,暖暖洋洋,窗外是隐晦的天空,宠溺着的小雨点淅淅沥沥,昨夜的春雷喧嚣了一夜,终于迎来了春雨的大驾光临。
呼啸的风就在窗外徘徊,下雨的日子最好状态就是窝在床上,看看书、听听音乐,玩玩手机,这可是多少上班族梦寐以求的日子,此时此刻应该是最最惬意的时刻,当然如果老公在身边那就更好了。
起码感觉饿的时候,有个人可以在身边使唤,可惜,老公早早出门,弄啥老末子培训会。
手机拿在手上,点完朋友圈,去看小视频,看完了小视频在去逛小说,什么都想看,什么都看不长,兜兜转转,身子辗转反侧,已经记不得多少次了,头昏脑胀,心发慌,手和身子有点麻麻的感觉——躺在床上看手机的后遗症啊!
眼睛酸涩的睁不开,还是舍不得离开,强忍着不适,自我安慰,再看一会,再看一会。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久,心脏处有针扎似的痛楚,窗外天空还是迷蒙,看不出到底几点的光景,肚子叽叽咕咕提出了绝对的抗议。
看看时间,哎呦!12点40,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光一晃过,到底做了什么,脑袋像浆糊一般的恍惚。
不是怕变成“干尸”一枚,主要还是受不得肚腹的抗议,从未有过的利索爬起床。
这一下床,更感觉到强烈不适:头重脚轻,好像长时间卧床的虚弱不堪,看来赶紧弄点吃食填填肚子,补充能量才是上策。
厨房、餐厅一转,有昨天小妹送来的菜包子,也有从食堂买来的煎饼·····可似乎都不是此时最佳的食物。
包子肉馅凉了不好吃,煎饼又太干没有菜搭配吃不下肚,煮稀饭,饥肠辘辘,也吃不饱,真是平心静气蒸米饭,炒大菜,我愿意,肚子不愿意啊!我能等,肚子不愿意等啊!
······
掂量再三,看来还是面条最佳。
饥肠辘辘配一碗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算不得美味佳肴,却是填巴肚子最好的食物,有汤有水,有菜有面,既能解的渴,又能充,而且最简单便捷:煮上一锅水,切一段葱花,洗半个西红柿,趁着水将开放进去,待水沸腾,扯半包挂面水沸三遍,添点盐盖锅闷一下即可。、盛在碗中,如果在点几滴香油放几段香菜那味道就更好了,看我却享不得那种过于醇厚的滋味。
我自认为饥肠辘辘的肠胃,喝上一碗寡淡的面汤,劲道的面条配上清淡的面汤,才是最好的抚慰。
如同生活,灯红酒绿的喧嚣,台上台下的荣耀,在人一生中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只是一时的精彩,更多时候我们要过的是一种平平常常的日子,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春夏秋冬风轻云淡。
无论多精彩的舞台都会有谢幕的时刻,无论多牛掰的人生都趋于平淡,未来我们需要什么,世界会馈赠跟我们什么,更多时候我们会迷失在失落和消极中,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如同我此时一样的饥肠辘辘,我想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西红柿面条或许比世间最高级的食物都来的实惠和安然。
第四篇:一碗汤面的杂文随笔
女。为子则娇,为母则刚。
从便利店出来,我反射性的打了个颤,抬头看了下天空,阴沉沉的,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我穿着黑色的过膝长裙裙,抱着刚刚在商店里买的东西,撑着雨伞漫无表情的向前走着。
一辆出租车过来了,我坐上车报了一个地方,那是我的家,只剩下我一个人的家。
或许是心里想着事情,不知不觉得车子就到了我家楼下,我付了钱,便下了车,司机本想找我零钱,但是我早已转进了楼里。
到了我家门口,我掏出钥匙开了门进到屋子里。习惯性的喊了一声:“妈,我回来了。”没人应我,我忽然想到了什么,噤了声。
我把东西放下,看着墙上的钟表,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得自己过了,感觉有些孤单啊,不过没事,明天就不会了。感觉异常的疲惫,我想休息一下,我躺在卧室的床上,本以为自己不会睡着,可是我却睡着了,我是被闹钟吵醒的,看了一下手机,屏幕上显示着11:30,睡了那么久。我起身,去到厨房里拿了个盆子把今天买的东西全部倒进了盆子里,看着那黑色的碳,有些恍惚。
我晃了晃头,想要进一步行动
“当当当”的声音响起,敲门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起我看了一眼门,敲门声一下子停了,这么晚了,谁会来我家。我起身透过猫眼向外看,就只看到声控灯亮了一下又转为黑暗,外边没人,又是这样。
她坐在椅子上看着孩子离开的方向,她安静的等着,想象着她的孩子从那掉了漆的大门外走进来。
她坐在椅子上看着孩子离开的方向,她安静的等着,想象着她的孩子从那掉了漆的大门外走进来。
坐在椅子上看着孩子离开的方向,大门白天是没有关过的,我盼望那一天,我的孩的刚好从大门外走进来
我正要转身回到沙发上,可是,敲门声又响起了,我有些气愤,我猛然拧了门把手开了门,想看看是谁在恶作剧,门外空无一人,昏暗的灯光下除了几只飞蛾在撞着灯泡,没有一丝气息,我关上了门。
我缓慢的踱步到沙发那边坐下,我手伸向沙发边的袋子里,想要拿出今天一同买的东西——一个打火机。
突然,我想和人家说说话,我拿出手机,漫无表情地翻看着通讯目录。发现自己没有真正可以说话的,我知道是孤独的,我发恶地把手机扔向在灯光下惨白的墙壁上,看着手机烂成了两半。
我下定了决心,打开了火。火光微微的跳动着,我不禁说了一句:“真美。”
我把火机缓缓靠近炭盆。
一声刺耳的乐声划破了寂静的夜,我猛地抬头看向手机。我的手机——在响。不可能,手机已经两半了,它怎么还会响。我瞪大眼睛惊恐的看向手机的方向,手机屏在亮着铃声夹着手机的振动在这寂静的午夜特别明显,原本我最喜欢的歌曲在我儿边响着,可是这时听着却没了以往的感觉。我的心开始强烈激烈地狂跳着。我坐在沙发上动也不敢动,额头上慢慢地渗出了汗滴。
渐渐的铃声开始慢慢的变了味道,兹拉——兹拉——,像以前的老收音机似的响着,我努力想动,想逃离这里,可是却感觉自己被压着一样动不了。
突然铃声戛然而止,我的心好像也跟着停了一拍,一只惨白的手突然拍到了我的肩膀上,我“啊”的大叫一声。
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身上出了很多汗粘腻腻的感觉有些不舒服。我用手摸向额头,原来是梦。我看了一下钟表一点多了,掀开被子我缓缓地从床上坐起来,打开卧室的门往厨房的方向走。
走到厨房的门口时,我愣在了那里,圆木餐桌上静静的放着一碗热汤面和一双我平时爱用的木筷。
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睛有点酸。
走进厨房,拉开了椅子坐了下来,拿起筷子挑了一点面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一滴泪流了出来落到了碗里,我伸手擦去,接着又一滴,用手背抹去,可就是停不住。我不断的往嘴里塞着面,嘴里塞得满满的。
“妈妈,为什么你做的面条那么好吃啊。”
“因为是妈妈亲手擀的,亲手做的啊。”
“那以后每年我过生日都要吃到妈妈做的面。”
“好,以后每年妈妈都会给你做。”
“不骗我,骗人的是小狗。”
“不骗,不骗你个小人精,妈妈不骗你。”
还是骗了我…………
接到通知的那天是傍晚时分,妈妈那晚从病床上坐了起来,精神气好了许多,可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醒来的妈妈一直在不停的说着话,我坐在床边安安静静的应着,忍着,祈求着。
妈妈是在午夜11点多的时候走的,像睡着了一样,特别的安详。
…………
我睁开双眼,入目的是房间的天花板。阳光穿透了玻璃洒到屋子里,有些刺眼,下意识的用手遮住半眯的双眼。我起身走到客厅的沙发前面,拎着在超市里买的东西走到厨房的垃圾桶前,把手上的东西扔了进去。
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一把挂面,给自己做了一碗面,把它吃的连汤也不剩。活着,也不是那么的孤独,至少在想念的时候。
第五篇: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今年春节,我会在新加坡度过,作为华人聚居之地,我相信新加坡的年味也会特别浓,甚至可能比国内还要浓,而且,热带比较适合怕冷的我。
明年春节,我可能会在台湾,也可能会在马来西亚,基本上会选择与华人相关的地方,基本上会选择热带,感受不同地域的年味,在温暖的适宜的季候里。
去年春节,我在海南骑行,除夕夜,是在海南博鳌附近一个小村子里度过的,朋友的家中,热腾腾的火锅,海南味道的年夜饭,鞭炮声不绝于耳。第二天穿行在一个个村落中,看到到处都是春联、鞭炮的红屑,人们走动拜年,小孩子们看到骑行的我们,挥着手大叫新年好。很温馨的感觉。
我老家是山东,冬天一般不回北方,太冷,我拣最好的季节回去,和家人乐享天伦。身为时间管理者,我喜欢错季行动,这样,尽得自由、轻松,这是真正的幸福感,比加入春运大军强——在我的观念里。
我喜欢传统,也喜欢时代的进步。以前在家乡过年的时候,虽然的确年味越来越淡,不象小时候那样有着鲜明的年节特色,但是毕竟也有着其他时候不可比的气氛,我享受那种气氛,喜欢和家人一起置办年货的感觉,而现在,当我身处深圳,我同样喜欢到热带度假的选择。
我理解年节的实质在于团聚,一年辛苦到头,回乡与家人相守一段时间,享受天伦之乐,如果能够抓住实质,也就会明白,未必一定要到年节,心意可以在平日里就多多体现出来,比如电话问候、QQ(现在主要是微信了)、平常休年假回去团聚等,而且,过年也未必一定在家乡,不过这个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传统观念,比如我劝我爸爸到深圳来过年,他就不愿意,其实这样多好啊,深圳的冬天比山东暖和多了。
职场人士可能一年到头总是繁忙,即使有年假也难休。我一直觉得:要想过好年,功夫在年外。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把工作做好,争取在合适的时间休假,不用非得等到春节,如果是带团队,其实这更重要,因为身为管理者而不放心自己休假期间的工作,那有可能表明管理不到位。我以前带团队时非常注意后备经理人的培养,我休年假,工作照常进行,领导不用担忧,员工也觉得被信任和得到了锻炼。
春节,和平常的每一天一样,都要开心地度过,我喜欢自己的度假方式,不用在路上奔波,不用和很多人拥挤,也不用害怕冰天雪地,因为和家里人有充分的沟通,所以他们也理解我——当然有时候要做有点小危险的事情就瞒一下,避免他们担心,我去海南骑行也没告诉我爸爸,不过惨的是除夕夜他打电话给我,听到周围的鞭炮,疑惑地问深圳不是不让放鞭炮么,只好告诉他在海南了,这事表明一个能降低环境噪音的电话相当重要:)。
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一部分,也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每个人过年的方式,有同,有异,有个人选择的自由,只是,不管选择哪种,我觉得,开心最重要,选择了,就开开心心地过,而不是“当境恨境,离境爱境”,在自己选择的方式里,仍然纠结、不开心。为了回家的热望,回程中的漫漫几十小时也是值得的,选择了远赴海外过年,就不必在意别人的非议。
我也一直还记得,我和母亲最后相守的那个春节,我在苏州工作,乘大巴,在夜里回曲阜,被大巴扔在泰安高速路口,凌晨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雪地里走了一段路,遇到一个早起上班的年轻人,骑单车,很善良地说载我一段,而我相信他,他在已经有出租的地方放我下来,向他道谢后,再前往汽车站买票,行在中途时,接到好友的电话,说已经在接我的路上,让我下车等他,我站在茫茫雪野中,冻得要命,到他车来,扑进车里,感觉立刻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