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时间:2019-05-15 10: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篇:南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南帆教授访谈

本刊记者 徐泽春

听到南帆教授的文名,是从孙绍振老师那里。孙老师认为南帆开创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是“超越审美审丑的审智散文”,并将之誉为一次横空出世的壮举。在南帆教授为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作主题报告后,笔者对他进行了一次更为深入的关于散文阅读和写作的访谈。

徐泽春:南帆老师,现在的文学研究者都喜欢讲西方的理论,我还以为您也会从近年流行的西方文论开始讲呢,结果您从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有点让人出乎意料。

南帆:从哪里开始讲,我当然是有考虑的。虽然我已经很长时间与中学语文界没有联系,但我知道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作家或者文学批评家都完全派不上用场。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经在多年前担任过语文教师。从他的描述中我了解到,中学散文的教学相当注意文字的疏通、文章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提炼和概括。当然,对于散文阅读乃至通常意义上语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必要。这意味着对散文作品的精读。文学研究中也有一个术语叫做“细读”,这个术语来自“新批评”。但我想补充的是,文字疏通或者文章结构分析不能破坏散文的整体感,不要使散文的分析成为散文的肢解,从而无形中把作品理解为一个个孤立的片段。

中国诗词传统中有一个强大的观念,就是破除字句的雕琢,追求作品的整体气韵。什么叫“气”?这是一个模糊而又复杂的观念。可以大体理解为,来自生命的内在冲动。如果诗人有一等的胸怀,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个别字眼。他自然会写出好句子来。当然,这种观念也并没有取缔诗人的炼字炼句,而是形成了一种曲折的美学追求:诗人仍然在炼字炼句,但是,“炼”的结果就是使人察觉不到“炼”的痕迹,这就是古代批评家所说的“极炼如不炼”。

徐泽春:“气”,是中国古代文论特别重视的问题。“浩荡之气”、“气脉贯通”、“气韵生动”都是常用词了。在东方文化中,“气”是太重要了。还有什么“文如其人”、“言行一致”,都是这种对“气”的追求吧?

南帆:这个问题就不局限在散文解读中,而要扩展到中国古代美学了。在古人看来,诗文的格调源于心胸、气质。这里强调的不是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神采、襟怀、气象。曹丕说:“文以气为主。”这是一个可以体会而难以实证分析的命题。他认为散文背后的“气”具有巨大的力量。真气饱满,内心充沛,言语自然滔滔不绝。只有内心贫乏的人才在那里搜索枯肠,字雕句琢。语言、气韵、内心三者之间构成了互相呼应的关系。这一切显示为散文的气势,也显示为人的气势。清代刘大魁的《论文偶记》指出,音节之中可以见出神气。曹丕用“气”形容各个作家,例如某某人“时有齐气”,某某人“体气高妙”,如此等等。总之,人就是文,文就是人,文字技术源于生命,而非工艺。散文不仅是通常的抒情文类,而是生命本身,是人格追求的象征。就更大范围而言,中国古代的诗、文、书、画、琴皆出于一源。

徐泽春:您在讲座中关于苏东坡讲了很多,您推崇他的旷达。这是一种人生气度,是一种胸襟,很好理解。可是您也提到了鲁迅,提到鲁迅的犀利、尖刻和决不饶恕也是一种情怀,请您再详细谈谈您对鲁迅散文的看法。

南帆:许多人十分喜爱苏东坡,我也是如此。他的旷达是许多文人无法比拟的,尽管他的一生坎坷连连。作为一个天才式的作家,他的旷达从容不迫地表现在散文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度。《赤壁赋》等名篇就不用说了,甚至随笔式的三言两语,他的胸襟情怀也能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他并没有刻意表白什么个人的重大思想,但其中潜在的对话对象很大——苏东坡是与各种人生姿态对话。夜半时分欣然赏月,根本不在乎世俗的生活规定;心如止水,闲情逸致,各种生活的磨难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而这一切渗透在挥洒自如的遣词造句和语感之中。这些文字背后有一种逾越庸常世俗人生而独步于宇宙天地之间的大自在。苏东坡的天才在于,不足百字之文居然表现出如此气度。我偶尔在网络上读到一篇分析《记承天寺夜游》的文章,作者一开始就说:苏东坡像一个任性的孩子,见到月亮就不睡觉了,就要起床去玩。作者当然也是想赞许苏东坡,他或许想表明苏东坡如同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般可爱;但是,我一看到这样 2 的文字就觉得格格不入。为什么呢?在任性的孩子、撒娇式的言行和妈妈的宠爱这些语境之中谈论苏东坡,完全是南辕北辙。阅读杰出人物的作品,如果没有窥见他们的胸襟情怀,无疑是重大的损失。

当然,并不是只有旷达、超然、从容不迫才算胸襟情怀,激烈也是情怀,尖刻也是情怀,决不饶恕也是情怀——只要这一切在相当的高度上与世界建立了联系。“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是陶渊明的诗句,鲁迅引用过。这几年围绕鲁迅出现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鲁迅有些心胸狭窄,有些刻薄,爱和别人争吵,斤斤计较。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并非全无依据。但是,当年那个历史段落之中,就是要有鲁迅这么一种人,他激烈,倔强,因为计较而轻易不肯妥协,决不宽恕对手,他为了要长寿吃一些鱼肝油保护身体,目的就是让对手恶心。这种令人生畏的性格牢牢地钉在那个历史段落之中,叫许多“正人君子”难受。这就是他的目的。也许,离开那个历史段落之后,人们可以以局外人的身份品头论足,也可以轻松地劝一劝鲁迅,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些啊?但是,鲁迅就是不肯饶过那个时代,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一根不合时宜的钉子,让敌人如鲠在喉。即使这种性格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鲁迅仍然在所不惜,仍然一如既往地尖锐。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这也是一种大情怀、大胸襟。鲁迅的这种性格在散文、杂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的文字风格与这种性格丝丝入扣。鲁迅作品中最深刻的那一部分内容,中学生可能读不太懂,例如《在酒楼上》的悲凉感,甚至《祝福》中也有一些中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至于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我想这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的。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顽强地镶嵌在中国历史的脉络之中,如同一块撤换不下的拱石。了解了那段历史,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感,他的愤世之言自然听得懂,并且依然让我们痛彻心扉。

徐泽春:嗯,深刻的历史感,而不是肤浅的历史知识。您在讲座中说,以前有一些语文教师考察作品的历史因素时,总是更习惯于把作品之中再现的各种景象——譬如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码头、四十年代上海的霓虹灯,如此等等——与 3 某一个时代联系起来,相互对照,并且认为这就是反映了时代生活。但是,这种分析是非常不够的。

南帆:是的。至少在阅读一篇散文时,需要考察的是叙述人的胸襟和情怀,以及这种胸襟情怀是如何与那个时代互动的。

徐泽春:您刚才在讲座里讲到,我们读到的大部分散文都十分“平庸”,连选入教材的散文也显得相当“平庸”,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南帆:因为我在这些散文里看不到胸襟和情怀。即使一些散文偶尔灵光一闪,很快就恢复了平庸的面目。多数作家的灵感只能支撑一个局部,或者支撑一两篇。一些作家的局部描写还是很有功力的,就这些局部片段而言,这些作家不会比托尔斯泰或者巴尔扎克差多少。巴尔扎克的有些局部甚至相当笨拙,但是,回到作品的整体,伟大的作家拥有强大的追求,有大胸襟、大情怀,他们把整个世界装在心里,而不是考虑怎么讨好上司或者买一些便宜货这些琐碎的事情。这就是文字背后的灵魂。即使阅读一篇短小的散文,只有察觉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这些作家伟大在哪里。字、词、句以及文章的精巧结构都很重要,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表现散文中最深刻的内容,如同一个人的服装不足以表现灵魂一样。

徐泽春:“不平庸”的散文得有大胸襟、大情怀。西方传统的以理论思辨见长的随笔,也属于您认为的“不平庸”的散文吗?

南帆:说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还是要提到罗兰·巴特。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个作家——当然,他同时也是文学批评家、符号学家、文学史研究者——十分着迷。吸引我的就是他的奇思妙想。从他的理论著作中,无论是《写作的零度》还是《S/Z》,我都无法看到平庸。独出心裁的理论构思背后是巨大的思想活力。他的随笔保存了许多生活表象,同时又有如此精彩的思想。二者自然熔于一炉。这些思想不是藏匿在厚厚的概念围墙后面,而是直接体现为对世界的“看”。罗兰·巴特对生活有那么多的看法,简直令人惊异。另外,他擅长调遣文字,文辞精妙机智,精确度和分寸感都远胜于许多作家。总之,一个活跃的思想进入了世界。这个思想从未被生活表象淹没、覆盖,而是如同锥子般地穿出来,刺痛了人们。当然,西方的许多作家擅长写这种随笔,例如培根、蒙田、本雅明,等等。他们的随笔制造了智慧的快乐,和我们这里常见的散文,有很大的区别。

徐泽春:孙绍振老师在很多文章中给您的散文创作以很高的评价,认为您开创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达到了“审智”的高度。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您是怎么做到的?您的散文写作是怎样开始的?

南帆:对事物的观察,我的着眼点往往在思想或者意义上。我并不是对散文进行一番研究以后开始写作的,至少在初期,我的散文写作不是一个自觉的行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的主要兴趣集中于文学研究以及理论问题。符号学、精神分析学、意识形态理论均是我相当关注的领域。某些时候,这些理论兴趣超出了文学文本而进入更大的世界——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更大的文本。考察这个大文本的时候,我应一家刊物之约写了一批随笔,分析日常生活中种种文化现象,例如身体、面容、证件、寓所或者谣言、誓言、姓名、名声,如此等等,这批随笔后来结集为《文明七巧板》出版。我在“后记”中把这批随笔称为“寓意分析”:“寓意分析是一种诱惑。分析的快乐类似猜谜。平面的世界经过分析将显示出深度。寓意分析是对人所置身的日常环境进行思想的突围。”两年之后,我集中写了一批以“身体”为主题的随笔,每篇都有一两万字。这一批随笔的结集即是《叩访感觉》一书。我对自己写随笔的期待是:思想,独异的见解,发现,生活经验的活跃,智慧含量,文体更加灵活自由。我想,可能对我来说,在思想与形象之间跳跃,就是我习惯的写作方式。

徐泽春:现在很多专业写手写散文,只关心自己的吃喝穿戴、只传递自己的喜怒哀乐,说些只有少数人看得懂的话,让人感觉很“散”,很“随意”,有时候也有点像八卦的感觉。您对这个怎么评价?

南帆:这个问题可能涉及文学形式和生活的关系问题。我曾经说过,散文如同一柄称手的快刀,散文写作具有一种直击的快感。这绝不是用那些杂碎代替文学形式。作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深刻的紧张。他们试图用文学克服、消弭这种紧张。文学的世界就是作家的理想王国。这时,必须有一个形式成为理想王国的栖身之地。文学形式——当然,艺术形式亦然——意味着摆脱生活的原生态,有效地积聚起美学的能量。形式在文学和生活之间设置了必要的距离。文学——即使是现实主义乃至自然主义的文学——的超越必须诉诸形式。一个作家的形式风格往往尖利地挑开了平庸的生活。文学比生活强烈,甚至喻示了平庸的不可忍受。所以,我愿意说,形式寄寓了作家的理想。然而,那些鸡毛蒜皮式的散文显示不 5 出冲出生活的力量。幽默一下,机智一下——现在具有幽默和机智才能的人实在很多——但是仍然一如既往地陷于生活之中。日本的文学理论家厨川白村有一个著名的比喻:随笔是炉边的闲谈。啜茶,谈天说地,这是一种雅趣。但是,我希望这种惬意和舒适不至于让人遗忘了文学的突破使命。我愿意再次谈到巴特。他是一个对生活情调十分考究的人。可是,他的思想绝不是调剂生活,而是把生活震出一条条裂纹,暴露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各种支架。

徐泽春:我明白了,要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文学与生活比任何时候都要接近”,才会比较到位。

南帆:我在《辛亥年的枪声》这本散文集的序言中有几句话大体可以代表我对散文的理解:“经天纬地,纵论历史;品茶赏奇书,煮酒论英雄;叙家常,谈风月,念旧情——总之,散文总是一副从容不迫的神情。一路溜达下来,遇到可圈可点之处,随时随地驻足而观。相对地说,散文最不屑于循规蹈矩。戏剧或者小说的情节紧张、严谨,第一幕挂在墙上的枪最后一幕肯定要打响;诗高悬于日常生活之上,斟酌推敲丝毫不能苟且;论文如同马拉松长跑,一个无懈可击的结论是必须冲刺的终点;只有散文怡然自得,神闲气定,行于所当行,兴尽辄止。这就是散步的乐趣。随意也是一种进入生活的人生姿态。大隐隐于市,乱头粗服,烟火气十足,别有一种格调。散文逛荡在闲常的日子里,搜集自己的秘密心得和发现。这些心得和发现多半是目击道存,即景会心,而不必依赖繁杂的谋篇布局。”

徐泽春:“从容不迫”、“神闲气定”、“即景会心”、“行于所当行”,这些词很有东方神韵。

南帆:“散文”这个名称十分有趣。“散”字的要义不仅在于“形散神不散”之类的命题,更重要的是自由精神。“散”字的内部神韵在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所以,我喜欢苏东坡以水喻文,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叙事,议论,考证,抒怀,风生水起,随物赋形。那些“文艺腔”堆砌出来的散文仿佛形成某些奇怪的规则,怎么抒情,怎么写景,夹叙夹议,卒章点题,全文不超过三千字,如此等等。我不想评论这些成规的来龙去脉,而是说不要用这些所谓的成规束缚了散文的自由精神。当然,自由并不是随意和草率。真正的美学高度才能保证自由不至于滑向浅薄。我想再度强调两点:第一,没有既定的规范也就没有形式上的藏身之地。散文是一个人的直接敞开,高低深浅一览无余。写作者很难利用音 6 韵节奏、故事情节或者一大堆概念掩护内心的贫乏;其次,敞开文体的边界对于创造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天马行空的另一面就是无所依靠,不知怎么下手才好。没有情节逻辑的固定轨道,没有分行、韵律和节奏作为脚手架,许多人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所以,自由并不意味着轻松。散文最好写,但散文最难写好。

徐泽春: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散文教学占主导,中学生作文也是写散文的比较多,请您给中学生写散文提几点建议吧。

南帆:开始散文写作从来没有吓人的门槛。我在很多地方都讲过,散文不讲究文体规范,要的是自由和开放,每一位散文大师都有不可重复的强烈风格。但是不要以为散文就是不负责任地随手涂鸦。提笔之前最好要问一问自己:我真的对世界有想法吗?有了好的想法自然表达,我觉得这就是散文。当然,所谓对世界有想法,未必是经天纬地的雄心壮志,而是指与通常舆论不同的独到之见。不见得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写小说或者诗歌,但他们都写过散文。可是真正写得好的又有多少?这就又回到了前面的话题:散文不是因为循规蹈矩而产生佳作,而是依赖胸襟与情怀。

徐泽春:谢谢南帆教授。

第二篇: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

艺考中“散文写作”的考查标准

1、写作能力,即文字功底。

2、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考生散文写作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生活中经历的事件的发掘、组织和结构的能力。

3、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特别是视觉感受能力。

艺考中“散文”文体

艺考中的散文与中学讲授的散文是不同的,中学讲授的“匆匆”“春”等都是抒情散文。老师强调的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原则。

艺考的散文写作要求的是叙事散文。它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必须有“事件”在里面,或者必须有事件的“片段”在其中。

“事件”是构成叙事散文的主体,光有“事件”还不够,还必须是“故事”。“故事”与是“事件”区别在于:故事必须是触及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并且能够有一定主题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构成故事。

2、必须是真实的故事。

这就与小说等虚构体裁区别开来。真实性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目睹,亲耳所闻。比如《背影》、《小橘灯》。

故事可以是一个片段,或者由一连串几个记忆事件小片段构成。

这些片段可以是关于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关于许多人的。

有时不是由一个事件的线索来勾连,而是一个主题来联结,或者是由某种情绪联结成的。

3、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

一篇优秀的散文要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1、由一个或者几个故事片段构成,具备引人入胜的特点。

2、有感人的情节、内容,即它必须令人感动。

3、丰富的细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内心的揭示等。

4、具有一定的可视性。也就是尽可能有一定的“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就是你的文字描述具备一定的可视的内容。读者通过你的描写,可以建立起人物的形象、场面、气氛。

散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需多观察、多练笔。

考生普遍感觉到没有内容可以写,所以建议平时多注意对生活的积累,通过最细致的观察,重新认识伸过,感受生活,从最普通的凡人琐事中去寻找、去发现。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练习:

1、人物练习

从身边的人开始观察。

注意观察人在各种情况下眼睛、手、脸部变化。注意各种人物在情绪比较激动或比较低落情形下习惯性动作和反应。

2、静物练习

从一个静态的物品里,你要看出时间感、色彩的层次感等。从一个最普通的物品上,发现时光的烙印。如家里的门、窗、桌子,发现这些物品上面发生的细微变化。

3、场景的观察练习

公交站台、公园一角、小路、网吧、教室等。这些地方与哪些人群会联系在一起。在这里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这些地方和其他场所气氛有什么不同。

4、自然界重要自然现象的观察练习

注意自然现象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考生要多体会。

5、情感表达练习

情感与温度。比如,你在清晨阳光升起时,你的心情。在黄昏的时刻,天空、大地给你的感受;这些时刻都需要体验。

6、色彩的观察

如通过不同颜色的服饰来表达一个人内心的心情。

7、环境与人的心情关系观察

如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他的行为会发生一个变化,随着人物的情绪变化,在人物眼里的景和物也要发生变化。

散文写作是个基本功,以上是这些年指导学生备考的经验,希望每一个考生能够打好基础,考试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散文写作练习题:

第一场雪春雨

童年往事回忆

母校纪事开学第一天

放学路上我的同桌

难忘的一课除夕之夜

彩虹窗

网雨

大雾门前的河流

一封迟到的信短信

呼叫转移网友

相逢半张照片

老电影笔记本

一张电影票一场难忘的比赛

我最爱的人桥

风最美丽的旅行

水远方

第三篇:南风吹蔷薇散文

题记:春天要来了,你的脑海里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吗?

蔷薇花,在我的心中应为怎样的期待?

于花,我从来不求甚解,所关心的只是目光所及,颜色各有不同,花型各有千秋,香亦或无味,仅此而已。万物最绚烂的存在于我是莫大的浪费,偶尔有许多花让我诧异,却从来轻描淡写。一如邻居女孩告诉我,路边粉色花束的花不是樱花,而是垂丝海棠;早春看到的黄灿灿而且香气扑鼻的小花不是腊梅,而是迎春花,甚至可能是连翘;我也从来没有去区分何为牡丹,何为芍药。为了避免尴尬,每次统称他们为花,这是最稳妥的方法。

《映山红》我百听不厌,旋律质朴,歌词简单,却总能给我无尽的想象。从小平原长大,对山水总有无尽的期盼,幻想着如果有水,整日能水中嬉戏,捉鳖拿鱼,波光粼粼的水下有无尽的秘密;如果有山,整日里能山里穿梭,追猪撵兔,苍茫的森林包裹之下到处都是乐趣。每次歌曲里面唱到“若要等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的时候,满眼都是红灿灿的山岗,我就站在山崖之上,欣喜地看着这壮观美丽的景色,心里全是激动。眼睛望去的何止千里,又何止千年。可是,歌曲听了许多年,却从来没有去了解过映山红到底长什么样子,甚至都没有想过去了解。念及此,满心惭愧,我只是喜欢那样的景象,却与花无关。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却也经常发生,你喜欢或者爱一个人却并不是爱她的人,只是爱她给你的感觉或是习惯有她的生活方式而已,表面追求的东西可能本不是你想要的。

后来才知道映山红就是杜鹃花。本以为山岭中的寻常野花,粗陋没有艳色,所以便被起了个“映山红”的名,就像农村叫阿猫阿狗的孩子,却不曾想“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便是她。满心愧欠的我肃然起敬,其实她也不全是红色,有雪青色,甚至还有白色。更让我惭愧的是,在我的身边早有让我无限想象的映山红。工作园区的花坛中一簇簇,一丛丛漏斗状的小花便是她。

我误会的又何止映山红,木棉花不是开在藤蔓上的,香樟树是春天落叶的,也从没想过猕猴桃是像葡萄一样长在藤条上的……想起前几日,我指着海棠花告诉别人是樱花,这又岂止是个笑话。

蔷薇,初听此名的时候,满眼都是诗意,有这样的名字的生灵肯定是可以倾倒众生的存在。她一定是一种很美的花,如曼妙女子一样,用任何漂亮的文字赞许都不为过。只是,她在我心里的痕迹便也到此为止了,虽然那首《红蔷薇》也让我疑惑,这样美丽的花,为何却被唱的如此孤芳自赏,凄凉无奈。“我是一个好美好美的红蔷薇,可恨老天不作美”;“可悲送人做玫瑰”。疑惑转瞬即逝,生活中,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无法去操心这呻吟,即使有时间,心思也已经不在这美丽的蔷薇花上。

南风徐徐,春日里的生活更多些惬意,上班的的地方离家很近,可以走着去,江南春天到处是花,一路花香鸟语倍感舒适。我是随意放肆之人,对不羁的事物会多些好奇。在上班的路上就有不羁的存在,那是一处放肆的花。花丛高约三米,下围直径约七八米,疯长的枝蔓形成一个硕大的椭圆绿球,这椭圆的外围挤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花朵不大,二三公分,五六朵花儿挤在一个枝头,花底下还有很多花骨朵,能感受到这丛花里面的争先恐后。肆无忌惮的方式让我惊讶,走近看看,我这花盲也没看出什么端倪,只感觉他和月季花很像,有刺,叶子脉络也像月季却略小,枝蔓也不像月季一样直愣愣的竖着,而是搭挤在一起。“像月季花,那她是月季花吗?无从得知。姑且把她算作月季吧,可能是月季的不同品种也未可知”我随意的给了她定义。每次经过,对这个放肆的花总会多关注两眼,也在想,这么多的花骨朵在一起,如果不充分的往外挤,真不好开放,和这个社会里的竞争如出一辙。我也在往外挤,所以没有太多心思去关心她。

某一天,看到大家都在咏颂蔷薇,疑惑这蔷薇到底是什么模样,刚好有空,点开百度,出现的图片和解释让我错愕。原来之前看到的那一丛像月季的花便是我认为的唯美诗意的蔷薇,竟和我想象的柔美大相径庭。和月季、玫瑰、刺蘼、木香同属,也难怪会被别人错当玫瑰,会恨天公不作美。花丛争先恐后的状态,肆无忌惮的方式哪里有柔美端庄的女儿之美。花骨朵奋力挤出来,开放的争先恐后,长的肆无忌惮,完全是奋力拼杀,勇往直前的男子本性,这刚性的美让我肃然起敬。

对蔷薇,是一个多么深的误会。写及此,心里翻江倒海,难以平复,似有千言万语,却只能静默。过往,该有多少事情被我这样误解过?

我站在这放肆的蔷薇花丛边上,与灿烂的花朵对视,为自己多年的不求甚解寻找借口,为自己的轻描淡写寻找理由,借口和理由在这蔷薇面前没有存活的土壤。自以为是的想象,未作深究的推断都是站不住脚的臆想,不做深究的的判断更多的是自欺欺人。之于蔷薇、海棠花、映山红和芍药,我只是闻其雅名,听其事迹,却未见其光鲜,更未感悟其生长,体味其艰辛。轻浮至此,犹可谅否?

但对于她们,何曾在意过我的误会,自顾生长而已。被赋予的美都是别人的事,你只会是你该是的样子。花,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

第四篇:散文写作(模版)

散文写作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灵活地抒写经历中的见闻感受的精悍的文章,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受。典型的散文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他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细致的刻画人物,也不讲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有的侧重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他们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他们的记叙或描写,作者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目的。如《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就是通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议论文一样,它也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确、以理服人。但它不需要逻辑推理、论证严密。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于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虫鱼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妙趣横生而极富感情。从高考优秀作文看,大多数考生对议论散文情有独钟。

三、散文写作要领1.感情体验

散文要写感情,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中被迫放下笔等。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2.细节描写

散文的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3.构思,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内涵做,到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作者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滚雪球

“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没有感情不是散文。——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 ”。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抓一刹那”。这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散文写。这一点,“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部分,最富有“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

“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精华“不散的神。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以线穿珠 ”部分,最有“

它“文革”——”。小——“一粒”部分。抓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行,文学色彩很浓。同一般”。朱自清的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 而是一种回 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不能不明朗和确定而细节只能在法,有人叫做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徐迟的构思方法,叫光彩住这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构思方法往往与手法联系着的。如借物抒情、小标题、象征

4、联想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

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火和热),如2000年上海市作文《水的联想》和2002年的《面对大海》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但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丛中跳跃。

5.文采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

简洁而潇洒: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四、高考作文要求

(一)基础等级

1、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2、立意独特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3形散神聚: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

4、感悟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者感同身受了。

(二)发展等级

1、体察入微,以小见大

上面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表现重大主题。如《红绣鞋,白布里》

2、表达方式多样,夹叙夹议,情理相透。

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而不仰仗虚构。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可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有情理相透的特点,思想内容往往不直接,而是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

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着如诗画的江南时,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着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缘

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我所知道的绣花鞋,我所想象的绣花鞋,应该是有着鲜艳的红色缎子面,折射出令人陶醉的酒红色的光芒的。它应该有金色丝线织就的凤凰牡丹并蒂莲开,它应该着在三寸金莲之上微微地挪开步子,它应该伴着宫廷才有的醉香和历史才有的沉醉。

我常常仰头观望日落时的天空。一团团白色的云朵就像美人踩过蓝绸时的香粉屐痕,听说女子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煜,谁都不曾料到,这一缠缠了千年,缠出了多少血泪!?

小时候,看着曾祖母小心地挪动莲步,觉得很好看。也曾私底下学着走得摇曳生姿,“花枝乱颤”。新鲜感过去之后,还是会嫌像被什么辅住了手脚如此不得自由,于是和一大帮孩子欢呼1.春之怀古(台湾--“春”2.红绣鞋,白布里张晓风)--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我却常常梦到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老屋的后院,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于一双小小的绣鞋。那是曾祖母

着,奔跑着,自由自在,像极了空中的鸟儿,飞得无拘无束。我想,曾祖母一定在用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羡慕眼光看着我“飞过”巷子。

在哪个年代,女孩子都是要缠足的。听曾祖母说她出生于宣统三年。那便是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历史书上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便颁布法令禁止女子缠足。不知是新法令的春风没有惠及此地,还是丑恶的势力没有马上死亡,我的曾祖母缠了足。我倒没有听她说过缠足的种种痛苦,她尽量在我面前展现美的一面,要把最好的留给后代。正如她留下的那双红绣鞋,一双极其美丽的绣花鞋。虽然我只看到她在生前穿着青面小鞋,由爷爷扶着散步,白发被风吹过。奶奶说曾祖母年轻时也是美丽的女子,所以,我看着这双绣鞋,总会想象一个美丽的新娘。在那个年代的乡村,美丽是永远不会属于一个年轻女子的,她有的是什么呢?三日入厨房,洗手做汤,从此脱下美丽的嫁衣和华美的红绣鞋,开始劳作,相夫教子,担起生活的重担,任沧桑爬上脊背,青丝变为白发。只有红绣鞋,在她百年之后依旧美丽如初。

曾祖母教过妈妈打盘纽,一个个 精致得像艺术品。但始终不曾再做红绣鞋。

我缓缓地摸过红绣鞋的花纹,刹那间依稀看见飞天流转的衣纹,关于一个女人承受一切的美丽。我去看戏文里青衣流转的水袖,看她美好的身段,却永远也找不到红袖添香红鞋的神韵。红绣鞋已经成为过去。增祖母承担一切风霜的美丽永在我心中。

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传奇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以小见大)

3、谁的眼泪在飞

这一天,电闪雷鸣,这一天,地动山摇,这一天,大雨滂沱。

这一天,世界同悲,这一天,天下共难,这一天,谁的眼泪在飞?

当一排排倒塌的校舍扑面而来;当一具具遗体从瓦砾中缓缓抬出;当一个个母亲亡命般地冲出隔离带,冲向担架上已经永远沉默的孩子;还有谁,能够忍得住悲伤?还有谁?不泪如雨下? 谁的眼泪在飞?不期而至的四川地震,震撼了国人的心,也牵动了人民的好总理温家宝的心。余震还在继续,温总理便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总理的落泪,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高度痛心和惋惜,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的博爱之情和体恤之意。人们已经十分清楚,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总理的身影,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总理站在第一线!总理这一情不自禁的落泪,透视了他情牵百姓的公仆人生。人民为有这样充满爱心的好总理而感到幸福、欣慰。总理别哭,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您的指挥和运筹帷幄下,战胜这场灾害。

谁的眼泪在飞?救援不断深入,消息不断,同胞生命在地震中陨灭让人悲痛不已。“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战友别哭,灾区人民因为有了像你一样的千千万万子弟兵的救援,生命才得到延续,有了你们的救援,灾区一定会在废墟上重新崛起。

谁的眼泪在飞?央视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的解说后,他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主持人,你别哭,正像你说的,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我们的 祖国才会充满希望。

谁的眼泪在飞?在全国哀悼日,所有的人都泪如雨下。啊,我的父老相亲,别哭,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恨,但我们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努力从废墟中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让我们檫干泪水,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从手拉着手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人会无助地哭泣。

人佑中国,人佑同胞!欢乐时我们同微笑,悲痛时我们同忍受。为了地震灾害中受伤受难受苦的同胞,为了依然在废墟中顽强生命的同胞,让我们,在心里,轻轻地,唱响那首古老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汗檫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着你的脸,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轻轻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反复手法,形散神聚)

第五篇:散文写作教案

悠悠乡情——我眼中的家乡

教学目标:

撷取家乡的人、物、事,或历史、传说、名胜、风俗等素材,写一篇散文,抒发对家乡的情思。

教学重点:

适当选取抒情的载体。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

二、布置文题 我眼中的家乡

三、写作指导

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养分,都是我们的“根”。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思绪。写好这类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抒情要有一个具体而细微的意象作为载体;

2、行文要注意“形散而神不散”;

3、语言要优美生动,富于文采。

三、佳作选读

注意佳作中的意象选择以及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的运用。

四、写作实践

学生构思、列提纲、打草稿。

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作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修改草稿

强调“文章不怕百回改”。

三、完成上交

严格要求当堂上交作文。

下载南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写作(最终版)

    散文写作如何突破 一、散文写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们首先要闹清我们讲的散文的概念问题。我所讲的,不是泛意义上的散文,而是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 当前,散文写......

    厉海帆:调研与调研报告写作

    调研与调研报告写作 广东省委办公厅督查室厉海帆 (2011年8月25日) 调研报告有别于决定、通知、请示、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等其它关起门来就能写的文体。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和基......

    2写景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指导

    第二部分:写景散文阅读指导 阅读方法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描绘景物的文章......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议论性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散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议论性散文的入格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散文中运用议论扣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散文这一文体在表达......

    散文的写作指导

    散文的写作 1、题材的来源 文学来源于生活,散文也是一样,每件小事,每个瞬间,每种感触,每样物品都能带给写散文的灵感,我们写散文,其实就是为了生活而写,文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欣赏......

    名家谈散文写作(★)

    名家谈散文写作 贾平凹谈散文 一、中国散文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真情的勃发。但不久社会生......

    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游记游记,有“游”有“记” ——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224500江苏滨海县第三中学 陆可爱 ***【师生聊天室】 孙蕙:老师,我们如何写好游记散文呢? 陆老师:游记游记,首先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