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征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征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征论文》。

第一篇:浅论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征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公共体育;课程;健康教育;特征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现状及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结论: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管理初具现化化;体育教育的课外形式比重逐步增加;体育教师学科性认识要达到较高水平;体育教学的软环境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渠道。

前言

通过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界定,基本确定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基本特征,但是作为我国有几千所不同类别和级别的高等院校来说,由于其学校的性质所致,使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鉴于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体育课程建设引领着我国本科体育教学的潮流因此,对这些学校当前公共体育课程特征的分析,不但有助于这些学校的进一步体育教学改革,而且将指导我国普通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基本教学背景

1.1 办学规模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可分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三类。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以本科生教育作为学校的根本,以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发展,一般全日制学生规模1.5万至2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1200至1500人。

1.2 学科建设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初具规模,有相应国家、省、校级的重点学科。学科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体现在在校研究生的规模,实验室的档次,学科布点和地位,科研经费、论文(著)数量和质量等。目前认为本科的课程教学,依附于学科,学科指导相应专业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于学科之中。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指标中,学科建设程度对课程建设的影响占有相当的权重,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学科建设推动课程建设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已深人人心。

1.3 校园文化建设

一流的大学就有一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育人的外部环境,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1.4 师资要求

教学研究型大学80%以上的教师要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学历者占30%,高级职称教师占50%以上,这两个基本的指标水平,充分反映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是基本目标。

1.5 学分制教学管理

目前,我国提出要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高校,普遍着手进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改革。学分制教学管理是弹性学制下教学管理的必然结果,而弹性学制是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实行的一种学籍管理制度,是高校出高素质并具有创新精神专门人才的制度保证。

1.6 学校办学实力

近几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全国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基本属于各省、市的重点高校,有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学校的声誉较高,直接反映在报考学生人数较多,所以,促使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办学空间和经费也紧紧跟上,办学效益较好,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相对具有雄厚的办学条件。公共体育课程的特征

2.1 健康教育的平台

2.1.1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形成大学健康教育平台的基础。根据200年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体育必修课建议全部开设选项课,选项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给予按排。虽然,目前全国一些高校实施学分制,但一般都以4个学期的学时数,或以4至8个学分作为体育必修课的基本管理模式。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把体育课程作为大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和体育健身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经。因此体育课的设置,也就在组织形式上给了大学生们在校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平台。专项体育训练练课和保健课是二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但也是健康教育平台不可缺少的部分。

2.1.2课程资源。大学阶段的体育课程目标,决定了大学体育课程的结构,而大学体育课程的结构决定了体育课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相对体育课程的资源提出了特殊要求,这些体育课程的资源不是简单的以往对学校场、馆设施的规范标准,而是各个学校主要根据选项课要求和气候变化所配置场、馆、设施。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十分重视对体育课对体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提高利用率的工作,把它作为在硬件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平台。

2.2 健康教育的内在化

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练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身体练习成为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必须有个健康教育的内在过程,而这个内在过程主要还是在非体育教学(体育课)中进行的,这个内在过程是柔性的,而不是传统的、强制性的措施。

2.2.1运动队建设。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可以激发所在学校同学对某项运动的热爱,通过对某一特定队比赛、训练的欣赏和助阵,会在心理上对这项运动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对特定运动的学习和理解,包括技、战术运用和规则的理解,最终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需要,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2.2.2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分无序和有序,是学生自发的一种学习和体验,随着对每个同学健康教育的深入(包括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在校的课外活动逐渐成为终身健康教育的过渡阶段,这即使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检验学生健康教育程度的重要指标。

2.2.3单项运动俱乐部。单项运动俱乐部是一个为开展某项运动而形成的组织,往往具有社团性质,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严密的,也可以是松散的,在俱乐部里可以有分等级的赛会制,各种运动技、战术及规则的讲座,但俱乐部形式只能被认为是一种活动形式,而非教学形式,如果以健康教育过程的身体练习特性(活动性),把体育教学俱乐部化,那么就失去了课程的内涵,而仅仅只有课程的外延,这是不足取的。

2.3 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体育教师历来以敬岗敬业、埋头苦干而著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生素质和学生所迫切需要的健身理念和健身方法手段,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落在实处。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教学水平上层次、上档次的标志。对教学科研型大学师资在科研上的要求,还不如说是在教学业务水平上的深化。因为对课程的深厚理解,把握最新教学动态,必须有相应的科研来支撑,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目前,体育教学理念变化所带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日新月异变化,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如果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灌输给他们,不可能使健身习惯和健身能力得到预期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完善和发展体育课程的专业(专项)知识,并充实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2.4 体现教学基本手段的教改

2.4.1教材建设。教材就是教学的范本,但面对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而言,不可能对固定教材过分依赖,应该介绍大量的指导阅读书,让他们自由选择阅读,而教师应该自编一些导读性的讲义,要改变一本教材统治体育教学的现象,否则,学生是不会接受的。优秀的体育课实践教材,必须注重健身方法、手段和身体练习步骤、身体运动监控等介绍,同时,也要考虑国际化的教材应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后大学体育所面临的挑战作好准备。如果能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那就是一部成功的学术作品。

2.4.2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软件应用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为网上教学并共享相应优质教学资源的先期工作。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身体教育的过程,所以,应该发挥这个能很好表现肢体语言的优势,来发展体育实践课的多媒体软件,要把课件的使用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不断提高多媒体制作水平。

2.5 教学现代化管理

2.5.1学分制与学年制。学分制以及相应的弹性学制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籍管理制度的必然趋势。大学生生源中的年龄跨度日益扩大,公共体育课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把掌握运动技能赋予相应学分,由学生挑选相应阶段来获得。而学生体能状况以学年制来管理,即在校期间,每年给予一个评价,毕业时统算,以合格制作为标准。

2.5.2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教学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基本包括网上选课、网络课程资源享受,网上体育课程成绩管理等。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其自由度都很大,且节奏又很快,同时,从教学管理者角度而言,所控制的信息比几年前大了几倍,因此,方便快捷的网络教学管理势在必行。结论

3.1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规模和学生的特点,要求体育教学必须由现代化的管理来实施。

3.2 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来说,接受体育教育不仅限于课中的形式,课外的运动竞赛和训练、俱乐部活动都是重要的健身甚至健心的有效途径。

3.3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性学术造诣,才能以系统的、前瞻性的、科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才会使学生有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健身能力。

3.4 目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体育教学发展瓶颈,更多地表现在软件上,即学生健身理念的发展和校园体育社团发展程度,而非体育场、馆等硬件建设上。

第二篇:教学研究型论文写作

附1论文模板

我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胡欣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摘要:„„„„„„„„„„„„„„„„„„„„„„„„„„„„„。关键词:***;***;***;***(3~5个)

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一、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历史探源(一级标题)

学生自主管理最初开始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大学——学生型大学和教师型大学„„ 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二、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一级标题)

1.学生自我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二级标题)

(1)„„„„„„„„„„„„。

1)„„„„„„„„„„„„。

2)„„„„„„„„„„„„。

(2)„„„„„„„„„„„„。

2.学生自我管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需要(二级标题)

3.学生自我管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二级标题)

三、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级标题)

四、结论(一级标题)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李福华.对高等学校学生权力的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学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4,(2).

[3]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牛志敏,刘春凤.浅析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6,(1).

第三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领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要求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真正符合科教兴国的国家要求,本文将从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间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情况出发,对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自从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上便开始兴起了一股转型的热潮,为了适应整体的国际形势,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开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开始较为看重在实践中教学、培养应用型栋梁方面的成绩,以便我国的本科院校能够在以后更为残酷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最为有利的位置,提升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竞争力。

一、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情况

(一)关于如何构建体育课程模式的分析。体育课程的构建分为六个板块,包括主线思想、课程目标、内容、组织方式、进行方法以及最终评价。这些个课程模块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缺一不可,而且以最初的思想和目标为课程构建的地基,必须经过详细的思考后才可以确立。

(二)各个地区转型期间的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情况。追求真理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在转型期间进行的改革并不是很顺利,普遍存在着转型力量薄弱的现象,根本无法适应转型所需,而且很多地区只是着重于形式应付公事,而且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体系也并不完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的改革前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三)关于院校学分制度与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关联的探究。其实追本溯源,如果想要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适当的借鉴我国本专科院校内普遍存在的学分制度,根据其他学科学分制的运行方式,打造出学分制的体育教学以及评价方式。

(四)关于体育选课教学的分析。新一轮的本科院校体育教程改革必须更加看重学生利益,更加人性化重组,最根本的是重视人文精神。关于学生自我爱好、自我个性的发展,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构建出完整的课堂体系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选择。而且体育和健康是紧密联系的,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使用科学的方式去设立目标,而且要最大程度的把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化,将体育与健康更加完整的结合起来,着重打造“健康为先”的体育理念,改革负责人的目光要放的长远一些,看重学生终生体育素养的进步与发展,完善整个课堂教学模式,让体育课程变得更加科学。

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是对本科院校教育方式与高级职业院校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新的探究,在展现当今时代精神的基础上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适用型人才。此类人才需要全面的综合素养,所以必须对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革,使得院校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基础上,拥有更为强健的体魄,在精神与身体素质上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关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很明确的意识到现存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思路,尽管大多数地区对于改革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是比较微薄的,改革中也出现了很多阻碍,比如成果少、分配不均等问题,但是这些阻碍得到恰当处理后也将会是财富,只有最大程度看到问题、了解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健全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并且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改革影响力。在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关于体育公共课的供需矛盾,我国的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期就出现了活动量少、体质虚弱的情况,而且随着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所以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把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作为关键点,并以此为方向开展更深刻的变革。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改变许多本科院校进行了大范围的扩招,虽然是给了更多学生进入到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但是大量学生到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与学生数量增多一起出现的是就业压力大、公共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也是非常严重的,造成体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很多体育场地的无法使用。还有就是很多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简单、粗暴,教学态度非常随便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本科院校的体育改革不能只是改革教程,还要改革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体育学习的情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

转型期间进行的体育改革是院校所必须重视的,是提升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关键性突破口。如果能够做好体育改革,也就意味着这些应用型本科将会在转型期间跨出重要的一步,对于推动转型有着非凡的意义。要想将高校体育改革做好,必须进行多个方面的全方位设计,用最科学的方式进行改革,最大程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借鉴周围院校好的经验,创造出能够适应形势变革的体育课程,建设出公共体育课更加多元化的鼓励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元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36-237,243.[2]易春艳,任书阁,李红.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创新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79-80.[3]柳新海,申荣芳.对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4(3):71-74.[4]樊汉桦,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信息化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2):85-88.

第四篇:公共体育课程建设

江西蓝天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建设

学生体质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有效途径。公共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校体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我校在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体育课教学内容逐步优化,体育课程管理逐步规范,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体育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围绕本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和办学目标,以育人为根本,以体魄与人格并重的学校体育观为指导,加大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和评价体系标准,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公共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其中,本科总课时要达到144学时、专科专科则不少于72学时。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体育运动安全要求,针对体育课程的实践性、户外性特点,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体育课专门用于提高身体素质练习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

三)体育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和最为有效的途径,我校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开展仅仅围绕“生活体育”、“快乐体育”、“就业体育”的主题开展。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必修课的同时,努力拓展体育选修课程开设的空间。体育教学中强化分层次教学、特长教学和兴趣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用性和终身性。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系,确立多元培养目标,按需设计多种培养规格,建立多途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体育教材。促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我厅将每两年组织一次全省高校优秀体育课展示活动。

二、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公共体育课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开设体育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实际需要,按不高于300:1的在校生师比重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外聘教师不得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10%,新聘体育教师原则上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同时,积极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引进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到我校任教。采取多种措施、通 过多种形式,培养和培训在岗体育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要建立有效机制,促使体育教师提高科研水平、积极投身课改。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

二)课程设置

体育课程的设置着眼于发展、注重于实际。从我校实际出发,体育课程设置为:体育选项课、体育选修课、体育保健课、运动训练课、单项运动项目培训班等。

三)课程管理

公共体育课程管理,既是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效益的重要保证。结合本校实际,我校建立了健全的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体育成绩评定、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教育教学档案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有利于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发挥最大效益的使用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立各类教学文件、教师和学生考核资料等档案,确保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管理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

四)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把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的专项训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并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同时,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集中展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成果。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折不扣地开展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每年举办一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节。

三、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不足 一)特色

我校在公共体育建设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改革与探索,形成了适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需要的特色:

1、分项选项学习。此法不但充分发挥了了教师的专业特长,使教学资源合理配置,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职业体育教育。结合职业教育所需,我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设置除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外,还增设了如拓展训练,小球项目(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使体育成为日后学生工作中交流的工具。

3、单项体育运动培训班。结合学校的场馆设施及教师资源,学生对某些单项运动进一步学习的需求。体育馆常年开设健美操、瑜伽、散打、跆拳道、网球、羽毛球等培训班。

4、休闲项目的开展。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掌握生活中休闲项目的技巧,我校配置教师进行指导,实行有偿收费,开展了如轮滑,台球等休闲项目的教学。

5、利用体育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公共体育课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课程,目前体育大纲中规定的教学项目就有几十种。由于体育项目众多以及很多体育项目的技术和战术既复杂又抽象,教师不可能对所有体育项目都能正确示范。随着电子影像技术尤其是计算 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体育教学带来许多便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教师示范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二)不足

1、我校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实践环节,且实践课程过多,每项实践课程每个学期都有长达一个月实践的实训,所以,实训严重冲击了体育教学的正常秩序。

2、场地建设滞后。我校原有场地建设是按一般高校场地的配置建设,而对于开展职业体育教育所需的场地设施建设滞后,如现在的拓展训练训练基地还比较小,很多项目因为缺乏器材不能开展。所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还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3、师资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学校在对新应聘的教师,必须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且要求有高的运动技术。但目前大多数毕业研究生中,理论水平较高,儿运动技术水平则相对较差,真正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技术的人才太少。学校的这个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为公共必修课之一的公共体育课,是每一个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塑造每个学生强健体魄、和谐心灵的需要。我校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促使每个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进程中,除了加强专业化人员的培养外,也更多的关注到了大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内容,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推广和普及高校体育课的发展和改革,为了实现促进大学生身身心的健康,以及保持其个性的发展,要对现有的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模式进行整合和构建,设计一种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状况的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建;整合1引言

根据历年来的大学生体质检查报告来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运动的缺乏和肥胖人群的增多,同时数据也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全面下降,这就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警告,在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的单一和落后导致了在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大学期间繁重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也导致了学生缺少锻炼的时间,长此以往就更加的导致了学生主观意愿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双重缺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步伐的推进,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也要将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和重构,以满足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保持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学校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相适应,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2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2.1基础和专项同时展开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所指的是在学生大一大二的阶段同时开始体育基础课程和体育的专项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通过专项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和掌握某几种特定的体育运动,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对于专项体育运动的能力,提高其运动水平;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运动思想和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技巧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体育运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基础构建的同时注重运动专项的发展,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能够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其缺点就是整个大班的教学不容易掌握教学的进程和重点难点,而且对于评价的成绩过分注重,而缺少了对于学生掌握运动方法的引导。

2.2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和中学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一致,所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体育的基本理论以及进行技术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均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导向,学生缺少了选择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个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良好的建议,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方面,虽然很多教师的讲授中所涵盖的面比较广,但是实际上却缺少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生在整个课堂的教育中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自主的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其个性的发展受到抑制,而且过分的注重体育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讲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从其主观的意识上面加以改变,也缺失了体育意识的培养,这自然就导致学生不能有积极锻炼的意识。

2.3“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引导和培养,并且对于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作为整体考核的一部分,结合课堂教学的考核,全方位评价体育课程的质量,这种方式关注的重点在于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教授基础的运动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固定的主题,而是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状况而经常性的调整,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是由于这种方式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高校中的运用最多。

3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整合和构建思路

3.1指导思想的改变

主要是将体育课程教育的教师导向改变为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课堂展开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高度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掌握运动的基础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的情况下,让学生能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愿望。

3.2“教学俱乐部”模式

这种模式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有涉及到,但是在新的背景下可以对这种模式进行重构,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的项目,以及任课教师,同时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上课的时间,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以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也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设置不同水平的教学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选择不同的课时,以保证学生的运动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学生可以选择固定的项目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水平,这样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单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保证其不会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以后体质的提升有了更好的保障。

3.3增加高年级的锻炼机会

在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只设置了从大一到大二的体育课程,而在大三大四之后主要是专业的教育,高年级的学生也就渐渐缺少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两年的不锻炼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体质的下降,而且也让学生的习惯性运动减弱,因此在高年级的时候增设体育课程,并适当的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组织多样化的竞技比赛,让高年级的学生也有充分的参与的空间,不仅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提升,也能更好的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也要理解到体育运动是一辈子的基础事业,要注重对于学生长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的体质,并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校的教育中也要注重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充分挖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同时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教学模式和学校特点充分的融合,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整合和构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2]王林.关于综合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和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3):72-73.

下载浅论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征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征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微课程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文章将微课程与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整合,探索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构建新颖有效的体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并论证指出灵活专业的体育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体育锻......

    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

    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文/安丽绍韩建华[摘 要] 高峰体验课程是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种能够总结、评估和整合其大学经验的课程。通......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学生用辅导材料 北京交通大学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电路教学组 2009.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学生用辅导材料 目 录 一. 为什么要进行专......

    公共关系学课程论文

    公共关系学课程论文物流1134班张琳茹 学号:2111416 通过最近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我对于公共关系学做简单阐述。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公共关系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浅析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就提高与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研究型......

    大学课程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动物医学院 班 级:兽医2班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春季常见猪病及综合防控措施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论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公共体育课程 立体化教学资源 建设 应用摘要:从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应用措施,为公共......

    大学体育课程总结

    大学体育课程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真是恋恋不舍,很高兴这学期选上了乒乓球的课程,我从小就喜欢这项运动对练习打乒乓球充满了热情,记得小学的时候一下课就和同学们冲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