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价格和行程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实际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模型的建立。
情感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另外,在生活中,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等数量有了一些较为浅显的认识,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价格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单价”“速度”等概念,掌握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路这些事情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教学例
4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师:星期天,小明和爸爸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商城里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呀!可是他在购物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好吗?
师:(出示教材第52页例4(1)的内容),请大家认真读题,思考如何列式(生答),为何用乘法?(生答)。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52页例4(2)的内容。
师:那谁又知道,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
生
1、都是已经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
生
2、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
师:回答的很好,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叫做总价。谁能说出例4中两个题目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各是什么?
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
生1:(举例)……
生2:(举例)……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问: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汇报:我们发现“单价×数量=总价”。(教师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追问: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及时小结: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二)教学例
51、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师:逛完商场后,你们建议小明和爸爸该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家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起交通工具,这儿还有一道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53页例5主题图)
师:你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生答)
师:这两个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
1、都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
生
2、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
师:人们为了方便,把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指出:上面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叫做汽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问:你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汇报:我们发现“速度×时间=路程”。(教师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追问:如果知道路程和时间,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及时小结:在速度、时间和路程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典题精讲”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再说说自己是如何解答的。
2、出示“学以致用”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大家谈谈你的收获!
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价格和行程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速度 × 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第二篇:价格与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价格与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邵镭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实际意义.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关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单价、速度等概念,掌握常见数量关系.难点:构建数学模型: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购物
行路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播放第52页例4,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第一个问我们3个篮球,一共多少钱? 第二个问我们4千克鱼,一共多少钱? 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求怎样的问题? 生汇报交流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得钱叫总价.举例说明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何解决? 谁能说说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汇报
单价×数量=总价
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单价和总价,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追问: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板书:总价÷ 单价=数量, 总价÷ 数量=单价)小结:在单价 数量 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3、巩固练习
教学例5
1、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获得哪些信息? 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25米.汽车行了4小时,自行车行了10分钟.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汇报交流
为了方便,把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上面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叫做汽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举例说明什么事速度、时间、路程?
2、掌握其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同理得出:路程÷ 速度=时间
路程÷ 时间=速度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价格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 单价=数量 总价÷ 数量=单价 价格和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 速度=时间 路程÷ 时间=速度
第三篇:应用题(行程和价格)
二、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有12个,共用了240元,平均每个羽毛球多少元?
2、实验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辅导书。已知三年级有145人,四年级155人。问: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
3、水果店卖出两箱同样的苹果,第一箱30千克,第二箱28千克,第二箱比第一箱少买32元。
(1)平均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多少元?(2)两箱苹果共多少元?
4、.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甲每小时走12千米,乙每小时走9千米。问经过7小时后甲、乙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3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经过6小时两人相遇,问原来两地相距多远?
7、东西两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4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问经过几小时两人可以相遇?
8、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问6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9、李老师用480元买了钢笔和圆珠笔各15支。9支钢笔的售价刚好是15支圆珠笔的售价。钢笔和圆珠笔每支售多少元?
10、学校张老师去商店采购学生用练习本,练习本定价4元8角,带去买900本的钱。由于买得多,可以优惠,每本便宜了3角钱,张老师一共买回多少本练习本?
11、学校食堂管理员去农贸市场买鸡蛋,原计划每千克5元的鸡蛋买96千克,结果鸡蛋价格下调,用这笔钱多买了24千克的鸡蛋。问鸡蛋价格下调后每千克是多少元?
12、张老师为阅览室买书,他买了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102元,3本童话书和5本故事书价钱相等,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童话书分别多少钱?
第四篇: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第五篇:相向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相向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类
别:教案作者姓名:王星明职
务:副教导主任职
称:小学高级教师单
位:重庆市忠县任家镇中心小学校手
机:邮
编:
*** 404343
相向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0页例7,“议一议”、“试一试”,“练习七”的第1——2题。
学习目的:使学生正确理解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学会解答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
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会解答相向而行求路程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会解答相向行程问题。正确理解速度和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教师课件出示题目
1.“张华每分钟走60米,他5分钟走多少米?(1)学生读题2遍
(2)列式解答
60×5=300(米)(3)说说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
2.谁能把这道题改变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吗?
(1)编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300米需要几分钟?(2)读题列式:300÷60=5(分)(3)根据:路程÷速度=时间
3.谁还能把这道题改变成求速度的应用题吗?
(1)编题:张华5分钟走了300米,他每分钟走了多少米?(2)读题列式:300÷5=60(米)(3)根据:路程÷时间=速度
(二)速度、时间和路程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这些都是一个物体的单向运动。........二.学习新知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刚才我们研究的行程问题都是一个物体的单向运动,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也就是“相向行程问题”,板书课题。
1.相向行程问题的几个问题(1)出示课件
(2)当两人在一条公路上行走时,在运动方向上可能有几种情况? 运动方向:相向、向背、同向
(3)相向而行的两人,出发地点会不会是同一地点? 相向而行出发地点:两地
(4)两人的出发时间可能会是什么情况呢? 出发时间:同时、不同时(5)相向而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结果:尚未相遇、相遇、交叉而过 2.小结:
解答行程问题应用题,在审题时,我们应该注意运动的方向、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和运动结果,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理解题意,才能采取正确方法解答。
(二)学习例7 1.教学例7的第一种方法:(1)读题,理解题意
①说说题目中告诉我们那些数学问题? ②求什么?
③两人怎么走的?[同时(出发时间)、家(出发地点)、相对(方向)],结果怎么样?(在少年宫相遇)(2)进一步理解题意,分析题意
①相遇时,余刚走了多少时间?苗苗呢?(他们9:00出发,9:16相遇,走了16分钟)
②余刚每分钟行75米,16分钟行了多少米? ③苗苗每分钟行70米,16分钟行了多少米? ④求出了余刚和苗苗16分钟行的路程,就可以求出什么? ⑤谁会完整的分析一遍?(3)根据刚才的分析,谁会列式?
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① 余刚16分钟行了多少米? 75 × 16 = 1200(米)② 苗苗16分钟行了多少米? 70 × 16 = 1120(米)③ 两家相距多少米? 1200 + 1120 = 2320(米)谁会列综合算式?
× 16 + 70 ×16 ①求什么? 余刚16分钟行的路程
① ② =1200 + 1120 ②求什么? 苗苗16分钟行的路程
③
=2320(米)③求什么? 两家相距的路程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2.教学第二种方法
(1)教师课件一分一分逐步演示。注意每走1分钟,稍微停一下,经过16分钟,两人相遇。
(2)谁还会用其他方法解答吗? 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呢? ①两人每分钟共行了多少米? 75 + 70 = 145(米)②两家相距多少米? 145 × 16 = 2320(米)③列综合算式(75 + 70)×16 ①求什么? 两人每分钟共行了多少米?
①
= 145 × 4 ②求什么? 两家相距多少米?
② = 2320(米)他们两家相距2320米。3.比较两种解答方法:
(1)教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种解法有没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思路:“第一种解法是先分别求出每个人所走的路程,再加起来。而第二种解法是先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我们叫它‘速度和’,再乘以两人同时走的时间——16分。”(板书:速度和 × 相遇时间= 路程)...(2)这两种方法,那种比较简便?好在什么地方?(3)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
× 16 + 70 × 16(运用乘法分配律将16提出,就转化为第二种....方法了)=(75 + 70)×16 两种方法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三.巩固练习
(一)做第30页“议一议,算一算”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并认真看图中的条件。特别要让学生注意两人行程的方向和相遇这个条件,还有时间。防止有的学生没弄清题意就套用例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式解答。
(二)做第31页“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再集体订正。
(三)提高练习
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对走来,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
①2000米
②1000米
③无法解答 为什么无法解答? 运动无结果。“两人走了10分钟”的意思不明。两人走10分钟后的结果有几种情况?
① 10分钟后,两人相遇了。两地相距多少米?
(52+48)×10=1000(米)
② 10分钟后两人还没有相遇,还相隔5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
(52+48)×10-50=950(米)③10分钟后两人相遇后交叉而过,继续往前走,在两人相距50米的地方停下来,两地相距多少米?
(52+48)×10+50=1050(米)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物体同时相向运行的行程问题。同学们在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时,一定要先弄清两个物体运行的方向,出发地点和出发时间,根据运动结果,考虑解答方法。用第二种方法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必须两个运动的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才可以用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的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