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论文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模块式教学已经紧跟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主流,初步形成了有理论支撑、有实施方法、有教学实践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
论文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课堂教学评价
本文主要是从国内外对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做一综述。通过检索,查阅到相关135篇。但是关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少,其中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相关的硕士论文2篇,研究论文13篇;关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12篇。
1国内关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从国内目前文献研究资料看,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创新正在不断深人,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少。我国课堂教学评价起步晚,还没科学化,一些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才制定一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不注重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隶属与教学评价,而教学评价又隶属于教育评价。我国直到1985年6月,国家教委在黑龙江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讨论会”,才意味着我国教育评价工作的起步。而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泰勒教育评价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吸收了西方各流派教育评价理论,虽然我国的教育评价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研究还是比较分散,概念不清晰等。从查的的资料看我国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课堂评价主体、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1.1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和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制定了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可测性、简易性相结合现实性、导向性和前瞻性相结合条件、过程与效果相结、合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
1.2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它培养的学生将来大多将从事一些生产、服务领域的实际工作。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课程是否具备合格的能力目标;二是课程是否有合格的实训项目(任务);三是是否具有真实的实训过程,以保障能力目标的实现?如果教学中缺少了这三项,就是一堂不合格的课。
1.3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课堂教学主体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协调起比重,同时注重企业参与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结果一般是由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各占一定比重综合而成,需要调整三者的比重。国内外的研究证明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多为主观因素所困扰,而学生评价才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最为有效和客观的方法“学生评价具有多面性、相对有效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持点,相对不受多种假定的,潜在偏见的影响”尽管学生在评价时可能受到自身能力的局限,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策略、方法和效果的感受最深,也是最有资格对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包括教学方法、公平性、教师对学生是否关心、教师对课程本身的兴趣以及对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的群体。同时全教会(全国教师工作会议)指出:要“鼓励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职业教育是开放性的、社会化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只有得到用人单位、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才有实际意义。社会的多角度评价不仅能保证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效益,而且,在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学生家长的评价中,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学校的声誉。评价的开放性与教育的开放性是一致的,开放式的评价就是要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学生家长,也就是说,评价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因素,看学校为满足学生的发展作了什么,学校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评价的开放性是社区、企业、家长和学生参与评价程度的必然反映。
1.4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而目前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与解决,众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总的来说,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还不够科学,对实践课程教学的评价的力度不够,评价的数据处理不够科学,不能及时把评价结果得到有效的反馈和利用。
2国外研究动态
2.1国外关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相对来说都比较完善,如下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1.1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设立专业的评估机构
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有专门的评价机构制定和实施考查评估。有的是学校的协会性质的学术团体,如美国的地区性教育鉴定机构、英国的大学副校长协会等;有的是国家或教育部任命的精英专家团体,如法国的国家评价委员会、丹麦的教育评价院、新西兰的资格认定局;也有的是中介评价机构,如独立的民间监督与评价系统。这点是国外评价的一大特色:中介性。
2.1.2课堂教学评估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这是由各国国情所决定的,同时,这也与国外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形式分不开。如法国地方政府、家庭、企业都是教育系统的投资者、合作者和使用者,这些人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而美国除了政府参与评价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的评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到评价中与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它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高职院校,使学校及时了解、关心社会经济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沿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2.1.3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结果的公开性
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一大特点是评价结果的公开性。通过专门的评估机构,依照各类教学质量评判的量纲(标准)开展评估活动,通过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结果,促使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各环节,达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如法国,评价结果由评价委员负责向社会公布出版,并由评价委员对其负责解释和承担责任。评价报告的末尾要刊出被评院校的校长意见。评价结果公开既是对国家、学校、受教育者、家庭、地方政府及其他基金组织负责,也是为了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学校,进行教育投资等,还有利于全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进行监督。
2.1.4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国外高职课堂教学评价很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如:德国高职学校教师在职业方面的能力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纯熟,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突出显示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这些都在课堂上进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过分注重评价结果,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校对教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反映给企业,企业找学校,学校会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2.1.5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注重产学结合及现代化技术的运用
国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内容要产学结合,国外高职教育十分重视产学结合。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技术的应用性和就业的针对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它既是职业教育的目的,又是职业教育的手段。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上,必须凸现产学结合的指标和权重。同时,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是国外高职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是高职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俊飞.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高职论坛,2007(3).[2]李家成.论教育活动中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结合[J].教育评.[3]杨丽红.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4).[4]孔凡成.简述国外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及特点[J].教育研究,2007(6).[5]危力军,董晓惠.论教师评价体系改革[J].教育探索,2005(5).[6]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7]胡甲刚.英国的发展性教师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2(10).[8]明何洪.现代教师管理中的激励艺术[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9]成庆堂等.试析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10]赵稀斌.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展超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1).
第二篇: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Web3.0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变得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为智慧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环境的变化,高职新型教学模式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智慧课堂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变革以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类教育的高度重视,构建智慧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智慧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高职
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课堂打造成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智能化、可视化、高效化等,最终实现学生的智慧生成。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高职课堂教学转变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虚拟现实技术场景,实现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环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在信息化环境下长大的95后高职学生,他们的认知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喜欢从多个源头接收信息,多任务同时处理信息,多种形式呈现信息,随时进入超链接资源,实现趣味的学习。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实现学习者智慧增长需要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智慧化的教学变革,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智慧增长服务。在智能化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高职课堂进行变革,构建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信息化所需要的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和技术技能型的创新人才。
(2)解决课堂与手机的矛盾,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满意度。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环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智慧课堂学习模式是利用智慧服务,借助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化、适配化的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学习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智慧学习为重点,利用信息化学习方式,突破课堂时空界限,拓宽学习渠道,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3)将智慧理念充分融入高职课程建设,对学生学习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跟踪,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智慧课堂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分析,精准地掌握学情,基于数据进行决策,方便教师安排调整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更加生动灵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多元化,同时智能化地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固强补弱,提高学习效果。传统课堂中,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差;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利用智能终端及相关软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乐趣,高效的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智慧课堂环境的支持下,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知识的传递方式,监控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使课程互动更加立体化。
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3.1课前,探究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数据实时呈现
智慧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征,进行预习内容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预习材料,拓展学习资源,通过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移动端选取感兴趣内容进行预习,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中,课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为录制微课、精选优质慕课与富媒体资源,制作预习检测题。通过这些资源的推送,为学生提供了新型学习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前探究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端以数据的形式掌握学生有没有预习、预习的情况和答题情况,并通过相关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即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预习数据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做好教学记录。探究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推送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高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兴趣点,为课中的智慧教学模式打下基础。
3.2课中,互动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师生立体互动
智慧课堂教学核心是立体化的互动过程。在高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立体的、持续的、高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通过教师移动设备、学生移动设备,多角度、可视化呈现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降低学习认知难度。智慧教室中,小组成员使用移动设备讨论问题、绘制思维导图,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可以结成学习伙伴,便于课上分享资源,课下相互讨论学习。多元交互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互动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学会迁移和运用新知识。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师生提供有效互动的课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高效的学习知识。该教学模式既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不但要合理地组织知识的传递方式和组织教学活动,还要时刻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智慧课堂环境的支持下,教师能更好地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更广泛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教师引导,在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能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3.3课后,差异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个性辅导
课后,通过智慧学习的平台,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推送个性化的复习资源,发布针对性课后习题。学生在一定期限完成课后作业后提交给老师,教师端平台就会收到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于客观题,智慧学习的平台能够自动批改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还可以对主观题进行批改点评,然后把批改情况通过录制微课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种个性化辅导的方式更加的高效、直观、快捷,学生能够及时查看作业情况,在线与老师交流,更正作业,进行总结反思。智慧课堂帮助教师依托大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数据,例如,学生自主学习个性特征数据,成绩数据、交流讨论形成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诊断。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对知识认知特征数据,诊断高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教学。
4结语
高职智慧课堂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推送、互动交流、数据分析,构建良好智慧环境,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融合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专业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利于进一步培养高职专业优秀人才,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岩,马晛.智慧教育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新校园,2015(6).[2]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4]夏仕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
第三篇: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
论文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客观地用量化的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必须建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标体系的设立和权重分配,以客观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 高等学校 课堂教学 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多次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抓好本科生的教学。而评价教学的好坏,最基础的又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对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量化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1-4]。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要想准确建立评价方法,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参考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不同学科之间、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量化比较,为教学管理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1.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原则是规律的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
1.1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产生的效果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涉及全局性的重要指标,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投入和学科发展。
1.2客观、可考核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在设定过程中要尽量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当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本质上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全部基本特征。另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具有合理性,能够在公平、公正、合理的条件下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1.3简洁、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全面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情况,但是指标的设立应尽可能的少,便于操作,各指标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避免指标内容的重复。
1.4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能够正确、公正的前提下,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较强,突出重点,抓住各学科的共性,容易得到评价数据。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些硬件指标可由统计数据给出,其它的指标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2.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顶向下分层设置的3层模式确立。首先确定总体评价目标,建立目标层(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级指标体系,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方面,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并借鉴专家意见,本文建立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并分配了各指标的相应权重。
2.1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指教师的专业精神,它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等一系列活动之中,是能否做好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师要想搞好日常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教师只有做到爱岗敬业,一心为学生服务,才能真正上好课,教好书。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态度分配权重为0.25,以下再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1.1治学的严谨性。高校教师不能只满足当一个照本宣科者,还要成为一个治学严谨的研究者,系统掌握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和体系,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1.2对待学生和教学的态度。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仅是应付工作,而要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3讲课的精神面貌。教师在讲课时要富于感染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被动的受学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求道者,培养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4备课与教案的准备情况。为了上好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备好课,准备好教案,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的落实,只有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密度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内容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四个二级指标。
2.2.1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明白,首先自己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在认真备好课的前提下,课堂讲授时应尽量做到脱离讲稿,或只参考重点提纲,尤其不应该每计算推导一步,连答案都要照书、照教案抄,而不敢自己在讲台上现场解题,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分配权重为0.3。
2.2.2基本知识的讲授。教师在实际课堂讲授环节,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2.3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时应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内容,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2.4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教师教学的手段,是贯彻教与学的媒介,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反映给学生,要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外的另一个重要一级指标,我们为它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3.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择的适当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呆板地只顾自己在上面讲,不考虑效果地对学生满堂灌,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给学生造成新鲜感,但是又不能为选择而选择、为灵活而灵活,而是要注意方法的适当性,我们为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3.2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师在可能和需要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实验、教具、幻灯片、视频影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辅助手段用得好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能只顾花哨,整堂课只见课件、幻灯片,而是要注意合理和必要性,否则就是以辅代主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3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尽量促进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4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教师应合理安排学期进度和每节课的讲授时间,做到松驰有度,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好与坏的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相互应付,就要注意最基本的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分配权重为0.15,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4.1能否按时上下课。教师要保证一堂课的效果,最起码的首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必须要做到按时上、下课。我们给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出勤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出勤率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学生对课程内容没有学习兴趣,经常不去听讲,那就根本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学校既要从制度上规定学生的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督促检查,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3师生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否则如果学生对学习、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就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课堂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4教师的仪容仪表。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带给学生愉悦感和亲切感,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进行,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1。
3.结论
3.1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量化的方法直观地进行不同学科间的课堂教学比较,为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3.2本文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是对具体某一堂课的合格考察,又可以用来对不同教师间的赛教评估,还可以是一段时间,比如一学期结束对教学效果的管理。
3.3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既可采取向学生发放调查表或由专家打分的形式,又可由学生打分和专家打分相结合,再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来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黄迪民,孙佳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J].广西社会科学,2008,(5):194-197.[2]郝占刚,刘菡,宋少伟.基于G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信息,2008,(22):43-44.[3]高征杰.模糊综合评价用于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5,20,(2):78-80.[4]刘贤江.运用模糊集理论综合评价教学效果[J].今日科苑,2006,(12):113-114.
第四篇: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我国高职教育需求El益高涨和教学资源供给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己经成为当今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现状分析入手,设计高职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方案,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支持,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提供借錾和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 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是指学校将收集到的经过加工、整理,用于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运转中发挥着物质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缺乏教育资源的高职院校,犹如失去方向的航船,不能驶向希望的彼岸。
我国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很难以聚集一流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同时我国高职院校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还不能很好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分散,科研工作缺乏长期性;科研整合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和集成性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得不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高职院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职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对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现状分析
通过对xx地区高职院校实地调查,归纳出对xx地区教学资源配置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共享意识。通过对xx地区高职院校行政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学校部门界限较严重,部门管理思想比较僵化,管理人员没有共享意识,很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缺乏系统的教学资源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体系。xx地区大多高职院校对教学资源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方面没有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学校相关部门只对重点项目、后勤单位等方面进行效益评价,却忽视了作为高职院校主体的教学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
(3)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教学资源管理主要采用学校统一登记,各部门独立管理的形式。各部门对自身的教学资源基本只做到统一登记处理,不考虑后续的使用情况,提高利用率的执行力意识不强。
(4)对教学资源整合优化重视程度不够。地区高职院校有整合资源,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方面的思想,但只是提出了这些想法,具体实施还在摸索阶段,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使这些思想没有变成行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方案设计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学资源进行清查,通过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和利用率状态评价对教学资源进行状态分析。
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将教学资源进行初级分类,分为:可优化资源和不可优化资源,然后对可优化资源中投入产出存在问题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进行细致分析。再次,根据资源的性质采取相应优化措施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资源再次进行效益评价和利用率评价,回到最初状态。这个方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直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止。
(1)教师资源的整合。教师是高职院校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可开发性。高职院校要避免重使用,轻培养(开发)的现象,对教师的管理、使用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资源的重要性,从专业的合理设置、专业的整体布局、课程体系的安排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出发,来规划教师资源的配置与优化。特别要注重教师资源的开发,以使高职院校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师资整合的基本思路是教师跟着专业走,专业在哪个系,该专业的教师配置到哪个系,避免师资力量分散,发挥资源集中优势。
(2)课程整合。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应该享受到的基本教学资源。课程整合有三个层次:一是公共基础课与公共选修课的整合;二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三是专业课整合。课程整合的核心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全校可以制定统一标准,比如教学内容、授课学时、考试考查办法等;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不同专业根据教学计划进行选择,实现资源共享。专业课的整合主要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整合性教学活动,一是根据学生的共性开展同一化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学活动总目标。二是在同一化教学基础上,针对个体差异性和差异化学习“小组”开展差异化教学,也就是说,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分类组合结果,选择某些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差别化教学活动。
(3)实训资源整合。合并、重组专业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组建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心,提高专业综合实训水平。改变目前按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验室办法,依据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内在联系和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要求,按专业设置专业实训教学中心,开展综合性专业实训工作。
提高综合性实训教学的比例。学生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后,教师要布置综合性实训课题,指导学生把不同岗位所涵盖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训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或者组织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各岗位的实训教学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来组织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得有关的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校园网资源共享功能为信息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支持。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信息资源是为全体教师服务的,信息资源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让教师、学生能全部或部分地共享这些资源,使网络中资源做到分工协作,调剂余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的政策支持
(1)实行全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稳固的支持力量,即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除此之外,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防止出现阻碍工作顺利进行因素,这也不利于整合优化的进行。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开展一项工作的前提是明确最终完成的目标,而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校投入产出效益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此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制度是对工作开展过程的保障。
(3)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控制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了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和目标实现。结语
高职院校创建教学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平台,能够增加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搞清学校教学资源状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为学校在改革发展中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关注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享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第五篇: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位置,师生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学习,促进了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在选取项目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还要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小组的划分要平衡每一组的学生能力,将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混合组合进行自由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高职 数学教学设计
教育的改革发展应当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对技能型的人才越来越看重,因而国家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推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们正在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教学难题。在这样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提出利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进行高职数学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有力的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高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保证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概述
1.1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以设置项目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位置,师生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学习,而不再是教师一味的讲授知识。这种模式既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2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
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数学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所以,高职教育的工作人员认真分析了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便减少教学中的风险系数,从而达到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良好发展的目的。
首先,国家教育的总体改革发展为项目化教学做好了铺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的教育政策也在不断的更新进步。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中学阶段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新的改革,增加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如逻辑思维训练、微积分的初步认识等,让学生及早的接触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给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便于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其次,当前的高职数学教学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化解这一难题。当前的高职教育存在太多需要解决的难题,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数学基础太差,往往对数学学习敬而远之,毫无兴趣可言,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信心和耐心。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解决这个教学现状,需要教师寻找和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最后,项目化教学的内涵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专技型人才,扩大学生的就业空间。而高职数学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更应以培养具备数学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全力培养他们成为一名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设计研究
对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一元函数微积分这章节为例,笔者对这一节课程的设计如下所示:
2.1设定项目
项目化教学首先是要确定教学中的项目,在选取项目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还要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设定教学中的项目。
比如,超市卖的罐装的啤酒瓶子,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商业利润,在制作时要用最少的成本制作出需要的易拉罐,所以,给学生们设定的项目就是,考虑在易拉罐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怎么样才可以节省用料。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制定自己的计划,可以离开课堂,寻找途径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2具体实施
项目设定好之后,教师导入新的课程,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五个学生组成,小组的划分要平衡每一组的学生能力,将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混合组合。然后,在执行项目前,教师要将与项目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要确定学生们对项目是否理解,避免学生偏离任务。
学生分组之后,可以在课堂进行自由讨论,教师也可以在一旁对学生的见解做正确的指导,经过讨论,每一个小组确定一个综合大家意见的实施计划。这个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集体中,通过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集体力量的强大。
计划确定之后,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工作去完成任务,收集资料、实地考察、整理数据等,最终找到正确的解决答案。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实用型的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3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总结
通过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和教师都收获良多,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热爱数学,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成长学习,总结经验,推动了高职数学的良好发展。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教师与学生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收获。
1.项目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无法体会学到知识的成就感,以至于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但是,项目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数学产生好感,树立了自信心。
除此以外,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项目化教学法帮助学生积极的融入到小组团队中,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小组讨论中,锻炼学生总结学习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到实践的技能。
2.项目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从教师的角度开考,教师的收获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尝试一项新的教学方法时,教师一定会学习补充自身的知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项目化教学,促进高职数学的良好发展,教师在闲暇时间去参加进修班,积极的参加学校里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平日里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研究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技巧。这些付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师生关系越来越密切,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越来越顺利。
另一方面,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增加了高职数学教师的实践经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高职的数学教师也应当在传授数学课本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在社会中应用实践的经验。但是教师的日常工作都是在学校里教书育人,没有空余的时间去社会中历练。所以,开展项目化教学同样能够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实践教学积累经验。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数学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步。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对数学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和考验。所以,教师一定要从中做好引导、调解工作,认真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挖掘出他们的巨大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徐莹.高职高专数学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5(01)
[2]许仨.高职高专数学项目化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3]赵伟良.高职高专数学建模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4]胡振媛.高职高专数学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