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戴勇
2003-12-4
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而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则是广大基层教师和高职课程理论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一、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所进行的探索
(一)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
1.在课程目标方面:由于现行的机电类专业课程目标的制定缺少行业和企业的参与而呈现随意性大的问题。另外,入世后许多企业的机电技术运用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而同一地区企业之间技术拥有程度则呈现出“火箭与牛车并行”的局面。机电类专业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涵盖多个技术层面,实际上任一专业不可能处理这样大的信息量。部分学校为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脱离实际地制定了过高的课程标准,致使造成诚信缺陷问题。
2.在教学目标方面:对于机电类专业教学目标而言,它因涉及课程的具体实施操作,所以量化、可操作性要求高。而实践教学评价涉及评价标准的制定,该标准的制定涉及到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资源问题,它涉及到教师的指导力量、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实践教学所需购置的易耗品等;另一方面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将考虑社会的需求、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因而我们可以断言,各校机电类专业的教学目标都应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应“一模一样”。但目前的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课程开发力量不足及课程开发理论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各校之间机电类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雷同太多。
3.在评价方法方面:目前机电类专业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对方法的研究缺少深层次考虑。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方法的变革背景意味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从统计资料可以反映出,实践教学考核的通过率大于理论教学考核的通过率。究其原因,固然有理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实践教学的信息来源渠道优势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该讲不是个难题,问题是需要构建比较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文件(实验、实训、实习大纲、各类设计指导书等)、具有特色且利用率较高的实践教学场、所、室等。
(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1.实践教学评价体现以人为本
实践教学评价的功能之一是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并形成能力。所以评价方法的采用是以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的。为此在方法上许多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采用了快频小步、分散难点的办法来进行实践教学的评价,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不断的激励,树立自信心。如《钳工实训》中金属锉削和金属锯割是两个难点,不可能一下子训练到位,采用分步训练、螺旋上升(后续还安排同类实训)的办法逐步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2.实践教学评价体现职业素质培养
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沿用理论教学评价模式。但对于一些技能要求高、生产性特点明显的训练项目来说,则与职业要求相距甚远。如加工一个零件,企业以废品率计算生产成本,即以测量每个零件各道工序均应达到图纸要求视为合格;但我们在评价标准上则以每个零件正确完成多少道工序要求作为评价结果;后者可能得高分,但绝大多数是废品。为此,少数机电类专业在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上,对于上述案例则采用生产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在操作时间上不同于企业定额)。这类评价方法体现了职业要求,使学生的训练态度、成本意识等职业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传统的实践教学中缺少设置通过一个产品(或零件)的设计、制定制作工艺、进行制作的工艺准备、操作(加工及调试)等的综合型训练项目。而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大量涉及这类工作。该综合型项目训练课程比课程设计要求高,但又不同于技能训练,也没有毕业设计那么复杂,一些高职院校为此进行了探索。例如设置这样一个项目:根据图纸要求,通过编制数控加工工艺、与其它学生讨论加工工序的集中或分散的策略及工艺制定的分工与配合、选择刀具与夹具、编制加工程序、进行加工程序的调试及数控设备操作、加工后零件的测量与总结等这一综合性的生产性数控加工实训。这类综合性的生产性实训受到企业的肯定,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践教学的评价侧重于过程,但也对所涉及的零件加工提出了生产性要求。这类评价的重点是知识综合运用、技能发挥、师生及学生之间沟通与协调情况、创新意识反映等。
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环境
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环境主要涉及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基本保障条件、评价标准的制订、评价方法的确定等。
1.借鉴ISO9000质量标准思想构建学校教学质量平台
借鉴ISO9000质量标准理念进行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方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形成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形成全体教职工教学质量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文件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保障,构建学校的教学质量平台。
2.运用“一条主线、三个层面”模式构建机电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评价方法虽有其相对独立性,但它的具体运用必须依附于一载体。为此,在研究“毛”的同时,先要对“皮”进行一定的探讨,进而使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更加有效而且具有针对性。“一条主线、三个层面”(“一条主线”是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三个层面”为: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这三个层面之间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支撑。在第三个层面,专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得以实现)模式是一行之有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因具体学校和具体专业的不同,其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难点在于综合实训的要求比较高,其评价背景也比较复杂。
三、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在于评价每个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学习与训练情况,即评价的目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能力(含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目标,从而使评价发挥出调节教学活动的机能。根据调研情况,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拟采用绝对评价法、过程评价法及它们的综合——综合评价法。
所谓绝对评价法是指教学评价的标准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性标准,以此并结合机电类专业的课程目标,制订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应用绝对评价法的目的是为培养职业意识,使学生在训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基本技能,积累经验并在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等职业素质方面得以提高。
所谓过程评价法是指教学评价的标准源于企业技术型人才在完成某一生产任务时所应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先前学过的机电类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训练积累经验,从而形成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应用过程评价法的目的是为检验某一方面能力的掌握程度,重点在于其综合性和系统性。
所谓综合评价法是指综合运用绝对评价法和过程评价法来实现机电类专业高年级学生接受模拟职业岗位任务要求而设置的综合训练项目所进行的教学评价。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保障条件的改善,在机电类专业高年级设置综合实训项目的学校日益增多,为毕业生“上手快”创造了条件,故其教学评价的地位也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实践教学评价方法运用的条件性
实践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会有许多具体的操作形式,针对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践等诸多实践教学环节,其侧重点会不同。另外,由于实践教学的进程、要求不同,其评价的标准和使用的评价工具也不同,故存在评价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
在机电类专业的教学评价中所采用的评价工具是多样化的,但其评价技术并不复杂,常用的评价工具有:行为观察记录(实践的参与、遵守纪律、遵守安全规则、与人沟通合作情况等)、交谈法(口试、讨论等)、技能实演(仪器设备操作、工件制作等)、实践报告(提交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各类设计与工艺报告、自评报告等)、各类测试(书面答卷、排障测验、软件使用等)等等。这些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更能全面评价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所掌握的实际能力。
(二)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1.基本技能操作训练、顶岗实习等课程的考核拟采用绝对评价法
基本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一般是机电类专业的入门技能内容,通用性较强,基础作用明显,其最终考核应以绝对评价法为主。因其评价目标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并与企业生产一线岗位的简单生产任务吻合,所以采用绝对评价方法起到了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有利于职业意识的培养。
顶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 工人进行指导,受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专业训练。为此,这类实训的评价必然是采用绝对评价法。
2.专项实习、专项技能实训、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拟采用过程评价法
专项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等内容都是专业教学内容。因各项内容综合程度不是最高,与企业生产一线的真实生产任务有一定的距离;另外,作为技术人才来说,理论技术的基础应该宽泛些,所以专项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某一部分技能。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逐步了解各个技术环节的衔接、信息的获取、工作过程中人员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等,从而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为此,在这类实习和实训中采用过程评价法是恰当地。
在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中,实验的基础性地位也是比较显著的,实验课的目的和任务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基本操作技能、规范操作程序等,如物理实验、机械基础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等,由于其与基础理论课教学结合紧密,位于实践教学过程的前期,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具有引导和奠基的作用。与此同时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职业素质训练的过程,如果从部分开设的排障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来说,它还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因此,实验教学应该抓其过程,所以亦应采用过程评价法。
3.综合实训(含毕业实践)等教学环节考核拟采用综合评价法
综合实训(含毕业实践)是将若干门专业课程内容通过一个实训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一个“准技术人员”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的成果接近或基本上与企业生产一线的真实生产任务吻合。因每个实训项目占用较多的时间,对仪器、设备、场地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获取的信息较多、与其它方面协调的范围也较大,其实训过程及实训结果的评价则应考虑多方面因素,故应采用过程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方法。
第二篇: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4000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重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实践教学特别是理工专业实践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需要模拟特定的人文环境和人际环境,没有确定的模式。想要促进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大胆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实践、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培养方案、大幅度调整强师资力量的构成、加强校企合作和沟通,才能最终摸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前言:截止到2013年6月,我国已有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这些高职院校中有80%的院校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并且有一半以上的经管类专业都有本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这种趋势说明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能够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然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还只是形式上的覆盖,高职院校的专业能力培养效果离实际的市场职业需要还相差很远。特别是有许多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造成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的持续发展[1]。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和现状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
高职院校经管类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传统实践教学不同,高职院校是按照市场的职业需要对人才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区别于传统实践教学特别是理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不参加公司或企业组织的岗前培训,可直接入职工作。因此,实践教学是经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体验性的特点,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对象有时并不是完全的对象物,实践者和实践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可以说,实践者本身就是实践对象的一部分,学生自身的体验是经管专业实践性教学有效的实现条件[2]。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的知识多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不断增加,图书市场上出现经管类教材不够的情况,为此一些高职院校不得不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但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有很大不同,从而导致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理论性的内容过多,实践操作性内容分量不足。例如,国际贸易类教材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就是案例分析,缺少针对实际需求和实际操作环境的、针对专业培养方向的实践指导内容。《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缺乏实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理论性的知识偏多,实际经验偏少; 基础知识偏多,应用技能偏少,不能满足经管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3]。
2.实践教学重形式不重效果
实践教学是经管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虽然都是经管类的课程,但是不同的课程对实践教学形式、内容都有不同要求。这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不同的实践教学设计。然而,仍有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针对课程需要和不同课程的培养目标的不同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而是采取同样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4]。
3.缺乏严格的教学规范
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以后,就要按照课程设计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现实践教学真正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然而,由于经管类学科会涉及行为科学、心理学科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没有比较明确的程度规范,也缺乏比较科学的标准,进一步导致实践教学管理松散,主观性强。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管理类学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实践课程实施程序规范,也没有探索建立相关评价标准,管理也很随意,这就使学生的实践没有明确目标和严格的程序控制,学生无法在实践教学中明确地、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相应操作能力,同样,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也不明确,导致学生虽然参加了实践教学课程,却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些能力方面进行提高[5]。
4.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分配到高职院校工作的,专业知识单一,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教师,由于不可能通过实验室进行相关技能培养,缺乏管理实践的经验,无法很好理解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在要求,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经管实践与经管理论的关系。由于老师自身不具备相关能力,在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提高时,指导不到位,力不从心,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不能有效的推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原理及方法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环节。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是为了为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制定的教学办法[5]。
三、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和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要在培养目标和设计定位的前提下,抓紧进行课程改革,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打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学内容服务于职位要求,要增强课程模式的实践性,服务于实践性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实践教学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不断吸收现代化的教学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6]。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为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首先,应该采用多种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经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然后,学校要通过人事机构筛选招收优秀的经管类教师,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7]。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重要通道。虽然经管类专业在校企合作和沟通方面会存在很多障碍,但是,双方沟通的空间也很大,关键问题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才能有利于实践教学的进行。高职院校要不断调研,认真听取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使调整与优化后的教学计划既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又符合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应该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在校企实习基地实践过程中要保障实习工作的质量,实习基地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强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管理[8]。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对有条件的技能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并强调由学校和企业合作确定实训项目,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代替仿真的工作环境,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代替虚拟的工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深层次合作。
(四)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采用多元评价理论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活动除了教师以外,还可以包括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以外的其他有关人员。
其次,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美国一位名叫加德纳的心理医生曾提出名为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其中包括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对于这7种智能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时,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而应该综合个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评价。
最后,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按照设定的评定标准,对自己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同时,也可以让其他老师对自己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他人评价的可信度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结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的有一次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符合市场需求为标准,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实
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燕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2]谢勇,张来希.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09(02):205-206.[3]刘明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1,09(05):116-118.[4]平先秉,魏有焕.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载体的种类与选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5(09):149-151.[5]曹源.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07(04):145-147.[6]袁久和.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四位一体”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03):160-162.[7]蔡旺.广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2,02(02):128-131.[8]周宁武.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6(02):154-156.
第三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潘菊素,傅琼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构成。其中,目标体系包括学习与发展能力、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实践情感与观念的培养;内容体系包括“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与三课堂联动的实践内容;条件体系包括实践师资,校内外实践基地;管理体系包括组织、运行、制度的管理;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内容;条件;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6)07-0033-03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其中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就是实践教学体系。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浙江省教育厅在2002年高校教学评估中指出:“从抽测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情况看,学生在基本技能掌握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有的学校抽测的成绩很不理想。”许多高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被高职教育教学评估列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有所反映,从总体情况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构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更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
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据此,可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5个子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B.S.Bloom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高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其次,培养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4个方面:一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可通过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的顺序分阶段逐步提高。二是职业素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学习社会化对高职教育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三是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四是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第三,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培养的学生更需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一部分可以由知识转化而来,但是更主要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加以培养。
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在附件中更明确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这些规定明确地体现了以实践为重点和核心的高职课程取向。
(二)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课堂:除实验、实训外,还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
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见图1。
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社会实践、外语与计算机的自主实践训练、体育俱乐部等均作为必修学分;对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以及承担科研项目等设置创新学分;对获得各种专业或其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设置技能学分;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素质的各种活动(包括各类讲座、报告会、上机等)可以按时间计算设置素质学分。这3种学分均作为第二课堂的选修学分,而且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部分选修学分,以实现学分在“三课堂”中的互动,从而有机地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是实践教学的保障层面,服从于教学内容体系,涉及教师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首先,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是学校要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可以让教师到企业为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到企业实际操作,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在实验实训管理机构管理下,建设一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全国通用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其在技能上至少有中级以上岗位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定期换岗制度和专业理论教师限期通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制度,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及实践基地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其次,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等,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各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工场、实训室、实训工厂等。此外,积极拓展实验(实训)室创建渠道,鼓励社会资源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建设,共创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同时,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将实验(实训)室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重视校外实
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一)组织管理
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二级学院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二)运行管理
各专业要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三)制度管理
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都有实训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集中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人成绩档案。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其次,建立一个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在学末给每位教师写出评语,同本人见面,并纳人人事考核之中。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 [3]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5]叶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200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教学评估综述[N].教育信息报,2003-02-08.
[6]石伟平,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02,(1).
《职业技术教育》2006/07
第四篇: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方法与标准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方法与标准
郑春禄,耿玉香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当前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课程设计方案科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阐述。提出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综合分析是客观评价课程的保障;教育理念决定设计思路、课程整体设计评价的核心是项目、课程单元设计评价的要点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
关键词:课程评价;对口评价;效果分析;教学设计;方法;标准
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主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从试点到推广,各院校都在对教师的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验收或评比。课程评价是一个边评议、边改进、边提高的过程,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在于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提高课程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科学客观的评价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保证科学客观评价的基础。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综合分析是客观评价课程的保障;教育理念决定设计思路、课程整体设计核心是项目、课程单元设计要点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是制定评价标准的要点。
一、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存在的缺陷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模式、以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引进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及我国的“1221”模式等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得到试点。绝大多数试点的过程是从课程改造开始。课程改革中都有立项和验收或者是全面改革层层评比选优。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
1. 组织仓促,只评方案质量,不测学生效果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决定学生行为改变实际达到何种程度的过程”。学校为了申报示范校或试点专业等内涵建设活动急于推出课改典型,决定组织课改试点或教学设计比赛,多数是学期初发文,本学期验收或评比。验收或评比的措施包括听课(1-2次)、提交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和部分单元设计(教案)、说课(专家评议)等环节,对课程教学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缺少测试分析。也就是说评价方法注重了方案本身的质量,而忽视了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价。
2. 急于求成,评价侧重模式,项目任务欠缺考究
廖哲勋认为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改进或排除某种课程或特定教科书的过程。”推行“做中学”为核心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以来,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在高职院校教师中从学习领会到具体应用需要“模仿”—“改造”—“优化”—“完善”的过程,一门课程教学至少一个学期,从模仿到完善至少需要进行两轮教学。在课程评价中多数是在形式上模仿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课程模式的初级阶段。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缺少职业岗位实践专家们的考究。也有模仿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以失败而告终,不得再进行课程改造的例子。
3. 偏重形式,标准可操作性差,专家专业不对口 钟启泉先生认为:“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列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等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从而为课程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验收或评比需要标准,多数学校采用对应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模式的评价标准或精品课程标准的简化,形式上似乎严密,但由于评委本身对专业岗位的不对应
(如项目和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对应任务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等)造成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差。强行操作势必误判。
二、建立科学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设计成果
时常听到企业抱怨高职毕业生职业意识差、动手能力弱、业务上手慢。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和建设缺乏企业专家参与是高职教学受累不讨好的关键,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相结合的的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课程的基石,充分准备与层层把关是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产生的途径。
1.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学习领域、任务)的确定。无论采用什么模式,企业一线人员、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共同开发课程是基本方式。在对课程评价时本行业企业专家、本专业教育教学专家是评价实施的权威。现行的课程评价评委组成多为教学、教研等岗位负责人,由多个跨行业(专业)人员组成,同时对一门课程按同一个标准评价,难免对课程组成的项目和任务开发结果的典型性以及教学特性做出不公正的评判。
我们认为,课程评价程序应当由典型岗位的实践专家(不少于3个同类企业的7个专家)和同门课程其他教师(不少于3所学校的5名教师)一起考究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和合理性,根据确定的典型项目和任务分析评价;由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根据设计者的说课汇报评价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导向、做中学和做中教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应用水平;由同类课程专家根据听课和对学生测试评价教学方案中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技能”三大要素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以上三种措施构成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综合评价方案质量。2. 方案评价与实施效果综合评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理论上合理的方案只有通过教学实施效果来证实。所以我们对方案良好以上的教学设计经过效果实测进行进一步评价。一般进行2-3个单元的教学效果(随堂测验和抽检)和课程完成时教学效果进行评测(书面知识的测验、30%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项目的抽测,综合能力考核三项,按课程设计目标命题)权重按40%、60%计算效果分数。课程设计的综合得分按方案和效果各50%计算。
3.科学组织,分级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教学设计需要时间,尤其是整体设计需要企业专家的协作。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新任务,理念需要变、开发条件需要创造、思路需要不断优化、方案不断修改和完善。所以不管哪个层次的试点和比赛都需要给老师们足够的时间,至少是期初通知,期中开始验收评价。选送的程序应该从课程组—教研室—系—学校层层选送,逐步优化,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三、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设计成果重点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标准用于学校级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评价过于宏观,课程的性质、学校师资、学校实践条件及课程资源等的差异决定了用一个宏观的标准评价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设计成果重点是学校级课程评价的必需。
1.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的标准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两方面评定。课程内容评价从课程与专业的关系、项目和任务的开发过程是否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来评判。教学方法与方式从“教”、“学”、“做”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显性知识传授是否高效、隐形知识和技能采用的训练是否科学,综合评价课程设计中传统教法和行动导向教法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来评判教学过程科学性。
2.实践专家和同门课程教师评项目和任务的标准从项目的典型性、任务的合理性来评价项
目和任务开发质量。实践专家精通的是项目和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课程教师明白的是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本课程中典型项目和任务的教学实施。二者权重各50%。
3.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的标准是设计的教学过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学规律。传授是显性知识获取的最高效方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手段应用将传统的传授效果大大提高。隐形知识和技能的取得必须通过“做”的过程去领会和获得,动作技能往往需要反复的“做”才能掌握。即评价教法必须从“教”、“学”、“做”的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和实训室、车间、多媒体、网络、教材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两方面综合评价。二者权重各50%。
4.实施效果的评判标准就是其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重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整体教学目标描述中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单元(任务)教学目标中描述中的层次则应为对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描述,必须可以度量。
课程设计的评比或验收是课改中经常性工作,随着理念的改变,课程评价的标准也在变。基于“做中学”、“做中教”理念的教学设计的整体设计的核心是项目、单元设计好坏在于教学过程安排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综合分析为客观评价课程提供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模式[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2] 戴士弘,职教课程评价标准的创新——“6+2"基本原则[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作者简介
郑春禄,男,1963-,河北沧州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耿玉香,女,1966-,河北孟村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电话:0317-2128895,6985865,e-mail:zhengchunlu@126.com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朝阳南街 邮编:061001
第五篇: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与标准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与标准
陈淑芬,郑春禄,耿玉香,季林吉(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当前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课程科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阐述。提出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是客观评价的保障;理念决定思路、整体核心是项目、单元实质是规律是制定评价标准的要点和具体的方法和标准。
关键词:课程评价;对口评价;效果分析;教学设计;方法;标准、“做中教”为主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从试点到推广,各院校都在对教师的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验收或评比。科学客观的评价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保证科学客观评价的基础。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是客观评价的保障;理念决定思路、整体核心是项目、单元实质是规律是制定评价标准的要点。
一、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存在的缺陷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模式、以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引进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及我国的“1221”模式等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得到试点。绝大多数试点的过程是从课程改造开始。课程改革中都有立项和验收或者是全面改革层层评比选优。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
1. 组织仓促,只评方案质量,不测学生效果
学校为了申报示范校或试点专业等内涵建设活动急于推出课改典型,决定组织课改试点或教学设计比赛,多数是学期初发文,本学期验收或评比。验收或评比的措施包括听课(1-2次)、提交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和部分单元设计(教案)、说课(专家评议)等环节,对课程教学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缺少测试分析。也就是说评价方法注重了方案本身的质量,而忽视了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价。
2. 急于求成,评价侧重模式,项目任务欠缺考究
推行“做中学”为核心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以来,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在高职院校教师中从学习领会到具体应用需要“模仿”—“改造”—“优化”—“完善”的过程,一门课程教学至少一个学期,从模仿到完善至少需要进行两轮教学。在课程评价中多数是在形式上模仿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课程模式的初级阶段。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缺少职业岗位实践专家们的考究。也有模仿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以失败而告终,不得再进行课程改造的例子。
3. 偏重形式,标准可操作性差,专家专业不对口
验收或评比需要标准,多数学校采用对应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模式的评价标准或精品课程标准的简化,形式上似乎严密,但由于评委本身对专业岗位的不对应(如项目和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对应任务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等)造成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差。强行操作势必误判。
二、建立科学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设计成果
1. 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
现行的课程评价评委组成多为教学、教研等岗位负责人,由多个跨行业(专业)人员组成,同时对一门课程按同一个标准评价,难免对课程组成的项目和任务开发结果的典型性以及教学特性做出不公正的评判。我们认为,课程评价程序应当由典型岗位的实践专家(不少于3个同类企业的7个专家)和同门课程其他教师(不少于3所学校的5名教师)一起考究项目和任务的合理性(书面分析打分),由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说课汇报打分),由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听课打分),按30%、40%、30%权重得到方案质量评价。
2. 方案评价与实施效果综合评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理论上合理的方案只有通过教学实施效果来证实。所以我们对方案良好以上的教学设计经过效果实测进行进一步评价。一般进行2-3个单元的教学效果(随堂测验和抽检)和课程完成时教学效果进行评测(书面知识测验、30%学生技能抽测,综合能力考核三项,按课程设计目标命题)权重按40%、60%计算效果分数。课程设计的综合得分按方案和效果各50%计算。
3. 科学组织,分级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教学设计需要时间,尤其是整体设计需要企业专家的协作。所以不管哪个层次的试点和比赛都需要给老师们足够的时间,至少是期初通知,期中开始验收评价。选送的程序应该从课程组—教研室—系—学校层层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三、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设计成果重点
1. 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的标准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两方面评定。课程内容从课程内容与专业的关系、项目和任务的开发过程是否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来评判。教学方法与方式从“做”与“学”和“教”的关系处理,传统教法和行动导向教法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来评判教学过程科学性。二者权重各50%。
2. 实践专家和同门课教师评项目和任务的标准从项目的典型性、任务的合理性来评价项目和任务开发质量。二者权重各50%。
3. 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的标准是设计的教学过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学规律,即“做”、“学”、“教”的活动安排合理性,实训室、车间、多媒体、网络、教材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二者权重各50%。
4. 实施效果的评判标准就是其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实施效果只对知识、技能考核即可,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核。课程设计的评比或验收是课改中经常性工作,随着理念的改变,课程评价的标准也在变。基于“做中学”、“做中教”理念的教学设计的整体设计的核心是项目、单元设计好坏在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技能教育规律。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为客观评价课程提供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模式[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2] 戴士弘,职教课程评价标准的创新——“6+2"基本原则[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作者简介
陈淑芬,女,1969-,河北献县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郑春禄,男,1963-,河北沧州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耿玉香,女,1966-,河北孟村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电话:0317-6985859,6985865,6985936 e-mail:zhengchunlu@126.com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朝阳南街 邮编: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