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1

时间:2019-05-14 03:4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1》。

第一篇: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1

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食品工业是我国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食品行业涉及面广、分工复杂、体系庞大,而且食品已不仅是维持生存、发育的必需品,人们将消费食品作为一种享受,对它的色、香、味、形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便于贮放和食用、安全和营养卫生。

蜂业是衢州市农业的传统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面,被列为410产业作为推进衢州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产品蜂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断加深,生产规模日益提高,加工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明显改善,但是蜂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碰到一系列的问题,○1产品开发缺乏科技含量,江山的蜂产品加工与开发只停留在原料加工或半成品加工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只能委托加工;○2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企业主和员工的文化素质都偏低,无精力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很难实现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要;○3缺乏高档次的蜂产品检测方法与机构,不利于确保蜂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符合出口要求。面对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食品类专业从食品工艺、管理和检测方面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企业的需求。而按传统的本科和专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所培养出的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当前食品行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一些偏差。

食品专业是属于传统专业,在我国的本科教育院校具有较悠久的历史。技师学院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综观全国的高职院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忽视技师学院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没有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色、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整合力度仍然不够,与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存在相当的距离。

为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服务,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体系研究,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联系和整合,改革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本课题主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食品行业情况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师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进行适合于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模式的改革,加强实践环节强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调整已逐步形成共识,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市场要求职业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基础技能坚实。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技能,熟悉整个生产过程,具有准确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具有某一特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操作技能多样。社会向信息化的转变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进行多种相关技能的培训。(3)技术知识宽泛。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将很快被宽广的技能教育所取代,因此职业教育应当提供宽广的技术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灵活的组织能力。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有研究指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业务规格应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四个要素。也有研究指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尤其要注重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意识和综合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食品类高职教育的初步目标为: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食品生产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和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在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领域中从事食品工艺控制、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或方式)的统一,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对于是否能体现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课程又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没有这个中介,一切教育目的、思想、观念、宗旨等都不可能得到落实。

高职教育必须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选用适当教材以培养出真正能为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在高职的课程内容及教材体系中,涉及四种类型,即本科压缩型、普通专科型、本科、专科、中专的拼凑、剪贴型高职专用型。根据调查,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只有极小部分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专用型”,大部分还是沿用陈旧的课程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课程内容及教材已难以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所以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社会,结合市场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实训教学方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社会需要的紧缺食品专业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对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修订课程大纲

在教学内容改革时,必须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根据食品工艺与检验技术的发展实际和市场的需求,特别根据蜂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及时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新的知识引进课堂。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模块化整合,打破学科单一性,整合相关理论课程,使之结合更紧密,内容更紧凑。突出本专业、本领域新的知识点、新技术和能力,开发新课程,编写最适合地方与行业特色的教学讲义、习题集、案例集。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技师学院教育必需强化实训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针对蜂产品的开发科技含量低,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和缺乏产品检验方法和技术的问题,进行食品类专业实训内容的改革,修订实训大纲,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即认识实习,校内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彻底改变原有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

预期目标:

1.修订各课程大纲,完成对《食品工艺》、《食品微生物技术》、《化学分析》、《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等课程的整合、重组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2.建立实训课程整体教学方案,编写《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分析》、《仪器分析》和《食品工艺》实训教材。

四.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理论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对技师学院教育本质与特点、技师学院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质量评价及课程改革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改革与实践

确定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立人才培养规格。建立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进行理论课程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教学时数与力度,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贯

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下,努力建立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平台,强化关键技术训练,以“准职工”身份,较长时间的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毕业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上手快,适应性强。

选择“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的途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构建食品专业课程体系,及时应用于专业教学改革中。制定并完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制作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预研究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

对多家食品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对国内技师学院相关专业进行调查分析,学习其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

对衢州技师学院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

(2)综合研究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0月):

通过理论学习与研究,将课题细化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a.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研究;

b.技师学院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c.对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修订课程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体系研究;

d.强化实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0月):

选择“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的途径。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该课题主要参加者共5人,其中毛山莺为该课题负责人,高级讲师、浙江省技工院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委,从事职业教育20多年,多年来担任办公室主任,熟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能为该题研究提供政策支持。

祝伟樟,高级讲师职称,编写《浙江农家菜》教材,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在校任教《食品营养学》,并参与市营养师考证培训工作。熟悉食品专业相关政策。

胡慧群为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完成《饼干流变特性及质地评价研究》课题,并在《中国粮油学报》发表《三点弯曲法测定饼干在贮藏过程中的质地变化》,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曾任教《化学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专业课程,具较扎实的食品专业知识。

冯应斌为师范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任教《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担任食品专业班级班主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刘莎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任教《饮食文化》、《饭店管理》等课程,对中国饮食各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衢州技师学院已招收食品专业学生两届,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定的教学与实训经验。

衢州技师学院的食品工艺与检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包括:公共课,技术课和技能课。其中公共课课程(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法律基础、体育、计算机基础、现代企业管理等)共10门;技术课《食品微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肉制品工艺》,《食品工程原理》,《酿造酒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共12门;技能课《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和《食品工艺试验》3门。

校内具有食品实训室,配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生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鼓风干燥箱、水浴锅、冰箱等设备,可完成微生物方面的理论与实训教学,且学校与浙江化工技工学校合作可进行化学分析实训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第二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潘菊素,傅琼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构成。其中,目标体系包括学习与发展能力、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实践情感与观念的培养;内容体系包括“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与三课堂联动的实践内容;条件体系包括实践师资,校内外实践基地;管理体系包括组织、运行、制度的管理;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内容;条件;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6)07-0033-03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其中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就是实践教学体系。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浙江省教育厅在2002年高校教学评估中指出:“从抽测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情况看,学生在基本技能掌握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有的学校抽测的成绩很不理想。”许多高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被高职教育教学评估列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有所反映,从总体情况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构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更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

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据此,可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5个子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B.S.Bloom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高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其次,培养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4个方面:一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可通过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的顺序分阶段逐步提高。二是职业素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学习社会化对高职教育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三是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四是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第三,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培养的学生更需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一部分可以由知识转化而来,但是更主要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加以培养。

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在附件中更明确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这些规定明确地体现了以实践为重点和核心的高职课程取向。

(二)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课堂:除实验、实训外,还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

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见图1。

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社会实践、外语与计算机的自主实践训练、体育俱乐部等均作为必修学分;对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以及承担科研项目等设置创新学分;对获得各种专业或其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设置技能学分;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素质的各种活动(包括各类讲座、报告会、上机等)可以按时间计算设置素质学分。这3种学分均作为第二课堂的选修学分,而且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部分选修学分,以实现学分在“三课堂”中的互动,从而有机地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是实践教学的保障层面,服从于教学内容体系,涉及教师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首先,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是学校要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可以让教师到企业为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到企业实际操作,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在实验实训管理机构管理下,建设一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全国通用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其在技能上至少有中级以上岗位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定期换岗制度和专业理论教师限期通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制度,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及实践基地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其次,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等,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各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工场、实训室、实训工厂等。此外,积极拓展实验(实训)室创建渠道,鼓励社会资源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建设,共创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同时,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将实验(实训)室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重视校外实

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一)组织管理

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二级学院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二)运行管理

各专业要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三)制度管理

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都有实训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集中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人成绩档案。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其次,建立一个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在学末给每位教师写出评语,同本人见面,并纳人人事考核之中。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 [3]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5]叶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200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教学评估综述[N].教育信息报,2003-02-08.

[6]石伟平,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02,(1).

《职业技术教育》2006/07

第三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网络经济呼唤建立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迫切要求会计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财经类高校虽然大多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但是,很少建立信息化会计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单

一、陈旧,层次低下

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帐系统的实验,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工业企业中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

(二)缺乏系统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教程

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大多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试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试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之相适应而用于实验教学的会计软件已经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软件的发展。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

要使会计实验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尽管琳琅满目,但内容单一,大多是用友、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所给资料的业务只是帐务,诸如固定资产、材料等最基本的模拟数据都很少涉及,功能如此单一,如何能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教材内容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它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可能存在的不确信感。

因而,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会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信息化会计。因此,财会教学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empirenews.page--]

(一)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二)教学基础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的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O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

(三)网络版会计软件

网络版会计软件可选空间广阔。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选择,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并且力争做到功能全。

(四)实验的组织

实验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审核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利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企业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计算,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分析。

三、实践教学基本框架:两个模拟实习体系,三种社会实践

对学生会计信息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二是社会实践。[!--empirenews.page--]

(一)两个模拟实习体系-课程模拟体系、岗位模拟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体系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体系与岗位模拟体系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

1、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 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 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财会专业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两套账务处理)。此模块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验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1)会计信息化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经济业务。

(2)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

(3)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

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二)三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

1、社会调查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实习基地实践

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应用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3、顶岗实习

结合毕业实习,安排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将校内模拟实践课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已签定就业协议意向的学生可离校顶岗实习。[!--empirenews.page--]

以上仅仅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以及实践教学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而在整个会计信息化实验 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如师资培养问题,会计实验数据传输、接受过程的安全问题,与企业信息化的接口问题,信息化软件问题等等。

第四篇: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分析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工程力学理论联系地质现象,教学内容设计和例题和习题的讲解等方面阐述了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力学知识运用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力学 地质现象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E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67-01

《工程力学》是工科众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既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工程性。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不断扩充,而课堂教学时数相对减少。目前《工程力学》教材大多适用于力学等相关专业。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地质类专业的特色。因此,如何提高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面的认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对如何提高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以分析和探讨。了解工程力学在地质类专业中的重要性

《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直接影响着构造地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无论是鉴定每一种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辨别构造形迹的序次及等级,还是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和各种类型的构造体系中的应力活动方式,以及建立地质力学模型,追溯地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及发展过程,都需要工程力学的知识。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联系地质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与地质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在构造的动力学中,需要用到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恢复古构造应力-应变场。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力学在地质专业领域中的应力,笔者与地质工程专业老师多次沟通,并翻阅相关地质力学资料,了解力学在地质类专业中的应用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出力学与地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运用力不知识解释常见地质现象

绪论中举例运用力学知识解释褶皱、断层、透镜体等一系列的地质构造现象。说明力学与地质专业具有紧密的联系。还进一步地向学生指出地质力学是地质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地质力学是地质学与力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由于地壳非理想的刚体,而是具有弹性和塑性力学性质,地壳的各个部分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永久变形。学习工程力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根据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运用力学知识来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例二:材料力学性质的应用

地质工程专业中,岩石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以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质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岩石的弹性及塑性特征。岩石的弹性特性有冲击地压、地震弹性波及常见的应力解除;岩石的塑性表象有岩层褶皱、第四纪冰川砾石的变形和地震塑性波。利用材料力学性质还可以解释常见的地质现象。以石香肠为例,它是地质构造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之一。典型的石香肠形成于较薄(通常最厚约1 m)且比围岩较强硬的岩层中。这是因为在大致垂直层面的挤压作用下,使石香肠的围岩沿着层理发生张拉,出现细颈化或破裂,进而形成透镜体现象。

实例三:应力状态的应用

工程力学中的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似乎与地质工程无关。然而在地质工程中,当分析岩石断裂时就有其用武之地了。由于地壳是以水平应力场为主,一般情况下,最大压应力和最大张应力是近水平的,中间应力轴是近垂直于地面。在地应力作用下,压性断裂面与最大压应力直交;张性断裂面与最大张应力直交。此外,局部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主轴的空间方位不一定都是与地面完全平等或垂直,这是由于种种边界条件影响,三轴和地面呈斜交状态。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压性、张性、扭性破裂面以水平应力场为标准确定,这些断裂面就兼有压扭性质或张扭性质。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授内容注重讲概念、讲思路、讲方法。注意围绕重点、难点精讲多练。例如在讲授静力学内容时,应以一般力系为主,严格要求解题思路,强调正确的解题方法。在画受力图时学生容易出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复强调画受力图应注意的事项,并且增加习题课。

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所学知识。比如材料力学中轴力、剪力、扭矩和弯矩均为内力。内力的正负号有各自相应的定义,针对分离体画受力图时,一定要画正的内力,但在列平衡方程时,所有的内力则变为外力。材料力学中,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时,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的定义出发、分析每一种力学模型、采用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出应力计算公式。从而明确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精解例题、重视习题

教师除了要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例题都需要精心准备,选择典型的例题。解题前,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解题思路。解题时,采用板书的形式分析解题过程,此时也学生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时,教会同学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入手分析,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结语

经过严格训练,学生才会思路清晰、计算准确、书写工整。学生在每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均应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踊跃向中心发言的学生或老师提问,及时澄清问题、解除疑惑。

参考文献

[1] 曾佐勋,樊光明.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2] 段洁利.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应加强习题课和课后作业[J].新课程研究,2012(273):66-67.[3] 刘鸿文.材料力学(I)[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五篇: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医学科知识为一体,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的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涉及的范畴广泛,既包括各种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也包括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包装装潢、美学、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因此,对于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有全方位、高标准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故加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尤为重要。

1、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1指导思想

加强实践教学,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是忽视理论教学,更不是削弱理论教学,而是从根本上理顺整个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的关系。它们之间决不是主体与从属的关系,必须根据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摆正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位置。

1.2基本思路

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是: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素质、能力培养,以实践技能训练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做保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整体优化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2.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强化理论教学内容;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加深对专业、行业、社会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思想品质目标。

2.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劳动课系列、认知实习系列、课程实验教学、课程综合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等,社会实践报告《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认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前期感性认识阶段,包括专业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由专业教师指导,安排学生到食品厂劳动,在第一学期的某个生产季节安排1~2周时间。集中和分散进行均可。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可进行社会现象、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调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食品行业生产、企业经营状况等内容,增加感性认识,稳固专业思想。

专业技能训练,一般安排在专业课开设的第二、三学期,可分模块,在专业课教师或食品厂技术员指导下进行,同时与食品检验工、营养师等考工相结合。

课程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此时绝大部分专业课已经开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毕业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作好铺垫。

2.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等。实施过程中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

2.4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的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的课程实验条件或单元操作的实验条件、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校外实习基地的情况等。

3、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与手段

3.1修订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为了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①科学合理地划分课程类型。以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照搬普通院校的模式进行,设置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模块。这种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占主要地位,实践教学可以说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物,是为验证理论服务的,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很难办出高职特色。其实,在高职教育中,可将课程设置为三大类。一类是公共课,包括政治、外语、计算机等;一类是职业技能理论课,既包括各门专业课本身,又包括直接、间接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课程;一类是实践教学课,既包括教学性实践,也包括生产性实践。把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②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时,打破学科体系,合并相关课程,减少课程门类,减少相应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不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需、够用”为原则。如可把有机化学、食品化学和食品营养学进行有机地结合,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分析有机地结合,把机械制图、化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有机地结合等等。

下载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戴勇2003-12-4 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而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则是广大基层教......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建构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于促进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提高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基于社会需求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社会需求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通过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高职毕业生需求的分析,明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和原则,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

    以“CDIO”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 要: 在分析了目前物流工程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等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物流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摘 要]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目......

    关于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技术应用......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作者:白德淳 罗大伟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4期 [摘要]文章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崔鑫吴金鹏董金萍宋继梅王晓军郎秀婷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262700)摘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院实际和应用化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