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01:3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是从畜产品投入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到畜禽养殖的饲养、防疫、监督、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再到畜产品的检疫、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监管和追溯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监管与追溯。以政府监管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为核心,以濮阳市皇哺牛奶有限公司、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为示范企业,依托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数据,采用标准化的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框架,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溯源服务。

Abstract: The traceable animal products constantly monitor system is a monitor and tracing system from the production,inspection,sale of animal by-products input to livestock breeding,epidemic prevention and supervision,quarantine,market,transportation and slaughter,and then to the quarantine,transport and sale of the animal by-products,aiming to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monitor and trace in the true sense.This article takes the government regulated anim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as the core,and Puyang Huangbu Milk Co.,Ltd.and Henan Sungo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td.as the demonstration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data on the cow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Henan cow production performance test center,this article uses standard quality and safety of tracking and traceability framework to set up anim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to realize the entire tracing system of the supply chain “from farm to table”.关键词:全程监管;追溯体系;质量安全跟踪

Key words: entire regulation;tracing system;quality and safety tracking

0 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可追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工具。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和消费者都要求建立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机制,并且许多国家已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以法规的形式将可追溯纳入食品物流体系中。河南省是一个畜牧农业大省,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是各级政府管理重心。目前河南省畜禽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管理难度大,质量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的现状

1.1 什么是质量安全追溯

质量安全追溯采用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为每件或每批次产品建立唯一的“身份证编码”,身份证编码是追溯框架规定的标准化的一组数字。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赋码及流通销售信息的监管,对每件或每批次产品进行跟踪和溯源。如物流过程中的防伪认证和串货管理控制等,对产品从生产到入库、仓库管理、销售发货、在途、经销商、客户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1.2 国内外质量安全追溯的发展现状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在世界很多国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追溯系统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及时发现病源,遏制疫情扩大。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国纷纷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欧盟将肉品可追溯作为一项准入门槛,既针对来自欧盟国家以外的国家,也针对新加入欧盟的其他成员国。澳大利亚NLIS系统使澳实现了畜产品从牧场到屠宰场的全程跟踪监测,获得欧盟认可,打破壁垒,促进肉品出口,其牛肉对欧出口额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我国结合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在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局部实现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中初步实现了农产品的源头追溯和流向追踪,尤其在产品标签信息码的开发、管理、使用、查询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南京市启动了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试点;在上海市开展了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了部分鸡蛋产品的源头可追溯;在广州市启动了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的技术

综合考虑畜产品的养殖、检疫、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以养殖场、屠宰场、报检点、兽药生产厂家、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对象,根据通用和标准化的GS1系统制定全程跟踪与追溯框架。集成互联网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构建操作性强、可扩展、易移植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网站、微信和电话号码于一体的多终端追溯,“从养殖场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打造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基本要求

3.1 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

按照商务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畜禽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的“五统一原则”,确保追溯技术模式信息互联互通。

3.2 改造交易流程,支撑行业管理

加强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和经营主体责任控制,运用信息化技术,以批发市场电子化结算为重点,推进流通节点内部管理信息化,优化交易流程,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的电子化,为行业管理和执法监管提供支撑。

3.3 制定适度目标,逐步稳妥扩展

既着眼当前追溯需求,又顺应物联网发展趋势,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合理技术架构,为技术升级预留空间。在全面覆盖批发市场、机械化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菜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是从畜牧投入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到畜禽养殖的饲养、防疫、监督、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再到畜产品的检疫、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监管和追溯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监管与追溯。可追溯体系整体路线图如图1所示。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以政府监管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为核心,以濮阳市皇哺牛奶有限公司、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为示范企业,依托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投入品追溯、养殖环节追溯、产地检疫追溯、屠宰检疫追溯、流通环节追溯,上报追溯数据到监管平台,设置倒逼机制,以电子出证应用为核心,向前延伸至投入品监管、向后延伸至屠宰检疫监督,信息汇总后形成每批次产品溯源码。规范动物标识管理、检疫票证管理等业务流程,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形成以监督日志为核心的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图2)。

4.1 投入品追溯

依据统一数据标准,饲料、兽药、疫苗生产企业通过政府监管的投入品追溯系统,经过基础认证系统把生产规模、产品种类,产品成分等追溯数据,上报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监管部门通过监管认证系统实时监督数据的信息。通过投入品追溯体系的构建,更好地对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进行监管,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监管人员少与监管任务多、责任大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增加监管频次、扩大监管范围,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

4.2 养殖环节追溯

监管部门通过养殖环节追溯体系监督养殖企业做好生产记录,包括使用的饲料兽药、疫苗的名称、数量、来源等,建立养殖档案,保证生产记录的真实性。比如通过个体牛唯一的RFID电子耳标记录个体牛的喂过的饲料、食用过的兽药和打过的疫苗,详细记录了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等。

4.3 产地检疫追溯

产地检疫追溯系统通过中心站认证系统、产地检疫认证系统、经理人认证系统实现检疫申报受理和处理,输出电子票证。电子出证专用检疫证明实行“五专五统一”原则,即专人使用、专人审验、专库存放、专账等级、专人负责、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审核、统一销毁的管理制度。因此,不但提高了出证效率,而且明确了检疫人员的责任,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避免篡改票证等现象发生。电子票证通过手持机或手机下载相关软件扫描电子票证上的二维码后,就可查询到畜禽产品是来自哪个养殖场,在哪儿屠宰,检疫员、批发商是谁,杜绝了手写票证伪造检疫证明的现象。

4.4 屠宰检疫追溯

屠宰检疫追溯通过屠宰企业认证系统、宰前认证系统、屠宰检疫员认证系统收集屠宰企业动态信息、生猪进场记录、宰前检疫日志、屠宰检疫日志,检疫票证管理系统汇总信息,实现电子出证。屠宰企业生成并印制畜禽产品全程记录编码信息的二维码。

4.5 流通环节追溯

流通环节追溯是在产品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各环节,根据产品类别记录不同产品的信息,上报到监管平台。目前,投入品、养殖、产地检疫、屠宰等环节属于地方畜牧局管理,流通环节属于质检、工商等多部门管理,监管平台需要政府各部门协调建设管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效果

5.1 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畜产品成品上上印有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扫描查询产品真实性和质量信息,产地、品种、是否使用药物、使用什么药物等信息可以直接追溯。

追溯系统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使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企业形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公信力串联起来,其社会效益更大于经济效益。

5.2 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产品的质量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不仅对消费者有重要的作用,对生产者同样有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和消费者的实时监督下,企业考虑违法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会约束自己的生产行为,把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5.3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畜禽企业加入可追溯体系,在提高企业形象、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产品可追溯以后,明显提升了产品的档次,销售价可以提高至少2元,对于禽类产品,消费者完全可以接受。

5.4 加强了政府的有效监管

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公益性的长期战略性建设,包括生产档案的建立,包装标识、索证索票和电子监管网络系统,使政府的监管有了可靠的系统平台,促进畜禽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监管执法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有关产品假冒违法的信息并迅速采取执法行动,对质量问题进行流程追溯和责任追究,对问题和缺陷产品进行及时准确的召回管理,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结束语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从畜禽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出发,确定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信息指标,根据通用和标准化的GS1系统,制定可操作性强、标准化的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框架,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的跟踪和溯源服务。畜禽产品全程可追溯以后,消费者放心,生产者受益。

参考文献:

[1]魏兴芸.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推广,2015(1):8-10.[2]韩鑫.RFID技术在制造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13(4):87-89.[3]刘丽军,邓子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盛步云,王雨群,王静.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02):193-196.[5]叶三成,高洁,李刚.基于可追溯制度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4(12):374-376.[6]刘楷.基于物联网的生猪质量安全追溯服务平台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4(6):6-10.[7]郑久坤.大数据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业,2015(1):30-32.中图分类号:S8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5-0044-03

第二篇:加强畜牧业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畜牧业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广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情况介绍

近年来,广德县积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积极推行养殖档案和免疫标识制度,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和检疫监督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障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今年,广德县畜牧水产局又把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作为今年工作的主题,成立了广德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养殖业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严格实行动物防疫行政许可制度,逐步提升养殖场建设水平。对我县新建养殖场坚持先申报、后建设的原则,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对其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进行审核,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合格证,准许养殖;对已建养殖场,在换证时,逐年提高要求,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目前我县1500多户养殖、屠宰、加工等场所都已纳入监管范围之中。

二、加强养殖场动态监管,确保养殖安全。对养殖场从建场、进苗、防疫、出栏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对新建场和长期空栏的养殖场养殖前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实行养殖业主进苗报告制度,便于各乡镇建立养殖动态档案;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各乡镇畜牧办依据养殖报表,督促养殖业主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行免疫效果监测制度,对家禽禽流感等防疫效果进行检测,禽流感抗体检测不合格的家禽一律禁销杭州市场;实行养殖档案和免疫标识管理制度,督促养殖场按要求建立养殖日志;实行出栏报检制度,要求畜主在畜禽出栏前3日内报检,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流通领域。

三、全面推行产地检疫工作,以检促防。2005年,我局调整制定了《广德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实施办法》,把产地检疫工作委托给各乡镇畜牧办公室开展,并签订委托检疫协议书,由各乡镇畜牧办根据养殖报表入户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求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在全县家禽、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派驻检疫员或协检员,实施驻场检疫;对规模养殖户由各乡镇建立动态养殖档案,实时掌握其进苗、免疫、存栏、销售情况,并对其防疫情况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做出检疫结论;对各养殖龙头企业和产销合作社,签订动物产地检疫承诺书,确定专人负责产地检疫出证。在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广德县产地检疫工作制度》等七项动物防疫和检疫相关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我县出县境动物及产品安全。

2009年2月份,广德县畜牧水产局组织召开了全县屠宰企业负责人会议,传达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精神和要求,提高全县屠宰企业业主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贯彻执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屠宰检疫方面,向全县家禽、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派驻检疫员或协检员,实施驻场检疫,做到有宰必检,检疫到位率100%。此外,各屠宰场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作出《畜禽屠宰企业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承诺书》,明确厂长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对驻厂检疫员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设置若干名专职食品品质检验员,作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驻厂检疫员的助手,具体实施宰前、宰后检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并做好各项工作全程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

广德县大部分畜禽及畜禽产品都进入了杭州市场且肉鸡就占据了余杭区肉鸡市场的三分之一,为确保供杭畜禽产品食用安全,2009年2月25日,我县又与杭州市余杭区正式开通并启动了杭州市余杭区-广德县兽医联防协作网络平台,加强检疫合作,通过实行备案申请审核制度,将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联系在一起,使畜禽养殖生产和市场交易一目了然,做好供杭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促进了广德县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四、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前移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一是加大饲料安全监管力度。对我县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定期进行抽样送检,确保饲料安全;严厉打假识劣,取缔非法、打击违法、保护合法,规范全县饲料市场秩序,保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保证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二是加大兽药执法力度,强化兽药市场监督管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兽药市场,对兽药违法案件从严、从快进行查处,并追根溯源,打击制假售假源头。三是加大兽药残留监控力度。对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定期采样送检,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目前广德县畜牧水产局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实验室已建成,生猪瘦肉精检测工作已开展,使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五、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加大养殖及动物防疫各项法律法规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不按规定建立养殖档案、免疫、报检、逃避检疫的行为;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哨卡作用,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行为;强化市场监管,通过常规监管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严厉打击经营病死或未经检疫畜禽、逃避检疫和私屠滥宰行为。

一系列有效监管工作,使我县动物养殖、运输、屠宰和经营秩序不断规范,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了我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〇〇九年八月六日

第三篇: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现状

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现状 摘要:建立可追溯体系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通行做法。本文介绍了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概念及作用,总结了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食品可追溯体系;作用;方法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虽有改善,但其受关注程度却与日俱增,尤其是随着假蜂蜜、地沟油的出现,传统的检验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规范和消费者要求。食品安全问题也由过去的小企业转变到三鹿、肯德基等大企业,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加工业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1],而且对现代企业所用的HACCP、GMP和ISO9000等国际认证体系产生怀疑。这些危机的发生也使国民在消费食品时出现一系列奇怪的现象,诸如对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家养猪猪肉、家养鸡鸡蛋等土产品的高价消费。出现这些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消费者认为土产品的来源更安全、更可靠。为了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恶化,2010年两会,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中首次提及物联网,许多代表就物联网问题展开积极探讨,并建议将其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并纳入“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的出现为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近些年来,食品可追溯体系被认为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2-5]:(1)它可以增加食品产业链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2)对食源性疾病的感染具备良好的预防作用,当出现食品危机时政府和公司可以快速识别食品问题的来源,减少企业损失,甚至可以避免管理崩溃等严重后果;(3)保险公司更愿意为具备可追溯体系的食品公司投保,当出现食品危机时这些公司因为有更好的保险能平稳地渡过危机;(4)及时回馈分销信息,提高供应链效率。1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概念及分类

可追溯性”的定义是引自于质量保证的ISO 8042—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基础和术语》: “Tracea-bility is the ability to trace the history,application or location of an entity by means of recorded information”,即“通过记载的识别,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6]可追溯性是在以欧洲疯牛病危机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的情况下,在CAC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会议上,由法国等部分欧盟国家提出的一种旨在作为危险管理的措施。目前,国际上对食品的可追溯性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权威定论。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将可追溯性定义为“通过记录的标识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7]欧盟委员会(EC178/2002)将食品可追溯性定义为: “在食品、饲料、用于食品生产的动物或用于食品或饲料中可能会使用的物质、在全部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发现并追寻其痕迹的可能性”[8]。根据食品追溯范围的不同,食品可追溯体系可分为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这两种类型。内部追溯指企业对自身内部生产的追溯,这种追溯仅仅在企业内部产生作用,一般以产品的加工工序或环节为追溯点;外部追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对供应链的每一个成员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一般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或产品为追溯点。根据政策要求的不同,食品可追溯系统分为强制性追溯和自愿性追溯。在强制性可追溯系统中,在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下,企业的产品必须实施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并采取惩罚措施;自愿性可追溯系统则是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为了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自愿实施的。

2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作用

食品可追溯体系具有确保食品安全的基本功能,已成为全球性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可快速识别问题食品的来源,缩小问题食品的范围,追踪食品的流向,回收存在危害的尚未被消费的食品,撤销其上市许可,切断源头,以消除危害并减少损失。从而有利于食品链过程的透明化,提高食品安全性,并增强食品链不同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第一,减少食源性疾病的感染。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感染或中毒。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患食源性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第二,减少厂商承担的风险。在食品质量安全危机暴发时,减少厂商承担负面影响带来的风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食品企业带来信任危机,例如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鹿奶粉”特大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购买信心下降,使食品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如何重塑企业的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并继续维持产品的信誉度,主动去保护品牌和缓解风险,正是食品可追溯体系的范畴。

第三,减少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当危机出现时,厂商与政府快速识别风险,使疾病危害的影响范围最小化。值得提出的是,食品可追溯体系并不能降低食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它可以减轻食品危机发生时所产生的后果。倘若危机发生,企业与政府能快速、准确、可靠地响应,使危害影响最小化。3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方法 3.1纸制记录

纸制记录的方法就是将“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记录在纸上,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查询,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每一件食品的具体位置和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位置。企业的生产记录、生产台账等就是纸制记录的形式。3.2条码技术

条码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一种特殊代码。它是由一组宽度不同的、平行相邻的条、空及其相应的字符、数字、字母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它包含着商品出产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厂商、产品编号等信息,与产品名称、价格、批号、产地、出厂日期等信息相对应。通常每一种物品对应的编码是唯一的。3.3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2000年前后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应用最广泛的产品之一。通俗的讲,RFID技术是一种具有天线的能读能写微型标签。RFID技术由电子标签、标签读写器和外界环境检测器组成,有的还包括一个全球自动定位系统。RFID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相对较晚,发达国家对肉制品和奶制品开始逐步应用,在市场贸易中,这种技术能为食品可追溯体系提供许多方便,将这种能读能写的电子标签嵌入食品包装上,并通过远距离识别将各种数据录入其中,包括环境的变化,厂商也能更迅速的记录产品的进出情况;产品到消费者手中时,消费者可以利用电子标签能迅速查询到产品的来源及原材料的来源,超市结账只需通过某个检测器便能算出消费者购买物品的总额,无需排队。RFID技术不仅具有信息容量大、非接触性识别、防伪性能强、可读可写等优点,它还可以应用在活体体信息,并将这些个体信息最终写到各种成品当中。外加射频识别标签防破坏性强、可以反复利用和具有标识唯一性等特点,已成为国际食品可追溯技术的焦点。在未来的全球贸易中,RFID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3.4 EPC产品电子代码和DNA技术

EPC产品电子代码是与全球标准代码条形码相对应的射频技术代码,是RFID领域最新的发展[14]。它除了具有全球标准代码能辨识物体的功能外,还可以通过电子产品代码网络提供关于产品的附加信息,例如产地、产品历史等,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单个产品的跟踪与追溯[15]。而DNA技术则分为DNA采集、信息存储、信息比对3个过程。动物DNA标示识别技术,是通过特定的设备提取生物体的DNA样本,将DNA样本作为识别对象的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因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可以被应用于食品追溯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研究领域[16]。4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食品可追溯体系在我国发展较晚,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发达国家对我国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型贸易壁垒,阻碍我国产品的出口。为了扭转局势,国务院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得到各地的纷纷响应,我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由此开始[17]。2003年以来,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现状相继出台了《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文件。关于牛肉和猪肉的可追溯性,北京市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电子化管理技术对肉制品建立了可追溯体系的管理系统。该系统为北京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了从饲养到超市的整个产业链的监督过程,该试验不仅规范了企业的产业链,提高了产业链的附加价值,而且大大加速了我国实现安全信用体制的步伐[18-19]。此外,我国物品编码中心还建立了多个应用性示范系统。2003年,上海首先开发和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信息技术和条码技术相结合,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系统;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运动员的食品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使其具备完整的可追溯性,这也是我国从开始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到应用最成功的案例之[20]。不仅在北京、上海,我国各地都积极将可追溯体系应用在食品产业链中,尤其对出口的水产品和肉制品规定更为严格[2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还不成熟,范围相对而言比较小,各种有效记录均不完善,标准化体系也有待改进,外加我国大众对具备可追溯体系的食品认可度不高,法律法规还有欠缺,做到从“农场到餐桌”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而在日本[22]欧盟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食品可追溯体系日渐成熟,对进口产品要求逐步严格,贸易壁垒也越来越高,我国食品行业为了与国际市场更好的接轨,食品可追溯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23]。5对加强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建议

5.1建立与完善相关法规,抓紧相关追溯标准制定 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是率先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规范市场。我国需要参考发达国家相关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可追溯法律基础,尽量与国际接轨[23]。5.2将食品可追溯体系与HACCP,GAP,GMP体系相关联

可追溯系统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其它质量管理体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GAP、GMP是食品加工基本要求,是实施HACCP和可追溯基础。HACCP是通过过程控制以保证质量方法,可追溯体系核心是为保证食品安全而保持纪录系统。这些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共同点是都要一个有效纪录系统,因此,可追溯体系与HACCP、GMP、GAP结合实施才能更好发挥各自作用。5.3完善食品包装和标签制度

食品包装、标签式建立追溯重要条件之一,没有包装和标签标志,追溯信息就无从依附。5.4加大监控和管理力度

要聚合分散的职能力量,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综合协调机构,规范运行机制和执业行为,落实监管职责,力争在短时间内规范 ID、追溯内容、追溯关键点、需要追溯和披露的关键信息等,实现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二要建立多方监督机制,加强源头控制,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安全认证制度、召回制度以及共享型数据库等。发挥好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媒体公示教育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三要建立从严惩处机制,统一食品行业从业标准,实行行业监管和规范化经营,对从业人员加强警示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和食品安全常识教育,规范从业人员的资格和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非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食品企业和个人,一旦发现,从严从重坚决打击,绝不姑息。现阶段,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对可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力度,明确落实在可追溯体系中生产者和销售企业的责任主体,把食品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6展望

食品可追溯体系在我国的建设从我国的现状分析,一方面使市场竞争更佳规范,并在以后更加规范的市场竞争中争中只有具备可追溯能力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占领市场,而提前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会先入为主,让消费者产生品牌意识,把握市场先机;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开始制定关于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法律法规,具备可追溯意识的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制度变化。食品可追溯体系在我国的建设从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考虑,我国农产品非常丰富,水产品和肉制品尤其是我国传统肉制品颇具特色,深受到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但由于欧洲、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对我国

不断采用绿色壁垒来保护本国产品,使得我国的产品难以在国外市场畅销。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分销到世界各个国家来满足世界各国人民的需求,我国必须消除贸易壁垒,而国外对我国食品的贸易壁垒之一便是食品是否具备可追溯性。因此,我国食品企业和传统的肉制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王彩霞.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信任修复的均衡性研究——以国产大型乳品企业为例[J].生产力研究, 2012(12): 170-171.Wang X, Li D.A dynamic product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pricing model for perishable food supply chains[J].Omega, 2012, 40(6): 906-917.Karlsen K M, Donnelly K A M, Olsen P.Granularity and its importance for traceability in a farmed salmon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1, 102(1): 1-8.Regattieri A, Gamberi M, Manzini R.Traceability of food products: Gener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7, 81(2): 347-356.Dabbene F, Gay P.Food traceability system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1, 75(1): 139-146.樊红平, 冯忠泽, 杨玲, 等.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与探讨[J].生态经济, 2007(4): 63-65.杨明, 吴晓萍, 洪鹏志, 等.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建立[J].食品与机械, 2009, 25(1): 146-151.邵征翌, 林洪.水产食品企业实施可追溯体系的意义及措施[J].中国渔业经济, 2006(3): 46-49.管恩平,张艺兵.部分国家食品可追溯性管理实施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5):450.刘秀英.全球食源性疾病现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4):199-200.RAO K V S.An overview of backscatter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RFID)[C].Microwave Conference,1999:746-749.蒋皓石,张成,林嘉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应用,2005(5):1.张姝楠,郭波莉,潘家荣.RFID 技术在食品全程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9):148-151.文向阳.在食品供应链中实施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J].中国食品工业,2005(8):48.张博.产品电子代码(EPC):全球市场“通行证”[J].中国经济周刊,2005(31):40-41.温艳玲.食品追溯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以猪肉食品为例[J].信息与电脑,2011(11):98.陈红华, 田志宏.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07X): 5-6.钱和, 沈丽燕, 宁炜, 等.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 2008(10): 13-14.Zhao R, Chen S.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2012, 14(2): 92-106.胡朝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07.管恩平, 袁涛, 吕朋, 等.出口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9, 21(6): 514-516.Hall D.Food with a visible face: Traceability and the public promotion of private governance in the Japanese food system[J].Geoforum, 2010, 41(5): 826-835.

第四篇:农业技术推广和监管机构在农产品可追溯监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和监管机构在农产品可追溯监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作为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产品,建设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目前食品安全方面的主要课题。作为最基层的农产品生产单位,如何建设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通过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动基层家庭农场结合实际制定实施规划,加快建设追溯体系,确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产品名录。

关键词:监管机构;农产品;可追溯;监管体系;建设;作用

一、推进重要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主要方法

1.推进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以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全程追溯监管为主要内容,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建设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实施全程追溯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

2.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以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以追溯码为载体,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推动基层家庭农场积极参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支持开展肉类、蔬菜、中药材等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要大力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保障追溯体系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如何做好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

1.完善标准规范。建设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得关键在于基层农户,要针对不同农产品生产流通特性,采用简便适用的追溯方式。以确保不同环节信息互通、产品全过程通查通识为目标,抓紧制定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标准,统一数据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规则。

2.发挥认证作用。探索以认证认可加强追溯体系建设,鼓励有关机构将追溯管理作为重要评价要求,纳入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有机产品等认证,为广大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市场化认证服务。适时支持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探索建立追溯管理体系专门认证制度。

3.推进互联互通。建立完善政府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推进各类追溯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已有设施建设行业或地区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上下游信息互联互通,创新查询方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

三、加强政府部门协作,强化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监管

1.强化基层家庭农场的主体责任。家庭农场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追溯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鼓励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采集、留存信息,建立信息化的追溯体系。要通过农民种养殖合作专业社、龙头企业等建立多样化的协作机制。电子商务企业要与线下企业紧密融合,建设基于统一编码技术、线上线下一体的信息化追溯体系。

2.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督促引导作用。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监督检查,督促其严格遵守追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围绕追溯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示范创建活动。

3.支持农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种养殖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种养殖合作社要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宣传贯彻活动,推动会员企业提高积极性,主动建设追溯体系,采用市场化方式引导会员家庭农场建设追溯体系,形成行业性示范品牌。

4.发展追溯服务产业。支持社会力量和资本投入追溯体系建设,培育创新创业新领域。支持有关机构建设第三方追溯平台,采用市场化方式吸引企业加盟,打造追溯体系建设的众创空间。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追溯体系云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追溯管理云服务。支持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咨询、监理、测试及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机构积极参与,为企业追溯体系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提供专业服务,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产业链。

四、扩大参加可追溯体系的家庭农场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中的份额,农产品监管机构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促进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推进追溯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的对接,严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管控链条。发挥追溯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作用,创新质量安全和公共安全监管模式,探索实施产品全过程智能化“云监管”,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完善预测预警机制,严防重要产品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完善家庭农场的质量诚信自律机制,调动公众参与质量安全和公共安全治理的积极性。

2.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建立与认证认可相适应的标识标记制度,方便消费者识别。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质量失信“黑名单”,适时发布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大可追溯产品推广力度,营造有利于可追溯产品消费的市场环境。

3.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强追溯大数据分析与成果应用,鼓励家庭农场以追溯体系建设带动品牌创建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家庭农场利用追溯体系进行市场预测与精准营销,更好地开拓市场。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菜市场等集中交易场所结合追溯体系建设,发展电子结算、智慧物流和电子商务,实现创新发展。

五、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家庭农场的农产品竞争力,政府部门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细化农产品追溯管理和市场准入工作机制。研究建立健全相??的随机抽查与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研究制定追溯数据共享、开放、保护等管理办法,加强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交换、利用、开放的规范管理。

2.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为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产品责任保险。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可追溯产品。完善追溯技术研发与相关产业促进政策。

3.落实工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公益性事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及工作重点,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落实部门职责分工及进度安排,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文虎.加强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几点思考[J].《新疆畜牧业》,2013(7):10-11.[2]傅进,殷志扬.农业监管部门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432-434.[3]刘玉龙.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14(8):60-62.

第五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建构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于促进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提高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由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本文通过对评价体系的研究,力求能通过评价及时反映出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决策者全面地掌握专业及教学实际情况,并及时采取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1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目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新时期,党中央作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既要求积极扩大经济的数量和规模,更要求显著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重点转向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大背景下,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评价在保证人才培养、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所无可替代的。实施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最终的目的是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正确处理好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数量与质量、效率与效益的关系,促进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得到有机统一,实现职业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层次:政府——社会——学校。其中,以政府评价为指导,以社会评价为评价依据,以学校自我评价为核心。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其办学质量评价行业企业参与的力度不大;政府评价主要依托点的技能等级考核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又尚待完善,因此质量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自我评价。

2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原则

2.1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注重可操作性。

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既要遵循和符合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更要具有在日常自然运行的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但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上,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工具性的模型、程序和具体文件,有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使整个监控与评价过程能够为各部门接受和认可,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2.2全面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评价的实效性。

评价工作包括评价管理工作、确定评价人员、确定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评价方案、收集与分析信息、评价报告等。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必须全面考虑这些要素,注重全面监控和重点评价、一般评价和特色评价、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的互补结合,但更应注重实际效果,避免为应付评估大量投入却忽视日常人才培养评价的现象。

2.3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动态发展。

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其内容应该相对稳定。但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对人才培养进行的评价也应当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一方面,一些指标的评价标准会随着影响职业学校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未尽相同。

3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人才培养评价的体系,是一个内部具有高度规范性、外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框架结构。内部的规范是外部应变的保证,而外部的适应又是内部规范的基础。

3.1职业学校内部组织的四大规范。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强调在日常教学的自然状态下,与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和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的诊断,来构建一个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它的功能就是通过质量诊断和预警,提高学校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

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的特定需求者是企业与学生。就业导向是职业学校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专业建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首当其冲的重要地位。在进行人才培养评价时,首先就要判断在专业建设方面是否坚持了就业导向的原则。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专业设置、专业实施、专业考核中的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则应及时作出预警,以便决策部门采取措施尽快解决。

(2)强调多元整合的课程开发。

所谓课程开发,是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而课程方案则是学校确定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的操作计划,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总和。就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而言,由于其技术型人才的特定培养目标,应将符合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采取“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进行课程开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职业学校的共识。

在课程开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三者一环紧扣一环,将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贯穿始终,必将使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化,更加有利于优化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反之,当质量诊断过程中发现其中某一环节有可能出现偏差或相互脱节的现象时,就需要及时提交预警报告,这样才能使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质量保证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

职业教育由课程开发引入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单纯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对象的做法,应注重“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其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从招生入学到毕业就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时时处处地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为基础,变管理学生为服务于学生。

(4)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的资源管理。

职业学校既要强调过程管理,也应注重资源管理。对资源管理的监控与评价,是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对可能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诊断,是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评价过程之中的重要方面。师资队伍状况,财、物两方面的资源是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而产生效益的,因此对教学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资源管理方面要坚持“软硬结合”,强调“两手抓”,才能满足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如果某一资源方面的项目指标超过预设的一定范围,即应及时作出预警。

职业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评价,实际上就是围绕以上四个主题进行的。密切观察和分析各类因素的动态变化,经常注意它们是否保持着应有的规范,由此形成了人才培养评价的组织结构。

3.2职业教育必须努力适应的外部环境。

职业教育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适应和服从于外部环境发展的需要。首先,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非常鲜明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根据近年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调查,发现企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从业岗位扩张现象十分明显,且大多数企业表示,将会继续引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充实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职业岗位。关键是,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将直接取决于职业学校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其次,由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双重需求主体特征,这就要求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的具体需求。社会经济的需求只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反映的则是社会广大群众(学生个人及

其家长)有着怎样的现实选择需求。这两个方面的需求都反映了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是对人才培养进行监控与评价时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去适应的。

4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

在此基础上,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资源管理出发,来探讨构建一个教学运行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

4.1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市场对相应专业的人才需求度、学生、家长对专业的认可度、专业设置所必需的软、硬件配备度。

(2)专业实施:专业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文件的吻合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的适合度、重点专业的资金投入与建设实际情况。

(3)专业考核: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政府主管部门对相应专业的评价、学生在学习后对专业的评价。

4.2课程开发

(1)教学计划:计划根据需求的更新与调整幅度。

(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完备程度、大纲与目标的符合度、大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教材: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度、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

4.3教学过程

(1)生源情况:招生规模、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学习困难学生情况。

(2)教学管理:学习情况、授课情况、违纪情况、教学管理制度。

(3)毕业与就业:资格证书、毕业情况、就业情况。

5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的实践

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的实践,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的。

5.1专业设置社会认证度的调研与论证。

主要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到社会企业对本专业的设置情况进行进行广泛的社会企业行业调研,论证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专业培养目标的适合度、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等。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对专业设置进行及时修正。

5.2专业实施的督导制度。

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人才培养督导组。督导制度具有专家指导监督的性质,专业对口和教学管理专业人员的结合是督导队伍的基本特征。督导员的专业权威和管理权责,以及客观中立的地位,对专业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文件的吻合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的适合度进行督导检查,从而监督专业教学的实施全过程。

5.3专业考核论证

通过对国家政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的办学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对专业的评价等方面的考查论证,掌握专业建设状况及发展前景,重新修正专业建设规划包括专业目标、建设步骤和阶段目标、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等。

5.4培养过程检查制度。

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期末进行,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

5.5学生评价制度。

由教务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这一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

生从被动的质量制定对象转变为主动的评价者。在评价中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使评价更为客观。

经过几年运行的结果,收效较为明显。一方面加强了专业改革的力度:根据社会对毕业生要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了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素质、更新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增进了师生之间教学的互动;另一方面真正发挥了社会、学生的评价作用,让社会、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还把由此掌握到的第一手信息,作为教学进程调节、内容调整和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

5.6评价的组织和方法步骤

1、评价组织: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评价由学校和各系部共同组织。由教务处和督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评价。

2、评价时间:专业建设的评价一般安排在每年的第二学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3、评价方法:各种评价均应按督导评价规定填写相应的评价表。社会评价、毕业生评价、专业建设委员会评价每年进行一次,在校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通过各种评价使学院了解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以方便学院对专业建设进行宏观管理。

4、评价等级

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参考文献:

[1]赵川平:《建立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保证体系的实践与认识》,《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五期。

[2]王 颖:《高等学校课程教学评估若干问题初探》,《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3期。

[3]教育测量与评价[A].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王汉澜.教育评价学 [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5]涂恒汉.学校教育工作评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黄崴.现代教育督导引论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王前新,卢红学 《职业人才培养构建机制与保障体系》《职业技术教育》2003.1

下载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电子监管码建立的疫苗全程追溯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基于电子监管码的疫苗流通接种全程监管追溯 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大案浮现: 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的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潘菊素,傅琼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构成。其中,目标......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网络经济呼唤建立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已成......

    职业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与思想教育体系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与思想教育体系实践研究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赵亚冬 摘要: 职业学校效仿军队正规化管理的模式,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生纪律严明,从服装、......

    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大全

    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张燕,董昕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610031摘要:本文分析了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需求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畜产品加工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该文分析了畜产品加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 2、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1、如何理解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社会经济发展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