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畜产品加工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该文分析了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165-02
畜产品加工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实践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1]。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还决定了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2]。目前塔里木大学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包括课程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大学生创业与创新基金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课题设计等环节[1]。本文通过对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的措施和方法。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以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 畜产品加工实验课的内容包括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及蛋品加工等实验,目前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很少。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讲解来完成整个实验,然后观察实验结果,并和理论预期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不能真正地掌握实验的内涵和目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由于实验学时数有限,有些实验学生只能接触整个实验中的一部分内容,如酸乳制品的制作,作为验证型实验,学生只在实验课上将原料乳加热灭菌,将发酵剂与冷却后的原料乳混合均匀、装瓶,然后放入培养箱后就结束实验课。至于发酵剂的制备、酸乳的发酵过程观察,都由老师在课前、课后完成。学生对酸乳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得不到全面的了解,影响了其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1.2 实验设备及经费有限,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较少 畜产品加工实验往往是全班同学共用1~2套实验设备,并且如牛肉等原材料价格较贵,实验经费有限,而学生人数较多,经常被分成大组进行实验,导致经常只有其中几个同学操作,其余同学观摩甚至有些同学只等最后品尝和填写实验报告,使得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减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目前的畜产品加工学实习只有具体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工艺过程,学生实习结束后仅对其所做的产品进行品尝,而未进行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检测,学生如在小作坊中做产品,不能与实际生产相联系;有部分学生实习过程中不认真,遇到问题不与老师交流,实习报告也存在抄袭现象,但由于其实习报告写得工整而获得高分。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精选实验内容,增开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多以验证性为主,在新的形势下,要转变原有教学模式,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接触更多有意义、更实用的实验,从而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4]。实验时,把一个班分成5个或6个小组,每组4~5个人,每个小组可设计一个配方,使同一个实验有5个或6个实验配方,得到5种或6种实验结果[5]。例如,“腊肠制作”实验中,可根据不同的工艺参数设计5种方案,得到5种不同口味的腊肠产品,如四川麻辣腊肠、东莞腊肠、济南腊肠、蒜香孜然腊肠、如皋腊肠等;“皮蛋的制作”实验中,可设计有氧化铅、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铁、铜铁混合制剂或铜锌混合制剂等加工皮蛋的实验配方[6]。通过品尝、分析实验产品,使学生对皮蛋加工的原理、工艺流程、变化规律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实验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方式可以推广到《畜产品加工学》的所有实验中,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开展实践训练 由于许多畜产品加工实验的时间较长,课堂实验无法开设,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畜产品加工学设置了7d的实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训练,弥补了计划学时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老师在实习第一天将学生分组,布置实验任务,明确实验目标,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小组讨论,拟定具体的实验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老师根据实验条件及实验经费等对各组方案进行调整,不合格的方案修改后经老师审核实施。在实习中,老师随堂指导,统筹安排,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对学生做出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找出不足,然后提出改进意见。实习最后一天进行产品展示,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其产品,要求说出每一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和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实习结束后,学生及时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书写整理实习报告。这样的实习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改变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实验教学仪器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提高,将多媒体应用到畜产品加工学实践教学中,将学生不易查看的内部结构和难理解工作原理的仪器设备,通过多媒体图像展现,使复杂抽象的理论问题简单具体化;将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典型实验现象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对实验方法、步骤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和认识,学生易于接受,提高了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2.4 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应注重平时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表现,总评成绩按实验成绩(40%)和期终考核(60%)的标准进行折合。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应综合预习报告(10%)、实验表现及发言(10%)和实验报告中数据的记录整理与分析、结论及书写格式(20%)等各个环节,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定,一旦发现抄袭现象,其成绩直接记为零,并提出批评。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提交预习报告,老师在讲述实验内容前,对实验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以督促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布置一些和实验相关的思考题。实验结束后,组织实验小组成员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产品的品质进行讨论,完成实验报告。
2.5 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是高校为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加强创业能力的一项基金,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写申请材料,获批后可做一些小型的科学实验或创业项目。合理利用已有的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进入研究生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结语
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从发现问题着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既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相应地提高。但是这与培养创新性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继续研究和探索提高畜产品加工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势在必行,以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应用型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真正实现应用型大学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东,赖莺,曲丽君,等.畜产品加工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5:104-105.[2]吴汉东,张南.畜产品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4:46-48.[3]周凤超,张明成,王鹏,等.应用型大学《畜产品加工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36:195-197.[4]卢士玲,李开雄.石河子大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议[J].价值工程,2011,33:280-281.[5]胡文娥,何梦辉,黄剑波.由验证型实验改为设计型实验的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66-68.[6]欧阳玲花,冯健雄,闵华.皮蛋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J].食品工业科技,2009,4(30):349-352.(责编:张宏民)
第二篇:畜产品加工学2012考试说明
畜产品加工学命题教师:焦小丽
天 津 农 学 院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说明
2013级动物医学专升本
一、结合《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内容,围绕肉、蛋、奶制品加工原理及技术现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写不少于3000字的综述,论文内容要求具有新颖,具有前瞻性,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文章要求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言流畅,合乎逻辑。(注明:不能照抄科研性论文)
二、严格按照科技论文书写格式,论文应包括完整的中、英文对照的标题,作者姓名,内容摘要(200字以内,要有英文翻译),关键词(3~6个)逐级标题等。
三、论文要求作者保持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的学术讨论。凡采用他人观点、成果,必须加以注明。
四、论文作者要遵守写作诚信原则,不得抄袭或照搬别人已发表的文章,不得从网上完全拷贝复制,只能作为写作论文的参考,一经发现该课程论文将被判为不及格。
五、参考文献附于正文之后,所列文献应是文内提及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1.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
主要责任者(著,译):《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年,参考页码起至。
2.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
主要责任者(著,译):《文献题名》,《报、刊名》,年,期(出版日期),参考页码起至。
六、论文要求为打印稿(不接受手写稿),使用A4纸型,正文小四宋体字,行间距要求为22磅。
动物科学系动物科学教研室焦小丽
2014.6.20
第三篇: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 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3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3.1 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高校实践教学不是无关紧要,不是无足轻重,更不是可有可无。要搞好实践教学,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深入领会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自觉性、紧迫性的认识;激发积极性,迸发创造性,把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搞好。
3.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应积极鼓励和组织专家教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政策以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或者教学计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材或者其他指导实践教学的资料。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按照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3.3 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高等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好关,要根据学校的开课情况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前落实教学保障的各项措施。要千方百计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可以通过校校合作等形式,搞好实验室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厂校联合,学校与地方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协作等形式,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双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3.4 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引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让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把重视实践教学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所有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以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职业道德和技能;给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积极创造条件,让部分教师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改革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和酬金计算标准,吸引广大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聘请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部门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老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者从事毕业设计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5 加强监控、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监控的现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实践教学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这既是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活动开展轻活动建东”现象和行为的一种校正,也是遵循教育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理论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关系,也应该体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独特的特点,反映实践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
第四篇:“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成为高校非统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是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新时期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提升,旧有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对高素质人才输出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教育改革的必然。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成为高校非统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是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趋势
(一)统计学教学内容理论与应用的均衡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对于统计学的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同时在课后也采用一定程度的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对统计知识对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知识考核评定往往也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海量特征使得统计工作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项基本工作,社会对于统计知识对应用层面、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这无疑为统计学科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统计学对教学提出了新对要求:需要达成对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的均衡教学。
(二)统计学信息化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科的交叉融合,软件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使得许多专业的统计软件得以实现,并且在实践工作中有效的提升了统计的精准性,并且使得传统统计学的小范围样本变成大面积的统计。基于此,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统计学人才,必须要掌握定的统计软件使用技能,而这教学内容是传统统计学不包含在内的。
(三)统计学教学的社会化发展
在我国目前国情环境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很难找到利益共同点,所以实训条件、实训项目等受到限制,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在安排该课程教学时偏重理论教学,而
实践教学课时所占课时比重偏低,对开展社会调查的活动仅仅局限于本校学生,并没有跨出校门,更不能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市场调研公司、市场咨询公司以及企业建立协作和参与机制,导致学生在学习统计和运用统计之间不能较好地衔接。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方面,首先要对现行的高校统计学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编制和改革工作。教材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统计学的理论进行时代化的更新,不仅要包含最新的理论基础和案例,还应该进步的明晰统计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前景,让学生与教师明确统计学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
第二,要加强与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相互融合,增加应用实例以及这方面的最新进展。要加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教材中需要增加计算机的案例与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技能。
第三,应选择容易理解、与实践衔接密切的教材,或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精髓,对于课下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第四,增加统计专业软件学习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将相关软件的学习内容融入教材之中,例如对于高职的学生,可以着重介绍基础的EXCEL软件,而对于本科的学生,则应该介绍SPSS统计软件。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
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高校的统计学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应该明确新时期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统计能力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应该坚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方面,教师应该深入探究统计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应该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机房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情境教学、探究教学、课题教学等多种形式,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提升课堂上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在教学考核方面,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考核。需要改进原来单一的闭卷笔考方式,采用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计算机操作、社会实践与笔试结合的立体式考核方式,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践
在开展社会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建议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再来选择和确定实践课题,当然,研究课题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如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调查,也可以是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如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统计监测研究。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的统计局、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企业等单位之问的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美感,感受统计的在生活中的乐趣。
三、结束语
21世纪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责任,应该主动适应社会与时代的新需求,不断的关注与统计学相关的前沿科技,应凸出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五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生物组
罗静
摘要:为了脚踏实地改革我们的中学生物教学,少走弯路,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教学的优秀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学改革才能健康地发展。那么我们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有语言的启发性和灵活性,要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觉得枯燥无味,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生物的殿堂。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
针对性
渗透
兴趣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新课程实践中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教育话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基础教育得到更快发展的一次机遇。教育改革事业是一次没有终点的长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保持新鲜和生命力。结合高中生物学特点,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应做好如下几点: 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以前,有些学生习惯于指望老师 “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 ;还有些同学表面上静坐在那儿,到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对其听课效果老师并不知道。这都是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其实,课堂是提供师生研究探讨问题的场所,可以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注意语言的启发性。语言的启发性实际上就是巧设“悬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产生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讲述遗传和变异时,由于该章节抽象难懂,很可能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如果不失时机,巧设“悬念”,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教师不是单调地说:“下面我们讲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而说:“我们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座的同学多多少少长得象父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这就是遗传现象的具体体现。那么子女为什么象父母呢?遗传的物质基础究竟是什么?这些遗传物质,又是怎样将父母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遗传给子女的呢?”在讲变异时这样开头:“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一树结果,有甜有酸。可见兄弟姐妹间会有差异,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变异”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明显地感觉到启发性的语言不同凡响的效果。启发性的语言可贯彻教学过程的许多环节,尤其可用于每章开始,以及一课中的每段开始的导言中。我们在课堂实践时,可以运用下面两种手段,双管齐下:.1 不断对学生进行智力激励
课堂上不断鼓励学生,表示有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学好,并不断地激励他们,哪怕只有点滴的进步。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更加自信,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超越自我。.2 从自身错误中学习
从平时作业和考试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有许多同学概念模糊不清。因此,课堂上有必要把此作为重点,师生通过讨论进行 “打假”、“排雷”。这些误区的来源一般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的错误观念,老师根据经验提出来让学生分析;另一方面是学生头脑中的主观误解。老师可以随机提问,找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取出来剖析、讨论,既可以提醒学生本人,又可引起一些思想不集中者的无意注意,最大面积地澄清并扫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有针对性、有重点教学,反对眉毛胡须一把抓
过去,大多数老师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生怕遗漏一点点知识,以致眉毛胡须一把抓,教学就显得比较盲目,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变得不可控制和难以估测。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才符合新一轮课改的精神,要有重点教学首先要精选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确定中学生物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普通教育的任务和生物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考虑。不能随意增删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要防止知识点讲得太多太深,又要避免讲得太少太浅。当然,中学生物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的发展而变化。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要抓住最基本的主干知识,抓住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最活跃的知识,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误区具体详细讲解。一节课时间有限,老师的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有助于减轻学生的重负担,把这些东西弄清弄透,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和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但是,实践时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突出重点过了头,钻到无边无际的难题中去,二是过分拔高重点知识的作用,误以为只要掌握了重点的实质和精髓,别的什么也不需要知道 ,遇到一切复杂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注意渗透 ST S 内容,反对理论知识脱离实践
生物学的原理、规律深深地植根于浩瀚的实践之中。同学们在学习生物规律之前,由于经常和生物现象打交道,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这给我们学习生物学带来方便。但是,一些老师以前没有把握住这一点,因而学生觉得生物非常难,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中渗透 S TS 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懂得所学知识的用处,最重要的是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同学们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动手,通过实践去检验生物学规律。讲过理论知识后,讨论一些应用所学知识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讲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 这一节课时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人缺铁会得贫血病、小孩缺钙会得佝偻病、成人缺钙会得骨质软化病、老人缺钙会得骨质疏松症等。在教学方法上,不必讲那些技术细节,而要突出生物知识是怎样被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要去追求老师自己能讲得清楚明白,而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来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步,可以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半独立地学习如何运用知识,有点像大人扶着儿童学走路一样。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反对片面强调知识讲授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要训练学生在一生中不断创新,建立自我发展的机制,而非单纯掌握眼前的信息和技术。当然,学生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不同,培养目标也必须有弹性。我们不能挑选学生,却可以选择因材施教。在统一要求的同时,也能体现个体发展的目标,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差异性。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起来,手脑并用。科学态度是“面对实际问题,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求是,做出正确反应的倾向”。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及每一教育活动之中。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素材,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生物科学发现史一共有四处即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及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它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和判断等全过程,是科学家的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关于生物实验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挫折、困难的探索精神,同学间互助友爱的协作精神,以及养成爱护实验器材的良好习惯。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反对考试前夕搞突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特点之一就是实验比较多。生物学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才会感到生物学真实有用。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途径感知事物,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固,难学的东西转化为易学的东西,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因此,我们建议创设开放式的课堂和实验室,逐步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 ,甚至作自己设计的一些简单的实验。利用平常生活中易于寻找、易于实验的物品 , 开展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小科研的活动。例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将在实验室感受绿叶中含有四种色素及色素的种类和分布;《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鉴定》中会看到我们平时喝的豆浆和双缩脲试剂变成紫色,梨汁和还原糖显出砖红色沉淀;在模型制作大赛中,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知识用塑料、卡纸、橡皮泥各种材料建立熟悉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各种细胞器,建立DNA的双螺旋结构,建立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过程示意图模型;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会采集土壤进行记名计数;在生态缸的制作实验中,能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的联系,建立小型生态瓶观察其成分的变化;在学习了微生物的发酵知识后,就能自己动手制作腐乳、泡菜、果酒果醋,领悟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探究的问题与现实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探究兴趣,而且有助于体会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挖掘教材德育故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生物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从身边小小的豌豆研究,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面对艰苦的条件,繁琐的数据并没有放弃试验,而是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对巨大的数据不厌其烦的进行统计,前后花了整整8年时间才得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从那不起眼随处可见的小小果蝇,科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潜心研究通过整整五年时间才培养出一只变异的白眼果蝇最终得出交叉互换定律;从人们视若无睹的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这一特性,科学家达尔文设计巧妙实验开始探索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从圣诞节给母亲送袜子这么一件平凡小事情,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色盲这一种遗传病并勇于承认自己是红绿色盲这一事实,写下《论色盲》,开启伴性遗传的研究;从专修神学到自己航海发现物种是在不断进化的达尔文果断摈弃了旧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学说„„许多科学史事,每一位科学家都是学习的典范:科学发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时间并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的!以此让学生坚信一个道理:“逆境不是苦难而是一笔财富,正视它,超越它,定能打造出一片灿烂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