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正确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
1、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 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 160×3 106×
3抽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关注孩子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还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㈠、学习例2(1)
出示例题:160×30。
1、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你会怎样计算”,渗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2、探讨计算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抽生汇报计算方法。如果学生用口算的请说出口算过程。如果用笔算得出结果的,展示竖式。针对于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几种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想一想怎样写会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3、归纳简便算法。强调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4、练一练:220×40= 360×25=
想一想:计算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针对360×25的书写进行比较,明确“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通过计算,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通过不同题型的对比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学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㈡、学习例二(2)
1、出示例题:106×3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说一说与第一个算式有何不同,你会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3、巩固练习。205×40 306×1
5三、梳理计算方法
议一议,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复习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
本学期我校购买图书108箱,每箱40本,学校共购买图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优化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五、总结收获
第二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题
教材第66-69页。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先估计一下大约得多少。
280×3≈900,大约得900.(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二种更简便。
(6)概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390×4 520×3 190×7 460×6 230×4
第三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涉县南关明德小学
宋海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启智引思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1)算法展示:
A、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B、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2)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3)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展示交流(闯关游戏)
1、口算练习练习八第一题
2、选择题
(1)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3)508×40,它们的积是()A、2320 B、20320 C、2032
四、巩固提高
1、请写出400×230的简便的竖式计算?
2、解决生活问题
(1)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8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20天吗?(2)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年所用易拉罐的数量是60个,假如全部回收,这个城市1年能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第四篇:三年级上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
三上教材P67 例5 例6
二、课时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答题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多媒体课件)新建的运动场竣工了,老师带大家去参观,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整个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你能算出运动场有多少个座位吗、试试看。
1.学生思考后,指名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2.观察算式中因数的特点和同桌说一说。揭题;我们已经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果0藏在乘法算式一个因数的中间,你还会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一问题。(板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一个因数有0的算法。
(1)引导;我们先来估算一下有多少个座位。
(2)追问: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运动场座位准确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列出竖式,并试着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提示。
②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
③小组讨论;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样乘?积的十位上写几?
④小组代表发言;因数十位上的0乘8还得0,再加上进上来的3得3,所以积的十位上写3.师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2.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算法
(1)出示教材第67页例题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80×3,也就是3个280是多少。)(3)让学生观察算式中因数与例5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因数末尾有0.(教师补充板书)(4)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提示,留意学生的不同算法
(5)展示成果;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师提示;列竖式时两个因数是怎样对齐的?怎样相乘?乘完后怎样写0?因数末尾有0跟误0的算法有什么异同点?
展示:生1;
8 0
×8 4 0 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生2:
8 0
×
4 0 把280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6)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第二种方法简便些)师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师强调: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4位学生演板,然后集体订正。强调: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的方法比较简便。
四、课堂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生1: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生2: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生3;我们在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尽量用简便算法进行笔算。
五、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例5;604×8=4832(个)
例6;280×3=840(元)0
8 0 8 0
×
×
×
8 3 2 4 0 4 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三
年
级
戴
媛
2015年12月3日
第五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学习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
学法指导:1.自学学习内容,用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 学习和合作探究,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法;2.课堂上针对自己的疑惑点进行小组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口算下面各题
50×90= 40×80= 32×30= 107×4= 304×3= 205×6= 小组交流: 观察上述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探究(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吗?)
(一)引入
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1)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老师也有问题提出: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注意: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请列出算式。
(二)出示自学提纲
1、口算160 ×30,106×30,说出口算方法,想一想能不能把它用在笔算中。
2、尝试笔算160 ×30,并说一说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3、尝试笔算106 ×30,并说一说怎样列竖式简便。
(三)检查点拨
1、生将竖式扮演在黑板上后提问:
160×
30: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106×30: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2.请你说一说下面题中红色的数是怎么得来的?
三、拓展延伸
1、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160×60
2、判断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 可以省略不写。()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3)650×40=2600()
3、选择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积是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
A、100000 B、10000 C、1000(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A、3 B、4 C、5(4)508×40,它们的积是()A、2320 B、20320 C、2032
4、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2400
四、布置作业 课本p5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