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自从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布局之后,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上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不断完善以及《环境保护税法》的通过,这样一来,可以说是从法律的角度,对环境保护进行了强制规定,也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推动了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是第一次执行,难免在制度与管理工作中会出现一些不完善,因此通过对环境保护税法进行研究,指出了当前税法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可持续发展;税务管理;建议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导致我国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利益,完全无视对环境的保护,肆无忌惮地追求高效利润,导致我国整体环境不容乐观。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的影响,雾霾天气在我国随处可见,这才让人们意识到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的严重性,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生活。因此,为了我国生态保护和人们身体健康,党中央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政治建设工作正式列入社会主义建设中,从而让人们在日程生活和工作上,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然而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环境保护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对环境的破坏现象却没有因此减少,为了杜绝危害环境现象的再次发生,保障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建设,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1.环境保护税法相关概述
环境保护税,从字面角度就能够看出是为了保护我国环境而征收的一项税收法律,其征收对象是在经济发展下,向环境中投放特定污染物的企业和单位。其次,还可以理解为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和污染者所做的一种惩罚措施。而这项税法的提出,主要是源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所颁布的环境税。
环境保护税是我国最新实施的税务种类,它的前身是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收费制度,可以说环境保护税的提出,也是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一种完善。环境保护税法的提出,其目的不是为了能够向企业征收多少的税,而是通过税收的方式,督促我国部分企业在自身经济发展和企业建设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为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资金基础。
2.环境保护的作用
2.1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保护税法的提出,一方面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制度和措施进行了完善,同时还约束了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同时还为环境污染进行惩罚措施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将生态文明的建设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税法完善了当前的法律体系,让环境保护税法的征收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
2.2 完善企业竞争力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环境保护税法还能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当前社会中的竞争力,有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后果,但是这一点对于自身发展中,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很少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而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可以有效地修复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对于那些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来说,增加了这些企业在发展中的内部成本,保证了每个企业之间的关系都能保持合理化,从而更好地维护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2.3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企业在当前改革的进程中实现转型,优化企业自身结构,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企业自身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控制,这样一来,我国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当前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还能让企业在我国生态保护政策下,为环境保护政策出一份力。
2.4 为我国当前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国家财政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投入的资金也在逐年变多,这项税收法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财政工作的压力,如果将环境保护税收取的资金全部变为环保专用款项,那么这样税法的提出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能提升环保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让我国的环保事业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3.环境保护税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这项税收法律的提出,多少都会给当前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这项法律刚刚颁布实施,其中还有许多的条款还不是相对完善,因此在条款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的。
3.1 惩罚力度不够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由于惩罚措施不够,导致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完全无视这项法律条款的存在,与自身的利益相比,这样罚款完全就是九牛一毛,因此使法律不能有效地治理这些企业。相反的,还会让这些企业在法律的庇护下,继续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环境保护税法就成了这些企业躲避责任的保护工具。
3.2 某些制度出现不合理
对于一些生成型企业来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很少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其生产的产品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例如:空调、汽车、摩托车等。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是根据企业排放物对环境污染为根据进行收取的,但是并没有将生产后的产品对环境污染问题列入在内,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定的不合理性。
3.3 缺少全面性
??前社会,还存在着许多的个体商户,对于这些大多数的商户来说,很难将他们纳入到税法的管理工作中来,向他们征收环境保护税,因此,对他们这些个体商户的税务监管工作,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这样一来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就算能够强制性的实施,也不会取得多好的效果。正是由于这些经营者的存在,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同样造成了大量污染,但是由于这项法律缺少全面性,出现了许多漏网之鱼。
3.4 纳税范围窄
环境保护税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征收环境保护税,并不针对个人或者是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对于个人实施监管工作虽然提升了监管工作难度,但是不能放弃对个人或者非盈利企业的监管,不能将所有的税务缴纳都交给带有盈利目的的企业。但是从我国当前所在使用的税收管理技术而言,往往会出现企业对自身污染排量少报或者隐报等现象,当出现问题时,又很难获取稽查证据,于是就会出现企业漏税。
4.相关建议
由于环境保护税法在我国刚实行,因此在税务征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这一问题不断地进行完善。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改进措施。
4.1 加强惩治力度
想要完善惩罚力度,让企业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到法律的权威性,就需要税收处罚政策能够与行政处罚政策共同实施配合。例如:如果企业因为污染环境而被征收环境保护税之后,仍然没有采取相应改善,那么将会对企业环境保护税进行翻倍征收,同时可以根据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程度,对企业进行警告,同时勒令其进行改正,如果这样做仍然不能起到作用,那么相关部门可以直接撤销该企业营业执照。
4.2 完善法律制度
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出台,是为了保障我国的环境建设工作,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并非是为了提高国家税收。因此,可以说税法的规定完全是为了减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样对于企业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应该检测其对生态污染影响的程度,能够在企业盈利的同时,对企业实行环境保护规划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4.3 提升法律事实的全面性
完善环境保护税的征管制度,例如,中大型企业在进行环境污染检查工作时,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在线检查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易行,还能提升检查工作效率;但是一些个体户或者流动摊位,应当针对性的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式,在检查的同时还能对这些商贩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同时,还能够实行奖励制度,督促广大群众对于出现污染环境的商贩或者摊位时,能够及时电话举报,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4.4 提升纳税范围
需要我国相关部门能够完善当前法律法规,从而有效的提升对这些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如果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破坏环境的行为,就需要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此外,企业还需要在自身内部建立起举报机制,对于出现污染环境的个人,也要将其考?]到税务征收的范围内,同时还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加强对污染源头的治理也是工作的重点,需要加强监控力度,严厉打击,对于那些对环境造成污染,又不知悔改的企业,还要撤销其营业执照。
参考文献:
[1]周扬胜,张国宁.关于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2016(06):38-42.[2]杜宪.关于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25):107-108.[3]李旭亮.浅析中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征管困境[J].纳税,2017(03):11-12.作者简介:
周莉(1985.3-),女,汉族,江西修水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税法。
第二篇: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问题及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问题及改进 作者:刘 军 罗平徐东明
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11期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和措施,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体系。为健全财政经济运行机制,分析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性质、结构、征收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派出调查组于2007年7月对湖北省部分县(市)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从政府非税收入内部结构看,行政事业性收费比重最大,约占三分之二,其次是罚没收入和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按照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关要求,被调查县(市)政府非税收入基本实现了“收支脱钩”,但从调查涉及的县(市)情况看,目前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非税收入预算缺乏法律权威性。目前被调查县(市)政府非税收入已具有相当规模,尽管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都纳入了预算管理,但在法律程序上,被调查县(市)政府每年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预算收支安排中仍然只有一般预算收支安排,并未包括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收支安排,导致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法律权威性缺乏、预算刚性约束力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认识存在偏差,仍然延续过去的政府非税收入资金属性观念,导致政府非税收入预算不实或不准、预算调整频繁。
第二,机构整合不到位、职能不协调。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分散在财政部门内各股室,如某非税收入管理局在原预外局基础上成立,但仅限于负责原有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工作,而在具体工作中,行政资产管理中心负责“非转经”收入征收,综合科负责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征收。征管中心负责罚没收入征收等,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难以协调统一,使财政局内部人员超编、职能调整难度较大,造成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职能与财政国库职能交叉。
第三,执法部门政府非税收入大大降低,深化“收支脱钩”难度较大。调查发现,被调查县(市)存在公检法、审计等部门“收支脱钩”后罚没收入严重下降的现象。实施“收支脱钩”改革虽纠正了执法部门过去的乱罚款行为,抑制了其罚款、收费的利益驱动,但在目前地方部门还不能很好转变执政理念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对放松,不能带来或不能直接带来收益的行政管理行为可能会被弱化。
第四,汇缴户资金归集不当,影响资金运转效率。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推进,各预算单位账户基本被取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因此,单位收到的各项资金包括政府非税收入和往来资金均被纳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而单一国库账户体系中的财政专户只能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总体收支活动,不能准确核算和区分账户中资金的具体性质,进而影响了有关单位的资金运行效率。
第五,票据管理秩序亟待理顺。作为政府非税收入源头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亟待加强,主要表现为票据发放渠道多。从横向供应渠道看,票据既有财政部门提供的,也有税务部门提供的;从纵向渠道看,各行业、垂直管理部门票据种类繁多;财政部门内部也存在多头管理、票据发放形式不同的问题,不便于地方财政部门掌握执收机构票据的发放情况。
第六,具体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管理亟待规范。一是土地类政府非税收入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从此次调查情况看,被调查县(市)均在不同程度上未严格遵守财政部财综字[1996]1号规定,擅自扩大支出范围,由专户中支出非土地开发费。二是罚没暂扣物资管理亟待加强。被调查县(市)普遍对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加强没收物资和暂扣款物管理的通知》(鄂财预外发
[2004]3号)文件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未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财政部门对有没收物资、暂扣款的公检法部门几乎束手无策,此项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水平进一步提高,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和改进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
首先,正确认识政府非税收入在增强地方财力中的重要作用。与税收收入相比,政府非税收入的立法权限层次较低,其立项和政策制定程序也不及税收收入严格,相关制度的修订较容易,项目和费率调整也更具灵活性和时效性。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目前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益相关性和筹资灵活性等优势,使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收入的必要、有益补充。同时,要严格遵循政府非税收入的科学规律,合理控制政府非税收入的项目和规模,按照国家统一的政府非税收入政策征收、解缴和支出,不能单纯从增加财力或体现短期政绩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政府非税收入问题,坚决杜绝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现象,避免解缴使用中出现违规情况。
其次,强化财政部门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主体地位,统一管理职责。政府非税收入作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行使职能过程中收取的各项资金,其财政资金性质显而易见,其管理主体也应只是财政部门。因此,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过程中要强调财政部门的主体地位,逐步变征管主体“多元”为“一元”;在省级以下的各级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政府非税收入全面管理工作;重点从政策、票据、专户管理、资金返还四个方面人手,统一规范,提高政府非税收入资金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再次,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在政府非税收入具体制度方面,针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机构设置、收缴模式、划解渠道、入库方式、返还比例等各环节具体问题,尽快出台《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细则》,统一各省、市、县的操作模式。同时,要制定《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考核目标》,对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情况进行考核,以促使该项改革在各地区间平衡推进,.稳步发展。二是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形成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职能部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在监督方式上,要加强突击检查和日常监督,进行事后检查和事前、事中监督,将个案解剖同重点稽查、局部检查同整体监控等方式有机结合,使一切行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篇:非税收入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非税收入管理问题及建议
一、非税收入征管工作
非税收入与税收一样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按照非税收入的来源可分为:(1)行政事业性收费25项:居民身份证工本费、诉讼费、公证费、社会抚养费、人防费、不动产登记费、城镇垃圾处理费、环境监测服务费、测绘费、河道采砂管理费、卫生监测费、预防性体检费、殡葬收费、婚姻登记证书工本费、职业技能鉴定费、考试考务费、公路路产损坏赔偿收费、水资源补偿费、非刑事案件财务价格鉴定费、水土保持补偿费、非刑事案件物证鉴定费、计量收费、委托性卫生防疫服务费、机动车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费、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培训考核收费;(2)政府性基金4项:公共租赁住房资金收入、土地出让价款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污水处理费收入 ;(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6项:利息收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专项收入8项:排污费收入、森林植被恢复费、水资源费收入、草原植被恢复费收入、采矿权使用收入、采矿权价款收入、广告收入、育林基金收入;(5)罚没收入8项:公安罚没收入、法院罚没收入、工商罚没收入、食品药品监督罚没收入、卫生罚没收入、交通罚没收入、审计罚没收入、其他一般罚没收入。另外,还有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教育收费及医疗收入,总计涉及收费单位117家。
2016年,严格执行“限量领购、核旧领新”和票据台账制度,严把非税收入票据购领、使用、核销等关口,充分发挥“以票管收、以票促收”的作用。对新申请办理《财政票据准购证》的单位,严把审核关口,严格票据供给制度。完善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登记台账,实行领购票据“双向签字制”。
全年手工开具一般缴款书17000张,预算拨款凭证465张,办理现金业务102笔。从省财政厅领回农村合作医疗收费票据11万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票据6万份,居民养老保险票据10万份;去市局领取门诊收费票据100万份,手工住院票据1000本,机打票据6万份,统一收费票据7000本,行政往来结算票据7000本,住宅维修票据3000本,车辆规费票据10000份,罚没票据1000本,村镇往来票据10000本,领票的时候亲自装卸,同时核销这些票据,交旧领新。换发新版票据准购证195本。
二、非税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税收入数额大,征收主体多元化,管理难度较大。2016年,非税收入完成3.41亿元,占大口径收入7.05亿元的48.4 %,非税收入在整个政府收入体系中的地位由“拾遗补缺”演变为占据“半壁江山”成为与预算内收入、税收收入并驾齐驱的财力资源。现行地方收费主体主要有地方财政部门、交通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公安、司法、城建、环保、教育等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收费名目,而且一个部门收取多种费,同时管理上职权分散,存在一方委托另一方代为收费现象
(二)个别部门票据管理有漏洞。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已有时日,至今仍有部分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票据管理不规范。非税收入票据主要使用的是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且通过县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但国土等一些部门的专用票据则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这些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取票据后,不到财政部门登记、核销,直接使用这些票据收取非税收入,虽然要求到财政部门备案,但往往备案不及时,财政部门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使这部分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
2016年,县妇幼保健院上缴非税专户的医疗收入11.47万元,根据领购的3万份门诊收费票据和住院票据来分析,没有做到应收尽收。县医院与中医院涉及的医疗收费数额较大,每次申领的门诊收费和住院票据数量也多,虽每月都向非税专户上缴医疗收入,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做到票款同行。
三、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依法征管。非税收入征收项目多,覆盖面广。由于存在对非税收入概念认识不到位,对非税收入的财政性质缺乏理解,导致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中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加大对非税收入征缴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发挥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宣讲非税收入征缴政策、法规和制度内容,着力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及普通大众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明确非税收入是与税收收入同等重要的国家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由此提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按章办事、服从监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是建立科学的非税收入测算机制。财政非税收入征管部门要在掌握非税收入政策、项目、标准、范围及其变化的前提下对本级非税收入进行科学测算,制定切合实际的预算任务在预算编制环节上实现政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近日,通过与各单位财务人员沟通交流,对2017年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进行了预算,估计今年非税收入有9704.52万元,比2016年3.41亿元减少2.43亿元,下降 166.5 %,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公安罚没收入、人防费等有所减少。
(三)严格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完善相关制度。全面推行非税收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制度。除按要求实行委托银行代收的收费、基金、罚没收入外,对其他非税收入按照有利征收、方便缴款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随税收征收的各种附加仍由税务部门代为征收,收入数额大或征收对象在城镇的统一实行委托银行代收,零星的非税收入或不具备委托银行代收条件的由财政部门委托征收单位征收然后由征收单位按规定要求汇缴到非税收入专户。同时,在非税收入征收过程中必须严格加强票据管理,健全财政票据监管制度,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严禁白条收费和无票收费,真正实现以票控费的目标。各部门、各单位征收的非税收入必须全额缴入非税收入专户。
目前,非税收入征缴已逐步实现业务监管网络化。但由于非税收入征缴涉及单位多,要将财政、执收单位、代理银行、缴纳单位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还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严重制约了非税收入绩效管理的开展。因此建议,逐步建立执收单位与代征银行、代收单位及缴纳单位的网络建设,开发数据平台,开放导入接口,建立动态监管模式,以便执收单位随时掌握征收基数、应征数、入库数、欠缴数等基本信息,实现业务管理与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对非税收入的日常监督稽查力度,确保“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到实处。一是建立非税收入管理稽查制度。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支管理稽查制度,对各项收费和基金的征缴情况、票据使用、账户设立以及“票款分离”的实施、资金收取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一年一度的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实现稽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推行收费政策公示制度。利用各种媒体对财政各类票证的式样及相对应的收费性质、收费范围、填写要求进行详细介绍,对不使用财政票据收费、罚款的当事人可持违规收费票据到财政部门上诉并要求退款;对丢失票据的要严格查处,对乡镇财政票据定期实行清理检查。建立财政票据稽查监督机制,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连锁、强化对截留、坐支三是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稽查、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对乱收乱罚或应征不征、应罚不罚、随意减免的违规想像通过种媒体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建议论文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银行对金融风险的分析和预测、回避和排除,其充分保障着银行的经营资金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我国商业银行起步晚,发展快,中小型商业银行分布广泛,扩展迅速,但商业银行投资和运营风险高,易受市场影响,金融稳定性差,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在世界商业银行中的地位还有待提高。笔者结合前人探讨得出的经验,综合分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也不是仅凭一家之言就可以进行的,笔者仅就这些问题陈述一定的观点和理解,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案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现状问题分析
1.1由烟台票据案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观念问题。2012年上半年,山东烟台发生了一起涉案4亿多元的票据大案。烟台银行某支行行长刘维宁利用职权之便,先后多次将银行库存的银行承兑汇票取走,总金额达4.36亿元,调查原因正是小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的体现:银行人员觉得票据是低风险业务,因而从未对其引起重视,最终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蒙受巨大损失。殊不知风险管理往往能决定商业银行的前景和寿命,风险管理能力低,对金融风险和日常管理漏洞的应对能力不足,在危机来临时,就可能导致银行的运营受到冲击,甚至可能因此面临破产。
1.2对各类风险计量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不够了解。银行运营中的风险往往不是单一问题,各个方面的风险都需要对应策略,但许多商业银行对风险应对仍采取的是大事化小的处理办法,对风险来源和管理办法的应对范围分类不明确,许多问题都统一处理使风险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面临问题时的解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高效性,使许多风险问题拖沓延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形成痼疾难以根治。
1.3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风险管理不仅需要人工分析,有时还需要借助一定工具的辅助分析,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般都停留在人工分析预测,定性处理的阶段。基本预测和处理都依靠经验分析,对数据的定量分析明显不足。如果不依靠技术手段的经验分析很容易带有分析者的主观情感,并容易被市场导向所迷惑,对风险预测和处理办法产生不利影响。
1.4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起步晚发展快,所以在制度管理方面进步不稳,尽管规则在不断被制定,但日积月累的制度慢慢使得管理体系变得庞杂而不清晰,许多条例的规定模糊或重叠严重,对问题的权责归属也不明确,还有一些规定空洞虚无,可操作性差。这些都为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制造了极大阻力。
1.5风险管理重点偏颇,除信贷风险以外其他风险被明显忽略。商业银行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信贷的风险最为看重。在客户申请信用贷款时,银行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和调查,因为一旦信用贷款出现问题,银行的周期运转就会陷入极大危机,是影响银行运营的直接风险因素。其实,尽管信贷风险关乎银行存亡,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处理,也是会危及银行盈利和运转的。因此在风险管理中,信贷风险可以占据风险管理的主要地位,但绝不能是大部分地位。其次,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的主导地位明显的同时,信贷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对不良贷款的监督和警惕不够,加大了信贷风险。
1.6缺乏精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相关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人才现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是商业银行的运营准绳,这一办法的执行无疑对银行本身是有利无害的,但许多商业银行对这一办法的了解度和执行度并不深入,无法最大化实现《办法》带来的利益。商业银行的招聘对象来源多样,有来自社会自学的人员,也有学校专业人员对口就业,甚至有些来自于关系介绍。招聘对象大多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其中却缺乏理论和实践的高端专业人才。风险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更是缺乏,使管理阶层的用人有些左支右绌。
2、应对措施和发展趋势
2.1加强风险管理观念意识普及。风险管理观念的加强不只是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对所有银行业务员的要求。风险管理不是一个人一时间就可以做到的,它是一种长效保障机制,需要所有银行人员的观念上的重视和潜意识的维护。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把全体员工都动员起来,宣传风险管理概念,普及风险管理与银行效益休戚相关,与银行内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也紧密相连的观念,动员全体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中。
2.2风险归类化管理,明确分工和细化责任。银行要提高风险管理效率,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分类处理,杜绝统一处理的弊端,将风险问题细化、类化、分化,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指派不同的负责人员去处理应对,最终反应到集中部门进行整理分析,再将各种问题全局性观察分析,把握风险来源和处理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为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2.3优化量化分析手段。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依靠经验分析的主导地位应逐渐被科学量化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取代。将风险坐标图、蒙特卡罗方法等分析手段更多运营到数据的风险预测和分析上,对于多项风险的比较,风险可能性,以及成因和可能影响的分析的量化和理想化有明显作用。可有效减少由于风险预测分析中个人主观看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产生的不确定危险。
2.4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编制和重新分析。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风险管理的制度也会暴露出混乱的问题,许多矛盾依靠旧的制度可能无法妥善解决,这时候就需要对混乱的管理制度体系进行重新评估和制定。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庞大的过程,但在商业银行的扩大发展阶段,这方面的问题却不能忽略草率,更不能旷日持久,将一个旧的体制打破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重塑却远没有那么轻易。因此制度的完善不能先打破再重组,而需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2.5全面评估风险,加强其他风险的管理。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信贷风险需要受到重视,但同时必须加强对其他风险的评估预测工作。主要应体现在对其他风险的管理,提高资本和精力投入,同时对不同风险进行不同应对方法。如紧密观察金融市场动态,以更高的灵活度应对市场风险,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健全监督机制以降低操作风险,严格贷款审查,优化资金来源渠道以避免流动性风险,加强审查,深入了解分析相关法律文件以规避法律风险、以人为本,以客户为先,用诚信经营免除客户不满带来的银行声誉风险等。总之对各类风险,银行都要有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避免风险危机出现时会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
2.6培养和删选同步,扶植管理型人才。针对银行内部缺乏《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相关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人才的问题,银行需要从源头上把关,接纳删选对风险管理有一定头脑和能力的人才。银行可以考虑与各高校或高职院校进行培养合作,采取投资收益的方式,结合学校开设《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相关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专业课程,定向培养银行需要的管理型人才,给银行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技术支持。最后在银行运营过程中,对新进人才力量要进行强化指导,确保消除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薄弱点,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稳步发展,逐步向世界前沿水平靠近,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缺陷,就是其中仍需要解决的不足问题。在风险管理的观念意识,全面风险评估,历史经验总结借鉴,制度完善,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这些不足,商业银行首先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然后进行逐步的改革,切忌贪功冒进。在问题解决和完善机制的过程中稳步前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钱浩辉,徐学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解析[J].浙江金融,2011(12)
[2]程修森.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1)
[3]张文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03)
第五篇: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12/31 0:00:00 作者: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当前财政经济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为解决好该问题,近来,财政通过不断夯实非税收入管理基础,创新管理机构,加大改革步伐,尤其是将非税收入转入专门的管理机构——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心(非税中心),更进一步提升非税收入管理水平,达到“应收尽收,应罚则罚”的目的。本文就当前非税收人征收管理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非税收入管理的基本现状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改革。因此,在推进管理创新的同时,必须与财政局相关职能科室配合,做到改革同心、工作同步、业务协调,才能保证财政改革有序推进,平稳运行。
(一)整合财力,与部门预算对接
首先是参与编制部门预算,抓好非税收入项目核对环节,与部门预算中收入项目转换对接。其次是抓好非税收入测算环节,组织专班进行科学测算,在一下阶段,由非税局根据前三年收入实现平均数下达非税收入建议数,在二下阶段,非税局对部门上报的非税收入预算数进行审核,保证收入测算数据的真实性,为部门预算中非税收入部分的编制提供翔实基础数据。
(二)把好关口,与国库集中收付衔接
一是把好银行账户关。全面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对非税收入、待结算资金、往来资金实行结算汇缴。二是把好资金划解关。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行定期划解,将非税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划缴国库,通过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实现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的资金高效运行体系,确保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正常运行。三是把好资金甄别关。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他收入、专项收入、待结算资金、往来资金、代管资金等项目资金性质进行严格清理甄别,发现收入混库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同时,实行国库、非税局、执收单位三方同步调账更正解决,确保收入真实完整。
(三)信息共享,与部门管理科室衔接
部门管理科室要准确掌握各预算单位的收入进度,合理安排月度支出计划,这就要求非税中心每月分单位分收入项目明细将收入报表传递到相关部门管理科室,同时将财政综合口管理的专项资金按单位申报、非税中心审核分解、局领导审批、预算科将指标上线、传送部门管理科室、下达支付计划、国库科执行的程序进行管理,保证部门预算的顺利实施。
(四)科学化精细化,与执收单位协同管理
规范和强化市直的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确保依法收缴,并充分调动执收单位的征收积极性,既做到应收尽收和及时足额入库,又能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建立科学的非税收入报表分析制度;建立约谈催缴和欠缴公告制度。建立台账管理制度,摸清非税收入家底,实现非税收入精细化管理。建立财务报表报送制度,使我局能全面地掌握了解单位的收支情况,更加合理地安排征收经费和核定收入返还比例。我市非税收入管理工作通过这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认为改掉与革去的都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淘汰的,但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路程却没有止境与终结,道路任重道远。
二、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非税收入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没有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反观不少地方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是政府性规章.如广州市2006年10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将非税收入的收支、管理、使用初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由于从预算外资金管理到非税收入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公共财政改革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概念、范围、管理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均赋予了新的内涵,实现了新的突破。不可否认,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政府性规章,对促进当地非税收入的管理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根据湛江的实际情况,在认识程度上还够深,权威性也不够.特别是最近几年财政改革变化比较大,及时性不足.都对非税收入的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制约了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征管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就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方式而言,采取的主要是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和委托执收执罚单位分散征收相结合的形式。但由于监督力度不够,现阶段,政府非税收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等均由各级执收执罚单位受财政部门委托代为征收,财政部门直接进行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种类较少在实际征收过程中体现了征收行为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三)监督查处力度不够
目前,承担政府非税收入监督任务的部门并不少.但由于缺乏明确分工。各监督机构大都是只重事后监督而轻事前、事中监督,只看重收入取得的合法性而忽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使得监督“防患于未然”的根本目的没有达到。同时,由于所有监督机构都集中在事后进行监督检查,往往让基层单位在这一阶段穷于应付.不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行。此外,专门的非税监管机构在进行监管时,也有“钉子户”单位不服管理,主要是监管员在进行非税征收、监督、检查工作中,单位领导工作人员给监管员制造了极大的阻力,主要是监管单位人员不配合,这让监管工作十分难开展。
(四)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手段,可是从目前所进行的改革看,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为了调动执收单位的征收积极性,财政部门需要给执收部门一定的激励,目前非税收入主要采取收支挂钩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纳入预算管理的上缴围库,未纳入预算管理的上缴财政专户.而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基本上全额拨给执收单位.即使部分地区对非税收入按一定比例统筹资金,但其余仍拨给执收单位,基本维持“谁收谁用”的分配格局。由于预算安排紧张,这样,“收费大户”与“清水衙门”形成的收入反差,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现象严重:一方面,无收费无罚款来源、全靠财政预算安排经费的单位,资金较为紧张;另一方面有收费、有罚款来源的单位花钱大方、职工待遇等各方面都较其他单位好。
三、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行政,尽快制定非税收人管理法规
目前,据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以法律形式、甚至通过宪法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做出明确规定.使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的可操作性。而我国至今尚未出台一部全国统一的、专门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规.这不仅在客观上造成人们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轻视,还影响了实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中央政府应积极推动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的建设工作,尽快出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健全非税收入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规范征收主体、业务流程和征收行为:明确非税收入的概念、性质、范围、管理原则及征管办法等,解决非税收入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
(二)完善机制,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非税收入管理新模式
一是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透明度.确保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杜绝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现象发生。二是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收支脱钩”改革 即将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统筹安排使用,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彻底解决“两张皮”,真正实现收支脱钩,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公、苦乐不均问题。三是健全全面监督机制。即健全非税收入财政监督、政府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新机制
(三)加大非税收入稽查和处罚力度
要强化对执收执罚部门或单位行政执法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各执收执罚部门、单位和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观念,完善行政执法的内外监督约束机制。一要完善行政自律制度,按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对执收执罚行为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二要健全质询制度。各级政府和执收执罚部门要自觉接受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监督措施.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重点加强对重点收入和重点支出项目的监督。三要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加强行政效能监察,通过建立健全行政效能工作责任制、行政效能投诉体系、评估评议制度,深化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的跟踪监督,切实解决“中梗阻”、消极应付等问题,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政令畅通。四要强化监察审计监督。要把事前介入、事中把关、事后监察审计有机结合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特别要加大对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实行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严肃追究责任。五要推行公告和公开评议制度。各级要建立项目公告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根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增减情况,逐年编制收费和基金项目目录,明确项目名称、设立依据、执收单位、管理方式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提高征收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公开招标的办法,增强支出管理的透明度,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并节省财政支出。
(四)执收单位科学化、精细化工作未建全,非税收入核算过于笼统
需继续贯彻和落实湛财预外函[2011]1号文件《关于市直非税执收单位非税收入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意见》。建立科学的非税收入预算制度,合理下达非税收入任务,并进行非税收入报表的分析,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对非税收入实行增收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执收单位积极性,促进非税收入的总量作大。执行台账管理制度,弄清非税收入家底,使非税收入管理更加精细化。目前开发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对非税收入的核算没有分清具体的收入性质、管理方式及收费明细项目,从数据库中无法识别某个单项收费的入库及管理情况,还要通过银行代收系统来确定收费情况,整个非税收入核算体系比较笼统、粗放。各执收单位根据非税项目特点、收入性质、收费明细、标准等建立台账管理,实现科学化管理。
加强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是当前财政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步骤,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作为非税收入的管理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法,不断提高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水平,为创新探索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