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对学生潜能的挖掘论文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潜能;挖掘
【摘要】孩子学弹钢琴,已成了全国的一大文化奇观。人们的这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琴能够锻炼脑力并进一步开发观察力、听觉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的重要手段。在这种高目标、高期望的背景上,就促使参与其中的很多老师认真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来开掘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突破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以期在课堂中更大程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地位,是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之举;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索质,是钢琴教学中的新要求和新课题。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的大脑都是相同的,但由于某些外部条件、遗传基因、病理因素的影响,人的机体的某些解剖学生理特点又不完全相同。例如,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大脑机能等,都会有种种差异,从而造成有的人敏感、迅捷,有的人迟钝缓慢;有的人办事精确,有的人行为粗疏。这些生理的、性格的、心理的客观存在,具有遗传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是人的主体物质基础。钢琴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须首先从生理科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学生的这种“主体物质基础”,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认真观察并逐步把握他们的一些“与生俱来”或者也可以说是自然赋予的这些特点和基础,作到“因材施教”,可现实中有些老师很少考虑这类问题。在他们看来,教琴不过是让学生练出一双灵活的手指,掌握技巧,学会乐曲而已,老师教,学生学,不存在什么特殊性和个别性。有的老师还以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自己作为基本教学方式,不断重复“这样弹,像我这样弹”这类无针对性的话,这等于是用自己经验式的感觉和粗疏的体会去误导学生。其结果必然会在客观上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有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求多贪快,根本忘记了学生的具体条件和音乐方面的基本要求,而是不断地布置新的音阶和练习曲,使其大脑、手指等机械而被动地处于“无穷动”的疲劳状态中。时间一长,即使音乐天赋较好的学生,也会被这种教学方法所桎梏,甚至被这种完全主观的教法“框死”。可注意学生特殊条件的老师则总是把自己当成学生智能的开掘者。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个学生及每一堂课、每一遍弹奏,启发、诱导、挖掘他们自身的音乐感觉和理解能力。如此持之以恒,不同的学生潜能终究会发挥出来,并使学习和演奏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应该说,这才是钢琴教学的理想结果。
就学生方面来讲,他们的弹奏本身,实际上是在大脑组织的制约下,所构成的观察、模仿、记忆、想象以及各种生理、心理能力间的组合。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个性倾向都会明显表露出来,音乐活动中的任何表演,都会在这一物质的母体中,直接或间接被支配,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潜能,反映出个性的内在依据。有责任感而又精细的老师,对于音乐作品在艺术再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视,一方面向学生提出演奏作品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则不断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把个性灌注到特定的作品当中,这就充分发挥了老师在音乐作品与演奏者之间的纽带和杠杆作用。演奏实践是教师指导、开掘学生潜能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经过充分的练习,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能背谱之后,就应该充满信心地去登台表演。这时候,老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珍惜这“只能弹一遍”的难得机会。让他们完整而又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和音乐之间的高度融和。也要让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锻炼参与或紧张放松的问题。在成就一个钢琴人材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考试、比赛、考级、音乐会、录音等等,实际上是一次个体生命内在精神的感知,是人生阅历的体验与洞察力的提高,也是演奏者自己审美驾驭能力的不继增强和艺术空间的扩展。还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及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必须要有持久的韧性,而不能操之过急。
基础知识的完善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外部事物的感受能力的强弱和情趣品味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到成长过程中音乐审美的驾驭能力。也只有重视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才能成为一名音乐人而不是音乐匠人。
参考文献
1陈伦旺.论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乐器,2002,(07)
2杨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钢琴学习的修养和素质谈[J].中国音乐教育,2002,(12)
3罗青.谈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4Kentner,Louis,高骊萍.钢琴教学与教师[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02)
5谢元.谈钢琴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与完善[J].钢琴艺术,1997,(02)
6金树洪.良师益友——参加第二届钢琴教师培训班学习有感[J].钢琴艺术,1997,(02)
第二篇: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学生潜能
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学生潜能
2月20日下午4点,龙文教育集团常务总裁、北京龙文学校校长韩超应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URadio都市之声FM101.8《成长空间》节目。韩超和节目主持人针对目前家长普遍比较关心的幼升小、小升初、奥数、家庭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家长听众朋友咨询的“小升初如何备考?”、“小学四年级学生出现厌学怎么办?”、“小学生放学较早,龙文教育能提供那些帮助?”、“能不能给高考生提些建议?”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
作为近20年在教育一线从事教学教研的教育专家,韩超针对现代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理论,他创立的“三步教学法”、“龙文六步教学法” 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可。韩超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可以适当的培养孩子的特长和个人才艺。对于学生贪玩、厌学的情况,家长则需要通过和孩子、老师的沟通,找到真正的原因,通过对孩子注意力的转移,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韩超表示,评价一个教师的优秀,不在于教育多少优秀的学生,而在于它多大程度上能够挖掘学生潜能。因此,龙文教育在长期的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模式中,坚持以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前提,通过改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发掘学生学习潜力,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切实帮助学生减负增效。
15年来龙文教育专注1对1辅导,为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制一对一学习方案,由教育团队共同为学生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成都,并且能够通过学科教师1对1辅导,帮助学生在小升初、中高考、艺考等各种考试的备考过程中获得最有力的帮助。
第三篇: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一、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
钢琴学习是一个需要被不断强化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鼓励式的教学作为正强化的一种相比批评式教学更加有效。但是通过观察一些钢琴教学课堂,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和擅长于纠错,指出演奏中的不足之处。在学生上课时,如果有做错的地方,教师都会习惯性的打断学生,指出错误,甚至质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演奏。而当学生改正一个错误的时候,老师又会立刻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并如此不断的循环。这样以纠错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教师会在不断的强调错误,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弹得有多么糟糕,还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无疑会使得学生,尤其是一些年幼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是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使得钢琴学习原本从一个主动的积极状态转为被动的消极模式。然而这并不是否认纠正演奏错误的必要性,而是提倡教师应当以鼓励的方式,在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成果的情况下,转而给予一些意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只关注不足之处。就算上课过程中演奏效果不佳,教师也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先演奏完整,而不是频繁的打断演奏,教师的肯定是能够激发学生更大学习热情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运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模式
好的学习状态应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更注重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看法和处理,会让钢琴学习成为一个自主,有意义的过程。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对演奏技法的关注度更多,不少都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完成一些特定的目标,这跟批评一样,会使得教学陷入一个枯燥,呆板的模式。虽然钢琴课大多是一对一的模式,但如果以这种灌输式的方法教学,那么便跟其他课程学习的一言堂形式并无太大区别,学生会很容易觉得无聊和疲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会抱怨有些年级偏小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坐不住,不认真也不配合,其实问题就出在,这种教学模式,其实只是教师一个人的参与,长时间的千篇一律的讲说,过多的关注演奏中细碎的问题使学生失去耐心,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只是被迫接受知识,而不知积极主动的去获得和思考。在钢琴学习中,需要的教学应当是一个老师学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中,启发式问一些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多关注和肯定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够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意义,认识到上课是一个和老师平等交流,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一个强化学习动机的一个效果。
三、制定相适宜的教学要求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过多或过低的要求,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人的认知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及形式运算阶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认知水平,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模式,在教学中既不能过于苛刻的要求学生完成能力之外的任务,也不能过于放松和随意。对于7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只能按照自己思维方式理解事物的认知阶段,教师不能过度强调学生演奏的精准度以及对音乐的情感处理,而应当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乐感,学习兴趣以对音乐的感悟上,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习。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单一的强调技巧和训练,其要求超过学生理解和承受范围,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锐减。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则可以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加入对技巧和音乐处理的集中训练,适当加大学生的作业强度和难度,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学习需求度,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如果随着学生水平的增长,教师没有适当的调整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松散,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度大大降低。
四、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影响上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着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融洽的学习氛围,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和愉快,从而强化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热情。过于严格的教师,会容易让学生产生惧怕以及排斥的心理,学生可能会由对某个老师的排斥转向对钢琴学习的排斥,不少学生在上课前都会有非常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有的在弹奏前会出现手抖的现象,在上课过程中,很少与老师有沟通交流,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得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能因此更加严厉和不满,如此形成一个循环。钢琴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指挥学生进行学习,以严厉的语气指责学生的错误,而应该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用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演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情绪,以及克服演奏中出现的心理障碍,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并以积极的心态完成教学。
第四篇:班会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会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谈“道德门诊”班会 四中丁榕
1985 年 7 月,我接了一个初一新班,深感学生的思想障碍很多,社会、家庭等一系列问题反映到了学校中来。具体反映在班上的是:独生子女的拔尖,不吃亏;成绩好的学生自私骄傲;男生的散,女生的横;干部只能管别人,不能服人管;大部分同学的自尊心过强和隐伏的嫉妒心理等等。
班会是班主任利用集体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也是班主任充分发挥教育才能的一种极有说服力的教育形式。面对上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准备搞一个“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系列性教育活动。活动中设计了几个班会,其中之一是“道德门诊”。下面就班会“道德门诊”谈谈我对班会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点认识。
一、班会设计过程,使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但要充分估计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班会仅仅是动态教育过程中的一环,在设计班会之前,对于学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实际水平以及他们能接受教育的程度,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自理、自立,这是对的;但不等于教师可以不管,不闻不问。相反,它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班主任既会引,又善导;既敢放,又能收。其次,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此外,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班会设计中既要充分吸收以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所提供的各种半成品,进行加工;又要充分估计班会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定内容
召开班会之前,我除了接触了解同学之外,还搞了问卷调查、谈心、读日记等项活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归类,对班内诸多矛盾进行筛选。我认为班内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思想认识,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弄清几个道德观念上的是与非。因此,决定召开一个道德分析会。研究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有了内容,必须有能吸引人的、不落俗套的形式来达到要求。开始,我考虑把班上几件典型事件拿出来,以讨论、辩论会的形式把问题辨明;但觉得形式太一般了,不容易收到成效。后来,又考虑把几个典型的事例变成小剧,演出来让大家评析;可这样做不仅费时多,而且容易产生反作用,是反面的东西占了上风。之后,考虑搞了一个道德法庭。在准备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的接受水平,找了两个学生实验。学生认为这种形式很有意思,学着法官的样子,表演着:“把某某押上来!”我听后感到学生由于年龄小,很容易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可能起反作用。我又将整个计划推翻。我想,学生这些问题都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教师对犯错误和身上有缺点的同学应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去帮助他,亲近他。基于这种想法,我很自然的把“法庭”改成了“门诊”。这样的形式从心理上、态度上与学生更接近了。我体会,根据学生年龄等特点决定形式是班会成功的重要因素。全面组织
一个班会组织的好坏,能否把全体同学发动起来,能否使活动深入人心,这是关键。如欲收到最真实的效果,最好不要预演,让同学们带着求知的欲望,去获取第一印象较好。不预演,就更需要教师对班会的整个过程作周密的考虑和安排。“道德门诊”班会是按以下顺序进行的:、入场(因会场布置市秘密进行的,开会地点也没设在原教室,因此组织了一个特殊的入场仪式)。2、开会
中队长讲本次门诊的目的要求院长、医生、询问处处长、挂号员、叫号员入场。有院长介绍内科、外科、脑神经科、针灸科、化验科的治疗范围,介绍各科主治大夫的姓名,主治大夫穿衣戴帽,各就各位,等待病人看病。3 就诊
①填写病历(事前好病历本,每人一册,病历本中,有给每位患者提出的就诊要求;有“周总理修养要则”;有王若飞同志的一张时间表;毛泽东同志的一副自学对联;有我中队委员会给横病、懒病、散病、傲病、妒病患者开的药方,小册后面还附上几页,有要求自己添学的“我的修养要则”“我的时间表”;还有病历记录,如挂——科——大夫诊断,发病时间,发病情况,引起的后果和诊断记录等等)。每个同学在挂号之前要填写病历,认真考虑,针对自己的问题对症挂号。
②排队挂号、填写病历之后,就去挂号处挂号,有挂号员发号,安排医生(在此期间,有不明白的问题可去询问处询问)。③准备就医
④叫号员叫号(采取抽叫方法)。
⑤就诊(被叫患者,找到大夫开始看病,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取药(凡没有看上病的患者,都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去取药处领处方,还可以自由向大夫提问)。自由发言(当场启发同学谈看病收获和体会)。6 尾声(院长通过一幅图画总结这些疾病对集体及个人的危害,鼓励同学人人要学会当医生,开展互相治病自己治病的活动,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自我修养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养成及时填写病历治疗疾病的好习惯)。
以上过程安排好后,还要考虑会场的设置。“道德门诊”的设置,从挂号处、问讯处窗口,挂号条,病历本到隔扇屏风,从雪白的桌布到医生的白大褂,完全是医院的效果。一进“道德门诊”的门,就如同进了医院一样。
在整个活动中,要注意紧紧围绕班会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时代特点,采用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但是,能否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看在筹划过程中是否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和一个老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一样。只有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二、召开班会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
班会从开始到结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不要包办代。即使出现差错,也没关系,学生是在受到充分信任的心理状态下去接受教育的,这个教育是愉快的,是自觉自愿的,这也是班会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我引导他们实现几个“变”。
(一)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思索
“道德门诊”班会前的一次班会是发动全班同学每个人找病情,选大夫,以进行自我认识的教育贯穿始终。每个人的毛病是在自己教育自己的情况下认识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他们选出了自己信任的大夫,当然,是渴望着看病了。大夫们是大家选出来的,他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任务,这也是对他责任心得考验,他自己感觉是光荣的、自豪的,因此也是积极、热情的。他就会针对同学们的各种病情去认真研究病历、找病因。如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下,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开诊前,老师既要帮助患者查病因,又要帮助医生找诊断、处方的材料,这时的班主任虽然仍在主导,但是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起辅助作用。门诊开始了,每个人首先要填写病历,要挂号。这个过程是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过程。他要仔细思考,“我的病属于哪一科?”“挂什么号?”“请哪个大夫?”这些,都在启发他独立思索。当他填写完病历,急于治病的愿望促使他争先恐后地跑向挂号处,这时,他的心情是舒畅的。他为自己可以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而产生着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
(二)变消极的注入为积极的探究
怎样把“知、情、意、行”的全过程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掌握运用这些进行道德修养的工具呢?在“门诊”班会中,我尽量注意发挥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挂号后,他就要准备去看病了,他要当着同学的面,说出自己身上的缺点,这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但因为大夫是他的同龄人,是他自己选出的可以信赖的同学,从心理上讲,他是无拘无束的。听,这就是看病过程中的一段对话:
大夫:你是我的第一位病人,我欢迎你。患者:谢谢。
大夫:你感觉哪儿不舒服?
患者:心理烦闷,总不痛快,有时头昏脑涨。
大夫:看来病还很严重。不过,你不要着急,慢慢回答我的问题。你都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烦、不痛快? 患者:(想)在上课时,考完试后,或老师表扬批评的时候。大夫:是所有这些时候都不舒服吗?
患者:不是。上课老师提出问题,我回答不出来,可有的同学回答出来;考完试后,我的成绩不如别人,尤其是不如和我好的同学;老师表扬了别人而没有我,我的血就往头上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大夫:噢,这些不服输过后,给你带来过力量吗?这种病要延续多长时间呢?
患者:没有,给我带来的是无穷尽的烦恼,可我还是不甘落后的。我总想:你别美,我会追上你的。我也曾多次拼搏,不相信自己赶不上他人。可是,不知为什么,越下决心越不行。大夫:在下决心刻苦学习的同时,你还想些什么呢?
患者:我一边读书一边想,我一定要超过他。可又总是害怕,万一超不过多丢人,好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压得我透不过气来。结果我的成绩总也上不去,总不如别人,我真着急,长期这样下去,我觉得一切全没意义,看谁都不顺眼。
大夫:你的叙述很真实,你不讳疾忌医,把真话和大夫讲,这很好。你放心,你的病一定很快会治愈的,你患的属于情感范畴的狭窄病,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妒嫉病。这也是我们同学中的一种流行病。这种病传染很厉害,如不迅速治疗,会使整个班级人心涣散,关系紧张,使得谁也不敢进步。如不及时根治,这种病会越来越严重。患者:哎呀,这么可怕,我该怎么治疗呢? 大夫:别着急„„(分析、举例、危害等从略)患者:哦,我明白多了,请您给我开个药方吧。
大夫:好,只要你和大夫配合好,按时吃药,按几个疗程治疗(疗程从略),在集体的帮助下,您的病会很快痊愈的。(开药方)
大夫:这张药方回去贴在床头,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一次,如果这一天又犯了病,赶快把病情记录在病历本上。患者:(举起药方)“心底无私天地宽”。谢谢大夫。
大夫:同学们,看来,妒忌病害人不浅呀!今天,我们虽然给 XX 一个同学治了病,但同他的处境和想法一样的,可能不是一个、两个。我们都痛恨这种病,希望你不要忘记,你本身是一个妒忌者,反过来也会是一个被妒忌者。我们要一起帮助妒忌者,关心保护被妒忌者,把我们的集体建成一个既团结友爱,又相互竞争、充满生机的先进集体。(长时间热烈鼓掌)
每个医生都是这样循循善诱地把同学们领入道德认识的大门,并且灵活、巧妙地提出问题,用生动、浅显的例子说明病的危害,带领同学一步步向共产主义道德的思想境界迈进。在每一名大夫与患者的问答中都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探究精神,从而引导同学们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可喜的一步,这比我们生硬地关注大道理,学生爱听多了。
(三)变厌烦的说教为精神的享受
这种问答式的讲理方法,给同学,尤其给“患病者”以说话、申诉的机会,允许他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体现了民主。在整个看病过程中,还不是地插进一些小插曲,使会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个思考的问题。请听下段对话:
大夫:你哪儿难受呀?
患者:浑身难受,没有不难受的地方。上课我想说话不许我说;上课吃块泡泡糖还给我记到了班日志上;回家走前门太远,我跳了楼梯受到全校批评;做操那么冷,还非把手生出来„„这一切对我太不自由,太不习惯了,条条框框这么多,我实在受不了。
大夫:同学们听一听,上课说话是“我”想说;课堂上吃东西是“我”馋了;跳楼梯是“我”想早回家„„这里面都有一个什么字呀? 同学们:“我”字。大夫:是什么问题呢? 同学们:“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 “作风散漫”
大夫:哪位同学帮助他分析分析,谁能讲讲邱少云的故事?(从略)
在整个求医过程中是以理服人的,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是通过身边的、熟知的、无名的榜样贯穿始终的。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丝毫不觉得厌烦,而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精神的满足。
(四)变表面的检查为自我认识上的提高 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际上是自我认识的过程。这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式通过解剖一个人一件事,而使在座的五十几个人同时受益。这是通过病人问病,大幅分析病情,同学共同思考的方式来提高全班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水平的。
每个病号看完病,都可以得到一张药方。没有看上病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领取药方。药方是针对病情对症下药的。如对“横病”患者的处方是制怒;对散病患者的处方是心有天下人,胸怀天下事;对骄病患者的处方是“满招损谦受益”等等。小小的处方和大夫与患者共同研究的治疗程序引导同学们有了持久的自我教育的欲望,认识到了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意义。
班会最后一项是自由发言,发言虽只由两个人,但它使班会达到了高潮 我班前几天丢了一辆自行车,一直是未解之谜,大家万万没想到把车子弄走的人竟是班上都丢车人的好友。当他勇敢的站在台前,惭愧的说出事情的经过是,全班哗然,丢车人,几个同学,大夫纷纷跑上前去拥抱他,祝贺他在自我教育的激发下放下了沉重的包袱,获得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生活委员也站起来发言了,他说,通过今天的班会,他完全相信同学们会有自责自强自尊的行动,他建议废除开学以来班委会制定的一系列惩罚制度,期待着同学们的自觉行动。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心灵深处的话语点燃了每个学生生命之火。整个会场——诊室浴于化雨春风、和煦阳光中,大夫病人老师学生都深深沉浸在集体的温暖中。
第五篇:如何处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
如何处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
主体地位的关系
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孙岩 叶圣陶先生讲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要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好如何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怎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摒弃了漫画中所展示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开始探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摒弃“满堂灌”这个教学模式的极端时,有的教师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1、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
不少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学习方式,而是让教学内容来迎合学习方式。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学习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其实,在教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
2、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学习内容,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教师则在做旁观者,任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就会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停滞不前。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所以,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泛滥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但是,有些教师只是由于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什么都让学生小组合作,令学生不知所措,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学生浮躁的学习心境,形成低效率的学习习惯。这种现象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似乎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允许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行了,至于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合作学习方法与要求是哪些等的问题,教师则不太关注。杜威在 《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写道:“教师在旧式教学里是独裁之王,在新式教学里是无用之物。” 正是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处境,那我们该怎么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愉快学习的关键,它决定整个课堂的交际氛围。教师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于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信任,对学生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尊重和爱护。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洗耳恭听,那么就不太可能引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和大胆质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学生表达的观点也就更加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才有可能形成。
二、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自主性、独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性特征表明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包括能否接受教育、如何接受教育,都要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学生的意识,一般说是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形成的,但这种主体意识一经形成,就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表现为对外界的影响具有分析、判断和选择的倾向,凡事都要经过他自己的思考,才能做出抉择。
2、独特性
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学生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表明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内在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是不可重复、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学生学习的独特性所提出的“因材施教”,至今被我们乃至世界各国教育界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是很大差异。可以说,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组成的一个独特结构。在这个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总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即表现出个体内在素质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
3、能动性
学生的能动性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特征。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本质特性。这一本质特征在各种形式的认知中体现出来,学生的认知也不例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作为能动的认知的主体,他不是像一面镜子似的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也不像录像机那样,机械地把教师讲的或外界的信息录取和储存下来,而是经过自己头脑的认识加工,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把外在的知识、信息、要求、影响等等,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形成为主体的认知、经验和行为品德。
4、创造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主要是掌握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经验,凭借自己的智能去了解掌握他所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能运用它们,就应算是创造力的表现。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它表明学生在学习这一特殊的认知-实践活动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知的方式和内在意向,具有无限潜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学生主体在认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识与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它是学生主体性形成的基础所在。主体的发展,不仅仅是某个方面或部分的片面发展,能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三、扮演好教师的三个角色
1、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
作为教师首先一个指导者,应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对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要给予指导。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分析透教材,让学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与教材联系起来,又怎样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作为教师首先给他们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要让学生们在这些氛围中发现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而且是沿着教材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找到兴趣点,探究点。
2、教师应该还是一个组织者
教育教学中,教师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组织者,组织学生如何理解教材,组织学生如何有序地学习,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整理成文,并得出自己观点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同学们创设、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及时延伸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比如:讨论会,答辩会,辩论会。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组织好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组织好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3、教师还是一个激励者
作为教师应把同学们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东西应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不管它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还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总之是孩子们思想的结果。教师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除指出不足之外,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可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更多的人面前,让更多的人欣赏鼓励他们这种探索精神。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更有利巩固学生的研究热情。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会从中获得力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创设良好外部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地理。
1.精彩的课堂导入是激活地理课堂气氛的必要准备
每节课的引言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是一个值得精心设计的部分,引言处理得好,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思路进入课题。因此,引言的设计应力求新颖、巧妙和多样化。教师要根据与地理课题内容有联系的知识和现象设计引言,灵活把握。引言可以是趣味故事、奇闻轶事、警句等。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积极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使得师生教与学同步,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为激活课堂气氛做好了准备工作。.学生熟悉的知识是激活地理课堂气氛的源泉
这里所说的熟悉知识是学生普遍了解的生活知识、重大时政热点知识、课本中学过的旧知识。这些知识靠近学生大脑思维的“ 最近发展区”,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在教学中讲授新知识点时应注意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点,而如果不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导出新知识,而是把新知识直接抛给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缺乏参与的热情,课堂气氛将会进入沉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