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校园广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10:2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顶山学院校园广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顶山学院校园广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

第一篇:平顶山学院校园广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

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年级:零八级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组别:第四组成员:段冬冬

平顶山学院

校园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姜九玲 蒋芳芳 李田园

李传鹏 刘兆辰 申立勇 朱

目录

1、现状条件分析...................................................................................3

2、方案特色...........................................................................................3

3、设计理念...........................................................................................3

4、设计原则...........................................................................................3

5、用地布局...........................................................................................4

6、景观介绍...........................................................................................5

7、绿地系统规划...................................................................................6

8、道路交通规划..................................................................................7

9、铺装设计...........................................................................................7

10、总体平面图......................................................................................9

11、功能布局及空间特色分析图........................................................10

12、绿地系统分析图............................................................................11

13、小品设施分布图............................................................................12

14、规划地段现状图............................................................................13

15、道路交通规划图............................................................................14

16、景观系统分析图............................................................................15

17、沿中轴线纵向剖面图..................................................................16

1、现状条件分析

该设计方案位于平顶山学院西校区,北靠学校图书馆大楼,东邻教师家属楼群,西接未开发原生态景观区域,南面为规划中平顶山学院南大门,而大门外即是景色宜人、碧波浩渺的平西湖。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是全校师生集会、学习、休闲的理想区域。

该区占地面积37400平方米,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坡度达8%,最高处图书馆与最低处广场入口有十五米的高差,是在整个广场规划设计中所需要特别处理的部分。

本方案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下,遵循着学校总体设计中秉承的大气、端庄、自然、和谐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运用系统的自然生态理念、力求营造出具有平顶山学院特色的生活、学习环境。

2、方案特色

该方案的构思新颖、方案极具特色,从整体效果图来看,犹如一朵绽放的最为繁盛的菊花,那年轻而有朝气的精神,正是同学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无可比拟的生命力。而在广场主要景观的设计上,也巧妙地形成双手托着明珠的效果,那明珠是莘莘学子,而双手则是呵护着希望的依靠。

广场在设计中也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无论是摘自古诗词的广场命名方式,还是景观小品的设置,都在诠释着作为校园广场所应有的文化底蕴。

3、设计理念

设计结合平顶山学院——“脚踏实地”的总体规划方案,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及空间,着力打造出具有代表性、识别力的综合性校园文化广场。整个广场设计以“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为依托,运用现代造景及美学方法,将学校这一特殊背景下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设计方案展露无疑。

4、设计原则

从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依功能分区,营造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广场景观

4.1以人为本

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着“人性化”,使其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广场的基本功能是以人为本的,广场的布局应以人的要求为出发点。校园环境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丰富个性的空,它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的心灵成长的力量。校园环境的绿化应寓教与绿、寓教于乐,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4.2可持续发展

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基础上,在各绿地所处的位置、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采用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案,考虑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对生态最大程度的改善。

4.3鲜明的地方特色

平顶山学院设计的特色即大气与秀美兼有,端庄的建筑与绿色生态、大片水域相和谐。因此,在校园广场的设计中,一要简单大方,二要绿色满园。根据不同分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特点,力求创造内容丰富、各有特色的校园局部景观空间。总体呈现“清新自然、开放舒朗”的风格特色,并达到“以透见大,以景见深,以绿见美,以文见情,以古见悠,以境见长”的特点。

4.4突出其“文化”主题

广场文化是在广场这一特定的空间里呈现的文化现象及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特质。校园文化广场包括的内容有:绿色文化、艺术文化、休闲文化:文化气息浓厚的广场建筑、雕塑和配套设施等为广场文化挖掘出更为深远的意义。

4.5经济适用 景观长久

校园环境是育人的场所,不求奢华,要朴素大方,以最少的投资创造最大限度的绿色空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以植物造景来丰富校园景观。在设计中花木的种类就近取材,多采用乡土种植,多数选用抗性强、便于管理的树木,适当点缀一些珍贵花木。

5、用地布局

规划方案用地分为三个大的主要功能区,集会广场区、休闲漫步区、休憩观赏区,三大主脉,主景观脉、生态脉、次景观脉。

5.1三大功能区

集会广场区位于设计方案南北向主景观轴线上,以行知大道为轴连接起主广场——晨曦广场,副广场——清源广场。用以满足同学们日常集会、休闲之需。

休闲漫步区为于规划区内次级园路两侧,由大片绿地构成,多种植物的合理搭配使得该区春季梢头嫩绿,花团锦簇;夏季绿叶成荫,浓景覆地;秋季色彩斑斓,果实累累;冬季树木青绿,白雪挂枝。最终达到四季常绿,常年有花的美化效果。

休憩观赏区集中于广场北部东西两侧,以合欢树林和孔雀台为主要核心区,合欢树林为以合欢为主的一片小树林,林中散布小道、座椅,幽静秀美;孔雀台因位于两片孔雀型花卉中间而命名,似两孔雀嬉戏环抱的明珠一颗,生动活泼、隽秀悠远。5.2三大主脉

主景观脉即规划设计主园路——行知大道,该路纵贯整个规划区域,全长150多米,由于规划地段不平整,对于坡度采用台阶与平台交替前进的方式,在道路两侧布设花坛,使得整个大道的内容得以丰富。同时“行知”名字的命名,取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图书馆通向学校大门这一位置上,更是体现出了浓厚的寓意与文化底蕴。

生态脉连接休闲漫步区和休憩观赏区,这一轴线巧妙地配置园林植物,充分利用乡土种植,适地种树,是景观高低错落,疏朗有致。植物充分考虑纹理,花期,树形等的搭配效果,在观赏性和实用性上达到平衡,并通过多种配置手法,形成绿色植物的多维空间。

次景观脉为晨曦广场及其周边四个平台所在的一条轴线,该区域以错落蜿蜒的小道将散布于晨曦广场周边似明珠般的小平台空地连在一起,通过绿地、雕塑、廊道等景观小品设施的布设使其成为丰富、雅致、充满自然气息的曲径通幽之处。

三大片区与三大主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

6、景观介绍

6.1晨曦广场

晨曦广场位于行知大道北出口处,广场面积为3140平方米,是整个规划用地的景观中心区域,为整个学校举办大型活动、集会提供足够的场所。广场采用椭圆形设计,似一颗冉冉而起的明珠,象征充满朝气、前途光明的莘莘学子,而广场两侧的大型花卉的设计犹如捧起的双手,代表的是呵护着、托起学子明天的无私奉献的学校,两者共同构成了充满希望和寓意的犹如朝阳般的晨曦广场。广场中部为标志性建筑——大型竹简雕塑,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竹简这一对象,也意在说明不管是古代还是如今,唯有读书方能使人进步,这也与雕塑背后的图书馆构成遥相呼应。广场周边为移动时令花坛,可以在一年四季都栽种相应季节的花卉,使得整个广场既庄重简朴又散发出青春的明媚与灿烂。

6.2清源广场

清源广场为设计区的入口广场,与晨曦广场同位与行知大道所在的轴线上,广场取自“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提醒着迈入学校大门的求知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充实、提高自己,而学校,正是这样一个能够为大家源源不断提供知识的源头所在。广场周边圆弧形组合式花坛阵列和景观树共同形成广场跳跃的上层空间,而散布在花坛与树间的座椅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了休憩空间,而且坐凳艺术性的设计增加了广场的观赏性。

6.3行知大道

行知大道作为广场的中轴线,在交通连接与景观效果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全长150多米的道路以整齐的大理岩铺装而成,因为地形北高南低的原因,道路以楼梯和平台递进的方式前进。每五阶楼梯设置一五米长的平台,上设有花坛作为装饰,使得整个行进的过程不会显得单调与乏味。道路两旁种植着观赏性较高的玉兰和桂花树,为不断走向高处的同学们提供一片阴凉。整个道路设计简洁大方,给人一个开阔的视觉空间。

6.4合欢林

合欢林位于设计区的西北部,由以合欢为主的乔木大片种植而形成,弯曲的鹅卵石小道将该区蜿蜒出自然、随性的特点。林子环境优雅宁静,设有长椅、景观小品等设施,方便同学们在此阅读书籍,为同学们学习、休憩、交流提供了幽静的空间。

6.5观光花卉

观光花卉位于广场西南方向,该地区运用人工栽培、修剪的方式,将迎春花栽种成平顶山学院校徽的图案,似翻开的书本又似展翅欲飞的鸟儿,娇艳的迎春花吐露嫩黄、象征着年轻而欣欣向荣的平顶山学院。

6.6绿萼广场

绿萼广场为整个设计区中较为精巧、雅致的部分,广场位于入口右方靠近教师家属楼一侧,造型为一片生命力旺盛的叶子,在整个方案设计理念中有着画龙点睛之作用。广场采用淡色系作为铺装,内有八块景石沿叶子脉络设置,上刻平顶山学院校训“厚德 博学 求是 创新”。另设有木亭为大家提供更全面的休闲和观赏空间。

7、绿地系统规划

7.1种植设计理念

注重植物的生态功能,以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形成多种植物群落,从而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注重植物的造景功能,充分考虑植物所形成的春花、夏茵、秋色、冬绿的景观,形成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特色。注重植物选择上以乡土种植为主,进而保证植物的成活和财务的节约,形成稳定统一的整体景观。

7.2种植分区

(1)防护绿地带

防护绿地由悬铃木构成,起到隔离主干道与广场的作用,林下种植耐荫的四叶草,使得在夏日,也能感受到绿色带来的清凉。(2)西北部合欢林带

此处种植合欢树及杨树等树形高大优美的乔木,形成高低层次之感的树林形成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软化图书馆生硬的建筑线条。(3)东南部绿萼广场周围区

广场周围以种植姿态优美的垂柳为主,打造舒适度与观赏度都较强的精巧景观,为师生提供放松身心之场所。(4)东北、西南部观赏花卉区

东北、西南以种植观赏性花卉和草坪为主,辅以大叶女贞、小叶女贞、枸骨等灌木形成多层次空间,其中花卉以迎春花和月季花为主,渲染出春花烂漫的自然画卷。

(5)广场观光草坪区

观光草坪分布于广场主景观周围,以兰花、四叶草等作为草坪,其中种植石榴、龙爪槐、桃树、海棠等较为低矮的植物,增加绿地的丰富性、观赏性、生态性,突出其自然生态的理念。(6)广场景观轴线区

广场景观轴线区为整个广场的景观焦点,树种的选择也更侧重观赏效果,因此以玉兰和桂花为主,在带来应有的绿化效果的同时丰富了广场的视觉和嗅觉效果。

7.3植物的四季搭配

植物的种植需要兼顾远观与近赏的尺度感,局部区域以主调树种形成统一感和主色调,同时加入部分彩叶树种,如金叶女贞子、紫叶李等,从而形成多变、斑斓的景观效果。

在季节的搭配上,春季有婀娜的垂柳,嫩黄的迎春,夏季有高雅的玉兰,挺拔的杨树,秋季有飘香的桂树,娇艳的月季,冬季有青翠的冬青,苍劲的腊梅,一年四季,花香不断,绿色不绝。

7.4植物与地形的结合

在地形上注意北高南低的纵向变化,利用不同的地形起伏营造合适的种植区域,既丰富了景观的变化,也起到空间的划分作用。

8、道路交通规划

园路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导游线和观赏线,并且还要强调道路自身的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该广场道路系统采用放射状,道路分为四个等级:外环路、主园路、次园路、游步道。(1)外环路

外环路为广场外围连接校门口进入学校内部的机动车道,道路宽10米。(2)主园路

主园路为行知大道,起到贯穿整个规划区与连接主景观的作用。(3)次园路

景区内连接各景点之间的道路为次园路,次园路宽5米,道路坡度约5%。(4)游步道

散布于广场内部的鹅卵石道路,宽2米。使得景区的道路系统得以完善。

9、铺装设计

(1)不同色块和线型组合的铺装把任意方向的转换处理的自然流畅,形成空间过度的中介,以细小的色彩和尺寸变化和整体上强调一致的手段,可以形成独特的空间情调。这种手法主要用于人行次干道和游园的铺装。

(2)在规则的铺装构图上求变化,柔和的曲线和色块突出建筑的入口,在给人以导向感的同时,以对比的方式增加了空间的动感。这种手法主要用于晨曦广场和清源广场的设计。

10、总体平面图

11、功能布局及空间特色分析图

12、绿地系统分析图

13、小品设施分布图

14、规划地段现状图

15、道路交通规划图

16、景观系统分析图

17、沿中轴线纵向剖面图

第二篇:站前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规划设计说明

一、概况

本项目位于滕州市东沙河镇境内,三养德村村东。本次规划区域位于京沪高铁滕州东站站前区域,根据最新一轮的滕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定位该区域为今后滕州市城市副中心,以高速铁路为契机,高铁滕州东站为核心,大力发展该区域经济文化,拟建设站前广场、居住区及配套商业、教育、客运站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本次规划范围仅为站前广场及其南北两侧,占地面积约142000 m2。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滕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年)》

(5)《滕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年)》

(6)《滕州市东沙河镇总体规划》(审批中)

三、规划设计原则

1、明确区域定位

根据上位规划方案定位该区域为城市副中心,以高速铁路及其站房为契机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并能充分体现当地文化。

2、板块合理划分

合理调整城市路网,重新明确定位各板块功能,既能有效解决交通问题,又使规划结构清晰,目标明确。

3、确定规划目标,打造以“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都”为城市推广概念的城市门户形象及城市客厅形象。

四、规划结构

整个规划区域划分为三个片区,中部为站前广场,以满足高铁客运站人流集散、转乘换乘、并提供当地居民进行日常休闲活动等需求;北部为广场综合管理用房,负责整个站前广场以及附近区域的日常管理;南部为交通枢纽管理中心,设置出租车停车位120个,公交车停车位约120个,长途车停车位约80个,统筹管理高铁区域的内外交通,局满足高铁线大运量、高效率的运输服务要求,适应高铁站“快进快出”的交通特点。

五、设计理念

该广场以解决其实际功能为主,基本与站房地面持平,由于地势关系故采用架高广场的形式,底部功能为社会停车场。由东向西分为集散区域、中心区域及天桥。集散区域为旅客抵达或出发的必经之地,是高铁站房、社会停车场及中心区域的连接纽带。中心区域为市民及旅客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四周以八只雄浑墩厚的方鼎进行空间界定,加上广场中央的三足喷泉圆鼎,形成“九鼎”之势,使人联想起平原君赞扬毛遂的话语: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也象征着滕州人民“一言九鼎”,守信重义。

两座现代城阙耸立于中心区域与天桥交接两侧,不仅延续了站房所使用的文化元素,同时也昭示着旅客即将进入或离开滕州地界,极具象征意义。

六、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站前广场及连接线工程

1、站前广场

用地面积:52275.5 m

2总建筑面积:31340.0 m2

其中:广场建筑占地:31340 m2道路占地:8410 m2

绿化占地:12525.5 m2 容积率:0.6

地下停车位:429辆

2、站前南北道路(连接线)

站前广场南北道路:17408 m

2全长1088 m、规划道路红线16m。

3、广场综合管理用房

工程综合管理用房用地面积:7200 m2建筑面积:10300 m24、交通枢纽管理中心

用地面积: 7200 m

2建筑面积:10300 m25、停车场

停车场占地面积:10870 m

2其中:长途客车停车场2890 m2

城市公交停车场4310 m2

出租车停车场。3670 m26、绿化用地

绿化用地面积: 47046.5 m2

2010年11月6日

第三篇:平顶山学院校园电视台换届策划书

平顶山学院校园电视台

换届策划书

平顶山学院校园电视台换届策划书

一、前言

为更好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保障校园电视台工作的连续性,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电视人,校电视台决定进行新一届校园电视台换届选举工作。本次换届选举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鼓励所有成员全部参与其中,确实选拔出一批品行优异、业务素质突出的同学组成新一届校园电视台领导组织机构。

二、竞选目的1、通过这次选举使广大成员能够了解校园电视台的选举程序。

2、能够更好的提高成员的团结力、凝聚力及影响力,增强组织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能力。为广大成员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选举培养一批新的领导班子,以便于校园电视台的管理更加规范,校园电视台的发展更加高效。

三、确定竞选职位

学生台长1名、副台长2名、校园电视台各部门:

办公室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

记者部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

播音部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

编辑部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

外联部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

美音部部长一名

策划部部长一名

四、竞选候选人条件

校园电视台各职位候选人的资格条件:

1、我院注册在校生;

2、校园电视台成员;

3、身体健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道德品质,突出的工作能力,有实干苦干的精神;

4、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没有受过校纪处分;

5、学习成绩优秀。

五、活动名称

平顶山学院校园电视台换届选举

六、主办单位

平顶山学院校园电视台

七、活动时间

2012年9月27日

八、活动地点

另行通知

九、参与人员

校园电视台全体成员、校园电视台负责老师

竞选流程表

强调注意:

竞选演说每人3分钟。

后期工作:

整理活动过程资料、海报,竞选结果公示3天。

十、注意事项

1、选举工作必须慎重开展,到会人员应进行签到。

2、选举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进行私下拉票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必将严肃处理。

3、选举用的选票由工作人员统一发放,选票具有一定的规格,禁止私自伪造选票,已经发现严肃处理。

4、各个部门之间应妥善安排,相互协助、配合以顺利完成本次换届选举工作。

十一、选举后的工作

1、考察任用制度

由负责老师对其进行指导监督,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所有成员进行考察任用,期限为一个月,如合格则正式任用,如不合格则另行安排。

2、完成工作交接

上届领导班子成员应把自身所负责的工作尽快移交给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同时有义务、有责任协助新的班子成员做好起步工作。

平顶山学院校园电视台

2012年9月

第四篇:南海金融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南海金融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 项目背景

1. 项目概况

南海金融广场位于金融高新区的核心位置,西邻千灯湖景观轴线,北靠佛山水道,是千灯湖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南海中心区北延战略,佛山水道一河两岸区域是未来南海中心区的核心区,金融广场将成为该区域的主要亮点之一。但是海八路将金融区南北分开,为了解决海八路对金融高新区造成的交通阻隔问题,增强金融高新区的空间整体性,南海区将对海八路(金融高新区段)采取下穿隧道、上盖广场的改造方式。将上盖广场——“南海金融广场”打造成为继千灯湖公园后又一南海城市地标。2.设计范围

范围一:规划研究范围。佛山水道以南、佛平路以北、佛山一环以西、灯湖西路以东,面积约7平方公里。

范围二:规划设计范围(即南海金融广场范围)。海八路隧道上盖空间、桂澜路北延线东侧的中央公园、及宝翠路路口周边地块,面积约0.5平方公里(折合750亩)。

范围三:核心设计范围。海八路隧道上盖空间,面积约0.1平方公里(折合150亩)。

二.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5《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其专项规划 7《南海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8《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A、B、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9《佛山水道一河两岸城市设计深化》

10《南海区中心区交通系统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设计》 11《南海金融广场规划设计国际竞赛技术文件》

三. 关键问题探索

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与广州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广佛同城化使得广、佛交界地带将为经济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南海金融广场的位置正处于广州进入佛山的要道,是广佛同城的重要门户节点。然而海八路把基地所处的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分成南北两段。所以金融广场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服从区域整体的规划框架,与整体空间环境保持协调关系是本项目第一关注要点。空间的渗透、绿化的延续、建筑高度的协调、区域肌理的统一是达到这一目地的必要条件。

2.必须对城市发展主轴线给予充分尊重。为避免金融区偏离主轴线的不均衡发展,应该利用金融广场拉近金融区与城市主轴线的关系,并与北岛隔河对望、遥相呼应。

3.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A、B、C三个板块相对分散,为了强化金融区的整体性,需要通过金融广场项目的合理设计将A、B、C三区整合。4.金融广场与城市结构各控制要素的关系决定了广场的布局形式。这包括:  广场与千灯湖的关系  广场与北岛的关系  广场与佛山水道的关系

5.金融广场与千灯湖区域及北岛区域的互补发展,重视公共商业和服务设施配套、产品类型、环境品质并与金融高新服务区的定位相匹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6.合理完善的交通组织流线、切实可行的广场设计、严格有序的管理程序是项目成功的根本保证。

四. 总体规划

1. 总体规划设计概念

在深入分析佛山的城市特点后,得出本项目总体规划的设计概念是:融绿都市 融代表:

 金融城:南海金融区将成为珠三角的金融后援服务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金融城将是佛山最亮的城市名片。

 融合:广佛同城的融合;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A、B、C三区的融合;金融城与千灯湖、佛山水道、滨水休闲绿化带的融合 绿代表:大面积的城市绿化开放空间和纵横交错的绿化网络是区域的主要特点

 千灯湖城市“绿厅”;

 佛山水道城市流动绿化休闲带;  南海金融绿色广场 2. 功能布局

 A区:金融企业总部:吸引区域及全国性的金融企业的后台办公总部落户,建成辐射力强的金融企业总部区;  B区:中央服务区:B区处于高新区“π”型结构的上端,联接A、C两区,且交通、生态资源优越,适宜发展以金融为主的科研培训、商务服务、创业孵化、商业等职能,建成金融区的核心商务区&中央服务区;  C区:业务流程外包区:面向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等职能,建成国际影响力的BPO中心 3. 规划特点

 总体规划侧重于各分区间的紧密联系、完善空间系统以及功能与环境间更加紧密契合等。

 空间设计上利用金融广场向北偏转一定角度,向千灯湖轴线和佛山水道打开绿色通廊。既拉近金融区与轴线的关系,又与北岛隔河对望、遥相呼应。同时通过五胜河强化与千灯湖的联系,使得A、B、C三个分区融为一体。

五. 南海金融广场城市设计

1. 设计概念: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 以展现岭南水乡空间意向、商务与文化和谐共生、交通立体化的广场公共空间为目的,将金融、文化、商业街与公共空间节点极具韵律和节奏的衔接在一起。 通过造型处理强化其流动性和导向性,以生动的造型隐喻岭南地域文化的符号,体现了佛山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与繁荣局面。2. 规划定位:

 创造一个目的地——本项目将在区域内创造一个重要节点,使其成为佛山金融、商务、差旅和城市文化生活的核心场所。 创造一个门户——突出本项目对整个金融高新区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塑造佛山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使其成为佛山市的门户。 创造一个联系——成为广州与佛山之间的连接纽带;成为金融高新区A、B、C三区之间的联系中枢;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编织融合  创造一个场所——岭南水乡风情商街体现了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使广场不仅是金融中心还是城市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园。

3. 规划总平面

金融广场的总用地面积为114300平方米。其中以广场商业、地下商业和景观为主。其周边业态分布为商务楼、培训中心、孵化中心、商业综合楼、广场商业、地下商业、酒店、展馆、博物馆等。周边液态的总建筑面积为173万平方米。4. 交通系统。

在充分吸收《海八路隧道周边交通分析与组织方案研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规划设计方案,得出本方案的交通系统图。经过需求分析和微观交通模拟测试,该方案保证服务器内规划年所有路段和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在D级以上。5. 人行系统

人行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从金融广场可以无间断直达滨水岸线和千灯湖,实现东西向步行完全贯通。步行路径也考虑到直接与公交站点和出租车下客处相连,可以有效地把基地周边的商务和社区人流吸引到广场来。步行桥、金色景观散步道、滨水岭南风情街、地下通道和下沉广场等创造了优雅舒适的步行环境。6. 绿化空间系统

金融广场空间为金融区创造了一个内核,把各功能聚落联系在一起;广场绿化空间拉近了与佛山水道、千灯湖、滨水休闲绿地的关系。7. 图底关系

广场是由实体化的建筑和围合的空间组成的。作为建筑实体的图和作为开场空间的底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尺度关系、空间秩序、功能的合理组合以及人流活动的方向感等。巧妙发掘环境和功能组合之间的切入点,可以让我们找到最适合于基地的设计方案。8. 地下空间

本金融区的地下空间包含多种功能的复合利用。设计中把不同地块连起来,形成整体的空间开发策略,并利用地下通道拓展成地下商业,与地面商业部分有机结合。强化了海八路地下停车-地下商业-地面商业这个圈层的活动,以及与相关轨道交通之间的互联。

六. 广场设计

(一)建筑设计

1. 金融广场商业设计概念

该商业区位于海八路下穿隧道的上部,东到华翠北路,西到桂澜路。是该区域的核心部位,与周边高层裙房商业相互配合,形成大的商业区。从天际线看,此区涵盖了该区域的地标建筑,区域识别性搞,天际线变化丰富。问题是在城市综合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街?

从周边环境出发,我们希望商业街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所,而是一个提供人们交流活动的平台,同时营造一种足够亲和力的界面,并给城市增添一抹绿色。

龙舟、岭南水乡、绿色城市是佛山的城市特色,所以我们以水乡竞舟商业街作为金融广场的设计概念。

2. 设计中对建筑群体的内、外界面采取了不同的组织方式。

内界面的商业街,近人的尺度,多元的气氛,凹凸有致的金属盒子是各种信息的载体,更是移动的视觉盛宴。外界面呈现绿岛的感觉,形体简洁有力,识别性高。绿色植物作为建筑立面的组成部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是最佳的建筑表情。商业街联合地下商业、周边高层和地下车库,形成完整的地面地下商业流线,使周边建筑及地下空间的开发有机地连成一体。3. 高层体量及相互关系

150米的超高层办公楼及250米高的超高层塔楼共同搭建新的天际线,给本区域建立了一个合理的、丰富的城市轮廓,并形成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共同打造新的地标。

(二)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分为四区:

1.展示广场区:以大型艺术雕塑装置和展示平台作为广场设计主体。2.金色大道:金色地面铺装体现金融城的主题。间隔排布的雕刻墙展示佛山历史文化名人,增强广场文化氛围。3.水乡竞舟商业街:覆土缓坡商业体,模糊场地与建筑的界限。建筑形态取自佛山传统的节庆项目龙舟竞渡,体现百舸争流的主题,比喻金融行业的繁荣。4.秋色水岸:浅水打造岭南水乡风情使广场充满地域特征和人文情趣。

七. 交通专题设计

1. 道路网规划调整

在充分吸收《海八路隧道周边交通分析与组织方案研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规划设计方案,得出本方案的交通系统图。经过需求分析和微观交通模拟测试,该方案保证服务器内规划年所有路段和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在D级以上。

在充分吸收《海八路隧道周边交通分析与组织方案研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规划设计方案,基本选取其推荐方案(方案三)作为新的道路网规划方案,规划要点如下:

(1)海八路隧道于灯湖东路与华翠路之间下穿;

(2)锦园路北延与海八路地面平交,继续北延穿延桂澜路桥向东接滨江二路,延长段道路红线35米;

(3)锦园路-海八路交叉口与海八路-桂澜路口协调控制;(4)扩宽海七路与滨江二路至40米红线,强化交通功能;

(5)形成金融服务区内部以锦园路-滨江二路-华翠路-海七路沟通环路。2.区域整体交通组织

该道路规划调整方案旨在形成新的“一隧三环”的区域主骨架路网结构: “一隧”以海八路局部下穿为快速过境通道,在金融广场地下设计右进右出通道和地下掉头通道,便于实现主要交通的快进快出。

“三环”以南海大道-穗盐路-佛一环东线-海五路为外部过境环,主要承担过境交通;以锦园路-滨江二路-华翠北路-海七路为内部沟通环,东西向由海七路、海八路贯通连接,南北向由桂澜路、环翠北路贯通连接,主要承担区域到发交通;以桂澜路-中央大街-华翠北路-五胜河两侧单行道围合形成核心保护环,主要承担金融广场的公共交通与进出机动车交通。

整个道路网结构层次分明、整体交通组织架构清晰,便于实现各类交通的通与达。

3. 区域道路交通容量

结合整体交通组织架构,对规划区域主要道路进行进出交通容量分析,对需求分析得出的金融服务区整体6万pcu/h、B区东部总量不到15000pcu/h的需求总量进行总体分析,总体很好地满足区域交通需求。4.停车设施规划

金融服务区作为广佛同城化的重要门户区域,科学合理地规划停车设施,既能体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又能满足必要的停车需求,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原有规划方案采用均质化配建方案,未能充分结合各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

依据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结合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区域停车设施的控制规划策略、以及金融服务区的交通特性,进行区域停车设施系统规划,主要配建停车场采用地下车库形式,结合区域交通组织策略合理优化停车场开口设置,以先进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引导停车设施的合理化使用。5.公交系统规划

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结合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轨道线网规划与公交系统规划,充分考虑金融城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设计“两横三纵一环”的主骨架公交线网结构。 “两横”:以海八路为横向主要交通走廊,规划一条BRT线路,在金融广场下方设置BRT车站,实现横向公交连通;沿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近期规划1条BRT线路,实现公交系统发展的有效过度,并为远期轨道线培育客流。

 “三纵”:以轨道交通1号线-广佛线、轨道交通6号线、华翠北路公交走廊为纵向主骨架,轨道交通6号线沿线近期规划以BRT作为过渡,为远期轨道交通培育客流。

 “一环”:以金融城综合交通枢纽为首末站,沿锦园路-海八路-桂澜路-滨江二路-永胜横路-南平西路-海二路规划一条公交捷运线(Shuttle Bus),配以现代的、具有佛山标志性的捷运车辆,实现金融服务区内部A、B、C三区之间的公交联通,为佛山水道沿线景观提供便捷公交服务。环线公交站点设置以400~600米间距、靠近“两横三纵”站点原则布设,增加公交系统换乘的便捷性。

6.区域行人交通系统

结合海八路下穿隧道上方金融广场、佛山水道沿线景观带、千灯湖景观轴等行人活动区域规划,围绕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中的主要站点区域设置,规划金融服务区的“一核一带三纵三横”的主骨架步行系统:

 “一核”: 以海八路下穿隧道上方金融广场、及其交通综合枢纽为核心场所,结合节点商业开发,打造高品质的行人活动区。

 “一带”:以千灯湖南北景观轴延伸至佛山水道、佛山水道沿滨江一路的景观带为主要行人休闲带,打造高品质行人游滞区。

 “三纵”:以灯湖东路、桂澜路、华翠北路为3条主要南北轴向,结合公交站点设计,沿道路两侧打造舒适宜人步行空间,将客流引向金融广场与佛山水道区域。

 “三横”:以海八路上方广场向东西向延伸——穿越相关主干道配以下穿隧道、隧道两侧预留必要商业开发为第一横轴;以五胜河两岸步行道路为第二横轴;海五路为第三横轴,以合理的开放公共空间设计,实现金融服务区东西向的横向沟通,结合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布设,打造便捷宜人的步行空间。

整个区域步行系统形成重点突出、景观宜人、尺度合理、舒适便捷的行人活动网络,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打造高品质的Live/Walk/Play区域,同时引导行人快捷达到相应的公交系统,进行快速集散。7.金融广场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金融广场区域的交通设施布局按照以人为本、层次分离的集约化原则进行布局,构建完备的立体行人交通体系,实现一体化综合换乘:

(1)地面层广场为行人活动区域,以金融城综合交通枢纽的公交枢纽开口、地铁出入口、桂澜路与华翠北路过街隧道开口为主要节点,广场商业、休闲与景观设施为约束条件,构建一体化行人步行空间。

(2)地下一层(标高-4m)由海八路下穿隧道(路面标高-8米)分割为南北两个板块,南侧按照已详细设计实施的金融城综合枢纽方案,布局地铁站厅、地下公交车场、地下停车场、与地铁站厅出入口整合的地下商业空间、以及必要的行人平面步行空间和竖向通道;北侧布设地下停车场、局部地下商业、地下行人通道。

(3)地下二层(标高-8m)中间由海八路分割,于海八路两侧南北依次布设出租车下客区、公交站台,并开出地下匝道以便于小汽车进出两侧地块,贴近公交站点布设竖向行人通道(残疾人垂直电梯、行人扶梯与步行梯),外侧布设地下停车场并合理设计小汽车通道。

(4)地下三层(标高-12米)为海八路调头通道布设层。8.道路交通组织

金融广场地下以海八路下穿隧道两侧开口和调头车道为主要进出通道,实现进出出租车与社会车辆通过海八路进行东西向快速集散;地面以桂澜路-中央街-华翠北路-五胜河两侧单行道围合的核心保护环为通道,进行右进右出交通组织,结合金融城、天河城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布设位置,辅以周边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形成右行环的“绿波”协调控制,使得金融广场地块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的交通都能快速、顺畅地进出金融广场。9.公共交通组织

结合金融服务区规划“两横三纵一环”的公交主骨架网络结构,以金融城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便捷行人到发、换乘为原则,沿金融广场地块周边合理规划布设公交站台位置,广场东西两侧站台以港湾式停靠站为主体型式。沿海八路的BRT公交走廊在广场地下设置公交站,保障各个方向到发的公交线路能够利用周边道路合理布线,建议实施期间进行公交优先控制,落实公交优先通行。10.行人交通组织

以金融城综合交通枢纽(地铁站和公交场站)为核心,枢纽进出口为门户,设计脉络清晰、辐射整个金融服务区ABC三区的行人网络:向北通过金融广场与天河城内部步行道路联通;向西通过广场-广场西北角下沉广场、桂澜路地下过街通道,沿海八路两侧便捷通向A区;向东通过广场、华翠北路地下过街通道、沿海八路两侧辐射东部地块;向南可沿“一核一带三纵三横”主骨架步行系统中的“三纵”连通南北。沿相关道路规划设计行人开放空间,辅以清晰的行人导向标示系统,形成“以金融广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四通八达步行系统。11.竖向流线

通过残疾人垂直电梯、行人自动扶梯、步行梯联通金融广场地面、地下一层(标高-4m)、地下二层(标高-8m)的竖向通行:

(1)从海八路来的公交客流、出租车客流——地下二层:可以直接通过楼梯进入地下二层,可进入地下一层商业,也可直接到达地面广场。(2)从地铁来的客流——地下一层:可通过地铁出入口直接到达地面广场,也可通过地下商业再到地面广场,亦可直接下到地下二层换乘海八路上的公交车离开。

(3)从金融城公交枢纽来客流——地面层:可直接进入广场活动,或进入地下一层乘地铁、进入地下二层乘海八路上公交。形成“以金融广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四通八达步行系统。12.关键节点交通设计

核心区主要节点交通组织策略根据核心区交通组织方案,需要对核心区主要节点进行交通组织梳理,包括:

(1)海八路-灯湖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保障海八路主线快速路功能,对灯湖路及北侧滨江一路实行右进右出交通组织。

(2)对锦园路-海八路交叉口、桂澜路-海八路交叉口进行协调交通控制,是海八路地面东西向交通进行绿波通行,即从金融广场西侧进出广场地块的交通能够快速通行。

(3)东侧对永胜横路-海八路交叉口、华翠北路-海八路地面交叉口进行协调控制,实现东侧地面交通快速进出金融广场地块。(4)对五胜河路金融广场段进行单行道交通组织。

(5)对金融广场周边的桂澜路-中央街-华翠北路-五胜河路关键交叉口进行进口到扩宽、按车流量进行合理渠划设计,并综合考虑广场地面交通的右行“顺时针”方向特性,进行右转专用车道扩宽,构建连续的交通保护环。13.关键交叉口交通设计

交通设计是介于道路规划与道路工程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衔接交通设施与交通运行管理。为此,结合交通需求结构,在VISSIM模型中对金融广场周边关键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保障设施资源优化利用——交叉口的车道空间资源与通行时间资源。4.关键路段开口设计

结合金融广场周边关键交叉口渠划设计,对金融广场地块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即保障了交通流行的快速进出,又最大限度减少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15.交通仿真评价

根据需求预测及道路交通组织方案,构建VISSIM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主要模型参数充分参考《海八路隧道周边交通分析与组织方案研究》进行设置,对规划年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总体评估。16.交通评价与实施建议

交通评价:对模型进行完整调试,取5个随机种子数进行模拟,输出每个交叉口的排队长度、延误等指标,取各次仿真运行结果的平均值(其中最大排队长度取最大值),得出各交叉口的主要交通运行指标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规划年道路交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各交叉口服务水平在D级以上(按照HCM标准)。

实施建议:作为广佛同城重要门户的广东省金融服务区,由于海八路下穿、金融城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该区域交通将呈现多方式、多层次的复杂特性,也要求高品质的交通系统服务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处于持续、快速开发阶段,建议:

(1)在道路工程设计之前开展系统道路交通设计,根据交通需求落实道路时空资源分配方式。

(2)进行道路交通与行人导行标示系统设计,结合智能交通管理,打造高品质交通服务系统。

---佛山南海金融广场设计团队

中建国际城市规划事业部

2009年11月25日

第五篇:绿化交通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绿化交通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人口趋向城市聚集,现代建筑也随之增加。而大块的绿地面积锐减,相应的环境条件愈加恶化,致使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可看到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都充分利用各块绿地,增加绿地面积,“见逢插绿”,改善环境已是通常的做法。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基地现状

规划绿化广场位于××县城中心区北,∥∥∥国道与贾旗路交叉口北侧,该广场总占地面积约1.82公顷,其中交通绿化岛面积为2829平方米,其余为道路部分用地面积。是县城东西向对外交通与南北向城市主要干道的重要节点。

二、项目定位

城市广场是城市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窗口,应充分展示城市风貌特征。规划可从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整体性、艺术性、趣味性及参与性来把握城市广场的特性,通过雕塑、绿化、亮化、城市CI等手段的综合来创造广场的艺术气氛,必能设计出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个性鲜明的城市广场。

随着××县城重心的逐渐向东和向北移动,这些年来县城综合改造建设已经步入正常化轨道。该绿化广场的建设,一是为了丰富城市景观、提高××的城市品位,二是要综合解决该节点的交通混乱状况,达到渠化交通的目的。

三、现状地形分析 3.1、现状基地建筑物

规划用地范围内,没有建筑物,有一条××至长沟河的废弃公路路基以及呈丁子交叉的三条道路(贾旗路与∥∥∥国道交叉,贾旗北路与∥∥∥国道交叉),详见现状地形图。3.2、现状地形条件分析

现状场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这对下一部的市政排水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3、现状交通条件分析

现状场地周围交通条件便利,∥∥∥国道西通∥∥、∥∥,东达∨∨∨;贾旗路连接城市中心区,贾旗北路直通贾旗工业区和∥∥火车站,交通条件便利。

四、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4.1如何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

该绿化广场的建设,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为∨∨∨西部副中心城市的档次。从规划角度来看,∥∥∥国道是××东西方向的重要对外交通通道,其前身是老川陕公路,多年来西至甘肃、四川、云南、贵州,东到重庆、湖北等的车辆皆经由此道路,故交通量很大,也是××县城的对外窗口之一,建设该绿化广场是非常有必要的。

4.2如何解决三条道路的错位交叉,组织渠化交通,保证车流、人流通畅。第二章

规划原则、目标及依据

一、规划设计原则

充分地把地方文化融入建筑布置和绿化广场空间中;主要结合行车要求来选择园林植物,运用不同的造园手法来创造一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园林景观;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需求,综合考虑该广场的规划设计。

二、规划设计依据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其他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规划用地地形图;

·本局规划科提供的相关资料; ·对现有场地的踏勘等。

三、规划目标

一要达到丰富城市景观的目的;二是要合理组织该地区的人流和车流。建成后的该绿化广场是××城市∥∥∥线上的重要景观标志之一。第三章

规划设计

一、规划理念

·注重多重空间的组合,建筑与文化的融合

·充分地把地方文化融入园林景观和园林空间中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心理,人的行为的活动特点,来进行该绿化广场的规划设计

二、建筑设计引导

该地区地处××城市中心区,∥∥∥国道和贾旗路的路幅较大,广场周边建筑物拟以8层为宜,建筑形式应体现浓厚的现代化气息。

在对建筑形体的把握上,总体力求简洁明快,强调环境对建筑的烘托作用。建筑在环境面前呈避让之势,以体现谦虚内敛。

色彩以素雅为主,以灰蓝红为主色调,注重协调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广场雕塑

该广场在规划设计上定位为××县城内的交通绿化广场。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这些年来的发展实际,在城市中心区内布置有三国文化广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北门广场、28#广场、天荡路(勉二中)广场,以及勉西广场和汉江河南侧的三座桥头广场等。这些广场从布点上是合理的,规模等级及职能分工上也是符合××实际的。

××三国文化广场的立意主题是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文脉主线,彰显××丰厚的三国历史文化积淀,主题雕塑是花岗岩材质的诸葛亮(羽扇纶巾,气宇轩昂)。该广场建成以来,使用效果良好,从根本上健全了××的城市功能。贾旗绿化广场因地处国道∥∥∥线旁边,三条快速道路交汇点和××的城市中心区,故确定本雕塑的主题是:现代题材雕塑,展现××未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蓬勃向上的深刻内涵,体现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四、绿化配置

绿化植物材料参考名录

1、小乔木:红枫、木芙蓉、天竺桂、桂花、棕榈、蒲葵、龙爪槐、苏铁、玉兰、紫薇、樱花、垂丝海棠、紫叶李、罗汉松小型果树类。

2、灌木:南天竹、紫荆、丝兰、栀子花、十大功劳、洒金珊瑚、腊梅、贴梗海棠、红继木、木槿、石楠、冬青、四季桂、榆叶梅、火棘、杜鹃、花石榴、黄花槐、小叶女贞、金叶女贞、迎春、紫叶小檗、广东含笑、伞房决明、海桐、山茶花、茶梅、月季。

3、竹类:凤尾竹、小琴丝竹、小观音竹、佛肚竹。

4、藤本:地锦类、油麻藤、金银花、紫藤、常春藤、扶芳藤、七里香、三角梅、蔷薇、葡萄。

5、草本地被植物:结缕草、佛甲草、垂盆草、三叶草、马蹄金、混播草类、扁竹根、麦冬、肾蕨等。

6、草花类:各种草花。

五、用地经济技术一览表 第四章

工程规划设计

一、给排水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

2)国家现行有关给水、排水、消防和卫生等设计规范和规程; 2.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包括该绿化广场范围内的市政给水、雨水排水及消防系统。3.管道系统

本工程设有给水系统、雨污水合流排放系统和消火栓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共用管线)。1)生活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供水主管径为Φ200。2)雨污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雨污水合流制。建筑物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化粪池,污水生化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排水主管径为Φ600,钢筋砼圆管。道路上检查井间距为30m—40m。

3)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消火栓系统所需压力0.25MPa。消火栓系统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水量、水压均能满足消防要求。消火栓引入管设倒流防止器,避免市政管网回流污染。消火栓安装高度距地面1.10m。

消火栓沿道路布设间距不大于120m。4)管道试压及冲洗

压力管道施工完成后须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及要求按规范进行,排水管道施工完成后按规范进行灌水试验。给水管道系统运行前必须进行冲洗和消毒,要求以不小于1.5m/s的流速进行冲洗,并要满足足规范要求;排水管道冲洗以畅通为合格;消火栓管道在交付前必须冲洗干净,其冲洗强度应达到消防时的最大设计流量。

二、电力电讯规划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 设计规范与标准: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2.设计范围: 1)配电系统;

2)绿化广场夜景照明系统;

3.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本绿化广场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来自附近变配电室,以电缆直接埋地方式经0+50处综合管沟引入交通绿化岛内,电源电压380/220V。

3)绿化广场夜景照明系统配电:低压配电,照明线路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等配电方式,配电电压380/220V,灯头电压220V。导线由配电室引出至各配电箱。4.弱电系统: 本工程电话、电视及网络部分进线,经0+50处综合管沟引入交通绿化岛内。

5.接地:

为防止雷电波侵入,所有进、出绿化广场的金属管道等金属物体均应与接地体可靠联接,并做总等电位联接。弱电接地系统与防雷接地共用一个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利用基础及人工接地极作为接地体,被用作接地体的钢筋(至少两根主筋)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验收规范”(P59)规定的要求。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 50303-2002 >> 执行。

6.其它

1)凡与施工有关而又未说明之处,参见国家.地方标准图集施工,或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2)本工程所选设备.材料必须具有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测合格证书(3C认证),必须满足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供电产品、消防产品应具有入网许可证。

三、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总说明

三叉路长度180.65米。各缘石转弯半径均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范》等的要求。

下载平顶山学院校园广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顶山学院校园广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顶山学院寒假实践通知(共五则)

    关于展开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一. 活动主题 融入社会 锻炼成长 二. 活动形式 寒假社会实践原则上以分散调研为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自愿组队开展适度的团队志愿者......

    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

    13、学院“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共5篇)

    “十二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指导思想........................................................................................................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共五则)

    一 前言 二基本概况 (一) 自然条件: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径108°18′—50′,北纬34°43′—35°03′。北接旬邑、南连泾阳、礼泉,东与三原、耀县毗......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5篇范文)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先进的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

    人民广场设计说明书应该包含的内容(共5篇)

    人民广场空间设计说明(约5000字) 1. 项目概况 2. 设计原则与依据 2.1设计原则 2.2设计依据 3. 设计理念及构想 3.1设计理念 3.2 设计构想 3.空间布局 3.1轴 3.2心 3.3绿带 3.......

    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共5篇]

    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五家户中心学校 2014年2月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为提高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形成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育人......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共五篇]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一、概述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